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左手的掌纹有感
《左手的掌纹》
龙源期刊网 《左手的掌纹》作者:来源:《广东教学·初中语文》2017年第17期(余光中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珍藏纪念版)【作者介绍】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将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作品簡介】散文集《左手的掌纹》是余老为读者献上的一道精神大餐,以入选作品写作时间跨度之长、近作与新作数量之多论,迄今为止,本书当属大陆“余选”之最。
本书共选入作品五十多篇,有短仅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
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华文之林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
这些散文随笔,叙事、抒情、议论自成一家,思路开阔,知识渊博,激情奔放,叙事精当,读来美不胜收,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在当代作家中,像余光中这样“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又卓有成就的作家并不多见,无怪梁实秋先生对余先生十分推崇,称之为“一时无两”。
【推荐词】。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左手的掌纹》读后感。
《左手的掌纹》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作者以一种细腻、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左手掌纹上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的左手掌纹上刻满了她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每一条纹路都是她生活的见证,承载着她的喜怒哀乐,记录着她的成长和变化。
通过左手掌纹上的故事,读者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的情感起伏和成长历程。
这种细腻的叙事方式让人不禁为主人公的遭遇而感到心疼,也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阅读《左手的掌纹》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所打动。
她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她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坚持,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走向成功。
另外,小说中的情感描写也让我深受触动。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情感的细腻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的喜怒哀乐。
她的爱情、友情、家庭等各种情感纠葛,都让人感到十分真实和动人。
通过这些情感的描写,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起伏,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共鸣,思考自己的情感世界。
《左手的掌纹》让我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条掌纹都承载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人生就如同左手的掌纹一样,纷繁复杂,却又独一无二。
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刻,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左手的掌纹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
通过阅读《左手的掌纹》,我收获了很多。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和情感世界,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让我明白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条掌纹都值得被珍视。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天。
左手的掌纹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左手的掌纹.》这本书是由台湾散文家余光中写的,共分为7辑。
本书也是雨巷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
在蒲公英的岁月中,作者先带我们领略到了他的深深的热爱祖国之情。
在《听听那冷雨》中,作者用一些敏感的叠词描绘出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就像落在读者的心上,富有节奏感。
落叶望归根,大风把蒲公英母亲的孩子们散出去,孩子们也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
余光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了海外游子渴望回到祖国,无比想念祖国的感情。
接下来就到了开卷如开芝麻门,作者用他深厚的文学修养来品读文学艺术作品,评论历史。
告诫人们要读万卷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多学习真正的知识,减轻生活的压力,遨游在艺术的海洋。
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
凭一张地图,就能找到回家的路吗?余光中身在海外,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心系祖国和亲人。
一张旧地图,一张发黄的照片,就是他全部的行囊。
踏上新大陆,再也不是熟悉的故土了,那张残缺的地图就是他对那块古老大陆的情思。
