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区位及政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合集下载

北京锋尚国际公寓研究报告1

北京锋尚国际公寓研究报告1

北京锋尚国际公寓研究报告简介:北京锋尚国际公寓全面采用欧洲发达国家的“高舒适度低能耗”技术, 据了解, 即使是在欧洲, 如此全面的应用这些技术也并不多见, 因此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从技术和技术实施两个层面作阐述。

关键词:高舒适度低能耗保温系统一、锋尚国际公寓概况1.项目概况(1)位置: 位于海淀区长春桥路北侧, 国家行政院对面。

(2)占地面积: 26000平米(整个项目分A.B.C.D.E、F座, A.B.C座为一期, 称为“锦绣大地公寓”;D.E、F座为二期, 称为“锋尚国际公寓”)。

(3)建筑面积: 一、二期共80000平米, 容积率为3。

(4)绿化率: 63%。

(5)售价: 锋尚公寓起价98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 购房者还可以选择按实用面积计价, 总价不变(据介绍, 几乎所有的购房者都愿意按实用面积计价)。

(6)物业管理费: 2.8元/平米总平面图2.发展商: 北京锦绣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规划设计: 新加坡雅思柏建筑事务所, 刘太格。

●高舒适度低能耗优化设计: 瑞士联邦高等工科大学建筑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凯乐教授和田原博士。

●园林设计: 瑞典阿肯设计事务所Markus Naef先生担任首席设计师,现任清华大学与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合作顾问。

●工程设计: 北京威斯顿设计公司, 具有建设部甲级设计资质。

●外立面设计: 德国WWA建筑事务所设计, 建筑师沃夫.乌尔。

●户型设计: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赵冠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副总建筑师开彦。

二、技术简介以天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为核心, 整合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新风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来达到“高舒适度低能耗”的目的。

其核心-天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实施的前提是冷热负荷足够低, 因此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要求非常高, 锋尚引起轰动的也正是其天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与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 当然还有其它技术的应用。

国际大都市的住房保障体系

国际大都市的住房保障体系
平。纽约市将现 有 的建筑进 行相应 的 H S ( 房和空置状况调查 ) V 住 ,住房存 均水平 而且表现 出明显的郊区化特
Ma 2 1 27 y 02
| 磁 ● 0| 簪 ≯
征 。比如 .19 年东京都所有住宅 的 纳 百川 ,为各 类人才展现才华提供舞 近保障基准线 的中等 收入 住房困难群 8 9 户均面积约为 6 0平方米 .而 日本整个 台。但 国际大都 市相对高昂的生活成 体 .应该给予相应 的扶持 ,鼓 励这部
和 6 .% 远远高于英 国其他城市 的 5% ,而英 国平均 水平为 6 % ,低 了 英国住房均价 的增幅为 16 42 %。 9 8 9 水平 。 日本东京市 的公 寓 占所有住 房 1 % 。再 比如 ,纽约市 近 2 3的住 房 1 / 4 国际大都市 的居住特征 。国际 . 的 比重是 6 % .也远高于全 国平均水 为承租人居住 。根据 20 年纽约市 的 大都市 居 民住房水平一般低于全 国平 7 05
国际大都市的住房保障体系
文 /严 荣
由于 人 口密度 高 、土地 资源稀缺 等原 因 ,国际大都市 的住 房矛盾普遍 较为 突出 ,因而需要通过 住房保障方
式缓 解部 分群体 的住 房困难 。探讨 国
际大都市 的住房保障体 系建设 ,不仅
有 助于 了解 并把握 国际大 都市 的特点
和 发展规律 ,而且有助于推 动社 会主
倍。
概 括起来 看 ,国际大都市 的住房建筑
3 国 际 大 都 市 的 房 价 特 征. 国 .
形 式 以公 寓 小户型为主 ,注 重对存 国际 大 都 市 的住 房 需 求 普遍 较 为 旺 际大都市的房价一般高于全 国平均 水 量 住房资 源的利用 ,但住房供应 普遍 盛 ,主要 以租 赁方 式解 决住 房 问题 , 平 .而且上涨较 快。比如 .20 年伦 09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3.17•【字号】京政办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3.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保障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22〕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3月17日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国办发〔2021〕22号),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属性,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坚持规划引领,依据规划在集中建设区、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配套比较完善地区等区域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引导产城人融合,促进职住平衡。

坚持供需匹配,摸清保障性租赁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资源情况,通过新建、改建、改造、转化、租赁补贴等多种方式,保障租赁住房供给。

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市场主体,探索运营模式,推动形成规范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

“十四五”期间,争取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达到40%,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促进实现全市人民住有所居。

