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种猪群留用率

合集下载

目前集约化猪场种公猪利用率提高的有效方式

目前集约化猪场种公猪利用率提高的有效方式

目前集约化猪场种公猪利用率提高的有效方式集约化猪场中种公猪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所起的作用却很大。

在本交的情况下,一头种公猪一年可配40~50头母猪,每头母猪产仔10头左右,共产仔400~500头仔猪。

如采用人工授精,一头种公猪每年可配600~1000头母猪,共产仔6000~10000头。

为此,必须对种公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应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利用三者之间的相对平衡。

如果三者之间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如营养丰富而运动和利用不足时,公猪就会过肥,从而造成性欲降低,配种能力不强;如营养丰富而运动和利用过度,同样会造成性欲下降和配种效果不好;如营养不良且利用过度,公猪会过于消瘦,性欲和精液品质严重下降,最后甚至会丧失性欲和配种能力。

一、种公猪的正确饲养饲养种公猪的目的就是用来配种,以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

为了使种公猪经常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生量多质优的精液,必须进行正确的饲养。

该公司总结的饲养要领:配种是目的,营养是基础,运动是调节,精液检查是监督。

1.种公猪生殖生理特点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成年公猪一次射精量平均为250毫升(150~500毫升),高的可达900毫升,远远高于其他家畜。

交配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有的长达20分钟以上,比其他家畜长的多。

因此,公猪在交配时消耗体力较大。

公猪精液组成,其中精子占2~5%,附睾分泌物占2%,精囊腺分泌物占15~20%,前列腺分泌物占55~70%,尿道球腺分泌物占10~25%。

公猪精液的化学成分:水分约为97%,粗蛋白质约为1.2~2.0%,脂肪约为0.2%,灰分约为0.92%,各种有机浸出物约为1%。

其中粗蛋白质占干物质的60%以上。

2.种公猪的营养需要营养是实现公猪管理目标的关键。

营养好,公猪才会有良好的生长发育,才会有强烈的性欲,高的精液产量和受精率,健壮的体质和较长的利用年限。

公猪一次的射精量比其他家畜都多,每次交配时间也较其他家畜长的多,这都需要消耗较多的体力。

母猪留用率和使用年限的优化

母猪留用率和使用年限的优化

母猪留用率和使用年限的优化母猪使用年限是一个复杂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

既要保持母猪群足够年轻化,同时又要保留大量3~5胎母猪,其中如何找到正确的平衡点,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PigChamp* 对美国355家养猪场70多万头母猪群数据的最新分析表明,母猪平均更新率为53.55%。

在许多繁殖群中,后备母猪和青年(头胎)母猪淘汰比例最高。

2005~2010年的美国养猪业数据评估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母猪淘汰率显著增加。

目前通常应用全群淘汰率作为母猪留用率和使用年限管理效果的主要指标。

但John Deen于2003年所进行的研究表明,依据胎次来淘汰母猪并非最佳方法,淘汰率也不一定是反映母猪存留问题的最佳指标。

相反,他建议采用母猪群中已分娩数胎的年轻母猪的比例作为更适当的管理指标。

将管理工作重点集中于提高猪群中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留用率的目标上,养猪场可从中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

高昂的代价母猪周转率对盈利能力有直接影响,并与饲料消耗量和饲料费用有关。

在商业产仔-育肥养猪场,母猪群饲料费用大约占总饲料费用的20%。

由于繁殖失败或跛足导致母猪周转率提高,会增加空怀母猪消耗饲料的天数,同时也会扩大消耗饲料的后备母猪规模,而这些后备母猪也是需要耗料的。

假设美国平均母猪周转率大约为53%,将这一目标降低到42%~45%后对母猪群效率只能产生很小的影响。

但随之而来的生长猪和育肥猪生长性能的提高会对全群饲料转化率(HFC)产生很大影响。

周转率低于40%会使过多高龄母猪留在猪群,最终这会导致大量后备母猪进入种猪群,从而导致胎次分布中高龄母猪和青年母猪过多,而处于最佳胎次的母猪不足。

将目标设定为进入繁殖群的后备母猪至少70%以上能达到第4胎,将有助于优化母猪群的留用率和盈利能力。

如果母猪更新率过高,会有很多后备母猪进入繁殖群,这会增加头胎母猪产仔猪的数量,影响繁殖群和生长群的生产性能。

与经产母猪相比,头胎母猪窝产仔猪数通常较少,所产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也比经产母猪所产仔猪低。

