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_六年级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
读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后,我拍案叫好,好一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说法,这番话更加反映出了柳公权正直、铁骨铮铮的诤臣风采,显示了“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的柳“法”。
“心正笔正”是柳公权一生的写照,他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又以“笔正”给予后人塑造了一个书“法”姿势。
这不正是我们实际生活正缺乏的吗?写字时应心灵平静,要以简短的时间消除所有的杂念。
生活中有人写字潦草,有人写字整洁,这就是重要因素。
有时我也会把字写得乱七八糟,那是因为心不静,就如雾里看花的分忧,水中看月随涟漪不断徘徊是水波。
于是,我会静下心来,缓缓拿起笔,以心正笔正的观念,描下一个个整洁的'字体。
一次又一次的触动,对我写字的功底打下了坚硬的基础。
读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我感悟深刻:心正则方能顾全大局,笔正则心美。
虚伪做作,绝非“罢黜”的结果。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要落到实处本次校级公开课我执教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一课。
这一课我设计的学习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关于课文内容的,一个是有关语文知识的。
这两个目标既有联系又有一定梯度。
在教学流程方面,我根据双学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力图使各个教学环节清晰、流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做到自己的指令性语言明确、准确,不说废话、套话,使学生一听就知道自己在本环节该学什么、怎么学。
虽然课堂上以让学生充分自学为主,但老师只有在课下做足功夫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做出相应的引导和点拨。
因此我对课文的每句话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思考、研读了教学参考书,把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都进行了梳理,还查阅了柳公权、穆宗、文宗的相关资料,以备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机点拨。
我想,虽然老师不能把课堂上所有的可能都预设到,但如果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无论生成什么都不会慌乱。
由于进行了认真准备,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还比较令我满意,学习目标一完成的也很好。
但学习目标二的教学没有落到实处,使我觉得非常遗憾。
学习目标二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评议的表达方法。
我设计的流程是这样的:先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评议,然后再出示课文中有关段落,让学生明确哪个段落是事例,哪个段落是针对这个事例的评议。
再通过阅读,体会评议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评议的作用。
接下来从评议的段落中找出一段有条理、有特点的语言,让学生仿写。
这段话条理清楚,从真诚、大胆两方面评议了柳公权劝告文宗这件事,学生易于理解,当堂进行仿写的难度不大。
仿写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仿写的情况进行点拨和后教。
这样的流程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能当堂完成所有学习内容。
由于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时课堂上生成了一些内容,花费了时间。
第二个学习目标出示后课堂时间所剩不多,这个目标的学习就没有落到实处。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评议”之后,体会了评议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知道了评议的作用。
接下来我出示了重点段落。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读后感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读后感第一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读后感读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一课感想很深,让我看到了唐朝大书法家和清正忠诚老实的一位清官的高大形象。
课文记述了柳公权劝告皇上两件事:一是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二是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这两件事表明柳公权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说明他确是一个心正笔正的清官,他不但能写出筋骨秀挺的好字,更主要的是思想品德好,能够为人们着想,为国家着想,用自己贴近皇上的有利条件,巧妙地劝告了两代皇上,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从而使国家强大,他也得到重用。
他以心正练成的“柳骨”流芳百世,以心正的为人向皇上正直敢言的精神更是最珍贵。
柳公权不怕权势、铁骨铮铮,敢于直言的行动让人非常感动,是世人学习的典范。
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深处产生极大的震动和影响,我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从小就要以他为榜样,做一个心正的人。
