作为当代文学史事件的“莫言现象”
高考作文写作:理性看待“莫言现象”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高考作文写作:理性看待“莫言现象”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降临在中国作家莫言身上,在中国人看来是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自从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疯狂地购买他的书,但有多少人只是把它放在高高的书架上充充门面而已。
各大媒体也不约而同地大肆报道他的作品。
他的文章也即将被收入中小学课本,连他住的地方也要被开发为旅游景点。
文学界开始研究“莫言现象”,网上开始流传各种“莫言语录”。
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对这个社会现象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提供一则由五句话构成的材料作为写作的真实情境,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人们“疯狂地”购买他的书,各大媒体“大肆”报道他的作品;他的文章即将被收入中小学课本,连他住的地方也要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文学界开始研究“莫言现象”,网上开始流传各种“莫言语录”……这一真实情境是考生思考的起点,莫言还是原来的莫言,他的作品也还是原来的作品,出现这样的情况,由果溯因,只是因为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倘若他没有中奖,人们绝不会为他疯狂。
考生要立足这一情境,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2.写作任务的限制。
“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你对这个社会现象的看法”,这一任务要求考生阐释的是对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种种“社会现象”的看法,如果考生将立意确定为莫言获诺奖给社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或者莫言获诺奖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或者莫言获诺奖有喜也有忧,就偏离了材料主旨。
考生要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进行写作。
引导语“怎么看”“谈谈……看法”暗示考生应写成议论文体。
3.价值判断的限制。
“疯狂”“充充门面而已”“大肆”“连他住的地方也要被开发”等词语表达出对莫言现象明显的否定性评价取向,而且诸种现象皆出自于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讽刺意味更浓。
【名人故事】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名人故事】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是继莉普明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创作主题广受赞誉,被公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瑰宝。
在他成名前的岁月里,莫言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日子。
莫言生于1955年,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
由于家庭贫困,他只上完了九年级的学校,然后就辍学回到了家乡。
在家乡,莫言曾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从搬运工到电器修理工,甚至还当过伐木工。
这些工作不仅让他体验到了人生的辛酸和困苦,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莫言内心深处一直怀有文学梦想。
在他辗转于各种劳动之余,他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学书籍,不断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他看了很多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也深入研究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
他通过勤奋学习和不断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主题。
直到1981年,莫言才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帐篷》,这是他成为作家的第一步。
尽管有了第一次发表,莫言仍然没有立即获得广泛的认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的作品经历了许多失望和挫折。
有的作品被编辑部直接退回,有的连投了几家出版社都没有人问津。
莫言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信仰。
和许多作家一样,莫言也曾陷入了困境。
他的作品在成名之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发表渠道,他也没有得到编辑们的认可。
莫言并没有被这些困境击垮,他坚持不懈地创作,并通过自费出版了自己的作品。
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自费出版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努力。
终于,在1986年,《红高粱家族》被上海文艺出版社接受出版,并迅速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
这部小说以河北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悲喜荣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挣扎。
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为莫言赢得了文坛的声誉和读者的喜爱。
莫言在成名后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坚持着对农村题材的执着追求,秉持着对民间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探索。
浅谈莫言小说叙事的民间立场
岌谈莫言,卜口I说叙事的民间立场口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教科室胡守贵摘要: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近三十年的创作中.始终坚持着底层民众感触的历史与现实。
坚守着他小说叙事的民间立场。
他小说的内容对宏大叙事的解构、感性化风格的追求中。
