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4-2-2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2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21
建构式生态讲堂九上化学导教案编号03日期一、教课目的:〔1〕认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二、定导游学·互动展现·当堂反应自研自探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模块一】问题导学学习活动一:阅读课本p113,,剖析下表三组实验记录,小组议论以下问题组药品实验现象别1大理石与稀盐产生气泡速率适中酸2大理石与稀硫产生气泡速率迟缓并逐渐停酸止3碳酸钠粉末与产生气泡速率很快稀盐酸1、将三组实验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污浊,三组产生的气体都是-------------气体从试验室制取和采集气体的角度剖析,一般选择第一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学习活动二:回想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装置,议论选择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3、依据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填写下表实验室里制取药品药品状态反应条件二氧化碳学习活动三:回想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采集方法,议论怎样采集二氧化碳17.12..3展现提高环节·怀疑评论环节展现方案内容、方式、时间方案一:1.为何不使用稀硫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使用浓盐酸?3.你知道不使用第三组的原由吗?4.5.6.7.8.9.10.11.方案二:12.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能否是同样?为何?复备栏4、夏季我们喝的碳酸饮猜中,溶解有大批的二氧化碳,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因底部 3.用你选择的采集方法,怎样查验二氧化碳能否是采集满?有大批的二氧化碳而会发生危险,你从中获取那些有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依据你获取的知识,你以为实验室里采集二氧化碳可用什么方法?学习活动四:用你选择的发生装置和采集装置推行实验,小组议论以下问题。
4.为何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采集二氧化碳时,导气管为何要尽可能的插到集气瓶5、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有那些?底部?日日清:1.以下方法合用于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焚烧木炭B.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C.煅烧石灰石D.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2.查验能否采集满的方法是〔〕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B.倒入澄清石灰水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3.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纳的仪器是〔〕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导气管集气瓶、试管、水槽、导气管C.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D.广口瓶、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4.要鉴识空气、、三瓶气体最简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内D.测定和比较三种气体的密度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取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许试剂在试管中混淆,立刻产生一种无色气体。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3
《4.2 二氧化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通过探究性学习,学会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2)学会科学地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感悟环境保护的责任;(2)学会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同时培养科学探究的水平。
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三、教学流程【引入】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多少?0.03%。
二氧化碳的含量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基本持平。
生活中哪些过程产生二氧化碳?产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大量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
哪些过程消耗二氧化碳?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
当然我们也知道,近几年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造成了温室效应的问题,所以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请学生观察并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作为空气的成分之一,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请你预测一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的关系?能够比较式量。
空气的平均式量是29,二氧化碳的式量是44,二氧化碳式量大于空气,所以在同等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我们又该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呢?烧杯里放一个装有空气的气球,再向烧杯里倒入二氧化碳,气球上浮。
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呢?生活中有没有常见的现象能够证明呢?打开雪碧,有气泡冒出。
说明,随着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逸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固体CO2俗称干冰,易升华。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在进入菜窖或山洞前,我们需要怎么做?实行灯火实验。
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到菜窖中,或者进入山洞时用火把照明,看火焰是否熄灭。
原因:菜窖和山洞中可能存有大量二氧化碳,为了防止人窒息,需要检测二氧化碳的浓度。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25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药品、收集方法等。
2、水平目标:通过复习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析、讨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师:上课,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我这里有一个馒头,老师把它掰开,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生:有很多小孔。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小孔里有物质吗?他们是什么呀?生:有,二氧化碳师:二氧化碳在实验室里是如何制取得呢?这节课我们就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师:首先,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原料,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药品,请同学们猜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有哪些药品组合呢?同学们看大屏幕:组内同学讨论一下生:讨论师:组内派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
生:自由回答师:还有吗?同学们设计出了4组药品,师:下面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实行实验探究,究竟哪一组药品更适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呢?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师:同学们做实验时注意,每组4位同学做实验,其他同学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所做实验要与试管标签一致。
液体量应控制在2ml左右,做完实验后,4支试管按顺序排好,观察比较实验现象。
实验后试管内的药品先不要倒掉。
下面开始实验。
生:实验师:巡视并指导师:同学们实验做完了,下面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这4组实验中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生:自由回答师:你认为哪一组药品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先看1、2组。
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生:自由回答师:粉末状碳酸钠与稀硫酸,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太快,不易收集。
再来看3、4组,哪一组更合适呢?为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使大理石和稀硫酸隔绝,反应就停止。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1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是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本章节中,此部分内容承接碳的单质内容的学习,并且是含碳化合物学习的开始,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行铺垫。
在全部九年级化学内容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续学习酸碱盐打下伏笔。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有系统学习物质性质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如何入手了解一种物质,并且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水平。
众所周知,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细致的观察水平是化学学习的必备,所以本节课内容将以实验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已有对二氧化碳的知识实行整合和归纳,并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会描述实验现象
