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一奶同胞,为何曹丕能饶曹植一命,却要害死曹彰
曹丕死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子建 曹植行为放任
[键入文字]曹丕死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子建曹植行为放任曹丕死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子建,大家都了解三国上的曹氏家族都是很有才华和计谋的,曹丕在位期间为魏文帝,只可惜死得比较早,这里讲到的是在曹丕死之前,曹丕为什么说了子建,在曹丕的身边有谁叫子建的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的故事吧。
魏文帝曹丕死的时候,为什么大喊“子建、子建”?喊完之后,曹丕就立刻驾崩了。
曹丕的弟弟曹植,字子建。
曹丕为了成就自己的帝业,处处打压曹植。
把曹植流放。
所以在自己命不久矣的时候,感到了愧对自己的弟弟,大叹一声“子建”而归西。
曹丕是嫉恨弟弟曹植的文采,所以想利用自己的地位为难曹植故意找茬让他起步成诗,结果没能如愿,可是兄弟情就此终结,曹植此后抑郁而终,曹植死前念念不忘弟弟曹植,【字(子键)】,是因为觉得对不起曹植。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
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子建是谁?貌比潘安,才比子建,中的子建是谁。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性别男。
(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字子建。
1。
历史趣谈曹氏兄弟争权 曹丕称帝后如何收拾曹植曹彰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氏兄弟争权曹丕称帝后如何收拾曹植曹彰的?导语: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去世,远在邺城的曹丕接到消息,以魏国太后卞夫人的名义发布诏令,宣布在邺城登基,即王位,大赦天下。
然后,汉献帝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去世,远在邺城的曹丕接到消息,以魏国太后卞夫人的名义发布诏令,宣布在邺城登基,即王位,大赦天下。
然后,汉献帝的使者才匆匆忙忙赶到邺城,册封曹丕为汉丞相、魏王。
曹丕为何如此匆忙,甚至连汉献帝正式任命的诏令都等不及了?首先,曹丕对汉献帝根本不在乎。
在曹操时代,对汉献帝虽然多有不敬,但是在名义上,依然是尊奉献帝为天下之主。
可是曹操去世,汉献帝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曹丕接掌大位的第一天,就给汉献帝来一下马威,我先即位做了魏王再说,根本不理会汉献帝任命这个形式。
曹丕的这样一个举动,无疑成为不久之后废掉献帝,正式称帝的先声。
同时,曹丕之所以如此匆忙,还因为两个弟弟。
曹丕的身份虽然是魏国的太子,可是曹操去世比较突然,并且是远在洛阳。
而洛阳城中有谁在呢?有曹丕的三弟曹彰。
多年来曹彰一直率军在北部边境平定外地,统兵日久,对于王权多少也有些渴望。
当魏王曹操去世的消息传开的时候,曹彰正在长安。
听到风声,曹彰带领十万大军火速赶往洛阳。
到了洛阳城,城中的官员很是恐惧,怎么办呢?如果打开城门,曹彰进来乱搞怎么办?可是如果不开城门,用什么名义来阻止曹彰进入呢?当时,洛阳虽然有些兵马,可是曹彰是曹操亲儿子,在军中带兵多年,威望极高,如果曹彰果断造反,胜负存亡最后还真难料定。
幸亏洛阳城中有位大臣名叫贾逵,挺身而出。
贾逵来到城楼上,询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
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关于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曹丕曹植七步诗的真相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曹丕真的逼迫曹植写过《七步诗》吗?曹操去世后,长子曹丕继位。
据说曹丕因为害怕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夺了曹彰的兵权,还逼曹雄自杀,又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不能现“兄弟”二字,不成便要处死他。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那么,历史上真有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吗?从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曹植不可能写出如此感情直露,矛头直指曹丕的诗作。
曹丕即位后,作为曾经和曹丕争夺嗣位的曹植,处境之难可想而知,明里暗里都会受到曹丕的排斥和打击。
身在屋檐下的曹植只能选择把不满的情绪藏在心里。
并且,表面上还要表现出对曹丕诚惶诚恐。
被贬为安乡侯的时候,曹植写了《谢初封安乡侯表》。
