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缘何钟情股权融资

合集下载

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深度解析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时普遍首选股权融资,而较少采用债务融资,表现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例如,中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首次公开发行、过度使用配股额度与价格等。

股权融资偏好虽然是企业融资行为的一种,但却是一种极端的融资行为,而且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已经对其健康成长乃至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这似乎表明股票融资比债券融资更有利。

但是从传统的融资结构理论来讲并非如此,企业发行债券的综合成本应该更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上市公司如此偏好股权融资呢?这构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之迷”。

制度因素: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主要背景的渐进式经济转轨,其实质是一场复杂的制度变迁,而证券市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本身就是这场制度变迁中的一部分。

因此,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尚属于一种筹资制度而非投资制度安排,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反常行为则可以解释为制度安排存在缺陷,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所致。

上市公司理所当然利用一切制度许可的方法来合理合法地筹集资金,而置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

进一步从制度性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原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权融资软约束。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相当低,即使这个很低的成本也没有硬约束。

因为上市公司具有充裕的权益资金,在现有资本市场弱有效与投资理性不足的情况下,股权融资成本是一种软约束而带来的软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零成本。

这些与政府关于股利的政策与规定的缺陷,以及会计制度的不严格有关。

相比之下,债务融资成本是一种硬约束,而且债务融资中的长期负债成本比流动负债成本又高得多。

第二,股票发行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发行体制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从原来的“额度控制,行政选择”的审批制过渡到现在的核准制,股票市场的发行体制已逐步实现了市场化。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偏好成因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偏好成因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偏好成因作者:赵庆国张静来源:《现代企业》2011年第07期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化,证券市场中的规则也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

证券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繁荣,在解决了企业本身自有资金不足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了更多选择,有效地防止我国企业因融资渠道单一易把风险集中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问题。

但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至2011年4月底单在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的公司就有2000多家,而发行债券的企业却只有800多家,相差悬殊。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中对通过股权进行融资的行为偏好是非常明显的。

实践证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这种融资偏好行为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经营业绩,造成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下降而且还会削弱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并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我国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偏好于股权融资、配股和增发新股,这也成为我国上市企业筹集外部资金的主要方式。

而债权融资,尤其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来融资的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实践与西方理论的融资优先顺序存在偏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因分析1.股权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主要包括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

其中筹资费用主要包括:手续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广告费等,资金占用费指因占用资金所发生的费用如向股东支付的股息、红利等。

因此我国的股权融资成本(EFC)可以写作:EFC=股利报酬率+(发行费用/筹集资金)=(1/市盈率)+(发行费用/募集资金)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扣除10%的法定公积金,在公司不提取任意公积金的假设条件下,普通股每股可获股利为每股收益的90%,从我国近几年市盈率变动情况取市盈率为60。

因此,即使上市公司将可分配股利全部派发给股东,最大股利报酬率=(1/60)*90%=1.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我可以针对这个话题给出一些相关的信息和观点,供您参考:
1.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

过去,上市公
司更倾向于通过股权融资来筹措资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
选择债务融资,主要是因为股权融资会带来财务成本和市场风险,
相比之下债务融资更加稳定和可控。

2. 在选择股权融资时,上市公司的偏好主要取决于市场环境和
公司特点。

例如,处于高成长期的公司更倾向于通过发行新股来融资,而稳定盈利的老牌企业则更倾向于债券融资和获得银行贷款。

3. 另外,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还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水
平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在公司治理机制相对完善和透明的企业中,股权融资比例相对较高,因为股权融资可以增加公司的自有资本比例,提高股东权益;而在治理不善或内部控制不力的企业中,股权
融资则可能带来风险,进一步恶化财务状况。

4. 在股权融资方式选择方面,不同上市公司有不同的偏好。


些公司更喜欢公开发行股票,在资本市场扩大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同时,还能通过定期的披露和监管来维护市场信任。

另外一些公司则更愿意选择非公开股权融资形式,例如私募股权、定向增发等,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更准确地满足公司的融
资需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生成原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生成原因分析

阵 “ 发 ” 。 《 国证 券 报 》 增 风 据 中 统
计 ,0 1 以来 , 近 10家 上市 公 20 年 有 5 司提 出 了增 发方 案。 发新股 现 已被 增
滥 用成 为 上 市 公 司 圈 钱 的 手 段 , 随 伴
底 的事就 不足 为奇 了。 此外 , 由于 “ 上 市 ” 终 是 一种 稀 缺 的 资源 , 始 再加 上 监管 乏术及 缺 乏有效 退市机 制 , 些 这
关键 词 : 市公 司 融资 定律 上 股权 融资 债务 融资 融资偏好 不 久 以前 , 内证 券市 场 曾刮过 国