不但要练好字、读好书、做好功课,把字写公正,把作业完成好,更要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走正道不做损人利已的事情,不做低级趣味的事;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诚实讲信用,在校内要守纪律,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敢于向不良行为作斗争;在家要听家长的教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让老师满意,家长放心,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第二篇:心正笔正柳公权教案22.‚心正笔正柳公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重点理解‚心正‛的深刻内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理解
铁骨铮铮无限忠诚
冯老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讲述的是晚唐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通过读这些故事中,柳公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刘学强:我觉得柳公权是铁骨铮铮。
当穆宗询问写好字的方法时,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笈,劝告穆宗要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
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柳公权不怕触怒正沉溺酒色的穆宗,可见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
王爱国:是呀,柳公权铁骨铮铮,敢于直言。
当别人为文宗穿洗过三次的龙袍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有胆识。
张家伟:我觉得柳公权还很机智,你看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他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
冯老师:大家说的非常好!“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是柳公权写好字的秘诀,更是他做人的准则。
正是因为他有着写字的秘诀,才写出了结构精美,瘦劲通神,骨格清奇字,也正是他有这做人的准则,刚正不阿,敢于劝谏,才能名垂青史。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
柳公权:「心正則筆正」的故事柳公权:「心正則筆正」的故事唐朝自高祖李淵便喜愛書法,太宗李世民更是深愛王曦之書法,乃至親撰《王曦之傳論》,評其書法為盡善盡美,古今第一。
正因為如此,唐代從宮廷到社會,普遍都注重書法,欣賞書法,許多書法大家自然也應運而生。
晚唐書法家柳公權是自成一家、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一大家。
柳公權幼時即聰敏好學,據說剛剛十二歲就以善辭賦而聞名。
他以楷書見長,初學書聖王曦之,又得益於歐陽詢、顏真卿的書法,終於自成一家。
柳公權的字結構緊湊,骨力秀挺,洒脫而有法度,人們將顏真卿與柳公權並稱「顏柳」——「顏筋柳骨」(圖:柳體楷書)。
唐文宗甚至讚歎柳公權的字勝過鍾(鰩)、王(曦之)。
柳公權自唐穆宗時召為翰林院侍書學士,歷經穆、敬、文三朝,一直在宮中侍書。
當然字越寫越多,也越寫越好,聲名遠播。
那時的公卿大臣家中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權的手筆,就會被人們看作是不孝不敬。
常言道「字如其人」,此話雖不可視為絕對,卻也自有其內在道理。
柳公權的字為何頗具風骨,恐怕與其身正人直不無關係。
柳公權自己更有「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的名言,不妨將此語看作他作人用筆的根本。
而若是看看柳公權發出此語的場合,則可見其如何機敏正直。
當時,唐穆宗一邊看著柳公權運筆寫字,一邊連連讚歎,還頗為鄭重地問道:「你的字怎麼寫得如此之好呢?」柳公權當即便以「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作答。
這本身確實是他寫字的「法」,但在此時此刻,作為皇帝的「書法指導」,他向皇帝講出這樣的話語,顯然是另有弦外之音的。
柳公權是在告訴皇帝,寫字要「用心」,而只有「心正」,才能「筆正」,才能寫出好字來。
難怪當時正沉溺酒色的唐穆宗「默然改容」,因為他知道柳公權是在進行「筆諫」。
這個「筆諫」是真誠而大膽的,真誠在於柳公權希望皇帝能夠律己清政,他以自己的書法心得來打動皇帝;大膽則在於毫不虛偽做作,直言答對。
如此「筆諫」自然是對皇帝的一次有效觸動。
十幾年後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與官居中書舍人的柳公權等人談話。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读后感范文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读后感范文
读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一课感想很深,让我看到了唐朝大书法家和清正忠诚老实的一位清官的高大形象。
课文记述了柳公权劝告皇上两件事:一是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二是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这两件事表明柳公权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说明他确是一个心正笔正的清官,他不但能写出筋骨秀挺的好字,更主要的是思想品德好,能够为人们着想,为国家着想,用自己贴近皇上的有利条件,巧妙地劝告了两代皇上,讲出一句句有利国家的直言,从而使国家强大,他也得到重用。
他以心正练成的“柳骨”流芳百世,以心正的为人向皇上正直敢言的精神更是最珍贵。
柳公权不怕权势、铁骨铮铮,敢于直言的行动让人非常感动,是世人学习的典范。
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深处产生极大的震动和影响,我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从小就要以他为榜样,做一个心正的人。
不但要练好字、读好书、做好功课,把字写公正,把作业完成好,更要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走正道不做损人利已的事情,不做低级趣味的事;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诚实讲信用,在校内要守纪律,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敢于向不良行为作斗争;在家要听家长的教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让老师满意,家长放心,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读柳公权故事有感
