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二十七)--“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一、实用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40年前,提起红枣,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

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2018年,河北省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

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网文)材料二: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自明代以来就是江南著名“粮仓”。

如今,“北盛仓”农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水稻播种就像用印刷机“印刷”;病虫害防治,专业防治公司用无人机“飞虎队”统防统治;水田里不光种水稻,还养鱼、养鳖、养青蛙……北盛镇党委书记李斌说,现在,种的粮食更好了,农民的腰包更鼓了。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2月23日网文)材料三: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到2050年可能超过7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人”字样。

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当时的登记人口是以人丁为计量单位,目的是征集兵丁组建军队。

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

据《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

”当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

秦朝户籍管理更加严格和完备,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檀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做出了迁徒时必须审核和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

汉代的户籍管理实行“编户齐民”,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20世纪20年代出土的张掖郡居延汉简记载这样的一个户籍信息:“徐宗,年五十;妻一人;子男(户主儿子)一人;男同产(户主兄弟)二人;女同产(户主姐妹)二人。

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内容已经相当详备。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

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看相貌。

因此,唐代的户籍档案通常还记录有人户的体貌特征。

在敦煌出土的唐代籍帐残卷中,就发现不少户籍资料都注明了诸如“右足破,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类的文字。

这些对体貌特征的描述相当于今天户籍中的照片,可以防止作伪,也可作为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

另外,在唐代“贱民”是没有户籍的,他们只能依附于“良民”。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因此全国人口增长迅速,开宝九年(976年),全国户数为309万户,大观四年(1110年)则达到峰值2088万户。