l . % 、0 8 。 票 市 场 最 发 达 的 06 1.% 股
美 国 , 权 融 资所 占比例 最低 。 实 股 事
上, 2 从 0世 纪 8 0年 代 中 期 开 始 , 美 国 大 部 分 上 市 公 司 不 仅 基 本 上 停 止
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弱 化 了 上 市 公 司 强
了股 权融 资 , 还通 过发行 债券来 回购 股 票 , 权融 资对新 投 资来源 的贡献 股 已 成 为 负 值 。 据 美 国 金 融 专 家 统 根 计 , 国 上市 公 司 中只有 约 5 的公 美 %
个股 暴 跌 而 成 为 中 国股市 近一 年 来 最大 的非系统性风 险。 从今 年 6月 2 4
首 先 是 内 源 融 资 , 留 存 收 益 , 后 即 然
行 首 次公 募 (P ) 方法 。 种操 作 IO 的 这 办 法造 成 : 1 国 家在 大 多数 上市 公 () 司 拥 有高 度集 中 的股 权 , 国有股 “ 一 股 独 大 ”一 般来 说 , 业经 营者 的选 。 企 择是 由控股 股 东来 完 成 的 。 以 , 所 改 制后 的上 市公 司董 事 会成 员与 高 层 管理 一 班 人 马 多 由原 国 企领 导 人 充 任 , 且上市 公 司高管 不是 由董事 会 而 聘任 , 而是 由主 管 部 门任 命 。 这种 在 用人机 制下 , 董事 会和 总经理 体现 的

为何上市公司偏爱股权融资?

为何上市公司偏爱股权融资?
下 挫 的 导 火 索 ,最 终 导 致 我 们 的 市 场 大
资是上市 公司 管理 层 明智 的选 择。
囊—■■鼻奠螬囊■隧
结合我 国证券 市场 的实 际情况综 合 考 虑 ,股 票价格 大幅上 涨导致 的股权融 资 成本低 于债权融 资成 本是导 致上市公
司再 融 资 的 主 要 原 因 。 值得 一 提 的 是 , 过
首先 , 市场 制度设 计存在 问题 , 导致 市场
低 的分 红 比例也 是股 权融 资成本 低于债
权融资 成本的原 因。 业 股权融资 后 , 企 不
规 律 的实现 , 是市 场参 与者的 自私考 规 律不 能有效 发挥 自我调节 的作用 。其 正
虑 ” 得 市 场 ” 形 的 手 实 现 自我 调 节 使 无 的 过 程 。 股 票 价 格 为例 , 票 价 格 应 该 以 股 围 绕 股 票 的 内在 价 值 波 动 。 当 股 票 价 格 低 于 内在 价 值 的 时 候 ,会 出现 价 值 洼
维普资 it( 1 l ̄p g 6 O1 ]
为何上市公 司偏爱 股权融 资?
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 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 是导致上 市公 司再融
资的主要 原因。值得一提 的是 ,过低 的分红 比例也 是股权 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的原因
维普资讯
Co VER SToRY 封面故事 一 l
下也 会 出现 股权融 资成 本低于 债权融 资 成本 , 从降低 资金成本考 虑 , 管理 层显 然 会偏 向于股权 融资 ,最大化 原有股 东利
益。
能 会 比 较 快 ,股 权 融 资 成 本 也 将 低 于 债
益。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一、成因:
1. 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我国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提供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许多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

2. 企业发展需要:很多上市公司需要大量资金才能支撑其业务的持续发展,股权融资则能够更快速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3. 股权文化:我国股权文化尚未完全成熟,很多上市公司认为股权融资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融资方式。

二、负面效应:
1. 股权稀释:公司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募集资金,会导致股权在公司结构中的比例降低,股东的实际控制权被稀释,可能导致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

2. 监管约束:股权融资也面临着市场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需要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和监管框架的要求来进行股权融资,这些规定和要求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和负担也不容忽视。

3. 市场风险:股权融资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企业需要在股权融资中积极规避风险,同时也要承受市场原本的风险。

三、对策:
1. 多样化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应该会根据各自的情况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包括债权融资、定增融资等等。

2. 合理运用市场规则:企业应该根据市场规则,合理使用股权融资方式,重视市场监管,避免违规行为。

3.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提高投资者信心,维护股东权益。

为什么中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

为什么中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

为什么中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摘要:本文分析了为什么中国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在中国,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来获得资金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趋势。

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倾向股权融资的原因,主要是在传统融资方式面临的种种限制下,股权融资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市场反应能力。

此外,股权融资还能够帮助企业得到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和改善企业一致性和治理等方面。

最终,本文认为,中国企业需要更多尝试不同的融资方式,以满足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的融资需求。

关键词:股权融资;中国企业;市场反应;战略合作伙伴;治理正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融资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传统融资方式面临越来越多的限制的今天,股权融资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获得资金的一种趋势。

股权融资在中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股权、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股权,比债券更有市场反应能力。

