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
魏晋时期阶段特征归纳总结
魏晋时期阶段特征归纳总结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该时期跨越了三个朝代,包括东汉末年、曹魏、西晋、东晋等时期。
这段时期以政治动荡、文化开放和社会变革为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魏晋时期的阶段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一、政治动荡在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十分动荡,出现了多次王朝更替。
这段时期开始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随后曹操建立了曹魏政权,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西晋建立后,国力开始衰弱,域内割据现象频繁,东晋取代西晋,政权不断更迭。
各个王朝之间的内部斗争和外部战争使得政治局势处于不稳定状态。
二、文化开放魏晋时期,文化开放成为一种特征。
在此期间,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学派并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多样性。
同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魏晋文人崇尚玄学和文人风雅,重视个人才华和独立思想,形成了“文人相轻”的风气。
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人物,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
三、社会变革在魏晋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这段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阶段,社会等级分化趋于明确。
地主阶级和豪强势力不断壮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
与此同时,农民起义和民族移民现象频繁发生,底层百姓的生活条件普遍恶化。
社会关系的变革也导致了家族衰落,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体利益。
四、文化成就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化成就达到了顶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人士的创作达到了高潮,出现了众多的文化精英和学术成就。
在文学方面,曹操、曹植、陶渊明等人的作品成为后世的经典,文学创作以散文和骈文为主。
在哲学思想方面,玄学、道教和佛教等思想从西域传入,与儒家学说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艺术方面,魏晋时期的石刻、壁画和丝绸制品等文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总结: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政治动荡、文化开放和社会变革是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尽管存在诸多内外困扰,魏晋时期仍然培育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一、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期,它发生在公元220年到589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权的统一瓦解,多个王朝相继兴起并相互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本文将从政权分裂、社会变革、文化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
二、政权分裂1. 曹魏的兴起与统一失衡曹操建立的曹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它继承了东汉王朝的遗志并在中原地区建立了起来。
然而,曹魏的统一并不稳固,后来的曹魏帝陷入了内部权力斗争,导致政权分裂的趋势加剧。
2. 三国鼎立与北方民族政权随着曹魏的衰落,东汉的东部和南方地区出现了两个对立势力:蜀汉和东吴。
三国之间的争斗使得中原地区在政治上更加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愈发明显。
与此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开始崛起,如鲜卑的鲜卑太宰慕容隆建立的后燕以及苻坚建立的前秦,他们进一步加剧了政权分裂的局面。
三、社会变革1. 经济动荡与土地兼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动荡,造成了大量土地的集中和兼并。
由于战乱频繁,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不得不成为地主的佃户,导致了社会阶层的不稳定和农民的痛苦。
2. 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流动性相对较高,这与政权分裂以及土地兼并的情况密切相关。
社会的不稳定性使得许多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士族集团的兴起以及士人地位的提高,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变革。
四、文化发展1. 文人墨客的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流动性的增加,许多有才华的文人墨客得到了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他们通过文学、历史等各种形式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增添了许多文化的魅力。
2. 文化交流的繁荣在政权分裂的背景下,南方和北方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文化圈。
南方文化以其温婉细腻的特点著称,而北方文化则更加豪放奔放。
这两种不同的文化风格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更加多元化。
五、总结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在政权分裂、社会变革、文化发展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影响,也奠定了后来隋唐王朝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对峙
南朝与北朝长期对峙,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
异。
社会经济状况
01
02
03
土地制度变革
曹魏推行屯田制,西晋实 施占田制,南北朝时期则 出现均田制。
商业与手工业发展
商业在三国时期逐渐复苏, 手工业则得到一定发展。
民族融合
五胡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 时期,各民族间的交流与 融合加速。
文化发展
荣。商品种类丰富,市场遍布城乡,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02
手工业进步
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纺织、冶炼、陶瓷等行
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种类和质量也有所提升。
03
商人阶层的崛起
随着商业的繁荣,商人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经营商业积累了大量财富,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货币与税收制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从五铢钱到两钱制,再到后来的年 号钱,货币的种类和发行量逐渐增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税收制度的调整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各政权不断调整税收制度。从租调制到户调制,再到后来的 租庸调制,税收的形式和标准逐渐完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玄学兴盛
魏晋时期玄学思潮盛行,探讨道教、佛教与儒教的关系。
文学艺术成就
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代表。
科技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天文学、农学等领域取得一定成就。
02
