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背景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它是传染性非常强的疾病,很容易在人群之间传播,对社会和人民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医疗机构是人们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场所之一,故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必须严密,科学,有效的运作,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和患者的安全。

法律法规规定我国的传染病治理法律法规中,确立了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相关要求。

按照相关法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传染病控制和管理机制,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体系,降低传染病在机构内外的传播风险,规避医疗损害。

编制制度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应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传染病防控体系、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防控流程和程序、传染病发生时的应急和处置措施、体系运行管理等。

传染病防控体系传染病防控体系应该是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控机构、传染病防控人员和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等。

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应根据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科普,以及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的分析,制定出适合本机构的预防控制策略。

防控流程和程序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流程和程序是申请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资质的重要部分。

其主要工作包括传染病暴发事件上报、病人分类、传染源控制、隔离观察和个人防护等程序。

同时,亦应该建立传染病筛查患者工作程序,以全面筛查患者的传染病情况。

应急和处置措施传染病发生时,及时处置和控制传染源是保障患者安全、医护人员健康的关键。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以应对传染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和处置措施:传染病防止和控制的适时举措;传染病诊断和治疗的一般程序和规程;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与信息沟通;加强合理且适时的传染病监测等。

体系运行管理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是切实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防范传染病发生和扩散的重要保障。

其主要工作如下:规定医护人员和患者个体防护措施和培训;共享传染病疫情标准和疫情控制的最新技术方法;加强传染病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纪律的监督和检查;落实传染病处理邮进行的报告和记录等。

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卫生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我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汇总和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传染病疫情管理措施,指导、监督、检查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

2.各科室设立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3.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报告和档案管理工作。

三、疫情报告1.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必要时要做订正、死亡报告。

2.各级医疗保健科,每日定时负责收集各科室疫情报告卡,并在24小时内网络直报。

各有关科室要设传染病登记簿,预防保健科设传染病报告总登记簿。

3.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诊断和治疗传染病病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时限内报告。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时限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四、疫情调查与处理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处理,查明疫情来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2.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采取隔离治疗、隔离观察等措施。

3.对密切接触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采取医学观察、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4.对传染病疫源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采取消毒、灭鼠、灭蚊、灭蝇等措施。

五、疫情信息发布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2篇)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2篇)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是为了有效防控和管理医院内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公众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以下为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的要点: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医院应制定详细的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包括传染病的检测、隔离、消毒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并建立相关的防控培训教育制度。

2. 传染病的报告与登记:医院要建立健全的传染病报告与登记制度,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记录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3. 传染病的隔离与治疗:医院应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隔离病房,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的隔离与治疗工作,确保病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4. 医务人员的防护:医院要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范,严禁无防护措施的医务人员接触传染病病例。

5. 传染病的消毒与清洁:医院要建立科学的传染病环境消毒和物品清洁的制度,对可能受到传染病污染的环境、器具和用品进行规范的消毒和清洁处理。

6. 传染病的控制与评估:医院应定期组织传染病的防控评估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的评估。

以上是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的一些要点,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传染病的有效防控和管理。

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二)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是指医院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份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参考内容:1. 传染病防控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和权利,确保责任到人。

2. 传染病报告和登记:明确医务人员对疑似感染病例的报告要求;同时,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对每个传染病病例进行详细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情状况等。

3. 传染病诊断和治疗:明确传染病的诊疗标准和程序,确保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4. 传染病隔离和转运:制定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和操作步骤;明确传染病患者转运的程序和要求。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制度 - 医疗机构传染病规定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制度 - 医疗机构传染病规定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制度 - 医疗机构传染病规定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制度(完整版) - 医疗机构传染病规定一、概述本文档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制定本控制度的目的是提供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指导原则,促进医疗机构的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二、责任分工1. 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传染病防控制度,并监督执行;2. 医务人员应遵守传染病防控制度,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研究。

三、传染病的分类与报告1. 传染病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并及时报告给卫生部门;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传染病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准确报告。

