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运作质量 促进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增收的问题,今年又针对“三农”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
我们要把认真落实这些政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市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贯彻到平常工作之中。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支付能力和消费水平,不仅是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要求,而且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目标。
为切实解决我市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问题,应采取以下五方面的措施。
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只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拳头”产品,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方面,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
应该说各个乡镇的情况各有特点,既有现实的可凭借的优势,也有潜在的可挖掘的优势,关键是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发现优势,把握优势。
比如,张壁古堡所在地――张壁,就紧紧抓住古堡做文章。
在古堡周围相继建成旅游胜地,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特色,又显示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从而大力发展了本地的旅游业,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把握好三个方向。
一方面是认真研究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
我国加入WTO后,我们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是把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取向。
要把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密集型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更要依靠科技,打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占领技术的制高点, 1 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还要具备全局眼光,尽量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产业雷同现象的发生。
三是加大政府推动力度。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来组织发展特色经济,是发展特色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作,绝不能搞简单化的行政命令。
政府要善于通过政策引导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要善于借助市场的力量,而不能代替市场的力量。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农民增收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仍然较为严重,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政策实施存在不力的问题,市场供求失衡,缺乏技术支持等也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推动农民增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将从提出农民增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农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2 问题意义农民增收是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农民增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收入增长缓慢、政策实施不力、市场供求失衡、缺乏技术支持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民增收问题关乎全国13亿人口的生计问题,直接影响着亿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其增收意味着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农民增收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
只有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振兴。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的解决,将为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加强农民增收工作,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
【2000字】2. 正文2.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农民的土地流转问题。
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效率较低,土地碎片化严重,导致农业产出难以扩大规模,农民收入增长受限。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
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存在着低效益、高成本的问题,而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不足,使得农民增收的动力不足。
市场竞争不足。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不稳定,导致农民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摘要】: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市场份额,促进农民增收。
拓展农产品出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证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当务之急。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均已建立起一整套较完备的标准化体系,能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市场份额,促进农民增收。
1.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我国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保障社会上农产品消费供给,还要面对市场,适应市场,寻求农业自身的发展。
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消费也越来越高。
回归大自然,消费安全食品,已成为新时期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
但是环境污染和化学污染对农产品的卫生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食物中毒事件不断见诸报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人们对环境保护、对消费安全食品的意识大大增强,迫切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满足人们绿色消费的需要。
发展安全农产品,不仅可以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树立我国农产品的品牌,有利于扩大影响,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应对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拓展农产品出路,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证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当务之急。
“入世”后如何使我国农产品在出口中适应遇到的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在世界上占据应有的位置,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农畜禽产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出口创汇额不断增加。
促进农民增收存在的困难 问题及意见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存在的困难1. 农业产能过剩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产能逐渐迈入了过剩状态。
大规模的生产不仅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收入难以持续增长,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销售的难度,对农民增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 农村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相对匮乏,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土地利用率低、水资源不足、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3. 农村金融服务薄弱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相对城市地区更加稀缺,金融服务也相对薄弱。
农民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缺乏获得贷款的途径,这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发展造成了限制,也制约着农民增收。
4. 农民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传统的农民经营模式以自给自足为主,缺乏市场营销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也限制了农民增收的可能性。
意见建议1. 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绿色生态农业和高效现代农业的发展力度,优化种植结构、养殖结构,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优化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便利性。
3.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增加对农业和农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度。
4.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改善农民素质和市场意识,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提高综合经营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农民增收是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解决农民增收的困难,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各方共同发力,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农村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农民增收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综合施策,持续推动。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仍然突出。
农民大部分依靠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牲畜来获取收入,农产品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对策之一是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防止不法商贩操纵价格。
可以鼓励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农业发展需要农民具备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和培训体系薄弱,农民普遍缺乏相关技能。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资源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要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的有效对接机制,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让农民从中受益。
