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等保标准
等保分级及要求
一、等保分级及要求
等保级别5级分级标准要求
1 个人,法人,团体,造成损害。
但对国家和社会不造成损害的防护
2 个人法人,社会造成严重损害,对社会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的防护/检查
3 对社会持续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的策略/防护/检查/恢复
4 对社会持续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策略/防护/检测/恢复/响应
5 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策略/防护/检测/恢复/响应
二、等保定级
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为四级,网上银行、跨省骨干网,重要支撑系统,在线服务系统为三级,其他为二级
银联,银行卡信息交换是四级,跨省骨干网为三级,其他为两级
三、相关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工作实施细则》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技术方案设计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规范》
《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规范》
四、评测方式:
访谈,检查,测试。
三级等保测评要求
三级等保测评要求
三级等保测评要求是指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测评审查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包括组织机构与人员责任、安全策略与目标、安全管理控制等方面。
2. 安全技术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包括安全策略与目标、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安全审计等方面。
3. 安全运维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运维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包括运维管理制度、安全漏洞管理、应急响应与处置等方面。
4. 安全检测与评估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测与评估措施进行评估,包括安全事件与威胁分析、安全评估与测试、漏洞扫描与修复等方面。
5. 安全事件管理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事件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包括安全事件的报告、响应与处置、恢复与演练等方面。
以上是对三级等保测评要求的基本概述,具体的评估标准和要求可能会因不同的法规、政策和行业需要而有所差异。
等保评级标准
等保评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等保评级标准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评定的一种标准体系,是国家和行业组织制定的一套评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标准和程序。
等保评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保障国家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等保评级标准主要包括四个等级,分别是等保一级、等保二级、等保三级和等保四级,等保一级为最低等级,等保四级为最高等级。
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要求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级别,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等保评级标准的制定依据是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及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结果。
对于对信息系统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机构和企业,根据其业务特点和数据敏感程度等因素,应该采取相应的等保评级标准,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等保评级标准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物理安全等。
在信息系统管理方面,要求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构,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政策和安全目标,并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监督。
在网络安全方面,要求建立有效的网络防护措施,包括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网关防护等,在数据安全方面,要求建立有效的数据加密机制、备份和恢复机制等,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在物理安全方面,要求采取有效的物理保护措施,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
等保评级标准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安全要求,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可能面临的威胁,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措施。
只有全面实施等保评级标准,才能有效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减少信息泄露和攻击风险。
等保评级标准是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根据等级评级标准,全面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措施,才能有效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希望相关机构和企业能够重视等保评级标准,积极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为信息安全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三级等保2.0标准
三级等保2.0标准
三级等保2.0标准是指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升级和完善。
相比于之前的等保1.0标准,等保2.0标准更加注重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安全保障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安全管理的持续性和动态性等方面。
以下是三级等保2.0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安全保障目标: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目标,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2.安全等级划分: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划分,根据安全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管理要求。
3.安全保障措施: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4.安全管理要求:制定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方面。
5.安全风险评估: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6.安全保障评估: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保障评估,评估安全保障措施的有效性。
7.安全管理绩效评估: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绩效进行评估,评估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8.安全管理改进:根据安全管理绩效评估结果,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进行改进和优化。
以上是三级等保2.0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细节和要求可能会因不同行业和领域而有所不同。
等保定级的依据
等保定级的依据
等保定级是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等级划分,是中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制度对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等保定级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等级:根据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安全性等要素,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系统等级。
2. 安全需求等级:根据信息系统在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方面的安全需求,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安全需求等级。
3. 威胁程度等级:根据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威胁程度,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威胁程度等级。
4. 防护能力等级:根据信息系统所具备的安全防护能力,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防护能力等级。
等保定级的划分依据综合考虑了系统的安全需求、威胁程度和防护能力等因素,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达到相应的安全保护要求。
不同的等保定级对应不同的安全管理要求和安全技术措施,以提供给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
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
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
