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我表露的部分研究
网络自我表露心理探析--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网络自我表露心理探析--以微信朋友圈为例何享【摘要】网络自我表露是现实自我表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微信朋友圈是当前网络自我表露的主要传播平台。
国内学者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信展开研究,分析微信朋友圈的传播机制、微信对社会生活及传统媒体的影响等。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微信朋友圈的自我表露现象,剖析个体在朋友圈中自我表露的心理动机,以期获得对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的批判性认识。
%As the extension of self-disclosure offline in cyber space,online self-disclosure has enjoyed an increasing reputation and become a fashionable lifestyle for many people.The friends circle of Wechat has become the princi-pal platform for online self-disclosure.At present,the domestic researches about Wechat are mainly cond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and can be briefly classified as the followingaspects,namely the prop-agation mechanisms of friends circle of Wechat,the impacts of Wechat popularity on social life and traditional media,and etc..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es,this paper tries to re-examine the self-disclosure in Wechat from the soc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d analyze the individuals'motivation for their self-disclosure so as to win the critical comments on the self disclosure of Friends Circle of Wechat.【期刊名称】《镇江高专学报》【年(卷),期】2016(029)003【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自我表露;社交网络;微信朋友圈【作者】何享【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知目标人的过程,包括个体的身份、性格、个人经历、未来打算、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信息[1]。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网络自我表露是指个体在互联网上表达个人想法、观点和情感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自我表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网络自我表露的研究进行综述。
网络自我表露的定义和特征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网络自我表露是人们主动选择在互联网上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其特征包括公开性、可追溯性和持久性。
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不同,网络自我表露更加便捷和灵活,使人们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研究者关注网络自我表露的动机和影响。
研究发现,个体在网络上自我表露的动机主要包括获取社会支持、自我表达和获得反馈等。
网络自我表露对个体的影响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方面,网络自我表露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社会支持感和幸福感;过度的自我表露可能导致个体的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问题。
研究者对网络自我表露与个人特征的关系进行探索。
个体的性格特征、自尊心和社交焦虑等因素对网络自我表露行为有着显著影响。
外向的个体更倾向于在网络上进行自我表露,而内向的个体则更喜欢保持隐私。
个体的社交焦虑程度也会影响网络自我表露的频率和内容。
研究者还对网络自我表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个体在网络上自我表露的内容主要涉及情感、个人经历和观点等。
个体选择不同的网络平台和工具进行自我表露,如社交媒体、博客和论坛等。
总结而言,网络自我表露是当代社会中的重要现象,对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网络自我表露的动机和影响机制,同时也应关注个体特征与网络自我表露的关系。
我们还需要合理利用网络自我表露的优势,同时加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自我表露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质性研究
自我表露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质性研究作者:侯艳芹汪启荣张淑敏杨阳来源:《科教导刊》2017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自我表露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作用。
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对谈提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通过对比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认知、行为上的感受和改变,说明团体心理对大学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在增强大学生自我表露、促进心理健康上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表露团体心理辅导质性研究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72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 - disclosure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Method Research by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provid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ffect. Results By comparing the