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科园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9《成功》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重点词语和句型的掌握。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3)成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成功的认识和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点和论据。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阅读理解:(1)教师出示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评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文章主旨和作者观点。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完成课后阅读理解题目。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成功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或故事,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成功》。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尊重作者、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成功》。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
(2)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成功》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5.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成功”的作文。
(2)学生课后阅读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4. 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成功》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拓展阅读。
3. 生僻字词和成语的解释。
4. 课堂练习题目及参考答案。
5. 课后作业要求及评价标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难点知识。
2. 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3. 抒发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5. 情感抒发:(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成功的理解。
(2)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抒发自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特点,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成功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流畅、是否充满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成功》。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成功人士的故事和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成功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2)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决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成功》的朗读和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
3. 课文中所讲述的成功人士的故事和品质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长句子和复杂句型的理解。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成功》,理解课文的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 分析与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讲述的成功人士的故事和品质。
(2)邀请几组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总结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和品质。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和写作成果。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成功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的成功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和理解课文《成功》,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的故事和品质,培养学生的成功观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成功》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增强学生对成功的认识和追求成功的动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成功》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成功案例和成功要素。
3. 探讨成功与努力、坚持、信念的关系。
4.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功目标和实现途径。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成功》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成功案例和成功要素。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成功目标和实现途径。
2.2 教学难点1. 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对成功与努力、坚持、信念的关系的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成功案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成功的理解和经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成功要素。
3.2 教学手段1. 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成功案例。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互动和合作。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成功的理解和经验。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成功》,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成功案例。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成功的理解和经验。
4.2 教学活动1.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成功》,理解课文内容。
2. 成功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成功案例,分析成功要素。
3.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对成功的理解和经验。
4. 成功目标制定:学生思考自己的成功目标,并制定实现途径。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文阅读和问题回答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分析能力的评价:通过成功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来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成功的独到见解。
2.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自我反思。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成功观。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观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成功的文章或故事,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
(2)板书课题《成功》,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成功?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精讲课文,感悟成功观(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成功的定义。
(2)讲解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功的多样性。
(3)讲解课文第三段,让学生明白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4)讲解课文第四段,让学生了解成功与付出的关系。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成功的认识。
5.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分析他们成功的因素。
(2)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成功观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成功经历的文章。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自己成功经历的文章。
2.收集有关成功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功》一文,让学生深刻理解成功的内涵,认识到成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自我反思,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加明确成功的要素,激发他们追求成功的动力。
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成功的文章或故事,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
(2)板书课题《成功》,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成功?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精讲课文,感悟成功观(1)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作者对成功的定义。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第一章:《成功》课文解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功》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课文中成功要素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成功要素的识别和分析。
2. 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成功要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难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成功》的打印稿。
2. 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定义和意义。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难理解词语和句子。
4. 分析成功要素:学生分组讨论,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成功要素。
第二章:《成功》课文讨论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成功》。
2. 培养学生对成功要素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成功要素的识别和分析。
2. 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成功要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的难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成功》的打印稿。
2. 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成功的要素。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识别和分析课文中的成功要素。
3. 分享讨论结果: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进一步讲解,解释难理解词语和句子。
第三章:《成功》课文写作技巧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成功》的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写作技巧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1.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的识别和分析。
2. 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成功》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论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成功观,认识到成功的内涵和外延。
(2)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成功》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
(2)成功的基本内涵和外延。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的分析。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追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成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含义。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布置相关思考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成功观点的理解。
(2)选取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进行分析讨论。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观点和论证方法。
