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大学语文优质教案大学语文优质教案
大学语文优质教案大学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学语文》教材第二章“诗词鉴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诗经》选读、《离骚》选读、唐诗宋词赏析等,着重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特色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词的艺术特色及其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词的优美画面,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经》的艺术特色,如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赏析《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探讨屈原的爱国情怀。
(3)解读唐诗宋词的意境、格律、用典等,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艺术特色,分享各自的心得。
(2)例题讲解:以一首《静夜思》为例,分析其意境和艺术手法。
(3)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诗词,并进行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大学语文》优质教案2. 内容:(1)诗词鉴赏方法(2)《诗经》艺术特色(3)《离骚》浪漫主义风格(4)唐诗宋词意境、格律、用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词,阐述其艺术特色。
(2)以“月夜”为题,仿写一首古体诗。
2. 答案:(1)例:《登鹳雀楼》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意境高远,对仗工整。
(2)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大学语文教案3篇
大学语文教案
第一篇:论语文的基础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语文的概念、特点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语文基础的作用,强化语文基础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提升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语文,提升实用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
1.语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语文基础教育的意义及其实际运用。
3.语文素养的培养。
4.语文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演示等方式,介绍语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重点讲解语文基础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语文基础教育的实际运用,探讨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
4.练习——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
应用语文。
5.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语文作为基础
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
2.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应用效果。
3.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应用情况的评价。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语文,探讨语文基础教
育的意义及其实际运用,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此外,本节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大学语文》标准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材:《大学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2.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深层含义,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将作品中的文学元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目的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文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所学作品的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所学作品的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等。
大学语文教程课程设计
大学语文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大学语文教程课程是本科院校必修的一门课程,主要针对本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运用。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教学目标1.了解汉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教育思想,掌握语言的基本技巧和表达能力。
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3.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语言分析文学作品和社会问题。
4.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问题、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语文基本知识•汉字的形体、音形义构成和发展•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的基本知识•文章结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第二章:汉语写作与阅读•散文写作与修辞方法•报告、备忘录、公告、公文写作•观察、分析、阅读、评价和欣赏文学作品第三章:文学作品分析•古典诗文、小说、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的作品分析•作家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文学和时代的关系第四章:文化、思想与社会问题•中华文化概述与读史与解析•文化自信与立足当代•文化与国家、民族关系•文化变革、现代性思维与文化创新四、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讲授课程内容,启发式教学,学生讨论互动等。
论文写作鼓励学生通过写文化论文,总结语文知识和思考文化、社会问题。
作品研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让学生了解不同语境下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课外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经典著作以及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其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
五、考核方式•期中考试(占总分的30%)•期末考试(占总分的50%)•论文写作(占总分的20%)六、教学内容与时代性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关注语境与时代性,融入现代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在教学中尝试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跨出自我、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增强语文素养与文化素质。
大学语文第一节课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课程概述。
2. 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文学作品选段。
3. 课堂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己,并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程概述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
2. 强调大学语文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 分析大学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哲学、历史、艺术等。
三、文学作品阅读方法与技巧1. 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类型,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2. 讲解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如理解主题、分析人物、把握情节等。
3. 通过具体作品选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四、文学素养的培养1. 介绍文学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文学素养的培养途径,如阅读经典、欣赏名篇、参加文学活动等。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社团、阅读会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课堂讨论1. 提出讨论话题,如“你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对你有什么帮助?”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的价值。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阅读指定的文学作品,并撰写读书笔记。
2. 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阅读会,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七、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课程概述、阅读方法与技巧、文学素养培养、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作文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大学语文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现代文学作品选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3. 文学作品鉴赏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文学作品选读与鉴赏(30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如古诗、现代诗、散文或小说,进行阅读和解析。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形式、语言等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三、文学作品鉴赏方法的学习与运用(15分钟)1. 教师介绍文学鉴赏方法,如关注作品的形式、语言、情感等方面。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对选取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创意写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写作主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2. 学生进行独立写作,可以采用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品质量: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学习反思: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大学语文教案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大学语文》授课计划
《大学语文》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阅读古代经典文献并撰写文言文论文;2. 能够欣赏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沟通交流能力;4. 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古代文学(先秦至魏晋)1.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的介绍和赏析;2. 课堂讲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3. 组织学生阅读经典诗词并进行讨论;4.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古诗词赏析文章。
