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共40页

合集下载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117页
效果指数 (index of effectiveness, IE)
抗体阳性率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评价指标常用以下 中间结局变量:①人群认知、态度、行 为的改变;②行为危险因素的变化;③ 生存质量的变化;④干预投人产出效果 评价等。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 一、定 义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
第110页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研究对象的选择原则
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依从性好的人群
第111页
严格的入选和排除标准
6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样本量估计
第112页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事件(发病或死亡)的发生率 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6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第106页
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 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 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 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 试验性研究方法。
6
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较适用
实验研究、新药 临床试验中 较常用
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 试者身上进行
可节省样本,但试验期间 受试者可能受到许多因 一般不提倡使用 素干扰
相互对照
几种处理(水平)互 为对照
要同期平行进行
历史对照
以过去的研究结果做 对照
历史资料可比性差
实验研究中用
用于恶性肿瘤的 临床研究, 其他一般不 宜用
6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某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地区居民,包括男女老少,共计10000人。

三、调查方法。

1.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10000名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基本信息、生活习惯、疾病症状等情况。

2. 实地走访,选取部分疾病患者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其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情况。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四、调查结果。

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18岁以下占30%,18-40岁占40%,40岁以上占30%。

2. 生活习惯。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有60%的人每天都有规律的运动,40%的人饮食习惯较为健康,但也有20%的人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3. 疾病发病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某地区慢性病患者占总人口的15%,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急性疾病患者占总人口的5%,主要包括感冒、腹泻等。

五、调查结论。

1. 某地区慢性病发病率较高,需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2. 急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但仍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3. 需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六、建议。

1. 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3.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七、总结。

本次调查结果为某地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各级部门能够重视本次调查结果,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演示文稿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演示文稿
当前第43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四\9点
事件基本情况
2006年2月中下旬, 龙岩市**县**乡中心小学 和中学发生麻疹爆发疫情,该县疾控中心于24 日上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该乡开展现场调 查处理,共搜索到9例疑似病例,采集血清标 本送龙岩市疾控中心检测,经检测9例病例麻 疹IgM抗体均阳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及案例分析演示文稿
当前第1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四\9点
(优选)现场流行病学调 查的步骤及案例分析
当前第2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四\9点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 三、案例分析
当前第3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四\9点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
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组
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 必要时还应增加其它卫生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职责分工 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 调查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
当前第7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四\9点
必需的装备
调查表、调查器材 现场预防控制器材 采样设备、试剂 现场联系资料和器材 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 适合的交通工具
定群研究(队列研究)
定义:调查者选择两组人群,一组为暴露人群, 另一组为非暴露人群,然后追踪观察两组人群 中某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当前第29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四\9点
优点
①、比病例对照研究能更直接、更有力地判断 病因假设和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
②、可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危险度。
提高分子、分母的质量
复访
当前第40页\共有80页\编于星期四\9点
10.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
记录调查情况、结果及建议

重庆市女性HPV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重庆市女性HPV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重庆市女性HPV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孙聪聪;梁爽;蒋鹏;胥飚;王佳【摘要】目的:调查重庆市女性群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为预防HPV的感染及早期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重庆市某县级医院门诊、住院的19860例妇产科患者的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并分析其HPV 分型。

结果19860例研究对象中,HPV阳性5681例,感染率为28.61%。

由于研究对象存在多重感染,故5681例感染人群中实际HPV亚型感染频数为8906,而高危型感染频数为6166(包含多重感染),占总感染频数的构成比为69.23%。

将感染亚型分别按感染概率高低排序,排在前8位的是:52型、16型、58型、6型、CP8304(81型)、33型、53型、18型。

HPV单一感染阳性率为19.38%,多重感染率为8.74%,其中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