对于祖国、亲人和朋友,作者也有许多无奈和不舍。
祖国是最遥远的思念,当你离开祖国,就会想念她温暖的怀抱,因为你身上流淌着中国的血液,血液里有龙族的气息。
落日故人情,蓦然回首,故人已远去。
随着时间一点点逝去,人们也一点点随白发老去,青春已渺无音讯。
那些故人也一个个离他而去,青春已不在,记忆却永记心中。
直到读完这本书,才真正理解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着怎样柔软的内心。
女儿长大后去了别的国家,他却在时时关注着女儿那里的天气,时时关注女儿的健康。
天气预报带去了浓浓的父爱和温暖。
无论孩子在哪里,他们在父母心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需要关爱。
读到这里,我的心里暖暖的。
做父母的把自己的一生都送给了儿女,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日不落家,家里永远有一盏闪着温暖灯光的灯。
无伦你身在何处,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
在家里总能够找到最深刻、最熟悉的记忆。
就算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一张旧地图,还是几本发黄的相册,都是心底最美好的回忆。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左手的掌纹》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独特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描写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命运和自由的故事。
通过主人公左手掌纹的变化,小说呈现了生活的无奈与希望,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主人公是一个囚禁在监狱中的年轻人。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掌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掌纹被认为是每个人命运的标记。
主人公的左手掌纹却不同寻常,它不断变化,呈现出神秘的模样。
这让主人公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了疑问,他开始探索自己的掌纹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掌纹变化,展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在监狱囚禁的日子中,主人公不断思考和探索,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
他通过独特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局限性。
他渴望打破命运的束缚,追寻一种自由的存在。
小说中的主人公用行动和思考挣脱了身体的禁锢,实现了内心的解放。
《左手的掌纹》向我展示了掌握自己命运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尽管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他通过对自己掌纹的观察和理解,认识到命运并不是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的。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探索。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了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引发了我对自己命运和自由的思考。
小说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描写都让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选择。
通过阅读《左手的掌纹》,我发现人生的道路并非一成不变。
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思考,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生活。
小说在思想深度上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更加珍惜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总之,《左手的掌纹》是一部充满思考和启发的小说。
它通过主人公的掌纹变化,展现了对自由和命运的思考,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和选择的思考。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选择的机会。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对很多人产生积极的启发和正面的影响。
《左手的掌纹》读书心得
《左手的掌纹》读书心得这本《左手的掌纹》是一部由作家某某某写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故事。
在阅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下面是我个人的读书心得。
在小说中,主人公的左手掌纹代表着他的命运。
无论如何努力,他都无法改变。
而右手的掌纹却能记录他的选择和决定。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的人生中有一部分是注定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来塑造自己的未来。
我曾经一直相信,命运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注定要走过一条既定的道路。
但这本书给了我触动,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个观念。
尽管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一些注定的事情,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这让我深为敬佩。
此外,这本小说还探讨了自由意志的概念。