国内外保障性租赁住房研究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保障性租赁住房研究现状及比较分析

国内外保障性租赁住房研究现状及比较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保障性租房系统越来越完善。

保障性住房配建是混合居住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社会和谐共生在住房领域的延伸。

本文首先分析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背景,其次对国内外保障性租赁住房研究现状以及比较分析,确保工程质量,促进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配建;政策引言在我国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住有所居和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仍是重中之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快速推进相关政策实施。

其推进重点是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切实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

1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背景住房问题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发展。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是对我国新时代住房制度的高度概括,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作为基本目标,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保障目标,对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提出的。

纵观我国住房发展,可以说是成就斐然。

目前,各部门、各地区特别是一些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决策部署,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尽最大可能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2国内外保障性租赁住房研究现状2.1住房租赁市场与各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历经10年高速发展,住房租赁情况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是从整体租房比例来看,第七次普查时,家庭租房比例约是第六次普查数据的2.14倍,全国整体租房水平有明显提升。

二是经济发展迅速及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家庭的住房租赁比例较高。

例如,在第七次普查中,广东家庭的租房比例约为55.35%,意味着广东家庭的住房租赁比例已过半数;在两次普查期间,北京和上海这两个一线城市家庭的住房租赁水平虽无太大变化,但也均达到35%左右,也属于住房租赁占比较高的地区;浙江及福建这两个沿海城市住房租赁比例则因经济高速发展有较大提升。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北京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进行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对于推动北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需要考虑城市功能的优化。

作为首都,北京承担着政治、文化、经济等多重功能。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功能的协调和整合,提高城市的综合利用价值。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功能区,将政府机构、文化设施、商务中心等有关的机构和设施集中在一起,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需要考虑将城市的功能向外拓展,促进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效应。

其次,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关注城市的布局和交通规划。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

在城市空间发展中,需要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

同时,需要加强城市交通规划,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便利性,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此外,还可以探索一些新的交通模式,如自动驾驶技术、共享出行等,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第三,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通过提倡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另外,还需要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最后,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需要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

作为一个大城市,北京面临着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需要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供给,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包括城市功能的优化、城市布局和交通规划、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

居住区案例分析

居住区案例分析
中 心 绿 地 放 大 图
中 心 绿 地 局 部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深圳万科坂雪岗(万科城)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各项经济指标与平面图
占地面积:39.7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 容积率:1.1 车位比:1:1 住宅类型:Townhouse、宽 景house、花园洋房、小高 层、LOFT 商业配套:3万平方米 教育配套:占地35600平 方米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幼儿园2所
会所
城市开放空间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城市开放空间
开放的绿地 开放的商业 开放的道路
第三十四页,共36页。
开放空间示意图
住宅区
TOWNHOUSE
宽景HOUSE 情景花园洋房 透天小高层
LOFT
第三十五页,共36页。
景观布局
核心景观带 组团景观带
第三十六页,共36页。
各个层次的空间通过绿化步行路和各级道路联系过渡,层次分明、有机 渗透。
建筑群体空间景观的塑造
建筑群体空间组织力求使小区内部建筑和空间丰富多样,生动有 序。注意城市街景的起伏变化和节奏感,注重小区道路的景观变化和 对景组织;利用住宅的错接、转向、架空以及和公建的交替布置,创 造丰富生动、形态各异的空间景观。对于各住宅组团的建筑色彩、细 部处理以及地面铺装、绿化植物,规划均要求各有差异,以增加各组 团的可识别性。
9小学
10托儿所
11幼儿园
12变电站
13垃圾站
14小汽车停放
15中心花园
16公厕
第二十页,共36页。
公共建筑分布
小学托儿所幼儿园 地下存车库 底层商业服务农贸市场 公厕 垃圾站 信报箱群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北京职住区域认定标准

北京职住区域认定标准

北京职住区域认定标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且不断增长,这就给城市规划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划定职住区域。

职住区域的合理划定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

首先,职住区域的认定应该以交通便利为基础。

交通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职住区域的划定应该以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前提。

标准可以包括交通网络的密度和发达程度、到市中心的交通时间等因素。

例如,如果一个区域内有多个地铁站、公交线路和高速公路,而且从这个区域到市中心的交通时间相对较短,那么这个区域就可以认定为一个职住区域。

其次,职住区域的认定还应该考虑生活设施的完善程度。

居民在选择居住区域的时候也会考虑周边的生活设施是否齐全。

例如,是否有购物中心、医院、学校、公园等便民设施,这些都是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判断一个区域是否适合居住的重要标准。

因此,在认定职住区域的时候,可以考虑周边生活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标准。

另外,职住区域的认定还应该充分考虑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认定职住区域的时候,应该考虑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绿化覆盖率等环境因素。

