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纵隔(教材)

合集下载

肺部的解剖结构

肺部的解剖结构

肺部的剖解构造呼吸体系正常X线影像表示胸片是由胸表里组织形成前后重迭的复合影像.必须熟习X线片上各类影像的正常及其变异,以免误诊.分为胸廓.纵隔障.横膈.肋膜和肺五部分描写.一.胸廓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一)软组织(图3-1)图3-1 胸壁的软组织及骨骼部分可能诊断错误的情形(附叶间裂的变异)1.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是从两侧颈部向下方斜行,附着于胸骨柄和锁骨内端,隐瞒肺尖内侧形成外缘清楚的密度平均影.其下端与锁骨上缘的横行皮肤皱褶相连,后者表示为锁骨上缘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2.胸大肌胸大肌蓬勃者,在两胸中部外带显示扇形淡薄影,下界清楚,密度较浓,由内下向外上斜行,与腋前皱壁相持续,右侧常较明显,勿误为肺内病变.3.女性乳房和乳头乳房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持续.跟着乳房外形.大小.下垂与否而有变异.乳头有时在两肺下部大致相当于第五肋间处形成小结节状影,年纪较大的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病变.(二)骨骼肋骨:肋骨位于胸椎两侧,后段呈程度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竖直形成肋弓,后段较前段厚故显影较前段致密.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软骨不显影故胸片上肋骨前端似游离状.20~30岁第一对肋软骨起首钙化,跟着年纪增加,其它肋骨也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示为不规矩的斑片.黑点状致密影,勿误以为肺内病变.肋骨有多种先本性变异,罕有的有颈肋,自第七颈椎发出,表示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可一侧或两侧.其次叉状肋,肋骨的前端呈叉状,有时叉枝之一粗大,另一短小,甚至仅在肋骨上见一崛起,勿误为肺内病变.还有肋骨结合,这种变异往往产生在肋骨后端脊椎旁处,以第五.六肋骨间骨结合为最罕有,有时会误以为胸内病变.锁骨: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间形成胸锁关节,正位胸片上两侧胸锁关节距离中线应相等,不然为投照地位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半圆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为病变.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如与肺外带重迭,可影响不雅察肺内病变,亦勿误以为局部肋膜增厚.胸骨与胸椎:在正位片上大部分与纵隔影重迭,只有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和一部分胸椎横突可露于纵隔影之外,勿误为肿大的淋凑趣,经由过程气管气柱影可较清楚地见到1-4胸椎.二.纵隔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进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辨外,其余构造间无明显比较,只能不雅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纵隔的分区在断定纵隔肿块的起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有几种,我们采取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倾向划两条线,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分为九个区.纵的倾向分区: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自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置狭长的三角形,个中重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凑趣.②中纵隔:相当于心脏.自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领的规模.③后纵隔障:食管前缘今后内含食管,降自动脉,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淋凑趣等.横的倾向划为自胸骨柄.体接壤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程度线,其上为上纵隔,该线以下至肺门下缘程度线之间为中纵隔,其下方至横膈之间为下纵隔.(图3-2)正常纵隔的宽度受体位和呼吸的影响,卧位及呼气时,纵隔宽而短.立位及吸气时,纵隔窄而长,尤以小儿为明显.婴幼儿的胸腺可致纵隔向一侧或两侧增宽,呈弧形或帆形影.图3-2 纵隔分区三.膈肌(横膈)膈肌分阁下两叶,由薄层肌腱组织构成,位于胸腹腔之间,呈园顶状.膈在外侧及前.后方与胸壁订交形成肋膈角,在内侧与心脏之间形成心膈角.膈的圆顶偏内前方.因而外.后肋膈角深而锋利.吸气时横膈地位降低,膈顶相当于第十后肋或第六前肋平面,右膈较左膈约高1~2cm.呼气时横膈升高,膈肌活动为呼吸动作的重要构成部分.镇静呼吸时横膈的活动规模约为1~3cm,深呼吸可达3~6cm.膈肌局部发育差.较薄,向上隆起呈半圆形,亦称局限性膈膨升,多产生于右侧及前方,中老年多见,为正常变异.有时深吸气时,膈顶可呈波浪状,称波浪膈,系因膈附着于各肋骨前端,在深吸气时受肋骨牵拉所致,勿误为肋膜粘连.胸腔及腹腔压力的转变可影响膈的地位.胸腔压力减低如肺不张.肺纤维性变;腹腔压力增高,如怀胎.腹水.腹部伟大肿块等均可使膈升高.膈神经麻木或膈膨升时,膈也升高.膈地位降低多见于普遍的局限的肺气肿,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等.上述引起膈肌地位转变的各类原因都可以使膈活动削弱.膈膨升及膈神经麻木时,因为膈的活动功效削弱或损掉,可消失抵触活动,即吸气时正常侧降低而患侧上升,呼气时反之.四.肋膜肋膜分为两层,紧贴胸壁内面.纵隔和横膈的一层为壁层;包绕于肺概况并在叶间裂反褶的为脏层,两层之间为潜在的肋膜腔,为负压,以保持肺膨胀状况.正常时肋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润滑感化.正常肋膜极薄,一般不显影,仅在肋膜反折处或走行与X线倾向平行时,才在x 线片上显示为薄层状或线状致密影.正位胸片上常于两侧第一.二肋骨下缘见到的线状陪同影,自两侧肋膈角上与胸壁内缘并行的线状影,及右肺中部程度叶间裂形成的横形线条影.别的,侧位片还可见自后上向前下方斜行线条状的斜裂影.五.气管与支气管气管.支气管在胸部平片上不雅察不满足,但在断层摄影和支气管造影时可清楚显示.气管由环状软骨开端,经颈部和上纵隔在正中面下行.长11~13cm,宽1.5~2.0,进入胸腔今后,气管稍倾向右,在第五或第六胸椎水等分成两个主支气管.