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文综高考试题点评课标卷
高三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2009年河南省五市高中毕业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分析报告一、试题分析2009年3月21~22日,我市进行高三第三次质检,本次统考文综卷试题由驻马店教研室命题组命题,试题分值政史地三科平分秋色,各占100分,地理分值100分包括:选择题1——11题共44分,综合题第36题36分,第39题(1)、(2)、(3)小题共20分。
本试卷无论从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基本符合地理考试大纲和高考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总体上说试题覆盖面较广,灵活性较大,力求以能力立意。
应该说试题有较强的思维力度、难度适中,既考查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又考查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并有意识地突显“河南地理”的特色与时事地理背景。
全卷人文地理占40分,自然地理占60分,自然地理的内容有所偏重也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指导全市地理下段复习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整套试题覆盖面广,通过区域模式图、景观图、地质剖面图、各种统计图表等形式考查地理环境,考查形式多样化,相应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也多样化,符合2009年国家考试纲要和考试说明要求。
2.在题目设计上,兼顾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命题素材选取上,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在试题呈现方式上,充分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命题模式上,与2008年全国统一试卷完全相同。
3.从试题具体设计来看,突出了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及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全卷每道或每组地理题都基于一定的图表信息设计和呈现,很好的体现了图表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4.注重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基础性与多样选择性有机结合。
5.体现乡土特色,密切联系实际。
如第36题关于“河南省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的考查,既体现了“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新课程理念,利于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又关注了地理科学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2022~2023年高三4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考试完整版(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
选择题800多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喷发,巨量火山浮石及火山灰毁坏、掩埋了山体植被,受高空西北风影响,各坡向火山灰沉积厚度不同。
此后山体各坡向植被恢复状况差异明显,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
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周边地形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山灰沉积厚度最大处在该山A. 南坡B. 西坡C. 东坡D. 北坡【2】北坡岳桦林带以下植被依次是A. 针叶林、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 高山荒漠、针叶林D.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研究发现,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北坡A. 岳桦林带上侵B. 植被演替停止C. 岳桦林带下侵D. 苔原带下侵【答案】【1】C【2】D【3】A【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材料中提到“受高空西北风影响,各坡向火山灰沉积厚度不同”,说明火山灰沉积厚度受风影响,风向为西北,则火山灰飘向东南,且东部等线较稀疏,坡度缓,沉积作用较强。
因此,推断火山灰沉积厚度最大处在该山的东坡。
故选C。
【2】结合材料“目前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分析,同时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山地基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排除AB项。
而高山荒漠带应位于苔原带之上,所以排除C项。
故选D。
【3】材料中提到“北坡岳桦林的树龄随海拔升高而减小”,说明海拔低处先出现岳桦林,海拔高处后出现岳桦林,故选A。
此类试题,应结合排除法进行分析。
选择题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
中国的新生儿人数将呈现持续减少趋势,不仅使整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预期份额在收缩+还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以及婴幼儿奶粉注册立制的实施,国内奶粉市场的竞争逐渐进入下半场,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产品高端化,大量中小品牌奶业将被淘汰。
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文综地理新课标试卷评析李希良(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12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仔细研读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感觉试卷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往年必考的高频考点地球运动知识连续三年没有考,相信出乎很多老师的意料,也令许多“信誓旦旦”的老师目瞪口呆。
二是水文相关的内容连续五年占据高考地理试卷的“半壁江山”,相信这令很多高三老师大跌眼镜。
那么,为什么这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命题者要如此“违反常理”与我们中学教师“过不去”呢?本人揣测命题老师可能基于以下思考:在现实中有很多高三教师往往煞有其事、神秘兮兮的根据当年的一些所谓“热点”推断今年高考会考这个,会考那个,结果弄得许多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拼命地复习老师的这些热点,而影响了对其它知识点的复习。
所以我认为命题者故意“不按套路出牌”,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忠告我们的高三老师,不要热衷于猜题押题,而应老老实实的按照考试大纲、教学计划搞好全面复习。
三是试卷结构略有所变化:试题长度增加,如:综合题37题,由去年的两小题增至3小题,选修三个模块的问题设置也由去年的一问增加为两问,这无疑对考生的答题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是全卷自然地理分值大概36分,人文地理54分,选修10分(前两年中自然地理的分值远大于人文),这样的配置总体使今年试卷难度有所下降,考生容易答题,总体平均分会有上升,但考生得高分也不太容易,在主观题上会有一定区分度,关键在于学生平时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以及答题的标准度。