例如,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噪音水平低且有较多的绿化空间,那么这个区域就可以认定为一个适宜居住的职住区域。

此外,职住区域的认定还应该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

一个适宜的职住区域应该有就业机会和发展潜力,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居民的通勤时间和成本。

因此,在认定职住区域的时候,可以考虑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和就业率等因素。

如果一个区域内有多个知名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而且就业机会较多,那么这个区域就可以认定为一个适宜居住和工作的职住区域。

最后,在职住区域的认定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意愿和需求。

居民的意愿和需求是制定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的重要参考。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研究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研究

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变迁研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住房问题逐年加剧,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就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的变迁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阶段和主要措施。

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住房改革初期,实行单一制度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北京市住房保障政策的重点是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在此期间,首先实行了住房制度的改革,取消了“生产队、公社、大专院校等单位”的农村集体经济住房,实行住房的commodity化。

同时,为了解决无住房家庭的住房问题,北京市政府采取了“单一制度”措施,实行了国家分配的住房保障制度,确定了城市住房制度和农村住房制度的划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通过单位分配获得住房,农业和城市不区分住房。

不仅有住房保障,还有针对住房政策,如公积金制度、倡导居民购置自有住房等。

二、 90年代中期至2000年初:住房体系初步形成,增加人才住房保障90年代中期至2000年初,北京市住房问题持续严重,城市规模扩大,居民租房比例增加,无房职工和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难度加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开始建立灵活多样的住房保障体系。

此时,政策主要措施是建立以住房保障制度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同时加强对房屋的调控,强制执行房屋征收制度,增加人才住房保障措施,建设筹集经济适用房、公共住房、廉租房等等,同时推广了共有产权房模式,为低中等收入家庭提供实际的住房保障。

三、 20世纪初21世纪初:住房保障政策进一步细化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北京市住房问题有所改善,人性化住房保障政策层出不穷,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

针对新市民住房保障困难,北京市改革公租房制度,推行“租赁为主、分类施策”的房地产政策,积极推进农民工和无房职工住房供给机制的创新。

为了强化购房税收调控,北京市实行购房限贷政策,增加了购房人购房的门槛成本,促进了租赁市场发展。

另外,还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如购房补贴、共有产权房优惠购房等等,用以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是指为了满足广大住房困难群
体的住房需求,提高城市住房供应保障水平,推进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规
划和建筑设计指导性文件。

下面将从规划目标、重点措施、建筑设计导则
等方面对该导则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的规划目标主要包括:
提高低收入者住房条件;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数量;提高保障性住房建筑
质量和居住环境;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创新;促进社会公
平和谐发展。

其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导则提出了以下重点措施:加快土地供应;提高建设和财政资金投入;创新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积极推进住房
租赁市场发展;加强刚性需求群体保障;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

最后,该导则还给出了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导则,主要包括:合理规
划设计保障性住房布局;注重节能环保,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合理设计住
房户型,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注重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服务;
加强住房安全设计,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体来说,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旨在通过提高低收
入者住房条件,增加住房供应量,改善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探索建设模
式和运营机制创新,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同时,在建筑设计方面注重
合理规划、节能环保、多样化需求、社区配套和住房安全等因素。

通过这
些规划和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城市住房供应保障水平,促进
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北京房屋用途分类标准

北京房屋用途分类标准

北京房屋用途分类标准一、背景介绍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人们向往的城市之一。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房地产市场也越来越繁荣,各种类型的房屋层出不穷。

在北京,房屋的用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住宅、商业、办公、工业等。

为了规范房屋用途分类,保障市民的居住和生活需求,北京市制定了房屋用途分类标准,对不同类型的房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二、北京房屋用途分类标准的制定背景北京市制定房屋用途分类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谋取利润,将房屋的用途随意更改,导致了乱象丛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房屋用途分类标准,并对房屋用途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明确了各类房屋的用途和管理要求。

三、北京房屋用途分类标准的具体内容北京房屋用途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住宅:指专门供居住使用的房屋,包括公寓、别墅、联排别墅等。

住宅房屋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居住空间和生活便利,保障市民的居住需求。

住宅房屋的管理要求包括建筑质量、使用权制度、物业管理等方面。

2、商业:指专门用于商业活动的房屋,包括商铺、商业写字楼、购物中心等。

商业房屋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商业服务和销售空间,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