当企业需要获得更多资金以进行扩张和投资时,股权融资在市场上会受到更多的支持,这使得其获得资金更加容易。

相比之下,债券融资比较困难,因为“债务过剩、同质化、流动性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市场反应能力较弱。

其次,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股权融资更适应企业短期和长期的资金需求。

企业需要大量的瞬时资金来支撑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科技型企业,这种需求更为突出。

事实上,与借贷相比,股权融资对企业拓展更为灵活,并且可以有效避免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带来的担保和还款压力。

此外,股权融资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个过程中,股权融资可以帮助企业与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得到潜在投资者的更多支持。

除此之外,一些金融机构能够提供股权融资业务的同时,也能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这进一步增加了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

最后,股权融资还能够帮助企业改善治理结构。

股权融资可以通过增加股东数量来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它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一致性和治理。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冯之浚等 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 发展的若干思考[N] 光明日报 2009- 04- 21
【2】 付允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 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8 (3) 14- 18
【3】 焦方义 以低碳经济模式推进中国新型 工业化进程[J] 学习与探索 2010(2):134- 136
理论与实践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邹军
摘 要: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是实现其快速扩张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偏向于股权融资,这与传统的融 资顺序偏好理论相悖。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有:一是股权融资成本低、风险小;二是我国上市公司资本 结构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 “国有股”一股独大,产权主体缺位,实际上由代理人控制公司;三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 发展不平衡,股票市场占相当大的比重,债券市场规模较小。
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促进了 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了我国 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带来了外国 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管 理人才等。
一、加工贸易的内涵 加工贸易是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分 工及国际贸易实务中约定俗成的一个概 念,是指经国家授权机关批准的具有进
出口权经营权的企业 (包括外商投资企 业),利用国外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 配套件和包装物料经加工成品或半成品 后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 工、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
(一)来料加工 来料加工属于受托性质的加工贸易 业务,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即不需 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
!!!!!!!!!!!!!!!!!!!!!!!!!!!!!!!!!!!!!!!!!!!!
本实际上却低于债券融资成本[2]。主要原 因有:

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治理对策

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治理对策

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及治理对策融资偏好是指企业对各种可能的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

融资偏好是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直接反映,融资偏好通过与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企业的价值。

理论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显著不同。

研究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有利于合理地引导上市公司提高融资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分析1.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于负债融资成本企业在外部融资时优先选择债务融资的重要原因是,负债融资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的成本。

但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由于股权成本的弹性特征以及资本市场效率不高导致收益分离现象存在,股权融资实际成本可能远远低于理论成本,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甚至会出现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的情况,即成本错位,使得企业在融资决策时优先考虑股权融资。

首先,股权成本的弹性特征导致股权融资实际成本偏低。

由于股权融资契约的特点,企业是否向股东支付股利以及支付股利的多少可以视公司盈利情况和经营需要而定,如果企业有更有利的投资机会或者当年盈利情况不好,可以选择投资获取更高收益,不支付或少支付股利,因为没有强制支付的规定,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不强,不支付股利、少支付股利、股利支付不连续等现象比较普遍。

而对于债券或借款的利息,无论企业是否盈利及盈利多少,都必须予以支付,可见,股权融资成本具有弹性特征,并不存在类似债务利息必须按期支付的硬性约束。

其次,市场效率不高造成收益分离现象使得上市公司低成本地使用股权资金成为可能。

如果股票投资者的股利收入与所投资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优劣没有必然联系,就产生了收益分离现象。

决定收益分离现象是否存在以及分离程度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市场效率。

如果资本市场是强式有效的,则股价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所有信息,此时收益分离不可能出现。

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效率不高,二级市场定价不准确,信息传递滞后,使得二级市场股价走势常常脱离公司基本面发生价值偏离,出现暴涨暴跌,并流行各种概念的炒作,与金额相对较少的股利收入相比,投资者更加看重二级市场的投机炒作收益,而并非通过股利收入来满足其对投资收益的要求。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

股权融资偏好的不利影响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他们更加偏向于利用出售股权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的融资方式将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稳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首先,大量的股权融资使得企业的资本形式以股权资本为主,那么过多的股东会使得公司的管理制度受到侵犯,导致财务指标后期出现一定程度的消极状态。

其次,将导致公司的资金使用降低。

在资本市场中,能够通过市场的调控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但是资本结构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能力。

一个公司股权融资比例增大,将会使其资本的投资过于分散,或者投到不擅长的行业,使得公司的收益面临更大的风险,使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浪费了其作用,也使市场的调控作用受到了破坏。

因此对于一个公司,最主要的应该是债权融资,来实现规避税收等优点,将股权融资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辅助公司的正常投资和运营。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一)宏观因素1.制度、政策因素债权融资在公司资本中,是至关重要的冲突调节机制,需要行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保障债权融资顺利实现。

政府主导的融资制度具有明显的非市场化的特征,不仅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也难以形成经济实体的内部激励机制。