书写着底层民众在历史与现实、真实与幻觉中的种种辉煌与苦难、坚忍与挣扎.以及他们生存中的种种生理和心理诉求.关键词:莫言:小说叙事;民间立场莫言1985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发表了《透明的红萝卜》,受到好评。
次年,中篇小说《红高粱》发表,产生很大反响。
随后,他又写了与《红高粱》在故事背景、人物等有连续关系的几个中篇,并将其结集为(er高粱家族》。
{er高粱家族》的乡野传奇及英雄演义,外加瑰丽的文采及奔放的情色想象。
将莫言的写作推向第一个高峰。
但在一片叫好声中,莫言并未原地踏步,重复依然熟悉的题材风格。
《红高粱家族》之后,他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更推出了一部部扎实的长篇:《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四十一炮》、(er树林:}、《檀香刑》、《生死疲劳>等。
这些作品有的光怪陆离,有的激愤沉郁,广泛的题材。
亦庄亦谐、亦真亦幻的叙述,使得莫言的创作无法用“寻根”或“先锋”等几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
从《红高粱家族:》奠言营造了自己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开始.到摆脱文学王国的束缚.把目光投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历史和地域空间。
莫言不断用自己的文字书写着心中的块垒。
在他的写作中一直坚持着底层民众感触的历史与现实.坚守着他小说叙事的民间立场。
莫言早期创作的《红高粱》系列,是他对于民族的骁勇血性的那种理想状态的寻找。
显然。
那一时期他要像福克纳一样。
不断叙述他所建构的“高密东北乡”的故事。
这些图景。
来源于他童年在那片土地上的见闻。
以及他的丰沛的感觉和想象。
他把笔伸向“历史”,在这片充满野性活力的生活场景上,叙述先人在过去年代的生活,他们(“我爷爷~我奶奶”)生命的奔放热烈和无所拘束的传奇性经历。
莫言文学世界中的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
莫言文学世界中的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思考意义。
在他的作品中,文学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独特的中国社会。
本文将从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探讨莫言文学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莫言作为一个观察社会的小说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面性和矛盾性。
他的作品经常关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呈现出他们生活的真实境况。
例如,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主人公们生活在战争时期的贫苦农村中,他们面对着战争、疾病、饥饿等种种困境,生命的脆弱性和社会弱者的苦难,令人深思。
莫言的小说也关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有时融入了超自然元素,这些元素帮助他展现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和文化面貌。
例如,《檀香刑》中的故事缘起于某个传说故事,但是它所表达的真实社会问题也很深刻。
莫言的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他从农民、女性、性少数人群等边缘社会群体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的不公、阶层差异以及权力追求,深度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例如,《蛙》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爆发性疫情,对当时国家卫生部的体制状况和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度的反思。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又揭示了市场化经济中资本主义和人民民主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在新的价值观下重新定义社会内在的正义和道德。
除了对社会问题的抨击和批评,莫言的小说中还有对人性的深入探究,他关注人的灵魂和心灵层面的情感。
他深入描写了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心理变化,呈现出人类的复杂性和情感脆弱性,而这些既是作品美学的一部分,也是对精神符号和文化传统的回顾。
例如,《蛇》中的人物们在魔幻现实中经历变化,反映了人性复杂且深刻的本质。
《丰乳肥臀》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在翻滚中共生共存,人类生命的执着和存在感在其中显露。
总之,莫言的作品不仅是现实主义的思考,同时也具有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文学技巧将社会问题和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真实而独特的中国社会。
从莫言的作品看文学文本的价值实现
从莫言的作品看文学文本的价值实现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深入人心,引起广泛关注。
通过分析莫言的作品,可以看到文学文本的价值实现。
首先,莫言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读,实现了文学文本的历史价值实现。
例如,他的作品《红高粱家族》和《丰乳肥臀》通过描写中国近代历史的冲击和变革,引起读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思维的启发。
他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让人们重新审视历史,反思人类的进步和退步,从而实现了对历史的传承和价值的实现。
其次,莫言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实现了文学文本的社会价值实现。
他关注中国农村的变迁和城乡差距,通过作品《丰乳肥臀》和《蛙》等,深入描述了农村的贫困、封建传统和现代化的冲突。
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揭示,引导读者关注社会问题,思考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可能的解决途径,从而实现了文学文本对社会的批判和引导作用。
再次,莫言的作品通过对人性的剖析和探讨,实现了文学文本的精神价值实现。
他的作品《蛙》和《变形记》等,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探讨了人性的善恶、矛盾与矛盾等问题。
他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引发读者对自身的思考和反思,促使人们追求内心的和谐与真善美的实现。
