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咋写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咋写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咋写1. 背景介绍少数民族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中人口相对较少、相对落后的民族群体。

我所在的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为了更加了解这些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传承和发展需求,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少数民族群体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

根据研究的范围和需求,我选择了不同的调研对象和调研方式。

首先,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了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文化传承、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我通过社区和学校等地方发放问卷,并向调查对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其次,我进行了一些深度访谈。

针对一些重点问题,我选择了一些代表性人物进行访谈,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其经历、观点和需求。

最后,我还参与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重要活动和庆典,观察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加深对他们的了解。

4. 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以及对观察的总结,以下是我对少数民族的一些调研结果:4.1 经济状况少数民族群体普遍存在经济落后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条件,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较少,收入也不高。

这一情况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

4.2 教育程度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教育程度不高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多少数民族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学习资源匮乏。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发展,也限制了整个民族群体的进步。

4.3 文化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的习俗和价值观逐渐被现代化生活方式和外部文化冲击所影响,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导致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4.4 社会环境少数民族在社会环境中面临着一些不公平和歧视。

他们往往没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机会,缺乏参与决策和发言的渠道。

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公正和不稳定。

乡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调查报告

乡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调查报告

××乡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调查报告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稳和我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区,西南连接汉源少数民族乡,西北交甘孜州的泸定县,这样紧邻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了大批少数民族人口无序迁入我县定居。

少数民族的无序迁入,一方面为我县部分厂矿、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我县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同胞又耕种了我县大量高山地区农户的弃荒地,减少了我县土地资源的浪费。

当然,少数民族人口的无序迁入在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无序迁居少数民族工作,多次组织人力对少数民族迁入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无序迁居少数民族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并收到一定效果。

今年,针对我县无序迁居少数民族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再次对少数民族情况进行调研,并决定采取更加有效、有力的措施——申报建立民建彝族乡和宝峰彝族乡,规范和加强对我县少数民族人口的管理,解决无序迁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最终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落实国家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一、我县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民族种类及人口分布情况全县现有少数民族人口2369人,10种民族成份,其中: 居住在县城内53人(包括:藏族21人、回族13人、土家族10人、蒙古族3人、苗族1人、羌族3人、满族1人、彝族1人);居住在农村的有2316人、567户,有彝、藏、壮、苗、傣五种民族,其中:彝族达到2040人,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8%;彝族人口主要集中定居在民建(976人)、宝峰(624人)两个乡,占全县农村彝族总人口的78%,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9%;傣族人口为133人,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7%;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新建乡(76人)和三合乡(22人),占全县藏族人口总数的74%;苗族和壮族人数较少,分别只有2人和8人。

乡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一、工作概况近年来,我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全面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 本乡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少数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将对我乡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进行如下汇报:二、少数民族概况我乡镇总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万,其中有苗族、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广泛,大多生活在山区等偏远地区。

三、工作成绩1. 教育工作乡镇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教育扶贫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校舍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教育,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课程、文化节日等活动,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经济扶持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少数民族农民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走出山区,到城镇务工,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少数民族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3. 医疗保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通过派驻医生、送医下乡等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健康的关注,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4. 文化活动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举办各种文化展演,形成瑶族歌舞、苗族绣花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

5. 宗教宣传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活动的引导和管理,提高宗教活动的合法性和秩序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同时,注重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提高宗教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引导作用。

乡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调查报告

乡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调查报告

乡少数民族人口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乡少数民族人口的情况,包括人数、居住情况、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等,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乡的少数民族人口,包括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

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三、调查结果
1.人数统计
根据调查数据,本乡共有少数民族人口5000人,占总人口的30%。

其中回族人口2000人,藏族人口1500人,维吾尔族人口1000人,其他少数民族400人。

2.居住情况
3.经济状况
4.教育水平
5.文化传承
四、问题与建议
1.改善居住条件
2.发展经济
3.加强教育
4.保护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财富,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

可以在社区层面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乡少数民族人口的
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保护和传承。

五、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乡少数民族人口的经济状况较差,教育水平较低,文
化传承虽存在问题但总体尚可。

针对调查结果,建议政府加大对乡少数民
族人口的支持力度,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发展经济,加强教育,保护文
化遗产,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各方面发展水平。

这不仅是对少数民族人
口权益的保护和尊重,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中国伟大民族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开放程度不同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外流到其他地区寻找工作机会。