group'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before and after college students' cognition, behavior and change, it shows that the group psycholog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Conclusion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self - disclosure, and promote mental healt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lf - disclosure;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qualitative research质性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而言的,由于量化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强调事实的客观实在性,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和相关关系进行调查、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有一定的把握。
护生自我表露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护生自我表露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朱宇; 黄丽; 朱继民; 李白坤【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9(017)023【总页数】4页(P2821-2824)【关键词】共情; 自我表露; 沟通; 护生【作者】朱宇; 黄丽; 朱继民; 李白坤【作者单位】230012 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30012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1958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Jourard等[1]认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是(个体)让交流对象了解有关自己的信息,随后将其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有关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2]。
自我表露能提高自我认知、利于双方信任关系和心理健康[3-4]。
共情(empathy)最早由Titchener于1909年提出[5],尚无公认的共情概念[6]。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共情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同身受、认知理解和协调行为反应的能力[7-8]。
根据临床实践可知,敏锐地感知他人的状态和情感、理解其产生的原因(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有助于帮助主体有效地与对方进行符合事宜的自我表露。
研究表明,只有在高度共情的情况下高自我表露的帮助方式才能得到积极评价[9]。
Haynes等[10]曾将共情与自我表露作为干预共同体,通过系统的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自我表露和共情技能相关的概念性知识以及行为实践。
因此,自我表露和共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然而,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临床实习前的护生进行调查,以期描述护生共情与自我表露的现状以及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人际沟通技能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为安徽省某校即将进入实习单位的护生,该校护理学院学制4年。
以班级为单位共发放问卷133份,回收问卷133份,有效问卷129份。
其中男12人,女117人;年龄(20.19±0.92)岁;农村80人,城镇49人。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网络自我表露是指个体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我、表达情感、分享生活和思想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自我表露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博客、视频网站等平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交流方式和心理需求。
本文将对网络自我表露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概念和特点网络自我表露的特点还可以从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分析。
在内容上,网络自我表露涵盖了个体的生活、情感和思想等多个方面。
个体可以通过发布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展示给他人,还可以通过言语表达和情感抒发来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方式上,网络自我表露具有随时随地、高度互动的特点。
个体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自我表露,与他人进行即时的互动和反馈,这为个体的社交和情感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影响因素网络自我表露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质、社会环境和网络平台特点等方面。
个体特质对网络自我表露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等个体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在网络上的自我表露行为。
一些研究发现,女性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情感表达和自我展示的行为更为频繁,而男性更倾向于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技能和成就。
社会环境也会对网络自我表露产生影响。
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支持程度、社会认同感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在网络上的自我表露行为。
网络平台的特点也会对个体的自我表露行为产生影响。
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有着不同的用户群体、功能特点和使用规则,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体在该平台上的自我表露行为。
三、研究综述在心理学领域,关于网络自我表露的研究逐渐增多,并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内容。