政治格局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曹魏、西晋、东晋、南北朝的更替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频繁更迭,先后出现了曹魏、西晋、东晋以及南朝的宋、 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朝代。
高一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高一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灭亡以及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的兴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历史中关于魏晋南北朝的重要知识点。
一、时期背景1. 东汉末年动荡:东汉末年社会经济危机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
加上外患和政治腐败,东汉王朝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2. 群雄割据: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成为常态,形成了一片割据混乱的局面。
著名的军阀有曹操、刘备、孙权等,他们相互争斗,割据一方。
3. 三国鼎立:曹操统一北方,建立魏国;刘备建立蜀国;孙权建立吴国。
三国互相对峙,鼎立于中国大陆。
4. 魏晋南北朝的兴起:曹魏灭亡蜀国,曹魏后继有西晋,而吴国也在后来被孙吴所灭。
此后,中国历史上进入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的历史1. 西晋的兴起:西晋是东汉时期陇西人族出身的司马氏建立的王朝,其初期统治较为稳定。
西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乱,最终司马炎统一了北方。
2. 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期,羌、匈奴、鲜卑、氐、羯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国家,统治中原地区。
3. 东晋的建立:东晋是西晋王室的后裔司马睿所建立的王朝。
东晋时期,南方地区社会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繁荣,是当时中国的重要政治中心。
4.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历经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等南朝王朝的更迭,以及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北朝王朝的兴起和衰落。
三、社会文化特点1. 佛教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传入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化艺术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十分繁荣。
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文人墨客,如曹操、曹丕、陶渊明、谢安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3. 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趋势加剧,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民族共存的时期。
四、历史地理演变1. 边界的变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边界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中国版图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演变。
魏晋南北朝历史
魏晋南北朝历史魏晋南北朝历史
一、魏晋南北朝的起源与背景
⒈魏晋南北朝的划分
⑴魏晋南北朝的时间段
⑵魏晋南北朝的地理分布
⒉东晋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状况
⑴东晋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⑵东晋的社会经济特点
⒊西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动态
⑴西晋政权的建立与衰落
⑵西晋的军事变革与对外政策
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变迁
⑴南朝宋的建立与崛起
⑵北朝魏的兴盛与衰亡
二、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文化
⒈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制度与阶级
⑴魏晋南北朝的封建制度
⑵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阶级分化
⒉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⑴魏晋文学的特点与代表作品
⑵魏晋的绘画与音乐艺术
⒊儒家思想与玄学的兴起
⑴魏晋的儒家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⑵玄学的兴起与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的外交与战争
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外交政策
⑴魏晋南北朝对外政策的特点
⑵魏晋南北朝的外交使节与使团
⒉魏晋南北朝的战争与战略
⑴魏晋南北朝的内乱与外患
⑵魏晋南北朝的战争形态与战略思想四、附件
附件1:魏晋南北朝地图
附件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选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封建制度:一种以地权为基础的社会政治制度,地主通过土地所有权来控制农民劳动力和产出。
⒉社会阶级分化:指社会根据个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地位和权力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等级和阶层。
⒊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派,强调人文主义,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念。
⒋玄学:玄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注重对宇宙及其本质的探求,追求超越经验的智慧。
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内容详见附件部分。
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解
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解魏晋南北朝历史讲解一、背景概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一个时期。
该历史时期大致为公元220年至589年,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曹魏、东晋和南北朝。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官僚制度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政治制度1. 曹魏政治制度在曹魏期间,官僚制度和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形成对社会结构造成了巨大影响。
曹魏的中央政府采取罢免和聘任官员,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属地制度。
2. 东晋政治制度东晋的王朝建立于西晋灭亡之后,论文治的实际成果。
东晋大多数皇帝都承袭了文帝模式即亲政,并努力维护中央集权。
3. 南北朝政治制度随着南北分治的出现,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也导致了对社会结构的更多变化。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更多地反映了地方政治。
三、文化和艺术1. 曹魏文化曹魏时期的文化是中国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时期,曹魏时期诗歌学派的出现使文学艺术开始多元化。
2. 东晋文化东晋的文化很大程度上由王朝所决定。
东晋时期文化的发展是数十年的和平繁荣的结果。
3. 南北朝文化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化非常复杂,分化也非常彻底。
