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侦察取证中的讯问技巧
侦察取证中的讯问技巧
摘要
讯问,是侦查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通过讯问可以进一步了解案情,掌握线索,收集更充分可靠的证据,为完成侦查工作任务打下基础。讯问成功与否,与发问用语、发问方式、讯问时机的掌握有着必然联系。在侦查取证的过程中,侦查人员的一句话可以成一案,也可以败一案,甚至可以挖一串、破一片,这足可以说明讯问的语言技巧的重要性。讯问技巧,是指在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根据事先拟定的讯问策略,运动语言学的规则和逻辑学原理,向被查对象口头提出问题了解情况的具体法。发问是讯问语言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发问方法的正确选择,对讯问活动的顺利推进,完成讯问任务、扩大侦查成果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讯问;技巧;口供证据;侦查人员
侦察取证中的讯问技巧
讯问是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经常、普遍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侦查行为。在侦察取证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之一,它对于及时地侦破案件、准确的起诉、指控和定罪量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口供证据的重要性是为司法人员所共知的,其在刑事证据体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侦查人员对犯罪的嫌疑人和被告人成功的讯问,得到其真实和全面的供述,尤其显得重要。一般来说,讯问对象真实和全面的供述,是侦查人员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它对于侦破案件、了解案情全貌及作案细节,特别是收集获取其他证据的线索和审查印证其他证据,以形成确实充分的证据体系,都有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本人对犯罪成功讯问的阶段性进行了浅显的探索,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为五个阶段,在此做一探讨。第一阶段:讯问前的“准备”阶段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八大策略
审查调查谈话常用八大策略
谈话工作到底有没有具体的方法策略?肯定有。方法策略服从和服务于谈话目的。在长期的审查调查工作实践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被谈话人,不仅要精准把握他们的特点和心理,还要严格遵守纪律、法律规定,注重综合施策,确保谈话的质量和效果。
1 政策攻心法
政策攻心是审查调查谈话的基本策略方法。它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教育的方式引导和促使被谈话人如实交代自己的问题。核心是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唤醒被谈话人的初心,向被谈话人宣讲宽严相济的政策,分化瓦解涉案人员,加快办案进程。
由于被谈话人的社会经历、心理状态、性格特点、错罪轻重以及走上违纪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各不相同,面对谈话的思想活动十分复杂,而且在谈话的不同阶段,会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谈话人随时注意分析和掌握其思想动态,有的放矢进行政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
宽严相济的政策包括宽、严两方面,该宽则宽,当严则严,不是宽大无边,也不是严之无限。要讲得全面,注意分寸,不言过其实,不脱离纪法规定;不能给被谈话人“许愿”“打保票”,不利用所谓政策搞变相诱供、骗供和逼供;要正确区分对抗审查调查和自我辩解的界限,对于被谈话人提出的有理有据的反证,事关错罪有无、错罪轻重的申辩,要耐心听取,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视为“对抗”,横加指责。否则,不仅不利于教育和挽救人,还可能造成冤假错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给出的政策,必须是明确无误的,可以落到实处的,否则就会失去公信力,这是得不偿失的,而且也与我们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2 证据揭示法
在审查调查阶段,我们应珍惜每一份证据,不是必要时不宜轻易使用,尤其关键的“炮弹”“底牌”更是如此。必须选准最佳时机,一经抛出,务求必胜,发挥证据的最佳效应。使用证据较为合适的时机,主要有以下五个:
论侦查策略的实施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
论侦查策略的实施在侦查中的作用
杨杰
【摘要】侦查策略作为侦查工作中的全局性、指导性的方法,在各类侦查案件中广泛应用。真差策略中的欺骗与刑事诉讼法中所规制的欺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侦查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化,因此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侦查策略,防止异化现象的发生。侦查策略是指在侦查对抗中,侦查人员为了强化自己、削弱对手,以巧制胜所设计的计策方针。
【关键词】侦查策略;特征;作用;实施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Investigation's role
in the investigation
Yang Jie
【Abstract】Detection strategy is the investigation against the product of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hi Chi investigators, investigative activities, watch the entire dominant role, is the soul of investigative measures and means, should be as important subject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investigatio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strategy of the husband's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ies throughou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a preliminary study.