整张试卷没有偏题、怪题出现,突出了对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主干知识的考查,但又不乏创新,体现了稳重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
总的看来,今年高考试题体现了以下特点:1、试卷突出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旨的命题思路。
从考查目标和要求上看,客观题主要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而主观题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卷面上都有体现,如37.(3)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即最高能力要求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整个试卷对能力的考查覆盖的很全面,凸显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综地理试题评析
不能形成云,因此积云应呈
上下间隔的团块状,而并非
连续层片状,A错误、C正 确; 条带状与鱼鳞状并非
鱼鳞云是指云间有规则的、空隙大 的大范围云层。出现这种云层是天 气将转晴并且有两三天万里晴空的
上下分布,而应呈水层状,征也兆颠。"的民说间法有,"天现鱼鳞云,不雨风 故BD不正确。
气流上升过程中上升气流 与下沉气流间隔分布形成。 块状云,晒死人。
解析:从图中可以找到协调 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基本上 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 宣城、舟山等,这些城市大 多分布在城市群范围的边缘 部分,故以上海为核心,这 些城市在空间上分布呈现边 缘性,B正确;其分布在江 苏省1个,安徽省4个,浙 江省1个,北部2个,西部 3个,东部1个,分布在空 间位置及行政范围上均不均 衡,并不是集中在某个区域, 南北及东西也不对称,ACD 不对;故本题正确选B。
本组题以积云为情景材料,呈现出云的形成与下垫面性质的 对应关系,引导考生依据大气对流运动基本形式和原理,分析积 云形态特征,实现对积云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的认知迁移,大 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对积云的影响、积云 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气凝结高度的区域积 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何处为切入点,考查大气对流运动对 水汽的影响、气候与自然带、日气温变化等相关知识和获取与解 读信息、调取和运用基础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等能力。题 组难度中等。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设问中积云的云 底高度低值,可以知道此问的意思就 是水汽凝结时的高度应最低,而水汽 凝结也就是水汽液化,气温变低时才 可以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设问中给出 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根据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来判断, 下垫面气温越高,其水汽凝结时的高 度也应越高。所以只要找出选项中相 同条件下下垫面气温最低的就行。一 天中气温最低多为日出前后,故此时 间段积云的高底低值最低,A正确。 一般情况下随着日出气温逐渐升高, 在当地下午14:00左右气温最高,随后 气温开始下降,随着太阳落山后,地 面净辐射支出,气温继续下降,一直 到日出前后最低,BCD不对。故本题 正确选A。
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对于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的评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试卷整体难度水平:通过对试卷的难度分析,可以判断试卷
的整体水平。
例如,试题的难度是否适中,是否有一定的难度提高,是否存在过于简单或难以理解的试题。
2.题型分布:试卷中不同题型的分布情况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有
很大的影响。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比例,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是否均衡。
3.命题思路和题目质量: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以及题目质
量的优劣对考生的答题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命题是否贴近生活实际,是否引导考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点覆盖广度和深度: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覆盖广度和
深度,反映了教材和考纲的实际应用情况。
例如,试题中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等是否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5.试题的发展性和先进性:试题的发展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教材内容的前沿性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很大的培养作用。
例如,试题是否鼓励考生扩展思维、进行分析和探索。
通过以上的评析,可以对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并为今后的教学和命题提供参考意见。
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第Ⅱ卷地理部分试题评价和学生答卷分析
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第Ⅱ卷地理部分试题评价和学生答卷分析安徽周兵必做题部分第26题一、对该题的评价该题所用材料较新,综合运用图文资料,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如年等降水量线和等深线的判读与分析、填海造陆与港口选址的条件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出路、遥感监测海域水质状况的方案设计等,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偏上。
二、学生答题情况第(1)问,很多学生只说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准确答出“属于低山丘陵地形”,或者只答做“处于迎风坡,降水多”,而不能规范答案为“夏季风(东南风)的迎风坡”。
漏答要点、语言不规范的现象突出,此题失分较多,平均得分为1分。
第(2)问,接近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能正确确定适宜填海的海区,因此这部分学生该题得分为零。
即使答对海区的学生,在阐述理由时,大部分也只是答出“浅水区域,填海工程量小”和“范围广,面积开阔”这两个要点,而“外围水较深,可形成深水港”这一要点只有少数的几个学生能够答出来。
由于每一要点分值为2分,此题学生得分分化严重,平均得分为4~5分。
第(3)问,该题要求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表面上看是要求通过分析材料二来归纳答案,但实际上循环经济的意义,无外乎三点:即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充分利用、经济效益的提高,几乎是一种套路性的答案。
该题学生失分较少,平均得分为4~5分。
但存在要点不突出、语言啰嗦、重复叙述等不规范现象较多。
第(4)问,该题大多数的学生能够答出三个要点,得到满分。
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竟然答出“通过………,提高产量”,显然没有理解题目要求,离题万里。
平均得分为5分。
第(5)问,该题失分较重,失分原因多样。