提高母猪利用率的几项措施

提高母猪利用率的几项措施

正 常饲 养管理 条件 下 的哺乳母 猪 ,仔 猪断 奶 时 生后乳猪 下痢 、 出生乳猪 死亡率 高等 问题 。我 国早期
母 猪应有 7~8成膘 。 空怀母 猪配种前 进行 短期优 断奶 根据 不 同的饲养 管理 条件 多采 用 2 或 2 对 1 8日龄
饲, 有促 进发情 排卵 和容易受 胎 的 良好作用 。为防止 断奶 , 以好 的断奶 对猪 场生产 至关重要 。 就要在 所 这 断奶后母 猪患乳 腺炎 , 在断奶 前后各 3d要减少 配合 保证 饲料 质量 的前提 下 , 好母 猪 的饲喂技 术 , 搞 一般 次 抓好管 理技术 , 饲料喂量 , 给予一些青粗饲料 , 使母猪尽快干乳。对 哺乳母 猪 日喂 3 有利于保 持食 欲 。 卫 做 同 体 况较 差 的断奶母 猪 ,在配 前 2周可 每天 喂给 专 门 合适 舍 温 、 生 , 到人 猪 亲 和 , 时要 做好 产 房相 配制 的高能 饲料 , 使用 常规 的空 怀母猪 料 , 每 天 的 应 的记 录 以便 指导 生产 。 但 投 喂量 , 比正常 喂料 量 多 1 要 / /( 体视 情 况而 4 合理 种群 结构 、 3~1 具 2 防治 繁殖 障碍 定 ) 生产实践 中 , 进母猪 发情 的方法有 : 。 促 公猪诱 导 提 高母 猪利用 率 ,合理 种群结 构 也是 一项 关键

1% 的后备 母 猪 和 5 ~1% 的返 情母 猪 。后 备 明显 的个 体 。 5 % 0
母猪的培育是养猪生产 的基础 。仔猪育成结束至第 1 后备母猪的培育 . 2
1次 配种 前 是 后 备母 猪 的培 育 阶段 ,分 别 在 24、 、 6
月 龄进 行筛选 , 配种前 进行 最后 1 选择 。 次 11 后备 母猪 的选 择 .

规模猪场提高种猪利用效率的措施

规模猪场提高种猪利用效率的措施

规模猪场提高种猪利用效率的措施作者: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6年第12期规模养猪生产需要种猪全年均衡配种产仔,以保证商品肉猪分批出栏上市、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种猪利用方面一定要把握好最佳繁殖阶段,适时配种、方法得当。

当其繁殖性能下降时应及时淘汰,以提高种猪利用效率、增加生产效益。

1.控制好母猪的配种年龄。

实践经验证明,初产和怀胎5次以上的母猪胚胎死亡率较高。

青壮年母猪发情征状明显,受胎率高、产仔头数多且健壮、仔猪生活力强、生长发育快、母猪连产性高、哺育能力强。

老年种猪存在繁殖力明显下降的缺点,泌乳哺育能力变差,常有少奶或无奶的个体出现,且体大笨重、行动迟缓、容易出现耳聋、腿疾等问题,极易压踩仔猪,导致意外死亡。

且老年母猪腹部肌肉松弛,当侧卧哺乳时,后边下排的2~3个乳头很难外露;若不给予必要的帮助,会影响正常哺乳,初生仔猪常常会因冻饿致死。

另外,老年种猪繁殖的后代生活能力较差、生长发育缓慢,常因基因突变而出现不良的个体。

按照现代管理要求,种母猪一般利用到5~6胎,繁殖性能优良的个体可利用到7~8胎。

2.掌握好母猪的配种时间。

研究显示,排卵后6小时内和排卵后14小时配种,胚胎成活率分别为88%和32%。

母猪一般在发情后24~36小时排卵,高峰期在31小时左右,卵子在体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为8~12小时,而精子在母猪体内可存活10~20小时,到达受精部位的时间为2~3小时。

适时配种能保证精子、卵子在活力最强时结合,保证排出的卵子全部受精,形成胚胎。

过早、过晚交配均会影响受精率,即使受精,受精卵的活力也不强、中途容易死亡。

采用本交方式,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母猪有发情表现后24小时首配,间隔10~12小时复配。

人工授精时可采用2次输精法,第一次输精在母猪持续发情后12小时进行,第二次输精在第一次后10~12小时进行。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母猪的年龄和品种灵活选择适宜时机。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八项措施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八项措施
在引种前应合理规划养殖 规模,避免过度养殖,造 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02
饲料与喂养
合理配制饲料
保证营养均衡
根据育肥猪的生长需求,合理配制饲料,确保提供足够的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猪 只的健康生长。
选用优质原料
选用新鲜、无霉变的优质饲料原料,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 安全。
抗病能力强
优良品种的抗病能力强,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和 传播,提高育肥猪的健康水平。
引种注意事项
01
02
03
了解当地市场需求
在选择育肥猪品种时,应 了解当地市场需求,选择 适合当地市场的品种。
选择正规渠道引种
应选择正规渠道引种,避 免引入带有病原体的猪只 ,保证猪只的健康和生产 性能。
合理规划养殖规模
注意饲料质量与安全
01
确保饲料来源安全可靠,不含有毒物质和添加剂。
02
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
的饲料。
03
严格执行饲料储存和加工的卫生标准,以防止饲料污
染和细菌滋生。
预防常见疾病
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任何疾病症状。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接 种疫苗,预防猪的传染病。
品牌建设与宣传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增加销售 附加值。
合理定价
根据市场需求、成本等因素,合理定价,确保收益最大化。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观察猪只的食欲和采 食量,判断其健康状 况和生长速度。
观察猪只的排泄物, 判断其消化系统和健 康状况。
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 常情况。
定期称重与调整饲料量
定期对猪只进行称重,了解其生 长速度和体型大小。