南方地区的文化主要是佛教思想的传播,北方地区则是儒家思想的盛行。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1. 曹魏经济曹魏时期,中国的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在农业方面,灌溉水利和土地安排的合理化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2. 东晋经济东晋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制度改革、务本简朴等思想展开的。
经济的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3. 南北朝经济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的战乱和分治会使为曹魏时期的经济繁荣及东晋时期的制度改革逐渐消逝。
南方繁荣的船运经济得到了发展,北方削弱了对中央财政系统的贡献。
五、主旨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历史是一个充满了战乱,政治制度变化和文化创新的时期。
一方面,社会阶层也得到了较为微弱的变化,另一方面,国家统一的短暂繁荣也在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消失。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起讫时间大致为220年至589年,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政治变革和王朝更替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形势极度动荡,王朝更迭频繁。
这一时期的政权经历了魏、蜀、吴三国的争霸,到了晋朝的建立,再到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西晋灭亡后的十六国时期,这个时期有着六十多个割据政权的存在,国家格局混乱不堪。
2.政治制度的变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一方面,传统的封建皇帝制度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豪族地方势力的崛起,士族文人在政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官僚制度逐渐建立并成熟,形成了后来的科举制度。
3.文化思潮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文化思潮汹涌澎湃。
玄学、道家、佛教等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形成了魏晋玄学的独特风格。
同时,文人墨客的崛起也为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王羲之、陆机、陶渊明等为代表的文学家才子,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4.社会经济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封建经济开始转变为地主经济,同时各种商业活动也逐渐兴盛起来。
此时的南方地区已经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城市,北方地区则以农业为主导,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与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为中国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艺术的繁荣与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也经历了封建社会向士族文人社会的转变,同时也受到了佛教艺术的影响。
石窟艺术的兴起和佛教雕塑的发展,成为这一时期艺术繁荣的象征。
同时,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门类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作品。
总结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为后来的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和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魏晋风度产生的原因
魏晋风度产生的原因
魏晋风度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社会背景:魏晋时期处于东汉末年的混乱局势之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等问题导致社会秩序的破碎。
文士们感到失望和绝望,转而追求自我修养和心灵的寄托,形成了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氛围。
2. 壮游思潮:魏晋时期壮游思潮盛行,士人们倾向于追求自然山水和闲适田园的生活态度。
他们在魏晋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中选择了追求精神独立和宁静的生活方式,这种精神追求逐渐形成了魏晋士人的共同价值观。
3. 文学繁荣: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人,如《世说新语》、《晋书》、《资治通鉴》等。
文人们通过文学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动了魏晋风度的形成。
4. 精神自由:魏晋时期的文人由于政治的动荡和社会的变革,不再受到朝廷的束缚,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他们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境界,对于社会中的困扰和问题也有了更独立的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魏晋风度的形成与社会背景、壮游思潮、文学繁荣和精神自由等因素相互作用相关。
这种风度在当时成为一种追求自由、独立思考和精神追求的精神象征,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文学的特点
魏晋文学的特点魏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明显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对魏晋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文学风格多元。
魏晋时期的文学呈现了多元的风格。
其中,魏代以文辞精细著称;晋代则以豪放洒脱的作品为主要特征;南北朝时期,则以“玄言玄思”为特点,注重哲学探索和文化积淀。
这种多元风格的出现,反映了时代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交融,也标志着中国文学历史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化的开始。
二、题材广泛。
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题材非常广泛。
除了以往在官方文学中出现较多的褒颂皇帝和议礼文章外,魏晋文学以社会风俗、家庭生活、个人情感为主要题材。
这种变化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稳定和文化自信的增强,同时也使得文学作品更加亲民易懂,被普遍读者接受和喜爱。
三、文辞精细。
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文辞精细,注重表达技巧和语言优美。
魏代的文辞讲究清丽、婉约,晋代则更加注重豪放、洒脱。
南北朝时期,则强调深沉、玄妙。
这种精细的文笔,使得魏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后世文学家所传承和发扬。
四、注重人文关怀。
魏晋时期的文学,注重人文关怀,表达了对社会、人民的关心和爱护。
晋人边模的《游仙窟序》就是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关怀,南朝王导的《世说新语》则更是注重对人心理、情感的描写。
魏晋文学对人文精神的强调,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成为人文关怀文学的重要源头。
五、朦胧诗等新诗体的出现。
魏晋时期,新诗体开始涌现,如朦胧诗、琴曲诗、赋、骈文等。
这些新的文学形式,反映了文学创作自由度的扩大,也是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进一步体现了文学和宗教的关系。
综上所述,魏晋文学与其它古代文学不同,其文学风格多元、题材广泛、注重文辞精细和人文关怀,而且新诗体的诞生更为文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这种创造力和多样性的集中体现,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从公元2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的一个时期。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标志着东汉帝国的灭亡和隋唐帝国的兴起。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社会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迁,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各方势力纷争不休。
