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账户名称 右方
———————————————————————— ———————————
——————————————
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
增加额
减少额
减少额
增加额
—————————————————————— ——————————— —————————————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
会
(一级科目)
计
科 目
二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三级科目
(二) 账户
1、账户的含义 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在帐簿中开设的、用于分类、系统、
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 2.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3.账户的结构
会计科目
现金
经济业务
帐户 现金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
(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现金
银行存款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坏账准备
资
预付账款 材料采购 原材料
产 类
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累计摊销 长期股权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
资
无形资产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负
应付职工薪酬 其他应付款
债
应付债券
应付股利
类
应交税费 其他应交款
长期借款 预提费用
持续经营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 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 为统一的尺度,计量、 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 活动及其结果。 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 币值不变作为前提。
确立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初级会计第二章会计基础
初级会计第二章会计基础
初级会计第二章主要涉及会计基础知识,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的基本假设等内容。
会计是一门记录、核算和报告经济活动的学科,它的职能包括记录
业务活动、提供财务信息、辅助决策等。
会计的目标是为了提供有
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费用。
会计
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反映了企业资产的来源和运用情况。
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实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
假设和会计期间假设,这些假设为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提供了基础。
在初级会计第二章中,还会涉及会计的基本原则和会计凭证的
处理。
会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实体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
认原则、匹配原则等,这些原则指导着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
会
计凭证是记录和凭证化经济业务活动的工具,包括原始凭证和会计
凭证的处理方法。
此外,还会介绍会计科目的设置和会计账簿的建立,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总的来说,初级会计第二章涵盖了会计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
对于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初学者建立起对会计学科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模版(PPT77张)
一贯性
所采用的会计方 法等在前后各期应具 有连贯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 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 交易或者事项的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用只有资金 购入设备
融资租 入设备
经营租赁
一次或分次支付租金
承租 使用权 方
租入设备(租期两个月) 租赁期满,归还设备
会计 核算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
1. 定义
2.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
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所服务的特定企业或单位。
B 会计 主体
A 会计 主体
C 会计 主体
D 会计 主体
会计主体 很多,会 计首先要 明确是为 哪个主体 服务的!
2.设定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空间范围,解决了核 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和算账的问题。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承租方可按自有资产进行核算
(六)重要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原则
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 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设定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计量方法。货币 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以计量所有 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第二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 和可验证的。
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取决于以下三个 因素: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信息 要如 实表 达, 不得 造假
会计2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就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复式记账基本原理进行阐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借贷记账法◆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内容,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经济业务的处理。
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以课堂讲授为主预计占用15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也称为会计假设。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基本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在理解会计主体假设时,应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目的:是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第二、作用:(3点)①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区分主体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界限);②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③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相区别。
第三、确定的标准: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
熟悉会计主体的种种表现。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地削减业务。
为什么要作出这一假设?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持续经营,还是停止经营,将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重大影响、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选择上存在重大的差异。
例如:在持续经营情况下,资产是按历史成本计价,至于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的差异,可在以后经济活动实现时,再予以确认;但如果是停止经营,就必须对资产价值进行清算,就会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将资产重新估价,作为清算损益处理。
因此,持续经营是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前提,也是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保持稳定的条件。
企业会计核算操作手册
