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自我总结】道德与法治是一档早间档栏目剧,于2012年1月14日开播,1月21日,改播普法栏目剧,每期节目播两个故事,12月1日,扩版到130分钟,每期播三个故事,成为播放时间最长的一档电视栏目剧。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道德与法治》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改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入。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这些知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那么,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发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而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

创设符合教材主题,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活跃学习思维,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的材料越鲜明、越具体、越贴近学习者“经验”,体验的过程就越快捷、越深刻。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如在学习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的第一课时,书中设计以走迷宫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明明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明明就邀请丽丽和静静到家中一起玩,他们玩了一会儿,明明就拿起剪刀想要做手工,这时候问问明明这样做对吗?因为图中明明用的剪刀是安全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害自己和别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行为是对的。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供教师参考。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学生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性教学策略,使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情境的切入点,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二、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一种拓展性思维训练法,它通过视觉化地表现信息和逻辑关系,促进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知识记忆和知识应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师可以将道德、法律、伦理等概念和案例逐一呈现,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相互关系,并学会如何从各种角度推导和分析问题。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让学生分析案例、反思案例、解决问题等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道德法律,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策略,以游戏的形式教授知识,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例如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来增加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动能力。

五、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现场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参与、互动和思考的教学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讲解、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展开对于道德法律课程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总之,以上策略只是对于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一些总结和归纳。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道德和法律知识,同时也能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人士。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摘要: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职责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未来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时期合格公民。

关键词:创设情境;社会实践;学科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把握课程特点,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把道德引导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落实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渗透其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最终在生活中落实,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要使教育心理学化。

”这事实上指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还是在学生自身,也就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学生才能愉快接受,主动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要以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为基点,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一)利用讲故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更喜欢故事类型的题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感知,让学生自己来谈一谈心得体会,这远比给学生一个知识的结论要深刻、形象得多,学生也喜欢参与、喜欢求知。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临体验。

例如教学《有了矛盾怎么办》一课时,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铃响了,请一名同学急匆匆地进入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同学的铅笔盒碰掉在地上,这名同学看都没看一眼,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合集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合集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合集5篇【篇一】作为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其教学目标同时指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方向,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生活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一个拥有参与社会的认知能力的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有优秀道德品质、有法治意识的人。

由于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以体验学习为载体,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形式,以提升教学实效。

一、注重儿童生活基础,优化教学内容,规范行为习惯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虽然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其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即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教育儿童接受社会规则、规范自身行为。

例如,通过一年级上册的“上学路上”一课,学生认识了交通信号灯,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学会保护自己;“校园里的号令”一课让学生知道了各种铃声发出的指令分别是什么意思,能严格遵守班规,规范自己在课堂上和校园里的行为;而“玩得真开心”一课,则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相一致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不同册次中,同一教育主题,其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各有侧重,但在小学阶段仍呈纵向螺旋上升的趋势,所以,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如关于“养成习惯”这一相同主题,一年级上册集中在第二单元的“校园生活真快乐”中,如“上课了”一课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以及习惯养成;一年级下册集中在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在“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中均有涉及,侧重于学习习惯的养成;二年级上册则集中在第三单元“养成好习惯”,在“我的好习惯”中针对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鼓励学生保有继续努力的信心,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努力克服学业困难,迎接新阶段的学习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

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实施以后,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

依据《试行》中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侧重传授知识形式的方式,而构建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可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点内容。

因此清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含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的落实意义重大。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我国新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目标之一,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这里的情感既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又包括快乐、爱、审美情趣等心理体会;态度也不是局限于学习的态度,也包含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它主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融合,生活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融合等。

总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递进性特征,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从低到高的发展整体。

当前课程理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方法、习惯与科目对其产生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培养甚至强于知识的传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因为难以用精确的语言进行量化与限定,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所以难以有效把握与衡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生活,既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学生生活中,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

随着“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逐渐为教师所接受,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经验和成长,是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方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

其直接目的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间接目的是通过生活化教学实现每节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时注重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过程。

(一)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遵守简单的行为规范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规则的建立,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建立可以规范他们的行为,也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规则意识也是小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遵守规则,维护规则。

(二)健全学生的人格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若是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教学,远离生活,就会忽视学生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少年。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将时政新闻、社会事件等,进行价值选择或者评价,能使学生以开阔的视野掌握社会的动态。

将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或者片段带到课堂中,学生能够立马产生共鸣,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也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得以实施。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因此,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以期对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业,而道德与法治课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置于教学的重要位置,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将道德和法治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情感教育和案例分析道德与法治课注重情感教育和案例分析,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思考和分析,确立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模式。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敏感性和同理心,引导他们理解和关心他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公共责任感。