(2)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指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如何追求成功。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成功》,总结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成功案例,运用课文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读。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成功的认识和追求成功的计划。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成功观点的认同和追求成功的热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成功》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涉及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课文中作者对成功的定义和理解,以及成功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明白成功需要努力、坚持和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成功》的主要内容及其中心思想。
2. 成功的重要性和影响成功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
2. 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深入理解和阐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重要性和影响成功的因素。
2.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成功》,理解课文内容。
b.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提问,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成功》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
b. 分析课文中作者对成功的定义和理解,阐述成功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成功的重要性和影响成功的因素。
b.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a. 给学生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因素。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6. 课堂小结a.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b. 学生谈收获和感受,激发追求成功的动力。
7. 课后作业a.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成功的感悟的文章。
b. 让学生选择一位成功人士进行研究,了解其成功之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成功的重要性和影响成功因素的掌握情况。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
九年级语文《成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成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成功》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中心思想的领会。
(2)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成功》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4. 探究学习:(1)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 作业评价:(1)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2)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1)评价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成功》预学案
成功预学案1、注意以下词句中的加点字言简意赅.错综.复杂烦琐.羡慕..映雪..家喻.户晓囊萤焚膏.继晷.饶.舌业精于勤,荒于嬉.灯火阑珊..2、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1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出以上字词,并能读准确加点字或能正确工整地写出加点字;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典故的意思。
○2读课文积累名句a业精于勤,;,。
b昨夜西风凋碧树。
,。
c衣带渐宽终不悔,。
d众里寻他千百度。
,。
○3读课文,思考:▲作者认为成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如果你要想取得成功,你应该在哪一个条件上下功夫?▲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关于“勤奋”,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或引用了哪些名人名言?想一想有何作用?(在文中具体标注出来)3、积累古诗词蝶恋花晏殊槛(jiàn)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ā(an)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jiān)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课题:《成功》一、课前检测1、写字ɡāi f én g āo j ì gu ǐ言简意xi ān m ù2、众里寻他千百度。
,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A 、话不多,意思都有了。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B 、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 )C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二、课堂教学本课目标:文章主要论证了什么?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小结】概括中心论点地方法:2、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3、思考○1文章第七段举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焚膏继晷三个典故有何作用?○2课文第九段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
海南省国科园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 9《成功》学案
9《成功》学案【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20),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闻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著有《牛棚杂忆》《季羡林全集》等。
留学德国是季羡林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留学德国后,季羡林走上东方学研究道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终止,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
【文体简介】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说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论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照论证。
第一课时【知识积存】给以下加横线的字词注音言简意赅()浩劫()日晷()兀兀()饶舌()阑珊()qiáo cuì( )( )说明以下词语言简意赅:众所周知:不期而来:【合作探讨】作者关于成功所持的观点是什么?二、作者对成功的三个条件各持什么态度?天资、勤奋、机缘这三个条件前后顺序是不是能够调换?什么缘故?本文围绕“”这一话题,具体分析了、、机缘这三个条件,指出是成功之道。
最后提出希望: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做学问或干事业,走向成功。
《成功》学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体味作品中所引名言的含义,明确作者引用名言的目的。
学习作者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旁征引博、逐层深切的写法。
【合作探讨】一、下面两句中的“不敢”意思一样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度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2)、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可是,我以为,补上天资与机缘,似更为全面。
二、作者在论述勤奋是成功的全然条件的时候,运用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试举例。
事实论据:理论论据:结合文段,请你分析以下句子别离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证明的观点是什么?(1)、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众所周知。
成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成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季羡林,山东临清人,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是北大唯一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以下是整理的成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广泛支持大家借鉴与参考!《成功》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赅、焚、兀、晷。
同时学习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理解作者引用该文的典故和语句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逐一剖析的写法。
2.难点: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分设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2.注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品位“天资”、“天才”之间的区别。
3.了解短文列举事例,用事实来证明观点;引证名言做论据的特点。
季羡林《成功》原文阅读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杰列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里头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 成功“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
这个公式实在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涵义是清楚的。
搞得太繁琐,反而不不易说清楚。
谈道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有所不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
到了今天,学术界没有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沙托梅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成功》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成功》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成功》一文是中国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所作。
在这篇文章中,季老先生积自己成功的经验探讨成功之道。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在第一课时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体会文章的思想和章法,其中包括文本理解、文本质疑、知识迁移等环节。
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成功”这是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生活中有许多成功的事例。
但是,每一次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基于这一点,在授课的过程中引用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交流思想,引导学生运用作者的观点探讨这些成功现象后面隐藏的原因。
当然,学生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语文。
因此本堂课,我设计了一场以成功条件探讨为主题的辩论赛。
通过探究实践,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一节课,还采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图片的展示和音乐的播放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上来调动启发学生。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成功体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运用文章的观点分析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实录:一、教学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季羡林先生对成功基本条件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季老先生看来,成功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天资、勤奋、机遇。
(教师板书:成功、天资、勤奋、机遇)教师:作者是怎样看待天资和机遇的呢?学生甲:首先,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天资的差别,但告诫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天资,作者认为机遇也很重要,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的经历来阐述机遇的重要性。
教师:说得很好。
(教师板书:告诫、亲身经历)。
教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成功之道。
首先让我们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齐读)二、继续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1、文本理解:教师:课文第七、九、十,三个自然段对“勤奋”这一重要条件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九上 第9课《成功》(教案) -
一、初读感知
1.介绍作者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6年9月26日,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称为“国学大师”。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理清课文的思路。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精析课文内容。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论证顺序和作者的论证思路。
重点分析文章第9段。
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中心。
结合课外知识,让学生知道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道理。
课堂练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言简意赅(ɡāi)继晷(ɡuǐ)
4.有同学认为文章的第9段纯属多余,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能否从内容和结构上作些分析?