有的学生把GPS和RS混淆,有的把“影像”说成“图像”、“照片”、“拍照”等等,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是相当多的学生只是答出“获取影像资料”,没有“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更没有提出“做出预报”或“防治措施”。
语言不规范、要点不全面等问题较多,反映了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得较差。
2023年高考北京卷地理试题评析(解析)
2023年高考北京卷地理试题评析(解析)2023年高考北京卷地理试题评析(解析)做真题之前,不宜选择大量的难题、偏题和怪题练习。
做完卷之后要认真总结反思,找准薄弱环节,对易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减少高考时的失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高考北京卷地理试题评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23年高考北京卷地理试题评析01彰显价值引领和全面育人,丰富地理情境素材体系(一)立足时代发展,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地理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试卷第3、5、12、15、20题引导考生理解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等具体要求,引领考生认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二)聚焦美丽乡村,感受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议题。
第16题着眼于北京乡土地理资源,聚焦密云水库上游蛇鱼川流域的产业发展与流域整体生态治理,渗透河湖林草综合治理的理念,引导考生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谋划家乡建设。
(三)厚植爱国情怀,激活地理素材红色育人基因试卷用鲜活情境坚定考生理想信念,涵养考生道德品质。
第8、9题以钓鱼岛观日出为情境,强化考生对我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认识。
第15题从京藏高速切入,关注十余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激发考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奋斗的责任感。
第20题引入革命圣地延安的小微绿地建设案例,突出新时期革命老区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17题我国为巴哈马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展现我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四)落实全面发展,探索地理情境五育融通设计试题情境设计探索从地理视角阐述“五育并举”,特别是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通,落实全面育人理念。
第10、11题用工业上楼现象展现工业生产劳动的变化规律。
第16(2)题以收集水质监测数据为情境,鼓励考生结合地理原理和规律开展创新性劳动实践。
第20题巧妙地将体育和美育理念在小微绿地中展开碰撞,倡导考生在树立“健康第一”理念的同时感悟都市环境之美。
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地理考后总结及试题分析
高三第三次质检试题分析---------------工作总结3月18-19日举行的高三第三次质检(即“豫南六市一联”),这是我校2009届高考考生在高考前的最重要的一次统一测试,一定程度上可将本次质检视为高考的“晴雨表”。
一、试题分析从试卷的结构、分值分布及知识、能力的考查上来看,测试贴近高考,有很强的权威性。
就文综地理试题来说难度不大,但灵活性较高,突出了高考所常考的主干知识及能力要求。
1、主干知识考查方面如选择第1-2小题对等值线考查中同时也体现了农业区位的应用。
3-5题及11小题表面上是对变化趋势图的判读,实则同时对区域地理及人地关系也有要求。
6-7题考查等高线与人类生产的关系,一并考查了人地关系及地质作用。
8-10小题以薰衣草种植物为背景,考查了天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工业区位。
大题36题对气候成因的分析及对新能源的关注,37题对我国大豆生产的问题及现状进行考查,并要求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选做题结合嵩山旅游开发、菲律宾地震及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问题,考查成因分析、影响及措施等。
2、能力考查方面以高考说明要求的四项能力要求为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规律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中学生暴露的问题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①审题不认真审题不认真,很多学生明明会做也丢分了。
质检试卷反映出很多学生在做题时还不善于正确有效快速地审题,要么没有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要么对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和理解不到位,造成答非所问,获取题目所提供的关键信息能力不足。
②信息提取的精准度不够。
提取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地理高考中十分重要,本次测试中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提取过程中不全面、不精确。
因为审题不认真造成不当失分的现象在这次质检考试中都普遍存在,如文综卷大题中关于“原因”“影响”类问题的解答。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不够。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2023全国卷 高考试题评析 全国卷文综
2023全国卷高考试题评析全国卷文综2023年全国卷文综试题评析:一、整体评价2023年全国卷文综试题整体呈现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
试题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政治三个学科,全面检测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试题的难易度设置合理,区分度较高,能够较好地选拔出优秀的学生。
二、各科目特点1. 历史:历史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的了解。
同时,试题也强调了对历史概念和时间脉络的把握,以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2. 地理:地理试题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涉及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多个方面。
试题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地理现象的解释和评价能力。
3. 政治:政治试题注重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应用,突出了对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题涉及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对教学的启示1. 强化基础知识教学:文综试题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综试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地理思维和政治思维能力。
3. 加强学科整合教学:文综试题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科整合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联系。
4. 关注时事热点问题:文综试题注重对时事热点的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动态。
