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社会信任的缺失
当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及其原因分析
当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及其原因分析信任是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之一,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代社会中却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信任危机。
在这样一个信任危机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怀疑他人的诚信,对社会、政府和机构的信任降低,这不仅影响到了社会的正常运转,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就当代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及其原因展开分析。
一、信任危机对社会的危害信任是社会的灵魂,它是人们合作的基础和桥梁。
在当代社会中,信任危机的存在导致了社会变得更加疏离和冷漠,人们开始不再相信他人的诚信和善意,这将极大地阻碍人们之间的合作和互动,让社会变得不和谐和不稳定。
在信任危机的背景下,人们对政府和机构的信任也会降低。
政府和机构的诚信是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它们承担着许多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责。
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中,人们对政府和机构的信任降低,认为这些机构不够公正和透明,不够负责任和效率。
这会导致人们对政府和机构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影响到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的有效开展。
二、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1.经济转型带来的信任危机当代社会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是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和社会网络也变得更加缺乏确定性。
同时,经济转型也带来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和不确定因素的担忧会影响到人们对他人和机构的信任。
2.信任缺失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当代社会的信任危机也与信任缺失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有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变革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发生了巨变,原有的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逐渐淡化或被取代。
同时,文化多元化和价值选择的个性化也使得人们之间更加难以共同认同和信任,这会影响到人们的福利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3.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带来的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也是当代信任危机的原因之一。
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征候及其主体根源
些 社 会矛 盾 。在 经 济 层 面 , 会 矛 盾 主要 集 中 于 社
贫富差距问题 ; 在政治生活层面 , 官僚 主义、 形式 主 义、 公共权力部 门化 、 贪污腐败等现象 引发 了人民群 众 的不满情绪 。化解这些矛盾 , 一方 面有赖于社会 正义的实现 , 确保所有社会成员 的平 等地位和基本
危 机 的征 候 及 其 主体 根 源
舒 远 招
( 湖南师范大 学公共管理学 院教授、 士生导师) 博
我 国社 会 近 3 来 , 随着 经 济 改革 的巨大 成 O年 伴 功 , 各个领 域都 取得 了令 人 瞩 目的 成就 , 们 物 质 在 人 生 活水 平极 大提 高 , 综合 国力 不 断增 强 , 已经 成 为 世 界第 二 大经 济 体 。但 是 , 由于 我 国依 然 处 于社 会 转 型期 , 项制 度建设 依然 在 逐 步完 善 之 中 , 出现 了 各 也
到各种 社 会 因素 的影 响 。社 会 体 系越 发 达 、 结构 其
体 成员 相互 理 解 、 互 尊 重 、 互 认 同 , 社 会 生 活 相 相 在
越 复杂 , 人 对 于社 会 整 体 的依 赖 程 度 就 越 强 。信 个 任 帮助 人们 消 除 彼 此 之 间 的 隔 阂 , 近 人 与人 的距 拉 离, 增进 社会 成员 间 的亲近 感 , 而 帮助 建 立 人 际 间 从
府的信任能够提高社会成员 的生 活信心 , 帮助人 们
进行 生 活 的规 划 和 安 排 , 免受 到 不 确 定 性 因素 的 避
当代 中国社 会 信任
干扰 。信任更是人类所有美好情感的基础。信任度
越 大 , 能够更 多地 体谅 、 就 理解 、 容 他 人 , 而 建立 宽 从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一、引言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各个领域,如商业、教育、政治等,都存在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对策十分必要。
二、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社会诚信缺失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缺乏信任、守信、诚实等诚信行为的表现。
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表现可以有以下几种:1.企业失信。
企业经营、广告欺诈、恶意拖欠货款、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均是企业失信的表现。
2.个人失信。
如虚报个人资产、隐藏犯罪行为、弃养家庭、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等。
3.政府失信。
政府失信问题表现为官员贪污腐败、局长架空、行政不作为、廉政协议不履行等。
三、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考虑。
当人们发现不守信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时,就会从守信转向不守信。