3. 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CO2性质的实验研究,提升观察、分析、归纳、表述水平
2. 通过设计CO2的性质实验方案,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核心思想
2. 理解事物具有两面性,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1. 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 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四、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培养皿,集气瓶,烧杯,铁片,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试管夹;
实验试剂:蜡烛,镁带,火柴,砂纸,细沙,热水,雪碧,石蕊试液,石灰水,木条。
五、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流程
六、板书设计
2
七、作业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2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18
课题:巧妙的二氧化碳一、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与技术: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学会设计实验来考证物质性质的方法,理解使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实验在实验中的应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从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过分排放感悟环境保护的责任。
2.教材剖析本章教材的前面局部研究的是碳的单质,从本节开始研究碳的化合物,包含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而二氧化碳作为学生比较熟习的气体,是初中化学教课要求掌握的三气之一,也是与生活实质联系极其亲密和宽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是继氧气以后的又一气体的学习。
在氧气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研究气体的方法,在本节学习中将对气体的研究方法推行牢固。
学习完本节以后将为此后学习酸和盐打下根基。
因此本节拥有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经过学习本节课学习提高学生科学认知修养及团队意识。
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拥有两面性〞辩证唯心主义看法的理解;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建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意识。
3.学情剖析学生对于二氧化碳其实不陌生,不论吸入的新鲜空气仍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以前面的学习过程中也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可以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以及二氧化碳可以和镁反应等。
但这些知识都是零落的,不行系统的。
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经过察看实验、沟通议论、对比概括等形式较系统和深入地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完美并提高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理解,将脑筋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4.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这是本节课的知识线索,也就是本节课的明线。
知识点相对比拟简单理解,而要点那么是实验研究的过程,经过二氧化碳与水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两个研究实验对比,学生学会无现象反应显形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条方法线。
经过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得出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这个化学思想,这也是本课浸透化学思想的一条的暗线。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上册 4.2《碳》教案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贯穿以“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环节,把它设计成一个科学探究实验。
学生对这个探究实验很感兴趣,参与度较高。
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尤其当他们成功地设计出实验、成功地得出结果时,他们内心的喜悦表露无遗。
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以下两个方面仍有待改进。
首先是在学生进行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活动后,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学习过程性评价,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有待提高的方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
例如在探究活动中,有的学生用手拿pH试纸,有的学生做完实验后没有记录实验现象等。
这些存在的问题若能及时向学生指出,则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
其次,“小结”环节应适当增加时间。
在学习完一节新课后,要交由学生亲自来对新知识进行感悟和总结。
在这个环节上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和补充完善的作用,不应越俎代庖。
沪教版 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422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4.2 碳(共3课时)第2课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设计思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学生并不陌生。
在生活中,学生虽然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一些了解,但都是零散的、初步的。
本节课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与前面化学物质的学习联系起来,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同时,完善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完善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作用的认识。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教学设计以化学性质为中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验着手,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结合性质与用途,使性质、用途紧密联系。
一氧化碳还原性教学难点的突破,从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组成差异入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与失氧分析,使学生认识由于在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相差一个氧原子,使它们的性质大不相同,一氧化碳还可夺取氧,具有还原性。
并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分析。
通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讨论,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当中去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理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它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2. 过程与方法(1)比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认识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2)通过有关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和由现象分析化学反应本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2)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实际,进行生命教育。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四、教学用品药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等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集气瓶等媒体:电脑、投影仪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1]复习引如[3]讨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4]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5[与二氧化碳比较讨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6]讨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9]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0]讨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2]小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并与二氧化碳比较[13]作业录像[2]屠狗妖之谜实验[7]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8]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实验[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2. 流程说明[1] 写出木炭与氧气(足量、不足量)、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6
二氧化碳性质教案
一、导入新课
意大利“屠狗洞”,凶手——二氧化碳气体
二、物理性质
1、实验一:由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操作: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盖上瓶盖。
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___________的二氧化碳。
思考:我们平时打开汽水或者啤酒盖时,常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呢?这是利用哪一点性质呢?