当然,短时间内人口不会如此膨胀,但是它却从另外一方面表明户口统计更加完整(少数民族因为政府的“羁磨之策”也不断被编入户)。

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区分“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蔡方鹿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对此,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可提供有益借鉴.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自然观上,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之制”的内容,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规定相应的”时禁”期,以保护生物和资源.儒家认为,对待天地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熹进一步阐发了爱物的思想,他说:”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把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与生产力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当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对”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B.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社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提醒人们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等.C.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在当今提高了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D.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许多符合客观规律且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的合理内涵,但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要想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需要借鉴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B. 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C. 儒家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意义深远,”取用有节、物尽其用”也应成为当前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的准则.D.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就要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强调”圣王之制”,都表现出儒家对待天地万物所采取的友善、爱护的态度.B. 孔子的”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与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经过朱熹的阐发后,形成了爱物的思想.C. 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D. 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会带来生态危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快餐店里的演出老婆下了岗,在附近一所大学旁边开了家快餐店.本想混碗饭吃糊糊口,没承想生意竟甚是红火.整日忙得脚不离地的老婆便一直想让我辞职帮她,可我死要面子,只说考虑考虑.后来我也下岗了,只好就坡下驴,当起了小老板.上班的第一天,习惯捧茶看报纸的我挨了老婆一通训斥,说我那里是上班干活儿啊,简直是旅游度假.可悠闲惯了,我是真不知道该干点啥好,便乍着手四处乱窜找活儿干,扰得小店里叮当乱响.老婆见我这样,只得摇头叹息,让我坐在桌前收账,还郑重其事地交代,两眼不许闲着啊,有些学生会趁热闹蹭白食.学生这么单纯也会干这个?我这么疑惑着,但没敢说出来,老婆那刀子嘴我可是领教够了.经老婆一再提醒,我还真看出点门道来.是有那么几个,看来是老手了,专趁着人多人挤的时候来.他们的衣着很不一般,进店时自然熟练,不过眼神却不像别的学生那样去瞅炒的什么菜,而是观察人多不多,埋单那儿挤不挤.只要人多,他们饭菜没吃完也会立马放下碗筷,挤到门口,撕段餐巾纸,抽根牙签,心满意足地大摇大摆出门.这样的演出我看了两天便明白怎么回事了,第三天我开始实施行动.由于有了前两天的观察,我心里有底,瞬间就撕破了他们的伪装.这么一来,店里的秩序好多了.老婆对我的工作很满意,便由着我半躺着跷起二郎腿喝茶看小说.这样的悠闲是我没料到的,所以心宽体胖,我很快长出了肚腩有了赘肉,冒出了小老板的迹象.于是老婆便发牢骚,凭什么你可以当着老板而我却要累死累活地忙?知道老婆心里不平衡,我便从学校请了两个勤工俭学的女生来刷盘子洗碗,让老婆化了淡妆捧着瓜子当老板娘.这天中午很热闹,生意和往常一样火爆.我正沉浸在一部小说的情节里时,老婆用在数钱的胳膊捅了我一下,说,又有蹭白食的了.我眯起近视眼,很快就找到了老婆示意的目标.这次有所不同,是个长相很清秀的男孩,估计他的性格应该是腼腆的,一招一式都显出初出道的稚嫩.他观察形势的时候头随着眼动,有些食不知味,很是犯怯.这是大忌,我有把握保证命中率,所以由着他表演.趁着一股人正多,他手脚有些不利索地丢了碗筷便往门口挤.这样的演技差得要命,所以老婆怒目圆睁,露出一副女屠户的架势,撸起袖子就要上去揪他.我制止了老婆的鲁莽,示意她看形势.那两个平时不知辛苦不计工钱的女学生打着掩护,一个反常地慢腾腾地收拾着碗筷,一个大声嚷嚷着安排新进来的几个学生落座.这小子为什么蹭白食呢?看样子他绝不像以前那些油赖之徒.他的衣饰简单朴素,透着股土气和寒酸.他是家境贫寒,还是因为意外而手头拮据?我不敢确定,但我能确定的是他的自尊肯定像他的脸皮一样薄,吹阵风就能破成满地碎片.干活的两个女学生我是知道的,学习成绩我是优中选优,家境情况我是差中选差.能让她俩这么努力帮忙的学生,应该不会差.不知老婆是发善心还是忘了有此事,一直和我有意无意地步调一致,好像成心忽视着这场拙劣的演出.久了,那个男孩还来,虽不是天天,但称得上经常.我乐得在无聊的生活中有点事可想,便不自觉地更留心观察起他来.他的演技有进步,在走时已经可以不慌不忙,甚至记得撕段纸巾作掩饰.我在心里乐,为他的进步而欣慰.但我一直没拆穿他,是因为他清秀的外表还是因为他偶尔也会掏钱付账?我不知道,反正看着他和店里的两个女学生越来越显示出大学生自信的神韵时,我反倒莫名高兴起来.也许是我想到了自己的过去吧.有一晚一大帮学生在我的店里聚餐.他们喝了不少酒,听谈话才知道他们要毕业了.后来,他们大都醉了,抱头痛哭.那个男孩也在里面.他还是很腼腆的模样,但脸上的红晕已经不是羞涩而是酒晕了.结账的时候我突然说,你们照顾了我几年的生意了,这顿酒算我请你们的.一帮人静了一下,哄然叫起好来.老婆拧了我一下,我没改口,我想我能做一次主.可那男孩摇晃着站了起来,手脚不协调地摆了过来,掏出一把零碎的票子,说,不,这顿酒说好我请的.他们走了,男孩走在最后.稍低着头出了门后,我看见他停了停,挺直了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坦然.我知道他怎么想的,演出,终于结束了.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大学里”请了两个勤工俭学的女生来刷盘子洗碗”,让老婆能够化了淡妆捧着瓜子当老板娘,写出了”我”的虚荣心理.B. 小说里的”老婆”是快餐店的老板娘,她既有牙尖嘴利冲动鲁莽的一面,也有对老公宽容体贴、对男孩富有同情心的一面.C. 小说的语言平实中透着一种淡淡的幽默,”老婆那刀子嘴我可是领教够了”“露出一副女屠户的架势”等,幽默中透露着对生活的感慨.D. 小说的题目”快餐店里的演出”是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这里的”演出”指的就是男孩的演出,即男孩因为贫穷而到快餐店里吃白食.5. 小说的前三段与”男孩”在快餐店里的演出这个主要情节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我”为什么一直没拆穿男孩的演出?你认为小说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笃厚蕴藉朴拙平淡--陈半丁的人生和艺术朱京生陈半丁(1876-1970),名年,号半丁,绍兴柯桥人,世代以行医务农为业.他6岁丧母,9岁时父亲和外祖母又相继去世,转由叔婶收养,学业中断.14岁被赶出家门,先后在大来商店和一家钱庄做学徒,虽饱受人间苦难,但”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19岁被表叔吴隐带到上海小长芦馆做伙计,他工作之余一心学画,后深受吴昌硕、蒲华等海派著名书画家的影响.十年间,陈半丁既全面继承了吴昌硕书画印的衣钵,又得任伯年人物、翎毛的真传,还有转益多师的博取,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1906年,他应邀在宁波会馆作画,与金城偶遇,金城甚为叹服,遂力邀陈半丁北上.清末民初,陈半丁先后成为无声诗社、宣南画社、冰社、造型美术研究会成员,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委员,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成为”南风北渐”的重要画家,又为”南风北渐”以及”京派”的形成做出贡献.1927年当选为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标志着他开始跻身”京派”的领军人物行列.他与会长周肇祥一同改组画会,继续倡导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先求根本之稳固,然后发展本能,保国画之精神,形成了与海派、岭南派鼎足而立的”京派”.北平沦陷后,他辞去了国立北平艺专教授之职,刻”强其骨”“不使孽钱”二印为座右铭,坚持以卖画刻印为生.抗战胜利,目睹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腐败和给黎民百姓造成的痛苦后,陈半丁常用作品给予抨击,他刻”只见江山不见人”一印,在边款中指出”胜利尚非实,更何况人乎?一群无耻(之徒),禽兽不如也”,并对国民党政府希望他去南京举办展览的邀请予以拒绝.北平解放前夕,陈半丁选择留下,他与邓宝珊、马占山差不多每晚在马家为解决和平问题,热诚参加活动.可见陈半丁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新中国成立后,陈半丁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也迎来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阶段.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1956年2月第二次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陈半丁提出《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关案》的提案,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最终北京中国画院得以在195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这对新中国的国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相继成立了画院.诚如陈半丁自己所言:”我也算是国画界一个关心国事的.”他的地位和影响,他率真的性格和对国画的感情,使他成为北京画坛有着重大担当的领军人物.陈半丁秉持儒家”中道”观念,晚年的艺术更是充分地体现了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在艺术创作上表现为蕴藉含蓄、深郁笃厚、朴拙平淡、生动自然.陈半丁的书法由缶翁入,复师诸多明清文人画家之书,完成了由碑入帖的转换;再溯源”二王”,笔笔中锋,点画精整而内敛;后由米芾出,使笔锋收、放、聚、散自如,书风一变为流润放纵、意趣横生.陈半丁的篆刻,在缶翁的基础上上溯吴让之,复更加广泛深入地师法秦汉及先秦古玺,极富变化.纵观陈半丁的艺术世界,无论是花卉、山水、翎毛、人物,还是书法、篆刻,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且合辙于中华文化”雅正”“中和”的正脉,他是”深造求通”道路上辛勤的跋涉者和探索者,一方面心仪传统的文人笔墨,另一方面又深谙大众的审美心理,将文人之雅与市民之俗相融合,因而获得了各个阶层的喜爱,堪称20世纪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陈半丁幼年时父母去世,此后他饱受人间苦难,而他的表叔吴隐将他带到上海后,他的命运出现了重大的转机.B. 北平沦陷后,陈半丁刻”强其骨”“不使孽钱”二印为座右铭,坚持以卖画刻印为生,表现出了陈半丁高尚的民族气节.C. 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影响,陈半丁在北平解放前夕选择留下,与邓宝珊、马占山积极参加活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尽了一份心力.D. 新中国的成立为陈半丁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迎来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他在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陈半丁到上海谋生,工作之余学画不止,并且受到了吴昌硕、蒲华、金城等著名书画家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B. 在京期间,陈半丁为”南风北渐”以及”京派”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且成为”京派”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与周肇祥一起改组画会.C. 抗战胜利后,率真的陈半丁用作品”只见江山不见人”来抨击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腐败,并对国民党政府的邀请予以拒绝.D. 北京中国画院以及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画院都是在陈半丁的积极努力下成立的,这些画院对新中国的国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E. 陈半丁诗、书、画、印兼擅,其作品表现出笃厚蕴藉、朴拙平淡等特点,融合文人之雅和市民之俗,深受各个阶层人们的喜爱.9. 陈半丁是20世纪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家,我们从他的艺术创作经历中能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降者言匈奴破月氏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节选自《汉书》,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B.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C.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D.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B. 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C. 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汉文帝也曾派遣魏尚持节去云中赦免冯唐之罪.D. 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员,西汉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12.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正因为匈奴与月氏之间出现仇怨,所以汉朝乘机招募使者取道匈奴前往月氏,与月氏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便以郎的身份应召前往.B. 张骞在困境之中不忘朝廷使命.虽被匈奴扣留十余载,最终还是寻找机会与身边人逃往月氏,只是月氏王认为与汉朝距离甚远,所以不再准备向匈奴报仇.C. 张骞将出使后的见闻上报朝廷,汉朝天子认为值得与兵弱的大宛、大夏、安息和兵强的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政权交往,可以用道义使他们成为汉朝的臣属国.D. 张骞也是仕途坎坷.曾因熟悉匈奴地界而帮助军队而被封为博望侯,可又因为李广所率军队被匈奴围杀而没能及时赶到救援,险些被杀,最后被削去侯位.13.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2)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小题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晏殊】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14. 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B. “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C. “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疑.”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D. “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E. 燕子已然双飞入巢,人却未归,其中蕴含着女子内心的失望和落寞.他独自留下她忍受这漫长的寂寞和煎熬,此处寓情于景,移情于物.15.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择性题目