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工作情况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调研,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服务。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及其就业单位,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

调研时间为一个月,覆盖了广东、河南、四川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省份。

三、调研结果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根据调研数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外打工多为劳动密集型工作,如建筑工、家政服务员等,工资较低,工作环境较差。

其中,男性多从事体力劳动,女性多从事家政服务。

他们通常没有稳定的工作合同,工资也无保障,社会保险缺失。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1)歧视问题: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歧视,经常遇到就业机会少、薪资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2)社会保障问题: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身份,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合法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3)培训机会少: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没有接受好的技能培训,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更高薪资的就业机会。

四、建议与对策1.社会保障: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措施,推动他们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2.就业培训: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3.打击歧视: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歧视的打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4.合理规划: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推动他们从事更加适合自身特长的工作,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

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情况汇报

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情况汇报

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调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现状和发展情况,我们对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和汇报工作。

以下是我们对少数民族调研情况的汇报:一、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涉及到我国西南、西北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西藏、新疆、云南等地。

我们深入到当地,与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文化传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研内容。

1. 生活状况,我们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衣着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水平和需求。

2. 文化传统,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我们对他们的语言、宗教、节日习俗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通过与当地的长者和文化传承人交流,我们深入了解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3. 教育医疗,教育和医疗是人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方面,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学校和医院,与教师、医生以及学生和患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了解他们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调研收获。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现状和发展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我们发现,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

四、下一步工作。

针对本次调研的收获,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调研数据和案例,撰写专题报告,向有关部门提交调研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开展相关的援助和支持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本次少数民族调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深入调研,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愿景。

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山区农业县,有土地面积27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万亩。

全县辖4乡4镇,其中有3个民族乡,全县总人口396097人,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瑶等6种主体民族,壮、彝、苗、回、瑶是**的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91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少数民族比例居**市第一位。

民族乡共辖村委会38个,民族乡以外有民族村委会8个,民族乡及民族村委会共辖自然村404个。

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山区、民族、贫困”三位一体的格局。

一、民族地区的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群众科技意识低,科技推广力度小、产业结构调整步子不大,结构单一,致富门路和经济收入来源少。

2016年,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全县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相比差1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少数民族有130个自然村。

全县贫困人口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数的80%以上。

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发展缓忙。

民族乡及少数民族人口在30%以上的村委会50%以上的公路晴通雨阻,民族自然村80以上的公路晴通雨阻。

10个村委会未解决饮水困难问题,163个村民小组缺水或无安全卫生水,125个村民小组未进行电网改造。

二、民族地区教育情况全县在校学生89892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12401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有教职工4105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

有市定民族中学3校,有在校学生389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016人,占在校学生的%。

有市定民族小学60校,有在校学生1591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410人,占民族小学在校学生数的%。

市定民族中学有危房1300平方米,市定民族小学有危房6952平方米。

民族地区大部分群众教育观念还很陈旧,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加之撤点并校,少数民族村寨到校点路程远,年龄较小的学生难以入学,学生入学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群众反映强烈,导致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低,有的少数民族村子至今无一个高中生。

关于街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区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街道文化。

然而,随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剧,街道上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对街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了一项调研。

以下是我对调研结果的总结。

一、受访人口该调研中,我们采取了随机样本的方式,共计对100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了访谈。

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年龄段主要分布在20岁至40岁之间。

二、文化生活现状就文化生活现状而言,相较于常住户籍,街道上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容易受到文化上的影响和浸染。

在饮食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愿意选择具有风味性的民族餐饮,十分重视民族饮食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在宗教信仰上,他们多数信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在节日文化上,同样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往往保留着自己的民族节日,例如新春节、赛马节等等。

三、住房状况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街道上的居住状况通常比较差,一些人会选择在车库、废旧的厂房、公司办公室等地改变为居住的场所,甚至是宿舍。

而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下,住房通常没有基本设施,如卫生间、浴室等,这时,他们只好使用公共设施,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工作状况在工作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的工作是服务业、建筑工人、家政服务员、销售人员等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