魏晋南北朝的建立源于东汉末年的分裂,自东汉献帝起,中国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分裂为三国魏、蜀与吴,随后形成了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梁、南朝陈、南朝齐和北魏等七个朝代。
在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割据势力不断崛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衰败主要因为政治制度的混乱和官僚机构的腐败。
各地割据势力的抬头也加剧了政治动荡。
这些政治动荡对于中国的统一和国家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二、文化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变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大转型。
汉末乱世和政治动荡导致了社会结构的解体和民族士族的衰落。
在这一时期,新兴的士族与传统的士族并存,社会上涌现出了一批才思敏捷的士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人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文人成为社会精英,他们在政治、文化和学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文人重视个人情感和主观表达,形成了儒家学说的变异和发展。
这一时期,诗、词、赋等文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再次,佛教的传入和兴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兴起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宗教思想和精神追求。
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分裂导致了中国的分裂局面长期得不到解决。
直到隋朝的统一,中国才重新实现了统一。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验为后来的统一政权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变迁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
诗词文学的发展、佛教的传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都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梳理
魏晋南北朝知识点梳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发生了许多变革和重大事件。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该时期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社会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正处于动乱的时期。
曹魏、孙吴、蜀汉三国鼎立,于晋代灭了曹魏,建立了晋朝。
南方的东晋则接过了这一江山,北方则是五胡乱华。
社会经济发展停滞,民不聊生,各地频繁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二、玄学和道教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和道教崛起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玄学强调思辨哲学,追求玄妙深奥之道,主张远离尘世纷扰,追求灵魂的升华。
道教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求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三、文学艺术的繁荣在这个动荡的时期,文学艺术却蓬勃发展。
以世称“文豪”的曹操、曹丕等人才辈出,他们的名篇不仅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风貌,注重自我情感表达与内心体验的描绘,这与当时社会的动荡与矛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佛教的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还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佛教将对生命的关怀、修行的方式和世界的解读带入中国,影响了那个动荡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五、道家和儒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和儒家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壮大。
道家借助了玄学的力量,以追求深奥玄妙的道路为核心,影响了当时的文化和哲学思想。
儒家则继续强调了社会伦理和个人修养,主张通过道德和礼教的规范来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六、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方政权的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鲜卑、羯族、氐、乌桓等民族纷纷南下入侵,对中原的统治形成了重大威胁。
南方的东晋虽然努力抵抗,但最终没有阻止北方民族的进一步侵略。
但幸运的是,南方政权继承了东晋的江南文化,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基因。
总结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混乱的时期。
玄学和道教的兴起、文学艺术的繁荣、佛教的传入、道家和儒家的发展以及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方政权的继承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魏晋名流魏晋风度PPT课件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以其清廉自守和文学才华著称,对 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竹林七贤
向秀
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文 学家,以其对儒家经典的独 特诠释和文学创作而闻名。
刘伶
阮咸
王戎
魏晋时期著名的酒徒和文学 家,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 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
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文 书法、绘画、音乐等 艺术形式表达个性和情感。
生活方式
魏晋名流以放浪形骸、不 拘小节的生活方式著称, 表现出对传统礼教的反叛。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个性解放
魏晋风度体现了个性解放 的精神,反对束缚和压制, 追求自由和独立。
人文精神
魏晋风度强调人文精神,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表达,推崇个体价值和精 神意义。
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个人修养
魏晋名流和风度所体现的个人修养,包括品德、才华、气质等方面,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传承
魏晋名流和风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传承和发展这一 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解和诗歌创作而闻名。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 文学家,以其敏锐的政治 眼光和文学才华而著称。
谢安
• 谢安: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和军事指挥能力闻名,对东晋王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羲之
• 王羲之: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王体”书法风格而著称,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史地位