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择性题目
以归结于对学生的阅读筛选对比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就是 说考生需要把各个选项代入原文仔细阅读,进行反复比 对,找出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在这里我们结合多年命 题经验和教学经验,为考生提供一种简洁实用的方法——
妙解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选择性题目之“四步解题法”。
这个方法可以不必让学生研究枯燥无味的各种考题类型。
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
无中 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 生有 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
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
文没有的信息。
干扰
类型
情况诠释
选项特征 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
把甲的观点、发 张冠 李戴 现、发明、特点等 说成乙的观点、发
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 中出现类似“‘××’的观 点(发现、发明、特点等)是” 此类情况。
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 ”等虚词;或者
并不是一回事。通过漏字、添字、 换了一个相近的 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 词语或句子而改
或转移概念。
变了意思。
干扰
类型
情况诠释 即原文无此信息。指
选项特征 (1)选句的意思往往和 文章的整体意思有关,但在 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 (2)选项句中的几个词在 原文中都有,但在原文的不 同位置,选句通过另外组合 形成一种新的说法。
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 [T1-A] 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 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 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 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 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T1-D] (节选自蒋原伦《今夜星光灿烂》,《读书》2011年第2期)
的明星, 与第二自然段 只需扮演 “有了电视, 自身,不 明星不一定需 要借助于 要借助角色成 外在的角 名”相对比。 色。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人类见证了科学改造世界的力量,也充分享受到了科学成果带来的社会福祉。

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主性,如果任其无约束地发展,它的潜在成果既有可能造福人类,也有可能摧毁人类。

如何让科学始终朝着善的方向发展,是今天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的兴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科技伦理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有效的规范,保证科学研究的所有环节都处于伦理的规训下,使研究的整个链条都指向追求善的目的。

科技伦理发生作用的空间结构包括政策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与研究结果等,这个研究链条的每个环节内都存在伦理缝隙。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就会从人类福祉变成人类的噩梦。