由于现在工作机会逐渐减少,他们转而从事了比较辛苦的体力劳动,常常要跑长途和加班。

工作时间往往不固定,使得他们没有稳定收入的保障,这对他们的生活是十分不利的。

五、社会融入大多数街道上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方面都存在一些困难。

首要困难是语言问题,由于流动人口所遇到的地点和岗位都有所不同,而各地方言语言不同,使得他们很难很好地说流利的普通话。

其次,他们从习惯和思维上也与清一色的汉族和城市居民存在某些重大差距,无法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六、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家庭贫困、社会融入困难、孤单等问题,对于一些流动人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调研报告4篇

(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调研报告4篇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4篇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属武陵山区,是一块嵌入湖北、湖南和贵州三省之间的三角地带,包含黔江区(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一区五县,地理位置上以黔江区为中心,东连湖北省恩施州和湖南省的湘西州,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接贵州省的遵义地区和重庆市涪陵区,北濒长江与万州相邻。

东西宽147公里,南北长264公里,片区总面积为16936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余万人。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及蒙古族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0余万人,占渝东南地区总人口的66.1%以上。

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习性、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对事物的认识接受等方面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很大。

这使得渝东南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大背景与工作开展状况与我市其他区县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受民族习俗影响较深。

由于受传统民族习俗影响,群众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宗族思想较严重,特别是在几个姓杂居的地方,人们发生矛盾纠纷常常依靠宗族势力解决,大姓欺负小姓,小姓口服心不服,时常发生宗族械斗,死人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妇女合法权益受侵害,老人无人赡养等问题突出。

----群众解决问题讲武力,法制观念淡薄。

渝东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解决问题常常依靠武力,加之涉交界地众多,“插花地”、“三不管地”实质存在,纠纷多,械斗多,刑案多,社会治安状况复杂,据近三年统计,在渝东南片区的一区五县内违法犯罪人员共达5000人以上,年均1500―人。

每年的违法犯罪人员有增无减,呈上升趋势。

民间纠纷更是频频发生,仅去年黔江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就调解纠纷5100多件,平均每天达14件。

违法犯罪和纠纷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弱者的合法权益受侵犯。

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较深。

由于科学思想在民族地区不够普及,封建迷信思想盛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相信命运、相信神灵,算命先生、巫婆、神汉、江湖郎中在民族地区大量存在,群众有病不上医院,不请医生,而是请巫婆、神汉“作法”、“驱鬼”,或者请江湖郎中或土医生用土办法、偏方医治,常常贻误病情,或致伤致残致死,往往引发人身伤害矛盾纠纷。

村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村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村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村民族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汇总,以下是我
们的汇报:
一、村民族基本情况
我们村共有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主要为彝族、回族和苗族。

他们多数居住在村寨的边缘地带,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与汉族有着
明显的差异。

二、村民族经济状况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村民族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

然而,受限于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他们的经济收入并不高,生活水
平较为贫困。

三、村民族教育状况
村寨内的民族教育相对滞后,学校建设和师资力量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很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文化水平较低。

四、村民族卫生状况
村寨内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缺乏卫生设施和医疗资源。

许多民族
居民缺乏健康知识,导致疾病发生率较高。

五、村民族文化传承
村寨内的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传
统文化逐渐失传。

缺乏文化保护和传承机构,导致文化遗产的流失。

六、村民族工作展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善卫生设施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和
传承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努力改善村民族的生活状况。

以上就是我们对村民族工作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关注,共同为改善村民族的生活状况而努力奋斗。

乡人口调研报告

乡人口调研报告

乡人口调研报告近期对乡镇人口状况进行了调研,以下是调研结果的汇报:一、人口规模及变化情况1.1 乡镇人口总数稳步增长,由去年的XXX万人增加到今年的XXX万人。

1.2 乡村人口比例相对较高,占总人口的XX%。

1.3 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由去年的X.X%降至今年的X.X%。

二、人口结构特点2.1 年龄结构:乡镇人口中,老年人口占比逐渐增加,而年轻人口占比相对较少。

2.2 迁移人口结构:乡镇吸纳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占乡镇总人口的XX%。

2.3 教育层次:乡镇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比例为XX%。

2.4 劳动力特征:乡镇劳动力以农业劳动力为主,在非农产业工作的比例较低。

三、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情况3.1 农业生产状况:农田面积保持稳定,但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生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3.2 农民收入:乡镇农民收入水平整体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四、基本公共服务情况4.1 教育:乡镇教育资源有限,校舍条件和教师配备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4.2 医疗:乡镇医疗设施相对较少,药品供应不足及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4.3 交通:乡镇交通条件较为欠缺,公路建设和交通网络需要进一步改善。

