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浙教版
最新新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学习过程 一.阅读与思考:
毛泽东主席的诗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写 得极有气魄。而这“坐地日行八万里”又是怎么来的呢?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二、新课教学:地球的自转 1.探究一:地球自转方向
提出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哪几种? 建立假设:1、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2、地球可能是自东向西自转的。 检验假设 1 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汇报与交流: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 A 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 B 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 C 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 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 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太阳的运动方位: _______________ 若太阳假定静止不动,那么地球绕地轴 转动的方向:自___向____
★温故知新
1.地球仪是‗‗‗‗‗‗‗的模型。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 2.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3.在太阳系中,地球围绕‗‗‗‗‗‗‗运动,同时,地球也围绕地轴‗‗‗‗‗‗ ‗。 4.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日月星辰都是从‗‗‗‗‗‗‗升起,‗‗‗‗‗‗‗落下。
总结
(1)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第2页
共4页
( 2)晨昏线是 半球和 构成。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 之处;逐渐由 变成 线,是日出之处。
半球的分界线(圈) ,它由 和 变成 的界线是昏线,是日落 的界线是晨
课后练习 ★课堂巩固
1.地 球 自 转 的 周 期 为 ( ) A.一天 B.一 年 C.一周 D. 几小时 2.地球的自转中心是( ) A.地轴 B.太阳 C.地球的中心 D.太 阳的中心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的形成原因是( )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4.关于地球自转的正确说法的是( ) A.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呈 是、逆时针方向 B.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现象 C. 由 于 地 球 自转,地球表面产 生了四季的变化 D. 地 球 自 转 的周期是一天 5. 右 图 示 表 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下列现象是自转造成的是: (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④一天内,杆影的变 化 ⑤一年内,杆影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 A ④ D.①③⑤ 7. 地 球 上 昼 夜 交 替 现 象 产 生 的 主 要 原 因 B ( ) D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B. 地球本身不发光 C C.地球自转的结果,并且地球不透明 D. 太阳绕地球运动的结果 8.① 该图是以地球 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② 图 A、B、C、D 四地中,处在正午的是 ,处在黑夜是 ,处 在晨 线上的是 ,处在昏线上的是 。
4.2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培养其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自转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地球自转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自转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地球自转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改进: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虽然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导入内容稍显冗长,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未来,我计划将导入内容进行精简,以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虽然我详细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但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实际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物理现象。
难点二:地球自转的物理意义。学生难以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物理现象,如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速度等。
难点三:地球自转的计算。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等公式进行计算。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例如,通过实际案例、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通过物理实验、模型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物理现象;同时,通过例题解析、课堂练习等环节,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4.2地球的自转教案
环节4:
地球自转的证据——傅科摆
环节5:地球自转的意义
环节6:总结3分
钟
5分
钟
极上空所观测到的地球自
转的方向。
总结地球自转的规律。
思考:上述这些现象能否
完全证明地球在自转?
展示学生课外拓展傅科摆
作业,请学生上台演示说
明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
原因。
假如有一天地球停止了自
转会怎么样呢?对于地球
上的生物会有什么影响?
视频
回顾我们整节课从托勒密
提出的地球是静止不动
的,到现在我们认识到地
球自转如此重大的意义,
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科学的发展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
展、进步的。
学生思考回答,涉及
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上台演示说明傅
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
原因。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
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以及多方面思考问题
的能力。
通过模具,让学生介
绍给学生听,把课堂
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从惯性知识
去分析地球自转停止
可能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
保护地球的意识。
引发大家对科学史的
认识。
加深对科学的
理解。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地球的自转》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共一个课时。
内容包括: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2.作用与地位: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在新课标中,本节课大大降低了难度。
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主要是了解各种地理现象,并能结合事实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再讨论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只是地球自转,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①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②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地球仪等具体形象的材料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使知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同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很高,教师可以趁此机会讲授一些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分析学习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借助地球仪等模型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培养学生以客观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以发挥学生主动地“学”为中心,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辅以多媒体、地球仪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
