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学生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学生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
摘要:德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能够克服学生道德发展中言行脱节的问题,从根本上找到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
关健词:道德失范;原因;培养;道德行为
当今的教育到处是道德的内容,教师天天讲道德,结果怎样呢?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道德失范现象仍然比比皆是。
如今生活富裕了,人情却冷漠了。“地沟油”、“瘦肉精”屡禁不止。有些不良医生收红包、为了提成开效果一般但价钱昂贵的自费药,让患者做一些没有必要做的检查。更有甚者,不把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放在首位,押金不到位就不抢救。有些人为追求富足的生活甘当“小三”、傍大款和傍富婆,不劳而获,破坏了别人的家庭,影响了社会安定。有些人缺少文明意识,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坐车不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更是没有了最基本的道德信念。丧失责任心,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骄横无礼,虚张浮华,耽于享乐……好像成了永远长不大的人。抽烟、喝酒、结伙、恶斗、施暴、早恋、沉迷网吧、花钱如流水,早已成普遍现象。网络道德问题尤为凸显。一是网络人格缺失,部分青少年借助网络传播的腐朽信息,为了寻找精神寄托和刺激,故意隐去各种真实的背景资料,利用“网上聊天”在网络中尽情“发泄”,丧失最起码的责任感,置道德规范和法律于不顾。二是网络犯罪时有发生,有些青少年以
“黑客”身份,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传播黄色图片,散布一些偏激言论和暴力信息,盗用他人密码,偷看他人信件,暴露他人隐私,甚至实施性质更为恶劣的网络犯罪;有的少年痴迷网络游戏,在互联网上以出售网络游戏装备为名,诈骗他人钱财。
青少年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德育教育只注重抽象的说教,忽视有效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最终导致青少年道德认知与行为的严重脱节。
从德育教育的目标来说,它要求提高生命意识、自尊自强、学会交往、承担社会责任。也就是通过道德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珍惜生命、自尊自强的品质,并能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自尊自强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和核心,只要自尊自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形成交往品德,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负有社会责任。道德教育不是修身养性,而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养成道德品质,也就是说,要养成自尊自强的品质,必须在交往和社会实践中真正形成和确立。
从德育教育的内容来说,有许多内容规定得过死,比较枯燥,没有弹性,部分内容不切合实际。讲自立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精神品质,然而在我们身边,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者不乏人在。讲为自己行为负责,做错事要敢于承担责任,然而在我们身边,有人只顾个人利益,不负责任,撞倒老人逃之夭夭,扶助昏倒的老人到医院却反遭讹诈被迫付医疗费。
从德育评价方式来说,学校教育往往只侧重学生的书面成绩而
忽视学生平时的行为,以试卷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学生道德行为的好与坏。这样就难免挫伤学生养成良好行为的积极性,造成有的学生老师在与不在完全两个样,只做表面文章,使教育者也只看到了表面,忽视了实质,从而滋长了学生言行不一的行为。
因此要克服学生道德发展中言行脱节的问题,在德育教学中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强化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
一、通过德育教学的特点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培养
(一)道德行为培养要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要注意整体性、层次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把握好“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德育课中的行为训练要求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抽象,这样学生才记得牢,学得会,做得到。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所掌握的道德行为都是机械和被动的,问题往往是片面的、表面的和不稳定的,他们不善于把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联系起来,容易出现言行脱节,道德行为不稳定的现象,他们的感知和思维活动都依赖于具体形象。
(二)道德行为培养要规范化
道德习惯是道德行为通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动力定型,是自动化的行为。形成了习惯,能使道德行为由偶然变成必然。德育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形成规范行为习惯的内容,如:讲文明有礼貌,遵守课堂纪律等,对这些规范点必须以规范化的动作反复训练
学生,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不由自主的行动。
(三)道德行为培养的形式要多样化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心理角度看,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感知中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如果行为训练的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
因此,教师可以这样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现身说法”,达到自我教育目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才能按照道德教育规范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并自觉调控自己的言行。
(四)道德行为培养的内容要系列化
学生的认知总是从未知到已知,从肤浅到逐步深化。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过程。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衡量一个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他能否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能否身体力行。因此,对学生行为训练的内容也必须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系列。
二、通过德育教学的情景创设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培养
学生的道德发展中,由知到行的变化是通过主动的道德实践实现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景,激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
(一)创设道德行为冲突情景
道德认知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人的道德行为是以道德认知为指引的一种实际行动。道德认识是道德知识获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确立、道德评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通过道德行为冲突情景的互动教学,例如:针对“司机做好事搀扶起摔倒老太太、却反被诬撞人事件”展开讨论,有利于道德认知的践行。
(二)创设道德行为信赖情景
道德情景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不仅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是对当前现实的一种态度。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情景的各种因素对道德行为产生综合性的作用。一个具有不良道德的学生,只有在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谴责的态度情景中才会感到羞耻和痛苦;具有好的道德行为的学生也只有在得到整个整体的称赞的情景中才能深刻地感受到光
荣和愉快。一个被老师信赖的学生常常会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相反,一个遭到师生厌恶的学生往往自暴自弃,消极无力,不思上进。这说明,信赖这种情感是爱的力量,能够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从而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正确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创设道德行为受挫情景
学生有了道德意识也就有了道德行为的愿望,但有些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而不能做出相应的行为,有的学生虽然也能实行,但由于缺乏毅力或不能抗拒诱惑而不能坚持到底。初中学生在知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