气管分叉手下壁形成隆突,分叉角度为50~75o,吸气时角度略大.两侧主支气管与气管长轴的角度不合,右侧为20~30o;左侧为30~45o.支气管分支(图3-3A.B.C)右侧主支气管很象是气管的直接下伸部分,比左侧短,大约只为 2.5cm.上叶的支气管自右主支气管的近端以接近程度倾向向外长进入右上叶,然后分成三支:最上的称为尖支,向后的称为后支,向前的称为前支.其主支气管自上叶启齿处持续下行成为中心段支气管.后者又分为中叶支和下叶支.中叶支分为外.内两支.在中叶支启齿处的对面,为下叶背支的启齿,再向下约1cm尚有一支向下行,称为内基底支或心支.在内基底支启齿下方1.5cm处,下叶支向前.外.后分为三个基底支.左主支气管位于肺动脉的下方,从气管分叉到左上支气管启齿处约有5cm.左上叶支有两个分支;向上的一支又分为两支,一支向上向后称为尖后支;另一支向前称为前支.左上叶支向下的一个分支散布于叶,后又分为上舌支和下舌支.左下叶支气管分支与右侧类似,但左侧内基底支与前基底支归并为一支.图3-3 支气管分支与肺段六.肺(图3-4)肺小叶每一肺段由很多小叶构成,肺小叶的直径约1cm,有一支小叶支气管及陪同的小叶动脉进入(图3-5).小叶之间有松散结缔组织距离,称小叶距离,个中有小叶静脉及淋巴管.每支小叶支气管分出3~5枝未梢细支气管,每支未梢细支气管所安排的规模称腺泡(呼吸小叶),其直径约为5mm大小,为肺部病理转变的X线根本单位.未梢细支气管持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今后再分为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A.成年人的肺从前面看的图解: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左肺分上.下两叶图3-4 正常肺部正位不雅B CB.右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地位C.左侧位,示肺野和叶间裂的地位图3-4 正常肺部侧位不雅图3-5 肺小叶及肺腺泡示意图肺段肺叶由2~5个肺段构成,各有其单独的支气管,肺段间有肺段静脉及结缔组织离隔.从一段的实变可以看出肺段的外形为圆锥形或金字塔形.每一段的名称与响应的支气管一致(图3-6A),(3-6B).肺组织由肺本质与肺间质构成.肺本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流功效的含气间隙及构造,包含肺泡和肺泡壁,肺泡内含大量空气,X线表示为平均一致的透光区.肺间质是支气管和血管四周.肺泡囊距离及脏层肋膜下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的支架和间隙(图3-7).肺的各剖解构造的投影在X线上表示为肺野.肺门及肺纹理.(一)肺野(图3-8)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光影.为便于标明病变地位,工资地将一侧肺野纵行分为三等分,称为内.中.外带.又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各画一程度线,将肺野分为上.中.下三野.(二)肺门肺门影(Hilar shadow)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等所显示的纵横交织,互相重迭的影像.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图3-9).后前位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4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右肺门分高低两部: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干后回归支构成,其外启事上肺静脉的下后干形成;下部由右下肺动脉构成,其内侧有含气的中心段支气管衬托,轮廓清楚,正常成人宽度不超出15mm.高低部订交形成一较钝的夹角,称肺门角.左肺门重要由左肺动脉及上肺静脉的分支构成.上部为左肺动脉的稠密影,边沿滑腻,呈半圆形,易被误以为肿块;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因左肺门血管剖解变异较大,且与心脏影相重叠,未能完整显示,所以晦气于不雅察与测量.图3-6a 支气管肺段在正.侧位胸片散布图图3-6B 肺段侧位散布示意图(内.外面不雅)图3-7 肺间质示意图图3-8 肺野的划分图3-9 肺门构造示意图(三)肺纹由肺动脉.静动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其四周的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构成,以肺血管为主.由两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伸出的树枝状影.正常肺纹轮廓清楚,不竭分支.由粗逐渐变细,达外带更细而终不成见,肺上野肺纹较下野显得略少.肺的剖解构造文章起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038 更新时光:2008-6-30肺位于胸腔内,阁下各一.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二个肺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程度裂将其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 您知道肺是什么样的吗?懂得肺的疾病起首要熟习肺的组织构造.肺位于胸腔内,阁下各一.肺与胸腔的壁层肋膜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 称为肋膜腔.壁层肋膜分为肋肋膜.膈肋膜和纵隔肋膜三部分.正常情形下,肺概况的脏层肋膜与壁层肋膜之间可以互相滑动和分别,在一些病理状况下,脏层肋膜与壁层肋膜之间形成部分或完整的粘连,肋膜腔闭锁,给开胸手术造成艰苦.肺上端钝圆叫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冲入颈根部,底位于膈上面,对向肋和肋间隙的面叫肋面,朝向纵隔的面叫内正面,该面中心的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的构造,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路叫肺根.肺的前缘和下缘薄而锐,尔后缘钝. 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切迹,为心切迹,切迹下方的肺组织向前内侧延长的部分称为左肺小舌.肺的概况笼罩着脏层肋膜,在肺门和下肺韧带处与壁层肋膜相延续.脏层肋膜在肺概况形成裂隙,称为叶间裂.肺以叶间裂分叶.左肺只有一个叶间裂,即斜裂,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而右肺有两个肺裂,即斜裂和横裂,横裂位于上叶和中叶之间,斜裂则位于上.中两叶和下叶之间,因而右肺有三个肺叶.叶间裂的发育情形有明显差别,发育优越者可达肺叶的根部,发育不良者仅有很浅的裂沟,甚至部分或全体叶间裂未发育,这种情形多见于横裂.因而在进行肺叶切除时,叶间裂的发育状况将明显影响手术的过程.。