商业房屋的管理要求包括商业经营资质、统一商业形象、销售秩序等。

3、办公:指专门用于办公活动的房屋,包括写字楼、办公楼等。

办公房屋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办公空间和办公设施,满足企业和机构的办公需求。

办公房屋的管理要求包括建筑结构、办公设施、企业资质等。

4、工业:指专门用于生产制造活动的房屋,包括工厂、车间、仓库等。

工业房屋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生产场地和生产设备,满足工业企业的生产需求。

工业房屋的管理要求包括生产工艺、环保要求、安全生产等。

5、其他:指其他类型的房屋,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

北京一线公寓报告

北京一线公寓报告

北京一线公寓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个高房价的城市中,一线公寓因其便捷的地理位置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备受追捧。

本文将对北京一线公寓的市场现状、特点以及未来潜力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线公寓市场现状北京的一线公寓市场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迅猛的发展。

一线公寓通常位于市中心或附近繁华地段,交通方便,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受到了年轻人和白领阶层的青睐。

根据统计数据,北京一线公寓的租金在过去五年里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0%。

一线公寓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目前,北京有许多一线公寓品牌在市场上竞争,如蓝湾公寓、优客工场等。

这些品牌通过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全方位的服务以及差异化的产品特色,吸引了大量租房者的眼球。

此外,一些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进军一线公寓市场,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强度。

一线公寓的特点1. 地理位置优越一线公寓通常位于市中心或紧邻市中心的繁华地段,与商业、文化、娱乐等中心区域相邻,交通便利。

这个优势使得一线公寓成为了年轻人和白领阶层的理想选择。

2. 设施配套完善一线公寓通常会提供一系列便利的配套设施,如24小时安保、健身房、咖啡厅、洗衣房等。

这些设施不仅方便了租房者的生活,也增强了一线公寓的吸引力。

3. 高品质的居住体验一线公寓注重提供舒适、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公寓内的装修精美,家具家电齐全,有些公寓还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如定期清洁和维修。

4. 灵活的租期与传统的长租房相比,一线公寓通常提供更灵活的租期,在租房者需要频繁迁徙或短期工作的情况下,更加符合他们的需求。

一线公寓的未来潜力随着年轻人和白领阶层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一线公寓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首先,由于房价的高企,一线公寓租赁需求持续增长。

年轻人逐渐接受租房生活,而一线公寓的定位和服务适应了他们的需求。

其次,随着城市规划的更新和改善,一线公寓将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使得城市的居民有更多选择。

住房保障案例

住房保障案例

住房保障案例住房保障是指通过政府或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种措施,确保居民有基本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住房问题日益凸显,各地纷纷出台住房保障政策,以下列举了十个住房保障的案例。

1. 北京市公租房:北京市通过建设公租房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公租房以较低的租金出租给符合条件的家庭,通过政府资金和土地资源的支持,提供稳定的住房保障。

2. 上海市共有产权房:上海市推出共有产权房项目,通过政府和购房者共同出资购买商品房,购房者只需支付部分房款,获得相应的产权,实现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

3. 广州市租赁补贴:广州市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帮助低收入家庭支付租金,提供经济上的住房保障。

租赁补贴可以减轻租户的经济负担,确保他们能够居住在适宜的房屋中。

4. 深圳市人才公寓:深圳市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建设了一批人才公寓。

这些公寓提供相对较低的租金或售价,给予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从而吸引他们在深圳工作和生活。

5. 成都市廉租住房:成都市通过建设廉租住房,提供给低收入家庭居住,为他们提供稳定的住房保障。

廉租住房以较低的租金出租,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6. 杭州市集体土地建设用于租赁住房:杭州市通过将集体土地用于租赁住房建设,提供廉租房源,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7. 重庆市公租房联动补贴:重庆市推出公租房联动补贴政策,通过政府补贴和企业配租的方式,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家庭低价租赁公租房,实现住房保障的目的。

8. 南京市购房补贴:南京市针对低收入家庭购房需求,推出购房补贴政策。

符合条件的家庭购房时可以获得一定的补贴,减轻购房的经济负担,实现住房保障。

9. 天津市棚户区改造:天津市通过棚户区改造项目,对棚户区进行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供住房保障。

改造后的棚户区将建设成符合居民需求的安全、舒适的住房。

10. 武汉市农村危房改造:武汉市通过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给农村居民,实现住房保障。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与布局政策研究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与布局政策研究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与布局政策研究2004年,北京市组织编制完成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5年1月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在明确北京城市的性质和定位的同时,提出了“把北京市建设成为我国宜居城市的典范”的要求。

2005~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稳定住房价格、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等一系列通知,旨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土地管理,提高人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而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与建设,正是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方针落到实处的重要内容。