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师: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科学研究得知在金星上观察太阳是西升东落,宇航员在太空可以观察到太阳在24小时内会有数次的升起和落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求知欲)教师:一般定向法的规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复习地球仪的知识:地轴、赤道、经线、纬线等,师生共同得出地球自转的定义)教师板书1:地球自转定义:地球沿地轴的旋转运动。
教师设问1: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请大胆的提出你的猜想,有几种情况?(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两种,猜想一:自西向东旋转,猜想二:自东向西旋转。
)教师设问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究竟地球是如何旋转的?(学生分组实验完成教材探究活动,得知猜想一正确,猜想二错误)教师设问3:当我们分别站在南极顶点或北极顶点时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有变化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水杯代替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时分别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观察“地球仪”的自转方向。
得出北逆南顺的结论。
)教师板书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教师设问4:地球自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小结结论: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教师设问5: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谁能总结一下地球自转的意义?(学生思考、讨论:生1:地球上将会是一边总是白天,温度很高;另一边总是黑夜,温度很低。
生2:如果地球是静止的,生物无法正常生活。
等等)小结结论:地球自转意义重大,产生昼夜交替,为地球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可以适时讲解“极昼”、“极夜”的知识)教师板书3:地球自转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教师:为研究方便,我们把地球上被太阳照到的半球称为晨半球,另一边背向太阳的半球称为晨半球,二者之间的界线划定为一个圈,称之为晨昏圈。
教师板书4:晨昏圈是为研究方便而人为设置的一个圈教师:晨线和昏线的规定原则,以地球自转时进入昏半球还是晨半球为标准。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4.2地球的自转教学案设计
4.2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3)通过讨论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模拟等方法去发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模拟的方法。
(3)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其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
人们在地球上无法感受到地球是运动的,而且中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要使中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可以用实验模拟法。
所谓实验模拟法就是用现有器材和实验设备来演示、模拟自然现象的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地球的自转一节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很高,这一难点内容不妨借助实验模拟法来完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地球的自转”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
由于“地球的运动”在初中阶段仅作为认识要求,因此可让学生动手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提出一个问题:在同一时间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白昼与黑夜之分(即昼夜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说出你的全部猜想。
学生:地球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师:亚里士多德也曾经提出过地心说,后来被哥白尼推翻了。
那我们也试着当当科学家,思考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自转的呢?学生:1.北极星附近星星的视运动照片人们拍摄出了星星的运动轨迹图,夜空中的星星似乎一直绕着某点转动,那是星星一直在转动吗?恒星离我们很远,在宇宙中的位置几乎可以认为是不动的,那是因为地球一直在自转,把自己当成参照物是不动的,感觉星星一直在运动。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第2节地球的自传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科学 七年级下册 ZJ
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2节 地球的自传
为什么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会出现白天和黑夜?
思考: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的 球体,地球上会怎样?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 球表面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部 分是白天(昼),而背着太阳的 一半则为黑夜(夜),这种现象 就是昼夜现象。
思考1:从地球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 地球的自转方向又会是怎样的?
北极上空
南极上空
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作顺时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旋转
晨
A 从黑夜变为白昼
线
晨昏线(圈)
球夜 B 半
D昼 半 球
C
太 阳 平 行 光 线
昏线 从白天变为黑夜
1.晨昏线(圈)的含义是什么?
地球表面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C
图B
图C
偏南 正午 偏南 正午
西方 黄昏 西方 早晨
A: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东__方___ 表示 _早__晨 时间 B: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南__方_ 表示 正__午__ 时间 C: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西__方_ 表示 黄__昏__ 时间
检验与评价: • 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时,太阳东升西落。 • 当地球自东向西自转时,太阳西升东落。 得出结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2.图中的哪一段是昏线?(从白昼到黑夜),哪一段是晨
线?(从黑夜到白昼) A
晨线ABC
北极
昼太
夜 半B
D半 球
阳 光
球
昏线ADC
C
地球绕着自转轴不停地旋转,每转一圈 就是( 1 )天,约(24)小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地球的自转方向 2.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3.晨昏线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4章 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师版)
第2节 地球的自转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解读: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能说明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和自转的关系,常见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小。
古代,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人们看到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其实,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载着我们不停地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的缘故。
知识点01 自转现象(一)概念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
(二)地轴地球斜轴,又称地球自转轴(实际上地球是没有地轴的)。
是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
地轴空间指向: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三)地球自转的特点(1)绕转中心:地轴。
(2)周期:一天(约24小时)。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北逆南顺)(四)地球自转与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自转使我们看到太阳位置在一天中不断地发生变化。
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
【即学即练1】(2021七下·仙居期末)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交替 B .季节变化 C .日食 D .昼夜长短变化【答案】A知识精讲目标导航【解析】从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不同之处切入解答。
【解答】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四季变换;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日食现象.【即学即练2】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向是(填字母)。
