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学案散文阅读考点知识清单
最全最新高考散文知识清单
高考散文知识清单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步骤阅读散文,不仅要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且要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物,触摸作者的内心、心境、心灵、心怀,以及情思,体味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因为散文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所记叙、描写中灌注的作者的思想、感悟。
根据这一要求,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关注标题(对象)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②提示阅读线索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第二步,理出思路①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②找到充当线索的人物、事件、事物、情感③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体察其大体结构④抓语段、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第三步,概括主旨:锁定文章中心句、提示语、关键词语,概括主旨从事件角度概括,体味作者表达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揭示哲理,深化境界,启发读者思考二、思路∙结构∙线索1、材料组织的方式(1)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2)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3)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4)以情感或的过程来组织材料。
(5)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2、谋篇布局的技巧结构技巧方式作用铺垫通过叙事、写人、描景,为下文张本;烘托人或事,使形象突出,主题深化。
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要表现的对象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
照应后文对前面写的内容作回应。
作用是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
悬念文章设置疑问或冲突,使人产生强烈的关注心理,欲罢不能。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叙事:直接切入场景,引人入胜。
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在全篇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散文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
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常常具有某种象征和寓意。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由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系起来。
最全散文阅读知识清单
最全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可复制,打印)文学作品阅读第一讲:散文知识清单1、散文的分类⑴写景状物散文:a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
b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c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如坚韧、顽强)d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如由槐树到人生感悟。
e艺术手法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
(2)写人记事散文:某些片段、某些场面甚或是某些细节,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和人生。
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它从一个角度选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塑造人物形象或以中心事件为主来反映生活的本质特点。
(3)议论性散文:注意把握开头段、结尾段及每段的中心句。
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3、散文的线索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4、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5、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第二讲:散文常见题型分析阅读文章:首先整体感知什么人(事、物)—一什么特征一一什么目的一、思路分析概括题1、此类题型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1)本文的线索是xx,请梳理作者的思路;⑵文章是围绕xx展开的,请就此梳理作者的思路(3)文章主要写了xx,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2、常用答题模式本文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答题示例:《太阳梦》以“梦”为线索,首先写艰辛寻“梦”,再写“梦” 的实现,最后写再寻新“梦”。
高考语文试卷散文题知识点
一、散文概述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自由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描绘人物、事件、景物,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散文题往往以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
二、散文题知识点1. 散文的结构特点(1)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最后总结全文。
(2)总分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结尾强调中心论点。
(3)分总结构:中间分几个层次论述,最后总结全文。
(4)并列结构:全文围绕几个并列的论点展开论述。
2. 散文的表达方式(1)叙述: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描述。
(2)描写:对人物、事件、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描绘。
(3)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4)议论:对人物、事件、景物等进行评论和评价。
3. 散文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动作、思想等。
(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4)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5)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4. 散文的阅读方法(1)整体感知:把握散文的主题、结构、表达方式等。
(2)局部鉴赏: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情感态度等。
(3)评价鉴赏:对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评价。
三、答题技巧1. 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找出文章的线索。
3. 鉴赏散文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散文中的词语、句子。
5. 在答题时,注意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观点明确。
总之,要想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取得优异成绩,需要对散文的特点、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知识点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知识清单
高考散文知识清单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具有例证的作用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二、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词语含义分析题: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分析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7(基本知识+结构思路+句段作用+内容概括+语言风格+艺术技巧+散文意蕴)清单一散文基本知识一、散文的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神聚”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形”就是散文写了哪些“选材”,语言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需多答,尽可能全面、具体。
“神”就是散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
2.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深刻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上的特征: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1.写人记事散文(记叙性)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塑造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叙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要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且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又可将其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其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所绘人物形象真实是其与小说的区别。
】2.写景状物散文(抒情性)这种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手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梳理一、特点:形散而神聚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主题集中二、分类及典型写作思路1.记叙性散文(写人、记事)。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文化、哲思)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散文的写作表达技巧“四角度”①修辞手法;②表现手法;③表达方式;④行文思路、结构,布局谋篇。