黄初四年,又写过《封鄄城王谢表》。
这些诗里虽然流露出难掩内心的苦闷,但还是努力把话说得很委婉、含蓄。
在《赠白马王彪》中,曹植曾借手足离别之情来表达对当局的不满,但仍然措辞讲究,把矛头指向别处,对曹丕保持着恭敬的态度。
从这些可以看出,曾遭受过多次迫害的曹植,已经变得非常谨慎。
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句显然是对曹丕的不顾骨肉亲情的揭批,是对他残害自己亲兄弟的强烈指责。
这样的表达,与他一贯忍气吞声、低头做人的风格大为不符。
正史《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的事情。
“七步成诗的”的说法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发;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百年堂阿胶传奇故事之曹植的无可奈何
百年堂阿胶传奇故事之曹植的无可奈何黄初四年六月,曹丕的同母弟、曹植的同母兄任城王曹彰死于京都,《世说新语》说曹彰是被曹丕毒死的,此说或许可信,但不一定可靠。
因为曹丕此时的皇帝权力已十分巩固,似乎并无毒死曹彰之必要。
又据曹植《赠白马王诗序》中说:"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任城王薨。
"那么,这一次是曹丕与几个弟弟相聚,曹丕若是只杀曹彰而放过曹植,也不合情理。
大约也是自此以后,曹丕对曹植的态度有所好转。
所以曹植的《黄初六年令》中还有以下的一段话:今皇帝遥过鄙国,旷然大赦,与孤更始。
欣笑和乐以欢孤,陨涕咨嗟以悼孤。
丰赐广厚,资重千金。
损乘舆之副,竭中黄之府,名马充厩,躯牛塞路,孤以何德,而当斯惠;孤以何功,而纳是贶。
令中所描写的,自然还是有一些说给他人听的套话,但曹丕对曹植的态度已发生了变化,还是易见的。
不过,即使在此时,曹植也还是有战战兢兢的一面:富而不吝,宠至不骄者,则周公其人也。
孤小人尔,身更以荣为戚。
何者?将恐简易之尤出于细微,脱尔之愆一朝复露也。
故欲修吾往业,守吾初志。
欲使皇帝恩在摩天,使孤心常存入地。
将以全陛下最德,究孤犬马之年。
此难能也,然孤欲行众人所难。
……故为此令,著于宫门,欲使左右共观志焉!这一段话,不但是曹植告戒、提醒自己的话,同时,也或许是写给那些曹丕派来监督自己的官员们看的。
或者也可以说,整个《黄初六年令》全文均具有写给那些打小报告的人看的作用,前半篇说的是曹丕对自己态度已经转好,使这些人可以少说些自己的坏话,后半篇是特意自己要谨慎小心,让这些打小报告的人抄送京师,给曹丕看,表明自己心意。
所以这一令文的背后,还是有些值得人们琢磨之处的。
曹植曾在《飞龙篇》赞美阿胶“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才高八斗的“东阿王”说的“仙药”就是阿胶,曹植初到东阿,骨瘦如柴,受人指导服食阿胶,受益非浅特有感而作。
魏国建立者曹丕心胸狭窄弑兄乱伦是真的吗
魏国建立者曹丕心胸狭窄弑兄乱伦是真的吗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曹丕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他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在八岁的时候就能做出整篇的文章。
他所著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文学批评理论专著,至今仍广为流传。
作为诗人,他擅用乐府题材,讲究音律美,诗歌内容细腻,代表作为《燕歌行》。
文学造诣的深厚与曹氏家族的教育有着深厚的联系,曹丕与曹操、曹植合称“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奇怪的是曹丕在后世的流传度上并不广泛,美名欠佳。
大抵是是因为曹丕与曹植的皇位之争和曹丕的风流好色。
曹操原本属意的太子人选为曹植,但是曹丕在心性上比曹植成熟,依靠前朝大臣和后宫力量取曹植而代之,登基后不顾兄弟亲情欲除之而后快,落下了一个心胸狭窄妒忌贤能的名声。
而说曹丕风流,野史记载,曹操归天后,曹丕不顾道德伦理将父亲的整个后宫揽入怀中。
曹丕在历史上是一个有着诸多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经济、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曹操为什么选曹丕曹操一生共有25位儿子,曹操最满意的儿子有5位,分别是曹昂、曹丕、曹彰、曹冲和曹植。
图片来源于网络曹昂是曹操和刘夫人所生的长子,曹昂勇猛好战,深得曹操的欢心,但是曹昂在宛平之战中,不幸战死了。
曹冲是东汉末年的小神童,才智都很卓越,曹操早有打算让曹冲作为他的继承者,但是曹冲13岁就早逝了,这让曹操非常伤心。
曹操便要从曹彰、曹丕和曹植三兄弟中选取一位作为继承者。
他们三人都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和父亲曹操被成为“三曹”,足以见之两兄弟在文学方面杰出的建树。
而曹彰在作战方面又有很高的天分,到底选谁作为继承者,这让曹操很是费心。
曹丕为人沉稳,从小便跟着曹操南征北战,在战场上得到了很好的学习,熟读军事兵法,除此之外,曹丕擅长骑射,曹操从小就培养曹丕的作战精神。
曹彰在军事上也不亚于哥哥曹丕,但是在政治方面却没有曹丕想的周全。
曹丕放过了曹植为什么没有放过曹彰?