第二章唐诗宋词(上)1. 唐诗的发展历程及代表诗人作品赏析;2. 宋词的特点及代表词人作品赏析;3. 课堂讲解诗词格律进阶知识;4. 组织学生阅读经典诗词并进行讨论;5.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唐诗宋词赏析文章。
第三章散文与小说(先秦至明清)1. 先秦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传奇、明清小说的介绍和赏析;2. 课堂讲解散文和小说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3. 组织学生阅读经典散文和小说并进行讨论;4.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散文或小说赏析文章。
第四章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1. 五四新文化运动及现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2. 现代文学代表作家作品赏析及创作背景介绍;3. 当代文学代表作家作品赏析及创作背景介绍;4. 学生分组讨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第五章语言表达与沟通交流1. 口头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 书面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课堂模拟实践,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练习;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第六章文化素养与价值观培养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观念;2. 世界文化知识简介及鉴赏方法;3. 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外阅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4. 通过小组讨论和讲座形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大学语文》授课计划
《大学语文》授课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写作、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基础知识本课程将介绍汉语拼音、汉字笔画、常用词汇、语法规则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
2. 文学作品鉴赏本课程将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讲解、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写作训练本课程将设置一些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培养其写作能力。
4. 口语表达训练本课程将通过演讲、对话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
5.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6周,每周2学时,共计3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3周:基础知识学习;4-6周:文学作品鉴赏;7-9周:写作训练;10-12周:口语表达训练;13-16周:综合练习与考核。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本课程将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将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要求与建议1. 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掌握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4. 教师要注重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既要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又要考察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5. 教师要不断收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大学语文第一课教案
课程目标:1. 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2.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3. 阅读技巧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
2.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大学语文课程有什么期待?3. 教师总结:大学语文课程旨在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讲授新课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基本内容:文学作品鉴赏、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 目标: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讲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鉴赏文学作品要从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3. 讲解阅读技巧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 做好读书笔记,提高阅读效率。
- 多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乐趣。
三、课堂练习1. 教师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
3. 教师点评,总结作品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布置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做好读书笔记。
2. 撰写一篇关于文学作品鉴赏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大学语文第四版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第四版》中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史等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文学作品鉴赏- 鉴赏《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如林黛玉进贾府、宝钗扑蝶等。
- 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2. 第二单元:文学理论- 学习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如文本细读、历史比较等。
-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
- 探讨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3. 第三单元:文学史- 回顾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介绍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文学成就。
- 分析各个时期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 了解中外文学交流的历史。
4. 第四单元:现代文学作品鉴赏- 阅读鲁迅的《呐喊》和《彷徨》,体会作品的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
- 分析郭沫若的《女神》,探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 鉴赏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理解作品中的家庭伦理和社会矛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第四版》的编写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二、讲解1. 按照教学内容,教师逐一讲解各个单元的知识点。
2.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文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学作品的读后感。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大学语文_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阅读:包括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 文学理论:包括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史、文学批评等。
3. 写作训练:包括写作技巧、文种训练、修改与润色等。
4. 人文素养教育:包括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等。
三、教学安排1. 课时:每周2课时,共18周。
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过程:(1)第一阶段(2周):导入大学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2)第二阶段(6周):文学作品阅读,引导学生品味经典,提高文学素养。
(3)第三阶段(4周):文学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学基本概念和批评方法。
(4)第四阶段(4周):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5)第五阶段(2周):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6)第六阶段(2周):课程总结,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学基本概念、作品主题和写作技巧。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法: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内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讨论、作业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包括文学知识、写作能力等,占总评的6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大学语文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丰富的文学名著和学术著作,供学生自主阅读。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分享优质教学内容和扩展阅读材料。
七、教学要求1.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和阅读任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和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大学语文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本实践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学史、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4. 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1. 文学史:介绍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文学史,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学发展的脉络。
2. 文学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呐喊》、《边城》等,进行深入解读。
3. 修辞手法:讲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进行各类写作训练,如散文、诗歌、小说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口语表达:进行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1. 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提问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 现代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实践活动: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文学社团、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
2. 讲授:讲解文学史、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等基本知识。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互动性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考试、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大学语文教案怎么