教你如何看肺部C课件

教你如何看肺部C课件

肺野示意图
肺门
• 正常肺门主要由肺动 脉、肺静脉、支气管 等结构组成
• 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 2-4前肋间
• 左侧比右侧高1-2cm
肺门结构—2
• 右上肺静脉分支与右 下肺动脉干相交处为 肺门角
• 右下肺动脉干直径小 于15mm(小儿与气 管直径相当)
• 左上肺静脉与左下肺 动脉相交处为肺门点
肺纹理
肺与纵隔的影像检查

1.了解它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能对各个检查方法作出准确 的影像学诊断。 3.对于肺能做出它的分叶与分
段.并能结合CT做出真确判断。 4.能对常见的病例做出诊断。
肺与纵隔的检查技术
• X线检查:透视、拍片、体层、造影等 • CT:平扫、增强、螺旋 • MRI: T1、T2 • 超声成像:仅用于纵隔、心脏、胸膜疾病
• 主-叶-段-亚段-小-细 -呼吸-肺泡管-肺泡囊 -肺泡(38级)
纵隔
• 分区在判断纵隔病 变的来源与性质上 意义重大
• 六分区法
食管前缘、
气管心血管前缘
胸骨角与第4胸锥体 下缘连线
纵隔分区
纵隔的变化
• 增宽

• 变窄
• 移位
• 局部包块

• 内前侧高的圆顶状 • 右侧较高
• 一般位于第9-10后 肋或第6前肋水平
肺实质
• 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的肺含气间隙及结 构
• 主要是肺泡及肺泡 壁
肺间质
• 肺组织的支架结构
• 主要由血管、支气 管及肺泡间隔的结 缔组织构成
气管
• 宽度1.5—2cm • 长度11—13cm • 第5-6胸椎水平分支 • 气管分叉角(隆突角)
60—85度
支气管

肺与纵膈疾病诊断-1

肺与纵膈疾病诊断-1
红旗医院影像科
大叶性肺炎(左上叶)
红旗医院影像科
大叶性肺炎(右肺下后基底段)
红旗医院影像科
鉴别诊断
吸收较慢的大叶性肺炎需与
– 肺癌合并肺炎; – 肺癌合并肺不张; – 肺结核;
红旗医院影像科
肺炎
—支气管肺炎
红旗医院影像科
临床与病理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亦称小
红旗医院影像科
X线表现
肺纹理改变
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 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不规则的杵状 致密影,多个薄壁空腔。 肺内炎症 这种炎症吸收较缓慢,且在同一 区域反复出现。 肺不张 病变区可有肺叶或肺段不张。 囊状或蜂窝状影 表现为多个圆形或卵圆形 薄壁透亮区。
红旗医院影像科
叶性肺炎。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及体质衰弱的患者, 或为手术后并发症。 致病菌常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 球菌等。
红旗医院影像科
临床与病理
病理
– 小支气管壁充血、水肿,炎性病变由支 气管向远端蔓延到肺泡,或沿支气管周围 蔓延到肺间质,导致小叶实变。 – 病变范围常是小叶性的,但也可融合成 大片。
红旗医院影像科
CT表现
曲张型支扩
扩张的支气管轮廓不规则,呈 波浪状或串珠状且呈迂曲表现。 支气管扩张部位的支气管血管束聚拢、推 移及扭曲,邻近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注:CT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上的意义在于明确 诊断和了解病变范围。CT检查技术的改进, 尤其HRCT的应用,基本上可完全替代支气 管造影。
红旗医院影像科
X线表现
病变多发生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 支气管及周围间质的炎症表现为肺纹理增
多、增粗和模糊; 小叶性渗出与实变则表现为沿肺纹理分布 的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密集的 病变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

