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试提要

合集下载

文学常识总复习提要

文学常识总复习提要
当代
《日》《月》
巴金,代表作长篇小说三部曲《家》《春》《秋》
当代
《芦花荡》
孙犁,代表作《荷花淀》
当代
《爸爸的花儿落了》
《城南旧事》
林海音
当代(台湾)
《乡愁》
余光中
当代(台湾)
作品
作者
国度
小说主要人物
代表作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雨果
法国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东晋
《马说》
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石潭记》
《柳河东集》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陋室铭》
刘禹锡

《伤仲永》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
《醉翁亭记》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
文学常识复习提要
课文篇目
出处
作者/编者
朝代
《关雎》《蒹葭》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孔子(辑录)
春秋时期
《<论语>十则》
《论语》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春秋时期
《公输》
《墨子》
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春秋时期(墨翟,墨家学派)
《曹刿论战》
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俄国
代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学的概述
1.古代文学的时期划分和特点
2.古代文学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诗经》
1.《诗经》的特点和内容
3.《诗经》的主要传世版本和研究意义
三、《楚辞》
1.《楚辞》的特点和分类
2.《楚辞》的代表作品赏析
3.《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论语》
1.《论语》的背景和作者
2.《论语》的思想和主要内容
3.《论语》的意义和影响
五、唐诗
1.唐诗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唐诗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唐诗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六、宋词
1.宋词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宋词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七、元曲
1.元曲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元曲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元曲在中国戏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明清小说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明清小说的题材和艺术成就
九、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阅读技巧
1.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如何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十、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1.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传承
2.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和反思
3.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以上是一个关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复习提纲,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分
和扩展,重点掌握每个部分的基本概念、代表作品和相关研究内容。

同时,通过阅读原著、研究相关文献和参加讨论,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
欣赏,提高复习效果。

古代文学考试提纲整理(DOC)

古代文学考试提纲整理(DOC)

绪论影响宋代文学发展的几个因素:①高度繁荣的文化: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②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③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的整合;新型的文人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的转变④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第一章宋代初文学一、宋初的散文和诗歌1、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①王禹偁的散文创作→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

如《待漏院记》、《黄冈竹楼记》等,都是其名篇。

②柳开和穆修在文学理论上提出的复古主张2、宋初诗歌“三体”①白体:王禹偁②晚唐体:“九僧”、林逋③西昆体: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1、晏殊的词:虽多写男女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已过滤了花间词的轻佻艳冶,而显得纯净雅致,温润秀洁。

2、欧阳修的词:在因循中有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呼应。

3、范仲淹的词:范词独辟蹊径写边塞生活,为词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4、张先的词:贴近日常生活,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先的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5、王安石的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而主要是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古代文学考试要点(明清)

古代文学考试要点(明清)

一、名词解释1、梅村体:诗歌体裁,得名于明末清初吴伟业(字梅村),吸取当时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唐初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开出新境界。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

以怆怀故国和感概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性。

他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事实,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梅村体”叙事诗约有百首,如《永和宫词》、《圆圆曲》等。

2、诸宫调:诸宫调又称话本,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

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的。

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是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套数,不同宫调的套数联在一起表演的艺术形式,说白歌曲分工,已经具备了戏剧的雏形。

如《刘知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

3、格调说:沈德潜的诗论一般称为“格调说”,论诗歌体格尊唐抑宋。

论诗根本的前提,是要求诗有益于统治秩序,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有益于封建社会安定。

艺术表现上主张中正平和,委婉,含蓄而反对发露。

沈氏本人的诗作大抵平庸无奇。

4、台阁体:出现于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主要人物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博,官至大学士,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可以归属这一流派。

其形式以诗歌为主,散文也可以包容在内。

他们要求文起到“施政教、适性情”的功能,内容上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

要“颂圣德,歌太平”,在表达一己的感情时,要“适性情之正”,抒写“爱亲忠君之念,咎己自悼之怀。

”表现了洪武朝以后一段长时期里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趣,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

缺乏对自我内在感情的切入,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关怀,并且缺乏艺术创造的热情。