教案标题:《大学》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大学》的文章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了解其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领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大学》2. 教学重点:文本内容的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解析。
3. 教学难点:文本的深层含义,道德观念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论语》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大学》。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大学》,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析文章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分享阅读心得,探讨文章的道德观念。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文章的重点词汇和句子,阐述文章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5.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以实例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学》的读后感,深入思考文章的道德观念对自己的启示。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情感教学:以实例引导学生领悟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道德观念的应用能力。
3. 读后感质量:评价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学》的文章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语文素养。
大学语文教案大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 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审美体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材、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大学语文?学习大学语文有什么好处?二、基本内容和方法1. 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内容,如:文学、历史、哲学、文化等。
2. 讲解学习方法,如: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
三、阅读理解1. 教师挑选一篇适合大班学生的文章,进行阅读指导。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
3. 教师总结,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四、写作训练1.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3. 教师点评,指出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口语表达1. 教师组织一个口语表达活动,如:演讲、辩论等。
2. 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教师点评,强调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1.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审美体验,提高人文素养。
4. 注重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2. 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参加一次口语表达活动,如:演讲、辩论等。
大学语文一学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大学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大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1. 对《大学语文》教材中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鉴赏。
2. 将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学期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大学语文》教材有初步的了解。
2.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实施1. 第一周至第四周:阅读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
- 教师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 课后撰写读书笔记,分享心得体会。
2. 第五周至第八周:阅读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的作品。
- 教师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 课后撰写读书笔记,分享心得体会。
3.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阅读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
- 教师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
-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 课后撰写读书笔记,分享心得体会。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学期《大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
3. 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笔记的深度、广度。
老师大学语文讲课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鉴赏评价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鉴赏:《离骚》2. 现代文学鉴赏:《边城》3. 文学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古代文学鉴赏:《离骚》1. 介绍《离骚》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抒情方式等。
3. 引导学生朗读《离骚》,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
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离骚》的主题思想。
三、现代文学鉴赏:《边城》1. 介绍《边城》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分析《边城》的艺术特色,如:乡土气息、人性描写等。
3. 引导学生阅读《边城》,感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情和人性之美。
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边城》的主题思想。
四、文学写作技巧1. 介绍文学写作的基本技巧,如:构思、选材、结构等。
2. 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如:《离骚》的象征手法、《边城》的乡土气息等。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一篇短文。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鉴赏方法。
2. 强调文学写作技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六、课后作业1. 阅读课外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根据所学写作技巧,创作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鉴赏《离骚》和《边城》,使学生了解了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在文学写作技巧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3. 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语文教案导入环节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帮助学生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导入环节的设计要新颖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 导入环节要简洁明了,为课程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有限的导入环节内,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
2. 如何在导入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开场白(1)教师微笑着走上讲台,用亲切的语言问候学生:“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大学语文课堂。
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
今天,我们将开启一段充满文学魅力的旅程。
”2. 互动提问(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学语文吗?”(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肯定。
3. 介绍课程特点(1)教师结合PPT,简要介绍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如:文学性、人文性、实践性等。
(2)教师强调:“大学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修养。
它将帮助我们提升审美能力,丰富内心世界。
”4. 引导学生思考(1)教师提问:“为什么说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5. 情景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文学片段,如《荷塘月色》等。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这段文字给你怎样的感受?”6. 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诗”游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教师随机抽取一首诗,让学生猜出作者和作品。
7. 总结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导入环节的内容,强调大学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共同探索文学的魅力。
二、课程内容1. 教师根据导入环节的铺垫,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
2. 教师结合PPT,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如:文学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理论等。
3.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大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篇一:大学语文教案大学语文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关于课程与教材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大学语文》是湖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将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特点、学生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继续接受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塑造高尚的人格。
课程开设的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
能够比较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够利用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鉴赏能力。
掌握一定的文化及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
4、提高写作能力。
能规范地运用汉语言文字,掌握各类文章的文体特点,能写作规范的议论文,具有较强的书面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实行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考试内容不局限于课堂讲授及教材内容,要突出检测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要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宽松的考试方式,力求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具体教学中,要精益求精,举一反三;要精讲细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技能,通过其他人文选修课的辅助作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教学上树立“人文语文观”。