农业生产环境恶劣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农民生产的环境往往受到自然灾害、水资源短缺和土壤污染等问题的影响,农产品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农民的收入。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水源保障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业保险、灾害救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让农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和补偿。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是一个制约农民增收的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电力、通信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困难。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项目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针对这个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也可以鼓励以农特产品和乡村旅游等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资金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民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扶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农民自身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
农产品流通出新政
农产品流通出新政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
这些新政策的出台,是基于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现状的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
过去,农产品流通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的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部分农产品滞销;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价,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冷链运输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较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疑虑等等。
新政策首先强调了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
通过规划和布局,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电商平台等各类市场的功能,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农产品市场网络。
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投入,改善农村市场的交易环境和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市场的交易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物流方面,新政大力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对冷链设施设备的投入,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提高冷链物流的覆盖率和服务能力。
同时,加强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规范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促进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新政策积极推动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
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与销售企业、电商平台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直接对接。
加强农产品信息平台的建设,及时发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价格等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促进农产品的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新政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质量监管,实现农产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投入,提高检测技术和水平,确保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在政策支持方面,加大了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支持力度。
乡镇促进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乡镇促进农民增收情况汇报
近年来,乡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在此向大家汇报一下具体
情况。
首先,我们在农业产业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和扶持。
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
和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建设,开拓了市场,保障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使农民收入得到了有效保障。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农副产
品加工业,拓宽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渠道。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引导下,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我们还加大了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引导力度。
通过举办各种职业培
训班和技能培训班,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在政策扶持方面,我们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就
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农民的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
通过宣传法律知识,
帮助农民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增加了经济收入提供了保障。
总的来说,乡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产业扶持和培训力度,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农民的收入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127·127综述促进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陈丰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许昌 461700)摘 要:农民收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最近几年时间,我县工作人员及农民们的收入有了明显提升,但是限制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很多。
本文针对我县农民增收中的问题,作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农民农业;畜牧养殖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0-28-01271.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1.1农民自身素质整体偏低首先是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一些农民信息闭塞,许多实用技术和新方法都不能及时接受,导致市场意识淡薄,缺乏运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辟市场的能力。
其次是部分农民小富即安的思想仍旧存在,只满足在有吃有用有穿等,不能积极主动开辟增加收入的新路径。
1.2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仍然保持着数量型农业生产格局,各行业间内部结构不合理化,而且产品种类少、质量不高。
现如今市场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农产品,使得农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低质量的农产品慢慢失去市场,导致农民的增产不增收,效益逐步拉低。
1.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弱、缓慢,缺乏市场竞争力,以初级农产品为主体,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商品率低,经济优势尚未全面显现,发展趋势不明确。
农户的分散生产经营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不够紧密,阻碍了农业资本积累和吸纳新技术,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可持续稳定增长。
1.4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农民的收入都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县人口多,土地较少,不种地的农民正在逐渐增多,所以激活和发展二三产业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1.5农业基础设施老化我县虽然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面积较大,但老化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生产,比如五年以上部分深水井水量不足或干枯、配套设施不全,干旱年份严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还比较薄弱,靠天吃饭的陈旧观念仍然存在,阻碍了农业农村的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农民增收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农村产业结构狭窄问题。
传统的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民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业来维持生计。
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农民增收的潜力受到限制。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推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农业科技等多种经济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农产品质量与市场需求矛盾问题。
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欠发达,部分农产品存在品质低劣、安全隐患等问题,导致市场需求不旺盛。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培育品牌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技能和创新意识相对不足问题。
一些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创新意识较弱,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增收能力有限。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可通过建立农民培训中心、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站等途径,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培训,帮助农民获取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
农村电商和金融服务不完善问题。
农村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村金融服务也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推广农村电商,建设电商平台,提供便捷的销售渠道,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低利贷款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促进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及其他经济活动。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不够问题。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够明确,土地流转难度大,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土地制度改革,明确农民土地使用权,鼓励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鼓励农民参与土地管理和分红,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从农村产业结构、农产品质量、农民技能、农村电商与金融服务、土地权益等多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政策支持。