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填字母)。
A.昼夜现象B.昼夜更替现象C.四季变化D.昼夜长短变化(3)地球自转的周期为(填字母)。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2节
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自转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能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
(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与小组互助合作,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2)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1)建立地球运动空间概念。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自转现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32~13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
2.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答:可证明地球在自转的现象有昼夜交替,不同纬度的地方有时差,平静的水池放水会产生漩涡等。
【教师点拨】记忆地球自转的手势判断法:如下图右手手势,拇指指向为北极方向,四指弯曲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如果是在北极上空看,则转动右手,把拇指朝内指向自己,四指弯曲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即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如果是在南极上空看,则转动右手,把拇指朝外,四指弯曲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跟进训练】1.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C) A.太阳B.北极星C.地轴D.赤道2.下列四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D)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知识点二昼夜交替【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34~13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第一篇: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四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师: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科学研究得知在金星上观察太阳是西升东落,宇航员在太空可以观察到太阳在24小时内会有数次的升起和落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求知欲)教师:一般定向法的规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复习地球仪的知识:地轴、赤道、经线、纬线等,师生共同得出地球自转的定义)教师板书1:地球自转定义:地球沿地轴的旋转运动。
教师设问1: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请大胆的提出你的猜想,有几种情况?(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两种,猜想一:自西向东旋转,猜想二:自东向西旋转。
)教师设问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究竟地球是如何旋转的?(学生分组实验完成教材探究活动,得知猜想一正确,猜想二错误)教师设问3:当我们分别站在南极顶点或北极顶点时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有变化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水杯代替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时分别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观察“地球仪”的自转方向。
得出北逆南顺的结论。
)教师板书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教师设问4:地球自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小结结论: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教师设问5: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谁能总结一下地球自转的意义?(学生思考、讨论:生1:地球上将会是一边总是白天,温度很高;另一边总是黑夜,温度很低。
生2:如果地球是静止的,生物无法正常生活。
等等)小结结论:地球自转意义重大,产生昼夜交替,为地球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可以适时讲解“极昼”、“极夜”的知识)教师板书3:地球自转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教师:为研究方便,我们把地球上被太阳照到的半球称为晨半球,另一边背向太阳的半球称为晨半球,二者之间的界线划定为一个圈,称之为晨昏圈。
教师板书4:晨昏圈是为研究方便而人为设置的一个圈教师:晨线和昏线的规定原则,以地球自转时进入昏半球还是晨半球为标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2 地球的自转 教案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有:地球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八大行星的绕日运动等概况后,又一次比较系统的探知地球的运动情况。
试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等知识,使他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由此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等现象,同时,也为后面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意义做准备。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的自转特征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出现的产生,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2.探讨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2.探讨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画面情景:家住金华市区的玲玲在周末早上7点多时与居住美国纽约的姑姑互通问候。
玲玲说:“姑姑,早上好!”姑姑却说:“玲玲,晚上好!”。
到了晚上新闻联播的时候,当玲玲说晚上好的时候,姑姑却说早上好。
同学们能帮忙解释这种现象吗?2.质疑: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刻会出现白昼与黑夜之分(即昼夜现象),同一地方在不同时刻也会出现白昼与黑夜之分,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讲授新课】一、地球的自转【提问】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太阳的东升西落)【探究】但是,我们感觉是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在西边落下,而地球是静止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想一想:是什么物体在动?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段视频,此处可使用资源“【知识解析】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总结】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1.地球自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提问】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浙教版
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
活动一:完成学具中“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中地球仪的组装(即组装一)。
(注意:组装完的地球仪应是斜着身子的)
活动二:利用组装完的地球仪试着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演示总结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绕转中心:地轴
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板书设计】
4.2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1.绕转中心:地轴
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
教学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地球仪、火柴杆、橡皮泥、太阳平行光线板、十字方向标或学具
2.教学器材:地球仪、火柴杆、橡皮泥、太阳平行光线板、十字方向标、相关投影片3.教学课件:可自制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现象的教学课件
教学活动
调控
[准备引入]活动:一个学生周围围绕若干其他学生,请他们表演中间人看到周围人是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的绕转运动,能有几种表演方式?引入:通过刚才的表演你能解释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吗?
二、昼夜交替
活动一:用手电筒照地球仪,你发现地球仪上的明暗有什么差别?分别粘在正相对经线上的两根火柴分别在亮的半球还是暗的半球?
小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这就是昼夜现象。
提问: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重点分析太阳和月球),你能解释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吗?