读柳公权的故事有感柳公权(公元七七八年——八六五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幼年好学,十二岁时,已能吟诗作赋,被人誉为“神童”。
唐宪宗元和初年,就被提升为进士。
擅长真、行、草书,特别对楷书的研究,功力很深。
所以穆宗授命他为右拾遗,充翰林院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
在他与穆宗初次见面时,穆宗问他用笔的方法,柳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当时穆宗是个荒纵的皇帝,听了柳的答话,知他在口气之中,含有指正自己的不是。
由此可见柳公权秉性刚直,不怕权贵,是个站在正义立场上,敢于说话的人。
到文宗时,乃迁谏议大夫,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有个故事是讲柳公权小时候碰到一个卖豆腐的老人,老人告诉他“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他也是按照老人说的话来做的,一直以来坚持勤学苦练,以至于最后成为了有名的书法家。
《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一个人的字,能反映出内在的智慧。
假如字写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这个人可能心很乱;假如字写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别能力强。
任何的成就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经过了刻苦的训练。
纵观历史上有名的人,无一不适用这一规律。
想到现在来自生活的压力,使得我变得浮躁不堪,想法有很多,但是能够实践的想法没几个,以便抱怨着工作的不如意,一边又随波逐流不愿意通过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
与其想得多,不如静下心来,学习下柳公权,静下心来写写字,指不定对生活会有更加透彻的感悟呢!。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
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故事唐朝自高祖李渊便喜爱书法,太宗李世民更是深爱王曦之书法,乃至亲撰《王曦之传论》,评其书法为尽善尽美,古今第一。
正因为如此,唐代从宫廷到社会,普遍都注重书法,欣赏书法,许多书法大家自然也应运而生。
晚唐书法家柳公权是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大家。
柳公权幼时即聪敏好学,据说刚刚十二岁就以善辞赋而闻名。
他以楷书见长,初学书圣王曦之,又得益于欧阳询、颜真卿的书法,终于自成一家。
柳公权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人们将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颜柳”──“颜筋柳骨”(图:柳体楷书)。
唐文宗甚至赞叹柳公权的字胜过钟(鳐)、王(曦之)。
柳公权自唐穆宗时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历经穆、敬、文三朝,一直在宫中侍书。
当然字越写越多,也越写越好,声名远播。
那时的公卿大臣家中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的手笔,就会被人们看作是不孝不敬。
常言道“字如其人”,此话虽不可视为绝对,却也自有其内在道理。
柳公权的字为何颇具风骨,恐怕与其身正人直不无关系。
柳公权自己更有“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名言,不妨将此语看作他作人用笔的根本。
而若是看看柳公权发出此语的场合,则可见其如何机敏正直。
当时,唐穆宗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颇为郑重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如此之好呢?”柳公权当即便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作答。
这本身确实是他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作为皇帝的“书法指导”,他向皇帝讲出这样的话语,显然是另有弦外之音的。
柳公权是在告诉皇帝,写字要“用心”,而只有“心正”,才能“笔正”,才能写出好字来。
难怪当时正沉溺酒色的唐穆宗“默然改容”,因为他知道柳公权是在进行“笔谏”。
这个“笔谏”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希望皇帝能够律己清政,他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皇帝;大胆则在于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如此“笔谏”自然是对皇帝的一次有效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官居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
听《“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
听《“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在校公开课上,有幸聆听了张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张岩老师执教的《“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晚唐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两件事,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第一件事是他借谈论书法秘笈,劝告文宗要心正治国、律己清政;第二件事是柳公权借谈论皇帝穿衣服,劝谏穆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在执教时,张老师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同时杨老师能抓住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通过重点语句领会柳公权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特点。