四、预防措施1. 医疗机构应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计划,包括病种预防、环境消毒、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2. 强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传染病的处理与隔离1.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的处理和隔离制度;2. 对于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提供必要的治疗;3. 医务人员应在传染病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循防控措施。

六、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1. 医疗机构应制定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2. 在发生传染病事件时,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置。

七、监督与评估1. 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2. 在防控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强化培训和宣传教育。

八、附则1. 本控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2. 本控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制度的完整版,旨在提供规范性指导,确保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4篇)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4篇)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及时掌握和有效应对医院内的传染病疫情,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报告范围:明确应该报告的传染病种类,包括疫情防控重点疾病、急性传染病、突发传染病等。

2. 报告程序:规定传染病发生后,医院内部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向所在地卫生部门报告。

3. 报告内容:规定报告中应包含传染病的病情、发病人数、疫情等级评定等信息。

4. 报告时限:规定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时限,一般要求在24小时内完成报告。

5. 报告评估: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传染病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分析、统计传染病情况,制定应对措施。

6. 报告保密:确保传染病报告的保密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患者隐私的保护要求,不得将报告泄露给未有关部门。

7.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医院传染病报告进行抽查,确保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8. 奖惩机制:对于未及时报告传染病或者虚报病情的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奖励或处罚措施,以促使医务人员养成及时报告的意识。

以上是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同医院和地区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医院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落实和执行。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医院传染病的报告工作,及时发现、控制和处置传染病疫情,保障医院内外的人员健康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及时、准确、公开、便捷。

第三条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目标是:做到对传染病疫情及时全面掌握,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障患者和医院员工的健康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感染。

第二章报告责任第四条医院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主体为: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感染管理科、传染病科、医疗科室及医务人员。

第五条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并协调各部门及医务人员的合作共享有关信息。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五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五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

4、疫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定期报院领导小组。

5、中心领导小组组织中心内自查传染病漏报外,配合区疾控进行漏报抽查。

并将检查结果报中心主任,必要时通报全中心。

6、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7、中心领导小组根据各科的漏报和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广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1、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要求:(1)内容填写完整,不得漏项:____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现地址应填写到最小单位,城市应填写到区(县)、街道、门牌、幢、室,农村应填写到乡、自然村。

对于单位内宿舍应在单位前写明____区____路;户口地:卡片除填写现住址外,还应填写户口地,以确定该病人是否为外地人口,否则为不完整卡片。

(2)填报订正卡或初报卡均要做出标记。

(3)填写各项目要准确,病人住址要详细具体,字迹工整易辨认。

(4)按规定时间报告,初诊日期为医院对病人做出明确诊断的日期,应与报告日期在同一天,否则为不及时。

2、社区负责网络报告的传染病卡片质量,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依据、病名、医生填卡日期、地址,地址应选择到街道(乡镇),否则为不合格卡片。

卡片生产日期即为网络直报日期。

实行网络报告的医疗机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保存期____年。

责任报告单位应设立《专用疫情登记簿》。

在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登记,《专用疫情登记簿》保存____年。

3、中心建立核对和每月自查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二)一、本单位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管理制度)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管理制度)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传染病管理制度目录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4 死亡病例方案管理领导小组职责·5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6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8传染病疫情方案制度··9传染病疫情方案流程··11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13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15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7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18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责任追究制度··19 传染病疫情方案奖惩制度··21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22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23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24医院门诊日志登记规范··26门诊医生传染病疫情方案制度··27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方案制度··28检验科疫情管理和方案制度··29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31死亡病例方案制度··33预防保健科死亡病例方案工作流程··34 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36 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规定··37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管理制度··38死因编码规定··39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40肠道门诊工作制度··41消毒隔离工作制度··42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壹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报告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确保传染病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二)及时报告原则: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和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发现后应立即报告。

(三)分级管理原则:根据传染病疫情等级,采取相应级别的防控措施。

(四)属地管理原则:按照行政区划,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二、传染病报告制度第四条传染病报告范围:(一)法定传染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其他需要报告的传染病: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需要报告的传染病。

第五条传染病报告流程:(一)首诊报告制:接诊的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和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4小时内上报。