最后,莫言的作品通过语言的运用和艺术的表现,实现了文学艺术的美学价值实现。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诗意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深思熟虑的思想和感受。
他的作品《蛙》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描写,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广泛赞誉。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艺术的美学价值,通过艺术的表现和精神的引导,实现了文学文本的美学价值。
综上所述,莫言的作品通过对历史、社会、人性的揭示和探讨,实现了文学文本的价值实现。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历史、社会、精神和美学的价值,而且具有深广的影响力和启发力,通过凝聚和传递人类的智慧与情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与感悟的空间,实现了文学文本的全面价值实现。
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
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一、本文概述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乡土生活的深刻描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小说世界充满了奇幻与现实的交融,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被称为“虚幻现实主义”。
本文旨在探讨莫言小说中虚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创作背景及其对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莫言多部代表性作品的细致分析,我们将揭示这位作家如何将乡土记忆、民间传说、历史细节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入虚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框架,从而创造出一个个既魔幻又真实的小说世界。
本文还将探讨莫言虚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与其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期对莫言小说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莫言小说的虚幻现实主义特点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虚幻现实主义风格,深受读者和批评家的喜爱。
这种风格既包含了现实主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又通过超现实、魔幻的元素,为故事增添了浓厚的神秘和奇幻色彩。
莫言小说中的虚幻现实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魔幻与现实的交融。
他擅长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注入奇幻的元素,使得普通人的生活变得充满神秘和不可思议。
这种交融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现实生活,感受到其中的荒诞与不可思议。
莫言的小说常常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和想象,与现实生活进行对话。
他巧妙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相互映照,使得读者能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理解人物的命运和选择。
莫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也常常运用虚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具有超现实的特征,如拥有特殊的能力或经历奇特的事件。
这种超现实的塑造方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现实世界。
莫言小说的叙事结构常常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时空跳跃、多重视角等叙事手法,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的限制,使得故事更加富有张力和深度。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指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其特点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白话文,反映现代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
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和虚伪。
3. 朦胧诗: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新型诗歌形式,以北岛、舒婷等人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
4. 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项之一,由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
5. 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作家。
二、填空题1.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和《____》。
(秋)2. 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____》。
(红楼梦魇)3. 老舍的《茶馆》通过北京一个____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茶馆)4. 钱钟书的《围城》描绘了主人公方鸿渐在____与____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婚姻、事业)5. 余华的《活着》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____的一生。
(福贵)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位作家不属于“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D)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徐志摩2. 下列哪个作品不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C)A. 《家》B. 《春》C. 《雾》D. 《秋》3. 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B)。