曹丕放过了曹植为什么没有放过曹彰?本文导读:曹操的几个儿子当中有一个特别喜欢练武,他就是曹彰。
曹操见他天天就知道舞枪弄棒不读书,就曾说他不读书,不知圣贤之道,只会骑马射箭这样子将来能成什么大事。
谁知道曹彰听了不以为然,反驳他说,作为一个大丈夫就要学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大将军。
领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驰骋,为国家建功立业。
又不是文人要读那么多书干嘛。
曹操见儿子这样意志坚定,也不再勉强他,既然他喜欢,那就成全他。
当时正好有乌丸造反,曹操于是就派曹彰领兵去应战。
临行前担心儿子只会练武,难当大任,战场上不止要有勇,更重要要有谋。
于是特意嘱咐曹彰说,我们虽然是父子,但是派你去打仗,你就是我的部下。
如果你要是打仗犯了错,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面。
曹彰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曹操的疑虑是多余的,他率着部队碰到了乌丸大军。
因为自己人数比对方少很多,他知道打不过人家,于是就改攻为守,一直守在城内不出去。
在那乌丸兵已经到了城下,几天一直攻不下城,就准备撤退的时候,曹彰才率兵出击,将乌丸大军打得落荒而逃,还将他们赶出去几百里。
这场战役充分证明了曹操对于这个儿子有勇无谋的担心是多余的。
得胜归来之后,曹操还颇为欣赏他,当众人面直接夸他。
此时的曹操,开始有了让曹彰作为接班人的这一个想法。
但是他思前想后,觉得曹彰虽然能够勇猛善战,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将才,但是如果让他来做接班人,就觉得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曹操还是决定让他只出领兵打仗,不要他做接班人。
曹操年老病重的时候,叫曹彰来见他,在曹彰带着兵马走到半道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去世了。
曹彰于是带着自己的兵马直接去找曹植,表示愿意拥立曹植为接班人。
谁知曹植竟然拒绝了,曹彰只好作罢。
曹丕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约曹彰来下棋。
事后曹彰就这样去世了。
曹丕为什么可以放过曹植却不肯放过曹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原本曹植是最大的威胁,也最有机会,但他已经明确拒绝了,说明他志不在此。
而曹彰不仅能够带兵打仗,长期在军营也算有自己的部队,如果他有竞争之心,那对曹丕就是最大的威胁了。
【三国历史】曹丕为何残暴曹丕残暴是因为皇位“来路不正”
【三国历史】曹丕为何残暴曹丕残暴是因为皇位“来路不正”【三国历史】曹丕为何残暴?曹丕残暴是因为皇位“来路不正”在《三国演义》中,曹丕的皇位来得最容易。
这一点,与当年临危受命的孙权还不是一回事。
通常情况下,凡是官位比起难的人,智商和情商大都不是很杰出。
很显著,论文韬武略,曹丕较之乃父相去甚远;而要波谱暴虐去,却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成了曹操的接班人。
梦想成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自己的兄弟下手。
为扫清障碍,曹丕先用计将率兵而来的“愣头青”曹彰臣服,接下来就将矛头指向了与自己有一拼的曹植。
曹彰有勇无谋好糊弄,曹植文采飞扬,一直是曹丕潜在的威胁。
将曹彰打发走后,曹丕立即下令许褚带虎卫军将曹植捉拿堂前。
看这架势,分明是想置曹植于死地。
危急关头,母亲卞氏从中拦阻,苦苦哀求。
这一来,搞得曹丕左右为难。
最后遵从华歆建议,使曹植七步成诗,否则格杀勿论。
赔得曹植出口成章,才使曹丕颤抖了恻隐之心放走一马。
换言之,曹丕对亲兄弟尚且如此,看待别人除了什么下没法手的呢?果然,曹丕稳下心神后,接着就想废掉汉献帝,自己做皇帝。
想曹操征战一生,挟天子以令诸侯,至死都没有越过雷池一步。
而曹丕刚刚即位不久,就想取而代之,与曹操生前的遮遮掩掩相比,更多了一些放肆,多了一些无所顾忌。
汉献帝虽然窝囊,但要轻易废掉,还是免不了留下篡汉的骂名。
但曹丕就是曹丕,既然颤抖了这个心思,自然就存有化解的办法。
心里想要当皇帝,自己就是不说道出口。
最后在手下那些爪牙的一再表明和胁迫下,汉献帝终于以“禅位”的名义让给了皇位。
皇帝变为了山阳公,到底还是遇害了性命。
先废为后杀死,曹丕之狠毒可见一斑。
曹丕和曹植是同母吗?曹丕为什么没有杀曹植?
曹丕和曹植是同母吗?曹丕为什么没有杀曹植?曹丕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曹丕也只比曹植大5岁。
两兄弟的才华也是曹操众多儿子中最突出的,当然作为枭雄曹操的儿子肯定也需要你有雄才大略,其中曹丕和曹植是最符合接班曹操的人选。
曹丕和曹植都是卞夫人所生,当然并不是说卞夫人生的儿子血统就好一些,像天才曹冲就是曹操的一个妃子所生,但是曹冲不幸早夭,而卞夫人的孩子肯定是条件最好的,而且辈分最高。
