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 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其心理规律。
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研究对象、结构体系、基本内容、发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问题。
(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的问题(3)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心理规律的问题(4)学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问题(5)学生健康体质和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6)学生心理卫生和教育的问题(7)学生个别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的问题(8)现代教育技术学与个别化教学的问题(9)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10)教育心理学的问题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实践观察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验室实验7、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可能是开卷题)具体内容在旧书上,大家可以到我这里来复印。
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8、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手段,发现病人的潜在动机,使精神压力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9、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开卷简答闭卷论述1-2页)六个环节:明确教育目的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教学评价。
作用:(1)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2)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3)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率10、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有哪些?5+6题11、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理论和应用相交叉的科学(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科学(3)古老的话题,崭新的学科,一门新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①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②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率③有助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④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德育的水平⑤有助于高校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做好领导工作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①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②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③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④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第二章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角色期望(角色规范):社会对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角色规定了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这些行为规范和要求就是社会对角色的期望,成为角色期望,或角色规范。
2.高校教师的角色期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的反思者与研究者;平等中的“首席”;科学家或思想家;终身学习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3.高校教师的角色超载:高校教师因缺少时间、精力或资源,无力实现角色要求,成为角色超载。
4.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①成熟的自我意识;②崇高的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③有职业特色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④富有创新精神;⑤良好的性格5.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生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6.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7.如何维护和发展高校教师的威信:(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第三章:1.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障碍:①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②过强的自尊心与过重的自卑感;③自我中心的倾向和盲目从众的心理;④过分的独立意识和过强的逆反心理;⑤过强的自觉意识和过弱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第四章1.学习: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个人在心理活动与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外在)动力性特征,及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个性特征。
气质受生理素质影响较大。
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
*性格: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性格则有。
性格居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能力与气质的表现和发展。
3、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观点应知道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1)构造主义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
研究意识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认为一切心理现象(经验)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经内省而得到的经验即为意识)(2)机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和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本世纪初创立。
基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像结构主义那样,只研究意识的组成元素。
研究方法:除了内省法以外,还引入观察、测验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
(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代表人物还有斯金纳(B.F.Skinner)。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预、引导、讲授、练、归纳、复。
心理学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发展。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相对持久性变化。
2、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研究的基本过程)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1-44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造等过程。
其中,感知是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用的过程,创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基本过程。
3、研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的影响因素)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45-50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研究者的个体差异、研究环境、研究任务和研究策略等。
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动机差异等,研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研究任务包括任务难度和任务类型等,研究策略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等。
4、研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研究的评价方法)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1-53研究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观察和自我评价等。
测验是通过考试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观察是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行为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进行评价的方法。
这些评价方法可以相互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5、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理论的应用)概念,考试重点,非常重要。
P54-56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例如,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研究任务,避免研究负荷过大;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因此,研究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5教育心理学重点
2015教育心理学重点(老师提供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觉动作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方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内容和形式:1、从形式上看,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2、从内容上看,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和社会的我。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措施: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法;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类型差异:1、机能类型说;2、向性说;3、独立顺从说。
影响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
我国对学生学习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简答)(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把握)(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第三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一、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判断对错)(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二、学习的分类(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学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理论)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看)①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②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
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
③防止惩罚后奖赏。
④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二、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三、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四、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构造主义这个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
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认为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
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