换言之,政府对融资制度的引导,一定程度阻碍了融资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同时,在企业债券市场中,债券发行市场受到政府强有力的管控。

在证券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来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所以难免会在股票市场上提供更多的支持。

政府长期施行股票、国债优先的优待政策。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也在潜移默化中多偏向于股权融资。

2.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因素现在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呈现出股票、国债突飞猛进,企业债券受到挤压的状态。

同时企业债券融资还存在诸多弊端,如倾斜对市场的计划管理,管理的范围狭隘且类型局限性较大。

这些短板也相当程度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这样的市场现状,也间接性地折射出我国公司普遍注重股权融资方式的情况。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面临着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股权融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旨在探讨为什么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股权融资具有相对灵活的特点,能够满足上市公司多元化的资金需求。

相比于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股权融资不需要提供固定的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这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金灵活性。

此外,股权融资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或增发股份的方式增加公司股东的资金投入,帮助公司实现扩大规模、扩张市场、投资项目等发展战略。

因此,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股权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

其次,股权融资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

通过发行股权,公司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关注,从而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声誉。

这对于公司的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以及未来的融资活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股权融资通过公开的方式吸引投资者的关注,也会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信誉,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的资本参与。

此外,股权融资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通过公开市场融资,上市公司能够吸引到更多具有实力和背景的投资者。

这些投资者可能会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提供战略合作、业务拓展、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上市公司还有机会获得大型机构投资者或私募基金的关注和投资,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本支持。

然而,尽管股权融资具有多种优势,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股权融资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

股市波动性较高,公司股价的持续下跌可能引起投资者的担忧和不信任,导致股权融资的失败。

其次,股权融资需要上市公司向外界公开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策略,可能导致商业机密泄露和竞争对手的模仿,对公司造成潜在威胁。

最后,股权融资还存在着股权稀释的问题,即发行新股或增发股份将导致原有股东的股份被稀释,降低其对公司的控制权。

在考虑这些挑战的同时,上市公司仍然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上市公司融资决策是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所占比例普遍很低,外源融资占绝对的比重,且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重平均已超过50%,预计随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平均水平还将继续上升。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特点是主要依靠外部融资且“轻债务融资重股权融资”,这与优序融资理论的先内部融资而后外部融资以及权衡理论中的有效利用债务融资能使企业价值增大等思想相悖。

因此,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股权倾向一、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历史变迁及当前上市公司融资现状随着收入分配结构和投融资体制变迁,我国经济呈现出从财政支持型经由社会借贷型向社会资本型经济转变的特点,企业融资的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

其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年以前财政融资为主阶段。

其特点是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银行只向企业提供小部分流动资金,信贷供给制对企业融资作用甚小,信贷资金对企业的约束是软的,贷款几乎无成本。

这一阶段虽然有其他融资手段存在,如企业自筹、银行融资等,但财政融资仍占绝对优势。

第二阶段是1984年后进入的多元化融资阶段。

其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一是1984-1989年,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处于萌芽的多元化融资探索阶段。

二是从1990年到现在,直接融资处于快速发展的多元化融资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发展了更多的融资方式,如证券融资、商业融资、国外融资等,且间接融资比重在不断下降,直接融资发展迅速、比重不断上升。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国外企业的实际融资结构上讲,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原理是保证公司财务稳定前提下,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以谋求股东收益最大化。