2、杨老师能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叙议结合;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特点;总分总等。
再次就是在教学中能突破教学难点: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突破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这一难点。
下面我就对张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张老师以亲切和蔼的教态,悦耳动听的声音,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教学任务。
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张老师首先能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
先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课文3-8自然段,带领学生走进柳公权的心,了解为什么说柳公权“心正”,使学生明白课文列举了两个事例来写:一是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二是写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然后有带领学生了解柳公权“笔正”的品质特点,最后,讲述柳公权的良臣形象及书法艺术特色给后人的影响。
本节课我认为:杨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感悟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感悟
作为一个历史上备受尊崇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柳公权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和感悟。
他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心正笔正的态度,对待政治和文化事宜时始终不渝。
首先,柳公权的心态十分重要。
他深知政治和文化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他都能保持冷静和平衡的心态。
他的心态让他在政治和文化的领域中,不断地做出正确和有益的选择。
其次,柳公权的书法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他的笔画流畅,布局得当,形态美观,是当时书法界的佼佼者。
他的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他对政治和文化的态度和理解。
他的书法体现了他对政治和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慎重。
最后,柳公权的思想和感悟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他的心正笔正的态度,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柳公权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 1 -。
关于柳公权的小故事读后感
柳公权:书法的力量与人生的智慧柳公权,这位唐代楷书的大成者,不仅在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更以其人格魅力和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面镜子,既映射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反映出人性的光辉与坚韧。
柳公权的学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曾有一位“无手”师傅对他的启发很大。
这不仅让人思考,是什么让柳公权在逆境中坚持下来,是什么让他在众多的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我想,那正是他内心的坚定和执着。
正如他小时候虽然聪明过人,写得一手好字,但从未骄傲自满,反而不断寻求进步。
柳公权的书法之所以能够自创一格,被誉为“柳体”,是因为他深知创新的重要性。
他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总是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寻找新的突破。
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正是推动文化、艺术、科技等各领域向前发展的关键动力。
柳公权的书法之所以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技巧娴熟,更是因为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烙印。
除了书法成就,柳公权更是一位充满智慧和眼光的人。
在政治上,他经历了许多波折和逆境,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他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次次的危机,用勇气和决心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就一定能够找到新的机会和出路。
此外,柳公权的人格魅力也让人敬仰。
他一生淡泊名利,始终保持着一颗纯净的心。
他关心民生疾苦,注重道德修养,这些品质都让他的书法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正是因为他的人品和作品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才让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经久不衰。
综上所述,柳公权的故事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无论是书法的学习、艺术的创新、人生的智慧还是道德的修养,柳公权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颗永不满足、勇往直前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故事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啊,那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书法家。
这柳公权小时候就特别聪明伶俐,对书法那是痴迷得很呢。
他练字可勤奋了,就像着了魔一样,整天拿着笔在那写写画画。
有这么一回呢,小柳公权觉得自己的字写得已经很不错了,就有点小骄傲。