一些研究着重探讨了网络自我表露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发现,适度的网络自我表露行为可以帮助个体释放情感、获得社会支持、促进心理调适,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有关“自我暴露”的文献综述
有关“自我暴露”的文献综述付楚航 6202115042摘要:允许别人了解自己的真实自我对于个人保持心理健康是必要的,“自我表露”既是一个健康人格的特征,又是实现人际沟通和维护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
本文将总结有关自我暴露的研究文献,简要说明自我暴露的研究内容、方法、现状以及领域,以此掌握对自我暴露在心理学或社会运用方面的解释能力。
关键词:自我暴露测量方法人际社会国内外研究1.心理学概述1.1自我暴露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一词最早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于1958年提出,他认为自我表露就是让目标人了解有关自己的信息,目标人就是将个人信息与其进行交流的人。
通俗的说,自我暴露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思想。
1.2量表在自我暴露的研究中,常用的量表为朱拉德的“自我表露问卷”,该问卷包括六个表露的维度态度和观点、兴趣和爱好、学习和工作、金钱、个性、身体。
每个维度有十个项目组成,共六十个项目。
针对不同目标人分别回答自我表露的程度。
然而,这份量表之后也经过多次修正,在自我暴露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都根据自身的社会文化情况对量表的不同标准进行更改。
例如在陶佳雨的《大学生自我表露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中所采用的问卷是李林英修订后的问卷。
1.3测量方法自我表露研究主要有采用的测量方法有:自我报告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其中自我报告法使用多,主要包括问卷法、访谈法、日志和交互作用法。
自我表露问卷主要有Jourard的Self-DisclosureQuestionnaire(JSDQ)、Chelune 的Self-DisclosureSituationSurvey(SDSS)和Miller等人的MillerTopicsInventory (MTI)。
其中JSDQ被广泛用于测查自我表露的个体差异。
实验法在情绪表露和创伤表露研究中运用较多。
著名且影响深远的是Pennebaker的结构化的书写表露范式。
北京市初中生网络自我表露的动机及内容研究
初 中生 在 “ 是否 独生 子女 ” “ 庭常 住人 口数 ”“ 、家 、父 母 受教 育程 度 ”“ 、每次 上 Q Q时长 ”等 变量 上 的 Q Q
统计 软件 进行 分析 处理 。
三 、 究结果 研
上的表露 内容及其表露动机的探讨 ,试 图揭示初 中
生网络 自我表露的特点。
张 莉 E 师范 大学 教育学 院硕士生 。( 京 北京 10 7 ) 0 8 5
1 中生的 Q 自我表 露动 机 . 初 Q
2 1年1 0 1 月
冒
品德与心理 ●
了在 “ 每周 上 Q Q次数 ” 量 上 存 在显 著 差 异 以外 , 变
潮流”“ 、寻求 情感 支 持 ” “ 享 与 获得 信 息 ” “ 、分 、匿名
与逃避 ” 等维 度进行 了深 层分 析 。在这 五个维 度上 ,
被 调查 学 生 “ 寻求 情感 支 持 ” 的动 机最 强 , 次 依序 其 为“ 获得 信息 ” “ 交 ”“ 、社 、匿名 与逃避 ” “ 、追赶潮 流 ” 。 在 “ 交 ” 机层 面上 , 体 间 的差 异最 小 , 在 “ 社 动 个 而 追 赶 潮流 ” 面上 , 体 间差 异最 大 。在 Q 自我 表露 层 个 Q
中生 的 QQ 自我表 露程 度并 不 高 ,六个 维度 的平 均
图 1 不同性别 学生的表露动机
得分均小于 2 即表露程度介于“ , 几乎不说” 说 了 与“
一
从不 同年龄组初 中生表露动机的 比较结果来 看 ,6 1 岁年龄组的学生除 了在“ 寻求情感支持” 这一 维度略高外 , 其表露动机在其他各个层面上均较低 , 尤其值得 注意 的是 ,2 1 岁年龄组在 “ 1~ 5 匿名与逃 避” 动机 上 相差 无 几 , 但是 1 年 龄组 的这 一动 机 6岁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暴露行为及其动机研究——以某地方高校为例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暴露行为 及其动机研究
———以某地方高校为例
由此看来,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 中的自我 暴 露 行 为 的 主 要 目 的 (动 机 ) 是自我倾诉,其次才是进行社会交往。
四、深度访谈 为了更深入了解大学生在微信“朋 友圈”中 自 我 暴 露 的 具 体 内 容 以 及 “朋 友圈”对大学生的影响,本研究通 过深 度访谈对问卷调查结果做进一步补充。 为保证访谈的真实有效,本次深度访谈 随机选择笔者微信“朋友圈”中的 10位 本校大学生微信好友作为访谈对象,主 要围绕问卷中没有明晰的问题展开,主 要包括:大学生在发布哪些内容时会收 到“朋友圈”熟人关系的影响;除了自我 倾诉和社会交往,影响大学生进行自我 暴露的 动 机 还 有 哪 些;使 用 微 信 “朋 友 圈”后对自己现实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在深度访谈 中,当被 问 到 “你 会因 为朋友圈 中 有 熟 人 所 以 考 虑 不 发 某 些 内容吗”时,10位被访者均表示会,因为 在微信 上 发 布 的 信 息 会 受 到 家 人、老 师、同学的关注,会考虑他们看到 朋友 圈的感受 和 态 度。 X同 学 说,她 就 不 会 发自己受伤了或生病了的图,因为她觉 得发这样 的 内 容 会 让 关 心 自 己 的 人 担 心,但也会让不怎么熟的人觉得自己矫 情。S同学 则 说,因 为 爸 爸 妈 妈 还 不 让 谈恋爱,所以现在不会在朋友圈发有关
■廖 莎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摘 要:本文参考朱拉德(Jourard)的自 我暴露问卷,结合我校实际,综合 运 用 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探究大学生 在微信“朋 友 圈 ”中 的 自 我 暴 露 内 容 倾 向及其 动 机。了 解 大 学 生 在 强 关 系 网 络社交中的行为特点,为引导大学生正 确使用微信“朋友圈”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信 自我暴露 动机
社交网络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1, 11(4), 1057-1069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1.114120社交网络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刘力嘉*,石佳霖*,赵一玮#,张秀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北京收稿日期:2021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9日摘要社交网络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络进行自我呈现,以满足个体的内部需求和与他人交往的需要。
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可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但影响的具体方向和机制不尽相同。
本研究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社交网络自我呈现影响主观幸福感在个体层面和社会交往层面的心理机制。