论攻心型讯问策略
摘要
在新的刑事诉讼法通过以前,我国的刑事司法侧重于打击犯罪,故在侦查讯问中也更为侧重于“抗拒从严”的刑事讯问,这形成了我国的一整套的侦查中心主义的国家司法体制,给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讯问策略下造成了刑讯逼供、冤假错案等缺乏人权保护的刑侦后果,给司法机关的权威性等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新的刑事诉讼法专门就不自证其罪进行了规定。这让很多的基层公安对于新的讯问方式极为不适应。而随着犯罪分子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反侦查能力的增强,传统的畏罪心态导致的坦白性讯问形态已经逐渐减少,加上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于犯罪嫌疑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确立,讯问监督制度的完善等都要求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对于攻心型策略的运用水平有提升的必要。但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很多侦查人员对于理论上的攻心型讯问策略存在只是其表不知其里的情况,而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对攻心型讯问策略要有进一步的研究与普及。本文拟通过对攻心型讯问策略的理论性论述来找出对于现在讯问困境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侦查讯问;攻心型讯问;攻心策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侦查讯问;攻心型讯问;攻心策略 (1)
1.攻心型讯问的基本概念 (3)
1.1攻心型讯问策略 (3)
1.2犯罪嫌疑人心理 (4)
2.攻心型讯问的基本内容 (5)
2.1攻心型讯问的理论依据 (5)
2.2攻心型讯问策略的基本类别 (5)
3.攻心型讯问策略中出现的问题 (6)
3.1犯罪嫌疑人的反审讯经验 (7)
3.2犯罪嫌疑人应变能力强 (7)
3.4犯罪嫌疑人意志坚强 (8)
4.攻心型讯问策略的运用完善 (9)
论侦查讯问的策略
2 .讯 问对 象采 用反 讯 问伎俩 。反 讯 问 伎俩 多见于惯犯 ,由于长时 间从事犯 罪活动 ,惯犯作 案 前后 已没有 了初 犯时 的紧张感 ,思想 斗争不强 烈 ,情绪 活动较 稳定 ,且 在作案 前后通 常 已为对
方式是针对主要犯罪事实 , 在讯问人员掌握 了能 证 明被讯 问对象犯 罪 的主要证据 的基础 上进行 的
侦查讯 问谋 略主体 ,即创造 和运用 侦查 讯 问
谋略的人。该主体首先必须在法律上具有侦查人 员的主体资格 。作为侦查讯问谋略主体还必须具 有能 够胜任 侦查讯 问工 作 的能力 ,这个 能力 不仅 指创造 谋略 的能力 ,而 且包 括具体 实施 谋 略的能
力。
侦查讯问是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
交 锋 。要想 制服犯 罪嫌 疑人 ,获 得真 实供述 ,查 明案件 的真 实情况 ,侦 查人 员在 全面 了解案 情及
所 获相关 证据 的基 础上 ,须 对犯 罪嫌疑 人 的知识
结 构 、社 会背 景 、犯罪 经历 、个性 特点 等方 面进 行 全 面 、深入 、细致地 分析研 究 ,发现 了解其 心
侦查讯 问时形 成 的僵持 局面 。其表现形 式 主要 有
猾、抗拒而气馁,也不 能因遇到挫折 而失去信
两种情况 : 一是犯罪嫌疑人情绪激动 , 抑制力减
弱 ,行 为粗暴 ,与侦查 讯 问人 员公 开对 抗 ; 是 二 对侦查 讯 问人 员 问话 反应 冷淡 、漫不 经心 , 左 顾 右而言他 ,或者沉默 寡言 。侦查讯 问陷入僵 局 一 直是实践 中经 常遇到 的问题 , 且对 侦查讯 问工 而 作 的成 败影 响很 大 。因此 ,研究 侦查 讯 问僵 局 问
职务犯罪及职务违法审讯谋略与技巧
谈审讯谋略与技巧
浅谈反贪侦查中的审讯谋略与技巧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检察机关侦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一种基本手段。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为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在证明关系和证明力上又属于直接证据和主要证据,能够最直接有效地证明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因此熟练运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这一侦查方法是检察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对侦查破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笔者结合办案实际,对侦查审讯中常用的谋略和方法进行总结,以促进反贪侦查人员审讯水平的提高。
一、审讯前的准备工作审讯犯罪嫌疑人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有计划地进行。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审讯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熟悉案件材料
熟悉案件材料可以让审讯员弄清案件的进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审讯的目标和方向,为制订审讯计划,确定审讯策略提供依据。熟悉案件材料要全面细致,每个情节每个证据都应认真审查分析。哪些犯罪事实还不清楚,哪些证据有矛盾,还有哪些线索需要查清楚,哪些疑点要弄清楚。根据先易后难排出审讯顺序,找好突破口,做到审讯时心中有数。
(二)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
审讯前应当全面掌握犯罪嫌疑人身份、文化程度、社会经历、一贯表现、性格爱好、家庭成员、亲友、犯罪原因和羁押后的心态变化。通过了解审讯对象的个体情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审讯人员寻找审讯中的突破点,确定审讯中的技巧、方法,审讯节奏和使用证据的时机。