企业会计核算操作手册第一章企业会计基础知识一、会计概述1. 会计的定义和功能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二、会计核算基础1.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2. 会计凭证和账簿三、企业会计制度1.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 企业会计政策和制度第二章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一、会计核算流程概述1. 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2. 会计核算的主要岗位和职责二、企业会计凭证1.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内容2.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流程三、企业会计分录1. 会计分录的基本要素2. 会计分录的规范和审查四、会计账簿和账表1. 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2. 会计账表的填制和汇总流程五、财务报表的编制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要点2. 利润表的编制要点第三章企业会计核算实务操作一、固定资产管理与折旧核算1. 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登记2.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核算方法二、应收应付账款管理1. 应收账款的确认和管理2. 应付账款的确认和管理三、存货管理与成本核算1. 存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2. 存货的成本核算和计提四、税务会计处理1. 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2. 税务合规和申报流程第四章企业会计核算风险管理一、会计核算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2. 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流程二、会计核算风险识别与防范1. 会计核算风险的识别和评估2. 会计核算风险防范和处理三、会计政策变更和处理1. 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规定2. 会计政策变更的程序和影响分析第五章企业会计核算法律法规一、企业会计法和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法》2.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二、财务报告审计1. 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2. 财务报告审计的程序和要求结语以上就是企业会计核算操作手册的内容大纲,希望能够对您在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与会计等式
交易或事项应确认为哪一个会计期间的问 题。 ➢会计的核算基础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
1、权责发生制
➢ 权责发生制是指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 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 入,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收到,均 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是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 本期费用,不论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等款项是否支 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现在 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 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 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现行成本可以反映现在形成某一会计要素 应付出的代价,但这种计价的可操作性比 较差。
2.费用
(1)费用的定义
➢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 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
(2)费用的特征
➢ 费用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一种代价,因此费用的确 认应与收入配比确定。
➢ 费用表现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或者说是企业收入 的一种扣除。
(3)费用的分类
3.利润
(3)资产的特征 ➢ 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所控制的 ➢ 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权益
(1)权益的定义
➢广义的权益,是指对企业全部资产的所 有权,它包括债权人以贷款方式形成的 债权人权益和投资者提供的以投资方式 形成的所有者权益。
➢狭义的权益,是指“资产或资产股权超 过一切债务的净值”。特指所有权净值, 即净资产的所有权。
收入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共9页)
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全然理论咨询题,目的是使初学者对会计的含义、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会计的对象与方法、会计学及其分支等全然知识有所了解。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会计根底知识有对照清晰的把握。
二、重难点解析本章要紧介绍会计学的一些最全然的知识和概念,必须理解把握的概念与内容有: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全然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全然理论的有关内容,重点要把握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全然职能等咨询题。
1.企业与会计组织能够分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营利组织确实是基本通常所讲的企业,企业依据经营性质能够分为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效劳业企业等;企业按组织类型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企业利益相关者是指利益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相关的个人或组织,通常包括:所有者、经营治理者、职员、债权人和政府相关部门。
会计确实是基本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系统。
会计对外提供的信息称为会计信息。
2.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治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具有两大全然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会计准那么的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正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现出来,以到达揭示会计事项的实质、为经营治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
会计的反映职能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1〕会计是以货币为要紧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2〕会计反映过往差不多发生的经济活动;〔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会计反映职能在客看上表达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根底。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操纵,使之到达预期的目的。
会计的监督职能确实是基本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的法规和方案进行。
会计监督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厉性,它以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准绳;〔2〕会计监督具有连续性;〔3〕会计监督具有完整性。
《基础会计》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 析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假设
(一) 会计主体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二)会计主体假设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 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 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假设
(一)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会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 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因 破产、清算、解散等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 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 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 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 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 济现实。
六、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财务状 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应当区别经济业务 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3、确认的条件
(二)会计确认基础
1、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3、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比较
一、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之或库存现金制, 是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日期来确定本期收 入和费用的标准。
凡是本期实际收到的款项,不论其是否属于 本期实现的收入,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凡是本期付出的款项,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负 担的费用,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会计的核算方法是在对一定的会计期间的会计 主体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与综合 地核算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
第二章 会计核算