2.精神文化逐渐蜕变。
社会人伦道德日益腐败,对金钱和权利的过度追求,使社会诚信的重要性逐渐丧失。
3.法制建设不完善。
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执行机制,使违法成本低,激发了不良行为的发生。
4.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很难判断其质量,进而导致商家采用不诚信的手段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四、对策建议针对目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有力的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
必须建立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执行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机制。
2.推进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培育诚信意识的重要途径,应该在教育领域广泛推行。
3.提高信息公开度。
增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准确判断能力,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4.建立信用记录系统。
建立信用记录系统并在各领域推广使用,强化失信惩戒。
五、社会诚信是保障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基础,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还会拖累经济的发展,影响政治稳定。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有效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
社会信任危机及其影响与应对方法
社会信任危机及其影响与应对方法引言:社会信任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石,然而,近年来社会信任危机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各种社会问题和事件的发生,导致人们对他人、组织甚至制度的信任逐渐减弱。
本文将分析社会信任危机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方法,旨在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社会信任危机的影响:1.社会分裂与撕裂:信任危机加剧了人们之间的分裂和对立。
在缺乏信任的环境下,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类似的人组成小团体,形成封闭性的社群,导致社会分裂和撕裂现象的增加。
2.经济发展受阻:信任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信任危机的背景下,商业合作变得困难,投资意愿降低,市场信心受到打击,从而抑制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3.政府治理难题:信任危机给政府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下降,导致政策执行困难,社会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治理效果不佳,最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4.社会公平与正义受损:缺乏信任会导致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受损。
人们对社会机构、组织和制度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不公平现象的加剧,进而引发社会不满和不平等的情绪。
社会信任危机的应对方法:5.促进透明和公开:政府和组织应加强信息透明度,公开重要决策和资料,接受公众监督。
通过公开透明的行为,增加社会对他们的信任。
6.强化法治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提高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信任。
7.加强社会教育与培训:通过教育系统培养公民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互助精神,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提倡公民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培养社会信任意识。
8.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监管,保障公众利益和权益。
建立独立有效的监管机构,打破相关产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勾结,增加公众对监管机构的信任。
9.推动社会参与与合作:鼓励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对话和协商,促进社会各界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强调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凝聚共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共同努力。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根源及对策
医患信任互尊重
医患之间 沟通顺畅
医患之间 理解信任
医患关系的现状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 看,是基本和谐之 中存在着局部的不 和谐,和谐是主流, 不和谐是支流
医闹现象成因:
1、病人执意出院病情加重,医生未加劝阻担责 2、女病人照胸被迫脱光,医生是否侵犯隐私权 3、医生擅切患者脂肪瘤引来纠纷 4、做人流遭观摩,女青年告医院侵权 5、医生初诊失误不承担赔偿责任
政府的作用
政府不可能直接促进信任,但可以通过产 权建立等制度促进当事人对自己名誉的重 视。政府作用要有所约束,并将社会生活 的空间留给民间。信任是从民间的社会生 活中渐渐的产生和生长的。 加强权力监督。它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减少政策失误的需要。
重建信任的其他方法