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
1、畏罪心理
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而受到刑罚处罚的一种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心理状态。其原因在于职务犯罪嫌疑人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职权,面对将要受到处罚,害怕失去前途和家庭。在审讯中表现为:一是拒绝回答审讯人员的问题。认为如实供述就会受到处罚,担心言多必失,有时甚至连与犯罪无直接关系的一般性问题也拒绝回答。二是反复无常,供述时供、时翻,供词不稳定。这类犯罪嫌疑人知道自己行为的触犯了法律,将会受到惩处,但又不愿面对现实,常以反复无常的方式逃避审讯人员的审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畏罪心理,审讯人员可以用“减压”的方式来淡化和消除畏罪心理对审讯工作的不利影响。对于认为供认后将承担严厉惩罚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为其减轻压力,使其认识到只要自己坦白交代就有比自己的想象要好得多的出路,让其正视现实,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深刻认识到只有交代罪行,才是唯一出路。
反贪审讯中的侦查谋略与技巧
反贪审讯中的侦查谋略与技巧
反贪审讯中的侦查谋略与技巧
反贪审讯中的侦查谋略与技巧
检察机关的反贪审讯,是指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为查明贪污贿赂案件的事实,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审查的一项侦查活动。反贪审讯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着侦查工作的成败。在当前职务犯罪不断增多,且更具复杂性的情况下,加强对反贪审讯工作的研究,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犯罪案件通过审讯来突破,无论该案是否具备先进的侦查科学技术和经验丰富的侦查人员,如果离开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许多案件中的侦查工作就将变得软弱无力和成效甚微。也就是说,成功侦破的案件必须有精彩的讯问和记录。但是,我们知道,经济犯罪案件审讯并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工作,特别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属于智能性犯罪。由于犯罪嫌疑人具有相当的反侦查能力,在作案时利用职务便利,很少留下有力的证据。所以对于每一个犯罪嫌疑人来讲,侦查人员要求其供认犯罪事实,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此类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很清楚地知道讲出
实情的那些严重结果。因此会出现因犯罪嫌疑人不认罪而难以定案的情况,导致案件侦破工作无法进行,所以,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而完整的供述,就成为侦查人员通过审讯所必须完成的最重要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则需要以下条件:一是需要侦查人员充分并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方法和手段促使犯罪嫌疑人就有关案件事实做出供述,特别是非作案者本人不可能知晓的有关情节。二是要求参与审讯的侦查人员互相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的作用。三是通过参与审讯的侦查人员之间的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互相取长补短,增强审讯中侦查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周密性,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漏洞或者错误。
浅淡职务犯罪侦查中谋略的运用
浅淡职务犯罪侦查中谋略的运用
侦破职务犯罪案件是遏制腐败、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而通过恰当的运用侦查谋略,则是迅
速侦破职务犯罪案件,提高办案效率,节约司法成本的必备条件。
在侦查讯问的实践中,人们总结出许多丰富多彩的侦查讯问谋略,按其形态划分,可分为:
攻心型谋略、震慑型谋略、迷惑性谋略和利用型谋略等类型,每一类型又可列出若干种行之
有效的讯问谋略。
1 攻心型谋略
侦查讯问的攻心,是运用真理和正义的力量去施加影响,即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客观
事实以及法律和政策进行说服教育,通过触动犯罪嫌疑人的根本利害关系来施加影响,进行
分化瓦解,从而制服犯罪嫌疑人,使犯罪嫌疑人不想、不能、不敢对抗讯问,以取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讯问攻心能否取得成效,关键要掌握好三点:一是要找准思想要害,对症下药;二是要讲究攻心技巧,方法得当;三是要保持攻击态势,掌握主动。最常用的攻心型
谋略有:
(1)政治攻心。就是利用我们所拥有的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观点去揭露、批驳犯
罪嫌疑人的错误观念、观点和立场,以达到犯罪嫌疑人转变思想认识的目的。具体实施的要
点如下:a.揭露内幕和犯罪性质;b.揭露矛盾,分化瓦解;c.巧用证据;d.摆事实讲道理。(2)思想攻心。这是最常用的解决犯罪嫌疑人认识问题、观念问题、情感问题的讯问谋略。
它主要通过强化讯问力量,适当加大讯问频率和宣讲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形势来完成,可具
体分为:a.情攻心,是指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情感,使其向有利于如实供述的方面转化;b.理