科学是探索未知的事业,其本性是喜欢自由的研究氛围。

由此,人们自然会认为,不应该为科学研究附加任何的约束,所有这些约束都是研究的障碍。

这种说法在社会上很有市场。

其实,这是一种短见。

哲学家托德·莱肯曾指出:“我们对人类的有限性的焦虑,致使我们设计出更高级的不变的实在,这就是上帝、形式、道德法则。

”也就是说,我们要设计出一个远离我们的完美王国,去应对我们所面对的不确定现实。

道理很简单,任何时代的人的认知都具有时代局性,总有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

如果是好的倒也无妨;如果是恶的,其影响就很难消除。

而且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种可能性不是变小了,而是变大了。

为此,预先设置一些高于当下实践要求的伦理规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危害。

因此,对研究人员进行科技伦理的熏陶、规训,恰恰是引导他们追求善的有效手段,是给他们竖立向善的路标,而非设置研究的障碍。

近代科学是西方的产物,对于中国人来讲,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舶来品,我们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传统与经验,因而在科技伦理上存在先天的不足。

另外,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也缺少这方面的系统训练,从而导致我国科技人员对科技伦理的认识严重不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测试试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其精神峰顶是唐诗。

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或者说,诗这一精神方式渗透、积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各个门类中,并影响、甚至是暗暗地决定了它们的历史命运。

中国诗性文化大致呈现三种面孔。

一是“知识”面孔,如孔子说读《诗经》可以“多识鸟兽之名”,如现代语文教育经常提到的“古代文学知识与素养”,这是诗性文化传统具有实用性之表现。

二是“审美”面孔,受西方文论中“情感表现”说的影响,这也是人们谈得比较多的,即古诗有审美功能,可以愉悦心灵。

三是“伦理”面孔,它的大背景是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

前两张面孔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惟独这副“伦理”面孔,由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给人带来愉快的享受,甚至本身还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担,所以正在陷入深深的遗忘中。

以至于人们经常会想:读不读唐诗与宋词,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与希腊文化模式相对,中国文化模式可称为“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

希腊模式的要义有二:一是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二是字宙裂变为主体与客体两部分。

那种冷酷地压抑感性以及冷酷地征服自然的西方社会生产方式,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来的。

中国模式不同,它一方面尽力消解生命内逐渐展开的“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另一方面又通过限制主体的欲望以尽可能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

希腊模式是理性文化的代表,它完全背离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智慧。

中国模式是诗性文化的典范,最大限度地继承了原始的诗性智慧系统。

以后的中国文化,尽管层次繁多、旁逸斜出,但都以诗性智慧为根底。

所以说,中国文化是从“诗性智慧”中转换生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诗性文化当然不是只有审美意义,它本身也曾是我们民族最真实的生活方式。

诗性文化与理性文化的区别,在历史上具体表现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不同。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

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

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

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

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

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

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

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

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

理性平和就是冷静全面看待事物,不为不良情绪所左右;就是辩证客观分析问题,不偏激也不片面;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小说阅读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小说阅读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