魏晋风度在中国社会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对 后世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魏晋知识点总结
魏晋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南朝主要有宋、齐、梁、陈等朝代,而北朝主要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
这个时期政治上的分裂导致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
2. 各朝代的政治体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朝代的政治体制各有特点。
南朝的政治体制主要是依托地方政权来进行管理,而北朝则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
在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体制中,北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更加严格,而南朝则多以地方豪强为代表的封建制度为主。
3. 政治思想的发展在魏晋时期,政治思想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流行。
儒家思想在政治上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德,并提出了君臣、父子等社会伦理。
而道家思想则主张以无为的方式来治国理政,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4. 政治斗争和统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路诸侯势力争夺争霸,导致了多次的政治斗争。
在北朝的统一中,北魏的孝文帝和明元帝先后奠定了统一的基础,而南朝的统一则多由侯景之乱、陈霸先,以及隋朝和唐朝完成。
二、经济1. 农业生产魏晋时期,农业生产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农业生产以农田水利和耕作技术的改进为主要特征,农田水利的发展使得土地得以更好地利用,耕作技术的改进则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2.手工业和商业在魏晋时期,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南北朝时期,手工业是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过程中,手工业以丝织业、陶瓷业、造船业等为代表,商业则以出现过货币和货币交易为代表。
3. 财政魏晋时期的财政主要以赋税和官府经营等为主。
在财政收入中,赋税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而官府经营则主要体现在铁、盐、酒等行业。
4. 经济制度变革在魏晋时期,中国的经济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奠定了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经济制度变革中,侯及封建后,地主阶级在经济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而农民的地位则进一步受到了剥削。
三、文化1. 文学艺术在魏晋时期,中国文学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纷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纷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时期。
这个时期从220年持续到589年,涵盖了三个朝代:魏、晋、南北朝。
这段时期的纷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文化、经济等角度,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纷争。
一、政治纷争1. 魏晋之争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纷争就是魏晋之争。
当时的魏国分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而晋国也出现了东晋和西晋两个政权。
这两个政权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争斗,势力的博弈使得政治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2. 北南分裂除了魏晋之争外,南北分裂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纷争。
南方的东晋政权和北方的魏政权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对抗和纷争。
南北分裂导致了国家的割据局面,极大地影响了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二、文化纷争1. 文学思潮的交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思潮经历了魏唐文化和晋唐文化两个时期的交替。
魏唐文化注重技巧和艳丽的描写,而晋唐文化则更加强调内心的独白和感慨。
这两股不同的文化思潮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激烈的争议和对立。
2. 儒道之争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儒家强调仁义道德,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道家则追求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这两种思想流派在社会上形成了两股势力,纷争不断。
三、经济纷争1. 地方割据和农民起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广大的农民和地方势力对中央政府的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地方割据的现象日益严重,各地的农民起义也纷纷爆发。
这些纷争使得社会经济秩序严重受损,给国家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经济衰落和财政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连年的战乱和地方割据导致国家经济衰落,财政危机四处蔓延。
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政府不得不对百姓加重赋税负担,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纷争。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纷争几乎涵盖了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各个方面。
这些纷争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也为后来的统一和复兴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魏晋风骨
什么是魏晋风骨魏晋风骨,指的是魏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思潮。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魏末开始,经过魏、蜀、吴三国并存、五胡乱华,一直到晋朝的建立,历时约200年。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化著作和思想流派的兴起,魏晋文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被称为“魏晋风骨”。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
魏晋时期,中国社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如政权更迭、经济动荡、文化思潮变革等。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许多思想家、文化人士以及艺术家们把握机遇,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形成了魏晋风骨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魏晋文学与诗词赋作魏晋时期,文学成为了一种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的重要方式。
在文学创作方面,魏晋文人尤为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他们追求真实、深邃的情感体验,以及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歌和赋作成为了魏晋文学的主要形式,其中代表作品有曹操的《观沧海》和曹丕的《燕歌行》等。
三、魏晋哲学与思想流派魏晋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和学派在这个时期兴起。