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的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农业发展。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险和农业合作社等方面,探讨一些有效的措施。
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遥感技术、基因编辑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投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补贴和贷款额度,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要加强农业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支持,解决农民融资难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扩大农产品市场。
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水平,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保障农民的灌溉用水需求。
第四,农业保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农民的风险,保护农业生产。
政府应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保险,提供相应的保险补贴。
同时,要加强农业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和理赔效率,保障农民的利益。
农业合作社的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业合作社可以整合农民的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社,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同时,要加强农业合作社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合作社的组织能力和竞争力。
促进农业发展需要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险和农业合作社等多个方面入手。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2年最新三农政策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2年最新三农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下发过四个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用了四个“不仅而且”,即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应该说,这四句话引证了整个文件的核心主题——促进农民增收。
围绕这个中心,文件出台了关于发展粮食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因此,深入领会好、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必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我县而言,全县32万人口中80%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增收就没有全县的富裕和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县的繁荣和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全县上下扎实苦干、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是随着宏观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深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县域农民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农产品卖难、农业投入少、农业科技投入率亟待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等现象相继显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结构层次有待提升。
目前县域农业在注重种植业内部品种结构调整的多,而注重大农业和战略性调整的少;注重量的增减多,而注重质的提高少;跟风走的多,而根据市场调整的少;注重生产的多,而提供服务的少,这与全方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缺乏一批实力强、层次高的农业骨干企业带动,农业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只得户自为战,农业资源大多以初级产品低价进入市场,不能做到精深加工,分类开发,导致增值效益流失严重。
三是农民就业途径有待拓宽。
关于推进助农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2)
关于推进助农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助农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推动农业产业与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 发展农村产业:推动农村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收能力。
鼓励农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制度,强化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
5.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精细养殖,提高产量和质量。
6. 建立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政策,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
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提升农民的金融信用评级。
以上是一个关于推进助农增收工作的简要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农业技术和生产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农业技术和生产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化和创新。
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正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有望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食品安全和资源短缺问题。
一、农业技术现状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到现代化机械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再到如今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农业模式。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生产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改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灌溉、智能化施肥等技术,它们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智能化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技术成为当前农业技术的热点,它可以让农产品在种植、养殖、收割等过程中实现数据化监控、预测和管理,以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 基因技术。
基因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新的品种,提高作物的品质和抗病能力,在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使我们对食品生产过程有了更好的管控和监督。
4. 环保生产技术。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保生产技术应运而生,例如绿色种植技术、水培种植技术、有机农业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够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健康。
二、农业生产现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的许多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和改善。
不过,对于一些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来说,依然处于“马车时代”,面临各种生产难题,如低产、低效、低附加值等等。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的现状。
1. 农民收入增加。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 农村劳动力流失加剧。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现代农业设施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结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繁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理解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 资源环境保护: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方式,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包括农村
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5. 农民素质提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6. 农业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7. 农业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繁荣。
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主要目标
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主要目标
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以下是具体目标的描述:
1.稳定供应: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的稳定性,确保人民群众对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
通过推动农产品生产、储备和调运等环节的有序运作,确保市场上农产品的稳定供应,防止价格过高或过低对社会稳定和民生带来不利影响。
2.提高流通效率: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加强农产品物流和仓储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和现代化。
通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和损耗,降低中间环节的利润,确保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3.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提升农民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销售价格和利润。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合作社、农产品电商等新型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农产品假冒伪劣行为。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抽检工作,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推动农产品流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就业创业。
鼓励发展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服务业,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些目标旨在通过农产品流通政策的实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一、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1.支持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等。