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小说阅读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历史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汉字美学骆冬青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许慎“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作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B. 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C. 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长久灵活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D. 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B. 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D. 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B. 只要深入了解汉字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C. 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D. 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命若琴弦史铁生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⑦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⑧”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⑨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⑩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⑪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⑫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多处描写老瞎子为治好自己眼睛不辞辛劳奔波说书,到后来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时,顿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B. 小说第⑤段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C. 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D. 小说的构思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艺人的一生,也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人生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5. 小说开头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请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北京”红黄蓝事件”引发了幼教系统大地震,是对幼教产业化的一记警钟.数据显示,今年9月在纽交所上市的”红黄蓝”已经有直营园80家,加盟园175家,直营+加盟的亲子园853家.业内人士分析,幼儿园属于重资产业务,拥有100家以上直营幼儿园的幼教集团屈指可数,必须借助简单粗暴资本的力量并购整合,而幼教项目毛利率不到20%,为保障上市公司的净利率,在师资、内容等方面的投入比重将难以保证.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幼儿园营利性的迟到确认,以及全面二胎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凸显,在中产阶级父母普遍的育儿焦虑下,幼教产业化将迎来政策和人口双重红利.幼教社会化乃至产业化势不可当.那些早教机构、知名幼儿园已经通过各种营销渠道为父母们做了早期的市场培养,父母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想为下一代选择更好的幼儿机构,而选择时吸引他们的往往是一些”高大上”的标签——双语、国际、外教、簇新的校舍及各种时髦的教育理念.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对教育中人的因素的忽视,那其实是一个幼儿园更本质的活性因素——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以及师生关系的构建.材料二中欧幼儿教师现状比较赫尔曼财政投入与回报比[注]赫尔曼: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材料三在《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唯独学前教育没有立法,而填补学前教育的刚需又迫在眉睫.根据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在园儿童的数量为4413.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这个数字比上年增加了19.56万人.按照这个数字计算,教师和孩子的比例是1:17.6,也就是一个老师要看近17.6个孩子.而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规定,一所全日制幼儿园的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为1:7—1:9.即便按照师幼比最低标准1:9来计算,幼师缺口也在240万人.材料四2003年,正值民间办园爆涨期,毕业于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胡华,带着一种给中国幼教事业开创新时代的使命感,受中华女子学院的邀请,在亚运村办了一所体制内的私营幼儿园,并出任园长.第一年只收了14个孩子,如今已有246个孩子,54名教师.这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幼儿园,与它良好的口碑与名气相比,校园朴素得令人惊讶,操场甚至没有塑胶,就是普通砖地.胡华告诉记者,看一所幼儿园好不好,其实特别简单.不是看硬件或标签,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看看孩子的眼睛亮不亮,看看老师是不是仁慈.学校通称为”花花草草幼儿园”,胡华就叫”蒲公英老师”.意大利作家亚米契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应动员起来,为孩子重建爱的庇护所.(以上材料均出自《生活周刊》966期) 7. 下列关于中国幼教的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幼教系统早就存在很多问题,”红黄蓝事件”只是导火索,诱发了诸多弊端大曝光.B. 中国幼儿教师学历偏低,薪酬又不高,却超负荷工作,这都源于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C. 根据赫尔曼的调查数据,政府教育投入回报与学段成反比,学段越低,教育投入回报率越高.D. 中国现阶段师幼比与国家标准相比,明显偏低,师资缺口较大,加大培养幼师力度刻不容缓.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以红黄蓝集团为例,暴露了中国当前幼教市场的发展乱象,并指明未来发展前景.B. 幼教产业化发展迅猛,与生育开放、家长焦虑、商家趋利等因素有关,与政府干预无关.C. 材料三揭示了中国幼教现阶段存在的根本性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D. 胡华的幼儿园是成功的范例,这主要是因为它摈弃奢华与空洞,回归教育本真,关注爱和人的因素.9. 结合上述材料,对于”重建爱的庇护所”,你给出哪些建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才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邺为”大冠杜子夏”云.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职闲无事,钦所好也.钦为人深博有谋,时有日蚀、地震之变,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士,合阳侯梁放举钦.钦上对曰:”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征诣大将军莫府..,国家政谋,凤常与钦虑之.镇抚四夷,当世善政,多出于钦者.顷之,复日蚀,京兆尹...王章上封事求见,言凤专权蔽主之过,宜废勿用,以应天变.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太后涕泣为不食.上少而亲倚凤,亦不忍废,复起凤就位.凤心惭,称病笃,欲遂退.钦复说之,凤复起视事.上令尚书劾奏京兆尹章,章死诏狱.章既死,众庶冤之,以讥朝廷.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凤白行其策.钦之补过将美,皆此类也.优游不仕,以寿终.钦子及昆弟支属至二千石者且十人.(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传第三十,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B.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C.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D.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外戚”又称”外家”“戚畹”,指帝王母亲和妻妾方面的亲戚,属于皇族宗亲.B. “定省”是古代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的一种礼仪,即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C. “莫府”即幕府,本指将帅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又指高官的幕僚、幕宾.D. “京兆尹”是中国古代官名,为负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辅之一.”三辅”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钦少好读书,才能外扬.他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与茂陵人杜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被大将军王凤奏请为大将军军武库令.B. 杜钦学识渊博,勇于进言.当时发生两次日食、地震之变,杜钦都上奏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C. 杜钦谋化国是,能出善政.在大将军幕府,杜钦参与谋划国家大政,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大多出于杜钦的建议.D. 杜钦善于补过,助成好事.京兆尹王章因弹劾大将军王凤被下狱,并死在狱中,引发百姓讥刺朝廷事件.杜钦为王凤出谋划策,助其消除流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2)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是华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1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B. 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C. 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D. 第三句和第四句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 .(2)新旧代序,昼夜轮回,时光流逝最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 _________”充满理趣地写出这种情感.(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引用历史典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告诫当朝掌权者应认真做好北伐准备,否则就会惨遭失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文字篆刻极佳,有__________之妙.但内容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__________),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B.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C.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妙笔生花差强人意B. 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差强人意C.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妙笔生花心满意足D. 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巧夺天工心满意足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B.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C.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D.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20.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小王:________________小张:________________小赵:________________21.微写作.《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结合实际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语言简明、得体;③150字左右.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4年,曹禺发表其成名剧作《雷雨》,此时距中国话剧诞生不足30年。

茅盾曾评价:“当年海上惊雷雨。

”《雷雨》的出现成为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

此后曹禺又创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剧作,这些脍炙人口的戏剧名作,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它们不仅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等多国文字,而且常演常新,此外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舞剧、京剧、评弹等多种艺术形式。

那么,曹禺戏剧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何而来?曹禺走上戏剧创作之路,与他在南开新剧团阅读《易卜生全集》的经历有关,更与他个人的生命体验相关。

他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曹禺笔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他所熟悉的。

曹禺称写作为“心血”,正因心血的滋养,让他的戏剧具有了生命的能量。

他曾告诉老伴李玉茹,在《雷雨》成稿之前,他已反复写了很多场景和片段,不满意就重写,以致废稿塞满了床底。

由此可见,优秀的创作者,是时代生活作用于心灵并在艺术的熔炉里锻造而成的。

曹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崛起的一代剧作家,深受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