其中,王弼的儒家新解、嵇康的新儒家思想、王充的心性论等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思想家独立思考、批判传统观念,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理论。
四、魏晋绘画与艺术成就在艺术方面,魏晋时期的绘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魏晋绘画注重用笔技法和意境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王羲之和顾恺之为代表的书法家,以及以郑道传和张芝为代表的绘画家,他们的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题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五、魏晋音乐与舞蹈魏晋时期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魏晋时期的音乐以琵琶、筑、笙、竽等乐器为主,舞蹈以舞袖和武士舞为代表。
这些音乐和舞蹈作品多以表达情感和抒发内心为主题,形式多样,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六、魏晋风骨的影响与价值魏晋风骨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代的文化创造和精神追求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变革。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时期的背景及其各方面的特点。
一、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西晋末年(公元280年)至隋朝建立(公元589年)之间的时期。
此时期国家分裂,北方有北魏、东魏、西魏等,南方则有东晋、刘宋、南齐、南梁、陈等朝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政治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政治特点1. 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分裂成了多个政权,南北对峙,互不相认。
2. 士族兴起:士族势力迅速崛起,成为政治的主导力量,而皇权逐渐衰落。
3. 群雄割据:各地军阀林立,大小诸侯,群雄并起,争霸天下。
三、文化特点1. 文人墨客: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时期,文人墨客才子辈出,他们以文学为乐趣,追求自由洒脱、儒雅自持的生活方式。
2. 文学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
代表作家有曹操、诸葛亮、陆机、左思、陶渊明等,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
3. 美学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求意境美、韵味美,注重艺术表现力和个人感受,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风骨。
四、经济特点1. 农业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经济仍然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在南方的江南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技术,使农业生产更加丰收。
2. 手工业与商业:手工业与商业渐渐兴起,手工业以丝织业和制瓷业最为发达,商业在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五、社会特点1. 地主豪强: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豪强的势力逐渐加强,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2. 农民矛盾:由于战乱频繁,导致了农民的生活困难,他们的矛盾逐渐凸显,出现了大规模的起义。
六、对后世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对唐代的文学以及后来的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两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 观念十分重要,人们重 视家族背景和血统,忽 视了个人能力和品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艺术发展
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以 王羲之、王献之等人为代表,形 成了独特的“魏晋书法”风格。
绘画艺术
顾恺之、陆探微等人的绘画作品, 以细腻传神、富有诗意的特点, 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
雕塑艺术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佛教雕塑 艺术,以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 想内涵,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瑰 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玄学、 佛教、道教等思想流派盛行,对儒学形成了冲击。
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书法、绘画、雕塑 等艺术形式取得了重要突破,如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 画等。同时,文学作品如《世说新语》、《洛阳伽蓝记》等 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02
魏晋南北朝重要人物
手工业分布与专业化
手工业分布逐渐趋向专业化,一些地区形成了以某一类手工业为主 的产业集群,如景德镇的瓷器、苏州的丝绸等。
0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问 题
社会矛盾问题
阶级矛盾
魏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 削和,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导致民族 起义和民族分裂活动增多。
地方行政变革
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州设刺史,郡设太守,县设县 令。
侨置州郡
为安置流民而设立的特殊行政区域,不受当地政府管辖。
乡、亭、里基层组织
乡设乡官,亭设亭长,里设里正,负责地方基层管理。
军事制度变革
世兵制
士兵世代为兵,父死子继,世代 相传。
府兵制
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自备武 器和粮食。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从220年开始,一直到589年结束,历时369年。
这个时期充满了变动和动荡,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下面将对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特征进行探讨。
1.政治动荡: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政治局势十分动荡,多次政权更迭。
曹魏、东吴、蜀汉三国之后,曹魏灭亡,出现了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多个王朝。
这些王朝之间争夺中原统治权,战乱不断,政治剧变。
2.地方割据:在南北朝时代,中央政权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豪强纷纷兴起,形成了多个割据政权,如东晋时期的萧鸿、宋教杀掌握了徐州、豫州等地,北方出现了鲜卑族的匈奴、氐族、羌族等地方政权。
3.文化繁荣: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东晋时期,文人墨客颇多,如陶渊明、陆机、谢安等均是当时的文化名流。
他们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使得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4.区域分裂:南北朝时代,中国开始出现了北方和南方的分裂格局,形成了南北朝时期南北对抗的政治局面。
南北方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在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5.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代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时期。