(二)门诊日志制:门诊部各科室应建立门诊日志,记录传染病患者的诊疗情况,确保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

(三)传染病登记制:门诊和病房应设立传染病登记本,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和传染病病原携带者进行登记,并保存3年。

(四)报卡交接双签制: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天收集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与相关科室疫情报告人员双方签字并注明日期。

(五)卡片收、发登记制:预防保健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在完成剔除卡和检查核实卡片填写质量等工作后,应在预防保健科专用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第六条传染病报告责任:(一)责任报告人:接诊的医务人员为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人。

(二)责任科室:门诊部、病房、检验科、预防保健科等科室为传染病报告的责任科室。

医院传染病防治各种制度

医院传染病防治各种制度

医院传染病防治各种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我院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三条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科学、严密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

第四条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工作责任制。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成立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设立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办公室,挂靠在我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传染病防治管理办公室职责如下:(一)组织实施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三)组织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四)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五)组织传染病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和分析;(六)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职责:(一)医务科:负责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医疗救治方案,组织救治力量的调配。

(二)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预防控制方案,组织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

(四)护理部:负责传染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落实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

(五)院感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协助感染管理科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六)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第三章预防控制第八条预防为主,加强疫情监测。

感染管理科要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一、总则1.1 目的为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2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1.3 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按照网络直报,逐级审核上报,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化管理,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

1.4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乡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卫生所、个体诊所),各负其责,实施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

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2.1 传染病疫情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开展传染病病例的监测工作,包括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病例,以及其他法定传染病的病例。

2.2 传染病疫情报告2.2.1 首诊报告制最初接诊的报告责任人(即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及时主动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2.2.2 门诊日志制门诊部内科、儿科、急诊科、妇科及肠道门诊、性病(皮肤)科、肺科门诊、传染科、肝炎门诊等专科与诊疗法定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建立门诊日志。

门诊日志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基本。

门诊日志登记量与当天门诊挂号量符合率应大于75%。

2.2.3 传染病登记制门诊与病房均应设立传染病登记本,项目 14岁以下患儿应填写家长姓名。

传染病登记本至少保存3年。

2.2.4 报卡交接双签制预防保健科疫情管理人员每天收集各科室当天传染病报卡时,应与相关科室疫情报告人员双方签字并注明日期。

2.2.5 卡片收、发登记制预防保健科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接到门诊或病房疫情报卡后,在完成剔除卡和检查核实卡片填写质量等工作后,应在预防保健科专用传染病三、传染病疫情管理3.1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医疗机构应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一、传染病防控组织管理制度1.明确传染病防控组织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2.明确传染病防控组织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职责,保证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工作效率。

3.明确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信息通报、协调合作和部门间的配合机制。

4.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年度计划和工作评估制度。

二、传染病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1.明确传染病病例报告的范围、报告程序和时间要求。

2.明确传染病病例的分类和报告要求,并建立传染病病例的监测和统计系统。

3.建立并完善传染病病例的电子报告平台,提高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设立传染病监测人员,负责监测和分析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筛查。

三、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1.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制度和规范,包括个人防护、环境清洁和消毒、医废处理等方面的制度。

2.科学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等方面。

3.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传染病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

4.提供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和技能。

四、传染病暴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1.明确传染病暴发事件的报告和应急处置程序,确保传染病暴发事件能够及时控制和处理。

2.明确传染病暴发事件的工作责任机制,及时组织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建立应急物资和药物储备制度,确保传染病暴发事件的救治和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定期组织传染病暴发事件的演练和评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五、医务人员防护制度1.明确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和规范,包括穿戴防护服、戴口罩、戴手套等方面。

2.建立医务人员传染病暴露和职业暴露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暴露事件。

3.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建立并完善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指导,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状况良好。

六、医疗机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制定医疗机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的洁净度和卫生条件符合相关要求。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5篇)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5篇)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1.传染病疫情管理____设在医院预防保健科。

有经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培训上岗的疫情报告管理员,负责本单位和所辖区内的疫情报告工作。

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及《____部37____》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或投放于疫情箱内),履行好法律规定的义务。