他关注现实,也注重艺术的旨趣。

他描写现实,却不拘泥于写实,表现出对发展趋向充满理想主义的憧憬。

《日出》中漫天红霞里回响的雄壮夯歌,《北京人》中愫方、瑞贞奔向自由的步伐,都是沉郁、幽暗背景中绚丽的曙光,是对现实生活的诗意化、寓言化表达。

曹禺的一些戏剧素材对今天的观众而言,不仅没有接受障碍,反而形成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审美距离、一份可以品评的人生况味、一方渴望进入的意象丛林。

这是因为,剧中人与今天的观众依然能产生某种精神连接、情感共鸣。

《雷雨》中繁漪“最雷雨的性格”里对爱情的渴求、对自由的向往,《北京人》中愫方隐忍而哀静的目光,《家》中瑞珏弥留之际对于飞雪的怅望,那种情感的张力直达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是否需要彻底改弦更张?史学研究与记载历史事实的书籍有天然的不解之緣,研究历史必然要研读史籍。

中国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讲求精读系统性的史籍与相关典籍。

越往后代,书籍、文献越加积累,汗牛充栋已不足以形容其部帙之多,研究者欲全部阅览已无可能,于是类书、书目、各种索引应运而生,给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然而,各种类书良莠不齐,而且割裂原书籍的内容,再机械地分类编辑,呈碎片化状态,所取史料的形成背景、语境、前因后果基本消失,因而会导致误解。

因此,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类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阅读重要的系统性史籍仍然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功。

正因如此,古人剖析类书,常常提醒学者:“抄撮类书,非根柢之学。

”到了当代,电子学术资源兴起,这些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二是互联网上的知识资料与信息,三是可以检索的学术资料数据库。

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与原书一致,仅载体不同,对学者而言均属读书,无多少区别。

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的大多为普及性知识和学术信息,对治学方式的冲击也不大。

只有第三类极大地改变了史学研究者获取史料的途径,冲击着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

不过,数据库仍存在与类书相似的缺陷,这决定了它还不能取代读书治史的基本理路:第一,所得资料也呈现为碎片化的堆积,失去其形成的背景和特定的语境,存在误读的可能性;第二,检索所得史料,难分真伪,而且因割裂、碎片化更难考辨真伪;第三,受数据庳涵括内容的限制,可能缺少很重要的典籍资料,如《四库全书》的编纂暗地里排斥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

在史学研究中,史学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必须在读书、思考、研讨和撰著的实践中培育,要有史料鉴别和考订的能力,要有理论思维,仅仅掌握史料的供应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有了学术资料数据库并不能轻松治史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必考部分专题二十一般阐述类文章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 题。

谈中国文化的“阳刚”与“阴柔”《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先人主张将天地之正气定位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追求一种以阳刚为主、刚柔相济、阴阳和睦的价值取向。

“阳刚文化”一度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精神境地。

孟子主张“养吾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气派:“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墨家“尚力”(崇尚人自己的力量)、“非命”(否定外在命运 ),主张依赖自己的力量去奋发图强的精神;等等,都组成了“阳刚文化”的特点。

几千年来,这种“阳刚文化”浸透于中华大地的深处,在各样困难的环境下维系了民族生计的基础,使中华民族得以发奋图强,生长壮大。

同时,它也造就了无数优异的民族子女,此中不乏顶天立地、震天动地的英豪好汉。

他们坚毅果断,不卑不亢,胸襟宽广,敢作敢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他们以广博的胸襟、深沉的眼光、崇敬的精神、豪放的气派,经过艰辛卓越的奋斗,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业,为人类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这是中华文化中主要的、也是最光明的一面。

可是,我们也不可以忽略,与“阳刚文化”相对的“阴柔文化”在汉此后历代王朝的扶助下也逐渐滋长起来,给中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相反的影响。

“阴柔文化”最先以老子的道家学说为代表。

老子以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主张无为,“致虚极,守静笃”,“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他有一个有名的比喻:牙齿掉光了,舌头还在(证明柔胜于刚 )。

庄子及此后的道家代表人物更主张要以“心斋”“坐忘”,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为能事,相信能够依赖“虚静淡泊,孤独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至”。

老庄的阴柔思想固然受到荀子等人的批评,但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尚柔”的要素。

比如,孔子曾主张“无欲”,与道家“尚柔”的规则一致。

正如鲁迅指出的,儒道两家都“尚柔”,所不一样的是,“道以柔退守”,道家的特点是阴柔;“儒以柔进步”,儒家的特点是阳柔;法家的“法、术、势”主张则有点“阴刚”的滋味。

【论述类+实用类+信息类选择题】练习(笔记版

【论述类+实用类+信息类选择题】练习(笔记版

论述类/信息类文本练习注意1. 一定要自己再找题练习,用奇哥的方法不好用的,欢迎随时拿题来打脸2. 本来想着,精选每年有代表性的高考真题,用来练习,后来一想,精选就有偏颇3. 那就选所有的Ⅱ卷(选Ⅱ卷是因为大多数同学的老师带练Ⅱ卷练的少,Ⅰ卷Ⅲ卷自己一定要刷!),按1分1分钟的原则,奇哥直播90分钟左右,再考虑讲解所花时间,就精讲4年6套题文本• 2021乙•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

学者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

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

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

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

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

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结构特征的揭示。

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

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

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阅读(含)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阅读(含)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 含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以下小题。