按照市政府2007年公布的《北京“十一五”保障性住房及“两限”商品住房用地布局规划》,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按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为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两限房”或“两限商品住房”,即限房价、限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是指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限制套型比例、限定销售价格的基础上,以限地价、竞房价的方式,招标确定住房项目开发单位,由中标单位按照约定标准建设,按照约定价位面向符合条件的居民销售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

一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分析1998年以来,在国家房改政策的指引下,北京市的住房保障体系架构基本形成,主要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两部分。

经济适用住房主要提供给中低收入的城镇居民以及危旧房改造、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搬迁的城镇居民,廉租住房主要是以租金补贴的方式提供给最低收入的城镇居民。

1.经济适用住房根据《关于加快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经济适用住房减半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等政策,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主要通过土地划拨、减半征收2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承担小区外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开发贷款利率、落实税收政策等措施,利润控制在3%以下。

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须是无房户和未达标户(未达标户是指现住房面积未达到规定住房补贴面积标准的住户);城近郊八区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含)以下;远郊区县可自行制定标准。

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问题及对策研究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人口数量庞大,住房需求量也相应增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北京市房价不断上涨,普通居民买房难、租房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根源,并提出对策,为城市住房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一、问题分析1、需求与供给矛盾据统计,北京市人口总量已经超过2150万人,而住房总量可供人居住的比例极为不足,导致租赁价格居高不下,甚至房源短缺。

而政府又无法快速增加房源供给,导致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2、租赁市场乱象丛生由于政府监管不力,私人房源以及中介机构的屡禁不止的乱收费现象,违规操作等问题,使得租房群体受到极大的伤害,租房租金也难于保障。

3、租房门槛高除了租金高昂的问题,还有许多地区要求租户需要有一定的收入证明,并交纳高额押金等门槛,雄厚的资金实力占据了租房市场的绝大部分。

二、对策总结1、住房供应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加强住房投资的资金支持、扩大住房用地的供应以及优惠税收政策,促进开发商建设户型多样、价格优惠的租赁房源,实现租售并举。

2、统筹规划政府可以将租赁房源与区域福利设施、商业配套等综合考虑,以满足人们对于交通、医疗、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3、中介机构监管加强对于中介机构的管理,特别是中介机构乱收费,虚假宣传等问题,执行完善的监管机制,维护租房市场的公平、公正、健康的运作环境。

4、政策遵从政府可以及时公布优惠的租房政策,支持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开放自有房源,为住房群体提供优质、合法、安全的住房环境。

5、推动公共租赁房加强对于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投入,实现房源公开、公平、公正的分配,减轻普通群众的租房负担,实现房屋租销缓和,助力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和谐公正地发展。

三、结论北京市住房租赁市场问题的根源既与市场供求结构体制有关,同时也源于政策的缺陷和市场乱象的存在。

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建立优惠政策,较好地解决住房市场的问题,通过加大租赁房建设,推行公共租赁房,如此可实现北京市房价与人民购买力的平衡发展,同时为北京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为此,我们有必要发扬力量,积极参与其中。

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

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

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是指为了满足北京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指标和要求。

以下将从住房、教育、医疗、交通和商业设施等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

一、住房方面1.住房总体密度:根据北京市不同区域的规划,合理控制居民住宅的总体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和资源浪费。

2.住房用地分配:确保住房用地的公平分配,合理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住房需求。

3.住房供应面积:根据人口规模和需求,科学计算和合理规划住房供应面积,确保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4.住房配套设施:要求住宅小区内配备公共绿化带、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教育方面1.学校布局: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确保居民区附近有足够的学校供孩子就近入学。

2.学位配给:科学配给学校的学位,确保每个学区能够满足居民子女的教育需求。

3.教育设施: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维护和改善学校设施设备,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三、医疗方面1.医疗机构布局: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分布,确保居民区附近有足够的医疗机构供居民就诊。

2.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3.医疗设施配备:医疗机构要配备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技术,提高居民就医的便利性和质量。

四、交通方面1.公交站点的密度:根据居民区的规模和需求,合理配置公交站点,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性。

2.交通网络的完善性: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确保居民能够便捷地到达各个市区和外地。

3.自行车和步行道路的建设: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道,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五、商业设施方面1.商业用地分配:合理规划商业用地的分配,确保居民区附近有足够的商业设施供居民购物和娱乐。

2.商业设施布局:合理规划商业设施的布局,避免商业集中和过度竞争,保证商业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