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的十大有效措施

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的十大有效措施

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的十大有效措施前言肥育猪生长速度快,肉质好,肉价高,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但是,想要提高商品肥育猪的出栏率,让养猪户赚得更多,不仅需要有科学的猪育肥技术,还需要全面严格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十大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选种种公、母猪选种是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的重要基础。

合理地选种种公、母猪,可以保证猪的遗传品质、生产能力、繁殖性能等方面达到良好水平。

要选择外型匀称健壮、无近亲繁殖、体型适宜、母猪年龄大于9个月、毫毛短粗、心肺功能健康的猪只。

二、确保营养均衡营养均衡是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的必要条件。

猪只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才能保证正常生长,保护机体健康。

首先,要选择高蛋白、低纤维、易消化的饲料,尤其是麸皮等粗留难消化的饲料应该少用或不用。

其次,要多配制猪只能够吃到的多种植物性和鱼粉、肝粉、骨粉等动物性蛋白质的混合饲料,再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保证营养的全面均衡。

三、合理的饲喂合理的饲喂是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的重要保证。

对于商品肥育猪,应该每日定时定量喂食,在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取的情况下,保留适量的食欲,有利于增加体重,促进猪的生长。

同时,要保证饲料清洁卫生、新鲜干燥,加强烟火、外界干扰的防范,稳定环境能够管控猪只数量、空间等。

四、合理的饮水水是猪只增重的必需品,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水质差且不卫生的猪只容易生病、减少食欲、影响猪育肥和营养吸收。

所以,要确保猪只能够每天喝到清新、干净的饮用水,定期更换饮水器和水线,防止猪只排泄物和饮水器或水线接触。

五、及时疾病预防及时疾病预防是提高商品肥育猪出栏率的重要保证。

猪只生病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与体重增长,同样也会增加养殖成本和延长饲养周期。

所以,通过有效疫苗接种、科学合理的驱虫、杀菌、消毒等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及时预防和治疗猪只的疾病,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出栏效益。

种猪企业在种猪选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种猪企业在种猪选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种猪企业在种猪选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种猪生产企业中,有相当部分的种猪场对外供应的种猪品质较差,健康状况欠佳,不但损害自己的信誉,而且也给引种单位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现将其相关因素分析如下,以期有关单位改进工作,提高种猪效益。

1导致种猪质量低下的相关因素1.1核心群种猪质量差据了解,在相当数量的种猪生产企业中,真正能达到种猪核心群健康、高产者并不是太多。

尤其是2006年夏季发生了全国性的猪高热病后,许多单位为防止将疾病引入,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政策,该淘汰的种猪没有及时淘汰,该引入的种猪没有及时补充,致使核心群的种猪呈现了老龄化现象,直接导致了整个种猪生产群的质量普遍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其产品质量就很难保证。

大家都知道,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要想达到常年均衡生产,而且母猪群的结构比较合理,一般每年种猪更新率在25%~30%左右,否则,就不会达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而对种猪生产企业来说,种猪年更新率还要达到40%左右,这种不能及时培育或引入健康、高产的后备种猪,就直接制约了种猪场今后的强劲发展。

希望有关单位能对此引起应有重视。

1.2种猪群的系谱档案不清笔者发现,在一些技术力量较弱的种猪生产企业,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在种猪系谱、档案的管理方面出现了混乱,导致种猪群系谱不请,档案漏记,甚至发生了丢失档案资料的情况,这对种猪场来说是致命的。

因为在此情况下,种猪场的配种员只好凭眼观或记忆来开展种猪选配工作,进而选留本场最需要的后备种猪。

试想,这种情况下如何能保证选种的质量?1.3延期使用老龄种猪在种猪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种猪场为了减少更换种猪带来的投入,致使高胎龄种猪在群体中占有较大比例,从而使生产受到了很大的负而影响。

这些单位片面认为,老龄母猪产仔数较多,过早淘汰感到可惜。

但其不了解随着母猪年龄的增长,会导致仔猪的初生重下降,同窝个体整齐度差,而且,因高胎龄母猪的产奶量下降,也会导致仔猪的哺乳效果较差,两者都会影响到后代日后的生长速度,进而影响到选种的质量。

浅谈提高种公猪利用率的几项措施

浅谈提高种公猪利用率的几项措施

山东畜牧兽医2018年第39卷浅谈提高种公猪利用率的几项措施张照海(山东省平邑县卞桥畜牧兽医站 273305)中图分类号:S8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8)02-0026-02养猪业越来越规模化,种公猪的科学饲养对猪场的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影响,种公猪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母猪的受胎率,还会影响其后代的品质,养好公猪对提高配种效果,增加猪源,提高猪群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要保障种公猪的生产性能和精液质量,做好提高公猪利用率这一重要环节。