五、生活环境品质5.1 环境卫生:乡镇环境卫生状况整体良好,但还存在一些乡村环境问题。

5.2 水源安全:乡镇供水条件相对良好,但水质安全问题仍需重视。

5.3 生活设施:乡镇生活设施逐渐完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六、农村发展与政策建议6.1 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6.2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

6.3 教育医疗事业:加强乡镇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6.4 农村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治理和乡村环境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文中所述均为对乡镇人口调研所得的数据和结果,供参考。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精品)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精品)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精品)一、调查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有56个民族。

少数民族是指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文化传统与汉族有所区别的民族群体。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特点,提供相关政策和服务,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地点我们选择了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为当地居民中的少数民族人群。

三、调查内容1.人口构成: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

结果显示,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以年轻人为主,占总人口的60%以上。

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人口。

2.生活方式: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人群的居住、职业、教育情况等。

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人群大多数居住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工作。

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只完成了初中学历。

3.文化传统: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人群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情况。

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人群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习俗。

4.社会状况: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的状况,包括社会地位、社会参与度等。

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人群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参与度也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水平低,就业机会有限等原因所致。

四、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少数民族人口中,年轻人占比较高,这对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少数民族人群中,教育水平较低,这导致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较弱,应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3.少数民族人群在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方面保持着较高的认同和传承,这是他们独特的文化特点,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五、调查建议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机会。

2.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人群参与社会事务,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参与度。

3.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倡导并鼓励少数民族人群参与到相关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中。

某地区少数民族调查手稿

某地区少数民族调查手稿

某地区少数民族调查手稿一、引言少数民族是指在某一地区、国家的社会、文化、语言、宗教和传统习俗上与主要民族有所不同的民族。

在我国,少数民族占有重要的地位,多样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国的社会图景。

本文将以某地区少数民族为调查主题,探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文化传统和发展现状。

二、人口情况据调查显示,某地区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

该地区主要有苗族、侗族、壮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

据当地政府统计,少数民族人口在该地区占总人口的60%以上。

其中,苗族人口最为集中,其中的部分族群还保留着传统的苗族风俗和习俗。

侗族人口排第二,主要分布在山区,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景观之一。

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1. 语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常用于家庭交流和社区间交流。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变得普遍流行,但少数民族仍然坚持传承和使用自己的语言,以保留他们的文化传统。

2. 传统服饰苗族、侗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色彩鲜艳、图案繁复。

妇女常常穿着长衫、长裤和披肩,头戴银箔或银币做成的发饰,非常华丽。

男性则通常穿着长衫和宽松的裤子。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体现了当地居民的审美观念,也是他们根据自然环境制作的必需品。

3. 传统习俗和节日苗族、侗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比如,该地区的苗年是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在苗年,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跳苗族舞蹈,庆祝丰收。

此外,一些婚嫁、葬礼等仪式也有独特的传统。

四、少数民族发展现状1. 教育发展该地区政府注重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投入力度。

在农村地区,已经建立多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政府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相关的文化课程。

2. 经济发展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和手工艺业。

政府近年来投资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保障,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同时,政府也在鼓励少数民族开展手工艺品制作和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民族调查情况汇报

民族调查情况汇报

民族调查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的民族调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状况和发展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调查工作。

以下是我国民族调查情况的汇报:首先,我们对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对各地区的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情况较为均衡,各民族在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分布。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较少,需要加强对其生活和发展状况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我们对各民族的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其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水平。

此外,我们还对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各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发现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需要加强对其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我们将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和项目,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最后,我们还对各民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需要加大对其公共服务的支持和投入。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确保各民族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调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我国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龙游县少数民族概况

龙游县少数民族概况

龙游县少数民族概况
龙游县有少数民族人口1万余人,以畲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成份22个,全县有24个民族村,沐尘畲族乡是该县也是衢州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乡。