但是,国内上市公司中,1999年年报有%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30%,2000年有%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年更有%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30%。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现象分析
经济纵横
〔 要」 研 , 国 市 司 融 方 的 择 存 着 烈 股 融 偏 。 于 方 司 资 摘 据 究我 上 公 在 资 式 选 上 在 强 的 权 资 好 这 西 公 融
先内部融资, 再发行公司债券, 最后才是股票融资的顺序恰恰相反。本文就这一现象做一些探讨。
〔 关键词」 权 资 上 公司资 结 股 融 、 市 、本 构
任人唯贤的良 好机制, 使真正有才能的人去经营企业。任用真正有才 能的人就要先完善经理人市场,使经营者产生于市场又受制于市场, 其个人能力的强弱能够通过市场来准确反映, 发达的经理人市场是对 经理人行为检验的重要途径。 为了减少经理人为追求自 身利益而对股 东利润最大化目 标偏离, 损害股东利益, 应将其收人与经营业绩挂钩, 以防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盲目投资。 把公司未来经营成果不确定性 与经理人未来收益不确定性联系起来, 将股东和经理利益 “ 捆绑” 起 来。加速培育职业经理市场, 从而增加经理人员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会
制的 现象, 让真正承 而且 担风险的 资产所有者透择经营者有助于 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
方恰恰相反, 西方企业最喜爱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先内部融 资 再发行公司债券, , 最后才是股票融资的顺序。为什么我国 会是相反 的选择呢? 融资成本相对较低是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因素。 上市
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主要由中介费用、 新资金利润分享成本、 融资前 后公司权益价值变化三部分构成。 按常理, 从财务学角度来看, 债券融 资成本比股权融资成本更低, 债务融资的利息计入成本, 具有冲减税 基的作用, 成本要比股权融资来的低。 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中, 股权融资 成本要远低于债券融资成本, 甚至可以是“ 零成本” 。这主要是因为我 国的股票市场的不成熟性, 规模过小, 我国股权结构又较为复杂, 有国 家股、 法人股、 转配股、 股、 股、 股等。 A股、 股、 股可以在 A B H 只有 B H 市场上流通, 但三个流通市场彼此封闭, 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不同股并 存、 不同价并存, 不符合股份制的同股、 同权、 同利的原则。 我国市场的 投资者又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使证券市场市盈率和股价长时间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 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不分配或推迟分配等办法进一步降低 股权融资成本。而且, 负债融资使公司必需要按期付息并在到期后还 清本金。如果负债融资比例较大时, 公司就有可能需要破产清算。相 反, 股权融资得来的股本是不需要还本的, 公司甚至还可以通过少分 红或是不分红的方式来减少现金支出。 这些都形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 权融资成本低于负债融资成本。 而且, 由于历史原因, 由国有企业转制 而来的上市公司大都以国有股占控股地位, 而由民营企业转制而来的 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大股东等非流通股权拥有者手中, 法人股所 占比例也逐年上升, 造成公司股权结构比重偏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 理等关键人选往往由政府或者大股东直接任命, 加上我国股票市场的 有关监管法规不够健全, 处罚力度也不够到位, 政府作为股市监管者 的角色仍然不是很清晰, 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股权融资没有资本 使用方向上的实质性限制, 大股东与经理共谋利益失去了相互制约与 监督的作用, 完全可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进行股权融资, 为了获 取高额的报酬而偏好于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偏好显然给企业带来大笔易得资金, 但是上市公司再 融资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低下。由于募集到的资金成本低廉, 使上市公 司的投资行为较为随意, 可以轻易的把资金投资到并不符合公司长期 利益的产业上, 有时为了兑现融资时有关投资回报的承诺, 而改变招 股书中的资金投向, 挺而走险, 把资金投向风险行业, 结果造成投资方 向混乱, 增长了市场风险。分配的现金也大都流向持有非流通股的大 股东手中, 真正付出现金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并未得到理想中的回报, 造成股东分红减少, 使他们改变了对股市的最初预期和看法, 严重挫

为什么上市公司要进行股票融资?

为什么上市公司要进行股票融资?

为什么上市公司要进行股票融资?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公司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在最佳时机成功完成收购,并加快资源融合,许多收购不得不在收购方没有充足的资金的情况下迫切需要进行。

收购方不得不大量融资,通常来讲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有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和进行公司间的资金拆借,但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

北京公司收购律师对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进行分析,影响股权融资偏好的主要因素如下:一、企业融资环境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企业融资环境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融资行为的历史演变是同国内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相联系的。

随着行政性划拨资金、拨改贷、债转股,到当前资金市场的初步形成,我国企业融资制度正经历着由财政主导型计划融资制度向金融导向型市场融资制度的转变,而这一切又基本上是围绕着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的。

然而,在证券市场形成之前,国内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国有资本匮乏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观,国有企业高额负债压力也一直没有得到缓解,所以以支持国企改革、充实国有资本金、缓解银企矛盾为初衷的股票市场,是在整个社会融资渠道不畅的背景以及寻求“为降低负债率而降低负债率”的目标下发展起来的。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股权融资无成本意识及企业借贷和投资的决策者并不受到风险和责任的约束的机制。

行政化的发行额度和家数分配制度加剧了国有企业对上市额度的争夺,政策面的支持使股价指数在20 世纪90 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持续增长,投资人一方面因为没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股价持续增长的诱惑使他们争相进行“股票投资” ,国有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放过如此有利的股权融资“机会窗口” ,更何况企业在银行信贷紧缩的情形下所面临的融资选择本来就非常有限。

而相对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却由于国家严格的利率管制、信誉评级不规范及从管理上企业债券仍与“计划”紧密相关等原因发展严重滞后。

北京公司收购律师认为正是这样的融资环境造成了国企对上市的追逐和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偏重。

会计实务: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

会计实务: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我国上市公司在现有环境和理念的影响下偏爱股权融资,但是按照科学分析股权融资成本却是最高的。

为什么众多上市公司宁愿不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而采用这种方式筹资呢?答案主要是由我国的特殊时空及特殊环境造成的。

一、引言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证券市场正式成立,此后证券市场也成为我国各类企业的最主要筹资平台之一。