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在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演讲、游戏等方式来进行知识传授和教育引导;可以组织班级议事会、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讨论,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效果。

五、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仅在学校中进行,还需要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紧密结合。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篇1 1.巧用教材,引领学生叩开生活之门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

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

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

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

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

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

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

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

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

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浅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品德,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我们对道德与法治课有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本人就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化教学的特点。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那我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二、设计生活化场景,在活动中自主建构: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加以巩固和深化,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积极地帮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中,无论活动内容还是活动形式,都应指向教学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

上课交流,课堂教学是一个焕发生命色彩的渔场。

在快乐之旅的教学中,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日常的礼貌用语、日常的礼节,并体会讲礼貌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快乐。

三、拓展学习内容,为学生发展和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要打破过去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材转,课堂灌输几条干巴巴理论的教学。

在课堂上,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实施。

在近年来的培训和实践中,我认识到这门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中,一些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如何有效地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死板地使用教学方法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氛围。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研究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出现了生搬硬套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活动化教学,将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等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

事实上,活动化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核心。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2、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盲目奉行培训中的案例和套路,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品德课程要求教师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导致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然而,一些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削弱,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注意:1、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发挥主导作用,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放任学生自由发挥。

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学生的研究惯无法养成。

2、一些教师为了展示师生平等,过分追求师生民主,导致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2、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提问和回答。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40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40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40篇【篇一】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摘要:法律和道德两者的融合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尤其在小学阶段应该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发和构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和道德情操。

因此,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重情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融合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正向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方向迈进。

道德与法治课既要教育学生继承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又要在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法律法规,并以最简洁的文字呈现相关法律条文。

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学法、守法,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国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程名称已经从“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并正式走入课堂。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笔者结合课程标准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根据自身工作经历,在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具体想法和实践如下:一、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要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家庭、社会、校本课程共同开展。

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在法治意识方面有明确要求。

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

初步树立民主意识,崇尚公平与公正。

笔者依据课程标准有意识地将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都渗透相关的法律条文,做到法润童心。

如2016年5月组织的“爱家乡做守法小公民”主题市级品德学科共同体公开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我是共和国小公民》《法律护我成长》的教学中,向学生宣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笔者结合学校中草药校本课程,将中草药保护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如五年级上册《我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将“中草药”保护与开发这一小话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中草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社会规则、法律常识和道德规范,培养正确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

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下面将围绕这一主题,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所以教师应该以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增强他们对法治和道德的关注和理解。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教师不应该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思考,从而深化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了解法律和道德的应用。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倡导互动式教学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倡导互动式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发表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五、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小学校园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可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可以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风校纪,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规则和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可以组织参观法院、公安机关等单位,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还可以组织法制知识竞赛、道德讲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和道德的了解和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

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

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0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篇1在20XX春季这个特殊的学期里,我担任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工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篇)一、立足学生实际,稳扎稳打,反思与探究经过上学期的打磨,我们更有效地将教材与教参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读完整本书后,我发现上下文紧跟着学生的成长和活动范围。

随着学生进入新集体后与他人和集体相处,作为社会的一员,学生应树立法律意识,学会遵守法律,保护法律。

第一单元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单元的情绪和情绪比学生更抽象,所以需要使用案例分析和比较教学方法简化,从浅到深引导学生,他们最混淆的情绪和情绪关系、情绪类型、情绪和情绪,最难理解情绪的作用,如何传递正能量。

第三个单元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单元。

有些内容重叠,文字模糊,难以理解。

因此,学生们对区分和背诵非常厌恶,如个人意愿、角色冲突、集体旋律、共同愿景等。

与学生相比,框生活需要法律和最后一框。

与学生相比,我们的法律同行更难理解和抽象,学生更喜欢探索其他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整个年级存在几个问题:(1)逐步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优秀生积极性强,学习氛围浓烈,多问老师多做题多背书;中层生一直处于被动情况,学习氛围一般;学困生厌学情绪很严重,有时候甚至连笔记都不做,需要继续督促,因此辛苦我们班的各位组长们。

(2)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但对于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还是按部就班,只回答书本答案,较少同学会结合材料分析问题,回答不够完善。

(3)在题型判断和抓关键词方面还是把握不到位或者是根本不抓,因此,我们还需要下苦功夫,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启发多讲多练题。

(4)除了懒惰因素外,学生还存在背诵困难问题,需要给他们整理资料和给他们背诵诀窍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推进。