5.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综试题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地理试卷解析(教师版)
【试卷总评】该套试卷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很高的试卷。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做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读】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课标卷文科综合地理答案及解析
课标卷文科综合地理答案及解析〔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剖析该国海水资源严重缺乏的主要缘由。
〔10分〕〔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缘由:疆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周围环海,陆地上贮存海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兴旺,生活、消费对海水需求量大。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挠海水涌入,并经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缘由。
〔12分〕〔图8〕〔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缘由:河流水流陡峭。
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突变淡〔改善〕。
缘由:拦蓄海水,阻止海水倒灌;经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海水。
〔3〕除建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拟出一种处置海水资源缺乏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6分〕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置海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海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保送海水本钱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拟兴旺,周围环海,可选适外地点,建海水淡化厂,消费海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应用。
该国经济兴旺,人口密度大,生活、消费废水〔污水〕发生量大。
37.〔18分〕图9表示2020年中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空间散布,回答以下效果。
〔图9〕〔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散布的特点。
〔8分〕〔1〕散布不平衡。
集中散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域〔或京津冀地域〕、长江三角洲地域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剖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投资的条件。
〔10分〕〔2〕举例。
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详细包括天文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备、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42. (10分)旅游天文读图,剖析图示区域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图10〕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衔接;客源地居民支出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散布集中。
名师点评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名师点评安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
2、自然地理的考查比重较2019年增大
在11道选择题中,涉及自然地理知识点考查的有8题,综合题中的第37题共4小问,重在考查自然地理中“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内容,分值为24分,赋分也比去年多。
3、图文材料信息量大,突出对考生地理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考查
4、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渗透价值观
如第1~3题以道路绿化隔离带为背景所设计的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突出对生活中地理的考查,落实“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考查目标。
第36题,通过小题设问,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考生用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索完成。
5、题量增多,命题形式稍有变化,加之自然地理考查比重增大,试题整体难度较2019年稍大一些。
往年综合题都是两大题7小问,今年变成了两大题8小问,题量有所增多。
往年综合题中会有1道开放性试题,学生发挥空间大,得分较容易。
而今年这种试题缺失,命题结构与形式变化明显。
高考新课标Ⅰ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7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共15 页, 46 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
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种类 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地点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一、选择题:此题共3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图 1 为我国东部地域某城市街道灵活车道与双侧非灵活车道绿化隔绝带的景观对照照片,拍摄于2017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双侧的绿化隔绝带按同一标准种植了常绿灌木;而现在,一侧灌木修剪整齐(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凌乱(右图)。
拍摄当天,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达成1—3 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绝带景观差异的原由可能是该街道双侧A.用地种类差异B.居民喜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好多城市的景观植物,限制其种植范围的主要自然要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 1-3: B D A1.由题中 3 月 25 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天时,树叶落完,春天的时候长出新叶,因此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地理试题评析
··2023#(º$% »¼½æ1 Á¾◇河南省郑州市第十八中学 娄艳会一、试题特点1.立足现实,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地理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第44题以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因地制宜为区域发展建言献策的能力。