中国上市公司在所有筹资方式中对股权融资更是爱不释手。

二、各种主要筹资方式比较与分析(一)普通股筹资优缺点优点: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普通股是否分红、分红多少都直接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同时公司管理层也有决定分红多少的权利:有利于增强公司的信誉,企业筹集大量权益资本就会使企业的信誉增强风险降低,各种财务指标向有利方向转化;筹资风险小,由于普通股没有定期支付股利的规定,即使公司出现短暂的现金流不足也不致使公司一泻千里;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以一定程度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普通股容易吸收资金。

缺点:资金成本高。

资金成本率=固定股利或利息\[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在国际上股票的股利较利息而言一般都较高,同时筹资费率也远远高于其他筹资方式,这就造成资金成本率自然很高。

而如果不是固定股利率则还在上述公式后再加上一个年固定股利增长率,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股权筹资的资金成本:容易分散公司控制权: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累计的盈余,盈余会降低普通股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引起股价下跌。

(二)企业债券筹资优缺点优点:资金成本低。

据公式,资金成本率=固定股利或利息/[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在债券筹资中一方面债券利息较低另一方面筹资费率也较低,所以资金成本低于股权筹资:且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且不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当发行各种可转换债券时,筹集的资本可由债权资本转化为股权资本,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本结构。

缺点:财务风险较高。

由于债券筹资存在固定利息且到期须如数偿还,负责公司将面临巨大的信誉风险;限制条件较多,公司发行债券必须符合证监会的各种限制条件才可以上市交易:筹资数量有限,在制定债券筹资伊始就必须制定筹资总额,且不能随意变更。

上市公司为何偏爱股权融资

上市公司为何偏爱股权融资

上市公司为何偏爱股权融资编者语:上市公司融资可以简单划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时普遍首选股权融资,而较少采用债务融资,表现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本文主要以上市公司偏爱股权融资的原因方面展开阐述,敬请阅读。

上市公司基于自身发展产生再融资需求,需要来决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定融资的方式。

根据融资性质,上市公司融资可以简单划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融资的主要形式包括增发股票、发行企业债、可转债以及银行贷款等。

不管选取哪一种形式,目的都只有一个——最大化股东利益。

根据资本结构理论,正常情况下债权融资成本总是低于股权融资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债权融资比例、放大财务杠杆的形式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

但是,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达到一定临界点后,增加债权融资比例不仅不能降低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还会提高公司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因为高企的资产负债率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的上升,投资者的风险溢价也会相应调整。

这使得公司管理层在选择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上必须有一个均衡,从而使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最低的。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在扩大债权融资规模会降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前提下,企业是乐意选择债权融资的。

只有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才会考虑扩大股东权益,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但是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出现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从降低资金成本考虑,管理层显然会偏向于股权融资,最大化原有股东利益。

“自私”的理性选择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是导致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过低的分红比例也是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的原因。

企业股权融资后,不给股东派发红利,可以认为股权融资的成本接近于零。

所以,相对于债券融资的利息回报的硬约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愿意选择低成本的股权融资。

从股权融资成本的计算来看,股权融资成本与红利发放比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市盈率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股权融资偏好是指公司或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较多考虑外源融资中的股权融资方式,而较少考虑其他融资方式如债权融资或内部融资,进而形成融资比例中股权融资比重过大的现象。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既不利于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以及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所以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是完善资本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任务。

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生产阶段,所需资金的期限不同,愿意支付的融资成本和承担的义务与风险也不同。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企业债券融资常常达到其股票融资额的3~10倍。

但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

一方面,在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发行规模过小,范围过窄,而且品种单一,使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比较大,大部分商业银行为控制呆坏账比率,而并不偏好长期贷款。

二、我国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退市约束机制我国资本市场的定位以及上市实行额度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

许多有实力的企业暂时不能直接上市造成垃圾股仍具有“壳”的价值,从而使市场参与者的投机热情经久不衰,而投资理念迟迟难以建立。

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价格机制、风险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等基本功能,到目前为止并未有效发挥市场淘汰机制和有效退出机制,弱化了上市公司加强管理的动机,增强了其利用壳资源谋利的愿望,“重融资、轻利用”的现象相当普遍,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使资本市场失去了配置资源的作用。

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本市场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从而引导投资行为。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通常被投资者认为是经营状况良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

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价不能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弱。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特点及原因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特点及原因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特点及原因
融资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偏好股权资本。

从长期资金来源构成看,企业长期负债比率极低,有些企业甚至无长期负债。

特别是在连续数次降息,在债务成本不断下降的背景下,长期债务比例不升反降,并一直维持在低水平上,这不能不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选择股权融资方式的偏好。

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提出,企业融资次序应遵循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顺序。

然而,从我国近几年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看,则是尽量避免借债,在企业上市时,多剥离负债,在再融资时,多推荐配股。