1 选择优秀的种公猪自繁自养的猪场可以经过几代的选择而留出最优后代,从外场购进种猪的,要选择与母本品种有很高的配合力的种公猪。

优秀的种公猪品种特征明显,头颈轻细,胸宽且深,背宽且平,躯体长,腹部平直,肩部和臀部发达,肌肉结实,骨骼粗壮,体格健硕,体况良好,不肥不瘦,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睾丸结实而不坚硬,大小一致而适中,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精液质量优良。

2 细心饲养2.1 饲喂精料 种公猪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与其品种类型、体重大小、配种利用强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

种公猪使用频繁,配种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射精量大,日粮应以精料型为主,最好是全价配合饲料,条件允许的可以添喂优质青饲料,粗饲料和青饲料的饲喂量都不宜过多,避免日粮体积过大造成腹部下垂,影响配种。

2.2 季节性加强营养季节性产仔的地区和猪场,平常的营养水平能够维持种用体况即可,在集中配种开始前1个月要加强营养,一直保持到配种季节过后,逐步减少营养,回到一般水平。

2.3 控制饲喂量种公猪的饲料要洁净卫生、适口性好,常年配种的公猪日粮饲喂量为3kg,季节性配种的公猪平常日粮饲喂量为2kg,配种期间提高到2.5kg。

为维持体况和控制膘情,一般饲喂八九成饱即可。

配种负担重时,每天可以加喂2个鸡蛋。

2.4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日粮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对种公猪的生产性能有着较明显的影响,缺乏钙、磷和维生素E易使精液质量下降,缺乏维生素A容易引起睾丸肿胀或萎缩。

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一、前言母猪的繁殖利用率是衡量养殖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母猪的繁殖利用率可以有效地提升养殖效益,增加收益。

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营养调控等方面,为大家介绍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

二、饲养管理1. 合理选种选择优良品种和优质种猪是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关键。

选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外貌健康、体型匀称、行动灵活、性格温顺的母猪;(2)选择生长快、体型大、肉质好的公猪;(3)注意避免同系亲配,以避免后代出现畸形或遗传缺陷。

2. 合理配种合理配种是保证后代品质优良的重要保证。

在配种时应根据母猪和公猪的品种特点进行合理搭配,避免同系亲配,防止出现畸形或遗传缺陷。

3. 留种管理留种管理是保证母猪品质的重要措施。

在留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优良品质、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的母猪;(2)定期进行血统鉴定,避免同系亲配;(3)注意疫病防治,保证留种母猪的健康。

三、环境控制1. 温度控制母猪在怀孕期间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受到高温或低温的影响。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舒适的环境温度,一般应在18℃~22℃之间;(2)避免直接暴晒和寒冷刺骨的气候,防止母猪出现发情异常或流产等问题。

2. 空气质量控制空气质量对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通风良好,排除污浊空气;(2)避免粉尘和异味的产生,保持养殖场环境清洁。

3. 光照控制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母猪的生长和发情,提高繁殖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适当的日照时间,一般应在12小时以上;(2)避免强光直射,防止母猪出现眼部问题。

四、营养调控1. 合理饲喂合理饲喂是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在饲喂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母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配制饲料;(2)保证饮水清洁卫生,避免水源污染;(3)定期进行体重测定和健康检查。

2. 补充必需营养素母猪在怀孕期间需要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来支持胎儿生长发育。