2、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三态变化,教师讲解)
3、实验二: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中是下层蜡烛 先
熄灭,还是上层?
现象:
结论:
总结: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的变化(八年级已经做过,回忆旧知)
A 石蕊和某些酸的反应
B 直接放入CO2中
C 喷水
D 喷水后放入CO2中
问题思考:是什么导致紫色干燥小花变红的?水?CO2?还是其他物质?
将第四朵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现象?
2、实验三: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现场制备),观察溶液的变化。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往浑浊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思考:是不是又重新变回石灰水了?为什么?
一般,除二氧化碳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往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中倒入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现象。
总结: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四、二氧化碳用途。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2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教课方案思想本节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局部知识是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本章节中,此局部内容承接碳的单质内容的学习,而且是含碳化合物学习的开始,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推行铺垫。
在所有九年级化学内容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续学习酸碱盐打下伏笔。
在学习本节内容以前,学生已经有系统学习物质性质的经验,初步认识了怎样下手认识一种物质,而且具备必定的着手实验水平。
尽人皆知,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仔细的察看水平是化学学习的必备,因此本节课内容将以实验为载体,要点培育学生察看水平,在此根基大将学生已有对二氧化碳的知识推行整合和概括,并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会描绘实验现象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过程与方法经过CO2性质的实验研究,提高察看、剖析、概括、表述水平经过设计CO2的性质实验方案,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的化学核心思想理解事物拥有两面性,感觉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要点、难点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四、教课用品实验仪器:培育皿,集气瓶,烧杯,铁片,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试管夹;实验试剂:蜡烛,镁带,火柴,砂纸,细沙,热水,雪碧,石蕊试液,石灰水,木条。
五、教课方案教课流程引入干冰二氧化碳小结六、板书设计教案利用干冰创造舞台成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干冰的性质升华吸热干冰的用途创造舞台成效收藏食品人工降雨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实验考证查验雪碧中气体考证CO2与水反应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起学生思虑2七、作业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4.2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26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2〕、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
1〕、娴熟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
2、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察看、剖析实验现象及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
2〕经过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加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睦一致意识。
3〕认识并着重温室效应。
【教课要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课难点】实验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课方法】剖析法、议论法、研究法、实验法。
【教具学具准备】仪器:大烧杯〔2个〕、试管(6个)、导管、橡皮塞、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试管架、铁丝、火柴。
药品: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三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稀硫酸、汽水。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企图指导学生用课题2所议论确分组装置二氧化碳的制备装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取定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置。
以供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
之用。
指导学生研究二氧化碳的利用采集到的二氧化碳来探物理性质并达成课本P114 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页表格。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可参照书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会察看剖析实验现象。
P113-114页有关实验,也可自由发挥〕。
指导学生研究二氧化碳溶依据书P114页[实验6—6]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和水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来实行研究获得结论并填在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个事变化?书P115页的表格上,并作出实,学会依据现象、结论剖析:〔1〕石蕊是一种色素,作出科学剖析。
遇酸变为红色。
〔2〕水不可以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二氧化碳也不可以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4〕碳酸不稳固,简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教师总结概括学生的剖析,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娴熟写出相对应化学方程用多媒体展现结论:二氧CO+HO=HCO式。
化2223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H2CO3=H2O+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固,简单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17
4.2.2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二、教学目标:
1、说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说出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3、说出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的原因
4、说出干冰作为制冷剂或人工降雨的原因
5、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现象
6、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复述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7、说出一氧化碳有毒,形成注意尾气处理的环保思想
8、说出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9、
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四、教学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五、教学流程
六、板书:
4.2.2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一、CO 2和CO 的物理性质
1、CO 2: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CO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
二、CO 2的用途与性质
三、CO 2的性质和用途
1、可燃性——燃料 2CO+O 2−−→
−点燃
2CO 2 2、还原性——冶炼金属
CO+CuO −→−
∆
Cu+CO 2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注意:(1)尾气处理:点燃未反应的CO ,防止污染空气。
(2)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CO 再加热。
目的:排除空气,防止爆炸。
(3)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至冷却至室温。
目的:防止生成的Cu 被氧化。
H 2+CuO −→−
∆Cu+H 2O。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27
《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一氧化碳》是上科版化学(试用本)九年级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上海二期教改新课本和人教版的内容也完全适用。
1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三部分: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如果按照书本讲课,内容并不复杂,但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兴趣,印象也不深刻,更不用说提升学生综合水平。
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是让学生在愉快和探究中学习。