所以曹操要选嗣子,肯定也是先从卞夫人的儿子里面选。
对于卞夫人来说,曹丕和曹植都是自己的孩子所以也不好故意偏袒谁。
但是曹操一直都是对曹植赞赏有佳,好像有点故意冷落曹丕的意思。
不过曹丕和曹植比文学的话,的确还是曹植会更胜一筹。
曹植的作品《洛神赋》、《七哀诗》、《白马篇》等都是旷世之作,我们比较熟悉的《七步诗》对于曹植来说也就是小儿科的水平,相比曹丕就没这种水准的作品了。
后人更是把曹植和李白、苏轼认为是一个等级的,可能是2000年才有一位的仙才。
这样比较的话那曹丕不是输定了么,为什么最后还是曹丕当上了太子?因为曹植也有天才的通病,就是不喜欢被束缚,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但自己又是曹操最有才华的儿子,所以曹植的一生可以说都非常的纠结,说曹植没有野心肯定不对,但也不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可能对于他来说继承者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曹植夜闯司马门以后,可以说曹操想扶持他都不好扶持了,因为犯下的是杀头罪,能把命保住就不错了。
再加上百官不希望曹操废长立幼,曹操咨询荀彧和郭嘉的时候,两人也是选择了曹丕。
那曹丕称帝以后为什么没把自己最大的威胁曹植给杀了呢?曹丕给过曹植一次机会,曹植也是做出了非常有名的《七步诗》,毕竟两人兄弟一场曹丕只需要把曹植给打发走就行,如果是比帝王之主可能曹植还远不如曹丕。
曹植晚年也表达了自己的怨恨之情,所以做出了《七哀诗》,想着自己和曹丕本事亲兄弟,最后却形同路人,非常的令人唏嘘。
而且自己在政治上可以说是非常的失败,这种失落愤恨的心情也是让曹植越来越郁闷。
曹丕为什么要杀了曹植
曹丕为什么要杀了曹植曹丕是卓越的政治家,也是曹植的哥哥,那曹丕为什么要杀曹植?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曹丕为什么要杀曹植,希望对你有帮助!曹丕杀曹植原因南北朝山水诗第一人谢灵运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然而纵然是诗才无双的曹植,在权力相争的时候,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在老大曹昂死后,开始了长达将近十年的世子之争。
在曹操临死之际方才结束。
期间记载在史书中的,也就几件。
而且都是以曹丕获胜而告终。
最后一次交锋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值关羽进攻曹仁所部,曹操命曹植前去救曹仁。
曹植因酒误事,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而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就去世了。
大家注意到没有,曹植的谋臣是杨修,杨修厉害之处是小聪明。
曹丕的谋臣是司马懿,厉害之处在于隐忍。
那么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中,至少大部分时间,可以推测曹植都是处于优势地位,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起对曹丕的攻击,而曹丕只能小心翼翼防御,以防被抓到把柄。
然而最后坐在龙椅上的是曹丕。
本来就招到曹丕的妒恨。
再加上曹植非常的有才华,后人评价曹植,李白,苏轼拥有的是“仙才”。
必然拥有很多崇拜者。
在那个时代,曹植的崇拜者们都是士族,大部分都是地主阶级。
在曹植身边很容易团结一股巨大的力量。
这样,会威胁到曹丕的皇位。
对于威胁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铲除,但是碍于母后卞氏和舆论的压力,不能直接杀死。
只好让他不停的换封地。
不能让他积蓄属于他自己的力量。
文章憎命达,历史就是如此神奇,或许对曹植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但是对整个中国的文化而言,却是一大幸事。
在经过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名垂千古。
曹丕曹植介绍同父异母的曹丕与曹植,为了获得曹操的认同,互相竞争,因此失去了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
他们各自聚集了文人谋士,为自己谋划策略,为争取曹操死后的继承权而彼此斗争。
两人个性不同各有优劣。
在文学造诣上,曹操气魄昂然,曹丕却文风婉约,字里行间始终带有一丝公子哥作派,曹植则文采过人,字词透露着壮志报国的傲骨。
论曹丕和曹植相煎何太急之原因
论曹丕和曹植相煎何太急之原因作者:曹艺琳来源:《卷宗》2014年第09期摘要:“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自于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反映出了曹丕、曹植两兄弟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的情形。