建立契约信任。契约,是信任建立的一种法制化 手段。契约扩大了信任的范围,契约通过法律手 段简化了信任建立的过程,认事不认人的契约作 风排除了人情纠葛和人情垄断,它可以大跨度地 缔结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契约为信任提供了客 观的保障,减少了为信任付出的代价。契约还可 以让信任制度化,使得信任通过制度化的手段和 社会组织手段明确下来,对守信的人给予奖励, 对不守信的人给予惩罚。 弘扬传统文化。在解决信任危机、重建信任的过 程中就要善于弘扬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利益调整
追求这个目标,要靠两个办法:一个是产 权,有恒产者有恒心。第二个手段是纪录。 加强利益关系的调节,着力解决贫富悬殊 和非理性致富手段盛行的问题。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才可能调整好利益格局,才可 能从根本上解决信任危机。
增加社会可识别性
特别是增加进入专家系统的各级成员的可 识别性,即健全我们的评价系统。 因为可识别性是靠评价系统来获得的。为 什么要建立学历社会?证书是用来做什么 的?是给每个人贴一张标签。
[转贴]郑永年: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转贴]郑永年: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猫眼看人】-凯迪社区郑永年: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文化纵横》2011年4月刊生活在当今中国的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了当下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弥散在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群、阶层和行业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社会细胞内部。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并是一个当代独有的问题。
还是在18世纪,当时中国对于绝大部分西方人而言都还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但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就从商人和传教士的一些作品中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缺乏“诚信”的一个国度。
早在现代汉学兴起之前,孟德斯鸠、康德、黑格尔,一直到韦伯和罗素,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非现代的社会”的标本,一个缺少信任和信用体系的大国。
例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就认为,虽然中华帝国一直在形式化的儒家礼制和帝国法律控制下,但中国人对道德律令的不尊重却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金钱和利益追逐更是要远远超过对礼法的尊崇。
实际上,直到当代,儒家社会一般被认为是缺乏社会信任的社会。
对社会信任的缺失,中国人自己当然也处处感受到了。
当时人们对中国社会上的欺诈和信用缺失等问题了解得相当深刻。
晚明的张应俞甚至还写了一本传世名作叫《骗经》,专门列出了晚明常见的24种骗术,详解其运作手段和防范策略。
把“骗”列为经典,并且在当时和数百年后的社会上颇有市场,这一颇具灰色幽默的出版史奇闻,全世界并不多见。
其实,任何对明清以降的社会小说或者近代江湖小说略有了解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信任问题也能有相当的了解。
如果我们愿意再度重温这些熟悉的经典,那就一定会惊叹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不论这种不信任是存在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各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主要是商品提供者和消费者),还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
当代中国的社会信任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以前并不存在。
公平地说,社会信任在传统中国和改革前的中国社会没有被“问题化”,并不是因为那些时代有比现在更成熟的信任机制,而是因为在那种社会结构下“信任”还没有被充分资本化和“社会化”。
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
杜月笙:穿梭于“家国”与“江湖”的大佬
社会信任机制的市场化
“李刚案”损害了官民信任的基础
“扶”还是“不扶”,这成了一个问题
会成员通过平等参与建立商业信任的典范。
在政治领域,重新界定国家与社会的契约是加强国家和社会之间政治信任的必由之路。
国家应该在社会参与的基础上,本着公平参与的精神,建立新的公共品提供方案,包括住房、医疗、养老和教育,明确家庭、社会和政府三方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并用法律的形式予以保护。
此外,在社会组织方面,国家应该逐渐放开对社会组织的垄断,赋予各社会阶层利益相关者(stake holders)利益表达和参与政治的权利。
对于任何一个现代社会,社会信任不是公共品,而是任何开放社会都能自发形成的一种秩序,国家只是一个次要的参与者。
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货币本位”的社会秩序。
这种秩序动摇了许多人的道德底线,扭曲了正常的价值体系,破坏了国家与社会、市场利益各方以及社会成员间信任的基础。
但事实上,健全社会的信任(信用)制度和可持续货币体系应该是相辅相成。
只有实现了社会信任(信用)的“社会化”,让货币和权力服从社会要求,社会自身才能摆脱信任危机。
(作者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2019年郑永年黄彦杰: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doc
郑永年黄彦杰: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生活在当今中国的很多人都已经感受到了当下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弥散在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存在于不同人群、阶层和行业之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个社会细胞内部。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社会信任危机并是一个当代独有的问题。
还是在18世纪,当时中国对于绝大部分西方人而言都还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但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就从商人和传教士的一些作品中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缺乏“诚信”的一个国度。