3.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规律,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做到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4.熟练掌握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分类,疫情报告的时限及程序,做好上报登记,核实、填卡、传送等工作。

5.疫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异常信息审核报告卡,按时上报并做好各种传染病卡的分类登记工作,每月查对门诊日志、出院病例,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并按规定予以处理。

6.凡发现____(鼠疫、____)或新发传染病或乙类中的按____管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禽流感、____、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应____小时电话报告,随后补报卡片。

7.每月查阅全院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例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并与医务科共同进行目标考核。

8.监督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9.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10.新分配(或调入)来我院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及《____部37____》等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方可上岗。

11.督查检验科、ct室、放射科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的异常信息做好登记,并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给开单医生。

12.严格遵照《____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本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1. 为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患者。

3. 本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确保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1)成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2)领导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医护人员等组成。

2.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1)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对传染病病例实行首诊报告制,确保传染病病例得到及时报告。

(2)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3)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确保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3. 传染病防治措施(1)加强传染病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传染病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传播。

(3)开展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病意识。

三、传染病疫情处理1. 传染病疫情报告(1)发现传染病病例后,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2)对传染病疫情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 传染病疫情调查(1)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暴露人群。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3. 传染病疫情处理(1)根据传染病疫情等级,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对传染病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传播。

(3)对疑似病例进行排查,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医疗机构各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一、总则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防治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及时发现、报告、隔离和治疗传染病患者的重要职责。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提高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传染病管理工作。

2. 设立传染病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监测、报告、隔离、治疗和预防控制工作。

3. 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传染病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4. 医疗机构各科室设立传染病报告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工作。

三、传染病监测与报告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制度,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早期发现、诊断和报告。

2. 传染病监测内容包括:传染病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密切接触者等。

3. 传染病报告责任人在发现传染病患者时,应当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照规定时限和要求报告。

4. 传染病报告卡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密切接触者等。

四、传染病隔离与治疗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传染病患者的病情和传播风险,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 传染病患者应当单独使用病房和卫生间,避免交叉感染。

3. 医疗机构应当为传染病患者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传染病患者出院时,应当由传染病管理科进行出院评估,确认患者符合出院条件后方可出院。

五、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加强对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监测和控制。

2.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4.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传染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六、法律责任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传染病管理法律法规,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1. 背景
医疗机构是传染病防控的第一线,为保障医院环境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制定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 目的
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效果,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3. 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卫生院等。

4. 主要内容
4.1. 传染病防控组织
- 设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成员。

- 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确保责任明确。

- 配备专职传染病防控人员,负责日常防控工作。

4.2.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
- 建立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

- 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4.3.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制定传染病防控方案,包括预防、监测、隔离、消毒等措施。

- 加强医院内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传染病防控交流与研究。

4.4. 传染病应急处理
- 制定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和措施。

- 建立传染病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4.5. 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
- 组织传染病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 开展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培训,提高防控水平。

5. 责任与监督
医疗机构领导层应对本管理制度的实施负有主要责任,并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监督。

6. 其他
本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细则由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随时修订和完善。

以上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详细的实施细则请参阅相关文件。

医院检验科传染病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检验科传染病管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及涉及传染病检测的各项工作。

三、管理职责1. 检验科主任负责传染病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检验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提高传染病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3.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传染病检测工作要求1. 检验科应配备专业的传染病检测设备和试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检测传染病标本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标本交叉污染。

4. 检测过程中,应避免产生气溶胶,对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5. 传染病检测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 检验科应设立生物安全柜,用于传染病检测操作。