纵隔教案ppt课件

纵隔教案ppt课件
11
12
旁沟的范围 • 包括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
奇静脉/及淋巴结 • 后纵膈淋巴结沿食管及降主动脉分布,
与隆突下淋巴结交通
16
后纵隔淋巴结
17
纵隔正常解剖
• 纵隔分区 • 纵隔淋巴结 • 正常纵隔CT
18
正常纵隔X-RAY
19
非侵袭性胸腺瘤 增强扫描
肿块强化均匀,边缘有弧形 钙化,与主动脉弓之间脂肪 层清晰。
41
Thymoma
42
Thymoma
43
MTalhiygmnaonmt Tahymoma
44
前纵隔肿瘤
• 胸腺瘤 • 畸胎瘤 • 胸内甲状腺肿
45
畸胎瘤(Teratoma)
• 来源原始生殖细胞,有一种或多种细 胞成分,
47
Teratoma
48
Teratoma
49
前纵隔肿瘤
• 胸腺瘤 • 畸胎瘤 • 胸内甲状腺肿
50
胸内甲状腺肿 (Endothoracic Goiter)
• 1、多发前纵隔上部肿物, • 2、肿物与颈部甲状腺连续, 可随吞咽移动, • 3、平扫CT值较高,强化明显、时间长, • 4、气管等周围结构受压移位, • 5、可有钙化及囊变.
39
一、胸腺瘤
• 1、前纵隔中部偏上实性肿块,可有坏死、钙化, • 2、实性部分中等强化,坏死区不强化, • 3、良性者边缘清楚,病变周围脂肪间隙存在 • 4、恶性者边缘不清,病变周围脂肪间隙消失,
胸腔及心包可有积液.
40
非侵袭性胸腺瘤 肿块位于前纵隔,
呈圆形,轮廓光滑,密度均匀,与 升主动脉之间脂肪层完整清晰。增 强不明显。
51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

肺癌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 等特征,结合增强扫描可观察肿块的强化程度, 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纵隔肿瘤
CT断层图像可清晰显示纵隔内肿瘤的位置、大小、 形态等特征,有助于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
肺部感染
CT断层图像可显示肺部感染的病灶分布、形态、 密度等特征,有助于肺部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03
常见肺部病变CT断层解 剖表现
炎症性病变
肺炎
CT表现为肺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肺叶或肺段实变,边缘模 糊,常伴有胸腔积液。
肺结核
CT表现为多灶性、多态性、多钙化性、少肿块性和少结节堆聚性, 常见空洞、纤维条索状影和卫星灶。
肺脓肿
CT表现为圆形透亮区及气液平面,内壁光滑或略有不规则。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01 02
技术因素
CT扫描参数设置不当、图像重建算法选择不合适等技术因素可能导致 图像质量下降,影响诊断准确性。防范措施包括提高技术人员操作水平、 优化扫描参数设置等。
阅片经验不足
阅片者对肺部及纵隔CT断层解剖结构不熟悉,或者对病变特征认识不 足,可能导致误诊。防范措施包括加强阅片者培训、提高阅片经验等。
并发症监测
CT断层解剖可以及时发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便于及时 干预和治疗。
随访观察
对于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定期进行CT断层扫描可以监测病变的变化和复发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管
位于后纵隔内,呈管状软组织密度影,可显 示其管壁及管腔情况。
纵隔淋巴结分区及意义
淋巴结分区
01
根据淋巴结的位置和分布,纵隔淋巴结可分为多个区域,如肺

局部解剖学胸腔胸膜肺及上纵隔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胸腔胸膜肺及上纵隔ppt课件
呼气时负压减少;
25
二、胸膜腔
胸膜隐窝
概念:
壁胸膜反折处,即使 深吸气,肺也不能深 入到其间。
隐窝:
肋膈隐窝:深达5cm 肋纵隔隐窝: 膈纵隔隐窝:
26
三、胸膜反折线
肋胸膜与膈胸膜、纵 隔胸膜前缘和后缘的 反折线分别为:
胸膜下界 胸膜前界 胸膜后缘
27
(一)胸膜前界
自锁骨内侧1/3上方23cm处向下方经胸锁关 节至第2胸肋关节高度互 相靠拢。继而于正中线 偏外垂直向下。
52
*右肺根毗邻关系
前方:
心包隆凸,膈神经及 心包膈血管
后方:
右迷走神经干,食管, 奇静脉,胸交感干及 内脏大神经
上方:
右头臂静脉,奇静脉 弓,上腔静脉,气管, 食管
下方:
下腔静脉
53
二、上纵隔
位置:
从胸廓入口至胸骨角 与第4胸椎体下缘平 面。
内容:
记为:一腺、三静脉、 三动脉、三管、三神 经
平第二胸肋关节穿纤维 心包;
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入 右心房。
57
(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分支: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58
(三)主动脉弓毗邻关系
左前邻:
胸膜 肺 膈神经 心包膈血管 迷走神经
59
(三)主动脉弓毗邻关系
右后方邻:
气管 食管 左喉返神经 胸导管 迷走神经心深丛
54
分层
前层:(胸腺-静脉 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 脉、上腔静脉
中层:(动脉层)
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 支、膈神经、迷走神 经
后层:(管道层)
气管、食管、胸导管、 左喉返神经
55
(一)胸腺