早在现代汉学兴起之前,孟德斯鸠、康德、黑格尔,一直到韦伯和罗素,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非现代的社会”的标本,一个缺少信任和信用体系的大国。
例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就认为,虽然中华帝国一直在形式化的儒家礼制和帝国法律控制下,但中国人对道德律令的不尊重却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金钱和利益追逐更是要远远超过对礼法的尊崇。
实际上,直到当代,儒家社会一般被认为是缺乏社会信任的社会。
对社会信任的缺失,中国人自己当然也处处感受到了。
当时人们对中国社会上的欺诈和信用缺失等问题了解得相当深刻。
晚明的张应俞甚至还写了一本传世名作叫《骗经》,专门列出了晚明常见的24种骗术,详解其运作手段和防范策略。
把“骗”列为经典,并且在当时和数百年后的社会上颇有市场,这一颇具灰色幽默的出版史奇闻,全世界并不多见。
其实,任何对明清以降的社会小说或者近代江湖小说略有了解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信任问题也能有相当的了解。
如果我们愿意再度重温这些熟悉的经典,那就一定会惊叹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不论这种不信任是存在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各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主要是商品提供者和消费者),还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
当代中国的社会信任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以前并不存在。
公平地说,社会信任在传统中国和改革前的中国社会没有被“问题化”,并不是因为那些时代有比现在更成熟的信任机制,而是因为在那种社会结构下“信任”还没有被充分资本化和“社会化”。
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与重建之道
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与重建之道社会信任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合作的基石,然而近年来,社会信任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以及重建社会信任的途径。
I. 原因分析社会信任危机的出现有多个原因,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主要原因:1. 经济不平等经济的不平等分配是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时,社会的阶级和财富差距扩大,这导致穷人对富人的不信任和不满情绪增加。
经济不平等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感,从而破坏了人们对社会制度和他人的信任。
2. 政治腐败政治腐败是社会信任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政府官员滥用权力、贪污受贿时,人们对政府和政府机构的信任会受到严重打击。
政治腐败破坏了社会公正和道德价值观,导致人们对整个社会制度失去信任。
3. 媒体失信媒体的不实报道和失信行为也是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之一。
当媒体传播虚假信息、追求利益而不是真相时,人们对媒体的信任将受到质疑。
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其失信行为不仅破坏了公众对新闻真实性的期待,也对社会信任造成了负面影响。
II. 重建之道针对社会信任危机,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重建社会信任,以促进社会和谐和发展。
以下是几个应对社会信任危机的重要途径:1. 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是重建社会信任的关键。
政府应当加强执法力度,打击腐败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受到公正和平等对待。
只有通过法律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才能重建社会信任。
2. 提升政府透明度政府应当增加对公众的信息公开,加强透明度。
通过公开政务信息,人们可以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和理由,从而建立对政府的信任。
同时,政府应当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听取民意,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3. 增强社会责任感个人与组织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
通过回馈社会、关注他人,人们可以建立起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企业应当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履行企业公民的角色,推动社会信任的重建。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
中国社会信任危机:原因与对策摘要:信任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
在我国,由于缺乏有效性承诺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信赖的不确定性乃至不安全性的状况,使得当今中国人深深地感受到信任危机现象的客观存在。
研究和回答这种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原因,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
正文:信任是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具有多层面的社会功能,它对人类社会生活而言具有不可或缺性。
信任是社会生活最根本的基础,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
信任常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润滑剂,社会组织的粘合剂,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以及社会系统的动力。
在当前,中国社会以特殊信任为主、普遍信任发育不足的信任结构,以及制度信任尚未确立、社会信任总体存量下降现状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良性运转。