当时,佛教经过了长时间的东传和西传,逐渐在中国扎根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佛教的传入对于中国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6.社会转型: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之一、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社会阶级差距拉大,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扩大,农民的痛苦和反抗也随之增加。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动荡,地方割据,文化繁荣,区域分裂,佛教传入,社会转型等特征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特征和经验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 (修改)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从420年至589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 折点
01
这个时期,中国被分裂为南朝 和北朝两个部分
02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战争频繁,
04
政治动荡,但文化和艺术依然
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03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 朝代,北朝则包括北魏、东魏、 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
4
社会背景
中国魏晋南北朝历史 背景
指导老师
XXX
XXX
1 三国时期 3 南北朝时期 5 经济与文化 7 西晋与东晋6
-
2 西晋与东晋 4 社会背景 6 宗教与哲学 8 总结
中国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时间从220年曹丕称 帝到589年隋朝灭南陈统一全国。这个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政权,战争频繁,但同时文 化和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6
宗教与哲学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66unt
宗教与哲学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在中 国广泛传播,成为当时重要的宗 教信仰。这一时期,佛教经典被 大量翻译和整理,寺庙和石窟大 量兴建。同时,佛教思想也开始 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对中 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 文化发展也十分引人注目 。这个时期的手工业、商 业和农业都有一定的发展 。同时,文化艺术也得到 了繁荣。书法、绘画、诗 歌等艺术形式在这个时期 达到了高峰。如王羲之的 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以及 陶渊明的诗歌等都是这一 时期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的描述
《魏晋南北朝的描述》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时期,叫魏晋南北朝。
那时候啊,天下可不太平,有好多好多的国家,一会儿这个打那个,一会儿那个打这个。
但是呢,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说,有很多很有才华的人,他们会写诗、写文章,还会画画。
有个叫王羲之的叔叔,他的字写得可漂亮啦!就像小天使在跳舞一样。
还有很多人喜欢穿着宽宽大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看起来很特别。
那时候的人们也喜欢聊天,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关于人生的,有关于理想的。
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魏晋南北朝的描述》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魏晋南北朝。
在这个时期呀,有很多勇敢的将军。
他们骑着大马,拿着长长的刀和枪,去打仗,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还有一些很聪明的发明家,他们做出了很多新奇的东西。
比如说,有一种水车,可以帮助农民伯伯浇水,让庄稼长得更好。
而且,那时候的音乐也很特别。
有人会弹一种叫古琴的乐器,声音特别好听,就像小鸟在唱歌。
小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出那个画面吗?
《魏晋南北朝的描述》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再深入了解一下魏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啊,有很多美丽的建筑。
有的房子高高的,上面还有漂亮的雕刻。
那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出去玩。
春天的时候,大家一起去郊外赏花,夏天去河边钓鱼,秋天去山上看枫叶,冬天就在家里围着火炉讲故事。
还有一些人喜欢研究医学,他们想办法让生病的人快点好起来。
小朋友们,魏晋南北朝是不是很有趣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缪钺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贡献刘振华2005-06-02 14:56:12 阅读1152 次 刊《学海》2004年第5期,象牙塔网络编辑中国史研究网络资源导航文章搜索 研究论文 近期热点文章累计热点文章 ∙ 陈寅恪与中国中古史研究 (胡戟) ∙ 通贯古今,回翔文史——缪钺先生七十年学术生涯述略 (缪元朗、景蜀慧) ∙ 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 (王双怀) ∙ 陈寅恪的士大夫情结与学术取向 (刘后滨、张耐冬) ∙ 九十自我学术评述 (何兹全) ∙ 谢国桢先生治史之经历与成就 (任道斌) ∙ 傅斯年与中国考古学 (沈颂金)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与西域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宋晓梅) ∙ 相依为命的追忆 (韩昇) ∙ 我和隋唐、中亚史研究 (张广达) ∙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 (何兹全) ∙ 邓广铭与二十世纪的宋代史学 (刘浦江) ∙ 走近唐长孺 (胡宝国) ∙ 陈直先生与秦汉史研究——缪钺先生是江苏溧阳人,家学渊源深厚。
祖父缪巩,清光绪己卯科举人,父缪颂唐著有《惟是斋文集》。
在家庭熏陶下,他中学毕业前便学习文字、声韵、训诂、目录等诸种学科的知识,读过相当数量的经、史、子、集,学会古文、诗词写作。
18岁那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文科。
1924年冬,辍学肄业,之后便以教书为生,先后任河南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教授。
治学早年以先秦诸子为重点,上世纪40年代即发表《论荀学》、《吕氏春秋中之音乐理论》等论文,与钱穆先生讨论“战国秦汉间新儒家”问题。
后转向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历史与文学研究,著有《元遗山年谱汇纂》、《杜牧传》、《杜牧年谱》、《诗词散论》、《读史存稿》、《冰茧庵丛稿》等,并带领和指导四川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中青年教师,选注《三国志》、《魏书》,编纂《北朝会要》。
缪钺先生谦称自己“勤于读书,懒于著述”。
然而,他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许多方面,如对政治制度、民族关系、学术思想、文学语言、文化发展、历史人物的研究都有开拓创建之功,值得学术界珍视和总结。
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此时北方尤其如此。
因而,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历来是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缪钺先生主张,治史应通古今之变,彰往而察来,探索阐释数千年兴衰治乱之迹,以资借鉴。
在这方面,他善于将文化史与民族关系史的考察结合起来。
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汉人与胡人之分别,在北朝时代文化较血统尤为重要。
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