原因:1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成熟,债券市场和其他融资渠道都不发达。

证券市场结构失衡,债券市场发展滞后。

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比例都显得过于偏小。

债券市场的欠发达对当前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造成了消极影响。

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

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超过50%,发起人股权比例高,形成“一股独大”现象。

3 股权融资的优势:在股市热络时,可以有大的获利回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用股权或股票期权来激励员工,共劳共利比借债压力少,无需逐期还债,现金流量管理也较宽松由于股权融资成本低,企
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将企业做大做强,不断进行股权再融资,竞相用别人的钱增加自己企业的现金流量,以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股权融资偏好。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股权融资是指企业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

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需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盈利与增长。

股权融资按融资渠道来划分,主要有两大类,分别为公开市场发售和私募发售。

所谓公开市场发售就是通过股票市场向公众投资者发行企业的股票来募集资金,包括我们常说的企业的上市、上市企业的增发和配股都是利用公开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具体形式。

所谓私募发售,是指企业自行寻找特定的投资人,吸引其通过增资入股企业的融资方式。

因为绝大多数股票市场对于申请发行股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

例如我国对公司上市除了要求连续三年盈利之外,还要企业有5000万的资产规模,因此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较难达到上市发行股票的门槛,私募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

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企业融资决策中的资本结构指的是狭义的资本结构,即长期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

融资顺序指企业对各种资金来源的选择的偏好和顺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在西方受到企业理财者的重视。

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却出现了融资顺序理论与公司融资偏好的背离。

一、融资顺序假设理论经济学家Myers和Ma-jiluf在1984年提出了资本结构中著名的融资顺序假设,该理论认为,由于经营者比企业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的状况,而且,企业的经营者总是试图为现有股东而不是新股东谋求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投资项目前景看好,经营者宁愿进行举债融资而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获利,而不愿发行股票筹资使高额收益被外来者瓜分。

逆向选择的逻辑表明,投资者一般将企业发行新股票融资看作是一个坏消息的信号,因而企业一旦宣告发行股票融资,其股票价格就会下跌,结果是新的权益筹资很昂贵。

因此,企业遵循的融资顺序应首先是内部融资,然后是发行债券融资,最后才是发行股票融资。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概述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股权融资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融资选择之一。

上市公司作为股权融资的主要类型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完善,股权融资成为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提升企业实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偏好进行分析,为股权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上市公司选择股权融资的原因融资成本更低首先,与债务融资相比,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更低。

股权融资资本成本低于债务融资,且具有不增加企业负债的优势,这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

融资规模更大其次,既有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拆分放大,也可以吸引新投资者接手更大规模的融资,这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分散风险最后,股权融资也可以帮助企业分担风险。

债券持有人通常会对借款方的商业计划和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保障,一旦违约,债权人具有优先偿付的权力,容易导致公司破产。

而股权融资将投资风险分散到多个投资者,减少了相关风险,使公司在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对外开放更加周全。

上市公司喜欢的股权融资方式发行可转债可转债是公司通过股权融资的一种渠道。

首先,可转债发行可以解决公司短期流动资金问题,其次,可转债一般是5-7年的周期,双方只需要约定好期限,不必要承受担保费用过高的负担。

此外,可转债可以大幅缓解股权融资降低股价的风险,一旦股价下跌,转债持有人可以选择将其持有的债转为股份抛出,从而保护自己的投资。

增发新股增发新股是一种常见的股权融资方式。

企业在股票公开发行前,通过向其现有股东增发新的股份以获得更多资本,而不是公开招股。

增发新股的股份是在非公开市场上交易的,所以,不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相较于公共市场发行股票,增发新股的发行成本更低,管理流程也更简单。

优先股发行优先股是一种特殊的股票,其持有人对公司有优先于普通股股东的权利,包括优先分红权和优先偿付权。

企业经常通过优先股发行来融资,来增加他们的运营资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信息报/2002年/12月/18日/
上市公司缘何钟情股权融资
陈柳钦姜瑾
不久以前,国内证券市场曾刮过一阵 增发风。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2001年以来,有近150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增发方案。

增发新股现在已被滥用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手段,伴随个股暴跌而成为中国股市近一年来最大的非系统性风险。

从今年6月24日公布上市公司增发门槛要提高的消息到7月26日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后,上市公司申请增发的是少了,但拟配股的公司骤然增多;而在此期间,宣布内源融资与债务融资的上市公司却鲜有耳闻,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深思。

按照现代融资理论的 融资定律,上市公司再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即留存收益和固定资产折旧;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其中又以债务融资优先,而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

这条 融资定律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1970~1985年间,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占据第一位的融资方式均为留存收益,比重分别占本国融资总额的66.9%、72%、55. 2%、54.2%;居第二位的均为负债,分别占本国融资总额的41.2%、25%、4%、27.5%;整个西方七国,美、英、德、加、日、法、意,股票融资均居末位,比重分别只占本国融资总额的0.8%、4. 9%、2.1%、11.9%、3.5%、10.6%、10.8%。

股票市场最发达的美国,股权融资所占比例最低。

事实上,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不仅基本上停止了股权融资,还通过发行债券来回购股票,股权融资对新投资来源的贡献已成为负值。