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是指中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标准(GB/T 22239-2023)中规定的安全等级评估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对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等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等级测评。
下面是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安全管理能力要求:包括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安全策略与目标、安全人员配备等方面,要求被测评单位具备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
2. 系统建设要求:包括网络架构设计、系统安全配置、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应急响应与恢复等方面,要求被测评系统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安全防护措施。
3. 安全事件管理要求:要求被测评单位建立健全的安全事件管理机制,包括安全事件监测与检测、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安全事件溯源与分析等方面。
4. 安全审计与评估要求:要求被测评单位实施日常安全审
计和定期安全评估,包括安全漏洞扫描、风险评估、合规性审计等方面。
5. 安全培训与意识要求:要求被测评单位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6. 安全保障措施要求:要求被测评单位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以上是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的主要内容,该标准旨在帮助各类重要信息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等级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护。
网络安全等保等级
网络安全等保等级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标记,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对网络系统的威胁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信度。
按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其中,一级最高,四级最低。
不同等级的网络安全保护要求和措施也不同。
一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求实施最高级别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网络系统的高度安全性和稳定性。
主要包括加密通信、网络隔离、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安全措施。
二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主要针对政府机关、军队、金融、电信等重要行业的关键信息系统,要求在一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安全防护,以保护关键信息的保密性和系统的可靠性。
三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教育科研单位等正常运营的网络系统,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保护机制,保障系统和信息的安全可靠。
四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主要针对个人用户和一般信息系统,要求用户自主采取基本的安全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对于不同等级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政府和相关部门会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和审核标准,对关键信息系统进行等级评定和监督检查,以确保网络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网络系统的抗攻击和抵抗风险能力,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利益与安全。
等保三级标准
等保三级标准等保三级标准,是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第三级标准,是我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等保三级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防范和抵御网络安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等保三级标准的内涵、实施要求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等保三级标准的内涵。
等保三级标准是指在信息系统中,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等级保护的第三级标准。
其内涵主要包括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安全保护等级的要求和安全保护等级的评定等内容。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信息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和防护能力,能够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类网络安全威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等保三级标准的实施要求。
在实施等保三级标准时,需要从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架构、安全防护措施、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
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权限;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测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安全威胁等。
三、等保三级标准的意义。
实施等保三级标准,对于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防范和抵御各类网络安全威胁,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国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国家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等保三级标准作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等保三级标准时,需要充分认识其内涵,严格按照实施要求进行规划和部署,以达到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等保三级标准的实施工作,共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级等保建设标准
三级等保建设标准是指在中国,为了保障信息安全,针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定等级为三级的企事业单位所制定的安全保护措施。
该标准主要包括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以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了信息安全政策、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责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等内容;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包括了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网络流量分析技术等内容;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了信息安全政策、信息安全管理流程、信息安全培训与教育、信息安全事件处置等内容。
通过实施三级等保建设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信息系统被攻击的风险,保护企业的重要信息资产。
等保三级要求
等保三级要求等保(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我国为了规范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防范和抵御网络安全威胁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标准。
等保涵盖了一系列的技术、管理和制度措施,旨在确保信息系统及其相关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等保标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等保的三级要求一、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分级标准等保采用分级保护的思想,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的安全需求,对信息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保护。
等保标准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等保一级、等保二级、等保三级和等保四级。
其中,等保三级要求是较高的安全保护级别,适用于包含国家秘密在内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的信息系统。
二、等保三级的具体要求1.物理安全要求: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符合物理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建设安全可控的机房环境,重要设备的监控和访问控制等。
2.系统运行和维护要求:信息系统应具备完备的系统运行监控和日常维护手段,及时处置安全事件,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3.网络安全要求:对网络安全漏洞、网络攻击等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范,并对网络设备和传输通道实施加密保护。