此外,从个人层面和情境层面两个角度出发,总结社交网络自我呈现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边界条件。
最后总结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不足,并从概念界定、社交平台多样性、被试广度、其他潜在机制四个角度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社交网络,自我呈现,主观幸福感Self-Presentation and SubjectiveWell-Being in Social Network Sites: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andBoundary ConditionsLijia Liu*, Jialin Shi*, Yiwei Zhao#, Xiuqing Zhang#Faculty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Received: Mar. 10th, 2021; accepted: Apr. 21st, 2021; published: Apr. 29th, 2021*共同第一作者。
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8,16(1):114~123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蒋索1,2邹泓2胡茜3(1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心理系,温州 325035)(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875)(3温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温州 325035)摘要自我表露是社会心理学、临床咨询和治疗的重要概念之一。
主要介绍了自我表露的概念,静态的现象或动态的过程;描述性与评价性自我表露或正向与负向自我表露类型;自我表露的功能;社会渗透理论、压抑理论、沟通隐私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及主要测量方法。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目标人、性别差异及自我表露与孤独感、亲密友谊的关系等方面,AIDS/HIV表露、儿童性侵犯表露、情绪表露和创伤表露等现实社会问题的表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焦点。
扩展自我表露的概念,进一步深入研究青少年自我表露以及完善和发展自我表露的研究工具是未来的研究趋向。
关键词自我表露,AIDS/HIV表露,儿童性侵犯表露,情绪表露,创伤表露。
分类号 B849;C911引言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是个体对他人表达情感、想法与观点的窗口。
国外有关自我表露的研究,尤其是成人的相关研究已相当广泛和深入。
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正在逐渐兴起。
自我表露最先是由Jourard(1958)提出、界定并开展发展性研究的。
他最早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将个人信息与其进行交流的人)[1]。
后来他在《透明的自我》(The Transparent Self)一书中将其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秘密的想法和感受的过程[2]。
此后,自我表露受到了社会心理学家、人际沟通学者和临床咨询师、治疗者等多学科多领域研究者的关注,被予以不同的界定和研究。
本文试图对国外有关自我表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介绍了自我表露的界定、类型、功能、相关理论观点、测量方法和研究焦点,并提出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青少年现实和网络情境下自我表露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现实和网络情境下自我表露的比较研究作者:林小丽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27期〔摘要〕从现实自我表露到网络自我表露,心理学研究者在此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对于出生在网络高度普及化的当代青少年而言,网络不仅是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深深影响了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状态,拓展了他们自我表露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现实自我表露;网络自我表露;青少年〔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7-0004-05一、国内外青少年现实和网络情境下自我表露的研究现状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最早由 Jourard和Lasakow[1]提出,在《透明的自我》(The Transparent Self)一书中,Jourard[2]界定了自我表露的概念:个体将有关自己的信息,如秘密、想法和感受等告知目标人的过程。
此后国内外学者纷纷对自我表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查阅国外文献发现,自我表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领域,包括表露主题、表露功能及影响自我表露的各种因素,如人格特质、性别、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丰富更新了自我表露的概念界定、类型和测量方法。
国内的研究和国外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研究对象的单一性,以“自我表露”为篇名搜索,发现1995年到2004年的157条结果中,以大学生为对象的有55篇,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34篇;第二,涉及领域的狭窄性,教育92篇,咨询7篇,医疗4篇;第三,缺乏对影响自我表露的激励和抑制模型的建构;第四,网络自我表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重视,相关文献有28篇,其中涉及现实和网络自我表露比较的有3篇。
网络自我表露与现实自我表露最大区别有两点:是匿名性和视觉线索缺失。
二、现实/网络自我表露概念的界定心理学家Jourard [2]首次提出自我表露概念,他认为自我表露是将关于自己的信息(包括私人的、秘密的想法和感觉等)真诚地与他人分享的过程。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网络自我表露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个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将自己的个人信息、观点、情感等内容展示给他人的过程。
自我表露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网络自我表露则是现代科技与传播方式的产物。
本文综述了过去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网络自我表露这一现象。
1.网络自我表露的概念网络自我表露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纯粹自我表露:表明主体内心的感受或情感。