行为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2、中学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二)定义理解;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三)诞生标志;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的出版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因此被人们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四)学与教主要素,三过程;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基本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五)发展状况;一、孕育时期(19世纪末-1903年)冯特威廉‧詹姆斯乌申斯基这一时期主要侧重于运用心理学材料解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二、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三、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1908房东岳翻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与发展理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四、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布鲁纳罗杰斯加里培林五、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六)当代西方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研究转向认知范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2、注意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3、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促使教育心理学兴起4、开展影响学与教过程的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5、重视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那个时期发展的?189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成为我国教育心理学走向繁荣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章※(一)逆反心理表现以及产生原因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恨乌及屋”,反抗迁移原因:首先,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其次,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最后,独立意识的发展※(二)初中生和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初中生特点: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2、初中生思维品质表现出矛盾性特点首先,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其次,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最后,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高中生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三)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产生思考愿望和兴趣2、重视课堂提问,使学生思维的隐性过程的外显化3、架设探索的桥梁,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具体和深化4、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5、做好归纳总结,升华思维6、把思维的教学和知识的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四)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选择题)是高中阶段(五)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首先,初中生身体外形上的变化使他们有成人感。
2015年高校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为教育提供的帮助: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础;心理学有关心理发展、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结论是建构科学教学观的基础。
心理学有关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社会心理研究为学校与班有管理提供了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提出教材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裴斯泰洛齐的《论教学方法》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
4.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务及其相互关系。
认知是个体认识世界、获得并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6.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7.意志过程,人的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有意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
8.认知决定人的情绪和意志,情绪和意志又影响人的认知。
9.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稳定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更长一些时间。
10.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掌握)11.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心理学作为于独立学科出现始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体系称为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
2.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步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华生,行为主义代表,刺激——反映,将心理学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人和动物的行为上,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201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终结版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心理动机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包括觉醒状态、注意状态等;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㈠精神分析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奥地利维也纳弗洛伊德,主要观点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他们都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现在人的行为中。
基本观点: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压抑的欲望;催眠术与自由联想;代表作《梦的解析》。
㈡行为主义学派美国的华生,后期的是斯金纳,主要观点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进行客观的研究,因此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在研究方法论上,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
㈢认知心理学是本世纪50年代后兴起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奈塞尔;基本观点:由于受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认知心理学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强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研究的领域主要是人的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发表,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㈣人本主义心理学发起人是马斯洛,后起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主要观点是“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或者“兽化”或者“病态化”,即强调对人的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揭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一)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因心施教、因龄施教、因性施教、因材施教。
(二)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教育心理学2015考试重点
1教心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方法基础2教心原则:1客观性2发展性3理论联系实际4教育性3多元智能:1语言2数理逻辑3空间4身体运动5音乐6人际交往7内省8自然观察者4桑代克联接主义: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在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
基本规律:1效果律: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结果满意加强,反之减弱。
2练习律:使用率:一个已经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加以练习应用联结增强。
失用律3准备率: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对刺激做出法宁与个体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5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条件: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性2主观条件:1学习者心向。
把新学的内容与探究式教学: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构建知识4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互相补充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构建知识。
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在麦克里兰基础上,由两种相反倾向部分组成:力求成功:追求成功和随之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避免失败:避免失败和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倾向性。
启示:力求成功教师应基于更多新颖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情景严格评定分数激发学习动机。
避免失败:竞争少的情景取得成功要及时表扬强化评定分数放宽原有知识相联系的倾向。
2学习者认知结构必备恰当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6构建主义:1知识观:不是现实客观反应,是人们的一种解释假设2学习观: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3学生观: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理论应用:1支架式教学:利用概念框架为学习者构建知识的理解2情景教学: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和问题上的教学3避免当众指责批评。
8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
2015高等教育心理学填空1.对教育心理学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并在1913-1914年将它发展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纲要》,其体系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人的本性;第二部分讲述学习心理;第三部分介绍个别差异的形成。
2.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5.教师领导方式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6.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7.三种反思:对于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和做法的反思。
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再作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
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8.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
9.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一种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学习必须凭借反复的练习与经验,才能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10.最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1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映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
12.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3.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14.奥苏伯尔在其《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和附属的(交往)内驱力。
[笔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简介1)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无意识,研究手段为自由联想、分析梦境。
2)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行为,采用的研究手段为实验法。
3)认知心理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其标志为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其研究手段为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它强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内在的认知过程以及学习者内在的特征对学习的影响,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
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其发起人是马斯洛,后来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研究的对象是个人,认为研究应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1)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2)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3)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因性施教”;4)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每一个体具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因材施教”。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简答题)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通常认为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为标志。
最新15高等教育心理学重要考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1. 心理: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 意识:一种觉醒的心理状态。
在此状态下,个体不仅对自己身体所处环境有所觉知,而且对心理上所记忆、理解、想象、忧虑及计划或进行中的活动也有所了解。
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是一种注意状态,清醒状态。
3. 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包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4. 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强调了这一类心理现象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 心理特征:指个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经常性的心理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学基本规律的科学。