第一节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应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3)相关性原则也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相关。
(4)一贯性原则(纵向上的可比)也称一致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可比性原则(中横向上的可比)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及时收集资料,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及时报送财务会计报告)(7)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8)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9)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10)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就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11)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12)谨慎性原则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13)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和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于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处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
初级会计职称章节练习题
初级会计职称章节练习题第一章:会计基础知识1.、会计的基本任务包括()。
A. 数据的检查B. 数据的录入C. 数据的收集D. 数据的处理和反映2.、以下不属于会计要素的是()。
A. 资产B. 负债C. 所有者权益D. 成本3.、会计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为控制和监督经济活动,保证会计报告真实性而制定的统一的会计原则、会计政策、会计办法、会计制度框架及相关决策信息的集合体,它是各项会计准则的基础和指导,它包括全面会计制度与特殊会计制度两部分,下列关于全面会计制度和特殊会计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全面会计制度是核算主体通常适用的会计制度,特殊会计制度是核算主体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确定的会计制度B. 全面会计制度是基本会计制度,特殊会计制度是辅助会计制度C. 全面会计制度是用来核算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特殊会计制度是用来核算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的D. 全面会计制度是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特殊会计制度是针对股份制和合资企业的4.、编制统计报表的基础是会计账簿,以下选项中对于会计账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会计账簿是会计人员为纪录、检查和总结经济业务而开设的簿记账户的集合B. 会计账簿是会计人员为纪录经济业务和统计财务状况而开设的账户的集合C. 会计账簿是全面反映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的重要手段D. 会计账簿是全面反映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的重要手段,是控制和盘点资产的依据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1.、按照货币的实际流动情况进行的核算方法是()。
A. 结算法B. 执行法C. 权责法D. 实现法2.、以下属于公司会计核算制度的选项是()。
A. 凭证制度B. 发票制度C. 资产制度D. 清单制度3.、在核算制度设计中,设计出合适的核算对象,在会计核算中应体现的原则是()。
A. 个体原则B. 统筹原则C. 周期性原则D. 对等原则4.、下列关于不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核算方法B. 核算变动与非变动的数项,用尽量少的核算项目反映变动C. 核算发生、变动和现存的各种资源D. 核算发生和变动的货币计量单位第三章: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1.、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经营需要而购置,使用期限较长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下列属于固定资产的是()。
财务核算管理制度_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条例
财务核算管理制度_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条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_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条例财务核算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会计核算,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可比的会计数据,根据《会计法》、《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基础工作规范》,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定第二条严格按照《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颁发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结合会计核算内容和中心财务管理要求,对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要求,设置和运用会计科目,开设相应的会计账户。
支出类二级科目随每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第三条记账采取借贷记账法;收支的计量采取权责发生制;会计年度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四条会计报表按《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规定的表式和填报时间、份数执行。
第五条会计凭证使用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种。
自制原始凭证包括差旅费报销单、入库单、出库单、调拨单、收款收据、借款条、劳务(咨询)费领款单、内部费用转账单、费用开支证明等;外来原始凭证是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业务、劳务关系时,由对方出具的凭证、发票、收据等。
第三章会计核算方法第六条凭证填制与审核: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由经办人或部门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或盖章。
所有原始凭证须经计划财务处和有关部门的审核,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第七条账簿登记:根据记账凭证,全面、连续、系统的进行登记。
第八条成本核算:对应计入成本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
项目收支分部门和项目进行辅助核算;管理费用和间接费用按部门进行辅助核算;各种往来款按照各往来单位和个人进行辅助核算。
第九条财产清查: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检查财产和资金的实有数额。
第十条会计报表编制: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规定的表式,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部门和中心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会计学1-8章练习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反映和考核B.核算和监督C.预测和决策D.分析和管理2.会计利用货币计价,主要从()方面反映经济活动。
A.生产经营活动B.实物C.数量D.价值量3.会计主体是()。
A.企业单位B.法律主体C.企业法人D.对其进行独立核算的特定单位4.只有在()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有流动和非流动之分。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5.以下对会计主体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B.会计主体就是企业的投资者C.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D.一个单位,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都有可能是会计主体6.会计的一般对象是()。
A.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B.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C.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D.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7.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
A.单式记账法的产生B.账簿的产生C.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D.成本会计的产生8.确定会计核算工作空间范围的前提条件是()。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9.债权人和投资人对企业资产都拥有要求权,这种要求权总称为()。
A.负债B.所有者权益C.权益D.债权10.某企业期初负债总额为80000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00元。
现收回外单位前欠货款20000元,则此时企业的资产总额为()元。
A.2000000B.40000C.180000D.160000元11.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应付利息B.预收账款C.预付账款D.短期借款12.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会引起()。
A.负债总额不变B.费用增加C.资产总额不变D.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13.下列经济业务不会使等式两边总额发生变化的有()。