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祝福》4.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张爱玲的代表作?(D)A. 《红玫瑰与白玫瑰》B. 《倾城之恋》C. 《金锁记》D. 《边城》5. 下列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C)A. 阿来B. 莫言C. 刘心武D. 余光中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鲁迅的作品?(ABCD)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野草》2. 下列哪些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ABC)A. 《边城》B. 《长河》C. 《湘行散记》D. 《骆驼祥子》3. 下列哪些作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BCD)A. 鲁迅B. 郭沫若C. 胡适D. 陈独秀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红色经典”系列?(ABC)A. 《林海雪原》B. 《红岩》C. 《青春之歌》D. 《平凡的世界》5. 下列哪些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BCD)A. 韩少功B. 阿城C. 贾平凹D. 汪曾祺五、判断题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人们一直对莫言的作品有何种评价?
人们一直对莫言的作品有何种评价?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一直备受关注,催生了无数的思考与讨论。
那么,人们对莫言的作品到底有何种评价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学成就显著莫言以其深入人心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具备鲜明的个人特色,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思考与见解。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莫言成功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局限,使其作品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揭示社会风貌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中国乡村,描绘了乡村社会的种种人情冷暖。
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乡村人民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折射出了社会的喧嚣与沉默。
莫言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审视,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思考与思索。
三、传承文学传统莫言的作品虽然以乡村为背景,但却融合了许多古典文学的元素,如山水诗、对联等等。
这种融合不仅显示了莫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深度理解。
莫言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更是对现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四、思想内涵深刻莫言的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思想内涵,他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世界,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的作品常常引人深思,让人们对生活和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莫言的作品被认为是启示人们思考的一面镜子,引发了人们对自我、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
五、语言技巧独特莫言的作品语言技巧独特,深受读者的喜爱。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对比和对立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张力和冲突感。
莫言的语言技巧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之,人们对莫言的作品赞誉有加。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卓越的成就,更在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风采。
莫言通过刻画小人物、挖掘生活细节来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相信莫言的作品将持续影响和启发人们,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
中国现当代文学:十三、莫言
三、寻根文学发展概况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早的文化意识觉醒者。 二三十年代的巴金、老舍、曹禺、沙汀等人,也有朦胧的地域文化意识在内。 具有浓厚文化意识的当数“京派” 的沈从文和废名。 80年代寻根文学作品出现于创作之前。85年,如韩少功《文学的“根”》,郑 万隆《我的“根”》,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等,打出 了寻根的旗号。 最初,讨论的主要是什么是文学的“根”,又转入了讨论文化的根是什么的问 题——即形成一种文化形态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韩少功:“本能与才具”(思维方式),郑万隆:“集体无意识”,阿城:“游 戏说”,莫言:“生命的冲动”等。(运用西方文化和哲学理论解释中国生活)
寻根文学的两种倾向
一、文化崇拜派 传统文化既滋养了民族的历史,也包含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切, 是民族走向未来的精神指针,也是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如阿城的《棋王》,莫言的《红高梁家族》,汪曾祺的《受戒》 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