5、桐城派: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为倡导者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以程朱理学为内核,以前秦两汉散文及唐宋八大家古文为正统,以服务于当代政教为宗旨,在文章体格和作法上又有系统化的散文理论,并有具体作品与之结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前秦时期的文学1.前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衰荣交替的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由于战乱和政治压迫,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出现了文学的衰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1.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政治动荡,社会动荡,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悲壮、抒情的特点。

2.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孔尚任表状》等,代表作家有陈寿、陆机等。

三、隋唐时期的文学1.隋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唐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豪放、骚气和儒雅的特点。

2.隋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鹿柴》等,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岑参等。

四、五代时期的文学1.五代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代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忧愤、辽阔和浪漫的特点。

2.五代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观差》,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五、宋元时期的文学1.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纤细、含蓄和深沉的特点。

2.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代表作家有杨万里、文天祥等。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1.明清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但思想封闭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懦弱、顺从和自卑的特点。

2.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作家有施耐庵、吴敬梓等。

七、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学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些特点。

古代文学期末考提纲

古代文学期末考提纲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
隋唐:诗歌(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代表性作家、派别、作品)
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到玄宗开元初(713),约一百年。

盛唐,自玄宗开元初年(713)到代宗大历初(766)年,约五十年。

中唐,从代宗大历元年(766)到文宗太和九年(835)约七十年。

晚唐时期,是指文宗大和以后的约八十年(828?907)时间。

三国→建安风骨
曹操:发起/倡导者
曹丕:组织
曹植:主力军
曹操:汉末实录,文章改革第一人
曹丕:燕歌行,典论
曹植(文学成就最高):以曹丕登基为界,前期志满意得,后期愤懑不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于前期有争为太子一段经历,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他虽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却“抑郁不得志”,终于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

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建安七子:王灿(七子之冠冕)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阮籍嵇康华丽
西晋陆机太唐诗风
东晋玄言诗(积极价值景物描写→山水诗意在言外)
以景说理为后来的说理诗提供文学经验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特征
南朝
永明体(概念)
宫体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知识提要(2015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知识提要(2015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知识复习提要2015.7.131.中国古代文学最早的和作为文学源头的两种文学样式是()、()。

2.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被区分为()三种类型,《诗经》的编订或最后成书是经过()之手。

4.《庄子》一书现存33篇,分为()、()、()三部分。

其中的()被认为是庄子本人所作。

列举三个以上出自《庄子》的成语()。

5.著名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出自()。

6.列举三个以上出自《韩非子》的成语故事()。

7.《国语》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体史书。

先秦散文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

8.被誉为我国编年体史书之祖的文献是()。

9.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

10.列举三个以上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11. 《左传》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史书。

相传为春秋时期()所著。

1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屈原的()。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

《离骚》中女嬃告诫屈原过于刚直就会遭受灾祸的句子是()。

13.“九歌”本是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民间歌曲,仅供()之用。

()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

篇数为()。

14.屈原《九章·哀郢》之所谓“哀郢”,是哀悼楚国()的意思。

《九章》的篇数是()。

15.“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出自屈原()篇末“乱曰”。

16.悲秋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

”出自宋玉的()。

17.“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

汉赋的三种类型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18.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开创汉代()的体式,标志着这种文体正式形成的是汉初枚乘的()。

19.汉赋四大家是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扬雄、班固、()四人。

20.()的代表作是《过秦论》。

2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评说它:()。

《史记》原名()。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 复习提要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 复习提要

中国文学史2复习提要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总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动乱环境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二、诗歌:陶渊明“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建安时期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曹操的文学成就曹操的诗歌风格与成就►1、情感悲凉慷慨,语言质朴自然。

►2、借古题写时事(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

►3、建安文坛的领袖,四言诗成就最高。

前人评曹操诗文►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睿不如丕,亦称‘三祖’”►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的文学地位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

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

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曹丕《燕歌行》的影响►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开创了七言闺怨诗的先河。

►将汉乐府代抒闺怨的传统加以文人化的改造►代言体诗歌的表现形式。

南朝以后的闺怨诗、宫怨诗都承接着这种表现形式。

如李白的《长干行》、金昌绪《春怨》等。

阮籍的诗歌成就●1、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2、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言古体抒情组诗的体例。