由熟知而有趣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出新知识,由旧知识导出新知识,学生又能使用新学到的知识来领悟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深化和巩固新知识。
并组织学生展开分析、比较和讨论,让他们学会理性分析问题,学会自行设计实验装置。
本节课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将复杂的、难以表达和演示的内容形象地体现出来,用表格的形式对知识点实行比较和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实行生命科学教育。
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2)了解煤炉里发生的化学反应,知道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互联系;(3)会自行设计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
2.2过程和方法(1)由日常生活入手,推理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水平;(2)对比已学知识,推理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及其装置图,培养学生大胆模仿、创新和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一定的动手水平;(3)通过一氧化碳对人类及环境的利弊分析,使学生感受辨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2.3情感与价值观(1)使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体现与本节课内容密切联系的图片、文字和动画,体现信息技术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2)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到一氧化碳与生活、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增强学生的环保和对一氧化碳的防范意识,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同时也增加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同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煤炉里发生的化学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室装置设计表现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后表现文字屏幕表现煤在煤炉里的燃烧图片空气屏幕显示本人通过学生熟知而害怕的煤气中毒入手,自不过然引到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5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9-12-10【教材分析】:本章教材的前面研究的是碳的单质,从本节开始研究碳的化合物,包括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及碳酸盐,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由它做为切入点,能够较好的完成后面的教学。
教材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放在一节内容实行对比学习,但本人认为两种氧化物虽组成相同,但性质相去甚远,没有特别的可比性,而一氧化碳与碳单质和氢气的性质比较相似,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倒是能够对比着学习。
并且二氧化碳又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三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它的学习能真正明确二氧化碳很多用途的原理,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同时,又为以后学习酸碱盐做了良好铺垫。
【学情分析】: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无论吸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通过本节教学,将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交流讨论、对比归纳等形式较系统和深入地学习相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完善并提升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理解,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与前面的性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
使学生学会全面的理解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设计意图】: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因为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如何得到结论学生并不理解。
这点在学生的作业中也经常能够反映出来,遇到探究性的题目,多数学生就不知从何下笔,回答的条理不清、语句不同、知识点不到位,有的干脆就放弃不做。
虽多次强调和讲解,但是探究仍然是学生比较欠缺的一种水平,所以本节课把重点放在了探究的过程上。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视觉去看待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11
奇妙的二氧化碳一、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分析: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位于空气、氧气、水之后,酸、碱、盐以及金属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和重点。
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复习金属及酸、碱、盐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地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应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去系统地理解二氧化碳。
学生在前面已经复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此基础上来复习二氧化碳的制法,理应从已有知识出发,理解启普发生器的原理和特点,进而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二、教学目标1、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交流和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
3、通过实验设计与评价提升综合实验的水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难点:通过实验设计与评价提升综合实验的水平。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
化学药品与仪器:VC泡腾片、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的石灰水、集气瓶、试管、蓝色石蕊试纸等。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V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气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猜测这奇妙的气体引入课题。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对二氧化碳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二氧化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改进,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水平。
通过交流和讨论,理解启普发生器的原理,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
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水平、观察水平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奇妙的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存有与用途二、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制取原理2、制取装置3、气体的检验及验满。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16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学科教学设计(1 )年级班级九(2) 班级人数上课日期:12.8 课型课题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的。
2.通过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4.通过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制定依据教材分析: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课程中一个需要重点学习的物质,其重要性和学习价值并不逊于氧气。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氧气相比更为复杂,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够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发生反应。
二氧化碳对于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物质。
另外,作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二氧化碳又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结点,所以合理使用二氧化碳,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生成和转化,是化学科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学生们应该有意识的主动注重的问题。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分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教学的难点在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这个性质,通过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实际事例,结合趣味性的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在学习二氧化碳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氧气,具有学习典型物质的基础。