4.数据安全要求:对重要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5.应用安全要求:信息系统应具备完备的应用层安全控制措施,包括权限管理、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
6.身份和认证要求:对系统用户的身份进行有效认证和授权,确保系统仅限合法用户访问和操作。
7.安全审计要求:建立安全审计机制,记录系统的运行状态、操作日志等信息,便于追溯和安全分析。
8.应急响应和恢复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和恢复机制,面对安全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应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等保三级的实施意义等保三级要求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也是对信息系统运行环境、管理机制和技术措施的全面检验。
同时,等保标准的逐步完善和深入执行,将有效提高国家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等保三级供应商三方评价标准
等保三级供应商三方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管理体系:供应商是否具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检查等,以确保信息安全得到充分重视。
2. 技术能力:供应商是否具有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和设施,是否具有专业的安全团队和技术专家,能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
3. 应急响应:供应商是否具有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及时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
4. 人员培训:供应商是否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安全政策和规定,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安全漏洞。
5. 合规性:供应商是否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确保其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标准:1. 定量指标:评价标准中应包含一定的定量指标,如安全事件发生率、安全损失率等,以便于对供应商的安全状况进行客观评估。
2. 第三方审计: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第三方审计,以确保其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3. 评价流程:评价标准中应包含合理的评价流程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透明度和公开性:评价过程应公开透明,确保第三方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信誉度。
对于三方评价标准的运用,通常有以下特点:1. 综合评估:评价标准不是单一指标,而是多个指标的综合评估,需要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 动态评估: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评价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安全形势和威胁。
3. 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在等保三级供应商三方评价中起到关键作用,需要具备专业能力和信誉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等保三级供应商三方评价标准需要综合考虑管理体系、技术能力、应急响应、人员培训、合规性等多个方面,并运用定量指标、第三方审计、评价流程和透明公开等原则进行综合评估。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等保三级供应商具备足够的安全能力和合规性,从而保障信息的安全。
系统等保三级标准
系统等保三级标准
等保三级要求及技术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机构:需要建立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机构,包括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测等方面的规定和制度。
工作人员安全工作:需要建立工作人员安全工作的制度和规定,包括人员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访问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服务器安全性:需要保证网络服务器的自身配备符合规定,例如身份辨别机制、密钥管理机制、网络安全审计机制、病毒防护等。
网络服务器和关键计算机设备必须在发布前开展漏洞扫描仪评定,不应该有高级别以上的漏洞。
应配备专用型的日志网络服务器储存服务器、数据库查询的财务审计日志。
应用安全性:需要保证运用本身的作用符合等级保护规定,例如真实身份辨别机制、财务审计日志、通讯和储存数据加密等。
运用处要考虑到布署网页防篡改机器设备。
运用的安全风险评估应不会有高级风险性以上的漏洞。
软件系统造成的日志应储存至专用型的日志网络服务器。
网络信息安全:应给出的数据的当地备份数据机制,每日备份数据至当地,且外场储放。
如系统软件中存有关键重要数据信息,应给予外地备份数据作用,通过互联网等将传输数据至外地开展备份数据。
等保三级的管理方案规定安全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安全工作、系统软件建设管理、运维服务管理方法。
等保三级 评定标准
等保三级评定标准等保三级是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是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一种标准。
等保三级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管理制度,评定等保三级的信息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安全管理责任制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管理能力。
2. 安全技术措施,评定等保三级的信息系统需要在技术上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例如,网络安全需要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系统安全需要采取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手段。
3. 安全保密管理,评定等保三级的信息系统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包括信息的分级保护、密钥管理、加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安全保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安全保密管理能力。
4. 安全应急管理,评定等保三级的信息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安全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安全漏洞的管理和修复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安全漏洞修复工作。
5. 安全检测评估,评定等保三级的信息系统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测评估工作,包括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漏洞扫描、安全态势感知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安全检测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评定等保三级的信息系统需要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保密管理、安全应急管理和安全检测评估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些评定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重要信息资产的安全。
等保二级 三级基本要求
等保二级三级基本要求
等保二级和三级是指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标准,是国家对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划分和要求。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基本要求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
任制、安全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
作得到有效执行。
2. 安全技术措施,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包括访问控制、数据
加密、安全审计等,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安全运维能力,建立健全的安全运维体系,包括系统安全监测、漏洞管理、应急响应等,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保障信息
系统的正常运行。
4. 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备份与恢复、灾难恢复等,确保信息系统在遭受破坏或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
5. 安全审计能力,具备信息系统安全审计能力,包括日志管理、
安全事件分析等,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
等保二级和三级基本要求的实施,对于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的安全运维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同时,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和安全审计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各类单位和组织在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时,应当严格遵守等保二级和三级基本要求,加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等保分级及要求
一、等保分级及要求
等保级别5级分级标准要求
1 个人,法人,团体,造成损害。
但对国家和社会不造成损害的防护
2 个人法人,社会造成严重损害,对社会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的防护/检查