陆机、潘岳的文学地位⏹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其主要特点为:繁缛一、辞采华丽⏹陆机:《拟西北有高楼》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复习提要(2015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复习提要(2015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2016.1.8一、名词解释题1.上官体:①指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及其效仿者的诗体。

②风格上以绮错婉媚为本,重视诗的形式与技巧,追求诗的声律辞采之美,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题材上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洞贫乏,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体裁上多为五言诗体。

③影响:将六朝以来的对仗程式化,为创作律诗提供了一种规范,对唐诗的演进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2.初唐四杰:①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②“四杰”皆是富有才华、积极进取而又命途多舛、遭遇坎坷的人。

他们反对当时诗坛上的六朝余风,慨叹“天下之文,靡不坏矣”,不满“骨气都尽,刚健不闻”,主张革新除弊。

③“四杰”的诗歌虽“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未洗净齐梁习气,然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题材颇为广泛,内容比较充实,其优秀之作富于真情实感,风格刚健俊逸,在初唐诗歌园地中散发出一股清新气息,为五律的定型和七言歌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律诗:律诗又称为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

它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自南北朝开始发展起来,到沈、宋定型,成为了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

4.山水田园诗:源于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与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

在唐代,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多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5.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唐逐渐兴盛。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盛唐形成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大都有边塞生活的经历,多采用七言歌行和绝句体裁为诗。

代表作为王昌龄《从军行》组诗、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盛唐兴象:指盛唐时期诗人常见的兴发物象,它能透过外在事物表象的描绘,导引和展示出内部涵蕴丰富、包孕宏深的艺术境界——格调高远,声律气骨兼备,符合整个盛唐时期的精神风貌。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doc

隋代时期的作家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北朝作家,如卢思道、杨素和薛道衡。

一类是南朝入隋的作家,如虞世南、江总等。

代表作薛道衡的《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杨素《出塞二首》、《赠薛播州》、卢思道的《从军行》。

上官体:上官体是形成于贞观年间后期的一种诗风,即上官仪所代表的诗风。

上官体,对仗工整,笔触精细,婉转附物,被称为“绮错婉媚”。

它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使得诗歌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

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在唐诗发展史上,它上承杨师道、李百药和虞世南,又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

文章四友:崔融、苏味道、李峤和杜审言。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创作上的特点:⑴文学思想方面,四杰都对华艳的文风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尤其对于当时流行的上官体极为不满,提倡刚健的风格。

⑵在诗歌题材上,将诗歌的题材从宫廷、台阁移到了江山、市井和塞漠,大大扩展了事业,风格壮大刚健。

⑶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前人评价是“调入初唐,犹带六朝颜色”。

⑷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五律的定型:最终完成五律定型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所谓五律定型,主要是约句准篇,回忌声病,即确定五律的句数和篇幅,共八句,整齐的五言句。

避免各种声病,主要指确立了五律的声律规范,即粘对律。

以遵守黏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复习提要(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2016.7.5一、名词解释题1.戏曲:①原指戏中之曲,为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用此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是一种综合运用曲词、念白和科介等表现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

②元明清三代是古代戏曲的全盛期,其时的戏曲主要有三大类:南戏、杂剧和传奇。

③二十世纪初,王国维首先运用“戏曲”一词来指为演剧而写的剧本,认为应具有两个特征:其一是敷衍一个故事;其二是代言体。

也注意到其综合性的特点,即“以歌舞演故事也”,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

2.元杂剧:①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②主要特点: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③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④代表作家作品有: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

3.南戏:①又称“永嘉杂剧”、“南词”、“南曲戏文”。

产生于南宋初年的浙江永嘉一带,在东南地区广泛流行。

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受到北杂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也成为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②艺术特点: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联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③《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最早的一种,其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及高明的《琵琶记》。

4.散曲:①元人称其为“乐府”或“今乐府”,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其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诚斋乐府》。