研究人群中小于或等于20岁组感染率最高(43.89%),36~50岁组感染率最低(27.26%)。

结论重庆市女性HPV感染率高,且以高危型感染为主,HPV52、16、58、33、18型为重庆市女性HPV感染预防的重点。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statu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of femalesin Chongqing city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preventionof HPV infection and control of early cervical lesions .Methods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cervical cytology screening for 19 860 females in the University‐Town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a county‐level hospital in Chongqing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werecollected ,and the HPV typing data were analysed .Results Among the 19860 females ,5 681 females were infected with HPV ,the infection rate was 28 .61%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infection ,the actual infection frequency of HPV subtypes in 5 681 females was 8 906 .The infection freq uency of high‐risk subtypes ,including multiple infections ,was 6 166 (accounted for 69 .23% ) .According to the probability of infection ,the top eight rate of subtype infection was HPV 52 ,16 ,58 ,6 ,CP8304(81) ,33 , 53 and 18 .The positive rate of single HPV infection was 19 .38% ,the positive rate of multiple infection was 8 .74% ,in which doub‐le infection was the main infection model .The infection rate of females aged 20 years old or less(43 .89% ) was the highest ,while have the infection rate of females aged 36-50 years old was the lowest(27 .26% ) .Conclusion The HPV infection rate of females in Chongqing is high ,the most of females infected by high‐risk subtype HPV .It is necessary to lay emphasis on preventing HPV 52 , 16 ,58 ,33 ,18 infection for females in Chongqing city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6(045)036【总页数】3页(P5136-5138)【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流行病学方法;重庆【作者】孙聪聪;梁爽;蒋鹏;胥飚;王佳【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妇产科 401331;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4040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捷尔医院内分泌疾病中心 4011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妇产科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可影响人类健康,尤其是高危型HPV 持续感染人体可引起女性宫颈癌的发生[1-3]。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
利比里亚 3,834个病例 / 2,069人死亡 塞拉利昂 2,437个病例 / 623人死亡 几内亚 1,199个病例 / 739人死亡
尼日利亚 20个病例 / 8人死亡 塞内加尔 1个病例 / 0人死亡
美国 1个病例 / 1人死亡
总计:7,491个病例 / 3,440人死亡
现在是18页\一共有108页\编辑于星期四
人们纷纷逃散
引言
英国医师John Snow运用了流行病学调 查,分析了霍乱的流行情况。
当时霍乱病原体尚未发现,Snow集中精力调 查发生疫情的地点和死亡病例,发现几乎所 有的死亡病例都发生于离宽街水井不远的地 方,且他们都饮用宽街供水站的水,Snow根
据疾病分布进行分析,教区霍乱爆发与宽街供水 站的水井有密切关系,经封闭水井,爆发即告终 止。
1999年霍乱世界分布
现在是16页\一共有108页\编辑于星期四
2002莫桑比克霍乱流行
疟疾
malaria
✓ 在面临危险的25亿人中,每年有5亿多人罹患严重 疟疾,并且有100多万人因该病的影响而死亡,绝大 多数为5岁以下的儿童 。
✓ 疟疾的问题在非洲尤其严重。在那里,所有儿童期 死亡中,有五分之一(20%)是由疟疾造成的。

145万患者,死亡13万人。
全 球


现在是15页\一共有108页\编辑于星期四
霍乱 cholera
Ø1961年由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引起的大流行,波及五大洲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患者350万
Ø1992年,印度和孟加拉国部分地区发病10余万
Ø1997年起,霍乱在非洲大规模蔓延,乌干达报告病例
11,335例,肯尼亚报告病例10,108例
2014年10月20号: WHO数据更新,9216感染,4555死亡

传染病疫情调查与处置

传染病疫情调查与处置
现在是18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五
常见的一些整理表
• 描述流行病学资料整理表。
– 时间分布,直方图或流行曲线。
– 地区分布,直方图、标点地图、范围地图等。 – 人群分布,直方图、饼图等描述分布特征。
– 尽量用率,而不是绝对数或构成比进行描述。
现在是19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五
(一)时间分布描述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
五、核实病例数
现在是15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五
核实病例数
根据病例定义,确定病例后,计算病例数,统计分析 病例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即通常所说的三间分 布是暴发调查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通过对现场调查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详细描述时 间的基本特征,可以明确卫生事件所危害的人群,并 提出有关病因、传播方式及对卫生事件的假设。
0
现在是22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五
快速上升
左右不对称
快速降低
Time
已知病原的点源暴露可推算可能暴 露期:
Cases
60
50
40
平均潜伏期
30
20
10
最短潜伏期
0 最Ti长m潜e 伏期
现在是23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五
流行曲线的有哪些作用?
Cases
Cases
点源
60 50 40 30 20 10
2.根据不同的目的建立不同的病例定义:
根据工作处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哪个阶段;搜索病例;是 否为了诊断和治疗;是否为了常规监测与报告等。
现在是12页\一共有63页\编辑于星期五
建立病例定义
3.病例定义的分类
疑似病例
临床确诊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4.病例定义的内容包括: 流行病学信息(时间、地点、人群、具备危险因 素或流行病学接触史等);临床信息; 针对病因的实验室检测信息等。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