A.收到应收账款存入银行B.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C.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设备D.购入材料,货款尚未支付14.下列经济业务,使资产和权益项目同时减少的是()。
会计核算的基础
7-24
第二十四页,共41页。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zhìliàng)要求
二、相关性 也称有用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应
当(yīngdāng)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yīngdāng)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 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 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7-10
第十页,共41页。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jīběn)假设
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 可以分期结算(jié suàn)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
。
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7-11
第十一页,共41页。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jīběn)假设
7-30
第三十页,共41页。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zhìliàng)要求
从经营过程看,甲显然比乙要好,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甲比乙取得了更多的收入,但从收益计算的结果看,甲与乙是一 样的。可见,收益结果未能客观地反映经营过程,原因就在于对 广告费采用了不同(bù tónɡ)的处理方法。正是由于收益计算的基 础或依据不一样,使得甲、乙二者的收益结果不具有可比性,也 就是说,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各自计算出的收益一样就断定两者的 经营效益相同。可以想象,如果每一个企业都利用各自不同(bù tónɡ)的会计处理方法,那么就无法用他们提供信息来判断哪家企 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效益更好。这就是会计核算中要使不同(bù tónɡ)企业采用相同的核算方法以便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的原因。
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最新完整版)
2016会计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最新完整版)【第一章】总论1.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2.会计核算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3.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5.会计核算四项基本前提之间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6.会计要素共计有六项,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静止状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第二类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7.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其中,前两者是由企业所有者直接投入的(例如溢价发行股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实现的利润留存企业所形成的部分,因此,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统称为留存收益。
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等.8.收入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部分收入还债),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费用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费用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广告费,部分欠款)最终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会计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会计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课程思政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会计概述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职能任务一认识会计1. 了解会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认识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
任务二会计的发展与变革1. 了解会计的起源与发展。
2. 认识现代会计的体系与分类。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核算方法任务一认识会计基本假设1. 了解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基本假设的含义。
2. 理解这些假设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任务二了解会计核算方法1. 掌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基本方法。
2. 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任务一认识会计信息质量1. 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和意义。
2. 理解并掌握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二节资产核算基础任务一认识资产及其分类1. 了解资产的分类及其定义。
2. 理解资产在会计实务中的处理原则。
任务二熟悉常见的资产项目及其核算方法(以货币资金为例)1. 掌握货币资金的定义、分类和核算方法。
2. 了解其他资产项目的定义和核算方法(如应收账款、存货等)。
第三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核算基础第一节负债核算基础任务一熟悉常见的负债项目及其核算方法(以应付账款为例)1. 了解负债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应付账款的核算方法及其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第二节所有者权益核算基础任务一认识所有者权益及其分类(以实收资本为例)1.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分类。
2. 熟悉实收资本的核算方法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互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本章导读关于会计假设问题。
会计工作所处的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是为了让会计实务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时能进行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而对会计领域里存在的某些尚未确知并无法正面论证和证实的事项所作的符合客观情理的推断和假设。
会计假设虽然有人为假定的一面,但是并不因此影响其客观性。
事实上,作为进行会计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总结而形成的,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或简单武断的规定。
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问题。
会计的直接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
为满足此种需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质量上需要达到或符合一定的要求与标准,应该具备客观、相关、可比、明晰、及时等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同时,在把握和处理某些特殊交易和事项时,应遵循一些国际惯例,包括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等。
关于会计处理基础问题。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会大量频繁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交易和事项,在这些交易和事项中,有归属于本期的,有跨期的,运用的会计处理基础不同,对同一企业同一期间的收入、费用和财务成果,会计核算出现的结果也不同。
会计处理基础解决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标准问题。
学习目标理解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假设)的含义,了解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包括的内容,掌握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的含义。
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掌握会计处理基础权责发生制的特点。
第一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为会计假设,它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领域里某些无法正面加以论证的事物,根据客观、正常的情况和趋势所作的合理判断。
关于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具体内容,人们迄今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共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入。