3 对社会持续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的策略/防护/检查/恢复
4 对社会持续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策略/防护/检测/恢复/响应
5 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策略/防护/检测/恢复/响应
二、等保定级
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为四级,网上银行、跨省骨干网,重要支撑系统,在线服务系统为三级,其他为二级
银联,银行卡信息交换是四级,跨省骨干网为三级,其他为两级
三、相关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工作实施细则》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技术方案设计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规范》
《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规范》
四、评测方式:
访谈,检查,测试。
三级等保测评依据
三级等保测评依据
三级等保测评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这是三级等保测评的核心标准,涵盖了等级保护安全技术要求的5个层面和安全管理要求的5个层面,包含信息保护、安全审计、通信保密等在内的近300项要求,共涉及测评分类73类。
2.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5070-2019):这个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的总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扩展要求和测试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3.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GB/T 28448-2019):这个标准是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工作的总体要求,包括测评准备、测评实施、测评报告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三级等保测评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等。
通过三级等保测评表明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达到国内最高标准。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访问相关论坛或咨询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获取帮助。
三级等保测评具体标准
三级等保测评具体标准
三级等保测评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物理环境:包括机房和场地的选择、建筑安全、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击、防火、防水和防潮、防静电等方面。
2. 安全通信网络:包括网络架构、通信传输、可信设备、边界安全防护等方面。
3. 安全区域边界:包括区域隔离和访问控制、入侵防范、恶意代码和垃圾邮件防范等方面。
4. 安全计算环境: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等方面。
5. 安全管理中心:包括安全集中管理、安全审计管理、配置管理等方面。
此外,三级等保测评还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安全审计等。
同时,应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安全监测、安全审计等工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咨询网络安全专业人士。
三级等保2.0通过的标准
三级等保2.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2.0)是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重要部分,是保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安全的基本要求。
下面将详细阐述三级等保2.0通过的标准。
首先,在物理和环境安全方面,三级等保2.0要求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并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以防止水灾和渗水等安全隐患。
同时,机房出入口应配置电子门禁系统,以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此外,还需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去除的标识,以防止设备被盗或恶意破坏。
其次,在网络通信安全方面,三级等保2.0要求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对于重要的通信链路,应采用冗余或备份措施,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同时,还需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和优化,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以减少安全漏洞和风险。
在设备和计算安全方面,三级等保2.0要求对重要设备进行冗余配置,确保设备的故障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应采用可信计算技术,确保计算环境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关键软件进行安全加固,防止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的攻击。
在应用和数据安全方面,三级等保2.0要求采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手段,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应用系统和数据。
同时,应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对于重要的数据,还应进行备份和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此外,在安全管理方面,三级等保2.0要求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同时,需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对于安全事件,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综上所述,三级等保2.0通过的标准涵盖了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
三级等保测评依据
三级等保测评依据
三级等保测评依据是一份用于评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四部分:测评规范》(GB/T 22239-2019),对信息系统进行等级
测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等级测评依据。
下面是一般情况下三级等保测评的依据:
1. 信息系统基本情况:包括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实施情况、操作与维护管理等,用于了解系统的整体情况。
2. 安全风险评估:对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等。
3. 安全组织建设:包括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管理人员的资质和职称等,用于评估组织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能力和措施。
4.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策略、安全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事件处理机制等,用于评估组织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控制措施。
5. 安全设备和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加密设备等,用于评估信息系统的技术防护能力。
6. 安全事件管理:包括安全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安全事件的记录和调查等,用于评估组织在安全事件管理方面的能力。
7. 数据备份与恢复:包括数据备份制度和方案、数据恢复能力和方法等,用于评估组织的数据保护措施和能力。
8. 外部合作与风险管理:包括对外合作的安全要求和措施、对外服务的安全要求和措施等,用于评估组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三级等保测评依据,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应严格限制默认用户的访问权限。
防火墙
安全审计
1)安全审计应覆盖到应用系统的每个用户;
2)安全审计应记录应用系统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包括重要用户行为和重要系统功能的执行等;
3)安全相关事件的记录应包括日期和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事件的结果等;
6)重要网段应采取网络层地址与数据链路层地址绑定措施,防止地址欺骗。
设备做好双机冗余
网络访问控制
1)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协议、出入的接口、会话序列号、发出信息的主机名等信息,并应支持地址通配符的使用),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的能力。
防火墙
防毒墙,杀毒软件
资源控制
1)应限制单个用户的会话数量;
2)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VPN
应用安全
身份鉴别
1)应用系统用户的身份标识应具有唯一性;
2)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3)系统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例如口令长度、复杂性和定期的更新等;
4)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如: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
防火墙
数据保密性
1)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鉴别信息、敏感的系统管理数据和敏感的用户数据应采用加密或其他有效措施实现传输保密性;