主人公通过改变他在右手的掌纹中的选择,逐渐实现了他的梦想。
这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选择权,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决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阅读《左手的掌纹》,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命运固然重要,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命运的安排,而是要积极面对生活,选择自己的道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掌纹,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自由意志,通过选择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故事中的情节所吸引。
作者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通过细腻的文字把读者带入故事中。
作者的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对每一个细节都能有深刻的感受。
整本书的情节设置和结构安排恰到好处,让我一直保持着阅读的兴趣。
除了情节和语言的吸引力,这本书还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主题。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思考了自己对待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态度。
这种思考让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读完《左手的掌纹》之后,我受益匪浅。
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和改变命运的力量。
我也明白了命运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文佳句的读后感
美文佳句的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美文佳句的读后感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高尔基《时钟》感悟:这句话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时钟的无情,提醒我们珍惜时间。
2、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感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感悟: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4、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感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5、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张爱玲《秋雨》感悟: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写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张爱玲《心愿》感悟: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秋叶》感悟: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8、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
——丰子恺《竹影》感悟: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幽默风趣,用笔简练而独到,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9、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读后感(三篇)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读后感(三篇)左手的掌纹读后感(一)寒假至今,我一直在读余光中老先生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一边是在感叹这位文学大师文笔之精湛,润色之如神,另一边在细细地分析,了解这位大师的人生经历,希望从中有点启发或者有所借鉴。
在看他的散文时,总觉得这是一首诗的扩大化,亦或者本身就是一首诗,譬如“莲莲相连,莲瓣的千指握住了一个夏天,放走了一个夏天”,譬如“月光是史前谁的魂魄,自神话里流泻出来,流向梦的,夜的,记忆的每一个角落”。
深度,密度,在余老的散文中总是恰如其分,细细探究总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少年奔波,少年轻狂,少年亦舞梦。
余老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一首诗,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诗便是他本身,他本身便是诗。
从金陵城下到蜀地僻隅,从厦门沐风到海外润雨,诗似乎一直在陪伴着他,情一直在鼓涌着他,尤其是乡情,尤其是对身后的一片黄土有着深深的眷恋。
在散文集里,这种情溢得满满的,满满的愁,字里行间,总不乏思念,总不乏感触。
是的,隔着浅浅的海峡,那个时候的他确实是遥远而贴近的愁。
现在倒好了,两岸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想必能减轻余老的这种乡愁,但是,隔了几十年,再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时,愁更愁,情更溢了吧。
看似陌生,实则更亲切,亲切之余,便有诗的灵感,文的风骨。
许多时候,贴近心声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的。
余老的文章里,写的最多的就是心声的倾泻,真真实实的倾泻,钳上诗的骨架这心声便上了一个台阶,但它始终只是心声罢了。
他在《剖出年轮三十三》里写道:“真正的诗人,该知道什么是关心时代,什么只是追求时尚。