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

”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

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

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

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

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

202X年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及现场调查应用(1)

202X年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及现场调查应用(1)

流行(liúxíng)曲线:直方图
3
病2 例
数1
接种(jiēzhòng)甲 肝疫苗
放寒假
开展调查
0
12-1
12-13
2008年
12-25
1-6
1-18
2009年
第十三页,共一百八十六页。
1-30
2-11
2-23
4天间隔 (jiàn gé)
绘制(huìzhì)流行曲线的要点
横坐标(X轴) 表示时间(shíjiān)间隔 纵坐标(Y轴)表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累计病例人数
持续 同源 (chíxù)
In a continuous common source the exposure is longer
高峰(gāofēng)平台
第三十页,共一百八十六页。
Cases
持续(chíxù)同源实例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Time
Data Source: An outbreak of Salmonella heidelberg infection, Colorado, USA, 1976.
7月
发病日期
8月
16
Cases 病例数
12
可疑餐次:20日晚餐
8
4
早 午午午 晚晚晚 早早早 午午午晚晚晚早早早午午午晚晚晚早早午早午晚午晚早晚早午早午 午
1122 888 44 41122 1288 844 14122 8182 4 8412 1428 1842 4182 1842 4812 48 4
8
第九页,共一百八十六页。
几起食物中毒(shíwùzhòngdú)事件的临床表现
腹泻:82% 腹痛:52% 发热:41% 呕吐(ǒu tù):20% 恶心:17%

儿童大叶性肺炎

儿童大叶性肺炎
当前第19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病例分享
当前第20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CAP的第三位病原体 全球感染率 9.6%─66.7%
2007年MPP发生率是1999年的10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逐年增加
当前第21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CARTIs: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ACARTIs:急性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CP:肺炎衣原体 MP:肺炎支原体
当前第25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1 Michelow IC, et al. Pediatrics, 2004;113(4):701-707 2 Principi N,et al. Clin Infect Dis,2001;32(9):1281
当前第2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非典型病原体─儿童CAP主要病原
美国多病原学研究
1:
1999,01-2000,03
154名住院CARTIs儿童 2月龄-17岁 病原检出率: MP:14%, CP:9%
意大利研究2 :
1998,05-1999,04
21个中心 2-14岁 613名ACARITs儿童中:
当前第4页\共有68页\编于星期五\17点
临床特点
儿童期病理分型常以支气管肺炎为主,但近几年大叶性肺炎呈上升趋势, 其治疗周期
较长,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病原学特点对治疗的关键。
以往认为大叶性肺炎多见于3岁以上的年长儿,偶见于婴幼儿。 刑娜等报道年龄最小为15 d, 0~1岁组和大于6岁组分别占大叶性肺炎的19. 1%
(109/570)和60. 5% (345/570)。(2009年) 王美娟等报道1个月~3岁组和大于6岁组分别占大叶性肺炎的26. 0% (26/100)和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a c)
c