肺与纵隔检查与正常课件

肺与纵隔检查与正常课件

纵隔内的大血管为肺部提供营养,肺 部疾病可以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
纵隔内的淋巴结是肺部感染和肿瘤等 疾病的常见转移部位。
02
肺与纵隔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肺与纵隔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通过X线透视和拍片可以观察 肺部和纵隔的形态、密度和结构。
X线检查对于肺部炎症、肺结核、肺癌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用于 观察肺部手术后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
肺组织信号均匀,无异常信号影,支气管通畅,无阻塞或狭窄。
纵隔
纵隔内血管、气管和食管等结构显示清晰,无异常信号影或肿大淋巴结。
正常超声表现
肺部
显示肺实质回声均匀,无异常回声影 ,支气管通畅,无阻塞或狭窄。
纵隔
显示纵隔内血管、气管和食管等结构 正常,无异常回声影或肿大淋巴结。
04
肺与纵隔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鉴别
根据患者的症状,如咳嗽、胸痛 、呼吸困难等,结合影像学检查 结果,对肺与纵隔疾病进行鉴别

病程鉴别
根据疾病的病程,如急性、慢性 等,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肺
与纵隔疾病进行鉴别。
病因鉴别
根据疾病的病因,如感染、肿瘤 、免疫系统疾病等,结合影像学 检查结果,对肺与纵隔疾病进行
鉴别。
详细描述
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肺 部结节或肿块、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肺癌的影像学特 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为制定治 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纵隔肿瘤
总结词
纵隔肿瘤是指在纵隔区域生长的肿瘤,影像学表现为纵隔内占位性病变,形态多样,密 度不均。
详细描述
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常见的影像学特征包括纵隔内占位性病 变、形态多样、密度不均等。了解纵隔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纵隔肿瘤及其它)课件

肺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纵隔肿瘤及其它)课件

3、畸胎瘤(teratoma)
❖先天性肿瘤,来自原始胚胎组织的残留物,随心脏大血管下降而入 纵隔。 ❖病理上分囊性(皮样囊肿)与实性;前者多为良性,含中外两个胚 层衍生物(毛发及皮脂物),后者可为良性或恶性,含内中外三个胚 层衍生物,如脂肪、毛发、牙齿、骨骼、腺体、呼吸及胃肠道组织。 ❖较小无症状;较大压迫症状;支气管瘘时可出现咳嗽、咯血、咳出 毛发、钙化物。 ❖颈部体表形成瘘管,可溢出脂类物质及毛发。 ❖胸腔积液、肺性骨关节病,恶性者可转移。
CT:纵隔淋巴结肿大,大部分融合成 团,增强扫描轻度均匀强化
平片:双侧上纵隔影增宽,边缘略呈分叶状。 CT:两侧前中纵隔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淋巴瘤
淋巴瘤
平片:左中上纵隔影增宽, 边缘呈分叶状。侧位肿块 位于前中上纵隔。 CT:左侧前中上纵隔肿块, 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轻度
强化。
中上纵隔囊性肿块,邻近气管受压
支气管囊肿
中纵隔气管旁肿物,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支气管囊肿
5、淋巴瘤(lymphoma)
❖HD、NHD,以HD多见,与颈部及全身 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生,或先于其它部 位淋巴结病变
❖平片纵隔增宽,双侧突出,边缘清楚, 分叶状
❖CT示前纵隔、气管旁、气管与支气 管组和隆突下淋巴结中大常见,可融 合或分散存在
胸腺瘤
左前中纵隔肿块,边界清楚,CT增 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胸腺瘤
(有囊变)
左前上纵隔肿块,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呈不均 匀强化,内见低密度囊变区。
男性,30岁,有重症肌无力
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 (钙化)
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 (囊变)
侵袭性胸腺瘤
左前纵隔肿块(↑),边界 不清楚,侵犯心包及胸膜, 心包积液及双侧胸腔积液; CT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肺-课 件