散文表现手法:1.象征、衬托、对比、抑扬;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鉴赏表达技巧题三注意①注意紧扣主题,联系语境。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②注意使用术语,准确表达。
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现手法的名称。
③表达时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解题要领:1.如果题目未指定赏析的具体技巧,就要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四个角度逐一筛选,结合其常规效果,做到点面结合;考虑对表现主旨和情感的作用。
2.答案要点包括:揭示手法、结合作品分析、指出效果(对表达主旨、情感所起作用)等三部分构成。
四、散文的线索、思路1.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见闻线索、时空线索等。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核心考点答题清单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核心考点答题清单一、鉴赏散文的语言1、理解词语的含义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①、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②、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
③、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语、借代、感情色彩变化等;或在语境中远距离引申产生的新义。
2、理解语句的含义问法:理解文中的某个句子。
分类:①、含蓄句——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②、结构句——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③、主旨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答法:理解字面含义+分析语境含义+挖掘隐藏含义(还原手法)3、鉴赏语言的特色问法:简述该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法:遣词(叠词、熟语、成语、文言)+修辞方法+句式运用(长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语言风格二、把握散文结构思路1、把握整体结构思路问法:文章的谋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种方式组织起画面。
答法:①根据中心确定线索。
②根据材料确定线索: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问法: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法:开头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作用:(1)比较短的段落,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具体化)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呼应结尾;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物—人,景—情,事—理,叙—议、正—反等)(2) 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主要物象,作用:拓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最新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散文阅读
一、常用答题术语 【叙述顺序类】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 【描写手法类】工笔细描、粗笔勾勒、细节描写、移步换景、形声气味触觉 结合、空间顺序(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动静结合等。 【议论抒情类】夹叙夹议、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修辞手法类】比喻、借代、夸张、比拟(拟人和拟物)、排比、设问、反问、 对比、衬托、反语、顶针、反复等。
Hale Waihona Puke 2.分析谋篇布局型 提问形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 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 文;(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尽意不 尽。
3.分析表现手法型 提问形式①: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要点①:使用的表现手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提问形式②:文章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要点②: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 流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 叙事和议论。
4.分析人物形象型 提问形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要点: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一个定性 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最后用 一句话做定性式的总括。
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总结上文,卒章显志;水到渠成,揭示主旨;画龙 点睛,深化主旨;言尽意未穷,发人深思;戛然而止,回味无穷;结局出乎意料之 外,又在情理之中;结构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二、常用答题模板 1.分析语言修辞型 提问形式: ①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要点:自己观点或修辞名称+修辞本身作用+该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效果。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完整版)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单介绍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地叙述人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描写物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二、储足知识1.表达方式①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绘声绘色;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高考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考生而言,掌握阅读散文的技巧和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考生更好地备考。
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自由散漫、抒情、叙事为主的文学形式,与诗歌和戏剧相对应。
散文以语言简练、虚实结合、具体细腻、留白深思等特点著称。
2. 阅读散文的方法:阅读散文需要注重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相结合。
首先,要读懂散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思想,然后深入分析每个段落、每个句子的含义,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与用词特点。
3. 散文主题的理解:散文的主题多种多样,有时作者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生活琐碎中的美好,有时又会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
考生在阅读散文时要关注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抓住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4. 描述的技巧和手法:散文中的描述是构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也是表达主题的关键因素。
作者通过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景物描绘和人物塑造等手法,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5. 比喻和象征的应用:作者在散文中常常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考生需注意理解比喻和象征的意义,分析它们对主题和情感的补充和延伸。
6. 主旨的把握和主题的深化:散文的主旨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主旨有助于理解散文的全貌。
同时,要注意主题在文章中的展开和深化,尤其是通过作者情感的细腻描写来加强主题的表达方式。
7. 文学修养的要求:阅读散文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对于文学史、文学流派和经典作品有所了解。
充分利用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内涵。
8. 阅读态度和词语理解:考生在阅读散文时应保持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善于猜测词语的含义。
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推断以及对词语本身的分析,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9. 个人感悟和思考:阅读散文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更要引发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考生在阅读散文后,可以从自身经验和思考出发,与散文内容进行对照和互动,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体验。
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如下
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如下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如下:一、散文的基本概念散文是一种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主观抒写的文体,不讲究骈偶押韵。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描写人物、事件、场景等。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表达作者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感受和情思。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阐述观点、论证问题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见解。
三、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但全文通常有一个明确的立意统领。
2.线索多样:散文的线索可能包括人、事、情、物、时间、地点等。
寻找线索时,可以关注标题、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词语、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等。