(2)个人信息披露:在网络上公开个体的姓名、年龄、性别、居住地、工作、学历、兴趣爱好、交友等个人信息。
(3)社交网络使用:在网络上通过个人页面、聊天室、论坛等社交网络平台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兴趣、社会关系等内容。
(4)网络日志:通过网络日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5)网络游戏角色演示:在网络游戏中,个体通过游戏角色来表达自己的个性、爱好、认知和情感等。
3.网络自我表露与个体心理健康网络自我表露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理解和认知,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促进。
然而,网络自我表露也存在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一面。
例如,网络自我表露中可能涉及隐私信息的泄露,易引发不安全、沉迷网络等问题。
(1)性格:喜欢自我表露的人比内敛的人更容易在网络上表露自己。
(2)性别:女性在网络中更愿意披露个人信息和情感。
(3)信任:个体相互信任和亲密关系可以促进网络自我表露。
(4)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中的价值观、传播方式等对网络自我表露有影响。
(5)隐私和安全:网络自我表露涉及隐私和安全问题,影响个体的表露行为。
5.未来研究的方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向进行:(1)网络自我表露与媒介使用行为的关系。
(3)网络自我表露与网络文化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6.结论。
本人研究部分及作用
本人研究部分及作用
作为一个学生,我一直对研究和学习感兴趣。
在我的理解中,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取得好成绩,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种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首先,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领域。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
我曾参与过一些实验室的研究项目,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深入了解了一些科学理论和方法。
这些研究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学科视野,还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的研究还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对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也颇有研究兴趣。
我曾参与过一些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研究项目,通过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我逐渐意识到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
此外,我的研究还涉及跨学科领域。
我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跨学科研究。
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我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这种跨学科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还有助于促进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
总的来说,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社会科学和跨学科领域。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我相信,研究不仅是一种学术追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只有不断探索和发现,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希望未来我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为科学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网络自我表露是指个体通过互联网在虚拟空间中展示自我的一种行为,它是网络社会中日益热门的研究课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展示自我的行为越来越普遍,这种行为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网络自我表露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网络自我表露的概念网络自我表露是指个体通过互联网在虚拟空间中展示自我的一种行为。
它包括但不限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个人动态、分享生活照片、发表个人观点等行为。
网络自我表露是人们在虚拟社交环境中展示自我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生活、兴趣、观点等,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1. 虚拟性。
网络自我表露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个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表达自己,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2. 多样性。
网络自我表露的方式多种多样,个体可以通过博客、微博、朋友圈、社交网站等平台进行展示自我的行为。
3. 客观性。
网络自我表露可以记录下个体的生活状态、情感波动、思想观点等,并且这些信息可以被其他人轻松获取和传播。
4. 互动性。
网络自我表露往往是基于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的,个体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形成社交网络。
1. 个体因素。
包括性别、年龄、性格、自尊心等。
研究表明,女性在社交媒体上会更加倾向于进行自我表露,年轻人也更加活跃地展示自我。
性格外向、自尊心高的人更容易进行网络自我表露。
2. 社会因素。
包括文化、社会环境、社交网络等。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会对个体的网络自我表露行为产生影响,而社交网络的构建和维护也会促进网络自我表露的发生。
3. 平台因素。
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对个体的网络自我表露行为也有影响。
微博相对开放自由,适合发表个人观点和情感表达;而朋友圈更多用于展示个人生活状态。
1. 社交影响。
网络自我表露可以促进社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扩大个体的社交圈子,增加社会支持。
2. 心理影响。
网络自我表露可以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