肺-课 件
alveolar pore)。肺泡孔是沟通相邻 肺泡的孔道,空气可借其互相流通。当某个终末细支气管 或呼吸性细支气管阻塞时,肺泡孔起侧支通气作用,可防 止肺泡萎缩。但有肺部感染时,病菌也可借此孔扩散,使 感染蔓延。
(7)血-气屏障。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 blood air barrier)。它由下
按照肺段支气管分支的分布,左、右肺各分为10个肺段。 左肺上叶的尖段和后段支气管、下叶的内侧底段和前底段支气管 均发自一个支气管干,因此左肺可分为8个肺段。两肺肺段的名 称和通用编号如图1-15所示。
图1-15两肺肺段的名称和通用编号
1.3 肺的组织结构
肺组织可分肺间质和肺实质两部分。肺表面的浆膜在肺门处增多,并伴随血 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入肺内,共同形成肺的间质,将肺分隔成若干肺小叶。肺 实质即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末的大量肺泡(见图1-16),根据功能的不 同可分为导气部和呼吸部。
图1-18肺泡的结构
1.3 肺的组织结构
①Ⅰ型肺泡细胞。Ⅰ型肺泡细胞数量多,呈扁平形,表面光滑,胞 核呈扁椭圆形,无胞核的部分胞质薄。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少量细胞器 及大量吞饮小泡,相邻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肺泡表面大部分由此型细 胞覆盖,为气体交换提供了一个广而薄的面,使气体易于通过。
②Ⅱ型肺泡细胞。Ⅱ型肺泡细胞数量较少,呈立方形或圆形,位于 Ⅰ型肺泡细胞之间,凸向肺泡腔,胞核大而圆,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 (见图1-19)。电镜下,细胞游离面有短小的微绒毛,胞质除含线粒体 等外,还有许多分泌颗粒,颗粒内含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 图1-19Ⅱ型肺泡细胞的超微结构 称为嗜锇性板层小体,主要含有二棕榈酰卵磷脂等。细胞将颗粒内容物 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后,在肺泡上皮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称为肺泡表面活 性物质。

第七章 肺与纵膈

第七章 肺与纵膈

胸 膜 pleura
壁 胸 膜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脏胸膜
胸膜腔 胸膜隐窝
肺韧带
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膈纵隔胸膜
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1.胸膜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体表投影 胸腺区 心包区 胸膜下界体表投影 第8、10肋及T12相交
2.肺体表投影
前界同胸膜前界体表投影 下界比胸膜上二个肋or胸椎

三、MRI检查
目前,MRI在肺与纵隔中的应用有一定 的局限性,主要原因如下: ① 肺实质含氢质子少,其信号强度较低, 由于磁敏感伪影导致肺纹理无法清晰显示; ② 必须在心电门控和 / 或呼吸门控作用下 进行成像,否则由于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及 呼吸运动的存在,而影响MRI对病变的显示; ③ 检查时间长及受检者幽闭恐惧症等影响 因素的存在。
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线。 沿胸骨体两侧缘所作的垂
线。 锁骨中线 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胸骨旁线 为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之间中 点的垂线。 腋前线 通过腋前壁的垂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肩胛线
通过腋窝最高点的垂线。 通过腋后壁的垂线。 臂下垂时,通过肩胛骨下角
的垂线。 后正中线 沿各胸椎棘突的连线。 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和知识的系
第一节解剖学概述
一、肺

肺为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由主支 气管在肺内的各级分支和大量肺泡,以及 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组成。肺位于胸腔 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膈肌将两肺下 面与腹部脏器分隔,右肺因膈下有肝脏向 上隆起,故宽而短,左肺因心脏偏左而狭 长。两肺的外形近似锥体形,分一尖、一 底两面和三缘。
左右肺左右肺被被分别分为分别分为上下上下22的肋面并深入到肺门的裂隙包括的肋面并深入到肺门的裂隙包括和和肺lunglung一位置位置胸腔内胸腔内上纵隔两侧上纵隔两侧二形态形态圆圆一一尖尖一一底二二面面三三缘缘锁骨内锁骨内1313上方上方223cm3cm纵隔面前缘前缘后缘后缘下缘下缘左肺心切迹左肺心切迹左肺小舌左肺小舌水平裂水平裂二胎儿肺与成人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肺的区别三肺内支气管三肺内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肺段支气管支气管树支气管树四支气管肺段四支气管肺段简称简称肺段独立功能单位体独立功能单位体胸胸膜膜pleurapleura肋胸膜肋胸膜膈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胸膜顶脏胸膜脏胸膜肺韧带肺韧带胸膜腔胸膜腔胸膜隐窝胸膜隐窝肋纵隔隐窝肋纵隔隐窝膈纵隔胸膜膈纵隔胸膜五胸膜与肺的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体表投影1