如何提高种猪利用效率

如何提高种猪利用效率
后代 生产 性 能和发 育较 差 。
1 . 4 掌 握配 种时 间
有腥 臭 味。如 有其 它异 味或异 色精 液 ,就不 能利 用 。 以上 这 些 ,是 每个 能繁 母 猪养 殖 户必 须 掌握 的 基本 技巧 。在 养殖 成 本逐 渐 增加 ,市 场 价格 日 趋 变 化今 天 ,要 想 走养 殖 发展 之
般在1 4 ~1 6 d 后 取 出 ,当天肌 注 P M S G 4 0 0~7 5 0 1 U,2 —3 d 后被 殖周 期 ,增 加 产 羔频率 ,而且 可 以调 整母 羊 的产 羔 季节 ,羔羊 按 处理 的 大多 数母 羊 发情 。孕 激 素种 类及 用 量 为 :甲孕 酮 ( MA P) 计 划 出栏 ,按市 场需 求供 应羔 羊 肉 ,从 而提 高经 济效益 。 5 0 ~ 7 0 m g ,氟 孕酮 ( F C A)2 0 ~ 4 0 m g ,孕酮 1 5 0~ 3 0 0 m g ,1 8 一甲 ( 2 )同期 发情 绵羊 同期 发情是 一 项重要 的 高新生 物技 术 ,同 基 炔诺 酮3 0~ 4 0 m g 。
采 用本交 方式 ,一 般适 宜配 种 时间是 在母 猪发 情后 2 4 h 首配 , 最强 ,易于精 子结 合 ,胚胎 成活 率高 。此 时产 仔率 最佳 。
间隔1 0 ~1 2 h 复配 。此 时配 种 ,是 母猪 排卵 高峰 期 ,且 卵子活跃 性 路 ,就必 须 随时更新 头脑 。
备 母 猪 的挑 选就 要从 猪 种公 猪选 择 与利用
. 1 掌握利 用年 限 体特 征 四肢 健壮 发达 、均 衡无 残疾 ,双 乳头 一般要 达 N5 对 以上 , 2 般青 壮 年种 公猪 ( 1 ~3 岁 )繁殖 率最 高 、性 欲强 、性 反射 且排 列整 齐 ,体 重 一般 达 到 1 7 ~1 9 k g ,过 轻或 过 重不 宜 ,活 动 敏 捷 ,有爬 背行为 。4 月 龄再 进行 一次 挑选 。 快 、精 液 品质 好 、精 子 活跃 性强 、使 母 猪受 胎 率高 。同 时 ,这 一 年 龄段 种公 猪 身体 灵 活 、四肢 健 壮 、配 种受 胎率 特 别 高 。否则 , 1 . 2 把握 初配 体重

规模猪场提高种猪利用效率的措施

规模猪场提高种猪利用效率的措施
死 亡 严
见 的规 律是
“ 老配 早 、
重 ; 而 体 重 较 轻 的 母 猪 不 但 胚 胎 死 亡
小配 晚 、不
老 不 小 配 中
间”, “ 培
育 品种 应早配 、本地 品种 应晚配 、
率 低 ,而 且在泌 乳期 体重损 失也较
杂交 品种居 中间 ” 。具体 时 间控 制 小 ,不会 出现 产后瘫痪 等疾病 和不 为 :老母 猪的最佳 配种 时间是在 发 良的个体 。 情开始 后2 4 / J , 时内 、最 晚不 能超 过
获得 持续 稳定 的经济效 益 ,所 以在 助 ,会 影响 正常哺 乳 ,初 生仔猪常
种猪利 用方面 一定要 把握 好最佳繁 常会 因冻饿 致死 。另外 ,老年 种猪 殖阶段 ,适 时配种 、方法得 当 。当 繁殖 的后代 生活能 力较差 、生 长发 其 繁 殖 性 能 下 降 时 应 及 时淘 汰 , 以 提 高 种 猪
配 ,间隔 1 0 ~1 2 d ' 时复配 。人 工授 体 重达到5 0 ~6 0 千克 时初配 为宜 。
精 时可 采用 2 次 输精 法 ,第一 次 输 若母 猪体 重过大 可能会 引起繁殖 障 精在母 猪持 续发情 后 l 2 / b时进 行 ,
进行 。在 实
碍 或产仔 少 ;若 母猪 体重过小 则会
精 ,形成 胚胎 。过 早 、过 晚 交配均 种 、大 型 品种 、 晚熟 品种 ,在 6 月 会 影响受精 率 ,即使受精 ,受精 卵 龄 时 体重 应达 到 9 0 千 克左 右 ,到8 的活力也不强 、中途容易死亡 。 月 龄配种 时体重应 达到 1 2 0 ~1 3 0 千 采用本 交方式 ,适宜 的配种时 克 。 对 于 地 方 品种 、 小 型 品种 、 间 是在母 猪有发情 表现后 2 4 / ] , 时首 早 熟 品种 ,一 般是 在 6 月龄左右、

养猪增效十诀窍

养猪增效十诀窍

养猪增效十诀窍1实行自繁自养自繁自养有利于防疫灭病,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养猪成本。

2调整猪群结构引进良种和进行合理的品种杂交利用,是提高猪群品质、改善饲料转化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如果整个猪群不太理想,可全部淘汰,购买纯种优质瘦肉型猪饲养,如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杂交育成的瘦肉型猪种,饲养这种猪能节省饲料,降低发病率,提高瘦肉率。

3掌握市场规律养猪是否赚钱,掌握市场规律很重要。

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

4改善猪舍环境对猪舍环境如空气质量、环境温度、地面结构、猪群密度、饲喂方式、饮水质量等方面加以改善,给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提高猪的生长速度。

5饲喂优质饲料饲喂质量好的饲料,可提高猪的饲料转化率。

小规模养猪场或农村散养户应从信誉好的饲料公司购进浓缩饲料,浓缩饲料不仅品质好,而且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可有效降低成本。

或使用自配饲料,不仅节约饲料费用,还可充分利用当地农副产品下脚料,节约原粮用量。

也可适当饲喂青绿饲料,青绿饲料有利于增强猪只食欲、提高母猪窝产仔数,但泌乳母猪、种公猪和仔猪应少喂青绿饲料。

6减少饲料浪费检查并改进料槽,尽量减少饲料浪费;灭鼠灭蝇,及时驱虫,减少因体内外寄生虫造成的饲料浪费;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喂猪。