因此,剖析信任危机现象的成因,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对我们国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政治课题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简单地说,当前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以私人关系为基础的人际信任和传统的道德性的社会信任,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法制性的社会信任还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
首先,传统的人际信任主要存在于长期的、稳定的、利益没有完全分化的熟人关系之中。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跟陌生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交往常常是临时的、变化的,而且双方的利益关系可能是竞争性的。
在熟人关系中,交往的动机和方式也不同于过去。
因此,传统社会中那种强调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权利的信任发展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人际关系。
但是,对于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建立人际信任,人们还缺乏准备,社会舆论也缺乏切实可行的引导,因此不少人难免误入歧途。
一些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加强了防人之心;一些人觉得既然“先人后己”老吃亏,就干脆“先己后人”,多了利己之心;还有一些人信奉起“厚黑学”来,滋生了害人之心。
转型社会中的信任缺失——以兼职大学生“被失信”为例
在过 不信 任 ,但是 由于他们 缺少 相应 的兼 职机会 ,比较权衡 之后 还是 通过 中介 寻找工作 ,只是 在这过程 中带着一颗 忐忑 不安 的心希望 自己能侥幸逃脱被骗。 我 曾经是通过中介找工作的 ,但一开始我也是对 中介保 持警惕 , 因为 曾经看过电视上报道 过中介欺骗求职者 的事情 , 而且 同学们对 中介 也不 太认 同。不过后来 我找 到的这家 中介 是在 同学 口中 口碑 还算 不错 的 ,没花几天 时间,中介就 给我 介绍 了工作 ,但是 最终 ,我 只去做 了一天 ,因为介绍 的工作 和之前所说 的完全 不同 ,都是让 我去做些苦力 活,我 只好放 弃 了。 第三 , 也有些是在兼 职大学生 与职业 中介机构的互动中 ,
基 于上 面 的客观分 析 ,本 文 主要 试 图选取 当下 社会信 任缺失 的一个缩影——兼职大学生对职业 中介机构 的信任 缺 失 ,以身边 的大学生群体为访谈观察对象 ,通过深入访谈 的 方式来探讨兼职大学生对职业 中介机构信任缺失 的表 现 ,通 过对该现象 的层层剖析 ,希望能探索 出信任缺失 的原 因 , 并 在此基础上试图为社会信任的重构提出一 点建议 。 ( 一 )兼职 大学生 “ 被失信”的表 现 近年来 , 每逢寒暑假 、五一 、十一或其他重大 的节假 日, 在全国各大繁华市 区以及其它热 闹的地段都会有成群结 队的 大学生举着促销 的牌子在人群 中不停地穿梭 。 目前在校 大学 生利用节假 日做兼职 已成为我 国社会 的一个普遍 现象 ,许 多 大学生 曾经不止一次 的做过兼职 ,而这其 中有相 当一部分 的 人是通过职业 中介 的方式找到工作 的。的确 ,对 于很 多在校 大学生 ,尤其是刚入学想要加入兼职 队伍 的新生来说 ,一般 而言能获得 的兼职机会是较少 的,但是职业 中介 的存在 ,算 是给他们提供 了一个兼职资源配置 的平 台。然而 ,通过我们 的访 谈发现 , 在这一过程 中, 大部分的兼 职大学生都存在 “ 被
关于对中国当前信任危机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信任危机的思考公共事业管理10—8贾路敏关于对中国当前信任危机的思考近期中国接连发生连串事件,揭示出社会信任危机之深重,民众对执政党、对政府、对干部官员极不信任,典型例子是动车追撞事件,政府说话不论真假,完全没人信,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那句:“反正我信了。
”道出政府信用崩塌的现实,令人惊叹的是社会信任危不只是民众不信政府和执政党,原来极其权威的专家、尚可信任的传媒、当受尊重的医生教师等,都因其劣行蠢举,失去可信感。
更为严重的是,还是社会信任危机,事实已经弥漫到人间,不用说那些公办的慈善机构,诸如中国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共青团属下的青基会等,一个个卷入丑闻。
甚至在街上的普通老人,自己摔倒后,要指控救助他的人撞伤他,法官还判无耻老人得直。
由之出现老人在街上病倒、摔倒没人敢扶的奇景。
而卫生部跑出来制定《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更为笑谈。
社会危机应该这样看:百姓不信任谁呢,当然是说假话做假事的人,尤其是长期说假话、做假事的人。
这种人最集中的地方是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是富商,是无良专家和艺人等。
为什么他们要骗老百姓,因为只有骗了,他们才能维护、获得自己的利益。
群众中流传“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中央只当没看见。
”毛泽东说:人民网的眼睛是雪亮的。
林肯说: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的人,或者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是,不可能欺骗所有的人。
狼来久了,谁还信!百姓不信时,就是他们失去利益之日!!普通百姓之间,相互信任吗?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多少有一些人利益至上,确实使利益受损,但这不是主流。
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吧,包含那些小商人,不讲诚信的,也没有几个人。
因为,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毕竟要靠诚信生活,不诚信成本太高,他们玩不起!所以,诚信流于野!为了了解社会信任危机,必须了解了当今社会信任危机的大背景,当代中国的具体社会信任问题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
政治层面,信任危机表现为由来已久的“官民”信任,即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与民众以及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信任问题;经济层面的信任问题,即市场各个利益主体间的信任,主要是在商品和服务提供者和广大消费者之间;最后是社会层面的信任问题,也就是一般社会成员之间,包括公司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问题。