二是文化批判派: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缺少更新机制,缺少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与现代社会 格格不入,这是走向衰落的原因。但传统文化也有优点和长处,如耐力韧性、 牺牲精神等。关键是如何选择吸收。 这类作家人数众多。代表者有贾平凹、韩少功、王安忆、邓友梅、张炜、 郑义等等。
四节写王一生与九人大战。
莫言
(1956—— )山东高密人。1981年开 始写作,有《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红 高梁家族》《白棉花》《丰乳肥臀》《檀香 刑》等。
早期作品写实, 80年代中期寻根时代 以《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梁家族》抒情、 写意为主,并具有先锋实验性质。
90年代以《丰乳肥臀》为代表的作品倾 向于新历史小说。2011年,凭借《蛙》获得 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当代文学在西方的影响力要素解析——以莫言作品为例
行分析 , 以期多层面地观照世界文学版图中的莫言, 同时也希 治。 ” _ 3 《 蛙》 通过一位乡村妇科医生的经历, 揭露某些官员在
冀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及海外传播提供某些借鉴。
史问题、 社会问题也永远是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最主要的一 的小说据说卖得不坏。 ” 莫言的小说虽无意于批判政府、 和 个题材。 ” 直面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批评、 谴责背 政府唱反调, 却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当今 中国社会的某些 阴
作者不同于意识形态的态度 , 作品中对 离执政党纲领的行为, 莫言表现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 暗面。在西方人眼里 , 家的优秀品格。他笔下的“ 高密东北乡” 一如福克纳的“ 约克 社会现象、 历史事件揭疮式的展现, 常常是引起他们关注的首
纳帕塔法县” 和马尔克斯的“ 马孔多” 小镇, 是 中国社会 的缩 要因素。政治的审美视野可以说是西方读者解读 中国当代文
1 2 4
甘肃 社会 科学 2 0 1 5 年第4 期
历史和社会结合起来, 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堪比福克 学的惯常视角。二战后“ 冷战” 思维的影响, 东西方之间长期 和现实、
贝 尔文学奖获得 者 , 其作 品在哪 些方面引起 了西方人 的关注和兴趣?本文试 图提炼 出一 些莫言作 品在 西方世界 的影响 力要 素 ,
如“ 高密 东北 乡” 里 的政 治演绎 、 本土经验 中的普世主题 、 批 判与反 思的 中国形 象、 小说 文本 中的媒 介元 素 , 并进 行 分析 , 以期 多
在“ 高密东北乡” 这个光怪陆离的文学世界里, 莫言以或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其文学成就的巨大肯定 , 也使他 的小 写实或荒诞的视角 , 对当前的话语体系、 社会生态进行了大胆
莫言的小说思想
创作研究・当代文坛・2007.1莫言的小说思想叶向东 莫言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家,也是当代具有思想个性的小说家。
在莫言的小说思想中,他对小说语言的独特认识,主要表现在对小说语言的民族化追求方面。
在世界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不仅物质生活日益趋同,而且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趋同,最集中地蕴藏着、表现了一个民族深层心理结构和文化积淀的语言,也加快了吸收其他民族语言营养的速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莫言却把小说语言的民族化当做了自己的追求。
“我想一个有追求的作家,最大的追求就是语言的或曰文体的追求,总是想发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声音或者不太一样的声音。
这个追求其实根本不涉及到民族语言的问题,当然也不关乎小说的民族化问题,说穿了这是作家个人的事情,但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你的创作不管好坏毕竟是民族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也就使作家的个人努力获得了一种集体的意义。
”①莫言认为小说一是要有故事,二是要有语言:“不知是不是观念的倒退,越来越觉得小说还是要讲故事,当然讲故事的方法也很重要,当然锤炼出一手优美的语言也很重要。
能用富有特色的语言讲述妙趣横生的故事的人,我认为就是一个好的小说家。
”②他认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要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
某种语言在脑子里盘旋久了,就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一旦写起来就会有一种冲击力,在自己进入写作状态时,感到自己都控制不住,不是自己刻意要追求某种语言,而是某种叙述腔调一经确定并有东西要讲时,小说的语言就会自己蹦跳出来,自言自语,自我狂欢,小说语言有自己的惯性。
从《檀香刑》开始,莫言感到有了自己的语感,这是一种较为生活化的语言,贴近北方的说话习惯,语句不是太长,有时甚至是押韵的,读起来可以朗朗上口,速度偏快,在语言效果上可以有一种冲击力。
“到了写《檀香刑》时,我的追求已经十分自觉。
我想我首先要用一种跟自己过去的语言、跟流行的翻译腔调不一样的语言。
这时候我想到了猫腔的戏文。
所谓‘撤退’,其实就是向民间回归。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
莫言小说新历史主义叙事分析莫言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对莫言小说的新历史主义叙事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究其小说作品的叙事特点和艺术价值。
新历史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历史、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学作品是历史与文化交织的产物。
莫言的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得到广泛关注。
莫言小说的新历史主义叙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莫言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往往是关乎人民生活的重大事件,如文化大革命、抗日战争、土改等。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详实描绘,生动再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例如,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就生动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农村家庭的命运变迁,让读者体验到当时战乱时期人民的痛苦和艰辛。