现在疾病
病例
b
+
b(b d)
d

对照
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示意图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23页
病例对照研究原理
以现在确诊患有某特定疾病病人为病例,不 患有该病但含有可比性个体为对照,调查他们 过去对各种可能危险原因暴露是否及暴露程度 ,经过比较暴露比差异,在预计各种偏倚对研 究结果影响后,推断这些原因作为病因可能性 。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21页
二、病例对照研究
例:吸烟与肺癌
Doll和Hill于1950年报道了应用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研究了吸烟与肺癌关系。研究对象包含: 709例肺癌病例、637例肠癌病例、709例非肺癌 对照病例。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22页
调查方向:搜集回顾性资料
比较 人数 以前是否暴露
a
+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48页
病例对照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
入院率偏倚、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信息偏倚
回想偏倚、调查偏倚
混杂偏倚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49页
病例对照研究优缺点
优点
1 尤其适合用于罕见病研究 2 该法较省人力物力,易组织,需样本
少,出结果快 3 既可检验有明确危险原因假设,又
按是否匹配
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不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27页
匹配
对结果有干扰作用一些原因或特征作为 配比原因(如年纪、性别),使两组在配比 原因上保持相同。
成组匹配 个体匹配(普通不超出4个,1:1称配对)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第十四页,共65页。
视觉障碍、眩晕、麻刺感、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1
潜伏期
症状和体征
病原
<1小时
神经系统症状或胃肠道症状
胃肠炎、神经过敏、视力模糊、胸痛、 发绀、抽搐、惊厥 流涎、出汗、胃肠炎、不规则脉、瞳孔缩小、 哮喘样呼吸
水生贝壳类动 物毒素 有机磷酸盐
毒蕈
麻刺感和麻木感、眩晕、面色苍白、胃出血、 皮肤脱屑、凝视、反射消失、抽搐、麻痹
总数 OR 100 9.2 100 6.3 100 3.4 100 1.0
第三十五页,共65页。
分层分析
暴露
B+C B only C only 参考值-
是否发病
+
-
62
38
25
75
15
85
5
95
总数 OR
100 31 100 6.3 100 3.4 100 1.0
结果三: B和C具有阳性交互反应(协同作用)
第十八页,共65页。
多个餐次
病例之间有明显的流行病学联系
可疑餐次不确定:多个餐次共同暴露
第十九页,共65页。
案例2 某中学菌痢暴发
2006年9月5日,某县某中学陆续出现10多例腹泻病例,卫
生院怀疑菌痢暴发,立即上报。 CDC展开调查,该中学9月1日开学,学校食堂每天供应中午、
晚上2餐,住校生、教师均在食堂吃饭。9月2日以来住校 生和教师中陆续出现腹痛、腹泻病例,部分病例发热。 学校附近无类似病例。
形成暴露或可疑食物的假设 分析性流行病学调查
假设是否与调查结果一致
第五页,共65页。
食品环境调查
病原体是如何引入的? 病原体在那个阶段繁殖的? 生产工艺设计能否杀灭病原体?

常见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

常见性病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
滤纸条或卡,快速检测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抗原。
2、方法特点
简易,方便,快速,尤其适用于基层单位
标本中需要足够数量的沙眼衣原体抗原,否则有假阴性结果
当前第34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五\19点
抗原快速检测临床意义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女性患者宫颈标本的检 测,敏感性较低。
该法快速、简便,无需特殊仪器,因此,较 适合基层实验室开展。
当前第37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五\19点
方法评价
核酸检测 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检测方法-但存在检测敏感性 上的局限性
ELISA抗原检测
严格按操作说明进行操作-是非常好的检测方法 高通量,自动化 快速抗原检测
操作时间短,单人份操作,但敏感性极低
当前第38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五\19点
生殖器疱疹
淋球菌的初步鉴定
初步鉴定淋球菌的依据
菌落特征 氧化酶试验 革兰染色
当前第27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五\19点
淋球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培养法为诊断淋病的金标准.
用于女性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 以及来自直肠和咽部的感染的确诊 试验。
当前第28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五\19点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当前第35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五\19点
核酸扩增检测
1、原理:核酸扩增技术是通过扩增沙眼衣原体的多拷贝 基因(如隐蔽性质粒、染色体和RNA)检测病原体。
2、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酶链反应 (LCR)、等温链置换扩增技术(SDA)、转录介导扩 增技术(TMA)等。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有实时荧光 PCR。
状生殖器HSV感染者的手段之一。
当前第44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五\19点
常用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检测方法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第11页,共47页。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以下四项因 素:即患者的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 以及临床表现/或实验室信息。
第12页,共47页。
在现场调查中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 一般来说,定义病例最好运用简单、容易 应用和客观的方法。
例如,发热、肺炎的X光诊断、血常规白细 胞计数,血便或皮疹等。

间隔源传播
常见的流行病学曲线类型
第23页,共47页。
描述流行病学的第二个要素是地区,地区 特性可提示卫生事件的地区范围,并有助 于建立有关暴露地点的假设。
在暴发或流行现场调查中,地区资料包括 居住地(例如通过人口调查追踪)、工作地点、 学校、娱乐场所、旅行地点或其他有关资 料。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更深入描述在这 些地区活动的特殊资料,例如在建筑物内 部或办公室活动的详细情况,并需了解有 关人员在这些地方停留的时间。
制措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误解甚至引起 法律诉讼; ②现场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 是认识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
第36页,共47页。
针对群体性疾病,最优先的也是贯穿始终 的是控制疾病发展。调查与控制并重,控 制优先,不可为调查“清楚”而延误控制, 也不可强调“控制”,而不去调查原因, 这样的话难以避免再次发生。
第37页,共47页。
一般来讲,在不同阶段,调查和控制的侧重 有所不同。若流行病学原因不明,不管致病 因子是否清楚,均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则应以调查为重点,尽快查明原因;若流行 病学病因查清, 则应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 施,特别是在致病因子不明时,应做到控制 和调查并重。
第38页,共47页。
第13页,共47页。
在定义病例时,有或没有实验室数据的均可接 受。不过有些病例将会丢失,有些非病例却被 统计进来。

202X年脑卒中流行病学.

