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植物病害诊断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植體分析
主要對象為礦物元素缺乏症 及鹽鹼害。一般將整株植物或其 部分組織,或病田土壤進行化學 分析,以測定其礦物元素的成分 和含量,並與健康植物的正常值 進行比較,即可確定病原。
作物的營養元素是否充足 、缺乏或過多,可以由分析植 物體內的元素含量或由其外觀 病徵加以判斷。植物組織元素 分析之方法,詳見表 2.3 。例 如台灣柑桔類葉片礦物元素暫 行標準(表2.4) 。
三、營養障礙的診斷方法
(一)目識診斷法 (二)可溶性養分分析 (Soluble nutrient analysis) (三)組織化學及診斷法 (Histochemical and Rapid tissue test) (四)作物養分缺乏之誘導 (五)植體分析 (六)生化診斷法(Biochemical indicators) (七)指標植物鑑定法
接種病原微生物
接種(inoculation)是指將接種源由 其產生的場合轉移至感染點(infection court)。接種時尚需注意下列五項影響 因子。 (1)被接種的植物是處於感病的 (susceptible)時期及環境。 (2)接種源是在適當的質及量的狀況下。
(3)接種源是被置於一適當的感染點;許 多病源感染植物的部位,只限於特定 的組織或部位。 (4)環境因子需利於感染;許多葉部病原 在有高濕度及20~25℃的狀況下一夜 ,就可造成感染。 (5)環境因子需利於病害的發展及病徵的 表現;最重要的影響因子有溫度、濕 度及光線。
它兼有分子篩(molecular sieve)
和電泳的雙重作用,能將不同蛋白
質和酶等混合物,精細地將DNA片段
分離出來,近年來採用此法,除可 鑑定真菌外,尚可用於細菌及線蟲 等方面的鑑定。
(二)細菌病害的鑑定:
細菌病害的病徵類型較少,一 般在潮濕環境下,在病部組織表面 呈現黃色或乳白色的菌泥( ooze ) ,為細菌病害的主要病兆。有些細 菌病害並不產生菌泥,單從病徵上 較不易診斷,需要用顯微鏡檢查病 組織是否存在大量病原細菌。
第四章、植物病害診斷
一、病害的診斷步驟 二、田間辨認傳染性病害 及非傳染性病害的簡 易診斷原則 三、營養障礙的診斷方法 四、傳染性病害的診斷
一、病害的診斷步驟
(一)田間觀察 (二)病徵鑑別 (三)解剖檢查 (四)環境條件 (五)病原鑑定
(一)田間觀察
各種病害之發生和發展都有一 定的規律,所以到發病田間現場進 行觀察: (1)病害發生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2)發展的快慢,以及在田間的分 布狀況。
如利用D1,D2,D3,D4及D5的選擇 性培養可分別分離出Agrobacterium , Clavibacter, Erwinia, Pseudomonas及 Xanthomonas等各屬。爾後更進一步發展 出可分離到某專一種的選擇性培養基, 如分離梨火傷病菌(Erwinia amylovora) 的Miller-Schroth(MS)培養基,一般作 物軟腐病菌(E. carotovora)之 crystal violet pectate(CVP)培養基 等(表5.1)。
4.電子顯微技術:
如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觀 察到微生物的三維立體形象,使得 真菌的孢子及菌絲結構的表面形狀 ,將形態學的鑑定提昇層次。而利 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可觀察游走 孢子及子囊的微細結構,可明顯顯 示各種相關種真菌的差異及關係。
5.電泳技術:
帶電粒子(如膠體粒子等)在 電場中會往電荷相反的電極移動, 稱 為 電 泳 ( electrophoresis ) 。 電泳的種類很多,現在最常用於生 物及微生物鑑定的是聚丙烯酰胺凝 膠 電 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圖5.1)
(三)解剖檢查
用新鮮幼嫩的病組織等製作切片, 並應用染色法處理,再鏡檢有無病原 及內部組織有無病理或形態上的變化。 如在鏡檢下未見有病原或病毒所誘致 的組織病變 ( 包含內含體 ) ,即可結合 上述田間觀察情況,提出非傳染性病 害的可能原因。