纵隔和肺应用和断面解剖

纵隔和肺应用和断面解剖

(三)中纵隔的主要结构及其位置特点、横断层面表现
上部的主要结构: 主要是大血管根部: 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 肺动脉、肺静脉, 气管杈及其分支。 下部的主要结构: 心和心包 。
♦上部结构的位置特点及其横断层面表现
1、上腔静脉、升主动脉、肺动脉的排列:
三大血管的根 部从右后向左 前依次排列。
横断层面: 三根大血管位于中纵 隔上部的前方,从右 后向左前依次排列。
上纵隔的典型层面
(二)后纵隔 主要有:食管、胸导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等。
后纵隔的中、上部以食管为中心,其后方 从右向左依次是奇静脉、胸导管、胸主动脉。
后纵隔下部(第 8 胸椎以下),食管与 胸主动脉呈交叉关系,均偏脊柱的左侧。
奇静脉食管隐窝: 奇静脉弓以下,右侧的壁胸膜及胸 膜腔伸进奇静脉和食管之间而成。
2)心房的位置:位于上、后,心耳最高, 其内表面有梳状肌。
横断层面:心耳出现心房出现。
3)心室的位置:位于下、前方,在主、 肺动脉瓣出现以后出现。
纵隔的主要间隙
(为低CT值间隙) 一 、气管前、后间隙
前间隙位于气管、 上腔静脉与主动 脉弓及其三大分 支之间。 后间隙位于气管 和脊柱之间。
二、血管前间隙
1)右头臂静脉短, 左头臂静脉长, 斜跨大动脉的 前方,在第1胸 肋连接处两者 汇合成上腔静脉。
横断层面右头臂 静脉呈圆管状, 左头臂静脉呈长
椭圆形。
2)上腔静脉长约7厘米,在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 的右侧垂直下行,横断层面可延续数个层面, 注入右心房前有奇静脉注入。
上腔静脉及其属 支的横断断面表现
1
2
3
4
5
7
9
6 8
1、主动脉弓以上: 为1、2区。

第五节 纵隔(1)

第五节 纵隔(1)

第五节纵隔(1)第五节纵隔一、概述1.纵隔的概念和境界纵隔mediastinum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的总称。

纵隔内的器官主要包括心包、心脏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神经、胸腺和淋巴结等。

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连结,以利于各器官的活动。

纵隔的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壁为纵隔胸膜,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相通,底为膈。

成人纵隔稍偏向左侧。

纵隔的正常位置的维持取决于两侧胸膜腔压力的平衡。

当一侧胸膜腔压力增高(如气胸)、或降低(如肺不张)时,可引起纵隔的位移或摆动(图7-8、7-9)。

2.纵隔的分区①四分法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

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面为界分为三部:心包前面与胸骨之间为前纵隔;心包及大血管所占据的区域为中纵隔;心包后面与脊柱之间为后纵隔(图7-10)。

②三分法将纵隔分为三个部分,以气管和气管权的前面及心包的后面的额状面为界,分为前、后纵隔,前缘隔又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分为上、下纵隔。

以下按四分法予以描述。

二、上纵隔上纵隔位于胸廓上口和胸骨角平面之间,前界为胸骨柄,后界为第1-4胸椎及椎间盘,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纵隔由前向后可分为三层:胸骨后结构: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