论社会信任危机及其对策
论社会信任危机及其对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信任危机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人们对他人和制度的信任逐渐减少,这给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之一是经济不平等。
当贫富差距过大时,人们往往对社会制度和政府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他们认为制度倾向于服务富人,而对贫困阶层缺乏关注和支持。
这种不平等导致了社会信任的下降。
另一个原因是信息传播的不可靠性。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但与此同时,虚假信息和谣言也随之泛滥。
人们很难判断哪些信息是真实可信的,这使得他们对媒体和社交网络的信任降低。
此外,腐败和道德沦丧也是社会信任危机的重要原因。
当人们看到政府官员或企业领导层的腐败行为时,他们对整个制度的信任会受到打击。
道德沦丧也导致人们对他人的信任减少,他们可能怀疑他人的动机和诚实度。
为了应对社会信任危机,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重视减少经济不平等。
政府应该实施公平的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确保贫困阶层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机会,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此外,鼓励并支持民间组织和社会企业的发展,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其次,加强信息传播的可靠性。
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和规定,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同时,媒体和社交网络平台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加强自律,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可信。
最后,加强反腐败和道德教育。
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反腐败机构,惩治腐败行为,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教育系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公民意识,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综上所述,社会信任危机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经济不平等,加强信息传播的可靠性,以及加强反腐败和道德教育来应对这一挑战。
只有建立起更加信任和公正的社会,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最新-如何解决信任危机 精品
如何解决信任危机篇一:期末课程论文:当代中国信任危机的根源与解决之道当代中国信任危机的根源与解决之道[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显赫,但让人忧心忡忡的是社会信任却未得到同步发展。
人们一方面赞叹着中国经济的日新月异,一方面也感叹着中国社会愈演愈烈的信任危机,近年来频频曝出的食品造假、政府失信等触目惊心的事件也使民众对中国各界的社会信任度降到极点。
针对当前中国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从现实出发,剖析社会信任缺失的种种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的信任危机根源在于国人信仰的缺失,并提出解决信任危机的关键在于建立国人的信仰。
本文并不涉及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论和对比,仅是站在有神论的立场上提出笔者的个人看法,文中观点难免有所疏漏,作为一家之言盼望对读者稍有启示。
[关键词]信任危机政府公信力信仰权威契约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幅漫画,颇为耐人寻味。
漫画中画的是一位香烟店的老板与一位正在买烟的顾客,顾客手中拿着老板递给他的香烟,老板手中拿着顾客递给他的一张百元大钞。
他们此时都想着同一句话:“他给我的不会是假的吧?”店家明显已经怀着对顾客的不信任,担心手中的是假钞,而顾客对店家也不信任,害怕买到的烟是假货。
这不禁也让我想起2019年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
作为国内知名企业的三鹿集团利用消费者对自身长期的信任,丧心病狂地往奶粉里加入三聚氰胺,使多名婴儿深受其害,事态之严重令人震慑!此案一曝,舆论哗然,民众更是人心惶惶,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三月不知奶味”的奶粉销售零记录。
无独有偶,事隔两年,“双汇瘦肉精”事件也东窗事发。
双汇,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肉质加工食品公司,多年来在全国占有行业巨头的地位,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超市的火腿肠供应市场。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充当着国人衣食父母的企业却把有毒猪肉投入到食品生产的过程中。
此事一出,立刻造成了民众对整个行业食品安全的不信任,甚至演变成行业“地震”。
论当代中国社会信任的缺失
作者: 杜常志
作者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南京211100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95-95页
主题词: 信任缺失;传统文化;信任制度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繁荣的同时,社会信任的缺失等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对社会信任的缺失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从传统文化、历史发展路径、制度的滞后等几个方面寻找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
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
已经熟知.但最近,
这种造假手段又有
了新的“技术革
新”,北京些水果
批发市场中出现了
在装苹果纸箱的夹
层中灌入水泥的花
样.造假手段从
“砖混”升级到了
“混凝土框架结
构”.