不赞同。从内容上说,第9段强调了只有勤奋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这是作者观点中最重要的一点。从结构上说,这一节也是全文的重点,在三个条件都阐述完毕之后,重提勤奋,文章也显得很有节奏,重点突出。
三、合作交流
1.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
3.作者积七八十年之经验,得到了下面的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一个著名的公式:W(成功)=X(勤奋)+Y(正确的方法)+Z(珍惜时间)。
你的公式是:成功=自信+勤奋。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季先生的这篇文章如聆听一位长者的人生教诲,如接受一位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读懂了成功,获取了开启成功的金钥匙。一生有勤奋相伴,你定会步入成功的殿堂!让我们齐声高呼,为自己加油:我耕耘,我快乐!我勤奋,我成功!
《成功》的九年级语文教案
《成功》的九年级语文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乐趣,从而很快的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成功的一件事以及成功的原因。
2、教师由此导入: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
我们羡慕奥运冠军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们写出优秀的作品……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道走进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的《成功》一文。
(介绍作者成功一例)1、畅谈自己成功的一件事。
2、调动积极情感,激发起成功欲望。
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本三、读课文,探究文本学会解读文本,积累生字词语。
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把握作者的论证方法。
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1、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值得掌握和借鉴的词语及名言名句。
2、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
3、点拨学生思考作者所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4、安排学生结合课文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教师借助PPT展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深入探究文本内容。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成功离不开天资、勤奋和机遇。
(师边讲边写出:天资+勤奋+机遇=成功)那么,这三者中哪一样最重要呢?请大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作者对天资持什么的态度?又是怎样佐证自己的态度的?3、作者对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分别是:“至今不解”、“不敢赞一词”。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4、作者对勤奋持什么的态度?又是怎样佐证自己的态度的?5、作者对机遇持什么的态度?又是怎样佐证自己的态度的?6、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机遇是不期而来,我们无能为力”。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你又可以怎样修改或作些补充?7、朗读背诵王国维的“境界说”,领会其中的深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成功》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及用法。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激发学生对成功的追求和对梦想的坚持。
1.2 教学内容课文《成功》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成功》的阅读与理解。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成功》的文本材料。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辅助教学。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引入:介绍课文《成功》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成功的思考。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写作练习: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4.2 时间安排引入: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讨论与分享:15分钟写作练习:15分钟第五章:作业与评估5.1 作业阅读理解练习: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自己成功的作文。
5.2 评估作业评估: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成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功》一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学习分析文本的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成功》一文的中心思想;2.学习和运用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本;2.理解并掌握《成功》一文的中心思想。
四、教学准备1.《成功》一文的课文材料;2.讲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2.提问:你们对成功有什么看法?第二步:整体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成功》;2.学生批注关键字和句子,并标注不理解的地方。
第三步:小组合作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解释不理解的内容;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整体复述1.学生站起来,按照课文的顺序,每人复述一段内容;2.整体上课讨论和修改,确保理解和准确。
第五步:分析修辞手法1.呈现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常见的修辞手法名称;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总结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第六步:小组合作填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填写一张修辞手法表格;2.学生根据文章和课文背景,找出并填写修辞手法名称和对应的句子。
第七步:个人总结1.学生个别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写下自己的总结;2.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的总结。
第八步:输出思考1.学生将自己的总结和思考写成短文;2.学生将自己的短文分享给全班。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类似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比较;2.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修辞手法写一篇类似的文章。
七、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情况;2.教师收集和评价学生的个人总结和思考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成功》学案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著有《牛棚杂忆》《季羡林全集》等。
留学德国是季羡林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留学德国后,季羡林走上东方学研究道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
【文体简介】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论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第一课时
【知识积累】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音
言简意赅()浩劫()日晷()兀兀()饶舌()
阑珊() qiáo cuì( )( )
解释下列词语
言简意赅:
家喻户晓:
不期而来:
【合作探究】
作者对于成功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本文围绕“”这一话题,具体分析了、、机遇这三个条件,指出是成功之道。
最后提出希望:
希望人们能以勤奋的精神做学问或干事业,走向成功。
《成功》学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中所引名言的含义,明确作者引用名言的目的。
学习作者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旁征引博、逐层深入的写法。
【合作探究】
1、下面两句中的“不敢”意思一样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1)、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2)、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2、作者在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时候,运用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试举例。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结合文段,请你分析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1)、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
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2)、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5、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勤奋”“成功”的名人名言,请各写出一句。
成语简介: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
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悬梁: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骨。
三种境界原词: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
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
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
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
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
想寄一封信。
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夜晚的东风将元宵的灯火吹得如千树花开,更让烟火看来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
华丽的马车香气洋溢在行驶的路上。
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
整个晚上,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