攻心,是指运用社会道义和公理来转变犯罪嫌疑人的思想,促其如实供述;c.势攻心,是指
审讯中如何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情绪
审讯中如何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情绪
摘要: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审讯,是审讯取得成功的关键。情绪是人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因此,控制、调节、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情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审讯工作的进展。审讯作为侦查工作的内容需要讲究策略或谋略,在审讯中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策略与方法,是直接关系犯罪侦查工作的成败和效率的关键问题,也是衡量侦查人员素质和斗争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审讯中如何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同样需要在保证不违犯法律法规的规定的基础上运用策略或计谋。因此,本文着重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在审讯工作中如何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情绪,让其如实供述犯罪罪行,推动审讯工作的进展,从而达到及时揭露犯罪事实,使犯罪分子最终得到法律的制裁。
关键词:策略心理攻势威慑
审讯是一种面对面尖锐复杂斗争,也可以说是侦查人员和嫌疑人的一场心理战。整个审讯过程是围绕着侦查人员追讯罪责与嫌疑人逃避罪责的斗争进行的。审讯员不仅凭借自己的法律地位进行审讯,而且要采用各种方法和策略同嫌疑人进行斗争;嫌疑人为了逃避罪责,也必然以各种反审讯的方法,改变和动摇侦查人员的审讯意图和意志,这就形成了双方心理活动的交锋。在审讯中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情绪就是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具体运用。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情绪情感的表现是极为明显的,侦查人员掌握了如何利用这些心理规律,就为审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下面就在审讯中如何调动犯罪嫌疑人的情绪来谈一些认识。
一、作好审讯的准备工作,是调动犯罪嫌疑人情绪的前提条件
制定审讯计划是审讯人员在熟悉、研究案件材料和初步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基础上确定的审讯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方法。是组织和指挥审讯的依据,是整个审讯计划的组成部分。审讯计划的内容,应当根据案件的复杂和难以程度确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案件的简要情况。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采取强制措施情况,查明的犯罪事实和证明犯罪事实的证据材料,以及有疑问的问题。2、审讯中
浅析合理运用审讯策略
浅析合理运用审讯策略
摘要:审讯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活动,它是在初查或者秘密侦查取得进展的基础上,由侦查人员根据已掌握的证据,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的讯问、质证和调查。也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短兵相接,运用智慧和谋略所进行的一场决战。孙子云:“上兵伐谋”,因此,审讯必须讲究策略。审讯策略是审讯人员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反侦查伎俩,在审讯中运用智慧和计谋而采取的相应对策和方法。计谋乃玄机也,不论是从其深度还是广度上,笔者均说不清其究竟有多少种,也不可能将其穷尽囊括。本文仅归纳出四几种以资探讨,具体采取什么策略,既要根据特定的人和事的具体情况预先谋划,审讯中又要因人因事制宜随机应变。
关键词:审讯策略运用刑事诉讼案件审讯方法
一、制定审讯策略的依据
审讯策略,是预审员在党的政策、法律的指导和制约下,在掌握一定的证据和信息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审讯的目的和要求,充分研究案件的特点,经对比、优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讯行动方针、行动步骤。就一件具体案件的审讯工作而言,它是一个完整的战略部署。其依据主要有一下三点:
1、不能偏离党的政策、国家的法律及当时的斗争形势,否则.就会犯原则性错误。毛泽东同志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审讯策略必须受政策、法律的严格约束.政策、法律是策略的基础,策略是实施政
策、法律的手段。
2、不能脱离证据与信息材料,根据案件的性质、证据的数量质量以及信息资料的丰富程度来确定。
3、应从实际出发、考虑案件具体情况、制订最佳方案。根据被告人犯罪动机、作案方法、身份、性格特征,文化程度、社会经验、犯罪经历和认罪态度等。审时度势、周密地预测被告人可能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制定最佳方案。
谈反贪侦查实践中的几种特殊讯问方法
引 导讯 问 。在 操 作 时 ,必须 注 意 以下 几
点: 1 益 引 导 讯 问 法 主要 是 对 具 有 犹 . 利 豫 心 理 的 被 讯 问 人 使用 的 。侦 查 人 员要 准 确 判 明 犯 罪 嫌疑 人 的供 述 征 兆 和残 存
前 产 生惧 怕 刑 罚 的 心 理 ,从 而劝 导 对 方 在 法 律 法规 和 国家 专 政 机 器 面前 .要 有 “ 时 务 者 为俊 杰 ” 的 “ 概 ” “ 利 避 识 气 ,趋