真正的诗人,不但需要才气,更需要胆识,才能在各家各派批评的噪音声之外,踏踏实实,走自己寂寞然而坚定的长途。
”是的,真正的诗人便是这样一种独立而寂寞走着的人,余老是,诗中的余老也是,散文中的余老更是。
诗与散文,本身不那么联系,即使有联系,也不会很密切,但是余老做到了,做到了如何使诗与散文在亲密的联系,水乳交融。
合上这本厚厚的散文集,感觉心里似乎清澄了些。
《左手的掌纹》读书笔记
《左手的掌纹》读书笔记《左手的掌纹》是一本由作者五月天所著的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男主角在掌纹重新出现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
通过这本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迷离,也对命运和人性有了新的思考。
在小说中,男主角的左手掌纹在他失去意识的情况下突然消失,并在一段时间后重新出现。
掌纹的变化让男主角陷入了迷惑和恐惧之中,同时引发了他对自己身份和存在的探索。
故事中,男主角通过与周围人的交流和思考,逐渐揭示出他们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秘密,以及这些秘密如何影响着他们的命运。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矛盾、欲望和不同的选择,让读者思考人性的善恶、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由意志的存在。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索。
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命运和人生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在不同命运的交叉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作者通过掌握人物的命运线索,将一个个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连接到一起,展现出人生的错综复杂和变幻莫测。
同时,小说中曲折的情节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悬疑和紧张感。
掌纹的消失和再次出现,不仅让男主角感到困惑和恐惧,也让我作为读者陷入了故事的深渊之中。
我渴望了解真相,却又害怕面对现实的残酷。
这种矛盾和紧张的情绪推动着我一直读下去,想要找到故事的答案。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也对人性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渴望和梦想,但又被现实的限制和社会的压力所束缚。
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逃避,而另一些人则选择勇敢面对现实。
这种对人性的观察和描写让我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变得更加深刻。
最后,小说中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让读者思考和探索。
掌纹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男主角能否找到自己的真正身份?命运是否真的可以改变?这些问题挑战了我的思维和逻辑,也引发了我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质疑。
《左手的掌纹》这本小说带给了我很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对命运、人性和自由意志的探讨,作者成功地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个体的处境。
读韦庆英《掌纹》有感
读韦庆英《掌纹》有感
读韦庆英《掌纹》有感
前段时间办公室桌上多了一本赣榆厉庄高级中学韦庆英老师的诗集《掌纹》,我对诗集不感冒,有时候甚至还有一些排斥,总是感觉诗集虽然有时候写的很浪漫,但总觉不符合我们平常的语言说话规则,总有点感觉是“无病呻吟”,所以也就是拿过来看了一下封面随后放在一边。
一日,闲来无事,又看见憋在角落里面这本诗集,就顺手翻看了一下。
韦庆英老师我是见过的,很朴实的一位女老师,今天看了她的诗集,我就顺便翻了一下,封面上介绍韦老师也是徐师大毕业的,哦,我得校友,教育管理硕士,嗯,很用功的一位老师,从专科,拿到本科,再拿到教育管理硕士,这也是不容易的。
是国家心理三级咨询师,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数十篇散文诗歌发表,这在扎根农村教育的一名女教师来说也是实属不易的。
继续翻看,李震教授帮助写的序,李教授我是熟悉的,我们教育集团的总顾问,是一位大家,他评价韦老师的'人是很勤奋,很诗意,很敏锐!评价诗集是一件难得好作品。
韦老师的诗集分九辑,分别是等待、岁月、村居、中毒、友情、蝶殇、云朵、追忆、回答。
在等待一辑中,有一篇《十年》,文中写到:走过春天,走过一季的繁华似锦;桃园梦醒,我得爱恋,只能以古老的黑色方砖,一字一字,垒成你的雨项。
第七辑中,《如果你喜欢》,是什么样的力量,牵引着我,一步一步,向你。
温暖的文字,温暖着,忽然间天真了的心!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朴实无华的文字,诉说着内心的情感,将情感一点一点的流淌出来,让人感觉到爱的力量。
时间很短,大致翻了一遍,虽没有深读,但是些许文字在内心不管涌动,原来诗可以让我感觉到不是矫揉造作,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通过诗,作者可以更多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去对事物的看法,让人更好的感觉生活的美。
中学生《左手的掌纹》读书笔记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范文一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里,那一首《乡愁》彻彻底底地吸引了我,一个对文学懵懂的少年,中学生《左手的掌纹》读书笔记。