”缪钺先生在《略论五胡十六国与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中进一步指出:“其实,不仅北朝如此,全部中国历史中都是如此”[1],并对此作了令人信服的论证。
春秋时期,周承继夏、商文化,经济与文化都相当发达。
这时的各少数族,如“戌”、“狄”、“蛮”、“夷”等,不但散居边疆,而且在中原与华夏族杂居共处,时有矛盾发生。
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是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一方面讲“华夷之辨”、“夷夏之防”,主张尊夏攘夷,使华夏文明不受落后文化干扰侵犯;另一方面又愿意使夷狄少数族接受华夏文化。
春秋前期,齐恒公用管仲,成霸业。
当时狄人灭邢、灭卫,恒公会诸侯兵以救之,迁邢,存卫;楚人屡次北上伐郑,恒公会诸侯伐楚,盟于召陵,遏其北进。
据《论语·宪问》载,孔子盛赞管仲辅齐恒公称霸之功说:“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另一方面,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论语·八佾》)这是称赞“夷狄”的政治秩序有时还胜于华夏。
当孔子在中原不能行其道时,他甚至想居九夷。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孔子认为,“九夷”经过教化是可以提高的。
孔子因鲁史而修《春秋》,在民族关系上体现出这两种主张。
康有为在《论语注》中说:“其始夷夏之分,不过文明野蛮之别。
故《春秋》之义,晋伐鲜虞则夷之,楚人入陈则中国之,不以地别,但以德别。
”康氏注解很能体会孔子意图,夷夏之分,主要看文化,不能仅看血统。
自从西晋怀帝永嘉丧乱后,中原人士大部分避难渡江,而内迁各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纷纷在中原建立割据政权。
五胡之中,匈奴、氐、羌诸族久居内地,与汉人接触频繁,慕容鲜卑居辽东近寨,亦渐慕诸夏之风,各族上层分子大多是读书能文者。
北方经魏、齐、周三朝,始终为鲜卑人所统治。
缪钺先生在《北朝之鲜卑语》[2]一文中,详细考察鲜卑语在北朝流行运用之情形,及其对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之关系,论证了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从整个趋势看是鲜卑族逐渐接受汉化,互相渗透、融合的过程。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了禁鲜卑语、用华夏正音,禁胡服、改用汉服,改鲜卑复姓为汉人单姓、鲜卑名改为汉名,改定郊祀宗庙礼、废鲜卑旧俗、改用汉礼,改定官制律令、仿效魏晋,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鲜卑人迁洛者即为洛阳人,死后不得返葬平城[3]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文化整合促进民族融合的进程。
孝文帝迁洛以后,汉化益深,声明文物,媲美魏晋,与留居塞上之鲜卑,文野相去甚远。
孝明帝时六镇起兵,这是塞上鲜卑反对洛阳汉化政府的明确表示。
高欢、宇文泰皆凭借六镇武力取得政权,东西分据,其后变为北齐、北周。
自魏分东西以后,无论东方西方,皆鲜卑得势,于是汉人与鲜卑之冲突,不可避免。
宇文泰据关陇一隅之地,其财富、人力、文化、版图皆不能与高欢抗衡,而宇文泰假托周礼,创建制度,以调和汉人与鲜卑,因而力量集中,国势日益强盛,至周武帝时,遂灭北齐。
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对此义阐发精详。
反观高欢,虽其所凭借者胜于宇文泰,然他并无调和汉人与鲜卑之方策,因而在东魏北齐40余年(534-577年)之中,其政治上常发生鲜卑与汉人之冲突,导致力量分散。
北齐最终为北周所灭,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缪钺先生在《东魏北齐政治上汉人与鲜卑之冲突》[4]一文中对此详加阐释,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侧面论证民族关系融洽对于社会发展之重要性。
陈、缪二先生对北朝民族关系史的考察相得益彰,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研治中国中古思想史,魏晋玄学是极其重要的一页。
“清谈”作为魏晋名士们谈玄论道的一种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历史上有一种“清谈误国”之说,以为魏晋清谈者“祖尚纪念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黄留珠)顾颉刚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辛德勇)玄虚,不亲世务”,故东晋范宁“以中原倾覆归咎于王弼、何晏,谓‘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晋书·范宁传》)而恒温亦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按:指王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世说新语·轻诋篇》)缪钺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所撰写的长篇论文《清谈与魏晋政治》中,将哲学与政治关系的考察结合起来,围绕“清谈与魏晋政治之关系”,详考史事,分别论之,认为“未可据王衍一二人为例而遂断为清谈误国也。
”[5]缪钺先生认为,清谈家之理论并不轻视政治,且自有其政治上之新理想。
魏晋清谈之演变,可分为四期:魏正始、魏晋间、西晋、东晋。
他对魏晋两百年之政治,受清谈影响,实际情形如何;清谈名士,因才性不同,环境各异,其对政治之态度如何;清谈家所理想之政治是否实现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魏正始清谈名士,有何晏、王弼、夏侯玄、傅嘏、荀粲、李丰、王广等人。
清谈初兴之际,清谈名士们虽崇尚《老》、《易》,辨析名理,但同时亦热心政治,思建事功。
清谈研精名理,贵乎有识,而建树事功,即识之所表见,识为本,功名为末。
清谈家才智纵横,勇于建树,有识而能建功业,乃本末一贯,自然之理。
魏晋之际有竹林名士,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戌。
《晋书·阮籍传》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竹林七贤,虽以谈玄酣饮相友好,而其对政治之态度则不同。
嵇康以龙性难驯反抗司马氏而被杀,阮籍韬精酣饮而委蛇自晦,向秀逊辞屈迹以求免祸,山涛、王戌依附司马氏而坐致通显,刘伶、阮咸与政治关系较疏,从其言行推其心情,与阮籍相近。
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中指出,魏晋间清谈与其时士大夫之出处进退至有关系;缪钺先生则“补说一义,即竹林名士对于政治之态度,乃由正始风气变为西晋风气之枢纽也。
”[6]竹林名士与正始名士有一不同之点,正始名士只言玄理,而竹林名士于谈玄之外,兼崇山林隐逸之趣,故正始名士多居庙堂,而竹林名士则喜亲山水。
总之,竹林名士特重《庄子》,多怀山林隐逸之思,故其对政治之态度,不似正始名士之积极。
然隐逸之士,不负政治上之责任,则虽清谈而不至误国。
清谈理论发展至西晋,以郭象为代表,其所理想之政治家,并非拱默无为,乃“有用之为,率性而动”。
西晋名士如王衍贪恋禄位累居显职,好为空言而不肯负实际责任,是所谓清谈误国者。
然而,王衍谈玄不过为一种装饰,并无深诣独得。
他善趋风气,以清谈盗虚名,为仕官捷径,既无济世之志,又无从政之才。
西晋政治腐败,由于朝廷之宽纵,清谈末流适与此相应合。
因此,“西晋清谈名士之祖尚浮虚,遗落世事,亦多因当时政治环境所造成,非必尽清谈理论使然也。
”[7]清谈至东晋,在玄理上似已停止发展,好学深思之士多喜研讨佛义。
谈玄能发新解者,亦出于名僧支道林。
陈寅恪先生在《逍遥游向郭义及支遁义探源》一文中认为,东晋时清谈风气仍然弥漫,对当时政治社会仍多影响,故欲了解东晋政治之特殊形态,及当时政治家之特殊风度,亦不可不于清谈中求之。
缪钺先生则以王导、谢安为代表,具体地论述清谈与东晋政治之关系。
东晋承西晋亡国之馀,重建新邦,颇有人主张以严厉之法治矫宽弛之积弊者。
然东晋时清谈风气犹盛,其势仍可左右政治。
王导在东晋初政局上甚关重要。
史称王导为政,务在清静宽和。
东晋初立国之基,本极微弱,当时有三种人不易应对:一为土著之吴人,二为南渡之名士,三为拥兵之方镇。
王导则本其“网漏吞舟”之政策,泯除界域,团结人情,交欢南人,优容名士,姑息藩镇,以宽和处之。
此种政治作风,时人颇多不满。
王导亦自知之,然他自有其清谈理论之根据,晚年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世说新语·政事篇》)王导喜道嵇康《声无哀乐论》,其中所述理想之政治即为“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荡涤尘垢,群生安逸”。
东晋贤相,王导之后,即推谢安。
谢安亦以清谈名士居宰辅之任,其安内攘外之政治成绩,胜于王导。
据《南齐书·王俭传》载,王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
”所谓“风流宰相”,即魏晋以来清谈家所理想之政治家之新范型,“其有超世旷远之怀,而又能建济世经纶之业”。
[8]谢安既善玄言,并能济世,有胆识,有方略,以夷旷之怀,处危难之事。
魏晋以来对于政治之新理想,在于融合儒道,以道家旷远之怀,建儒家经世之业,此清谈派理想至谢安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