根据美国金融专家统计,美国上市公司中只有约5%的公司发售新股,即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每20年才配售一次新股。

那么,为何我国上市公司如此偏好股权融资呢?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时,多采取剥离非核心资产,以原国企作为唯一发起人组建股份公司进行首次公募(IPO)的方法。

这种操作办法造成:(1)国家在大多数上市公司拥有高度集中的股权,国有股 一股独大。

一般来说,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是由控股股东来完成的。

所以,改制后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与高层管理一班人马多由原国企领导人充任,而且上市公司高管不是由董事会聘任,而是由主管部门任命。

在这种用人机制下,董事会和总经理体现的只能是控股股东的意志。

(2)这种将原主体的优质资产拿出来组建股份公司并上市融资,而将劣质资产留在原企业形成母公司的分拆上市的作法,不可避免地使控股股东产生设法挪用上市公司的资源来改善自身经营状况的强烈冲动,这样近年来所披露出的大股东 掏空上市公司家底的事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由于 上市始终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再加上监管乏术及缺乏有效退市机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上市公司强化管理的动机,而增强了其利用上市公司壳资源谋利的愿望。

出于以上原因,作为公众股的中小股东的投资一旦投入公司就不能抽回,上市公司对其又没有还本付息的义务。

所以,对于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高管而言,它们实?上是 零成本资金,这便是我国上市公司首选股权融资的原因之一。

2.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

从理论上讲,相比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其融资成本应该更低。

原因在于(1)债务融资的利息计入成本,具有冲减税基的作用;而在股权融资中却存在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双重
纳税的问题;(2)发行债券企业可以利用外部资金扩大投资,增加企业股东的收益,产生 杠杆效应;而在股权融资中,新增股东要分享企业的盈利,从而摊薄每股收益。

但是在我国,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却远低于债券融资的成本。

这主要有以下二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所得税的高低会影响债务融资 杠杆效应的大小。

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但由于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区不同,面临着不同的税收优惠和减免待遇,再加上以前会计年度的盈亏状况不一,使得各企业之间的实际税收负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样,各企业的负债减税能力就不同,从而对企业的融资结构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进行债务融资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不还本不付息则意味着破产,这是一种 硬约束;相反,进行股权融资没有支付现金流的压力,而且由于我国股票二级市场的股价与股票市盈率长期高企,投资者根本不敢指望通过上市公司所派发的微薄现金红利来获利,更何况很多上市公司从来就没有对股东进行过分红。

低股利支付率本身就意味着融资的低资金成本。

因此从成本上考虑,股权融资也是上市公司首选。

3.股权融资偏好来自经理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

经理人员的收入一般可分为两块,一是货币收入,二是在职消费,即控制权收入。

从西方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所有者为了减少经理行为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偏离,总是采取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来控制经理行为。

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经理人员的货币收入与公司利润直接挂钩;二是赋予经理人员部分股票,使经理人员的货币收入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挂钩。

在此情况下,经理人员要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就必须先努力实现公司利润或公司市场价值的最大化;否则,他们不仅要失去货币收入,还会失去在职消费。

然而在我国,经理人员的收入主要是在职消费,即以各种名目体现剩余索取权的消费,如吃喝、娱乐、消费高档 公共消费品等;货币收入不仅数额较少,与企业效益好坏也没有什么关系。

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的年度报酬与每股收益的相关系数仅为0.045,与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仅为0.009,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系数仅为0.0057。

因此,经理人员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不是取决于企业利润或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而是取决于在职消费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从而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必然选择无破产风险的股权融资而非增加企业破产风险的债务融资。

4.政策导向引发股权融资热。

从历史因素考虑,我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根本目的是为国企扭亏脱困服务。

造成国企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的高负债率。

为充实资本金,降低负债率,便允许国企到证券市场圈钱。

既然管理层有这一层意思,上市公司当然会充分用好用足这一政策。

另外,根据新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企业再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上市公司配股的条件由公司前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调整为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增发新股取消了2000年的四个限制性条件,并允许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低于6%的公司可附带约束条件申请增发。

新办法一出台,随即引发了新一轮股权融资热潮,并进而演化成肆无忌惮的 圈钱运动,无论企业是否需要资金,都贪婪地扩股融资。

实际上,从2001年中报来看, 1000多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家闲置资金达3.11亿元,闲置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平均为17. 96%,闲置资金最多的竟然达到38亿元之巨,闲置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50%的上市公司有54家,比重最高的达87.96%。

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并不缺钱。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是现实条件下的 理性选择,但这种 理性选择导致的却是社会资源的低效配置和股市出现的信心危机,因此必须加以规范治理。

当然,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努力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完善公司内部、外部治理结构,健全法律法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等一系列举措,来扭转目前证券市场上 重股轻债的思想观念,改变这
种社会资源配置低效的非正常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