律、 法规 、 策 可 预知 的 不 利 结 果告 知 被 政
讯 问人 员 。 对 方 在 庄严 的法 律 、 令 法规 面
“ 不 如 实 交 代 ,说 明你 的 态 度 不 好 , 你 将
来 可 能 会 被 从 重 处 罚 ” “ 要 以 为 你 不 、不 交代 , 们就 不 能 查 明 案 情 , 供 可 能 不 我 不 会给 你 带 来 任 何 好处 ” “ 如 实 交代 , 、不 可
能 真 实兑 现 的利 益 引 导 被 讯 问人 如 实 供 述 犯 罪 事实 的方 法 ,就 属 正 当 的利 益 引 导 讯 问法 。 运用 此 方 法 , 须 强调 作 为 诱 必
饵 的利 益 是 法 律 上 许 可且 能够 真 实 兑 现 的 . 具有 任何 欺 骗 性 。 否 则 , 法 律 法 不 用
能 不 利 于 你早 日离 开羁 押 场 所 ” 。 于 等 对
刍议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攻心战术
2 . 思 想 攻 心 思 想 攻 心 是 最 常 用 的缓 解 犯 罪 嫌 疑 人对 抗 心 理 的 攻 心策 。 在 对 犯 罪分 子 的审 讯 中 ,可采 用 人 性 化 关怀 情 感 教 育 、人 格 尊重 等方法对情 感感化 ,达到其如实供 述的效果 。通常采取 “ 拉 家 常 ”式 的讯 问 ,对 那些 社 会 危 害 性较 小 ,罪 行 较轻 的犯 罪 嫌 疑人会 收 到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 3 . 政 策 法 律 攻 心 充 分 发 挥 党 和 国家 政 策 和 法 律 的 威 力 ,给 被 审 人 讲 清 形 势 ,指明前途 ,对其在展开心理攻势 ,促其交代 问题。政策法 律攻心战术主要适用于法律意识薄弱 、政策水平低下的犯罪嫌
政法论坛
; 。 。 I - - 。
刍议职 务犯 罪侦查讯 问攻心战术
孥颊林
( 5 4 1 5 0 0 广西壮族 自治区全 州县人 民检 察院 广西 全州)
摘 要 :攻 心 夺 志 的 心 理 战 术 是 瓦解 对 手 ,克 敌 制胜 的有 效 方 法 , 能取 得 最 大 化 的侦 查 效 益 。研 究和 准 确 掌握 职 务 ຫໍສະໝຸດ Baidu 罪 嫌 疑 人在 审讯 时的 心 理 现象 和 心 理 变 化 , 以及 产 生 这 些 心理 现 象 和 心 理 变化 的 因素 , 并适 时运 用 科 学 、巧 妙 的 审讯 方法 和 策 略对 职 务犯 罪侦 查 工作 具有 重 要 的实践 意义 。 关键 词 :职 务犯 罪 ;侦 查 ;讯 问 ;攻 心
浅议侦查讯问对策的运用
浅议侦查讯问对策的运用
敏’2008.12(主2
浅议侦查讯问对策的运用
口陈国忠
(开封人民警察学校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侦查讯问对策是侦查讯问工作的核心,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揭露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策略,方法等有机综合而
形成的侦查讯问活动.它在制定和运用时,应明确认识讯问对策的运用在侦讯活动中的地位和选用的制约因素,以及运用中
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讯问对策讯问法律刑事政策具体案情攻心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1文献$--~R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2-231-01
侦查讯问是侦查机关对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采用的一项重
要的侦查措施.是发生在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侦查活动,
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专门的调查工作.它是侦查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侦破刑事犯罪案件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刑事诉讼
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刑事诉讼法》对讯问活动参与人之间的
法律关系以及各种讯问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然而,刑事诉讼实
体进程活动表明,讯问犯罪嫌疑人不仅仅是履行法定程序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它是侦查工作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侦查活动.在这项
侦查活动中,依法有效地实施侦查是这项活动的基础,但要达到侦
查讯问的价值目标,还必须依靠于侦查对策的实施.这也就是说,侦
查讯问活动依法进行后,未必都能顺利的突破案情和查获到犯罪的
证据,在双方法律地位处于对立,追诉犯罪与犯罪嫌疑人自卫本能
冲突的讯问活动中,侦查讯问人员若不运用谋略和技巧是很难在讯
问中突破案情获取证据的,也很难顺利完成刑事诉讼中的侦查职
责.因此,我们认为,侦查讯问对策是侦查讯问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核
审讯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讯问策略
审讯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
讯问策略
摘要: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各种外在现象的变化与其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在讯问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可能产生怕罪、侥幸、冲突、警惕、悲观五种基本心理状态。大部分犯罪嫌疑人都要经历四个阶段:探查、对抗、动摇、坦白,最后才坦白自己的罪行。针对这些心理活动,侦查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讯问中的相关知识,因案制宜,合理采用攻心式讯问策略,即政策攻心、思想攻心、证据攻心等策略,以保证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审讯心理;矫正策略