7实行高密度饲养夏季1m2猪舍养1头育肥猪,冬季0.8m2猪舍养1头育肥猪。

高密度养猪不仅建圈少,费用低,而且育肥猪争抢吃食,活动量少,增重快,可缩短饲养期,提高养猪效益。

8供足清洁饮水水对体温调节、养分运转、消化吸收及废物排泄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

缺水会影响猪的食欲、消化和正常生长,从而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因此,必须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

9适量喂添加剂有的养猪户大量使用添加剂,不仅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增加饲料成本。

添加剂必须按包装说明使用,并在生猪出栏前10d停用。

10适时出栏屠宰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前期增重慢,中期增重快,后期增重又变慢。

育肥猪超过90kg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沉积脂肪为主,不但耗料多,而且卖价低,所以越喂越不合算;不足90kg屠宰,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

猪场如何引进和留用种猪

猪场如何引进和留用种猪
种。
为引种场。三查 “ 二证一谱” ,即种 畜种 禽合格证 、动 物防疫合格证和种猪 系谱必须齐全 。
2 选种 时做 到 四 点要 求 2 . 1 种 猪 健 康 状 况要 求
要求种猪健康 、无任何临床病征和遗传疾患 ( 如脐 疝 、瞎乳头等 ) ,营养状况 良好 ,发 育正常 ,四肢 要求
好 的 种 猪 场 引 进 种 猪 。要 正 确 的 引进 优 良种 猪 要 做 好 四 方 面 工 作 : 引种 前 “ 三 查” 、选 中时 “ 四点” 、留种后 “ 八 看 ” 和 正确
【 关键词 1 引种 ;三查;留种 ;八 看;配种 【 中图分 类号 1 S 6 0 2 . 2 【 文献标识码 】 A
种公猪要求活泼好动 ,睾丸发育匀称 ,包皮没有较 多积液 ,成年公猪最好选择见到母猪能主动爬跨 、猪嘴
4 . 1 种猪初次配种体重和年龄
X I A N G C u N K E J l 2 0 1 4 年0 2 期 ( 下) 9 3

一 A ( ( 【 N K 刚}’’ ■ ● ● 鼹

查引种场近年来的品种更新情况和种猪 的健康状
看眼睛。眼毛短 ,眼睛亮有神且饱满。
况。重点查种猪的来源 、时间 、纯度 、代次和性能 。实 力强的猪场 ,可考虑 引进原种一代种猪或祖代猪 , 自己 培育原种二代种猪或父母代猪。二查引种场种猪血液中 带菌带 毒情况 。通 过化验室 监测结果 证明 ,无伪 狂犬
指 导意 义 。
病 、细小 病 毒 、蓝耳 病 、圆 环病 毒 和 猪 瘟 等疫 病 方 可 选
二看躯干。肩背要宽背平坦而直长 ,腹板宽平稍下
垂 ,腹 形 以 “ 黄 瓜 肚 ” 为好 。

提高种猪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提高种猪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提高种猪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一、坚持把种猪喂养、管理和繁殖等生产活动纳入全面质量管理
1.坚持把喂养、管理和繁殖等种猪饲养活动抓实抓细,形成“精益式”饲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2.切实加强检疫检测,防止疾病通过种猪传播;
3.建立健康的品种繁殖计划,培育和繁殖优质种猪;
4.市场化进行考核和测量分析评估;
二、完善营养配合饲料并赋予促进健康和免疫力能力的营养素
1.选择优质饲料原料,妥善分配营养素,做到适宜和恰当;
2.在易受病害攻击期,增补一定复合维生素饲料,促进免疫力和克服病害;
3.确保种猪摄入的营养能量和蛋白质数量,让猪可以充分从饲料中的营养摄取;
4.做好用药管理,选择厂家营养增补剂,减少抗生素残留,减少肉型
比例的差异;
三、科学的个体管理体系和细化的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个体管理体系,按照繁殖能力、免疫力、生产性能等多因素研究,形成完整的品种繁殖标准;
2.建立择优`促进健康生存体系,细化繁殖管理活动,提高繁育种猪性状和抗病性;
3.完善生产管理制度,确保种养环境的安全,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种猪良种繁殖率;
4.定期检查种猪的体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病症,防止种猪趋于疲劳;
四、利用技术手段,建立警戒制度实施闭环管理
1.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严密把种猪生产记录,便于更好地分析和调整;
2.建立调度管理制度,使用专业的 ERP 设备,有效地调度种猪饲养和养护活动;
3.增强动物安置的安一步从容性,合理调整彼此附近猪群的个体和环境;
4.建立警戒制度,对日常繁殖和饲料管理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以保证养殖效果。