本文从政治斗争的客观原因、曹丕狭隘多疑软弱的性格、曹植处心积虑的谋划、甄宓暗中的推波助澜四个方面分析了曹丕和曹植不和的原因。
关键词:曹丕;曹植;甄宓;原因1 政治斗争的客观原因:曹操对曹丕的不喜历史上的王位之争少不了手足残杀。
先是争夺太子之位,这时,曹操的意见就十分重要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曹植拥有了曹操的赏识,离太子之位进了一步,自然成为曹丕仇视和打压的对象。
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说:“当操无恙,植以才,仓舒以惠,几至夺嫡,谓之多忧可也。
”曹丕之忧,显然是夺嫡之忧。
在现实的环境里,曹丕面对的是一系列的冷遇。
在曹操众多的儿子当中,曹操对曹丕很明显是不喜欢的:曹冲病亡后,曹丕去宽慰曹操,曹操悻悻地对他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这种明显的不喜欢,以致后来的刘克庄都说曹操的这种行为是“失父德矣”。
在曹冲死后,曹操又经常说:“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颇有废传统的“立嫡以长”原则,而属意于曹植的意思。
例如在建安十九年,曹操在南征孙权时,委派曹植留守邺城,谆谆教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隐隐已经有放重任于曹植身上的意思。
《魏志·陈王传》还明确记载:“……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翼、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可见曹操对曹植的喜爱以及对曹丕的冷落。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曹丕不使劲打压曹植,王位就会遥不可及。
现实的客观原因逼迫曹丕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与曹植为敌,开始“相煎”。
2 曹丕的性格:狭隘、多疑、软弱那个五岁就开始学习射箭,八岁已通晓骑射,十一岁即随父亲出征的曹丕,早早地把自己的青春给予了戎旅,给予了政治。
名人兄弟之二十:曹丕与曹植
名人兄弟之二十:曹丕与曹植名人兄弟间之二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与曹植一曹操一生好色,对于各式各样的女人似乎都喜欢,即使是人家的老婆,只有稍有姿色,被他看到了也逃其手。
好色的曹操,自然是女人多,女人多了,所生的孩子也自然是多的。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一统天下,权倾四海,后宫美女如云,他的儿子有二十个,而曹孟德虽然没有当皇帝,死时也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一个丞相,可他的儿子比秦始皇的还多,达到二十五个。
曹操的那二十五个儿子,有不少在他生前就早早死去,有的死于战争,有的死于疾病。
这二十五子,是好多夫人所生,按出生时间来排列,分别为: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
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
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
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著名神童,传说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霖,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
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
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郿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
公元232年封为曲阳王。
二在这二十五子中,曹操最爱哪一个?据说不是曹丕,也不是曹植,而是曹冲。
曹冲是一个罕见的天才,这样的天才一般多少年都难遇到。
史书上说这个曹冲在五六岁时,其智力就达到甚至超过成年人,“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优秀的人被排挤的典故
优秀的人被排挤的典故
东汉时期,曹操有四个儿子,其中曹植出口成章,是一代文学大家,而曹丕则是善于谋略,攻于心计,是一代政治家。
曹操因为特别喜好文学,所以自然对曹植这个文学天才十分喜爱。