他拿着自己写的字跑到一个村里的老先生那儿,想让老先生夸夸他。
哪知道这老先生看了一眼,就慢悠悠地说:“娃呀,你这字写得就像那没筋骨的面条,软趴趴的,看着没劲儿啊。
”小柳公权一听,脸“唰”地就红了,就像个熟透的大苹果。
不过他可没灰心,反而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好。
从那以后,柳公权更加刻苦练字了。
他到处去看那些有名的书法作品,学习人家的笔法、结构啥的。
而且啊,他练字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一笔一划都像是在雕琢一件绝世珍宝。
柳公权长大之后,那字写得是相当厉害,好多人都想求他一幅字呢。
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穆宗都知道他的大名。
有一次,唐穆宗把柳公权召进宫里,就问他:“柳爱卿啊,你这字为啥写得这么好呢?”柳公权就恭恭敬敬地回答:“陛下,写字其实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心正才能笔正。
要是心里歪歪扭扭的,那字肯定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唐穆宗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个事儿也特别能体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有个大官儿想让柳公权给他写个字,这个大官儿呢,平时为人不咋地,有点横行霸道的。
柳公权心里就不太乐意,可是又不好直接拒绝。
他就想了个法子,在写的时候故意把字写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但是又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劲儿,就好像在无声地告诉那个大官儿:“你呀,做人得像这字一样,端端正正的,别整天搞那些歪门邪道。
”那大官儿看了这字,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也知道柳公权的意思,只能干瞪眼。
柳公权就这样,用他的字和他的心正笔正的态度,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字就像他的人一样,刚劲有力,挺拔端正,让后人敬仰不已。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的读后感30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的读后感30篇1:嘿,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的感受。
这篇文章就像我最喜欢的巧克力一样,让我回味无穷呢!首先,柳公权这个人啊,他就像我们学校里那个总是拿第一名的学霸,但是他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写字超级厉害,就像我们班上的小画家一样,画的画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文章里说,柳公权的字写得特别好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让人看了就不想移开眼睛。
我想象了一下,如果他的字能变成真的星星,那晚上就不用开灯了,直接看他的字就能照亮整个房间。
我还记得,文章里提到柳公权写字的时候,他的心和笔都是直的,就像我爸爸教我骑自行车时说的那样:“小明,骑车的时候,眼睛要看前方,身体要直,这样才不会摔倒。
” 柳公权就是这样,他用心写字,每一笔都那么认真,就像我做作业一样,虽然有时候会偷偷懒,但是我还是知道,认真才能做好事情。
“你知道吗,柳公权的字好到什么程度?”我问我同桌小华。
“不知道啊,你快说说。
”小华好奇地看着我。
“他的字就像是我们数学老师画的直线,直得不能再直了!”我得意地说。
“哈哈,那他的字一定很厉害!”小华笑着说。
文章还告诉我们,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他的人也很好,就像我们学校的校长一样,总是笑眯眯的,对每个人都很友好。
他不会因为自己字写得好就骄傲,反而总是谦虚地学习,就像我们班的班长,成绩好但是从来不炫耀。
“小华,你说如果我们的作业能像柳公权的字一样好看,老师会不会给我们小红花?”我突发奇想。
“当然会啦,老师最喜欢字迹工整的作业了。
”小华肯定地说。
读了这篇文章,我学到了很多。
我觉得,不管是写字还是做事,都要像柳公权一样,心正笔正,认真对待。
这样,我们才能像他一样,成为别人眼中的“星星”。
最后,我想用一个比喻来结束我的读后感。
柳公权的字就像我们学校花园里最漂亮的那朵花,不仅好看,还散发出让人喜欢的香气。
我希望我以后也能像他一样,不仅学习好,还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柳公权戒骄成名读后感
柳公权戒骄成名读后感
《柳公权戒骄》是一部很古老的话本,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柳公权的青年,他
生性乖张,不懂得感恩,抬高自己,好高骛远,不把徒弟视为亲人,色厉内荏,吃穿随便,因此令身边的朋友产生了反感。
读过《柳公权戒骄》后,我感到很惊讶,周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良苦用心,一
步步疏导柳公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会感恩,脚踏实地。
柳公权后来经过不断的矫正、历练和教育,最终变成一个懂得思考和感恩的成熟男子,并且成名事蹟,他学会倾听、理解、尊重别人,在严肃而又务实的环境中表现出饱满的朝气,把智慧的火花传递给他的邻居。
《柳公权戒骄》的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有所成就,既要更加努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改正,又要有良师益友,因为要实现最终的目标,需要求真务实也同时需要多多指引。
读这本书让我懂得,修正自身的毛病,保持谦虚,注重言行,这些都应成为人
生中必备的常识,作为一个真正有耐心,勤奋踏实的人,你将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也是更宝贵的财富、荣誉和名声。
从《柳公权戒骄》到我,我开始明白,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提升自己的魅力,
逆境中有勇气,成功前要有耐心,千帆竞发,步步高升,才能从一粒尘埃中迈向光明!。
柳公权心正笔正
柳公权心正笔正柳公权(773年-819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被誉为“书法鬼才”和“行书宗师”,其书法风格特点鲜明,影响至今。
他的书法作品以心正、笔正而著称,作品中所蕴含的品格和气韵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深入探讨柳公权心正笔正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书法影响等方面。