一、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的一般过程
(一)探索阶段
试探行为往往发生在讯问开始的时候。在这一阶段,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通过肢体动作、语言或眼神交流信息,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或性格特征。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是因为犯罪嫌疑人被捕后,对周围环境不适应,情绪波动较大。同时,他开始反复考虑自己被捕的原因,拼命想知道侦查人员对他犯罪的证据材料掌握到什么程度,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制定相应的防御对策。常见表现如下:
1.接下这个案子。接案是指犯罪嫌疑人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方式向讯问人员询问案件情况,希望获得对自己判断当前形势有用的信息。
2.求证据。索要证据是指犯罪嫌疑人会主动向侦查人员公开索要证据,以观察侦查人员的反应,可以作为判断掌握证据的依据。
3.假口供。假口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故意作出事先设计好的口供,这种口供要
么是编造的口供,要么是混合口供,以试探侦查人员的反应。一旦发现调查人员
没有具体信息,会立即推翻之前的口供。
侦查讯问策略
侦查讯问策略
摘要:侦查讯问策略是侦查机关工作人员一直以来探求的热点,讯问策略对侦查讯问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侦查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一种有对抗性的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一场充满矛盾和冲突的面对面的“心理战”,在这场战争中单靠法律的威慑力是难以取胜的,还必须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讯问策略。
关键词:询问策略询问主动权
一、侦查讯问策略的基本内涵
侦查讯问策略,也叫侦查讯问的策略或计策,是指侦查人员为了实现一定的讯问目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具体的讯问条件,运用有关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所制定的科学,有新的讯问方式。询问策略主要是一场心理战术,是瓦解对手、克敌制胜的有效方法。侦查讯问的核心是针对敌人的心理状态而制定的进攻策略,通过示假引真,以造成敌人认识和判断上的错误。讯问策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讯问策略必须受国家法律的制约,制定和运用讯问策略必须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范围内。侦查讯问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侦查活动,法律对侦查讯问的程序作了严格的规定,所以侦查人员制定和运用讯问策略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讯问策略是一种反映讯问活动客观规律的讯问方式,它必须符合讯问活动本身的规律,以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为依据,在实际运用中便于操作,能够实现其目的性的策略。
3、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讯问策略是一种根据具体的讯问条件而制定的讯问方式。侦查案件形形色色,讯问的条件各不相同,讯问的不同阶段讯问策略也应不同。因此,要求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的变化及时调查,机动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讯问策略。
如何选择好讯问突破口
如何选择好讯问突破口
在讯问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把握讯问突破口,是公安机关在破案时的关键,找到讯问突破口是讯问成功的基础。讯问人员在讯问中要围绕案情,注意选择好有利于案情突破并深入的重点和关键事作为讯问突破口。讯问突破口选好后还要把握好突破时机,精心突破实施。突破后还要及时扩大战果,一举审清全案。
当讯问陷入僵局时,我们就要考虑如何选择好讯问突破口。所以首先要对讯问陷入僵局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有许多学者都对讯问僵局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候国松在其论文里结合了南京秦淮区检察院所办理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的审讯事实,描述了侦查讯问僵局,“(犯罪嫌疑人)刘某到案后,侦查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审讯,但刘某百般抵赖,拒不交代任何问题……审讯陷入僵局当中”。陈刚与兰海华在其文章中讲述了讯问对象在侦查讯问僵局中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犯罪嫌疑人情绪激动, 抑制力减弱,行为粗暴, 与侦查讯问人员公开对抗; 二是对侦查讯问人员问话反应冷淡、漫不经心, 顾左右而言他, 或者沉默寡言。”胥鸿飞在其文章中进一步列举了讯问对象在侦查讯问僵局中的三种表现,“被讯问人公开对抗、肆意顶撞、出言不逊、气焰嚣张、情绪冲动、言词激烈而强硬;被讯问人反应冷淡、迟钝、忧愁,答非所问,或者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固执的采取顽抗到底的态度;被讯问人抓住侦查讯问人员问话中的漏洞,主动反击。