202X年脑卒中流行病学.
第十八页,共五十页。
图2 脑卒中发病率与死亡率地理分布差异(chāyì)示意图(箭头示由高向低)
第十九页,共五十页。
(八)分型相对(xiāngduì)频率
①欧美作者的报显示脑梗塞的比例大,占2/3~4/5,而脑出血仅占1/20~1/6; ②欧美作者的报告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难分类卒中所占比例高于国内报告; ③国内各报告的脑卒中亚型构成大体一致,脑出血所占比例远高于欧美,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难分类卒中所占比例甚小,但脑梗塞仍构成脑卒中的主体,占1/2或稍多; ④日本的结果居于中国与欧美之间,脑出血比例高于欧美低于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难分类卒中则接近于欧美; ⑤我国台湾省的报告亦显示脑出血;比例高于脑梗塞; 为什么中国人、日本人脑出血比例高,原因尚不清楚,日本的病理学家认为日本人与中国人的脑内血管壁中层结构较西方白种人更为薄弱,因而更易破裂出血,但此说法尚未获得证实(zhèngshí)及广泛接受。 表3
第九页,共五十页。
人群分布(fēnbù)特征
(一)死亡率 大多数国家近于100/10万人口.年; 六城市调查的平均死亡率为116/10万人口年; 21省农村的平均死亡率为142/10万人口.年; 这两个数据(shùjù)可资参考,在世界上居于中间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的调查结果: 北京市脑卒中死亡率为281/10万人口.年; 哈尔滨市1982年脑卒中死亡率272/10万人口.年, 这两个数字位居迄今文献报告中的最高水平。
概 况
定义: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 分科: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制(biānzhì)的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在分科较细的临床医疗机构中,脑血管病现均被列为神经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疾患。

东莞市首起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东莞市首起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东莞市首起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陈平华;张萌;钟新光;袁汝钊;杨挺立;黄振宇;陈文峰;曾耀明【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1)001【摘要】目的:对东莞市首起登革热社区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疫情波及范围、病例分布情况及可能传播来源;采用ELISA法进行登革热IgM抗体检测.结果:2010年7月22日~10月26日,东莞市兴塘社区发生了一起登革热社区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40例,其中确诊病例24例,可疑病例16例;病例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92.50%)、头痛(82.50%),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分别占57.50%和52.50%;病例表现为首发病例住家200米范围内的聚集性;首发病例发病前有东南亚国家旅游史.结论:症状不典型输入性病例容易引起本土疫情,人员的高流动性易造成登革热疫情的扩散;控制疫情的关键是开展灭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并在短时间内将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的水平.%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the first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certain community of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Methods; We conducted the fiel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ffected areas,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attributable to the infection of the outbreak.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IgM antibody in patients with dengue fever. Results: During Jul. 22 and Oct. 26 of 2010, a dengue fever outbreak occurred in Xingtang community of Dongguan city. Report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was 40 cases, in which 24 were final diagnosis as dengue fever and 16,suspectedcases. The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of this disease were characterized by fever(92. 50% ),headache (82. 50% ) , leu-kopenia (57.50% ) and thrombocytopenia (52. 50% ). Cases aggregated around the house of the first case within a space of some 200 meters, and the first case had ever traveled in some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Conclusion: Asymptomatic imported case is predisposed to a local outbreak of dengue, and frequent population migration tends to cause spreading of this disease. The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dengue virus transmission is to combat the disease-carrying mosquitoes and keep Breteau Index urider the level of 5.【总页数】3页(P63-65)【作者】陈平华;张萌;钟新光;袁汝钊;杨挺立;黄振宇;陈文峰;曾耀明【作者单位】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006;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006;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006;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006;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006;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006;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006;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8【相关文献】1.佛山市三水区首起社区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估 [J], 何永辉;郑秀钰;王海荣;余小庆;麦雪芬;许娟;陈绮媚;蔡文安2.日照市首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杨国坤;尚兆荣;王安庆3.日照市首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杨国坤;尚兆荣;王安庆;4.一起农村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郑海威5.从化市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冯柳芳;徐焕琼;李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