戏剧和小说相同,在今世人的研究和实验中,出现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偏向,但在外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仿佛很难找到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伟大小说或经典戏剧。

英国小说家佛斯特曾重申“小说是说故事”。

王国维曾断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高尔基说:“对戏剧的基本要求是:戏剧应当是现实的、有情节的、充满着行动的。

”小说、戏剧同为表达艺术,都是讲故事的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饰演人物在舞台上边对观众表演故事。

小说和戏剧的不同在于,小说是讲故事,戏剧是演故事。

而戏剧对于剧作家而言,仍是讲故事,不过和小说家叙述的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今世剧作家沈虹光坚持:“戏剧需要讲故事。

”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戏剧所叙述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俄狄浦斯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赵氏孤儿》《梁山伯与祝英台》《暗恋桃花源》无不情节出色,故事动人。

《雷雨》的经典第一就表此刻它戏剧故事的经典性上,固然仅有出色的故事情节其实不足以使一出戏剧成为一部经典,但出色的故事情节倒是一部伟大的戏剧不行缺乏的因素,是其成功的基础和拥有坚强舞台生命力的前提。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第一次对惨剧进行理论阐释和总结时,曾把情节列为惨剧艺术的“六个成分”的首位,指出“情节乃惨剧的基础,又似惨剧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是在观察了古希腊戏剧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作出这样的判断的。

他举例说:“情节的安排,务求人们只听故事的发展,不用看表演,也能因那些事情的结果而惊心动魄,发生同情之情;任何人听见《俄狄浦斯王》的情节,都会这样受感人。

”亚里士多德谈的是悲剧,但适合于不同体裁的戏剧,如喜剧和正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以快要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谈论的“情节”指的是经过布局安排的故事情节,本质包含了我们今日所说的戏剧故事和戏剧结构。

故事情节之于戏剧之所以重要,原由之一,是故事情节乃是剧作家察看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思虑、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从而表现于戏剧中的现实的或历史的人物状态。

一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

中国武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武术之舞。

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②由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所以,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已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

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③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

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皈依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

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④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与价值体系。

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即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

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

⑤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英雄用掺杂着各类正面因素(如友情、亲情、爱国主义)的暴力行为对反面人物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消灭,最终完成对正义的救赎和对暴力的消解。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动力系统里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处于主导地位,多年来发展一直比较稳定,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近两年行业里很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新四化,包括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

新四化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动力系统,因为新四化首先是电动化,关系到所谓能源革命的问题。

新四化的出现对整个动力系统的影响非常巨大。

传统动力面临了很大挑战,但是从行业发展历史来看,传统动力系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汽车行业的基本共识是,在较长时间段里,多元化的动力系统会共存,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传统动力系统还是会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动力系统。

新能源的动力系统里面也分两部分,从国家定义的角度来讲,一部分是纯电动,另一部分是插电强混,插电强混中也有内燃机,也有电动机。

就纯电动而言,这块在我国发展非常快速。

因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在全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

一方面能源被大量消耗,石油需要大量进口;另一方面就是对环境有很大影响。

所以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决心来发展新能源的动力系统。

从更长期来看,现在很多主机厂都在投资研发燃料电池,也就是氢能源,因为氢能源目前也被认为是终极能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在新四化这样一个大变革环境下,动力系统将会多元化发展。

因此也需要我们提早布局:一要持续提升传统动力系统的效率,来支撑我们目前作为汽车行业基础的传统动力系统;二要不断发展电动化,包括混动和纯电动:三要提早布局燃料电池氢能源动力系统。

(摘编自《未来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化技术和动力系统并存是大趋势——对上汽集团乘用车技术中心总监、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徐政专访》)材料二:(摘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材料三: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的投诉也是络绎不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论述类文章阅读(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论述类文章阅读(一)【含答案】

阐述类文本阅读(一 )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一般的书法理论常常从审美特征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类探究自然是存心义的。

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眼光集中在书法之“美” 或书法所激起的“审美体验”上时,却常常忽略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朴实联系。

我们感觉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倒是适用的,但是说究竟,书法家可是是无量无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

书法家卓然独立,不过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进而使它拥有模范的意义。

书法家素来都不可以惹是生非。

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以前好久,汉字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有序的偏旁、笔画系统,这套系统即便离开了汉语,也相同拥有汉字的魅力。

符号学美学关怀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

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不论是无名氏仍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不第一遵照汉字的规则。

认可书法之美依靠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其实不会削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论。

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作者的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奇了。

很多人感觉,不论是在作者那边,仍是在读者那边,都有一种全然不一样于平时经验的“审美经验”在起作用。

但是,笼而统之用“审美经验”来说事,不但不可以增添艺术性,反而会败坏详细而微的艺术感觉。

相形之下,用“顶峰堕石”、“夏云舒卷”等来形容书法的先人,反倒要离事情自己更加靠近。

此刻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资料”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拥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

书法家其实不关怀怎样在理论上掌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怀的是这些符号性的文字怎样从感性上得以生动的显现。

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相同,在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人们在读懂字义的同时,也逗留在字的表面,琢磨怎样把字写得更好。

但是,在此刻这个时代,汉字愈来愈成为一种纯真为语言服务的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二十七)17分的“论述类+实用类选择题”每分都入账一、全取9分的论述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印象中,魏晋名士是一群仪容秀美、谈吐风雅的士人。