些许日子后,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又见到了一片名叫《听听那冷雨》的散文,其中的一句“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又彻彻底底地吸引了我一次,而且在每次上早读课时我总会先读这篇文章,大声地朗读出来,以至同桌极其厌烦我每次都读这篇文章,我心里却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有味道,我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只是每次见到它,这段文字,这篇文章总觉得很贴近我,直到现在,时隔了4,5年的时间后,我读《左手的掌纹》中这篇《听听那冷雨》都依旧激动不已,害得女朋友还追问我以前似乎有过什么青涩回忆?我暗自窃喜,是的,有一段青涩回忆,就是从那冷雨开始。
寒假至今,我一直在读余光中老先生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一边是在感叹这位文学大师文笔之精湛,润色之如神,另一边在细细地分析,了解这位大师的人生经历,希望从中有点启发或者有所借鉴。
在看他的散文时,总觉得这是一首诗的扩大化,亦或者本身就是一首诗,譬如“莲莲相连,莲瓣的千指握住了一个夏天,放走了一个夏天”,譬如“月光是史前谁的魂魄,自神话里流泻出来,流向梦的,夜的,记忆的每一个角落”。
深度,密度,在余老的散文中总是恰如其分,细细探究总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少年奔波,少年轻狂,少年亦舞梦。
余老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一首诗,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诗便是他本身,他本身便是诗。
从金陵城下到蜀地僻隅,从厦门沐风到海外润雨,诗似乎一直在陪伴着他,情一直在鼓涌着他,尤其是乡情,尤其是对身后的一片黄土有着深深的眷恋。
在散文集里,这种情溢得满满的,满满的愁,字里行间,总不乏思念,总不乏感触。
是的,隔着浅浅的海峡,那个时候的他确实是遥远而贴近的愁。
现在倒好了,两岸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想必能减轻余老的这种乡愁,但是,隔了几十年,再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时,愁更愁,情更溢了吧。
初二读后感:《左手的掌纹》:心语与生活
《左手的掌纹》:心语与生活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二读后感的《左手的掌纹》:心语与生活,欢迎阅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台湾文坛对学者、文学家余光中形容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左手的掌纹》这一书中文章体裁丰富且情感细腻动人——抒情文、杂文、议论文,有海外见闻、人情世故、心中见解,丰富多彩,让我在心中也勾勒出一位漂泊海外的浪子到白发苍苍的大家的人生旅程与心路变化。
其中《鬼雨》让读者仿佛坐着,外面下起淅淅沥沥地雨,心中充斥着无限忧愁与感伤;《九张床》则让我,一个从未体会“乡愁”的人也心中莫名升腾起一种惆怅;《书斋`书灾》让我体会到一个大家的诞生并非一朝一夕,得要读了多少书,才能让家中“无落脚之地”,相比之下,连百分之一我也不曾达到!《驶过西欧》使人增长见闻,流连于德国的田园风光;《我的四个假想敌》则让人捧腹大笑,即使是名人,生活上也会有“敌人”,也是过着平凡却有滋味的生活……另有《自豪与自辛》、《凭一张地图》等文让人眼花缭乱,大饱眼福。
一开始,我心生敬佩——“大家就是大家,生活就是比我们过得有滋有味!这也难怪能写出如此多的妙文。
美国大陆只身自驾游、年轻时在“大后方”上中学的独特回忆……我又如何才能有这样的体验,只怪我太平凡,如何写出如此的美文?恐怕只能仰视而无法攀登了。
”于是只好带着羡慕的心态去读。
可是读到后面,却才发现,这与年龄大不大、生活轰动不轰动毫无关系。
且拿“催魂铃”为例,作者在写作时总是会被突如其来、“振聋发聩”的电话铃声惊扰,心中更向往写信的沟通方式而以幽默的心态写下此文。
如果我在写作业时,突然被电话铃声惊扰,恐怕只是气呼呼地接听电话后心不在焉地接着完成作业,又如何会想到把这铃声比作“催魂铃”,把这一件生活中的“小小事”写得如此妙趣横生且意味深长呢?再看我曾羡慕的少年时于“大后方”上中学的回忆,文中“曾写靠山坡的墙上总算有光,要用一截短竹把木条交错的窗棂向上撑起,才能采光”,其条件简陋可想而知。
做有趣之人,写有情之文——《左手的掌纹》读后感(1000字).docx
做有趣之人,写有情之文——《左手的掌纹》读后感我读过不少散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飘逸随性,张晓风先生的散文柔美灵动,张爱玲先生的散文自然感性,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内蕴有力,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朴实有味……然而,直至今年暑假我才拜读了余光中先生的散文,觉得既羞愧又庆幸。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好比与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那么,我想在我读完《左手的掌纹》以后,可以窥见余光中先生清逸有趣的灵魂,我亦是受益匪浅。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字里行间暗含着内敛的智慧。
他遣词造句十分精准,直击人心,令人在读其文章时不禁点头称是。
他的散文融合了诗兴与文情,兼擅叙事与写景,形散而神不散,情融于景。
他的散文仿佛是引领“新”散文的“雏”凤,低调而足以震慑万物。
他的散文是符合他所追求的标准的:扩大格局,加强感性,并取法于其他文类与乎其他艺术。
写景丰盈,叙事条理清晰,顺畅自然。
他还追求精益求精,“尝试把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试验它的速度与弹性”。
他锤炼自己的文字,直至其脱胎换骨而金刚不坏,百炼为钢。
但是,他还不满足。
在文法与句法锤炼完全后,他尝试创新。
他将白话文与文言、俚语加以熔铸,再适度西化成为合金。
因此,他的文章富于变化,有波澜。
余光中先生曾恰当地将自己的散文比作“左手的掌纹”。
他早年写诗,后写文仅作“诗余”,不想无心插柳柳成荫,文的反响更好。
但同时,评者论其作品却是诗集多于文集。
因此,他戏称自己是“一心二用,练功走火,左手与右手竟有不同的掌纹”,真是生动有趣。
此本散文分为七辑,我认为贯穿的线索是余光中先生的“情”。
第一、七辑为乡情,首尾呼应。
只不过第一辑多谈在外国思乡,第七辑则是于故土的回忆思乡。
乡情浓郁,有身处异乡的淡淡哀思,亦有故土回忆快乐中夹杂着惆怅。
第二、四辑为文情。
有对于书本作文的喜爱之情,有对于艺术的品鉴欣赏之情,亦有诙谐的幽默风趣,闪着智慧的光芒。