1. 心正之境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以“心正”为核心,通过字体、布局等方面的处理,传达出内心真挚、正值天理的理念。
他注重内心的净化和修炼,将其真挚的情感和慈悲的品质融入到每一个字中。
无论是行书、楷书还是草书,皆可体现出他内心的平和与虔诚。
在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笔淋漓尽致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
他能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到每一个字中,让每一个字都富有韵律,成为心灵的共振。
无论是横平竖直的笔画还是横披竖挥的运笔,都表现出柳公权心正的境界。
同时,柳公权还注重对文字结构和字形的精益求精,他的字体工整、刚劲有力,线条流畅而富有节奏感。
他还善于运用变化多端的笔法,使字体生动而不失稳定,力度恰到好处,使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
2. 笔正之技除了以心正为核心外,柳公权的书法作品还以“笔正”为特色。
他的笔法准确而有力,笔画结构合理,每一笔每一画都准确传神,气韵生动。
柳公权的笔法技巧独特,他注重笔画的顺畅与力道的掌控。
他的笔法不仅极具个性特点,同时也受到了前人的影响,吸取了前人的优点,形成了一种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准确的笔画来表现形象的神韵,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气。
柳公权的笔法特点还体现在对于笔画的精细处理上。
他善于通过不同的形式和结构来表现字体的变化,使每一个笔画都有独特的韵味。
他的笔画功力深厚,经过精心的处理,使每一个笔画都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3. 柳公权的艺术特色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作品的韵律、形象和用笔皆独具匠心。
他的作品以秀丽、豪迈的书风为主,注重用笔的灵动和刚柔相济的配合。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注重篆刻和绘画的交融,他的字体形象鲜明,字形优美,线条流畅,具有豪放的书风和生动的气息。
(教学反思参考3)“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教学反思参考3)“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
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思维训练,提升教育活力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从课内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学习《“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后,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柳公权的资料,了解柳公权其人,领略他的风采,。
并要求学生制作出图文并貌的有关柳公权的版报。
在实践中,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
通过班级的图书架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总之,我勤恳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并且做到乐学,爱学语文。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作文(小学六年级400字).doc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作文(小学六年级400字)读完《刘公权笔锋一转》一文,我拍手叫好,说“笔锋一转,心直”。
这句话进一步反映了刘公权清官的刚正不阿,体现了刘“清心写文章,只有清心写好字”的“方法”。
“以心为中心,以笔为中心”是刘公权一生的写照。
以“心为中心”他开发了一个“柳骨”,将永远持续,以“笔为中心”他创造了一本书“方法”的姿态为后代。
这不正是我们现实生活所缺少的吗?写作时,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并在短时间内消除所有干扰。
在生活中,有些人潦草,有些人写得工整,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时候我也会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因为我的心不平静,就像在雾中看花,看月亮,看水波荡漾。
因此,我会冷静下来,慢慢地拿起笔,用我的心是正确的想法来描出整洁的字体。
一次又一次,这种接触为我的写作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讲了什么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讲了什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是后人根据柳公权的事迹改编而成的一篇故事,柳公权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留下了很多书法作品,令世人叹为观止。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柳公权是一位正直的朝廷命官,他敢于向皇帝谏言,深得世人佩服。
有一次,唐穆宗看柳公权在写字,一面感慨柳公权运笔熟练,一面称赞他字体娟秀。
便问柳公权在书法练习上有什么秘诀,柳公权对唐穆宗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心正如思,笔化浓山,笔画则姿正也。
”柳公权这句话有双关之意,他不仅告诉了唐穆宗自己练字时的技巧,也从侧面告诉唐穆宗治理国家大事,也需要“心正”。
圣人之学在于心正和笔正,练习书法作品也一样,从心出发的作品才是内心的真实写照。
而这句话也体现了柳公权注重修身养性,后人们在评价书法大家的作品之时,都习惯将他的人格修养当作是一个参考标准,如果此人品行高雅亮洁,他的作品会受到推崇。
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
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
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柳公权用“心正”写出世人感叹的“柳骨之姿”,他也以“心正”劝谏皇帝,成为了一代名臣。