中学生友谊质量、自我表露及其相关研究
中学生友谊质量、自我表露及其相关研究孙群【摘要】Friendship is a kind of lasting, stable and intimate emotional connection, which develops on the basis of trust between individuals. As a main content of current friendship research, friendship qualit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aily lives, school adjustment as well a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elf-disclosure between individuals is very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friendship relations. With questionnaire on friendship qua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pil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of 615 students, this paper surveys an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correlation between friendship quality and self-disclosure.%友谊是个体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为持久稳定的亲密性情感联系。
友谊质量作为目前友谊研究的主要内容,友谊质量的高低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适应以及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新生自我展示分析
大学新生自我展示分析1. 引言大学新生是大学生活中的关键阶段,自我展示是新生在大学中建立个人形象、展示个人能力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分析大学新生自我展示的各个方面,为新生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2. 自我展示的重要性自我展示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自我展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人际关系:大学新生需要与同学、老师、社团成员等建立良好关系,自我展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
- 提升个人品牌:在大学中,新生需要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领导才能等,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 锻炼沟通能力:自我展示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新生锻炼表达自己、倾听他人的能力。
3. 自我展示的方面大学新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展示:3.1 学术能力- 成绩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学术成绩,可以体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
- 研究成果:如果新生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或论文,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2 社会实践经验- 工作经验:如有兼职、实习等经验,可以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 志愿活动:参与志愿活动可以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3.3 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项目:展示在团队项目中的角色和贡献,可以体现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社团活动:参与社团活动,特别是在社团中的职务,可以展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3.4 个人兴趣和特长- 才艺展示:如有特殊才艺,如音乐、绘画等,可以通过表演或展示作品来展示自己的特长。
- 兴趣爱好: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多样性。
4. 自我展示的方法4.1 简历和自我介绍制作一份专业的简历,并在需要时进行自我介绍,可以系统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经历。
4.2 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实践经验和个人风采。
4.3 参加活动和竞赛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和竞赛,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展示自己的能力。
5. 结论大学新生自我展示是新生阶段的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自我展示,可以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自我表露,这种趋势使得网络自我表露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网络自我表露是指个人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情感状态、生活经历以及价值观念等信息的行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愈发愿意通过网络来表露自我,这不仅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和交往模式,同时也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自我表露的概念、动机、效应以及现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该领域做一个系统性的总结与分析。
一、网络自我表露的概念个体进行网络自我表露的动机包括自我表达、社交需求、自我展示、信息获取和心理调适等多方面因素。
个体往往在网络上进行自我表露是出于自我表达的需要,希望通过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情感状态、价值观念和人生经历来寻求对内心情感的共鸣和理解。
社交需求也是个体进行网络自我表露的重要动机,人们通过在网络上展示自己来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以满足心理上的社交需求。
个体还可能借助网络自我表露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气质和外貌,以达到自我展示的目的。
个体也可能通过网络自我表露来获取他人的信息和意见,从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储备。