我最喜爱第二辑的第一篇——《猛虎与蔷薇》。
这是一篇评论文章。
我认为这篇文章对于“猛虎细嗅蔷薇”的意蕴完全解释透彻了。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左手的掌纹》是一部由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离奇的谋杀案和一个神秘的掌纹读者之间的故事。
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广受读者喜爱。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了东野圭吾的故事讲述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加賀恭一的刑警,他在调查一起谋杀案时结识了一个名叫榊的神秘掌纹读者。
榊以左手的掌纹为依据,能够看出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
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加賀恭一和榊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合作,他们一起揭开了谋杀案背后的真相。
在这个过程中,小说通过对掌纹的描绘和解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通过对掌纹的解读,小说深刻地探讨了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关系。
在小说中,榊通过对加賀恭一的掌纹进行解读,揭示了他曾经的经历和未来的命运。
这种对掌纹的解读不仅令人神往,也让人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命运。
人的命运究竟是由自己的选择决定,还是注定不可改变?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也是小说中所探讨的核心议题。
另外,小说中的人物刻画也非常出色。
加賀恭一是一个正直、勇敢的刑警,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朋友和家人也十分关心。
而榊则是一个神秘、深沉的人物,他的掌纹读取技能令人叹为观止,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孤独。
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对比,小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左手的掌纹》是一部富有思想深度和情感张力的小说。
通过对掌纹的解读和人物的刻画,小说探讨了命运与选择、人性的复杂性等深刻的议题,引人深思。
同时,小说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充满紧张和悬念。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值得一读。
初二读后感:读左手的掌纹后的心得体会
初二读后感:读左手的掌纹后的心得体会文杂情亦杂,作家的情感像喷涌的泉,丰富多样,即使这样,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贯穿始终的两种情感。
一是思乡爱国,二是念女思亲。
先来谈谈我对他第一种情感的理解。
在《从母亲到外遇》这篇文章中,余光中把大陆比作母亲,台湾比作妻子,香港比作情人,欧洲比作外遇。
余光中出生在南京,为了躲避战乱。
18年后,他与母亲离开大陆,去了台湾,一住就是37年。
期间他也在香港和欧洲待过。
其实,余光中待在祖国的时间是很短的,但是,他的根在祖国,因此,他把大陆比作母亲,台湾比作妻子不无道理。
他这样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
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作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我离开她时才21岁呢,再还乡时已经64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语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的会魂飞魄散,被西湖掏空。
”即使余光中离开了中国,在他乡生活时间太长,他也无法真正融入他乡,因为他身上流淌着的是中国的血液,血液里流动的是龙族的气息。
在《地图》这一文中,我又清晰地感受到了文章跳跃的脉律。
他说,去新大陆的行囊里,他没有像肖邦那样带一把泥土,毕竟,那泥土属于那岛屿,不属于那片古老的大陆。
他带去的是一幅旧大陆的地图。
密歇根的雪夜,盖提斯堡的花季,他常常展视那张残缺的地图,像凝视亡母的旧照片。
那些,在嘉陵江上,在那里,他从一个童军变成一个高二的学生。
我没有试过离开祖国,无法真正理解身在他国的余光中在每个梦呓的日子里是怎样低声呼唤中国的名字,但我能体会这种感觉。
身在佛山,每当我翻看广东地图,我的目光也总会落在东海那个小镇。
我总会想起那儿的云淡风轻,那儿的浅海蓝天,那儿的闽南细语,那儿的擂茶欢鼓......于是,我更能想象,离开了中国大陆的余光中,每每勾起他的思乡情思时,眼眸里是泛着怎样的泪花。
读手指有感200字
读《手指有感》有感
《手指有感》是一本讲述手指的奇妙之处的书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手指似
乎是如此平凡而不起眼的一部分,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手指的作用和价值,深刻感受到手指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首先,手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无论是吃饭、写字、打字、画画,甚至是做运动、手工艺品等等,手指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的灵活性和精细的感知能力使我们能够完成许多精细的动作,是我们与外界交互的重要桥梁。
此外,手指也是我们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
比如,握手、握拳、比划等手势,
常常可以传递出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意图。
通过手指的动作,我们可以表达喜怒哀乐、爱憎之情,使沟通更加生动、直接。
除此之外,手指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