②散曲的分为小令、套数两种形式。

古代文学考试提纲

古代文学考试提纲

古代文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元杂剧:元杂剧是我国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它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它吸收了自唐宋以来的各种戏曲艺术因素,逐渐发展成为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结合起来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元杂剧的剧本由曲词、宾白、科范和题目正名四部分组成。

演剧角色分为末、旦、净、杂四大行当。

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曲调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明·王骥德《曲律》)不同提法:郑光祖替代王实甫(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南戏:南戏是在南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民间戏曲,北宋末南宋初在浙江温州一带产生,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

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曲词的宫调没有规定,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和中原传统音乐结合而成。

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且歌唱形式多样(独唱、对唱、合唱、轮唱)。

“荆刘拜杀”四大南戏——《荆钗记》柯丹丘、《刘知远白兔记》永嘉书会才人编、《拜月亭》施惠、《杀狗记》作者不详元代四大爱情戏: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诗“四大家”: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诗“四大家”,效法唐诗。

明代:临川四梦:临川派为明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戏曲史上往往将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

汤显祖论曲强调“曲意”,主张兼顾“意趣神色”;讲究文采,崇尚“丽词俊音”;要求格律服从内容、文辞,偏重于剧作的文学性。

临川派作家作家大多继承了汤显祖重才情、重文采,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作品也大都是叙写男女之情,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南北朝)复习提要(2015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南北朝)复习提要(2015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要2015.7.13一、名词解释题(6选3)1.楚辞1)楚辞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作为诗歌体裁,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以《离骚》和《九歌》为其代表样式;2)艺术特色:从诗风上说,铺排夸饰、想象丰富;从体制上说,篇幅增长、句式长短不一;从语言上说,对用楚语楚声;3)总之,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2.散体大赋1)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继承了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2)特点:①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是千言以上的巨制;②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韵文和散文间杂,铺张排比,文辞瑰丽;③在内容上以描写宫苑、游猎、山川、京都、宫殿等壮美事物为主,在主题上以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对帝王歌功颂德为主;而临近篇末,往往寄托一些讽喻君主励精图治的意思,因此古人称之为“曲终而奏雅”;3)代表作: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长杨赋》。

3.乐府1)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2)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

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

4.史记“互见法”1)“互见法”是《史记》中选择、安排历史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两种两类。

2)所谓“互见法”就是把同一历史事件分散开来放在不同的传记中,以便参照互见,相互补充。

采用“互见法”,可避免行文的重复,又可通过详略安排,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并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性和多面性。

5.《诗经》六义1)所谓《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2)“风”指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十五国风;“雅”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比方;“兴”是触物兴词。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要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要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要2010级汉语言文学一、汉代政论散文两汉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与作品二、汉代史传散文1.《报任少卿书》提到的《史记》的写作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汉书》和《史记》的体例差异4.重点思考:《史记》的艺术成就三、汉代辞赋1.名词解释:骚体赋、汉大赋2.汉赋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家作品(1)骚体赋代表作家: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为代表)(2)散体赋(汉大赋)代表作家:汉赋四大家(《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注意如何看待“劝百讽一”)(3)抒情小赋代表作家:张衡(《归田赋》为代表)3.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4.汉大赋内容和体制特点5.东汉抒情小赋兴起的原因及其艺术特点四、汉代诗歌1.名词解释:汉乐府2.汉乐府民歌如何继承和发扬《诗经》写实传统?(只要是指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3.简述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成就4.重点思考: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的特点5.作品:《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五、建安与正始文学1.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风骨”的内涵)2.简述曹操四言诗的艺术成就3.曹丕和曹植的诗歌有何不同4.阮籍《咏体诗》“百代之下,难以情测”的原因是什么?5.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特点6.重点思考:三曹父子的文学成就7.作品:曹操《观沧海》、阮籍《咏怀(其一)》六、西晋文学1.名词解释: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2.太康诗风的代表人物3.左思咏史诗的艺术价值(同名词解释)4.游仙诗的代表作家5.玄言诗的代表作家及其特点6.陶渊明诗歌中也有言理,和玄言诗的言理有何不同7.重点思考:举例分析陶诗的艺术特征七、南北朝诗文1.名词解释:永明体、宫体诗、徐庾体、骈体2.简述鲍照诗歌的特点及其文学史意义3.简析庾信诗歌的“老成”4.南朝与北朝的民歌有何不同?5.重点思考:评议“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考试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考试提纲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部分1、文学起源: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2、最早的文学:上古歌谣(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3、最古老的文字:甲古文,青铜铭文(金文)4、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5、商代文化的传承者是巫觋,与巫觋是分不开的6、根据《尚书.洪范》我们知道商代已经形成“五行”思想体系7、编订于周初的《易》卦辞,已经具备了阴阳的观点神话部分1、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百科全书似的知识体系。