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也就是说会计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推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第五条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范围,是其他会计假设的基础。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在会计工作中。
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个人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例如,企业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不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有别于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是法律上承认的可以独立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个体,也称为法人。
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不是法律主体,其拥有或控制的财产和对外所负有的债务在法律上仍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与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中则将其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来处理,要将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与业主或合伙人的个人财务收支活动严格区分开。
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构成,也可以由几个法律主体构成。
例如,就企业集团而言,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公司、子公司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也都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体。
【思考题2-1】钟先生因为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经验,同时被甲、乙、丙三家企业聘请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该例子中涉及的会计主体有几个?若甲企业向乙企业购买了一批材料,货款尚未支付,钟先生应如何记账?若丙企业为个人独资企业,业主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旅游费、水电费等开支,是否可以记为丙企业的成本费用?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基本准则》第六条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从企业经营的持续性来看,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企业在近期可能面临破产清算;另一种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
尽管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但不可能预见何时破产、清算。
而且从企业经营实践看,绝大多数企业都将持续经营下去,破产、清算的企业只是少数。
在这种正常的、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对会计主体的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能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
若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复存在,这一系列会计程序和方法将相应地丧失其存在的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其指南中规定: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企业管理层应当评价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影响因素。
企业正式决定或被迫在当期或将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的,表明其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声明财务报表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列报、披露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原因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比较短的且长短相同的期间。
《基本准则》第七条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分期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
在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有关各方的决策都需要及时的信息,因此,有必要进行会计期间的划分,以便据以按期结算账目,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
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差别,产生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例如,本月支付一笔水电费,在会计分期假设下,应该区分是支付上月已消耗的水电费,还是本月消耗的水电费,或是预付下月的水电费,继而关系到当期费用以及当期经营成果的确定问题。
会计期间分为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
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月度、季度和半年度。
对会计年度的划分,主要有公历年度、预算年度、营业年度等标准。
其具体确定,与各国或地区的政治、历史、习惯等密切相关。
有采用历年制的,如德国、俄罗斯等国家。
我国《会计法》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有采用十月制的,从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为一个会计年度,如美国、墨西哥等国家。
有采用七月制的,从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一个会计年度,如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
有采用四月制的,从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如英国、加拿大等国家。
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记账本位币是在会计核算中,日常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用以计量的货币,也就是单位主要会计核算业务所使用的货币。
【思考题2-2】某中国境内的股份有限公司系外资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和国外均有销售。
随着业务的拓展,外销业务不断扩大,到2014年12月,外销业务占其全部业务的75%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欧盟国家。
企业财务部门考虑收入业务主要是欧元国家,而且每天按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也非常繁琐,于是便向公司董事会提出会计核算由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改为以欧元为记账本位币。
该企业改变记账本位币的依据是什么?若采用欧元作为记账本位币,其日常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报应遵守什么规定?货币计量有两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
企业的经济活动千差万别,财产物资种类繁多,选择合理、实用的计量单位,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可作为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
但为了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全貌,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同时,有必要也应当以实物量度(如重量、长度、容积、件数等)和劳动量度(如工时、工作日等)作为补充。
二是假定币值稳定。
只有在币值稳定或波动不大、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不同时点上的资产的价值才有可比性,不同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才能进行比较,并计算确定其经营成果,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
货币计量及币值不变,是组织正常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但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也存在缺陷,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份额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于使用者的决策来讲也很重要,需要在财务报告附注披露有关非货币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
此外,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币值变动时有发生,有时甚至还可能急剧变动,发生持续性的通货膨胀,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和不相关,正是由于这个局限性,使通货膨胀会计研究成为必要。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到投资者决策、完善资本市场、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重大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质量上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可靠性也称为客观性、真实性。
《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如果企业以虚假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属于违法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会计信息质量,而且会误导投资者,干扰资本市场,导致会计秩序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