有些医学专家通
过观察手指的形态、颜色等指征,可以初步判断出某些疾病或身体不适的迹象,提醒我们及时关注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手指有感》这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手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我
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工具,还是情感表达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读完这本书,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关注自己那双看似平凡的手指,因为它们承载着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重视手指这个微小而伟大的部分。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1000字).docx
《左手的掌纹》读后感这不是一只平凡的手,它经历风雨,饱受生活的磨难,但这只手从不放弃,努力撑起一个家。
他就是余光中。
自小他就随母亲到处逃难,四海为家,年轻时就独自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在这里全力创造诗、散文以至生儿育女。
很多人自然地认为余光中就是台湾作家,属于生与死长于斯的那种,但自从我阅读了《左手的掌纹》后,才知道他对大陆的情感远胜于对台湾会带给他大量创作灵感的情感。
余光中将大陆比作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个孩子即使永远孝顺地对待父母,也报答不了对他们的恩情。
更何况,年少轻狂,远走他乡,老年的余光中更是能体会到这点啊!正如乡愁所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从这首诗中足矣能感受到他对大陆的怀念之情以及心中深深的愧疚……余光中的文章大多意境深远,给人以很深的启迪。
在《假如我有九条命》中,余光中写出了他的想法:专门应付现实生活、陪伴长辈、旅游等。
但其实,人只有一条命,题目“假如”用的还是很有说道的,既然他知道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又何必有写出来呢?文章最后并没有写明,但我觉得他是想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条命,但想要做或去做好的事情却很多,只有学会取舍,才能让生命更精彩。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可以不去做,这样才能留下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做对自己有帮助、有益处的事情。
不会有一生等着你去虚度,因为这样的唯一。
把握好了,将不会给自己留遗憾。
这本书中,还介绍了作者余光中曾经出国的游记。
《红与黑》就是其中的一篇,记录了他去西班牙游玩的经历。
西班牙人很喜欢斗牛,但其实是一种很残酷的游戏,要么输,要么赢,不会有其他的选择,赢了的名垂千古,输了的生命不保。
西班牙人竟然热衷于这样一种比赛,可见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居民并不是善良的,他们逼着上帝在人与牛之间作出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左手的掌纹有感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是在初中语文课本里,那一首《乡愁》彻彻底底地吸引了我,一个对文学懵懂的少年。
些许日子后,在高中的语文课本里又见到了一片名叫《听听那冷雨》的散文,其中的一句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又彻彻底底地吸引了我一次,而且在每次上早读课时我总会先读这篇文章,大声地朗读出来,以至同桌极其厌烦我每次都读这篇文章,我心里却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有味道,我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只是每次见到它,这段文字,这篇文章总觉得很贴近我,直到现在,时隔了4,5年的时间后,我读《左手的掌纹》中这篇《听听那冷雨》都依旧激动不已,害得女朋友还追问我以前似乎有过什么青涩回忆?我暗自窃喜,是的,有一段青涩回忆,就是从那冷雨开始。
至今,我一直在读余光中老先生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一边是在感叹这位文学大师文笔之精湛,润色之如神,另一边在细细地分析,了解这位大师的人生经历,希望从中有点启发或者有所借鉴。
在看他的散文时,总觉得这是一首诗的扩大化,亦或者本身就是一首诗,譬如莲莲相连,莲瓣的千指握住了一个夏天,放走了一个夏天,譬如月光是史前谁的魂魄,自神话里流泻出来,流向梦的,夜的,记忆的每一个角落。
深度,密度,在余老的散文中总是恰如其分,细细探究总觉得别有一番风
味。
少年奔波,少年轻狂,少年亦舞梦。
余老的经历也可以说是一首诗,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诗便是他本身,他本身便是诗。
从金陵城下到蜀地僻隅,从厦门沐风到海外润雨,诗似乎一直在陪伴着他,情一直在鼓涌着他,尤其是乡情,尤其是对身后的一片黄土有着深深的眷恋。
在散文集里,这种情溢得满满的,满满的愁,字里行间,总不乏思念,总不乏感触。
是的,隔着浅浅的海峡,那个时候的他确实是遥远而贴近的愁。
现在倒好了,两岸的不断交流与沟通想必能减轻余老的这种乡愁,但是,隔了几十年,再踏上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时,愁更愁,情更溢了吧。
看似陌生,实则更亲切,亲切之余,便有诗的灵感,文的风骨。
许多时候,贴近心声的东西是最能打动人的。
余老的文章里,写的最多的就是心声的倾泻,真真实实的倾泻,钳上诗的骨架这心声便上了一个台阶,但它始终只是心声罢了。
他在《剖出年轮三十三》里写道:真正的诗人,该知道什么是关心时代,什么只是追求时尚。
真正的诗人,不但需要才气,更需要胆识,才能在各家各派批评的噪音声之外,踏踏实实,走自己寂寞然而坚定的长途。
是的,真正的诗人便是这样一种独立而寂寞走着的人,余老是,诗中的余老也是,散文中的余老更是。
诗与散文,本身不那么联系,即使有联系,也不会很密切,但是余老做到了,做到了如何使诗与散文在亲密的联系,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