到2007年12月份全县少数民族人口为10700人。

少数民族成份23个,分别为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水族、土族、仡佬族。

其中,居住历史最悠久、人口也相对较集中的是畲族,人口为9325人。

于清朝康熙、嘉庆年间从遂昌等地迁徙沐尘、坑头等地,太平天国后,部分迁至县西浦山、县北小殿下等地,大多聚族而居。

最少的是傈僳族,仅有1人。

其中千人以上的乡镇有沐尘畲族乡、溪口镇和庙下乡。

沐尘畲族乡是衢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建立于1985年3月。

1992年,原坑头乡并入沐尘畲族乡,2005年12月,原梧村乡并入沐尘畲族乡。

按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该乡少数民族人口为1553人。

全县有25个民族村,分别为:沐尘畲族乡的社里村、大坂村、大车村、西山面村、金岒脚村、上夫岗村,庙下乡的八角殿村、板角村、杆栏村、靖林寺村、陈村村,溪口镇的眠犬形村、枫林村、长田坂村、罗林岗村、大安源村、步坑口村,大街乡的大街村,东华街道的上圩头村,龙洲街道的岑山村,占家镇的浦山村,小南海镇的雅塘村,模环乡的上坂村,横山镇的项家村、余岗村。

2008年3月,行政村撤并后,有民族村14个,分别是:龙洲街道:岑山村;东华街道:上圩头;小南海镇:雅塘村;詹家镇:浦山村;上夫岗村、金岭脚村;溪口镇:枫林村;横山镇:余岗村、项家村;庙下乡:八角殿村、陈村村;大街乡:大街村;沐尘乡:社里村、双溪村。

有关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

有关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

有关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有关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当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

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云南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

云南总人口4144万,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

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呈多样化分布: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散居于城镇。

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平坝地区和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

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它的少数民族总人口(1433万)名列第2位(仅次于广西)。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3.41%,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第7位(次于*、新疆、青海、广西、贵州、宁夏)。

其中人数最多的彝族占总人口的11%。

二、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的原因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

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根据对少数民族基本情况的调查,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少数民族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历史悠久、人口较少的民族群体。

根据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我国共有56个少数民族,其中包括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其中维吾尔族、苗族、回族、彝族、土家族是人口较多的几个少数民族。

在少数民族中,有许多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群体,如藏族、蒙古族、壮族等。

在就业方面,少数民族的就业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根据数据显示,少数民族的就业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或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就业率更低。

一方面,这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关;另一方面,文化差异和就业歧视也是导致就业差距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持,提升教育水平,打破就业歧视,将是改善少数民族就业状况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问题,努力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实施了少数民族地区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改善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文化保护方面,我国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保护政策,鼓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服饰等独特文化特色。

此外,政府还支持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中心和博物馆,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享。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是我国珍贵的民族资源,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教育培训和文化传承工作,将为构建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少数民族群体进行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少
数民族的概况、文化、教育、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研究,该
报告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群体的视角。

本报告的数
据来源主要为政府统计数据和相关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

第一部分:概况
1. 少数民族定义:介绍少数民族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如国籍、
语言、宗教等。

2. 人口分布:分析中国各省份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和分布情况。

3. 主要少数民族群体:概述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群体,如汉、壮、回、藏、维吾尔、苗、彝、侗等。

第二部分:文化
1. 语言: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和语言保护政策。

2. 宗教:概述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宗教信仰,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3. 传统节日: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

第三部分:教育
1. 教育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在教育领域的现状,包括入学率、
辍学率、教育资源分配等问题。

2. 教育政策:介绍中国政府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如民族地区
优先发展、民族语言教育等。

3. 教育改革:探讨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挑战和机遇,如多语种
教育、教育资源均衡等。

第四部分:经济
1. 经济发展: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贫困率、就业情况、产业结构等。

2. 扶贫政策:介绍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稳和我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区,西南连接汉源少数民族乡,西北交甘孜州的泸定县,这样紧邻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了大批少数民族人口无序迁入我县定居。

少数民族的无序迁入,一方面为我县部分厂矿、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我县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同胞又耕种了我县大量高山地区农户的弃荒地,减少了我县土地资源的浪费。

当然,少数民族人口的无序迁入在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无序迁居少数民族工作,多次组织人力对少数民族迁入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无序迁居少数民族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并收到一定效果。