网络自我表露还可以被视为一种心理调适的方式,个体通过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理体验来缓解压力和焦虑,达到情感调节的目的。
网络自我表露的效应主要包括社会效应、心理效应和行为效应。
网络自我表露对社会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交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上,个体通过网络自我表露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增进与他人的交往,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满足,提升生活质量。
网络自我表露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过多或不当的网络自我表露可能会增加个体的焦虑和压力,甚至诱发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和社交焦虑等。
网络自我表露还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有些人在网络上进行自我表露会产生过度依赖网络平台的倾向,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下降,影响到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
网络自我表露研究综述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上进行表达和分享。
网络自我表露指个体在网络中自愿披露有关自我、情感、态度、信念等方面的信息的行为,已成为网络行为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将从社交媒体理论、自我表露的定义与分类、自我表露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交媒体理论社交媒体是互联网技术的一种应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应用,例如信息获取、社交、娱乐、商业等。
社交媒体可以使用户在线交流、分享信息、社交互动以及自我展示,成为网络上最受欢迎和普及程度最高的服务之一。
社交媒体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它来增加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如何营销和传播信息、以及如何促进自我表现和认同感等方面。
社交媒体在自我表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自我表露的定义与分类自我表露是指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向他人或自己披露有关自己的信息或经验的行为。
根据披露的内容不同,自我表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信息表露:披露与个人有关的基本或特定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教育经历、工作经验等。
2. 情感表露:披露个体的情感状态和体验,例如喜欢、厌恶、悲伤、快乐等。
3. 态度表露:披露个体的看法、信念、观点和态度,例如政治倾向、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等。
4. 经验表露:披露个体的经验和经历,例如人生经历、工作经验、旅游经历等。
三、自我表露的类型及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包括性格、人格特质、自尊心、隐私保护等。
性格开放性、外向性与社交媒体的表露行为相关性较高,人格特质内倾性则与网络自我表露的意愿呈负相关;自尊心较高的人表露意愿也较高,而隐私保护意识较强的人表露意愿相对较低。
2.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是指个体感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对于网络自我表露有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社交支持可以降低个体的孤独感、焦虑感等负面感受,增加个体表露的信心和动力;另一方面,社交支持可以从正面反馈的角度鼓励个体的表露行为,加强个体的社交连接。
3. 不确定性感不确定性感指个体对于未来和不确定事情的感觉,可以包括对于互动后果和社交关系的不确定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自我表露的部分研究
当人们把有关自己的秘密信息展示给另一个人时,他们就在进行自我表露。
表露者要考虑信息的隐秘程度。
另外,把谁作为表露对象也要经过慎重选择。
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者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体体验到成长和快乐的重要环节。
例如,罗杰斯提出,在一个值得信任的关系背景中把自己公开地表露给另一个人,是逐渐理解自我的重要一步。
然而,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间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自由地向别人表露自己的信息,是因为他本身是心理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对朋友、爱人的自我表露。
当然,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通常会尽力避免让别人发现我们身上的许多不被人喜欢的人格特点或者坏习惯。
我们害怕自己陷入难堪境地或失去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的尊重。
但是罗杰斯认为,所有这些欺瞒的结果是,我们更担心,更害怕别人发现真正的自己。
更为重要的一点,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逐渐地真正认识自己。
通过把感情转变为文字,我们会更加认识这些情感,仅仅在头脑中思索这些情感是达不到这种认识的。
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自我的所有方面,我们就无法成长并成为充分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表露在心理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来访者能够毫不隐瞒地投入与咨询师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时,来访者会受益更多。
来访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就会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当前,许多不同取向的咨询师都认同自我表露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治疗关系不是单向的。
罗杰斯认为,治疗师恰当的自我表露对治疗是很有益的。
这种表露可以营造信任的气氛,从而鼓励来访者更多地自我表露。
许多研究者发现治疗师的自我表露与来访者的进步呈正相关。
但是,有的心理学者担心治疗师谈论自己的私人信息会对治疗进程有负面影响。
治疗师自我表露到什么程度才适宜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1、表露的相互性
根据这一社交规则,人们在初次结识时的交谈中,所表露信息的隐秘程度大致在同一水平。
只有你逐渐地把隐秘信息告诉我,我才会把我的告诉你。
一些研究表明,那些年仅8岁的儿童似乎已理解并遵循着表露的相互性原则,
我们为什么是互相交换地表露私人信息呢?