综上,我认为侦查讯问的僵局侦查讯问情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指侦查机关在案件侦查中所遭遇的、侦查人员与讯问对象在讯问过程中持续僵持不下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讯问对象在经历多次讯问后仍拒绝供述、而侦查人员无法在没有讯问对象如实供述的情况下深入侦查或依法结案的状态。侦查讯问僵局的外在就是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人际关系持续的紧张与对立,其实质是犯罪嫌疑人因对其犯罪行为所招致利益受损后果的恐惧而坚持拒绝供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政策攻心策略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摘要:预审是一种司法程序,是刑事诉讼中审判前的程序。在预审过程中,侦查
人员利用审讯谋略,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同违法犯罪人员斗智斗勇。预审人员通过
对案件的具体分析和细致的研究发现犯罪线索,同时通过对犯罪人员的心理规律和个性特
征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犯罪人个体特征和不同情境下犯罪人的心理分析,剖析了不同犯
罪人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并阐述了如何运用政策攻心策略来达到揭露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侦查讯问;侦查谋略;政策攻心
一、预审学中关于心理学的描述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指心理过程。
从刑事诉讼的角度看,审讯是侦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使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斗争从隐蔽转入公开。审讯人员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讯问,听取犯罪嫌疑人关于自己有罪的供述和无罪的辩解,为检验已取得的侦查成果及进一步揭露和证实犯罪提供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讯过程又是审讯人员通过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地直接交往活动,对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过程。进行讯问要求侦查人员通晓心理学原理,以便识别被告人、嫌疑人和伪证者隐瞒真相的行为;选择有助于查明犯罪动机和目的,消除有碍于受讯问人供述真情的各种因素的策略手段;确定对待受讯问人的最佳行动方式。
预审是一场尖锐复杂的面对面的斗争,同时也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利用唇枪舌剑同犯罪分子进行的短兵相接的说理斗争。因为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总是采取各种隐蔽方式和诡秘手段,妄图逃避侦查。当他们被逮捕后,基于他们原来的犯罪立场和特殊的心理状态,绝不会轻易的缴械投降。他们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总是极力掩盖事实真相,竭力摆脱罪责,往往用拒供或者伪供等手段对付审讯。因此在预审中要想取得犯罪分子的真实口供,全面收集证据,势必会遇到很多障碍。在这场激烈复杂的斗争中,如何根据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正确的运用审讯策略,使犯罪分子彻底交代罪行,保证预审顺利进行,则是预审过程中必须研究的课题。
审讯策略和审讯方法有密切联系,它是各种审讯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审讯策略的运用,要根据被审讯人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以及所掌握的犯罪事实和证据等,机动灵
活地将各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对于犯罪嫌疑人既有威慑力,又有感召作用。它是分化瓦解犯罪嫌疑人,消除对立情绪,促使其如实供述的有力武器。但是,这一攻心政策的运用,必须选择有利的时机。当审讯人员通过有理有据、逻辑严密的审讯,或证据的适当运用,使犯罪嫌疑人处于理屈词穷、无计可施的地步时,适时进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攻心策略,晓之以利害,使他们感到继续顽抗必受到严惩,如实交待尚可获得从轻处理,在其趋利避害心理的支配下,可能选择“坦白从宽”的道路。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的思想意识活动亦是如此,同样有规律可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能够利用这些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实践。预审的对象,是处在特殊地位和特殊条件下的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也必将带有特殊的规律性。因此,认真的研究这些规律,深刻的认识这些规律,并利用这些认识去揭示犯罪人的心理矛盾和狡猾伎俩,依据其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点,开展强有力的政策攻心,对于教育犯罪人伏法,消除其对立情绪,促使其转变态度,彻底交代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政策攻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开展政策攻心的必要性