2. 生物安全柜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生物安全。

3. 传染病检测标本应分类存放,明确标识,避免交叉污染。

4. 检验科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六、医疗废物管理1. 检验科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 传染病检测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进行特殊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3. 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七、传染病报告与信息管理1. 检验科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检验科应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八、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检验科传染病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目录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目录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目录一、引言1.1背景1.2目的1.3适用范围1.4定义二、传染病管理概述2.1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2.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2.3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制度三、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组织体系3.1传染病管理组织机构设置3.2相关人员职责和权限四、传染病预防与控制4.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4.2医疗废物的管理与处理4.3水源与食品安全管理4.4空气和环境卫生管理4.5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五、传染病的预防接种5.1预防接种的基本原则和要求5.2预防接种的种类和适应症5.3预防接种的工作程序和记录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6.1传染病暴发应急预案6.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6.3应急人员培训和演练七、冷链管理7.1冷链管理的意义和目的7.2冷链设备的采购、安装和维护7.3冷链设备的监测和记录八、医院感染管理8.1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组织与职责8.2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8.3感染风险评估和监测8.4感染控制的培训与宣教九、人员卫生管理9.1医疗人员的健康体检9.2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9.3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穿戴防护措施十、患者管理10.1患者的分类管理10.2患者的接诊和流调登记10.3患者的隔离与防护措施十一、文件管理11.1相关管理文件的起草和审批11.2文件的归档和保管11.3文件的更新和修订十二、督导与评估12.1传染病管理的督导机制12.2传染病管理的评估和考核标准十三、附则13.1法律法规的引用13.2各类传染病的处理规定13.3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以上为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的汇总目录,旨在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管理框架,帮助医疗机构建立规范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具体的内容将在每个章节中详细阐述。

医院_三病_管理制度

医院_三病_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对传染病、慢性病和精神病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传染病管理1. 传染病分类医院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分类和管理。

2. 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及时向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隔离制度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应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治疗,隔离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 诊疗规范医院应根据传染病诊疗规范,对传染病患者进行规范化诊疗,确保治疗效果。

5. 医疗废物处理传染病患者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三、慢性病管理1. 预防保健医院应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预防保健工作,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 诊疗服务医院应提供全面的慢性病诊疗服务,包括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

3. 管理档案建立慢性病患者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康复情况。

4. 跟踪随访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合作治疗医院应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

四、精神病管理1. 诊断标准医院应严格按照精神病诊断标准,对疑似精神病患者进行诊断。

2.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3. 病房管理精神病患者的病房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防止患者自伤或伤人。

4. 药物管理医院应严格执行精神药物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5. 家属沟通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共同参与治疗和康复过程。

五、监督与考核1. 医院应定期对传染病、慢性病和精神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2. 对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 将传染病、慢性病和精神病管理工作纳入医务人员考核体系,激励医务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关于成立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各科室:为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工作,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管理领导小组”。

同时决定:疫情管理由预防保健科负责,疫情管理员XXX,疫情直报员XXX。

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

办公室:附件:传染病疫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年月日主题词:传染病疫情领导通知建阳市XX医院年月日附件: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

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院疫情管理领导小组及其职责疫情领导班子:由主管业务副院长、保健科科长、疫情管理人员、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控科科长、质控科科长,组成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院保健科,保健科科长为办公室主任。

关于成立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各科室: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疫情信息。

根据《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和《关于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网络直报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同时决定:死亡病例报告由预防保健科负责,死亡病例编码由档案室负责,网络直报直报员XXX。

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

办公室:附件: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二00五年一月十日主题词:死亡病例报告领导通知建阳市XX医院2008年1月10日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每半年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开展工作。

3、制定死亡病例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死亡病例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罚。

对在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注:医院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及其职责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班子:由主管业务副院长、医务处主任、保健科科长、疫情管理人员、护理部主任、感控科科长、质控科科长,组成死亡病例报告管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院医务处,医务处主任为办公室主任。

预防保健科工作规范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4、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疫报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特殊病例可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5、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每月在全院通报上月疫情报告情况(包括疫情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结果,并做出惩罚通告)。

7、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8、每月与医务处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9、规范计划免疫工作。

10、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建阳市XX医院2008年1月10日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建阳XXXY医院2008年1月10日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建阳市XXXY医院2008年1月10日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

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处、业务院长。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疫情报告卡片工作流程(1)管理人员每天两次到相关科室收集传染病卡片↓(2)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3)登记传染病卡片↓(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6)制作卡片电子文档保存疫情资料建阳市XXXY医院2008年1月10日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