提高种猪群体生产力的综合措施

提高种猪群体生产力的综合措施

提高种猪群体生产力的综合措施为了提高种猪群体生产力,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以下方面:一、遴选优良种猪优良的种猪不仅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还具备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群体生产力。

在遴选种猪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选取繁殖成绩优异的种猪;2.确保种猪健康、无疾病、无遗传缺陷;3.酌情考察种猪的家系背景,选择来自重点育种场的种猪。

二、优化饲料配方饲料是猪的生长发育的重要支撑,饲料配方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种猪的生长速度、繁殖能力和肉质品质。

因此,应根据种猪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的充分满足。

三、加强疫病防控种猪的健康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而疫病则是影响种猪健康的主要因素。

因此,应加强种猪的疫病防控工作,包括:1.定期进行疫苗接种;2.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方案,定期检查病情;3.对疑似疾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四、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是提高种猪群体生产力的保证。

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和追溯体系,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2.制定适宜的饲养管理制度,注重环境卫生、水质质量和气氛等方面的控制;3.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范风险,保证科学管理。

五、提高繁殖率繁殖率的提高对于种猪群体生产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种猪的繁殖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科学合理的配种制度,避免繁殖不良后裔;2.注重母猪产褥期管理,提高初乳喂养质量,降低婴猪死亡率;3.进行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高科技手段,提高繁殖效率。

六、提高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种猪群体生产力的一项重要保障。

育种技术包括选配、配种、繁殖等多个环节,应该采取优化技术、改进方法、创新思路等策略,不断提高种猪的生产力和繁殖效率。

总之,提高种猪群体生产力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遴选优良种猪、优化饲料配方、加强疫病防控、科学管理、提高繁殖率、提高育种技术等方面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种猪的健康和生产力,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饲养场提高种猪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饲养场提高种猪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2021年第07期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更多饲养者加入养猪生产行列,但是因为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的不同,造成饲养生产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性。

尤其是种猪的饲养,直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饲养场的经济收益。

所以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应该重视种猪的饲养,提高种猪的利用率,以确保饲养场的实际经济收益。

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高种猪的利用效率而展开讨论,并且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而总结相应的有效措施,供参考。

1种公猪的利用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发现,青年种猪在2~3岁的时间段是繁殖力最强的,之后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降低性机能,最后以性衰竭为止。

所以通常种公猪利用年限在2~3年比较合适,一旦超过3年应该及时的采取淘汰处理,除非种公猪的体质特别好且配种受胎率特别高可以继续再利用。

养殖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都是按照季节性的规律进行集中配种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生产管理,成年公猪配种操作一般1~2次/d ,但要保证每周至少休息1d ;而幼龄的公猪一般每天可配种操作1次,如果连续配种3d ,必须保证休息1~2d ;老龄公猪每天能配种2次,连续配种3d 后休息1d 。

当前以规模化养猪的饲养场对8~12月龄的公猪每周自然配种2次,如果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应该保持每周进行一次采精;对已经超过12月龄的公猪每周自然配种可3次,但人工授精操作要保证在5d 采精1次。

如果条件允许的饲养场应该经常的对种猪的精液品质进行相应的检查,保证精子活力维持在0.8以上,密度呈中等以上,控制畸形精子率低于10%。

正常精液通常都是乳白色或者是灰白色,并且带有些许腥味。

后备公猪在配种之前应该有试情训练,一般维持15d 左右,但是最少要针对精液进行2次检查,如果精液检查不合格则不能配种。

2种母猪的利用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发现,母猪如果是初产或者是怀胎超过5次的情况,在临床中会有比较高的概率会出现胚胎死亡。

青壮年母猪(1~6胎)在生产中可见其发情状态显著、具有比较高的受胎率、同时产仔数也相对比较多而且健壮,仔猪的活力比较强、表现出比较快的生长发育状态,母猪在连产性能方面的表现也比较理想,而且哺育能力比较好。

增效养猪五途径

增效养猪五途径

增效养猪五途径一、选择胴体瘦肉率高的猪种胴体瘦肉率遗传力高,因此,无论是引入的不论是国外品种还是地方猪种,在选种时,都应重视胴体瘦肉率这一指标的选择。

据调查,猪的膘厚与人际关系胴体瘦肉率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膘厚的猪胴体瘦肉率就低,胴体脂肪的含量就高。

相反,膘薄的猪胴体瘦肉率就高,脂肪含量就少。

因此,对猪体膘厚进行选择,就能达到选择肉猪胴体瘦肉率的目的。

二、实施品种优化杂交杂交可提高胴体瘦肉率,是一项见效快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地方肉用分布广、数量多,多半是经过杂交的母本猪,是提供更多商品肉猪的基础。

但是瘦肉率低,一时不免还不能用现代瘦肉猪来取代。

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利用独特的地方猪种资源,又能这样一来提高这部分商品肉猪的胴体瘦肉率呢?实践证明,用杂交手段提高肉猪胴体瘦肉率是可行的。