试题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观念,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2.考查主干知识,强化理解应用能力2023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地理试题突出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主干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考查,重点考查人口、农业、工业等区位理论和水循环、地质作用、大气运动等地理基本原理。
这些主干知识是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中的必备知识,试题情境和命题立意也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思考,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
1333.考查地理过程,强化综合分析能力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理要素之间是联系的且在动态变化中。
试题通过综合情境引导学生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不同时空维度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培养融会贯通的能力。
例如,第6~8题围绕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脉,探讨了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塑造过程。
二、例题解析(第37题节选)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
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
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
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10-11题的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等,都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试题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写后的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卷1试卷在命题上体现了高考的思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试题设置兼具常规和新意。
从试卷整体难度来看,相较于往年略有提高,但总体难度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考查的重点包括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地理图象的判读,区域条件、特征的分析等。
同时,试题涉及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突出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统一趋势和知识与能力的双重考查。
试卷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其中区域性和综合性是重要特征。
试题涉及6个区域,包括中国的青藏高原、黄河三角洲和渤海湾,以及世界的纽芬兰岛、美国大盐湖和东南亚。
这些区域通过区域图、等值线图、经纬线图和文字材料呈现出来,考查区域内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成因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地图的考查也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模式图的阅读与分析、带经纬网的区域图、经纬线地图的距离计算等。
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事物相互关系形成过程及原因也是试卷的重要考查内容。
重大工程(交通)成为考查的重点,如航空点、青藏铁路等。
试卷还充分渗透“考察生活中的地理”理念,考查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雨水花园、甘德国际机场、黄河三角洲农业生产等。
总之,新课标卷1试卷兼具地理特色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复策略在学校与年级组的领导下,我认为高考复应该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精细规划,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每一阶段复之前,都要做详细的计划,依据考纲、复的内容、时间和学生的情况,计划到周、到每一天、每一节。
通过这样精细的规划,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时效性。
2、精讲精练,突出强化重点。
高考复时间短,内容多,教师如果无选择的追求体系、全面,往往会出现虎头蛇尾、时间不够用、突不出重点、复效率低下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点评
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陕西、湖南)文科综合地理试题,整体难度和去年辽宁、宁夏卷相比,有所提高,题目不偏、不怪、无“超纲”内容。
“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试卷中表现明显。
试题结构较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所占比重较合理。
本套试题必考部分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天气系统、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区位分析、水资源利用、气候类型判断、等值线判读分析等内容。
选考部分考查的主干知识有:旅游地优势条件分析、滑坡的成因、沙尘暴的成因。
客观题中,第一组题1-3题以我国新疆北部出现异常天气为素材,重点考查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对产生洪灾的天气系统的理解能力、对近期气候变化特点(冷冬冷春)的感知能力,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第二组题4-5题难度中等,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对人口增长地分析推理能力;第三组题6-8题,主要考查工业布局及区位因素分析,学生容易做对,得分率应该较高;第四组题9-11题难度较大,考查空间定位、气候类型判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分析、水资源的利用,学生很难全部做对。
主观题试题类型都是常规题,第一道大题36题以“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的空间分布图”为载体,突出考查学生对等值线的判读分析能力,提取有效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题目第一问,通过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一些学生不会通过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来分析地形的分布特点,只是通过区域判断(我国东北地区)直接得出结论。
因此失分严重。
37题,考查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区位因素分析,难度中等。
选考部分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得分。
总之,今年试题,强调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突出考查利用图文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区分度较大,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