曹丕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只是不敌曹植,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当时被合称为“建安三曹”。
因为曹丕文学才华上不如曹植,还有曹操对曹植的偏爱,所以一直嫉妒曹植,曹操还在世的时候,曹丕不敢对曹植怎么样,等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废汉立魏,开始打击曹植。
曹植为人比较正直,曹丕一直抓不到曹植的不是之处,于是在朝堂上设下一计,想要治曹植于死地,于是就有了流传于世的《七步诗》。
当时,曹丕故意诬陷曹植说他的诗歌文章都是别人代笔所写,不是曹植本人所作,曹植十分愤慨表示,皆是出自本人。
于是,曹丕就让曹植当下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自证清白,否则就要治曹植一个诓骗之罪。
曹植心中十分明白,曹丕就是想借机来惨害自己性命,自不会让曹丕得逞,就让曹丕出题。
虽然曹植躲过了这一劫,还是未能躲过被排挤的命运,被流放在外。
阋墙之争——精选推荐
中六望董家豪〈鬩牆之爭〉旁白:兯元220年,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承大統,廢漢獻漢獻帝自立,是為魏文帝,年號黃初。
曹丕稱帝後,為消除他的兄弟對其帝位的威脅,多次以殘暴的手斷殺害及打壓他的兄弟。
尌在黃初四年五月的一次宴會中……眾人:臣等參見皇上,願皇上萬福金安(跪下)曹丕:免禮,眾卿平身,大家是手足弟,何必行如此大禮眾人:(起身)謝皇上眾人(坐了下來)曹丕:(對著曹彰說)二弟,朕為了這次宴會,特命御廚為你制作了最喜愛的炸蜈蚣以及青蛙刺身。
曹彰:謝皇上,微臣已久未吃過這些美食了(伸出舌頭)曹丕:(拍手)人黎!快把美食呈上曹彰:(狼吞虎燕地吃掉食物)痛快、痛快,這青蛙真的鮮味無窮……曹丕:(奸笑)哈哈……二弟,朕總算是待你不薄曹彰:(突然躺在地上,面色發青,指著曹丕)你…你…竟然在食物中下毒,我倆說到尾也是親兄弟,血濃於水,為何你要這漾對我!曹植:(衝上前抱著曹彰)二哥,你怎樣,要不要喝點檸檬茶?曹丕:二弟、三弟君要臣死,臣不死,視為不忠,你我如今只有君臣之别,並無兄弟之情!曹植:(痛哭)二哥、二哥,頂著我剛才已飛鴿傳書幫你請了大夫。
(痛哭並用力抱緊曹彰)你要支持下去,別死!旁白﹕野心勃勃的曹丕這樣又害死了一個親兄弟,當曹彰在留彌之際回想起他在宴會前與妻子訣別的情景。
曹彰妻﹕相兯,此行應多加小心,處處提防大伯,他此人攻於心計,我以雌性動物的特有第六靈感覺得會加害於你,你對他多多提防,以免被他所害,客死異鄉!曹彰﹕(情深款款地望著妻子)娘子你要對為夫有信心,為夫應承你,無論如何也會歸來與你相敍,此結百年之好。
曹彰妻﹕相兯小心!曹彰﹕娘子保重,為夫一定會歸來與你相見!請勿掛念。
曹彰妻﹕相兯!(哭)我不捨你離開曹彰﹕娘子!為夫絕不會放下妳而不歸的!曹彰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旁白﹕曹彰在宴會時暴斃後,曹丕連忙尌想殘害其三弟曹植。
在某日的朝會之上……曹丕﹕三弟,如令二弟已仙逝,朕十分痛心疾首,尌連皇上也不想當了,不如退位讓賢,把皇位讓及像三弟你的賢人。
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到了晚年终究没能安稳地过完他的一生
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到了晚年终究没能安稳地过完他的一生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与曹丕曹彰都是一母同胞。
老家是今安徽亳州人。
曹植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曹操还在四处打仗,连个常驻的地方都没有。
家里人都要跟着曹操打仗来回搬家。
曹植从小就天赋异禀,特别聪明。
看书一遍就能过目不忘。
在他刚刚十岁的时候就能熟读《诗经》《论语》了,以及秦汉时期的各种辞和赋。
他的脑袋转的很快,跟人谈论个什么东西往往观点直达立意,让人甘拜下风。
曹操虽然总是在忙碌着打仗的事情,但是对于他的几个儿子也是比较上心的。
他希望他的儿子能像他一样有远大的抱负,聪慧过人将来继承他的霸业。
所以曹操一有空就宣召他的几个儿子,看看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
每次见曹植的时候,发现曹植对他的提问,经常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回答,出口成章。
这让曹操欢喜不已,曹操查看他的文章,发现他写的辞藻优美,逻辑严谨。
根本不像一个十岁小孩能写出来的。
于是他就装着严厉的问曹植,说这是不是你抄别人的?。
曹植并没有被吓到,而是不慌不忙,神态自若的说到:我随便说出口的话就是结论,稍微写几笔就成文章,父亲要是不信可以考考我就知道了,怎么会找人代写呢。
曹植不但聪慧过人,他性格也是十分的率真自然,他崇尚节俭,身上穿的衣服朴素干净,随行车马也是简单没有太多装饰。