整个预审过程,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审讯者同犯罪分子之间,同案犯中的主犯和从犯之间,以及犯罪分子的各种思想斗争等等。一旦这些矛盾得到妥善的解决,预审即取得圆满的成功。要想着手解决诸种矛盾,应该首先抓住审讯者同犯罪分子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斗争只要表现在揭露与掩盖,惩罚与逃避方面。预审部门要通过审讯查清犯罪分子的全部犯罪事实,全面收集证据,以证实犯罪,而后提请人民检察院起诉,给犯罪人依法论罪。而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各种手段,施展各种花招,掩盖犯罪事实,故意用伪供、拒供等伎俩对付预审,妄图逃避惩罚。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欲要求得矛盾解决,必须设法克服对立面的顽抗,使其减低到从属的地位。因此,在预审开始时,必须要对犯罪人实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使其晓以利害,认清前途,端正态度,消除对立情绪,逐步瓦解其意志,迫使其交代罪行。因此,转变犯罪人的思想,使其认罪伏法,是取得犯罪人据实供诉的必要条件。
政策攻心策略,正是按照被告人的基本犯罪事实和心理活动规律,充分发挥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威力,对犯罪人进行政策攻心或心理战,用反复的政策攻心和说理斗争征服犯罪人,促使其弃旧图新低头认罪,交代其全部罪行。预审实践证明,政策攻心是必不
可少的,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但是政策攻心的策略也并不是能够保证每案必破。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各种策略只是诱使犯罪人内因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只有迫使其内因发生变化才能真正达到策略攻心的效果。政策攻心策略只是促使犯罪人转变态度,使其据实供述罪行的重要条件,而不是根据。犯罪人是否愿意改过自新,则是能不能取得真实口供的内因。如果经过努力我们能够掌握犯罪人的有力证据,而犯罪人态度顽固拒不认罪,我们只有根据其他的证据论罪。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客观的方面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审讯室预审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地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把握犯罪人不敢交代或是顽抗的原因。比如,有的犯罪人虽然有悔罪意图,但是对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还有疑问,顾虑重重,不敢交代罪行。在此情况下,如果不细致的分析,不耐心的进行思想教育,也会使审讯造成僵局,还会出现和预审人员“顶牛”的现象。假如对预审中被审对象的各种对抗态度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消除他的思想顾虑,同时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恰当的时候对被审人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恰当的引导,把握犯罪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并给予影响,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诚然,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是由多方面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其心理状态和思想基础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就其思想核心来说,是受唯心主义的唯我论支配,构成犯罪的主导思想就是损人利己,一个人的主观意向,随心所欲,肆无忌惮,以致登峰造极、利令智昏走上犯罪道路。就大多数的犯罪人来说,他们的犯罪史,往往是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政策攻心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地揭露和批驳犯罪人唯心主义世界观及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改恶从善,悔过自新,彻底供述犯罪情节。达到揭发犯罪,证实犯罪,惩办犯罪人的目的,以保护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二)开展政策攻心的可能性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无产阶级用来改造社会的有效武器。辩证唯物主义能够战胜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事实能够戳穿谎言。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政策,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的体现,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同一切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做斗争是天经地义的,正义在手,理直气壮。而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直接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违背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因而不得人心,非常孤立。因此,在预审时尽管犯罪分子设置重重障碍,以各种狡猾手段对付审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策,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正确运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灵活地采取政策攻心的策略,是能够制服罪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