2.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广农产品地理标志,增加产品溢价能力。
4.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二、推进农民就业创业1.加强农村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就业创业技能,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服务等新型就业形式。
2.支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信息发布、培训和帮扶服务,鼓励农民走出家门增收。
3.扶持农民技能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等农民就业创业组织,提供贷款贴息、税收减免和土地流转等支持措施。
三、加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建设1.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优化市场布局,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2.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直销。
3.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产品销售主体的发展,提供市场信息、物流和仓储等支持。
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融资和保险等金融支持,降低农民创业风险。
3.加强农村文化旅游开发,打造农业观光、农家乐等农民增收新业态。
4.支持农民发展乡村银行、农产品深加工等农村金融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加强政策保障和组织领导1.完善农民增收政策,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乡村振兴相关部门组织协调,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地实施。
3.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4.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纳入五年规划和年度农村建设计划。
六、加强农民权益保护1.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机制,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
2.加强农民合法收入保护,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收费等行为,净化农村经济环境。
农业项目运营及实施方案
农业项目运营及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业产业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我们制定了农业项目运营及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2. 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3. 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水平;4.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农业科技推广。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农业机械化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工农产品成为具有附加值的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农业产业化。
整合农业资源,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
4. 生态农业建设。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采取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调研分析。
对当地农业资源、市场需求、农民生产方式等进行调研分析,为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2. 制定方案。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农业项目运营及实施方案,确定项目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3. 资金支持。
争取政府支持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4. 实施落地。
按照项目方案,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建设等内容,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五、项目效果评估。
1. 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水平。
2. 社会效益。
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和农民带来更多福祉。
六、总结。
农业项目运营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不断优化方案,加强实施,确保项目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粮食安全保障法主要精神
粮食安全保障法主要精神1.引言1.1 概述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重要问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
为了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问题,确保粮食生产、供应和消费的安全有序,我国于20XX年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该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我国粮食供应得到全面保障,遏制粮食浪费,促进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安全保障法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该法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基本原则,强调了保持粮食生产结构合理、调整农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收储制度等重要措施,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
其次,粮食安全保障法还规定了粮食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了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了粮食安全监督的效能。
同时,该法还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粮食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质量。
最后,粮食安全保障法还强调了加强粮食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粮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共同参与粮食安全保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
总之,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粮食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确立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粮食安全管理和监督,推动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提高,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我国的粮食安全将得到更加有力地保障,并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它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粮食安全保障法主要精神的讨论: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首先简要介绍粮食安全保障法的背景和重要性,概述全文的主旨和要点,引起读者对于粮食安全保障的关注。
1.2 文章结构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首先,将概述文章的目录结构和主要章节内容。
然后,说明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整体逻辑。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利于增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是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
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还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和政策保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农民增收。
要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农村产业经济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
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和扶持一批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提升农村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和增收能力。
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业,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
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建设农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拓宽农村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力。
人才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运作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谢翠萍徐家驰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全区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六合区把培育、扶持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数量,同时狠抓各项举措,全面提高合作社运作质量。
通过努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截止2009年末,六合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90家,成员5000余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按登记注册划分,其中工商注册90家,税务登记44家;按产业类型划分,其中从事种植业32家,畜牧业34家,水产业14家,农机化7家,其他3家。
今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实现营销额1.37亿元,利润0.3亿元,带动非成员农户22119户,带动成员年人均增收1600元。
1、加大宣传,营造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
利用《都市文化报》对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刊登宣传,同时也对省“四有”、市“五有”创建标准进行了重点宣传。
二是利用7月份第一个星期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日”的契机,结合省市要求和我区合作社的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
三是组织镇村负责人、镇农经站专职辅导员、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会计专题辅导培训,广泛进行宣传,切实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工作深入到基层农户,落实到干部、群众之中。
四是成立展示展销中心进行推介宣传。
在南京市繁华地段设立了六合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进一步推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发动,使我区合作社的发展呈快速发展势头,更多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2、强化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质量。
我区坚持全方位开展辅导培训,在利益分配机制、民主管理、规范运营、财务管理上进行具体培训指导,有力提高了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水平。