今年,针对我县无序迁居少数民族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再次对少数民族情况进行调研,并决定采取更加有效、有力的措施——申报建立民建彝族乡和宝峰彝族乡,规范和加强对我县少数民族人口的管理,解决无序迁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最终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落实国家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一、我县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民族种类及人口分布情况全县现有少数民族人口2369人,10种民族成份,其中:居住在县城内53人(包括:藏族21人、回族13人、土家族10人、蒙古族3人、苗族1人、羌族3人、满族1人、彝族1人);居住在农村的有2316人、567户,有彝、藏、壮、苗、傣五种民族,其中:彝族达到2040人,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8%;彝族人口主要集中定居在民建(976人)、宝峰(624人)两个乡,占全县农村彝族总人口的78%,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9%;傣族人口为133人,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7%;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新建乡(76人)和三合乡(22人),占全县藏族人口总数的74%;苗族和壮族人数较少,分别只有2人和8人。

2、少数民族人口的来源及原因据调查,我县农村无序自发迁居少数民族主要来自四川的稻城、峨边、甘洛、金阳、美姑、昭觉、越西、康定和云南的鲁甸、巧家、昭通等县,其中来自甘洛、金阳、巧家三县的最多,达到1114人,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总人口48%。

农村少数民族自发迁居的主要原因为:婚姻、原藉地生产条件差、原藉地治安状况差、投靠亲友。

婚姻迁居我县有147户,占农村迁居总户数的26%;因原藉地生产条件差迁居我县有419户,占总户数的74%。

可以说,因原藉地生产条件差和婚姻迁入两大原因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少数民族无序迁入我县的根本原因。

3、少数民族人口的户籍落户情况在县城内定居的53名少数民族均在我县上户,其中有8人从事国家行政管理工作。

而无序迁入我县农村的2316名少数民族在我县上户的仅有21人,只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的0.9%。

造成这样的现状,既有国家户藉管理制度的因素,也有无序迁入少数民族人口的法制观念淡溥、随意性强、超生严重等原因。

农村无序迁居少数民族基本上游离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以外。

规范少数民族同胞户藉管理,纳入正常的行政管理,是做好少数民族工作的最基础的工作。

此次调查,农村少数民族同胞对能否在我县上户表现出极高的热情,100%的少数民族同胞强烈表示愿意在我县入户。

2005年7月11日,县政府召集民宗、公安、民政等部门和相关乡镇召开协调会议,专题研究了散杂居少数民族户籍迁入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布署,要求各乡镇和公安部门按照户籍管理程序,积极做好我县少数民族同胞的户籍迁入工作。

目前,我县已从石棉县借调了两名优秀的彝族干部,协助公安部门和相关乡镇进一步核实少数民族人口的户籍状况,此项工作的开展,是落实少数民族户籍问题的关键所在。

4、少数民族人口年龄及文化结构经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少数民族人口中,20岁以上的有1334人,占总人口的58%,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有982人,占总人口的42%,其中学龄儿童(6——16周岁)的有532人,占2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总数的54%,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5%,但却有307人辍学在家,丧失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全县农村少数民族同胞总体文化程度太低,不识字的就有882人,占总人口的41%;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542人,占总人口的25%;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就可谓凤毛麟角了。

而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太多的少数民族学龄儿童无法接受义务教育,造成这样现状的最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家庭经济条件太差,当地学校的收费已远远超出了他们家庭的承受能力,当然我们国家整体的教育体制也是他们无法接受教育的客观原因。

5、少数民族人口生产生活现状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的语言上的障碍(88%的少数民族懂汉语,但在交流上仍有一些困难),加之迁入我县的少数民族同胞只能生活在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的高寒山区,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家庭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贫苦生活;在高寒山区,农业生产基础实施太差,加上地理和气候原因,只能种植玉米、洋玉和油菜,而无法种植水稻,少数民族家庭要吃上大米,只能通过商品交换获得。

在调查中,有266户家庭表示自己缺粮,占全县农村少数民族总户数的47%,表示自己不缺粮的家庭有301户,占总数的53%。

尽管不缺粮,也只能是勉强维持温饱,他们同样过着较为艰辛的生活,远离小康水平。

全县少数民族家庭共计耕种高山地区弃荒地和与农户协调地1624.1亩,户均占有土地2.8亩,受种植技术、生产投入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他们实际的生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家族受雇于当地某些厂矿企业和其它行业(如我县民建乡的塔子山茶场),这部分家庭生活条件相对比单靠务农的家庭要好一些。

在对农村少数民族家庭2004年收入情况调查中,有务工收入的家庭276户,占总户数的48%,平均为家庭增加收入2786元.二、我县做好少数民族工作所采取的措施1、积极做好申报建立民族乡工作,规范和加强对我县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的管理。