一种解释是因为表露会使得交流者感受到相互信任和吸引。
当人们把自己的信息表露给别人时,别人就被他们吸引,并形成信任感。
作为回应,别人也把自己的私人信息表露给对方,这就形成了相互性效应。
与此解释相一致的是,有几项研究发现:人们一般会向喜欢的人表露自己,也喜欢那些向自己自我表露的人。
单向表露是无法形成亲密和相互喜爱的感觉的。
关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能够做出回应的同伴。
当对方以关心或表露自己私人信息来回应谈话者的自我表露时,交流双方的亲密程度会提高。
而不合适的反应却会失去可能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
2、朋友和恋人间的自我表露
研究者发现,表露相互性原则并不总是适用于好朋友。
当两个朋友的亲密关系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不需要对方做出相应的表露就能无拘无束地对朋友进行自我表露。
一项研究发现,最高程度的表露相互性常常发生在那些彼此有点认识,但关系仍在发展中的同伴间。
显而易见,虽然这些人为多了解对方做出了努力,但毕竟他们相互了解不深,在没有任何保证的情况下,不敢断定自己与双方已建立起了相互信任。
这些研究结果并不能说明陌生人比朋友之间表露更多。
相反,朋友间更可能谈及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性经历等隐秘话题。
好朋友间的谈话也包括许多明显的亲密迹象,这正是在和陌生人的交谈中缺乏的。
这些迹象包括使用熟悉的暗语,在同一个地方发笑,以及了解什么时候该说和什么时候谈话要结束了。
对有长期爱情关系的夫妻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模式。
婚姻中自我表露的总量,是婚姻满意度的一个强有力的指标。
夫妻间彼此越多地谈到个人的、重要的事情,对婚姻的感觉就越好。
当然,夫妻间的表露,也可能是因为彼此感觉很好。
但是,研究者特别指出,表露越多在恋爱中不一定就越有成效。
如果夫妻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有更多恋爱史,则没有过多表露的必要。
研究者发现,关系良好的夫妻通常是有选择地对彼此表露,而不是泛泛地成为高表露者。
最后,就像好朋友之间一样,夫妻之间也不需要在每次谈话中,都相应地做出表露。
3、创作经历的表露
一项实验表明,几乎每个参与者都能说出一个秘密的创伤。
对人们的这些情感秘
密,心理学提出什么建议?他们应该对人敞开心灵,还是保守秘密?很多研究都显示,把这样的秘密埋在心底,对身体健康有害。
人们已经习惯于不用自己的困难去麻烦另人,因为和别人讨论自己的创伤经历会很尴尬,大多数人都不向别人——或许不向任何人,倾诉自己最严重的创作经历。
但是不说出这种经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受其影响。
在多项研究中发现,多种群体的被试在自我表露创伤性事件后,健康状况得到了提高。
表露的作用还不仅限于身体健康方面,那些把自己令人不快的信息小心隐藏起来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抑郁和较低的幸福感。
积极地抑制对创伤经历的想法和感受,需要大量的生理和心理努力。
压力的影响既是即时的又是长期的。
一项研究发现,当被试写下自己的创伤经历后,免疫力会立即增强。
随着时间推移,内心秘密的长期积累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会增加疾病的发生,导致其他与压力相关的问题。
表达出对创伤事件的想法和感受还有其他好处。
如,当人们表达出对创伤事件的想法和感觉后,就会使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想法,知道怎样做才能克服创伤经历带来的影响。
正如人本主义理念家所说,用词汇来表达内心的感觉将使人“看见”自己的情感,并且有效地应对它们。
在一项研究中,写出创伤经历的被试在控制感、个人成长和自我接纳量表上的得分高。
写出这些经历改变了他们对自我的思考方式。
谈论或写下创伤事件可能是治疗心理创伤的重要步骤。
把模糊不清的情感意象转变为完整的解释,经常能带来顿悟。
可以给病人提供一个坦诚地探讨自己内心情感的机会,这也许就是心理治疗为什么能为人服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