一是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培训。
组织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培训,就如何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要求规范运作进行了专题培训。
二是组织合作社财务人员参加培训。
对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就合作社财务规范及提高合作社运作质量进行了专题培训。
三是组织全区农经站专业辅导员参加培训。
就辅导员如何指导合作社财务、统计进行了专题培训,要求街镇农经站要建立合作社台账,专职辅导员要及时为合作社进行财务指导服务。
四是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参加培训。
对全区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合作社的相关业务培训,鼓励大学生村干部领办合作社。
3、加强服务,积极为合作社争取项目扶持。
按照省“四有”、市“五有”标准,根据省市项目建设要求,我们积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项目申报工作,帮助各专业合作社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筛选,推进实施、跟踪服务和竣工审计,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并通过市级验收。
在申报项目中,我们坚持公正、公开、透明操作,帮助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培育发展内生力,推进合作社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先后帮助合作社申报省市扶持项目18个。
通过近两年省市合作社项目有效实施,使我区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带动效应不断凸显。
如东沟金塘鸽业合作社用项目扶持资金以高于农户零售价1元/只的价格向社员统一收购乳鸽,为社员增收带来了明显成效,社员户均增收近3000元,合作社成员由开始时的50余人,发展到现在100人。
南京市六合区大圣水芹专业合作社2009年对社员按月进行二次返利分配,累计二次返利62465元,占净利润的66.9%。
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把省市扶持资金量化到每一个成员账户,由于运作规范,成员由刚成立的15人发展到现在104人。
4、创新工作,在合作社中建立党支部。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为加强社员间合作,增强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在组织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积极探索“开启民智、服务民生、促进民富”的党建工作新思路。
目前,全区农民合作社中已有7家建立了党支部,有180名党员在合作社中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双带”、“结对帮扶”作用。
在党支部和党员的带动和影响下,全区约有农民3500人发家致富。
竹镇金磁肉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加顺是我区十佳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在推进该镇肉羊产业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户科学养羊、生态养羊,主动帮助养羊农户引进良种,在防疫治病、饲料青贮、人工繁殖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科学喂养,在他的带动下,该镇肉羊产业发展迅速,今年全镇肉羊饲养量达12万只,销售商品羊7万只,实现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
带动农户数1300余户,带动养羊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
六合区兴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的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为解决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向广大群众积极推广新技术栽培技术,去年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冬瓜300亩,紫芯山芋和黄芯山芋2100亩,产量提高10%,带动农民增收110万元。
5、创造条件,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一是针对合作社发展资金“瓶颈”,我办积极与区信用联社联系,结合全区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就创建“信用合作社”与区信用联社进行协调。
同时就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贷问题,组织区信用联社、南京鑫信投资担保有限公司、20家合作社负责人专门召开了两次专题座谈会,努力帮助农民专业社解决资金信贷难题,扶持做强做大。
二是与南京二桥管理局联系六合区鲜活农产品过二桥享受绿色通道事宜与二桥管理局进行了具体对接,将出台实施意见,尽快帮助六合区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办理绿色通行证。
三是积极推荐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打响我区农副产品知名度。
为了扩大品牌效应,我区组织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市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展销会平台,不但使合作社宣传推介了自己的农产品,也使市民买到了新鲜优质的农产品,双方获得了双赢。
6、示范引导,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一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如南京市六合区远望富硒大米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和产前、产中、产后完善的服务体系及销售网络,缩短了市场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农业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大圣水芹合作社在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中心有机水芹保持认证、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南京市名牌农产品、南京市无公害水芹基地认定的基础上,今年又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合作社知名品牌称号。
三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引导,提高了农产品销售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合作社对市场的驾驭能力日益增强,目前我区水芹销售已占领了南京市90%的市场,东沟乳鸽已经占领全市近2/3市场。
南京市六合区大圣水芹专业合作社、南京市兴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已进入苏果超市销售。
四是探索二次分配新模式。
如南京市六合区金磁肉羊专业合作社结合肉羊养殖户的特点和现状,为了进一步放大合作社的效应和突出合作社的带动效果,调动成员户的养殖积极性,该社对分配模式进行了有效地探索。
合作社从江苏省农科院、区委农工办、区农林局和镇兽医站聘请专家成立了评审组,深入社员家中,实地对养殖160只以上规模的社员按百分制考核进行评比打分,并拿出11万元对获一、二、三、四等奖的34个获奖社员进行奖励,最高的奖励金额达5000元,最低的也有1000元。
二、存在问题1、规模偏小,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还不够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的覆盖面低,总数少,主要是因为部分镇村干部对合作社的认识还不到位,合作社带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宣传发动的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2、合作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规划。
部分农民甚至少数合作社的领导层,对什么是合作社、合作社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合作社的原则、办合作社的宗旨这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部分合作社的成立是把合作社作为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的工具。
随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有的成员的合作意识淡薄,功利心强,受短期利益驱动,期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为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稍遇困难合作意识和经营行为就会发生动摇。
3、运营规范性不够,各项制度的执行程度不高。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够正规,执行监事或监事会在民主管理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很多合作社的监事或监事会当作摆设、当作荣誉,“三会”召开不及时、不规范。
二是在运作过程中,没有充分享受权力和遵守义务。
部分合作社没有严格按合作社章程办事,合作社和成员之间违约行为时常存在,合作意识、诚信意识比较淡薄。
三是服务内容不够多样化。
信息服务、种苗服务、生资服务、技术服务、防疫服务、营销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欠缺,合作社的服务内容不够丰富,部分合作社没有做到完全统一。
4、合作社人才缺乏的情况比较严重。
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由组合的联合体,大多散布于各乡村。
从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讲,也存在人才奇缺的状况。
据调查,我区现有合作社负责人中大专以上文化的约占到6%,高中以上文化素质的约占到34%,极大部份文化素养低,年龄偏大,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分析处理问题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管理水平陈旧落后,缺乏开拓市场手段。
三、对策建议1、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质量。
有计划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经验交流、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等活动。
同时还将分批对合作社管理人员、会计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调研,组织全区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进一步推进我区合作社运作上台阶。
2、加强项目资金扶持,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内生力。
突出围绕农业优势产业、区域主导产业、地方特色产业,以省“四有”、市“五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为契机,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扶持,逐步落实区级扶持专项资金。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内生力,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带动能力,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3、加强考核,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励机制。
按照市“五有”、省“四有”示范合作社的要求建立考核制度,对初步具备市“五有”、省“四有”的合作社,区财政要给于一定的资金扶持,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起带动作用,有奉献精神的领头人和专业大户每年通过评比,予以表彰和奖励。
及时明确街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专职辅导员,实行专项考核奖励,做到每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一个街镇辅导员全程指导服务,确保成立一个、辅导一个、登记一个、规范一个。
4、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
为了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我们要把党组织建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有机结合,在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及时成立党支部。
采用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等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核心作用,团结广大成员,吸收农村专业人才、致富能手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发挥党组织在合作社中先锋模范带动作用,为合作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