一般杂种肉猪胴体瘦肉率介于父本和母本之间,大致与父本和母本的平均数相同。

杂交白苞胴体瘦肉率越高,对杂种肉猪胴体瘦肉率的提高越有利。

选择父本时,通过测体膘,取得膘厚这一主要指标,找出膘薄的个体,即可选择出瘦肉率高的父本猪来。

三、改善饲粮营养和饲养方式一般来讲,肉猪体内脂肪的沉积取决于饲粮中能量的多少,而瘦肉的中则取决于饲粮增长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水平。

因此,在肉猪饲粮中控制能量水平、采取限饲等办法,均可以不断提高瘦肉率。

据试验,自由采食,胴体瘦肉率为39.95%;中等限食,胴体瘦肉率可达43.03%。

由此可以看出,限食后,可提高胴体瘦肉率。

肉猪每少采食10%的日粮,胴体瘦肉率可不断提高1~1.5%。

中减小饲粮中蛋白质的供给量,可以提高胴体瘦肉率。

蛋白质水平从13%提高到17%,瘦肉率可提高6.6%。

由此可见,改善肉猪饲粮营养组成是提高瘦肉率的有效办法。

四、创造适宜耐热的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对蛋白质的沉积都不利,缠绕植物降低肉猪瘦肉的降低生长率。

据试验,猪舍温度在18~20℃时有利于蛋白的沉积。

因此,必须多管齐下措施,深化环境温度控制,才能增加肉猪的瘦肉率。

怎么做能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

怎么做能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

怎么做能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母猪繁殖率高低对养羊的猪场的经济效益几乎是挂钩自己挂钩的。

是一个将母猪生产力这些行为套现的不道德,是猪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必要的利空因素,但影响母猪制约繁殖率的因素非常,许多至于根据实际生产结果来评断。

那么怎么做肥猪能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巴氏措施。

建立并保持基本结构母猪的母猪群体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是规模养猪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根本措施。

较合理母猪群体结构为一二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胎-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

同时实现猪场的均衡生产,应有计划开发计划选留更佳的后备母猪,逐渐地更新猪群,使猪群的质量不断减低,选留的后备母猪应符合选种计划规定的品种或杂交组合。

个体选择要严格,要求肢体健壮,鹿霍繁殖性能良好,产仔数10头以上,阴户发育正常,无遗传缺陷,有效乳头不低于7对,排列整齐,无内翻乳头、瞎乳头、小乳头等。

后备母猪还要加强培育,使之发育良好,具有保持良好的繁殖体况。

生产成本怎么做能不断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措施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母猪妊娠的饲养管理目标有双重要求。

一方面既要保证母猪良好的营养储备,减少泌乳期间的体重损失,继续保持其繁殖期间良好的体况;百分之百另一方面又要以使母猪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胚胎的生长与增生。

增加产仔数的措施母猪产仔数特别是活仔数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的主要之一,产仔数的遗传力很低,一般在0.1~0.2之间,所以,它受基因型因素的影响很小,而受温度、胎次、营养、配种方法、公猪精液质量等这方面的影响较大。

控制石屋温度根据实践,严寒酷暑对母猪繁育有不良影响,受精死亡和温度有很大关系。

一般后备母猪耐寒的适宜温度为17℃-20℃,妊娠肉食的适宜温度为11℃-15℃,这是因为高温能引来母猪体温升高,子宫温度胚胎低等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附植,胚胎死亡率高,产仔数少,可采取降温措施,使舍内温度不超过2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种猪群留用率
提高繁殖母猪的留用率可以增长母猪的生产寿命,提高母猪生命期生产性能。

这有助于降低分摊到每头商品猪上的种猪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要想提高繁殖母猪的留用率,生产者必须知道什么情况有可能造成母猪的淘汰。

典型情况下,母猪淘汰发生在产后大约60天,其中产后14天至55天这段时间死亡率最高。

产后60天淘汰通常说明该母猪断奶后配种之后又重新发情,并且经过重新配种。

其它一些原因则有可能造成产后14至55天死亡。

猪场应检视妊娠与分娩阶段的管理,以便改善母猪的舒适程度,并降低产后死亡的风险。

应对母猪体况进行监控,以便母猪在分娩的时候既不过肥,也不过瘦。

在夏季,必要情况下应为母猪提供降温措施,而在冬季,也应将舍温优化到母猪感到舒适的范围。

还应检视分娩护理策略,确保母猪分娩过程能够获得适宜的照料。

断奶时母猪体况过差以及产后保健护理措施不当可能会造成母猪产后55天之后死亡。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检视保健规程以及饲喂策略,以便提高母猪断奶时以及断奶后的福利。

提高繁殖母猪的留用率可以增长母猪的生产寿命,提高母猪生命期生产性能,降低分摊到每头商品猪上的种猪成本。

养猪生产者应确定母猪淘汰以及死亡的事件大部分发生在什么时间。

应检视并改进淘汰及死亡多发时间的管理实践,以便降低淘汰和死亡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