(四)環境條件
田間植物表現之病徵,有時不 能單憑病徵及田間發病情況來診斷,
④硼和開花有關;硼缺乏時,花
粉、花粉管受阻,不能正常受
精而出現〝花而不實〞的現象。 ⑤ 鋅與生長素形成有關。鋅缺乏時 ,會使生長素形成不足而導致畸 型小葉叢生或小果。
(二)可溶性養分分析
(Soluble nutrient analysis)
可溶性養分分析,亦可稱為組織 速測法。此方法為根據葉或莖之抽取 液與試劑之快速呈色反應而估計植株 營養狀況。因植物於充足養分供應之 情況下,部分養分可以離子或溶解之 狀態存在,如養分供應受到限制時, 可溶解養分濃度下降。這種濃度之變 化,經化學呈色後與標準值或正常葉 片反應作一比較,可迅速估計植株養 分之含量。
① 鎂、鐵、鋅、銅和錳都直接或間
接和葉綠素的形成或光合作用有
關係;所以這些元素缺乏時,一
般作物葉片的綠色都會出現淡化 褪綠、黃化、黃白化甚至白化的 現象。
②磷和硼與碳水化合物的運轉 有關;缺乏時,碳水化合物 容易停留在葉片上而有利花青素 的形成,因此莖葉會呈紫紅色。 ③ 鈣和硼與細胞分裂及細胞膜形成 有關;缺乏時,分生組織如生長 點會萎縮和死亡。
一般細菌病害診斷及細菌 鑑定採用的方法如下所述:
1.革蘭氏染色(Gram staining) 2.選擇性培養基 3.致病性測定(Pathogenicity test) 4.血清反應鑑定(Serodiagnosis) 5.噬菌體測定(Bacteriophage test) 6.核酸探針(DNA probe)
目前可以買到”Merckoquant”試條, 係西德Merck公司出品,對於氮、鉀、 鈣之速測可快速測定,但其缺點為 常受植株本身葉綠素之干擾,使呈 色不能充分表現。如果用於果樹樹 液之測定,則可用導管液抽取法, 抽取不含葉綠素之樹液,呈色得以 充分顯現。
(三)組織化學及診斷法
(Histochemical and Rapid tissue test)
(一)傳染性病害通常有發病中心 ;首先只發生在少數植株再漸 次擴散,病斑不侷限於植株特 定部位,而營養障礙的發生一 般呈全面性,其異常症狀出現 在植株的特定部位。
(二)傳染性病害之病徵,通常侷 限於葉片上的某部分區域且 分佈極不均勻,但是營養障 礙在葉片上所造成之黃化 ( 脫 綠 ) 或壞疽區域有規則可依循 ,且整片葉子都呈現較均勻的 症狀。
( 五 ) 傳染性病害通常易發生於陰濕 的環境,而植株濃密陰濕處更 易發生。營養障礙則與地上部 濕度關係較小,但若土壤長期 處於排水不良或乾燥缺水時, 較易誘發某些營養障礙。 ① 在 強酸性土壤作物容易發生鈣、 鎂、硼、鉬缺乏,及鋁、錳、 銅毒害 ② 再鹼性 ( 石灰土 ) 土壤 則作物容易發生鐵、錳、銅、 鋅、硼缺乏。
作物營養失調可以引起細胞微細結構 (fine structure) 的變化,利用光學顯微鏡 觀察,協助診斷因元素缺乏引起之形態及解 剖上之變化。例如硼缺乏可引起植株形成層 分裂但不分化。缺鈣引起髓細胞之自動分解 (autolysis),缺鉀時皮層細胞有壞死或失去 膨壓等現象,均可用顯微鏡觀察診斷。如果 配合細胞染色法,許多養分缺乏便可快速檢 定。 缺鉀之組織可以 dipicrylamine 或 sodium cobaltnitrite 法 加 以 測 定 , 缺 鈣 組 織 以 picrolonic acid檢定也相當方便。
必須對病害植物所在的環境條件等,
進行調查和綜合分析,以便確定致
病原因。
(五)病原鑑定
有些病害經由上述之田間觀察 和病徵鑑別後,倘尚不能作出結論 時,就必須進一步作病原鑑定,但 不同的病原其特性亦不同,因此在 進行病原鑑定時,除顯微鏡的使用 外,仍需應用某些特殊的診斷方法 。
二、田間辨識傳染性病害 及非傳染性病害的簡 易診斷原則
四、傳染性病害的診斷
傳染性病原菌所造成的病害部 都具有傳染性,一旦在田間開始出 現時,普遍呈分散狀分佈,由點擴 散到面,也就是由一感染之發病中 心,逐漸向周圍擴展的發病過程, 有些病害在田間的擴展與某些傳播 昆蟲有密切的關聯性。
(一)真菌病害的鑑定
1.田間診斷及病徵鑑別 2.病原的鑑定 3.致病性測定(Pathogenicity test) 4.電子顯微技術 5.電泳技術
(一) 目識診斷法
雖然目識法的正確與否需要有 豐富的經驗及敏銳的觀察力,一般 目識診斷法的研判原則可歸納如下