3.社区商业设施:在居民小区内配备必要的社区商业设施,方便居民的生活购物需求。

公共租赁住房的可支付性和可达性研究:以北京为例

公共租赁住房的可支付性和可达性研究:以北京为例
中国城镇 家庭 的收 入 不 均等 程 度 越来 越 严 重 , 保
保 障性 住 房 的 可 支 付 性 和 可 达 性 不 仅 关 系 到
安 居工 程 的实施 效 果 , 更 重 要 的是 它 们 与 中低 收入 家庭 的贫 困状态 有 着 紧 密 地 联 系 。一 方 面 , 由 于 家
会 相关联 , 良好 的交 通 可达 性 能 够 为家 庭 获得 基 本
者 支 付一定 住 房成 本 的 能力 ] 。此 外 , 保 障 性 住 房
周 边 的公共 服 务设 施 、 社 区环 境 等 因素 不 仅 在很 大 程 度 上影 响着 保 障对 象 的居 住 质 量 , 同时 也 决定 保 障家庭 的就业 机会 和受 教 育 机 会 , 进 而 影 响 保 障 家
2 .中央财 经大 学 城市 与 房地产 管 理系 , 北京 ,1 0 0 0 8 1 )
【 摘 要】 有效 的保 障性住 房供 给应 同时满足保 障对象住房 的可支付 性和周边公共服 务设施 的可达性。基 于北 京市在建或 已建
成 的公 共 租 赁住 房 项 目 , 应 用 剩 余 收 入 法 计 算 了保 障 对 象的 租 金 可 支付 能 力 。测 算 结 果 表 明 公 租 房 租 金 补 贴 绮 发 放 使 得 公 租 房 对 于低 等 收 入 家 庭 和 中低 收 入 家庭 的 可 支付 性得 到 了 明 显 提 升 ; 但 仍 有 部 分 低 等 收 入 家 庭 和 中低 收 入 家 庭 存 在 住 房 支 付 困难 。 同 时 , 分 析 了公 共 租 赁 住 房 的 空 间 分 布 特 点 以 及 包括 地 铁 站 、 医院、 中 小 学在 内 的 公 共 服 务 设 施 的 可 达 性 。 结 果 表

北京职住区域认定标准

北京职住区域认定标准

北京职住区域认定标准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然而,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的扩张,交通拥堵和土地资源的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政府制定了职住区域认定标准,以鼓励人们在靠近工作地点的区域居住,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压力。

职住区域认定标准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评估:1. 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的距离:根据工作地点与居住地点之间的距离远近来判断是否符合认定标准。

一般来说,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的限制,就可以被认定为职住区域。

2. 交通便利程度:除了距离以外,交通便利程度也是评估职住区域的重要指标。

这包括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便捷性,高速公路的接入情况以及交通拥堵程度等。

3.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另一个考虑因素是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

例如,医院、学校、购物中心等是否齐全,并且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4. 城市规划和发展政策:最后,城市规划和发展政策也会对职住区域的认定产生影响。

政府对于职住区域的规划和政策支持程度,包括住房补贴、税收优惠等,都会对居民的选择产生影响。

根据上述标准,北京市也已经划分了一些职住区域。

这些区域主要位于市中心和主要商业区附近,并且包含了大量的商业办公楼和住宅区。

通过鼓励人们在这些区域居住,城市可以实现通勤时间的减少,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职住区域的认定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的扩张和土地资源的限制,职住区域往往位于市区,而市区的房价相对较高,对于一部分低收入人群来说可能无法承受。

其次,职住区域的划分有时会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个体的职住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市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鼓励发展更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

通过在城郊地区建设产业园区,可以吸引企业和人才向外围地区发展,减轻市区的压力,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住房选择。

其次,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

北京市政府应该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便捷性,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百子湾公租房案例分析

百子湾公租房案例分析

百子湾公租房案例分析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四环外广渠路,紧邻地铁7号线化工站,遥望CBD。

项目占地93900㎡,地上建筑面积303351㎡,地下建筑面积169995㎡总建筑面积473300㎡,共有12栋住宅楼,总住户达4000户。

项目于2019年建成后,屡次被媒体和网友称为“最美公租房”,目前入住率已经超过七成。

打开社区围墙,引入城市道路。

12栋住宅楼分成六个组团,一个大地块被拆分成六个小街区。

首层临街空间作为生活服务配套,将引入便利店、咖啡店、餐厅、幼儿园、便民诊所、书店、养老机构等一系列丰富的功能,社区生活融入城市,城市尺度更加宜人。

首层功能还给城市后,MAD将二层留给社区居民内部使用,形成一系列立体的屋顶绿化,一条环形跑步道将六个街区再重新环抱成一个整体,变成一个巨大的公园,串联着健身房、羽毛球场、儿童游乐场、生态农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多种面向住户的社区功能。

除了二层“飘浮”公园外,MAD在首层、建筑各个错层、半开放灰空间以及屋顶都留有不同尺度的景观,在城市中心较高密度的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也保证绿化率达到47%,让在这里居住的人们能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更加贴近自然。