农民工讨薪
染色馒头
• 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被曝系染色制成,加防 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 售.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30多家超市.
在面板上按下M1键,“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饮料瓶重量变成了1.18斤
把瓶饮料放上托盘,显示重量 为1.12斤
八两秤坑人
依次按下M2、M3、M4、M5、M6,饮料瓶重量分别变成 了1.24斤、1.28斤、1.34斤、1.40斤、1.46斤
•
包装箱里放
砖头、放铁块,这
种弄虚作假增加货
物重量的手段人们
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准则,是
中华民族的个优良传统.但在今天,这向来被
奉为圭臬的传统道德像条遍体鳞伤、备受
侵蚀的大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 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在社会生活各领域 的高发与泛化,强烈地预示着我们已濒临诚信 严重缺失的社会信用危机中.
首先,在经济生活中不诚信现象最为突出,无论在产 品信用、商业信用,还是金融信用上,皆有种种恶劣的 表现:
• 近年来,在全 国土地执法检查 中,卫星遥感图 片监控犹如“天 眼”,使违法违 规用地难以藏身. 然而最近,湖北 襄阳市双沟工业 园在建好的水泥 路上“填土种 菜”,在“天眼” 底下玩了回“隐 身”.双沟镇政 府单是买土盖路 就花了五六十万 元.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诚信作为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行为的规范,更是商业活动、社会关系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诚信问题层出不穷,给各个层面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诚信危机的表现现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诚信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趋于激烈。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开始采取不正当手段,如虚假宣传、伪劣产品和商业欺诈等。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2.个人诚信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信用问题日益严重。
有人通过欺骗、作弊等不诚实的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
近年来,学历造假、合同违约等现象屡见不鲜,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3.社会信任缺失身处诚信危机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逐渐减弱。
大量的诈骗案件、不实的信息传播以及媒体的不客观报道,使公众对社会环境的信任度降低,社会的凝聚力受到影响。
二、诚信危机的原因诚信危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包括:1.利益驱动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个人和企业选择了短期利益而牺牲诚信。
缺乏长远眼光和道德约束,使得诚信逐渐被边缘化。
2.法律法规滞后在一些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执法力度不足,使得不诚实行为难以得到严惩,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传播,使得部分人对于诚信缺乏重视,有些甚至认为不诚实是一种智慧和能力的体现。
三、诚信危机的影响诚信危机不仅对个人和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也对整体社会生态造成了威胁:1.经济损失不诚信行为导致的商业欺诈和产品质量问题,最终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损害企业形象,增加社会交易成本。
2.社会信任崩溃当社会信任崩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各种社交活动和商业行为中都充满了猜疑与不安,导致合作意愿降低,社会的整体效率减弱。
当下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社会成因
传统社会中,社会诚信的建立与保持的社会性条 件: (一)熟人社会生活场域。 (二)士人伦理与朋友伦理。 (三)诚信缺失的风险成本很高。 (四)主导社会价值观的上下一体化。 我们说中国传统社会注重诚信,并不是说那个时 代中国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很讲诚信,也不说那个 时代没有诚信缺失问题,读读方苞的《狱中杂 记》,就知道当时在官场中,在典狱官的职场中, 在陌生人社会中,诚信缺失达到什么程度。但毕 竟那个时代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抑或是官场 中,都是熟人社会占主流,占社会生活的绝大多 数,故此,诚信缺失的总体严重程度还不足以影 响到社会整体秩序的良性运行。
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中各行各业的诚信缺失 愈演愈烈。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 法公信,均变成了受到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以至 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先是将社会的 “诚信建设”纳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议程,提出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要求,然后由国 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 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当下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 社会成因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前述各种社会 诚信的社会性条件和要素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崩解 了,而新的相应社会性条件与要素还没有建立起 来。
2018/12/24
4