大学语文课程实施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2. 课程编号:XXXXXX3.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4. 开设学期:第X学期5. 学分:2学分6. 学时:32学时7. 适用专业:各专业本科8.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4)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课程内容:(1)绪论:大学语文课程概述、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2)文学作品鉴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3)语言文字运用:汉语语法、修辞、词汇等(4)写作训练: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5)文学史与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每周2学时,共16周(2)实践教学:每周2学时,共16周,包括课外阅读、写作练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知识等(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4)写作指导法: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个别指导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2)网络教学:利用校园网、在线课程等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3)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等,增强学习体验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2)期中考试: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40% 2. 考核内容:(1)文学作品鉴赏:分析作品主题、人物、情节等(2)语言文字运用:正确运用汉语语法、修辞、词汇等(3)写作能力:根据命题或材料进行写作五、课程资源与支持1. 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大学语文》(2)参考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史》等2. 网络资源:(1)校园网:提供课程相关资料、在线测试等(2)在线课程: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3. 实践基地:(1)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方便学生阅读(2)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增强学习体验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大学语文1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大学语文1》教学实施设计方案一、课程简介大学语文是广播电视大学专科和开放本科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广告专业的必修课、非中文专业的选修课。
依照中央广播电视在专科层次的培育目标和非中文专业本科层次的需要,本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于第一、二学期开设,为学年课。
108学时,5学分。
本门课程的教学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音像教材为基干,采纳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相结合,直接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文字教材为《大学语文》,张继缅、陈寿立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辅助文字教材为《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音像教材为录象课,共10讲,为重点、难点文章的解析。
第一学期教学阅读欣赏单元;第二学期教学表达、说明、议论及言语交际单元。
(一) 主教材(选文58篇,知识单元5篇,全书总字数约30万字)教学内容由两部份组成。
一是选文,一是知识单元。
1. 选文,多数取名家名篇。
古今中外兼收并蓄。
古与今,以今为主;中与外,以中为主。
选文力求典范且风格多样,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总之,文短,意美,法活。
2. 知识单元,重在理论上的提高。
结合选文,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和表达的实践,着重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
3. 选文配以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注释、阅读提示和试探练习题,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 学习指导书(全书总字数约25万字)除选一些与主教材内容相乎应的文章外,还要以教材单元为单位弄成假设干综合性练习。
题型包括:名词说明、多项选择、背诵或复述、文章分析、文章修改、简答、论述及作文等。
(三) 录像课10节(每节25分钟)讲解重点和难点。
(四)本课程在八一学校为学期课,5 学分。
二、教学说明(一)教学目的学习教材所选文章和知识单元,了解、明确和把握有关的文学大体常识,同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陶治,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提高阅读及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人:**
系部主任:韩文根
**人:***
编制日期:2014年月日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本页的目录内容是参考,实际做时请自动生成目录)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四)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材料
(六)说明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1
1、教案头
2、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内容2
1、教案头
2、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内容3
1、教案头
2、教学过程设计
(若还有内容,请往下增加)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大学语文》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学时:36学时
课程类型:基础课学分:2学分
所属系部:基础部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如下:
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具体如下:
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
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三)素质目标
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2.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是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3.在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大学语文是综合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能力拓展课)。
它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起着积极影响。
中国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利于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理解。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4、教学进度表设计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
1.范文讲解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深化与专题有关的语文知识。
同时,提供拓展性研读材料,如阅读教材的有关文选,了解当前关于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并组织课堂讨论、辩论会、专家访谈。
2.阅读、作品鉴赏、思考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选择空间,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3.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相结合。
通过诗歌朗诵比赛、文学社的创立等让学生逐渐融入到文学的氛围中来。
4.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网上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网络平台上探讨学习中的问题。
(三)考核方案设计
在总结过去开卷、闭卷及网上考试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灵活生动、受学生欢迎,又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考试方法。
将期末考试与平时练习、作文成绩、课堂提问成绩按适当比例综合。
积极建设大学语文试题库。
课程整体成绩表
课程考核成绩表
(四)教学组织形式
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法。
2.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
3.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本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
4.专业技能与知识模块相结合。
针对不同专业的重点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材料
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大学语文》,周涛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最新版
2、网络资源建设
○1.国学网
○2.中国教学资源网
○3.语文网中网
○4.优酷网
○5.土豆网
6.百度
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教材:
○1.《大学语文》吴媛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01月第三次出版
○2.《大学语文》莫道才主编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一次出版○3.《大学语文》徐绍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第二版第7次印刷○4.《大学语文》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第一版,印次2010年1月第十二次
(五)师资条件要求
明确支撑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的学历、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实践经历以及专任专业教师“双师”资格、企业兼职教师等条件。
要求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助教2人。
(六)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开课教室应配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和相关仪器来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率。
(七)说明
本课程标准内容较多,由于课时有限,任课教师授课时可作适当选择,分为“课堂讲授”与“拓展阅读”两部分,积极引导学生自学。
二、课程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1
1、教案头诗词曲
2、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内容2 1、教案头诗词曲
2、教学过程设计
(三)教学内容3 1、教案头诗词曲
2、教学过程设计
(四)教学内容4 1、教案头诗词曲
2、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内容5 1、教案头诗词曲
2、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内容6 1、教案头诗词曲
2、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内容7 1、教案头散文
2、教学过程设计
(八)教学内容8 1、教案头散文
2、教学过程设计
(九)教学内容9 1、教案头散文
2、教学过程设计
(十)教学内容10 1、教案头小说
2、教学过程设计
(十一)教学内容11 1、教案头小说
2、教学过程设计
(十二)教学内容12 1、教案头小说
2、教学过程设计
(十三)教学内容13 1、教案头戏剧
2、教学过程设计
(十四)教学内容14 1、教案头戏剧
2、教学过程设计
(十五)教学内容15 1、教案头戏剧
2、教学过程设计
(十六)教学内容16 1、教案头素质拓展
2、教学过程设计
(十七)教学内容17 1、教案头素质拓展
2、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