(5)分层次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尖子生的培养力度不够,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为了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习惯性地给学生划分一些重点背诵的内容,无形中会给学生一种误导——其他知识点没那么重要,而且给学生练习的题量不够,学生在读题和解题方面有待提高。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道德与法治论文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学校道德与法治论文现在的新课标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学校思品课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学科课程,既要让同学了解一些品德学问和规范要求,懂得道德思维方式方法,更要让同学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道德与法治》更使人耳目一新,它突出的表现了其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引导同学健康、平安的生活,开心、乐观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试验,我明白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以儿童直接参加学习活动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但使同学在爱好、开心中潜移默化的学习学问、培育品质,也给老师注入了更多、更新的活力。

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同学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未能真正做到为同学终身进展服务。

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仍有些脱离同学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于"说教',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同学是非观念的混淆。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冲突。

由于学校教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长,但就现状而言并不乐观。

学校教育同学,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则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冲突直接影响同学是非观念的混淆。

(2)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际行为的冲突。

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必需讲理。

但教育实践中,往往简单形成说教的弊病。

同学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育形式。

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

论文 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论文 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

论文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

教育不仅仅是智力开发,还包括品德培养、人格塑造、惯养成、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因此,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法律意识。

教育部将《品德与生活》和《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强调了道德与法治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因此,教好《道德与法治》课对小学生的良好品行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教好《道德与法治》课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一、从教材出发,转变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材为中心,侧重于知识传授,而忽视独立思考能力和智力开发。

它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模仿知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理念下的课程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教材,还包括自然、社会等资源。

它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研究和生活实际,将学生研究和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在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局限。

一)生动的引出教学主题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引出教学主题:1、用故事导入;2、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3、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4、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5、用名言警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可以播放声像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所见的东西很少,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

因此,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是非常必要的。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论文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论文

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论文二、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家庭、社会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

其中,道德情感是道德发展的基础,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家庭、社会中的情感,体验到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道德情感发展。

例如,在教学《关心身边的残疾人》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分组,模拟残疾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坐轮椅、盲人走路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到残疾人的不易和需要关爱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到道德情感的重要性。

三、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

例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分组到校门口进行交通观察,观察行人、车辆的交通行为是否符合交通规则,然后再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掌握交通法律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应该注重活动化、情感化和实践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体验情感、掌握法律知识,从而促进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

XXX先生认为,学校教育需要紧密联系起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

学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并通过各种活动来巩固和深化这些理念和情感,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惯。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活动情景前让学生做好认知心理准备。

XXX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

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

-”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相对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言,思想教育更有其复杂性。

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

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

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重要阶段,学生接受到怎样的教育,将来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教育,不是简单的开发智力,还包括培养品德、塑造人格、养成习惯、认识社会、建立关系等等。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术,而是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显而易见,教育部把《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强调了道德与法治对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那么,教好《道德与法治》课对小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才能教好《道德与法治》课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
一、从教材出发,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是就教材教教材,偏重知识传授,相对忽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偏重于讲授一些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大量丰富生动的案例缺乏应有的关注;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模仿知识,而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新理念下的课程是开放性的。

课程不仅仅指的是教材,它还包括自然、社会等资源。

让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逐步走向为学生提供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教师必须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把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在活动中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一)生动的引出教学主题。

1、用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2、用周围的新鲜事导入,贴近生活;
3、用时事导入,让学生多了解时事,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解决问题;
5、用名言警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多读课外书,多看新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

(二)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播放声像资料鲜活、生动、真实、直观,一二年级的学生的所见的东西很少,有些东西说了以后他们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只有亲眼所见,这样就有必要让我们借助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来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如果在教学中再创设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妙趣的益智游戏等,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其会学、愿学和乐学。

这样,
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从生活出发,优化教学内容
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就不是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

要想让道德与法制课真正地生动、鲜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两点:首先要教师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灵光一现的智慧火花,并给予科学合理评价,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强化课堂的愉悦氛围:其次要教师时刻注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探索和创造,哪怕是在学生出现标新立异式的观念时也不要去打击。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星星点点的智慧之花”总会产生的,教师要注意发现、引导、创造。

学生只有被肯定,鼓励了才能更积极的思考,发言。

道德与法制的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其课本中大多数知识都是可以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在二年级上册的《大家排好队》这一课中,在列举那些地方要排队时,教师就可以例举学生们身边的小例子。

比如:升国旗、集合集会要排队,中午在校就餐时要排队,上下楼梯要排队,放学回家要排队,让学生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去体会在排队时要注意什么。

总之,道德与法制课,需要老师多费心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在生活中应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要合理地运用情感教学,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