柳公权拜师的故事《柳公权拜师》是一则小故事,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
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习是没有止境和终点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自身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
柳公权酷爱书法,自幼就临摹书法大师的作品,在全村中,是一名“小书法家”,深受全村百姓的称赞。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柳公权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伯挑着豆腐从前面路过,看见了柳公权的作品。
他认为柳公权小小年纪,就如此心高气傲,便皱了皱眉头。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读后感作文]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读后感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读后感作文]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读后感》
摘要:了《心正笔正柳公权》这课感想很深让我看到了唐朝法和清正忠诚老实位清官高形象做心正人作,课记述了柳公权劝
告皇上两件事是借谈论法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柳公权不怕权势、铁骨铮铮敢直言行动让人非常感动是世人学
习
做心正人——《心正笔正柳公权》感
了《心正笔正柳公权》这课感想很深让我看到了唐朝法和清正忠诚老实位清官高形象做心正人
作
课记述了柳公权劝告皇上两件事是借谈论法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二是借谈论皇
上穿衣劝诫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这两件事表明柳公权确实是了不起人物说明他确是心正笔正清官他不但能写出筋骨秀挺更主要
是思想品德能够人们着想国着想用己贴近皇上有利条件巧妙地劝告了两代皇上讲出句句有利国
直言从而使国强他也得到重用
他以心正练成“柳骨”流芳世以心正人向皇上正直敢言精神更是珍贵
柳公权不怕权势、铁骨铮铮敢直言行动让人非常感动是世人学习
我们幼心灵深处产生极震动和影响我们正处长身体长知识期从就要以他榜样做心正人
不但要练、、做功课把写公正把作业完成更要养成良思想品德要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走
正道不做损人利已事情不做低级趣味事;要树立远理想坚持诚实讲信用校要守纪律尊重老师、
团结学敢向不良行作斗争;要听长教育学习天天向上做懂明有礼貌学生让老师满长放心成正直
人
.。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课文。
课文既简单介绍了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又讲了他向两位皇帝直言劝谏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借“书法指导”劝告穆宗“心正治国”;第二件事是在“谈论皇帝穿衣服”的事上直言文宗要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对于这样一个“写字”和“做人”都让世人敬仰的历史人物,孩子们能走进历史隧道去感知他吗?“中书舍人、劝谏大夫”这些词语在孩子的世界里多么陌生,会阻碍他们阅读吗?“什么是良臣?”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能感受“心正笔正”的铮铮铁骨吗?于是,我很期待,想看看怎么引领一群五年级的孩子去读历史人物的故事。
一、赏书法字帖,触摸人物我向学生出示了一幅柳公权的《太和帖》,课由“说感受”开始,师生共赏柳公权的书法,当学生用“刚劲有力、非常有笔锋、写得很方正”的语言来描述字体时,随即引入文本,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柳公权书法字体特点的句子。
《太和帖》使学生对对柳公权写的字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再到文本中读到“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的描述时很亲切,因为他们在课文中找到了与自己类似的感受,读起来,就好像在读自己的话了。
“人们用一个词概括了这些特点,你知道吗?”这一问对教学契机把握得比较准确,学生找出了“柳骨”一词,同时,联系前面的交流、读文,也明白了“柳骨”的书法风格是什么——正、挺、有骨力。
都说字如人,人如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有法度的字呢?在赏析字帖过后,学生产生的思考,正是对人物的触摸,也是读文的欲望所在。
二、理文本脉络,聚焦重点虽然是第二课时,但是个人认为还是引导学生理文章脉络。
这样的回顾是有必要的,只不过这一次的梳理要求更高了,不再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是抓住文本中两个非常关键的点来捋。
因此,我问:“‘柳骨’是用来形容柳公权的书法风格的,那么课文中还有另一个带‘骨’的词语,它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马上找到了“铁骨”一词,有学生说是形容“做人”,有学生说是形容个“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有感
读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后,我拍案叫好,好一句“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说法,这番话更加反映出了柳公权正直、铁骨铮铮的诤臣风采,显示了“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的柳“法”。
“心正笔正”是柳公权一生的写照,他以“心正”练成了流芳百世的“柳骨”,又以“笔正”给予后人塑造了一个书“法”姿势。
这不正是我们实际生活正缺乏的吗?写字时应心灵平静,要以简短的时间消除所有的杂念。
生活中有人写字潦草,有人写字整洁,这就是重要因素。
有时我也会把字写得乱七八糟,那是因为心不静,就如雾里看花的分忧,水中看月随涟漪不断徘徊是水波。
于是,我会静下心来,缓缓拿起笔,以心正笔正的观念,描下一个个整洁的字体。
一次又一次的触动,对我写字的功底打下了坚硬的基础。
读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我感悟深刻:心正则方能顾全大局,笔正则心美。
虚伪做作,绝非“罢黜”的结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