二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莫言小说中的历史文化不仅仅是背景设定,更是驱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反思,揭示了文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刻影响。
例如,他的小说《檀香刑》中,通过对满族文化的研究,从中发掘出古代社会的秘密和恶果,对当代社会产生了启示和反思。
三是对历史事件的批判。
莫言小说中的历史事件往往是一个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这种批判不仅限于历史事件本身,更包括其历史背景和潜在的文化价值。
例如,他的小说《丰乳肥臀》中,对于封建传统的批判就贯穿于整个小说之中。
通过对封建传统的批判,再现了中国近代史的苦难与惨痛。
莫言小说的这种新历史主义叙事,有着多重的艺术价值。
首先,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历史感,能够使读者身临其境、情绪激荡。
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思考,能够带给读者历史和文化的启示,并对现实提出思考和建议。
最后,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反倒性,对于当前社会的问题和现实中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合法状况进行了探究和揭示。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的新历史主义叙事方式,通过对历史、文化、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深刻思考和阐述,反映了作者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人物通讯典型事例 -回复
人物通讯典型事例-回复标题:采访中国当代文坛巨匠-莫言引言:莫言,中国当代文坛巨匠,著名作家,享誉世界文坛。
他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赢得了广泛赞誉。
本文将深入采访莫言,探索他的创作理念和文学观点,以及他对中国文坛的独到见解。
第一部分:莫言的创作之路莫言被誉为“中国的卡夫卡”,他的小说充满了生活的荒诞和悲壮。
在采访中,我们首先询问莫言的创作之路。
莫言坦诚地表示,他的创作早年受到了西方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他热衷于阅读文学经典,如马克·吐温和鲁迅的作品,这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社会变革,这也影响了他的创作主题和风格。
莫言表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对社会的关怀和思考。
第二部分:莫言的文学观点作为一位享有盛誉的文学家,莫言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文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娱乐读者,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作品触动人们的内心。
他强调文学的力量,它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促使社会变革和进步。
莫言认为,文学的核心是真实和人性。
他坚信,作家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作品表达真实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他的作品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第三部分:莫言对中国文坛的观点中国文坛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询问了莫言对此的看法。
莫言认为,中国文坛的进步是不可否认的,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家涌现出来。
然而,他也指出了一些问题。
他认为,中国文坛的商业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作家追求畅销书而忽视了作品的内涵和品质。
他呼吁文学界应该更加关注作品的质量,而不是仅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写作。
此外,莫言还对文学教育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培养作家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结语:通过这次深度采访,我们更加了解了莫言作为一位作家的创作之路,文学观点和对中国文坛的看法。
莫言是一位坚持真实和人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的辛酸和苦涩,也能感受到深深的人性之美。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与大师约会》中对年轻女性的刻画有这 么一段:“头发像火焰,面色如焦土,眼神像老 猫,嘴唇如锡箔。” 反正常的思维描述,乍一眼看下去就能觉得 作者对生活上所有事不以为然,不自在,不欣赏 的目光。“焦土、老猫”一看就是贬义词,却用 来形容本应青春洋溢、貌美如花的年轻女性。莫 言善于把恶心的东西带着中性甚至褒义的话语来 描述,且不受惯性思维的拘束。
• (二)丰富了民间神话意象 • 《怀抱鲜花的女人》中军官在田间跳河逃避女 人和黑狗时,脑中所想的推理分析就是日本民间 普遍存在的侦探推理。而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同 时又能体现到中国人特有的做贼心虚,自作聪明、 自我讽刺等特征。他赋予小说人物传奇性色彩, 使得小说本身富含民间神话意味。
• (三)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体现或影射的 当代史的表达方式 • 这个变现实为魔幻的文学写作风格从西欧 国家流传过来,经莫言糅合本土的文化隐 疾,既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体现或影射的 当代史,讽刺上层政治经一层层组织下来 政策的变味,从而造成下层民众现实生活 的窘迫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民众的畸形人 性。莫言作品中还能看到鲁迅批判精神熟 悉的语气和表达方式,围绕“吃人”的主 题展开故事。
莫言的魔幻现主义
演讲者:母巧婷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 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叙事文学技巧,其故事中的 因果关系看起来常常不合乎现实状况。后流行与 欧洲。