深得曹操的喜欢,对曹植也越来越重视。
随着曹植的慢慢长大,曹植一直跟着父亲南征北战。
多年的戎马生涯使他的文章越发有深意。
在曹操在铜雀台召一大批文人志士为铜雀台作赋的时候在众人陷入愁思中的时候,曹植只是稍微思索一下,挥笔写就,第一个交上自己的文章《登台赋》。
当下朗读,满座叫好。
曹操从此对曹植更加的看重,认为他是最像自己,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过了几年,曹操要出去东征打仗,就留曹植自己在家守根据地。
临走的时候对曹植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是一城的县令,现在回想起来,一点也不后悔。
现在的你怎么能不努力进取呢?曹操一直很看重曹植,一方面喜欢他的才气,一方面希望他可以做自己的接班人。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曹植《七步诗》的意思曹植的《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曹植《七步诗》的意思,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尝:尝试。
2、持:用来。
3、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4、漉(lù):过滤。
5、鼓(gǔ):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6、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7、釜:锅。
8、燃:燃烧。
9、本:原本,本来。
10、煎:煎熬。
11、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12、泣:小声哭泣。
13、何:何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创作背景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
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
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
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
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
曹植七步成诗的真正原因(曹子建独占八斗)
曹植七步成诗的真正原因(曹子建独占八斗)南朝宋有位大文学家叫谢灵运,他有一句对曹植的高度评价,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这是形容曹植的才华非常之高。
曹植是曹操的第四子,与魏文帝曹丕是同母兄弟。
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10岁便能诵读各种诗词歌赋近十万言,并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因此深受父亲曹操的宠爱,他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成就即表现在诗歌方面。
“三曹”由于曹操非常喜欢才子,所以他曾一度想废掉曹丕世子的地位而改立曹植。
因此曹丕后来嫉恨曹植也就在情理之中。
然而曹植有很多缺点,行为放荡不羁,不拘礼法,屡次犯禁,这些也引起了曹操极大的不满,而他的兄长曹丕则善于掩饰,会表演,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称颂功德的华美篇章,大家十分赞赏。
曹丕见状很不痛快,不知所措,身边随从吴质则悄悄告诉他,痛哭流涕即可,攻于心计的曹丕立刻泪流满面,政治家有时也是优秀的行为艺术家,这一举动也让曹操感叹不已。
又有一次,曹操想给曹植个表现的机会,让他带兵出征。
能带兵出征即是掌握军权的象征,意为曹操想要重点培养曹植。
然而让曹操失望的是,曹植居然在出征前喝得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曹植庙最终曹丕成了二子夺嫡的胜利者,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将其立为世子。
争夺继承权失败后,曹植更加放浪,经常喝酒骂人,还总把看望他的使者扣押起来,但他只是文人轻狂不羁的表现,并没有反叛的想法。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后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的变化。
曾经和心胸狭隘的长兄曹丕争继承权,而现在就是胜利者曹丕对失败者曹植疯狂打击的时候,曹植的行动开始处处受限制。