在较高容积率同时户型较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每个房间满足东西南各向的日照,设计采用三岔式的楼型,将走廊设置在北边,保证每家每户都有阳光照射,同时走廊也提供了保暖功能。

建筑平面呈Y字形,且顶层退台式的设计让建筑群形成高低错落的“山”形。

楼与楼的连接组成一团团半围合式空间,宜人的尺度为空间带来了家的亲切感及归属感。

建筑简洁的白色立面、起伏的山形屋顶丰富了城市天际线。

百子湾公租房主要有40㎡、50㎡、60㎡三种面积的六种装配式户型、四种超低能耗户型。

室内采用轻质涂装板作为分隔墙体,便于检修,也为之后装修改造提供便利。

百子湾公租房项目达到了80%以上的产业化生产,建筑结构单元、室内采用装配式装修体系,皆为工厂预制,高效环保。

建筑模块都是工厂做好,再运输到项目基地安置,减少工地施工带来的污染。

北京安置房标准

北京安置房标准

北京安置房标准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人口密集和房屋供给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住房安置政策,并制定了北京安置房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京安置房标准的相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北京安置房政策概述北京市政府对于住房安置政策高度重视,旨在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北京安置房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城市拆迁而建设的安置房;二是针对人才引进和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

二、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安置房标准,以确保居民能够获得宽敞、舒适的住房条件。

具体的北京安置房标准如下:1. 总体规模北京安置房的总体规模由市政府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人口增长情况进行调整。

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够安置足够数量的居民,并且考虑到社区建设和配套设施的需求。

2. 建筑面积北京安置房的建筑面积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够获得合适的居住空间。

一般来说,每个家庭的建筑面积应不小于60平方米,同时还应考虑到居住人口的实际情况,保证居民的居住质量。

3. 房型结构北京安置房的房型结构应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一般包括一室、两室、三室等多种房型选择,以适应不同家庭规模和结构。

此外,还要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带有无障碍设施的住房。

4. 基础设施北京安置房的其他基础设施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配备,同时还应确保小区内有足够的停车位和垃圾处理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都需要由开发商或相关单位负责。

三、北京安置房政策的分析与评价北京安置房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和促进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合理的安置房标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确保他们能够有一个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北京安置房的基础设施配备也能够提高小区的居住品质,使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然而,北京安置房的供给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大都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区位及政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摘要:北京于2009年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作为承载着近2000万常住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北京在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住房及交通拥堵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及其合理空间区位选择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

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北京保障性住房在区位选址方面存在一定的“空间不匹配”现象,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伦敦等四个世界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和空间区位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等方式对北京3个大型保障性住房社区进行案例研究,进而从职住空间匹配、基础设施、与商业住房耦合的角度,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空间区位选择的一般标准,以期对保障性住房区位选择理论研究有所补充,同时结合北京住房保障政策的实际提出可资借鉴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世界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区位;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国际经验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s IndemnificatoryHousingSpacial Location and Policy: A Case Study in BeijingAbstract: Beijing, bearing nearly 20 million permanent population, proposed to build “Global City” in 2009. Now Beijing is facing severe problems, such as housing shortage, traffic congestion in it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resources limited, the construction and reasonable spatial location choice of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u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n Beijing still have the phenomenon of “Spatial Mismatch”. This paper firs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indemnificatory housing’s policy system and spatial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global cities. And then, this paper takes three large-scale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communities for case study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research. Follow tha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general standards of indemnificatory hosing location choice from special matching, infrastructure, and coupling with commercial housing. At last, this paper proposes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policy suggestion according to Beijing’s actual inde mnificatory housing policy.Key words: Global City;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special location; indemnificatory housing policy syste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国际性大都市作为区域发展的带动核心,在发展中都面临着城市扩张、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缺等压力,尤其是世界城市更是以“住房紧缺,房价较高”为其显著特征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建设有助于解决国际性大城市居民住房问题。

为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北京于2009年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是承载了2000万常住人口的国际性大都市;北京流动人口众多,存在大量中低收入居民,在发展中同样面临人口、住房等多重压力,尤其在土地和水资源约束的压力下,北京的住房紧缺、交通拥堵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方面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建设可以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可支付的住房供给,另一方面保障性住房合理的空间区位有助于缓解北京过重的交通负担。

1 引言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最初的“安居工程”发展到现在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等多种形式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目的在于解决社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由各地政府划拨土地,并按照一定的建设标准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限定其销售价格和租金价格,以实现“居者有其屋”。