(一)“陌生化”的艺术手法 “陌生化”是由什克洛夫斯基代表的俄国现 实主义提出的核心概念。所谓陌生化,通俗地说, 就是将文章新奇有意思,可研读性强,且并非是 脱离现实生活。
(二)儿童视角 第一个明确指出莫言创作中的儿童视角的是伤 害的评论家程德培,他说:“读莫言的小说,我 原以为会更多的看到一个成年人的世界结果却是 看到一个根植于农村的童年记忆中的世界,一个 儿童所独有的看待世界的全新眼光。” 莫言正是要利用畸形的儿童视角展示这种超 出小孩承受能力而被迫早熟的社会压力。 《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通篇不说一句话的 黑孩,使人感觉贴近生活,有乡土气息但也同时 隐藏着巨大的压抑感和震撼力。无声并不等同于 认可,无声的反抗更可怕。残破的家庭,失去母 爱的童年,铸成了黑孩对现实苦痛的冷漠的回应 和小小年纪的倔强。这些异样的儿童视角阐述现 实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构成了莫言小说的独特风格。
对莫言热现象的看法
对莫言热现象的看法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很多中国人欢呼雀跃,因为这标志着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定的认可。
一时之间掀起了一场“莫言热〞,媒体大肆地宣传、报导,各书店的莫言小说几乎抢购一空,家乡政府扩建纪念馆,文学史家认为中国文学史该重写,莫言足可与鲁迅比肩……这些戏剧化的反响让我有些迷惑。
坦言说,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读过莫言的书,在听到他获奖后,搜了一下他的资料,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着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
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表达,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代表作有?红高粱?、?蛙?、?丰乳肥臀?等。
另外也看了一下别的学者对他的评价,说他是中国新时期以来一位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他以先锋的姿态进展写作,他的富有民族特色、同时又充满人类共同性的东方文化的书写,他塑造的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他对本民族文化的批判和弘扬、超越和归根,无论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称得上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
那么,这样一个优秀的作家,为什么在几个月之前还鲜有人知,他在各书店的书还是滞销呢,难道说他没得诺贝尔奖他的书就不好了吗,答案我们心里都明白,虽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理当祝贺,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的获奖,为中国文学翻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让更多的目光在此聚焦。
这对促进中国文学和繁荣中国文学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推进中国文学的开展。
但是,我们是不是把诺贝尔奖给神化了呢,当人家外国人给予肯定和奖赏,国内人士才纷纷出来评价、赞扬,发感慨,来祝贺…这是民族自卑感的表现吗?我认为不管中国人获不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都要对自己的文学自信,毕竟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学底蕴深厚。
莫言生平事迹
莫言生平事迹莫言生平事迹莫言,作家,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他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名人评价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
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
”“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
”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
”,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作家中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莫言获奖感言在作品中摹刻了一出出“东北乡”传奇的莫言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
对莫言的评价
对莫言的评价1. 引言莫言,原名管谟业,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进行评价。
2. 莫言的文学成就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巨星,他的作品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
他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入微的描写而闻名。
他的小说作品细腻地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人物,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2.1 突破传统叙事结构莫言在其小说作品中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以非线性的方式展现故事情节。
例如,他在《红高粱家族》中通过多个角度、多个时间层面来讲述故事,让读者在不同的时间点感受到相同事件的不同影响。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作品更加丰满,呈现出更多层次的意义。
2.2 对历史的审视和重构莫言的作品常常涉及到中国的历史事件,他通过小说再现历史,并对历史进行批判和重构。
他的小说《蛙》就是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一种再创作,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困境,并通过对人性的揭示来反思历史。
2.3 对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莫言的小说作品常常以农村为背景,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真实细腻描写,展现出了农民的苦辣酸甜。
他的小说情节紧凑,语言生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人物。
他的作品打破了城市文化主导的局面,为农民阶层争取了话语权。