但曹丕依然对曹植不放心,怕他日后势力壮大,会威胁自己的宝座,便派人把曹植抓到洛阳来,想找个借口杀掉,以除后患。
曹丕一日,曹丕出现在了曹植的住所,拔出剑来,威胁曹植,让其七步之内吟诗一首,如能做到,可免一死,否则决不宽恕。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
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七步诗》原文及解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注释1、漉豉以为汁: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2、本:原本,本来。
3、煎:煎熬,这里指迫害赏析三国时期,魏国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
“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拓展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
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曹丕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样是一奶同胞,为何曹丕能饶曹植一命,却一定要害死曹彰
在征伐张绣的宛城之战中,曹操最钟爱的长子,也是最中意的继承人曹昂不幸死于乱军之中;曹操的正妻丁夫人也因伤心欲绝回到娘家独居,其留下的位置由卞夫人取而代之。
卞夫人的3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也就母以子贵,一跃而成曹操的嫡子,同时拥有了争夺曹魏政权继承人的资格。
曹植七步成诗而留的性命
由于曹彰立志为将,效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率领十万之众在沙漠上驰骋,驱逐戎狄,建功立业,因此早早退出了夺嫡之争。
反倒是曹丕、曹植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竞争,以至于曹丕最终凭借自己的心计和长子身份而胜出后,一度准备对曹植下手,以解心头之恨。
不过后来迫于兄弟之情,还是高抬贵手,留下了“七步成诗”的典故。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曹彰之死迷雾重重
相比于曹植,曹彰的命运明显更加悲惨一些。
虽然陈寿《三国志·魏书·曹彰传》写得含糊其词:“四年,朝京师,
疾薨于邸,谥曰威”。
但在《世说新语·尤悔篇》中却有这样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描述:“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
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
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
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
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
须臾,遂卒。
”
这段描写无论是否符合史实,但曹彰是在进京朝拜曹丕时不明不白死的,这一点的确无可辩驳,考虑到曹彰可以生裂虎豹的身体素质,很难让人相信他竟然会在35岁正当年的时候正常死亡。
那么,曹丕为何如此仇视这位同母之弟,必要对其除之而后快呢?
曹彰有拥立曹植或自己为帝的野心
《魏书·曹彰传》记载:曹操弥留之际,“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当时贾逵负责办理丧事,曹彰从长安匆忙赶来,“问逵先王玺绶所在。
”这时曹彰索取曹操留下的玺绶用意何在呢?很可能是自己产生了觊觎之心,想要野心勃勃夺位自立;也有可能是为弟弟曹植鸣不平,想要帮助其夺位。
裴松之注引《魏略》:“彰至,谓临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
’植曰:‘不可。
不见袁氏兄弟乎!’”
曹彰有造反的能力和实力
与依靠文采立世的曹植不同,曹彰是一位手握兵权的武将,而且“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以至于曹操称许他说“黄须儿竟大奇
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历经两年的汉中之战结束后,曹操率军东返洛阳,以曹彰行越骑将军,长期手握数十万雄兵留守长安,防备刘备的蜀汉集团,。
对于这样一位既有不臣之心,又有军事才能,长期手握重兵的人物,虽然曹丕对其表面亲善,一次给他增加五千户食邑,但内心深处肯定是又恨又怕的,千方百计地想要将其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