并且学生对二氧化碳是十分熟悉的,碳酸饮料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灭火、二氧化碳能够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等。
但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的这些知识掌握的并不深入确切,比如如何证明碳酸饮料中确实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什么能够灭火……基于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熟悉,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行探究式的学生实验,让每一个同学动起手来,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去,并且能自主的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0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
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之一。
它不但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碳家族中的中心成员,初中化学很多化学反应都与二氧化碳相关,所以它是第四单元碳极其化合物主题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也是初中化学中第一种系统研究的化合物。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是生动有趣、富有魅力的,不但能够解释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和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同时,可为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二氧化碳能够灭火,参与光合作用,引起温室效应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等,但这些知识都分散在不同的课题中,学生无法从化学的角度去理解和理解,甚至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所以这些都有待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持续地学习、深化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注重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实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使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性质的学习,体验到二氧化碳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从而体会到学习化学能够指导我们安全、健康的生活。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四、仪器和试剂
二氧化碳制取的发生装置、烧杯、酒精灯、试管夹等
稀盐酸、大理石、蒸馏水、蜡烛、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0
§5—4 一氧化碳一、教学模式:以实验为先导的启发—掌握模式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和一氧化碳的毒性。
思维方式,掌握它们的不同用途。
(3)通过对H2、C、CO还原CuO装置的比较与分析,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装置的评价、选择和设计水平。
【策略性知识目标】(1)学生学会用类比法解决问题策略;(2)阅读理解策略;(3)组织精加工策略。
【人格目标】(1)通过H2、C、CO与CO2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用演绎、归纳、比较的科学思维方式来分析化学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水平。
(2)通过了解CO的物理性质、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与性质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到“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和“量变引起质变”是普遍存有的自然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三、任务分析:【起点水平】①学生已有了相关的碳的化合物知识②学生已初步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水平。
④学生已学过C、H2、CO2的性质。
【使能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CO的性质和用途(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对实验装置实行评价、选择和设计的水平。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
(4)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如煤炉、炼铁等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CO的化学性质难点:①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装置的评价、选择和设计水平;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四、教学说明:本堂课从学生熟悉的煤气出发,提升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材处理上,把一氧化碳的毒性提到它的化学性质前讲述,以便增强知识的衔接。
在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装置时考虑有毒尾气的处理。
此外,在全课中始终遵循理解方法论:实验—结论—应用,尤其在类比氢气、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所选择不同装置时,教育学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装置的评价、选择和设计水平,同时对解决实验设计这个知识难点有了良好的开端。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2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_23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
本节教学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很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实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试纸来实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注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重点、难点解决方法:现在是一个网络发过的社会,所以本节课我会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时也促动了学生微观思维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继微观知识学习之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退减了很多,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而且对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和归纳概括水平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碳(共3课时)
第2课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一、设计思想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学生并不陌生。
在生活中,学生虽然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一些了解,但都是零散的、初步的。
本节课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与前面化学物质的学习联系起来,初步形成知识结构;同时,完善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完善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作用的认识。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教学设计以化学性质为中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验着手,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对比,结合性质与用途,使性质、用途紧密联系。
一氧化碳还原性教学难点的突破,从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组成差异入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与失氧分析,使学生认识由于在它们的每一个分子中相差一个氧原子,使它们的性质大不相同,一氧化碳还可夺取氧,具有还原性。
并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分析。
通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讨论,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当中去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它的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比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认识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2)通过有关实验,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和由现象分析化学反应本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
(2)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实际,进行生命教育。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四、教学用品
药品: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铜、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等
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烧杯、集气瓶等
媒体:电脑、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