3. 莫言的影响莫言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也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将中国的农村生活和历史事件介绍给了世界,为外国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3.1 影响当代文学创作莫言的作品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思想深刻,引领了一批新生代作家的创作方向。
他的作品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启发和借鉴,对他们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影响社会思潮莫言的作品涉及到的社会议题和人性思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特兰 ・ 罗素 ( B e r t r a n d R u s s e l l , 1 9 5 0 ) 这样 的哲学家 , 包括
像 温士敦 ・ 丘吉尔( Wi n s t o n C h u r c h i l l , 1 9 5 3 ) 这 样 的政 治 家
诺 奖 的主 旨 : 从“ 文学性 ” 到“ 理 想性 ”
般 说来 , 文学 史书写 一 直坚 守 着 ~条 不 言 自明 的定
的 内涵和外 延都 要比 现 在所 划 定 的 文类 宽 泛 得 多 , 即 凡 是
一
借助书面语言文字来从事非物质层面的、 非逻辑演绎性的 ( 或符号化的 ) 、 非实际应用的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 , 都可 以被看做是文学创作 ; 换言之, 所谓“ 文学” , 就是指那些专 门用以开掘和描绘人类精神层面的生活境况 ( 人类灵魂的 复杂活动) 的作品, 这类作品只负责满足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 精神” 生活 , 它既不是物质性的享受 , 也跟抽 象的符号概
文坛关注
作为当代文学 史事件的 “ 莫 言 现 象
黄 云霞
, ,
摘 要 : 莫言 的获 奖 已经 引发 了广 泛的讨论 , 而 由此所 形 成 的“ 莫言现 象” 必 将被 载 入 当代 中国文
学 的史册。本 篇 主要从诺 贝尔 文学奖 的核心 宗 旨、 诺 贝 尔文 学奖 对 - Y+ A ̄ ' J 造 力 的肯 定 以 及 如 何 看
从 美国 的“ 普 利 策奖 ( T h e P u l i t z e r p r i z e ) ” 到法 国的 “ 龚古 尔
奖( L e p r i x G o n c o u r t ) ” , 从中国的茅盾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 到备受 世人瞩 目的 “ 诺 贝尔文学奖 ( N o b e 1 . p r i s e t i l i t t e r a — t u r ) ” 等等, 所有获得过此类奖项的作家 几乎都无一例外地
念及判 断推理 等 有着 明 显 的 区别 。正 因 为如 此 , 我 们才 会 看到 , 早期 的文 学奖 甚至 还颁 发给 了特 奥 多尔 ・ 蒙森 ( T h e —
律, 那就 是对于 经典作 家 的高度重视 。就 作 家 自身而 言 , 能
否成为“ 经典作家” 主要依赖的是其创作 的全部作品 , 而从 外部条件来看 , 那些被 多数人所公认的各式文学奖项无疑 同样是促使作家及其作品进入“ 经典” 之列的重要助推力。
当然 , 作家的创作首先并不是为了去争取某种奖项 , 但 也须要肯定 , 作家能够获得某种奖项对于其既有的文学 史 定位确实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莫言的获奖就将成为一个典 型的案例。比较而言, 在众多的奖项中 , 诺贝尔文学奖是声 望最高 、 影响范围最广的一个奖项了, 而它同时也是一个饱 受争议最多的奖项 , 特别是对于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学成
我 们 也许 首 先应 该 回到 一个 最 为基 本 的 问题 上 , 即 重 新 追溯一 下诺 贝尔文 学奖 最初 的宗 旨到底 是什 么 ?要准 确 完整 地理 解这 一问题 其实并 不简 单 。诺 贝尔 文学 奖 设 立于 1 9 0 1 年, 遵 照诺 贝尔 本 人 的 遗 愿 , 这 一 奖 项 要 颁 发 给 文 学
在其 本国 的文学 史乃 至整个 世界文 学 史中 占有~ 席显 赫 的
地位 。
o d o r M o m m s e n , 1 9 0 2 ) 这样的历史学家 , 德国的鲁道夫 ・ 克 里斯 托 夫 ・奥 肯 ( B u d o i f C h u i s t o p h E u c k e n , 又译 倭 铿 ,
,
待“ 汉语 文学” 等方面 着 眼, 力 求在理论 层面 上澄清 诸 多争论 背 后 的根 由之 所在 , 以便 为 莫言 创作 的文
学史定 位确 立起 某种较 为可 靠的学理 依据 。
关键 词 : 莫言; 诺 贝 尔文学 奖 ; 文学
莫言终成“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 这
清的 诸 多误 解 。
一
家, “ 他曾在文学园地里 , 创造了富有理想性的最为杰 出的 作品” 。诺贝尔最初 的这一设定隐含了两个一直都有争
议的概念 , 即如何理解他所说的“ 文学 ” 和“ 理想性 ” 。我们 般认为, 所谓“ 文学” 无外乎诗歌、 小说、 戏剧和艺术性散
一
文, 但事 实上 , 在 诺贝尔所 生 活的 l 9 世纪 后期 , “ 文学 ” 概 念
~
的拒绝, 老舍和沈从文与诺奖的擦肩而过 , 以及巴金 、 王蒙、
北岛 等人 的屡获提 名 , 一面 又在用 “ 诺 奖是西 方文 化 中心主 义的产 物 ” 或 者诺奖的 设置 本身就 是 “ 后 殖 民主 义 ” 的 某种
事件不仅在 当代中国文坛引发了空前的震撼 , 更是注定
将被载人 当代中国文学的史册; 但在另一方面, 固绕此一事
在文学奖之既暗示着他的全部创作与他所生活的这方土地以及土地上外诺贝尔奖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以及和平1968的民众之间无可割裂的血脉联系同时更意味着拥有着悠年增设经济学奖等奖项略加分析我们就会明白探寻物久历史的独特的中华农耕文明形态以及这一文明所造就的质世界的规律物理学分析物质世界的变化化学研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才是为莫言的创作提供无尽动力的真究身体的奥秘生理学或医学及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关正源泉离开了这一源头莫言的奇思妙想终将会走向系和平这几个方面其实正构成了人类现实生活所不可枯竭
无论 作 什么 样 的评 价 , 冷静 的 分析 总是 比 简单 的 肯定
或否定要有意义得 多。就 目前的情形来看 , 批评 界对莫言 的获奖始终都显得褒贬不一 。如果换个 角度来思考的话 , 我们也许会发现 , 之所 以会 出现争议不断 的“ 莫言现象” , 其实恰恰是因为在那些最为基本的问题上还存在着有待澄
件 也必然 会带 来一 系列需 要从 更为深 层的理 论 层面加 以细 致分 析 的问题 , 否则 , 在诸 多表 象 的光 环 和偏 见的 支配 下 , 对这 一 现 象 的 文 学 史定 位 是 很 容 易 出 现 种 种 失 误 和 偏
颇的。
策略等等观念对其加 以否定。莫言获奖至今, 已有的种种 令人眼花缭乱的评价即是最为明显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