2005年3月22日上午,县长杨建光主持召开荥经县民族工作协调会,专题分析我县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落实民族政策,解决自发迁居到我县的少数民族规范管理的相关事宜,根据我县实际,从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按照《四川省民族乡工作暂行规定》(四川省人民政府1991年第27号令)第二条规定:“散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0%左右的乡,可建立民族乡”,决定申报建立“荥经县民建彝族乡”和“荥经县宝峰彝族乡”。

民建乡现有户籍在册人口数为2533人,自发迁居少数民族人口1084人,全乡总人口实为3617人,如果能将1084名少数民族同胞全部在该乡上户,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人口比例为30%,符合申报民族乡人口比例条件。

宝峰乡现有户籍在册人口数为1693人,自发迁居少数民族768人,全乡实际总人口为2461人,如果能将768名少数民族同胞全部在该乡上户,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全乡人口比例为31.2%。

也符合申报民族乡的人口比例条件。

目前,我县初拟了《关于建立“民建彝族乡”、“宝峰彝族乡”的请示》,同时也已编写完成两乡的《人口结构分析》、《农村经济结构情况分析》、《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期规划》、《农村扶贫工作近期规划》等相关资料,一旦户口问题解决,即可逐级向上申报。

2、从政策上扶持和支持塔子山茶场,帮助塔子山茶厂规范管理,提高和保障塔子山茶场少数民族务工人员经济收入。

荥经县塔子山茶场位于我县民建乡行政辖区内,共有茶园2000余亩,其前身系国有企业。

1999年,企业进行了体制改革,以258万元的价转让给私人,正式命名为“荥经县塔山有限责任公司”,从1999年到2004年,塔山有限责任公司逐渐扭亏增盈,并成功申报了全国无公害茶园,其法定代表人姚清国也当选为2005年全国劳模。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迁居我县少数同胞的功劳。

茶场改制后,大量茶园荒芜,一时间茶场的生产和管理举步维艰。

此时,居住在茶场的部份无序迁入的彝族同胞便与茶场达成协议,承包了部分茶园。

少数民族同胞承包茶园一方面为茶场提供了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帮助了茶场很快恢复了生产,同时从客观上也解决了这部分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问题,现在塔子山茶场务工的少数民族同胞已近500余人,成为我县少数民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

从2002年起,县民宗局开始注意塔子山茶场的少数民族问题,多次到现场调研,积极向茶场管理人员宣传国家民族政策,并和公司法人姚清国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茶场在考虑企业利润,扩大生产的同时,积极保障少数民族同胞合法权益,茶场的近500少数民族其生产生活条件较其它单靠务农的少数民族家庭要好得多。

在对农村少数民族家庭2004年收入情况调查中,这部分家庭仅靠茶场管理带来的收入就达2786元.三、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对策措施和长远打算1、重视民族工作、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做好少数民族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不能有大汉族思想,要积极引导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努力形成有利于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各级党政干部要带头尊重少数民族同胞,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歧视少数民族同胞和强迫少数民族同胞改变风俗习惯,只有各级党政干部带头做好少数民族工作,才能教育群众尊重少数民族。

2、认真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县农工办、农业局、科技局、畜牧局等相关涉农部门要在实施农村移民、新村建设及卫生、扶贫工程(如:改水、改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农业科技培训)等具体项目时,将已在当地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纳入统一规划,同等对待,结合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重点传授油菜、玉米、小麦、水果等农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鼓励少数民族同胞积极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长毛兔等适合我县的特色经济。

从2001年来,我县在农村新村建设及各项扶贫工程中以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纳入了享受范围,如我县宝峰乡、天凤乡的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已不同程度受益。

3、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同胞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改善少数民族同胞的医疗卫生状况。

今年5月,我县针对民建乡曾发生过麻疹流行的情况,对我县500余名少数民族儿童进行了免费麻疹疫苗接种,对我县改善少数民族同胞医疗卫生状况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整体上我县少数民族同胞医疗和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现在我县正在开展申报民族乡工作,在筹备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教育、卫生等部门也正在拟定全县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规划和卫生发展规划,我们将以申报民族乡为载体,带动全县少数民族教育和卫生的大发展民族工作是社会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