7.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8. 观察法: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9. 实验法:以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10. 测验法:是指测量人的行为样本的一种系统的程序,是要通过对人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进而了解人的心理特质。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测验法,可以帮助我们对被试进行分组、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检验某种教育措施的成效,检验某种学习变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11. 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12. 心理发展: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有序变化。
13. 认知发展:指个体认识事物的活动与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过程。
14. 社会性发展:又称人格发展,即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或者说是个体获得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
包括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1、迁移的基本概念(正、负,顺、逆,纵向与横向)(选择)学习迁移类型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影响的方向和顺序,可以把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层次和水平,可以把迁移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根据迁移的作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
2、迁移理论(谁提出哪个流派)(选择)形式训练说(欧洲古代到近代一直比较流行的官能心理学),共同要素说(美国心里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斯),经验类化说又称经验泛化或概括原理(美国心里学家贾德基),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里学家),学习定势说(哈洛),经验整合说(我国心里学家冯忠良教授),3、群体概念及分类(选择题)群体是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以一定的方式紧密相连,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分类:(1)正式群体:是由官方组织正式设立并明文规定的一种组织形式;(2)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群体,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明确目的和任务的组织,其成员之间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4、群体心理现象(概念):由若干人组成,为实现共同目标利益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人群结合体,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
反映群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典型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
社会助长:是指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时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社会惰化:也称为社会惰化作用,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一件事时偏少的现象。
5、学习概念(广义、狭义)广义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化。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狭义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6、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 我国的分类:⑴知识的学习⑵技能的学习⑶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2 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重点)⑴言语信息的学习⑵智慧技能的学习⑶认知策略的学习(1-3 认知领域)⑷运动技能的学习⑸态度的学习(4-5 情感领域)3.布卢姆的分类⑴认知领域的学习⑵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⑶情感领域的学习4 奥苏伯尔的分类(p39-40)(重点)按照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与学习者知识经验的关系将学生的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又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指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机械学习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点联系起来,只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
)7、联结派学习理论桑代克联结说(试误说)、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刺激情境与反应行为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不断尝试与减少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过程中行为的后果是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
斯金纳(强化理论的运用P48)(强化原理)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
强化分为:①正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一种行为反应发生之时或之后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②负强化(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刺激(讨厌的、不愉快的)增强反应概率。
一种行为反应发生之时或之后消除一个不愉快的刺激。
8、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在对问题情境的的整体知觉和理解的前提下作出的有组织的反应。
布鲁纳认知结构说: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倡导结构主义教育。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在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要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和强化原则,提倡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多了一个“发现的阶段”,但发现学习不等同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不等同于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奥苏贝尔所言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按层次组织起来的,能使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念系统。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知识基础。
(1)顿悟说、发现学习、学习是一种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
认为学习不是依靠盲目的尝试、偶然的成功,而是由于对情境或事物间的关系的领悟、理解、直觉,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同化;奥苏伯尔用来解释新知识习得的机制,即认知结构建立和重组的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新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将某种外部材料接纳、吸收、合并为自身一部分,组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每种学派理论的观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条件、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联结派的学习观和认知派的学习观。
学习的结果:学习使有机体形成什么。
使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 为了实现学习结果,有机体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活动。
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学习的条件: 顺利进行学习的条件。
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
“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基本方式是尝试错误学习,即联结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过程。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是指个体正准备以某种方式反应,能实现此反应就满意,学习更有效;反之,对某种方式的反应无准备时,而被迫作此反应,则烦恼而无效。
巴甫洛夫、华生的替代-联结说(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泛化与分化律: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其它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
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观:行为的分类:应答性vs.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类:应答性(经典性)条件反射vs.反应性(操作性)条件反射两者的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vs.自发产生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操作学习的过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反应→强化的过程。
试误说:联结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trial-and-error)过程而建立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学习的产生并非都是强化:重视个体本身的自主性观察与模仿:观察学习是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即可获得学习。
模仿学习有不同的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模仿学习绝非机械式反应:在接受刺激到表现之间有一段中介作用的内在心理历程。
最能引起儿童模仿的楷模:儿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如父母、老师;同性别的人;曾获得荣誉、出身高贵的人;有独特个性的人;同龄同阶层的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实质: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指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
学习结果: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即形成各学科领域的类别编码系统。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类目化(概括化)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各种类目化的活动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联系起来,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目编码系统。
(布鲁纳J.S.Bruner)认知发现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4.教学要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5.提倡发现学习。
启示:(1)应注重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一个学科(discipline)就是该领域所特有的一套思维方式。
(2)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组成一个较大的功能单元。
1.发现学习(布鲁纳提倡):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
(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有序变化。
心理发展一般包括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部分。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和调节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力量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有强烈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要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机,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
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明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陈述性知识: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主要通过记忆而获得又称记忆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这是关于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
是指个体不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不能直接陈述的知识,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来间接推测其存在与否。
策略性知识:是一类运用规则对内调控自己的认知加工活动的程序性知识。
同化论:奥苏伯尔用来解释新知识习得的机制,即认知结构建立和重组的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新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将某种外部材料接纳、吸收、合并为自身一部分,组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三种同化模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新知识处于原有观念的下位,新知识与旧知识构成类属关系,学习时将新知识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由上位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又可分为派生下位学习和相关下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