2、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代表盘古的故事),创世神话又属于卵生神话。

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3、(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补天不仅虚构了人类,同时也试图阐释人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4、(3)、洪水神话(大禹治水),看重人类的智慧及斗争,5、(4)、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6、(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神话进入一个英雄时代,人类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项重大发明都,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者本部族理想的象征,7、(6)、还有一类神话显示了显示了人类突的个人英雄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夸父逐日)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自然观3、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4、神话思维伴有浓烈的情感体验诗经部分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最早的诗《大雅》中大武乐歌《诰天有成命》《武》《酌》《般》《桓》3、诗经中的手法:赋、比、兴4、诗经根据其内容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乐调,活泼清新)、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雍容典雅)、颂(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板滞凝重)5、的内容: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周早期,祈丰年,酬神,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和发展历史,或歌颂先王先公的德业,总之是歌功诵德之作,代表作《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的开国历。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

大一下古代文学考试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一、字词解释(每题1分,共8分)二、默写(每题7分,共14分)(唐的古体诗+魏晋南北朝的格律诗)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其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2、正始文学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

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有了建安文学慷慨奋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散文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诗风曲折含浑。

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3、太康诗风中国文学史上的太康时期指正始以后到西晋大乱之前的四十多年时间,太康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太康诗风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潘,陆诸人的努力表现拟古和追求形式技巧两方面。

太康诗风的特征是繁缛,表现在三个方面:(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从文学发展规律看,由朴质到华丽,由简单到繁复是必然趋势。

代表人物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左:左思4、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豪迈,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情调高昂,辞采壮丽,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

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虽云咏史,实则借咏史来抒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借咏史而咏怀,因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答题要求:除了把握性格特征外,还必须熟悉故事中的情节,并根据有关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窦娥冤》里的窦娥,起先是安于命运、对官府抱有幻想的,但现实的教训使她的性格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她对官府的幻想幻灭了,她对天地从怒骂到随心所欲地指挥,都表现窦娥的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
艺术特色
如具体作品。如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三言二拍”、“玉茗堂四梦”等。
答题要求:答出作品的名字、作者名字、作品写作的年代及其地位。
如“三言二拍”:“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这三本拟话本小说集,编著者是冯梦龙;“二拍”指的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是凌濛初。“三言二拍”是明末天启、祟祯年间的作品,明清时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
答题要求:答出人名,他们的代表作,他们的地位影响如何。
如“关汉卿”,回答:元杂剧的奠基人,元杂剧的最主要的作者之一,代表作是《窦娥冤》 等。
如流派。如“唐宋派”、“公安派”等。
答题要求:先回答主要成员的名字,流派得名的原因,流派的主要理论主张,以及流派成员的创作的大致状况。
如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北公安,故世称“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答题要求:要从作品的情节设置以及结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特点等各个方面作详细全面的论述。
古代文学考试提要
专有名词: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清初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清初三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清初三大家(侯方城、魏禧、汪婉)
如《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自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考试答题
如人物。如“元曲四大家”、“南洪北孔”。
如文体。如“元曲”、“散曲”、“章回体”、“拟话本”、“明清传奇”等。
答题要求:该文体盛行的时代,其组成部分和主要特点。
如“元曲”:元曲盛行于元代,它包括了元杂剧和元散曲两个部分。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诸宫调为基础,把唱、做、念、打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完整故事, 人物角色众多,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元散曲是诗歌样式,它包括了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