3.表达方式丰富:散文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联想、想象等。
5.语言特点:散文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优美、凝练等。
四、散文的阅读方法1.抓住“文眼”:寻找表现或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2.理解“散聚”:理解“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不要被散文材料“松散”的表象迷惑,要抓住它“神聚”的实质。
3.欣赏“神韵”: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景物美、意境美、表现手法美等。
4.留意“感情”:留意所描绘的具体形象,着重体会所融之情。
5.识别“线索”:识别常见线索,如思想感情的变化、时空的变化、某事物等。
6.紧扣“中心”:散文一般都不直接点明中心思想,往往是借助具体形象,通过联想,在具体形象中寄托自己的感情。
五、散文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散文的主题思想多种多样,可以是生活哲理、人性探讨、社会问题等。
艺术表现上,散文常通过对细节的描摹、人物形象的刻画、议论与抒情的结合等方式来展现情感和思想。
同时,散文的语言通常细腻生动,能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名师总结)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一)一、散文的贯穿线索1、散文的常用线索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散文的标题常常就是文章的线索。
2、线索的作用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二、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各个部分个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一)散文段落、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1、内容:深刻的寓意,表达的主题、情感……2、结构:与前后文的联系,与标题的关系3、表达效果: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二)尤其要注意开篇、中间、结尾段落中语句的作用。
开篇: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2、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3、欲扬(抑)先抑(扬),设置悬念。
4、埋下伏笔,铺垫照应。
5、设置疑问,引人深思。
6、比喻开头,由虚入实。
7、对比入题,强调主体。
8、类比引入,发人遐思。
9、侧面入笔,含蓄自然。
中间:1、承上启下。
2、由叙述转向议论。
3、由写景转向抒情。
4、由正面转到反面。
5、由……到……。
6、层层深入。
7、总领下文。
8、总结上文。
结尾:1、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2、问句作结,发人深思。
3、用省略号,余味绵长。
4、比较作结,突出情感。
5、想象作结,意蕴深远。
6、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7、呼应前文(或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8、以景结情,含蓄委婉。
9、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10、升华主题。
三、分析、概括作品的总体结构思路。
(一)分析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的思想脉络。
1、线索:指出线索是什么,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2、写作思路(文章思想脉络):先依据内容划分层次,归纳概括,最后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1)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2)并列式(3)对照式(正反对比)(4)层进式(层层深入,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等等)四、归纳内容要点:(一)划分段落或段内层次。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高考散文阅读知识清单+课件17张
征。这有助于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和艺术价值。
散文语言的十大特色
1. 自由灵活:散文语言不受诗歌韵律和节奏的限制,可以根据表 达需要自由运用语言,更加灵活多样。
2. 言简意赅:散文语言简练,直截了当,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3. 朴素自然:散文语言朴素自然,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感 和生活气息,易于为读者接受。
。
结构完整
文章需要有完整的结构 ,包括开头、主体和结
尾,层次清晰。
语言规范
高考散文要求语言规范 、准确、流畅,没有错
别字和病句。
思想深刻
高考散文要求有深刻的 思想内涵,能够引发读
者的思考和共鸣。
02
高考散文阅读技巧
明确散文选择题设误“五类型”
散文选择题答题“三步骤”
分析作者情感和态度,理解文 章深层含义。
03
深化理解
线索有助于读者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跟随线索的展开,读者可以逐步 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从而 更加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增强文章连贯性
01
连贯叙事
线索是文章连贯性的重要保障。它使得文章中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形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线索的串联,文章的叙事更加流畅自然,避免
了信息的断裂和跳跃。
8. 言外之意:散文语言善于运用暗示、象征等手法,表达言 外之意,使读者在品味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9. 语言风格多样:散文语言风格多样,有豪放、婉约、清新、 古朴等不同风格,根据主题和内容自由选择。
10. 注重修辞:散文语言在运用修辞手法上比较自由,如比 喻、拟人、排比、对仗等,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言优美
散文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表达 ,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
散文阅读知识清单:
一、分析句段作用的答题模式:
•答题方向
•常见表述方式
•①内容:写了(强调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
•②结构:
•开头:点明……,照应标题;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中间:过渡,承接了上文……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到人,景到情,事到理,实到虚);由……转而写到……;照应(与标题相照应,与上文……相照应,与下文……相照应)•结尾:总结上文;呼应(照应)标题、开头、上文……;点明了全文……
的主旨,并进一步(深化)……升华……;卒章显志,表达了……•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思路:点明(交代)了……写作思路(时间,空间,景到情,事到理,实到虚)
•③手法:注意句段表达上的特点(如设问、比喻、反衬、对比等),写出了(突出了、强调)……,激发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二、鉴赏散文语言艺术的答题方向:
①用词上,运用动词、形容词/叠字叠词/反复/化用成语古诗+效果(写出对象特征;抒发…情感)
②句式上,长短句结合/整散结合/+效果(行文错落有致,音韵和谐)
③语言风格上,清新明丽/朴素自然/典雅优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绚丽华美/含蓄蕴藉/口语化、浓郁的地方特色;
④手法上:(修辞)比喻、拟人、排比;(描写景)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听嗅结合、对比衬托;(描写人)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效果(写出对象特征)。
散文答题知识清单.doc
散文答题知识清单一、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知识清单1、词语的锤炼: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巧妙运用。
2、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
3、修辞格的选用: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于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于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细描和白描等)、抒情(直接、间接、直白、含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说明。
5、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6、表现手法。
常考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卒章显志等7、结构安排:设置悬念、承上启下、铺垫、照应,抒情或叙事的线索脉络等。
二、标题1、交待主要人物形象。
《数学奇才华罗庚》辽宁卷2、概括主要情节、事件《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重庆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阳关古道苍凉美》全国I4、作为全文的线索。
《锈损了的铁铃铛》四川卷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塔上的树》天津卷6、点明中心、主旨。
《想飞》湖南卷7、生动形象或含蓄蕴藉。
《秋日里对春风的怀念》(此类题目要分析其意蕴)三、局部段落知识清单局部一个或几个段落是高考命题常常涉及的环节。
根据内容所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结构作用:【开头】1、照应题目(紧扣标题);2、交待主要形象;3、交待写作缘起、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4、统领全文、提纲挈领;5、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或与下文构成对比;6、点明中心、主题(作者观点态度,文章主旨);7、提出问题,引人思考;8、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9、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10、欲扬先抑。
高考f复习散文阅读基础知识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基础知识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运用散建立创作的文学体裁,与诗歌、戏剧并称为文学的三大体裁,是用散所叙述的故事或描写的事物,一般比较接近生活、自然和人性。
散文的写作可以灵活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根据作者的需求和创作意图采取不同的结构。
散文既可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也可以通过想象和艺术加工来创造出独特的美感和情感。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散文阅读占据着很大的权重,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高考散文的特点高考散文的题材广泛,可以涉及到生活、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