:(表2.1)
(2)外表呈現異常特徵
每種營養元素在植物體內均有 其獨特的生理功能,為其他元素所 無法彌補及取代的,因此該元素的 缺乏或過多都將反映在作物外觀上 ,所以可從外觀的異常特徵來研判 造成營養障礙的元素種類。如:
(3)病害發生時期。
(4)寄主品種,受害部位、病徵 及發病田之土壤理化性;地勢
、昆蟲、雜草等環境條件,初
步判定病害的類別。
(二)病徵鑑別
各種植物病害一般具有特殊的 病徵,這些病徵的表現是病原與寄 主植物相互作用的反應,所以病徵
就各有其特定的表現。
舉凡病株上發病部位,病部形 狀、大小、顏色、氣味、質地(軟、 乾腐 ) 、有無症兆或症兆類型等外 部症狀可用肉眼及擴大鏡觀察,而 罹病組織內部之變化及病部產生的 病原形態、構造,只有以顯微鏡才 能觀察。
在胺基胜肰活性的測定中, 因革蘭氏陽性細菌並不會產生對 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所 以無反應,但革蘭氏陰性伴隨對 硝基苯胺之產生,而使菌落呈現 黃色。
பைடு நூலகம்
2.選擇性培養基:
可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的病原微 生物,利用它任對營養及生理代謝 等方面的特定需求,設計出適合於 要分離的標的微生物生長,而抑制 大多數其他微生物的培養基,稱之 為 選 擇 性 培 養 基 ( selective medium)。
3.致病性測定
(Pathogenicity test):
對於剛新發現的或較少見的病害, 其病原菌必須進行致病性測定,於確認 具有致病性後,並須對其有性、無性孢 子等繁殖器官之大小,及形態特徵等觀 察以獲取所需鑑定之資料,並查閱相關 之資料後,即可確定病原的種。有些病 原真菌仍需測定其寄主範圍後,才能確 定係種或變種。
1.革蘭氏染色
(Gram staining):
將病組織中泌出的細菌或分離 培養的細菌,固定於載玻片上,進
行革蘭氏染色,細菌細胞呈藍色者
為革蘭氏陽性細菌,呈紅色者為陰
性細菌。
以 3 % KOH 溶液和濃厚菌液 用牙籤均勻攪拌,大約在 5-10 秒 內,快速區分出植物病原細菌的 革蘭反應,革蘭氏陰性細菌由於 細胞壁易被氫氧化鉀溶液分解, 釋放出去氧核糖核酸( DNA ), 因而很快變黏稠;而陽性細菌則 僅變混濁而分散在液滴中。
(三 )傳染性病害之症狀會因時間 之增加,病症會日趨嚴重; 但是有些營養缺乏之症狀會 出現於作物生長之早期,但 隨生長而漸成熟或施加該缺 乏之養分後,症狀會逐漸消 失。
( 四 ) 傳染性病害與土壤肥力有關, 土壤類型及土壤特性較無特殊 相關,土壤肥沃時,有較易發 病的傾向。營養障礙與土壤類 型、土壤特性有明顯的關係, 土壤類型不同所發生營養障礙 可能完全不同,且在不同土壤 肥力狀況都可能發生,但以貧 瘠 土 壤 較 易 發 生 。
(六)生化診斷法
(Biochemical indicators)
植物中金屬元素可促進生化反 應,因此可利用生化診斷法診斷作 物之礦物元素缺乏症。特別是可利
用酵素活性表現或代謝產物異常作
為營養失調診斷依據。
(七)指標植物鑑定法
礦物元素缺乏症及空氣污染之鑑 定均可使用此法。經初步分析之可疑 病因,可選用對該病因(如某元素) 最敏感、病徵表現最明顯而穩定的植 物,種植在罹病植物附近,觀察其病 徵反應,藉以鑑定該植物是否為該種 元素的缺乏症。表6.5各種礦物元素缺 乏症之指標植物其表現之症狀。
1.田間診斷及病徵鑑別:
真菌性病害其被害之組織表面 有病徵,在病徵上有時可見有粉狀 物、黴狀物、粒狀物、及銹粉等症 狀,因此極易與其他病原引起之病 害區別。另一方面可將病株或病部 組織攜回實驗室,置於人工濕室內 培養,以促使病徵充分表現後,再 行觀察。
2.病原的鑑定:
一般係以解剖針直接從病組織上挑 取子實體製片,並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形 態特徵,從而根據病原繁殖結構之形態 、孢子的形態、小大、顏色及著生及著 生情況等進行鑑定,但對少見或新的病 害,應謹慎小心,一般應遵循分離培養 ,接種和再分離,即致病性的測定後, 才作結論。這種診斷步驟稱為柯霍氏法 則(Koch's postulat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