2)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的鉴别信息、敏感的系统管理数据和敏感的用户数据应采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施实现存储保密性;
3)当使用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时,应加密或者采用可移动磁盘存储敏感信息。
二级等级保护要求
一、
技术要求项
二级等保
实现方式
物理安全
物理位置的选择
1)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机房建设
物理访问控制
1)机房出入口应有专人值守,鉴别进入的人员身份并登记在案;
2)应批准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门禁管理系统
防盗窃和防破坏
1)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
5)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如: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
维护堡垒机
主机系统安全
身份鉴别
1)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的身份标识应具有唯一性;
2)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3)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例如口令长度、复杂性和定期的更新等;
4)审计记录应受到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数据库审计系统
系统保护
1)系统应提供在管理维护状态中运行的能力,管理维护状态只能被系统管理员使用。
数据存储备份,
剩余信息保护
1)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2)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3)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
4)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介质库或档案室中;
5)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以防进入机房的盗窃和破坏行为。
机房建设
防雷击
1)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2)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
防雷系统
防火
1)应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保持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良好状态。
5)应严格限制默认用户的访问权限。
VPN防火墙
强制访问控制
无
数据库审计系统
安全审计
1)安全审计应覆盖到服务器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2)安全审计应记录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包括重要用户行为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
3)安全相关事件的记录应包括日期和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事件的结果等;
访问控制
1)应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客体的访问;
2)自主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信息安全直接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3)自主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4)应由授权主体设置用户对系统功能操作和对数据访问的权限;
5)应实现应用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例如将管理与审计的权限分配给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
消防系统
防水和防潮
1)水管安装,不得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
2)应对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置套管;
3)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屋顶和墙壁渗透;
4)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机房建设
防静电
1)应采用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静电地板
温湿度控制
1)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电力供应
1)计算机系统供电应与其他供电分开;
2)应设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3)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如UPS设备)。
UPS
电磁防护
1)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2)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避免互相干扰。
防电磁排插,防电磁机柜
网络安全
结构安全与网段划分
拨号访问控制
1)应在基于安全属性的允许远程用户对系统访问的规则的基础上,对系统所有资源允许或拒绝用户进行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
2)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用户数量。
VPN
网络安全审计
1)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事件进行日志记录;
2)对于每一个事件,其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1)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应具备冗余空间,要求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2)应设计和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3)应根据机构业务的特点,在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的基础上,合理设计网络带宽;
4)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路径;
5)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址段;
4)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如: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
VPN
自主访问控制
1)应依据安全策略控制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2)自主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信息安全直接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3)自主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
4)应由授权主体设置对客体访问和操作的权限;
堡垒机
数据备份和恢复
1)应提供自动机制对重要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数据备份;
2)应提供恢复重要信息的功能;
3)应提供重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服务器的硬件冗余
数据存储备份
VPN
通信完整性
1)通信双方应约定单向的校验码算法,计算通信数据报文的校验码,在进行通信时,双方根据校验码判断对方报文的有效性。
VPN加密
抗抵赖
无
VPN
通信保密性
1)当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
2)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利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3)在通信过程中,应对敏感信息字段进行加密。
VPN
软件容错
1)应对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
2)应对通过人机接口方式进行的操作提供“回退”功能,即允许按照操作的序列进行回退;
3)在故障发生时,应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
VPN
资源控制
1)应限制单个用户的多重并发会话;
2)应对应用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上网行为管理设备
边界完整性检查
1)应能够检测内部网络中出现的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即“非法外联”行为)。
IDS入侵检测
网络入侵防范
1)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网络蠕虫攻击等入侵事件的发生。
IPS入侵防御
3)应对一个时间段内可能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VPN
代码安全
1)应对应用程序代码进行恶意代码扫描;
2)应对应用程序代码进行安全脆弱性分析。
防火墙
数据安全
数据完整性
1)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2)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用户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2)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VPN
入侵防范
无
网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
恶意代码防范
1)服务器和重要终端设备(包括移动设备)应安装实时检测和查杀恶意代码的软件产品;
2)主机系统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4)审计记录应受到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日志审计系统
剩余信息保护
1)应保证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2)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恶意代码防范
1)应在网络边界及核心业务网段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