保障性住房的研究有助于根据我国国情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保障性住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特点[1-9]:(1)研究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保障方式、补贴形式,研究该政策的支撑体系和融资方式等,以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2)研究各类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和准入标准、退出机制等,以确保该政策能更好的落实;(3)研究各类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以各地区为例进行保障性住房实施效果的研究。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及其研究相对国际上部分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晚,且体系相对不成熟。

目前国内学者多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研究,总体上我国目前仍需要完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体系,尤其是多种政策的配合使用和保障的金融政策的创新,需要进一步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8, 10-12]。

保障性住房选址是一种博弈的选址,一方面要考虑土地的经济价值,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作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措施又要考虑社会公平和居民福利。

房屋建设和使用周期较长,故保障房的选址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有不可逆的影响,因此对于快速发展的国际大都市来说,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区位研究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中对保障性住房选址的研究多是从就业与居住空间关系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且发现目前国内部分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选址多存在职住分离的现象[13-15]。

2、世界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是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

世界城市以发达的第三产业、大量的外来人口、完善的的公共交通系统、集约的城市空间利用为显著特征,为保障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世界城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较为发达,房屋以高密度小户型为主,住房水平一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对国外保障性住房的研究多集中在政策和管理方式的研究,对具体空间区位的研究不多。

但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在保障性住房空间区位选择问题上广泛采取的解决措施是“配建”的方式,即要求商品房开发商在开发建设商品房的同时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性质的住房,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可支付的住房。

2.1 纽约多样化的保障房源和保障政策纽约作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在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时以多样化的保障性住房房源和协调灵活的保障政策作为其显著特点。

伦敦有完善的低收入住房政策体系,为保障性住房提供了多种房源。

首先,始于1937年的公共住房政策由HUD贯彻管理,保障政府为中低收入直接提供公共住房。

其次,政府采取补助方式和优惠措施鼓励投资建设低收入家庭住宅。

再次,鼓励出租户为低收入者提供出租房。

最后,鼓励出租自用房屋,为低收入者增加房源。

纽约市住房管理机构共设有住房保护与发展局(HPD)、房局(NYCHA)、住租金指导委员会(RGB)、Loft委员会等六个处,各部门职责明晰,管理效率高。

纽约通过首次购房头款补助计划、混合收入出租公寓(一个房产项目中80%的单元房按市场价格招租房客,20%必须面向低收入家庭廉价招租)等政策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

概括纽约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有三种方式:(1)地方政府利用自有土地自建的低收入住房,向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家庭出租和出售;(2)支持私人企业建造低价住房,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开发商提供给一定比例的可支付住宅;(3)对低收入家庭实行货币补贴。

2.2 伦敦有效的公房私有制度改革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逆城市化浪潮,伦敦出现了居住隔离现象,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城市中心区,高收入群体居住在郊区。

伦敦政府通过规划在空间上进行调节,陆续颁布了《住房法(1980年)》《住宅与规划法(1986年)》等,开始进行公房私有的住房制度改革。

一方面减少政府投资建造公房,另一方面通过住房贷款银行向居民提供购房资金,以鼓励居民通过购买公房和抵押贷款的方式自己解决住房问题。

在此基础上,政府公房的作用更加具体化,作为临时性住房和低收入群体购房的房源,政府公房能够更好的发挥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的作用。

实践证明改革效果良好。

伦敦公房私有的住房制度改革中着重强调发展住房金融机构和采取金融措施来保障居民的住房权益。

首先,其抵押贷款的偿还时间较长(一般为15-25年,最长期限可达30年);其次,贷款率高(一般为80%,最高可达90%~100%);第三,根据贷款者的不同需求和收入灵活的限定其偿还方式、期限及利率。

2.3 东京以轨道交通拓展住宅空间日本政府住房政策的总原则是“保低放高,以低调高”。

东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人多地少的矛盾使东京居民住房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东京在其公营住房政策实行的同时,以高效的轨道交通来拓展城市的住宅空间,这样拓宽了居民选择住房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住房空间有限的严重问题,为其余住房政策更好的落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此基础上,东京政府也鼓励中等阶层回流的住房政策,通过贷款制度的建设促进住房私有率的提高。

在多种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东京于20世纪80年代末基本解决了城市住房数量不足的问题,其城市住宅空间分布也出现了明显的郊区化特点。

由于东京在保障性住房政策上采取了不同于其余世界城市的提高住房自有化率的政策——通过政府鼓励中等阶层回流等,目前东京住房自由化率为71%~76%。

高效的轨道交通使居住空间拓展,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范围增加,在基本保障充足房源的基础上,提高了各住区的品质,配以政府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发达的租赁市场和浮动租金制度的确立,使日本住房保障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