但不论题材如何,高考散文的共同特点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映和思考,具有深度和内涵。
高考散文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真实性:高考散文常常以真实的生活经历为蓝本,通过作者的切身感受和思考,展示出真实而深刻的人生感悟。
2.深度思考:高考散文不仅仅是对外部事物的描写,更多的是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和思考。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注重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的独到见解。
3.引发共鸣:高考散文常常以普通人的视角出发,通过真实的情感和思考,引发读者共鸣。
散文在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读者的共鸣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高考散文的阅读技巧要想在高考中做好散文的阅读题,有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高考散文阅读技巧:1.全面理解: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理解散文的整体内容和结构。
首先,可以先粗略地读一遍,了解大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然后,再仔细读一遍,注意散文的细节和描写,以及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重点标记:在阅读散文时,可以用铅笔或荧光笔标记出重点信息,比如关键词、重要事件、作者的观点等。
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和分析散文的核心内容。
3.分析语言:散文的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散文时,要仔细分析作者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4.多角度思考:散文常常涉及到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人生难题,要用多角度的思维去理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散文阅读考点知识清单一、命题特点近年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
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
二、考点解析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
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理解”和“分析综合”包括七条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分别属于B级和C级。
而“鉴赏评价”包括两条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
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次属于E级。
学生明确了以上这些要求,在平时的复习训练中就应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拓展散文阅读,有意识地提高“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的能力。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
分三类:托物言志类,记叙抒怀类,议论明理类。
文意=形式(结构和手法)+内容(材料)+主旨(志向,情怀和哲理)三、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
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
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
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
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
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
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
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
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
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四、解题方法点拨(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答题步骤为: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
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
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
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词语地位。
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
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
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答题思路】①审清题意明区域。
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
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
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答题思路】①结合文意定层面。
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
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
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
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
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本义。
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
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
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
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
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
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
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
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
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答题思路】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
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
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二)“表达技巧”鉴赏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
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
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径。
2.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
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间,筛选并整合答题的内容,还需学会答题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内容,把握答题的要领。
命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间,它可以是一个小节,可以是两个小节,也可以散见于全文的相关区域。
“概括”就是根据命题要求,运用求同思维从不同的信息区间,抽象出相同点。
这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
有些考生由于寻找相关信息的失误,而导致概括的内容完全脱离命题的要求;由于运用概括方法的不当,而导致概括的内容舍本逐末,或不够全面。
由此可见,掌握准确寻找相关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就能减少答题的失误。
解答表达技巧类试题时,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侧重内容的一般是证明观点,或者增强表达效果,侧重形式的一般是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现方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不要笼统地贴标签。
3.语言的运用,力求准确、精练、概括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题目,所以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练、概括地表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
当然找出的词语、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
②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答。
即: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所“问”的角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
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的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组合,特别注意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相契合的答案。
③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
顺便提醒,对于不受字数限制的题目,不妨多答些(不能过份),在踩“点”给分的批阅方式中才能避免吃亏。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必须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
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
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同学们只要认真训练,是一定能提高解题能力的。
(三)“表达作用题”类1、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下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2、修辞方法类(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