但这种令人企羡的风度是否代表这一群体的全部,是一个可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仅以邓艾、钟会伐蜀之役中发生的“二士争功”悲剧为例,来谈谈名士的另一面。

伐蜀之役由司马昭的亲信钟会为主帅,邓艾受命率领偏师。

钟会统帅主力十余万,从骆谷、斜谷的大路进取汉中;邓艾与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从陇西进攻,进行战略牵制。

尽管最初魏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蜀国大将姜维依仗剑阁天险,与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相持依然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权。

此时,邓艾决定放弃原来与钟会会合的计划,改走阴平小径,从而绕开剑阁天险,直取成都,进而一举灭亡蜀汉。

钟会与邓艾二人背景迥异,钟会是名臣钟繇之子,出身于汉末最有声望的士人家族,与司马昭关系密切。

《世说新语》中记载,司马昭、陈泰、陈骞、钟会相约出行,钟会迟到,司马昭戏谑时故意提及钟会父亲钟繇的名讳。

时人重孝行,与人接谈中触犯对方家讳是严重的冒犯,但反过来,如果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也会用对方的家讳来开玩笑。

素有捷才的钟会不甘示弱,用“矫然懿实,何必同群”予以反击。

这八个字中巧妙地点到了车上三人的家讳,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陈泰的父亲陈群,陈骞的父亲陈矫。

这种妙对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士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识。

邓艾出身低微,是襄城典农属下的部民,靠积累军功而致高位。

更糟糕的是,本人口吃,与讲究捷悟的文化风气格格不入。

或因如此,在争功一事上,邓艾最后可谓冤屈而死,跟随他灭蜀的部下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封赏。

由此可见,魏晋风度虽然是一种精致高雅的文化,但也要注意这种文化背后的阶层性和封闭性。

实际上,官僚阶层经过魏晋两代的生长发育,已经形成了一个通过婚姻、交游、同僚、征辟等方式凝结起来的政治利益共同体。

加之魏晋之际玄学清谈的兴起,这些官僚家族又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共同的趣味和认同。

东晋南朝的士族虽然并非完全承自魏晋官僚阶层,但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源自西晋:一个是具有累世仕宦倾向的政治群体,一个是以玄学清谈为共同文化特征的官僚阶层。

(节选自仇鹿鸣《魏晋风度倡导了怎样的社会风尚》)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般来说,具有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两个基本条件才能成为魏晋名士。

B.邓艾灵活指挥,改变计划直取成都,在伐蜀之战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司马昭戏谑不避钟会家讳,证明二人关系密切,也表现出他们的名士风度。

D.魏晋时代的社会阶层逐步固化,使出身卑微的个人不大可能获得身份突破。

解析:选D A项,“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只是一般人的印象,并不是基本条件。

B项,邓艾直取成都并一举灭亡蜀国,对伐蜀之战的胜利起的是直接作用,并不是决定性作用,钟会率领主力部队与蜀国抗衡,起的作用更大。

C项,司马昭戏谑不避钟会家讳的事例,主要表现出钟会的魏晋名士风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引导人们对魏晋名士和魏晋风度做深度思考。

B.文中简述伐蜀之役,强调钟会、邓艾的功劳,为论述二人的最后结局做准备。

C.主体部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语言表达对魏晋名士的重要作用。

D.末段得出结论,指出魏晋风度不过是世袭官僚阶层的趣味趋同,具有排他性。

解析:选C“证明语言表达对魏晋名士的重要作用”错,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旨在证明二人的出身不同造成的不同的人生结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魏晋名士全都是一群气质风雅的士人,就不会发生“二士争功”的悲剧。

B.时人虽重孝行,但即使拿家讳开玩笑,如果能表现出个人捷才,也能被欣赏。

C.东晋、南朝士族可能会更加追逐精致高雅的文化,把玄学清谈之风推向高峰。

D.魏晋风度植根于士族官僚阶层,对后世正面影响较大,但其局限性常被忽视。

解析:选A原文第一段中说“这种令人企羡的风度是否代表这一群体的全部”,说明魏晋风度除了“仪容秀美、谈吐风雅”外,还有其他内容。

“二人争功”的悲剧在于魏晋风度里面所包含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排斥出身微贱的人士,哪怕是战功赫赫的将军也不行。

二、选择不失分的实用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

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

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 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 000万元以上。

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 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 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

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

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非遗法〉颁布五年落实情况喜忧参半》,有删改) 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

”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

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选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有删改) 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

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

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选自“南方网”2017年2月16日,《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有删改)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解析:选A B项,由材料二中的“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可知,大众并非不接受。

另外,非遗传承人面临的窘境还与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社会力量的投入有关。

C项,材料三只是说可以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传播非遗文化,但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涵,也不是说一定要成为网红。

D项,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且三则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选AE B项,“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错误,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

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材料三给出的解决办法并不是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的。

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其语言风格与其他两则材料一致。

6.[夺高分自选题]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答:解析:本题较为基础,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找出有效信息,材料一介绍的是政府机构对非遗保护所做的措施,提到了立法和财政经费支出;材料二是站在非遗传承人的角度来分析的,提到坚守和创新,以及社会力量的投入;材料三介绍传统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提到现代的传播手段。

由此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④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

(每点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