中间结构: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膈神经及迷走神经。

脊柱前结构:气管、左喉返神经和食管(图7-11)。

1.胸腺thymus位于上纵隔的前份、气管的前方。

胸腺的大小有明显的年龄特点。

新生儿的胸腺上端可达甲状腺下缘,下端可遮盖于心包上部。

青春期为腺体发育最盛的时期,以后则迅速退化。

成年后逐渐萎缩并被脂肪组织所替代,成为有被膜的类淋巴组织。

胸腺除具内分泌功能外,还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胸廓内动脉分支供应胸腺。

2.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收纳胸部、上肢、头颈等部的静脉血,它由左、右头臂静脉在第1胸肋结合处下缘的后方会合而成,沿升主动脉右侧垂直下行,于第3胸肋关节下缘平面注入右心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隙病理性扩大)
• 肺门改变(大小、密度、位置)
渗出性病变
肺水肿
• 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气像) air bornchogram
在实变的密度增高影中有含气的支气管影。
增殖性病变
纤维性病变
钙化病变
肿块
左下肺周围型 肺癌
空洞和空腔
• 空洞(cavity)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 支气管排出并吸入气体后形成。结核、肺脓肿与 肺癌较多见。可分为虫蚀性空洞(无壁)、薄壁 空洞(壁小于3mm)、厚壁空洞(壁超过3mm) 。
• 空腔(air containing space)是肺内生理腔隙的 病理学扩大,如肺大泡、肺囊肿及肺气囊等。构 成空腔的壁薄而均匀,腔内可见液平面。
胸部正侧位平片
(1)CT平扫: 肺与纵隔密度差别大, 须分别观察肺窗与纵 隔窗。
(2)CT增强: 纵隔,大血管,肺内 实质性病变。
扫描技术与参数
1.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肋膈角。
2.窗宽、窗位技术
(1)窗宽:肺窗采用1000 HU~2000 HU,纵隔窗采 用300 HU~500 HU。
(2)窗位:肺窗采用-800 HU~-500 HU,纵隔窗采 用30 HU~50 HU。
3.常规扫描采用5 mm~10 mm层厚,螺距1.5。高分辨 CT采用1 mm~2 mm层厚,螺距1.5。
• 缩短检查时间,克服心跳及呼吸伪影 (心电门控,呼吸门控) • 纵隔 (高分辨率----占位) • 心脏,大血管 (流空效应,无创,无需造影剂--MRA)
胸部MRI图像
• 正常胸部X线表现 • 正常胸部CT表现 • 正常胸部MRI表现
• 心脏呈垂直型。
• 支气管内径的异常增 宽;
• 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 ;
• 发病机制:感染、分 泌物淤积及咳嗽、肺 不张及纤维化;
• 临床症状:咳嗽、咯 血和咳大量浓痰。
• 相关影像学表现--空腔
影像学表现
• X线表现:病变区 肺纹理增多、增 粗、排列紊乱; 扩张的气管可呈 杵状、管状及囊 状等;
• 气管、支气管病变 阻塞性肺气肿、阻塞
性肺不张
• 肺部病变 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纤
维性病变、钙化、肿块、空洞和空腔
• 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气胸和液气胸、胸
膜肥厚、粘连和钙化、胸膜肿瘤
• 纵隔病变 (位置、形态、密度) • 横膈病变(局限性膈膨升、膈疝)
• X线平片主要显示气道狭窄阻塞引起的肺内 继发改变,CT则可直接显示气管、支气管 腔内病变的形态。
• 下叶 内前后外基底段,
背段
1、纵隔的分区:在判断 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 质上有重要意义;我 们采用九分区法;
2、纵隔的形态
• 正常纵隔的宽度受体 位和呼吸的影响
3、纵隔改变:正常居中; 纵隔移位、增宽 、纵 隔摆动、纵隔气肿
膈肌的形态特点: 中央高、四周低; 前方高、后方低;
膈肌的位置改变
• 侧位时两肺门大部 重叠。
• 为自肺门向肺野呈 放射状分布的树枝 状影,由动静脉及 淋巴管组成;
• 分布特点:肺下野 较上野多,右肺较 左肺多。
4、肺叶、肺 段、肺小叶
5、气管与支 气管
• 右肺 • 上叶 前,尖,后段 • 中叶 内侧,外侧段 • 下叶 内前后外基底段,
背段
• 左肺 • 上叶 • 前,尖后段 • 舌段
• 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弥漫性、局限性)
• 阻塞性肺不张(一侧肺不张、肺叶不张、 肺段不张)
• 渗出性病变(炎性) • 增殖性病变(肉芽组织 ) • 纤维性病变(局限性纤维化、弥漫性纤维化) • 钙化病变(变性病变: 结核、错构瘤、肺癌、矽
肺、淋巴结等)
• 肿块与结节 • 空洞(虫蚀样、薄壁、厚壁)与空腔 (生理性腔
• 膈疝 • 膈膨升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支气管扩张症 (三)肺炎 (四)肺脓肿 (五)肺结核 (六)肺肿瘤 (七)纵隔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相关影像学表现--肺气肿
• 继发于支气管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等;
• 发病机理:支气管不 完全阻塞(活瓣作用 )导致阻塞性肺气肿 ;肺细小动脉痉挛产 生肺动脉高压,逐渐 导致右心室增大而产 生肺源性心脏病;
肺门病变
• 胸腔积液 游离性(少量 、中量、大量) 局限性(包裹性、叶间、肺下)
• 气胸和液气胸 • 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 • 胸膜肿瘤
• 原发肿瘤:胸膜间皮瘤、纤维瘤、 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
• 转移瘤
胸膜结节
• 肿瘤常见 • 位置改变
膈肌病变
• 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 不可逆的改变。
慢性支气管炎
• X线表现:可 有两肺纹理增 多、增粗、紊 乱、扭曲变形 及中断等;
X线表现
• 轻症者表现常不明显;
• 晚期表现为两肺野透光 度增加;两肺纹理分散 变细变直;胸廓可呈桶 状,表现为肋间隙变宽 ,胸廓前后径增加;两 膈位置下降,膈顶变平 ,呼吸动度显著变小;
• 一、检查方法 • 二、胸部正常影像表现 • 三、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 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X线检查---最广泛 CT 检查---最好 MRI检查---纵隔,大血管
1、透视 2、摄片:正位、侧位、前弓位 3、特殊检查:高千伏摄影、体层摄影 4、造影检查:常用支气管造影
• 纵隔 1 胸廓入口层面 2主动脉弓上层面 3主动脉弓层面 4主动脉窗层面 5支气管分叉层面 6左心房层面
胸廓入口层面

胸骨柄层面
主动脉弓层面
主动脉窗层面
气管分叉层面
左心房层面
四腔心层面
• 肺门 • 支气管 • 肺叶,段
叶间胸膜及相应肺叶
肺段的划分
• 纵隔,大血管 • 心脏
(一)胸部骨骼及软组 织
1、胸部正常结构的表 现
2、胸部结构正常的生 理现象
3、胸部结构正常的解 剖变异
• 1、肺野
• 是含有空气的 肺在胸片上表 现为透明的区 域;
• 肺野的划分: 内、中、外带; 上、中、下野。
• 由动脉、静脉、支 气管及淋巴组织共 同投影组成;
• 位于2~4前肋间;
• 肺门分为上下两部, 上下部夹角称肺门 角;右肺门下部宽 度不超过1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