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4.2 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4.2 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4.2 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4。
2 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的教学核心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情描述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已经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但是这一结论大多基于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建立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阶段。
我们身在地球上,是无法感受地球的自转的,必须借助一些学生能够感受的实例去推到空间运动关系,需要合理的模型才能研究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如果学生接受了地球在自转这一现实,那么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教学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能够观察到的事实结合模型去解决验证理论知识,掌握也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整体设计思路设疑引入新课学生活动体会并接受地球自转的事实通过133页的活动验证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南北极点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晨昏线(圈),晨线、昏线思考地球自转对地球生命形成和发展的意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拓展铺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已有知识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感觉太阳在绕地球旋转。
浙教2011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与宇宙 第2节 地球的自转》_0
4.2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教学核心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
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且这部分的内容直接关系到后面地球与宇宙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本节内容务必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空间模型构建。
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模型。
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常识,已经知道了地球自转的事实,地址太阳的东升西落等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但是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建立其空间模型还是处于一个朦胧地想象阶段。
因为人们在地球上是无法感觉地球自转的,也无法直接对地球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必须建立空间模型,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球自转及产生的现象。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其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足,所以这节内容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建立天体的空间模型,为之后的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通过地球仪等建立模型解释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模拟实验和读图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通过构建和理解模型,利用模拟实验解释生活现象,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的许多现象都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树立热爱科学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了解地球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颗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树立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活动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理解晨昏线(圈)的含义。
难点:构建和理解模型,学会用模拟实验分析问题,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模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坐在可旋转的凳子上,让其仰望天花板并旋转,可以感觉天花板在旋转。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太阳东升西落是否真的象我们看到的如此。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
提问: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
小组讨பைடு நூலகம்回答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活动探究
解决问题
教师
指导
当地球旋转到图中A、B、C三个不同位置,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到结论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4.1地球的自转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明白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明白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的差不多特征、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缘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张容易产生视觉的错觉图来导入新课。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解决问题
晨昏线的含义
教师评价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
恒星等天体没有
教师评价
昼夜交替是怎么样产生的?
地球自转
教师评价
拓展
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进展有没有好处?什么原因?
小组讨论
尽量给予正面评价
课后练习
【三】小结:
学生小结。
【四】作业布置。
进行组间交流
以同学互评为主
对观测者来说,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同上
从地轴北端观看,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逆时针旋转
同上
从地轴南端观看,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4.2地球的自转
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
重点
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
教学
难点
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板书设计】
4.2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在不停地Biblioteka 地轴旋转1.绕转中心:地轴
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
[课题揭示]第1节地球的自转
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
活动一:完成学具中“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中地球仪的组装(即组装一)。
(注意:组装完的地球仪应是斜着身子的)
活动二:利用组装完的地球仪试着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演示总结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绕转中心:地轴
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二、昼夜交替
活动一:用手电筒照地球仪,你发现地球仪上的明暗有什么差别?分别粘在正相对经线上的两根火柴分别在亮的半球还是暗的半球?
小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这就是昼夜现象。
提问: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重点分析太阳和月球),你能解释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吗?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
3.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活动三:边观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吗?
小结: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即为晨线,相反是昏线。正是因为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也不致过低,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此时火柴在明暗半球的位置变化有何规律?(注意:此时可固定手电筒的照射位置)
小结: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是没有昼夜现象的,而像地球这样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不运动也能产生昼夜现象。而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昼与夜就会更替一次。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其中的知识,虽然并不是绝对的清楚,但也是属于绝对的了解。地球自转是怎么回事,地球自转有那些数据特征,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自己从一些文字里直接了解的内容。故此,在本节课的内容上,只用了5分钟来介绍这些“重点”知识。为了吸引学生,用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学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地球仪、火柴杆、橡皮泥、太阳平行光线板、十字方向标或学具
2.教学器材:地球仪、火柴杆、橡皮泥、太阳平行光线板、十字方向标、相关投影片3.教学课件:可自制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现象的教学课件
教学活动
调控
[准备引入]活动:一个学生周围围绕若干其他学生,请他们表演中间人看到周围人是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的绕转运动,能有几种表演方式?引入:通过刚才的表演你能解释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吗?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我们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描述的,而说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又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而言的。
(介绍手势判断法,即: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极上空,握拳后四指指尖所指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三:完成教材提供的“地球自转实验”并将结论填在书上。(用学具中点燃的小蜡烛代替白纸板,用以表示太阳。注意:火柴与地球仪表面要垂直、方向标的南北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要一致。)
【课堂小结】第135页:1、2
【布置作业】
学生边演示老师边纠正,正确的演示方法如下:
①将地球仪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让地球仪上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即指北)。
③左手扶稳地球仪底座,右手向身体外侧方向拨动地球仪的球体部分。
④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分别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练习: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极地投影图中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练习: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用作图法验证当太阳光照射来时,地球一半地方处在亮的半球,另一半地方处在暗的半球。
提问: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了吗?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你能告诉大家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有多长?
提问: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