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 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会议对制订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指出良好的社会信 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 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 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 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当 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 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 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 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 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 由此可知,在今后的数年间, 党中央国务院会将恢复和重建社会诚信系统作为重点工作 内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中国社会信任的缺失
作者:杜常志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5期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繁荣的同时,社会信任的缺失等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对社会信任的缺失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从传统文化、历史发展路径、制度的滞后等几个方面寻找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信任缺失;传统文化;信任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95-01
1990年英格莱哈特(Ronald·Inglehart)主持的“世界价值研究计划”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41个国家中,中国的社会信任度高达60%,仅次于瑞典、挪威、芬兰,排列第四; 1998年,美国、香港、大陆三地学者在中国大陆四个城市(上海、天津、武汉、深圳)所作的调查显示,平均只有30%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值得信任,其中深圳的社会信任度仅为16.8%[1]。
在一个信任缺失的社会里,会大大增加人们社会交往成本,降低社会整合程度,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势弱
福山(Fukuyama)曾将中国文化归结为低信任度文化,但如果我们深入考察中国的儒家思想,就会发现“信”是儒家强调的一个重要行为规范。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强调了“信”的重要意义。
但是,儒家对信任的理解是个体必须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己先坚持守信,推己及人,以自己的诚信来取得对方的信任。
当然,如果每个人都坚持守信,对别人信任也就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显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守信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政治运动的误导
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弯路使人产生了“信任危机后遗症”。
大跃进的虚假浮夸“放卫星”和人民公社的“假、大、空”,导致失真;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造谣千遍成真理”等,导致失信。
在当时畸形的社会形态下,不合主流声音的很多思想和观点,不仅对陌生人不能讲,而且对自己的亲人、朋友也不能讲,以防止发生家庭成员、
朋友之间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决裂”。
“文革”之害不在于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更严
重的是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扭曲了人们的心灵、动摇了人们的信念。
三、加速的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
传统中国是一个相对封闭,市场经济很不发达的熟人社会,人们朝夕相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在有限的交往圈内,人们彼此之间重人情、重关系、重面子,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之间的信任基础是彼此之间的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种种不同的关系构成了彼此之间的道德身份,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道德身份明确自己的道德责任、产生相应的道德约束,这种道德约束是从他律转化而来的自律,因为如果自己不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如对君尽忠、对父母尽孝、对朋友诚信等)就会失面子,不仅会受到他人的谴责,而且可能付出极大的代价——失去在关系网络中的地位,不能得到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源,失信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四、信任制度建设落后
卢曼将信任分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
前者建立在熟悉程度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上,后者
则是用外在的像法律一类的惩戒式或预防式的批判,来降低社会的复杂性。
制度信任的出现降
低了人们交往的不确定性,对另一方的信任是建立在以制度为保障的前提上的,如果失信,就要受到制度的惩罚[2]。
而就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信任危机究竟以什么方式去修复时,许多学者将其诉
诸制度,这里的制度是指组织或团体为防止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在共同体内部制
定的众所周知的规则的总和。
目前,中国的信用制度要么没有建立起来,要么已经建立起来的法律量刑过轻,违法所得与所罚严重不成比例,要么对已经非常明确的处罚存在监管漏洞、监管不力以及为局部利益而导致的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腐败的问题,导致失信的成本很低,无形中纵容了失信行为,导致整个社会诚信环境的恶化。
参考文献:
[1]徐道稳.社会信任状况调查[EB/OL].:828/article/list.asp.
[2]邱建新.信任文化的断裂:对崇川镇民间“标会”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