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什么是石蜡基,中间基,环烷基基础油-推荐下载

合集下载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及性能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及性能
表表1我国于我国于1983年建立统一的润滑油基础油分类年建立统一的润滑油基础油分类原油性质低硫石蜡基低硫中间基环烷基馏分油代号snzndn残渣油代号bsznzdnz表表2中性油黏度牌号及黏度范围中性油黏度牌号及黏度范围黏度牌号运动黏度范围40mm2s910赛氏通用黏度范围40s555960751315707410020229810615028321331512003842178196300556325629235065723023345009510744049660011012551057965012013555662575013515062569590016018074183412002002309271065表表3光亮油黏度牌号及黏度范围光亮油黏度牌号及黏度范围运动黏度范围100mm2s1622黏度牌号赛氏通用黏度范围100s82107901202528120134125140263012514315030331431562002204145193211同时润滑矿物基础油又可以按黏度指数的大小分为超高黏度指数基础油uhvi很高黏度指数基础油vhvi高黏度指数基础油hvi中黏度指数基础油mvi和低黏度指数基础油lvi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及性能归纳
2011/7/20 张耀
1. 国外润滑油基础油发展趋势 ①热氧化安定性好 延长润滑油寿命、延长换油周期、降低消耗量
②挥发性低 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③黏度指数高 黏指剂会降低润滑油氧化安定性
④低硫或无硫 硫同添加剂相互作用,并使添加剂配方难以优化
⑤黏度低 提高内燃机效率
⑥环境友好 降低芳烃含量
赛氏黏度
通 HVI 用 MVI 型
LVI
专 HVIW 用 HVIS 型
MVIW
MVIS
表 5 通用基础油标准和专用基础油标准

润滑剂基础油知识

润滑剂基础油知识

各类基础油的使用温度
各类基础油的性能比较
性能 矿物油 PAO 烷基苯 PoE DE PAG 磷酸酯 硅油
粘温特性 低温性能 高温氧化 稳定性 矿物油相容 低挥发 油漆相容性
矿物油从石油中分馏出来
选用适于润滑油性能的原油, 经分溜、精制、脱蜡等工 艺生产而成。 分馏决定了矿物型润滑油 为一混合物 润滑油在石 油产品中为(L)类。
“矿物油”VS“合成油”
矿物油的优缺点
• 优点:润滑性能好,粘度范围宽,不同粘度的油分别适用 于制造不同用途的润滑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 缺点:对高温、低温不能同时兼顾,或不能适应宽温度范 围,同时对一些极高温、极低温、高转速、长寿命、耐化 学介质、耐辐射等特种条件无法满足要求。要满足这些苛 刻条件下使用的润滑脂,还得需要各种合成油。
油品化验和油液监测
油品采样与化验
A、采样点要保持一致,确保有可比性; B、应该在热状态下取样; C、不能直接使用塑料瓶取样,防止高温 下污染润滑油,应采用烧杯取样,冷却 后注入取样瓶; D、取样前应该放掉油管内少量死油; E、保证各取样容器清洁干燥; F 、对于循环润滑系统,应选润滑系统 的过滤器 G、采用先进、便捷、智能的分析手段升 级当前化验设备
润滑剂基础油知识
上海卓品科技有限公司
润滑剂的种类
固体润滑剂 – 石墨 – 二硫化钼 气体润滑剂 – 空气 – 油雾
半固体润滑剂 – 润滑脂 液体润滑剂 – 矿物油 – 合成油 – 动植物油
认识润滑脂
认识润滑油
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调和而成
基础油(Base stock) 矿物油(Mineral Oil) Ⅰ组: 石蜡基、环烷基 Ⅱ组: 加氢裂化 Ⅲ组: 深度加氢 合成类基础油(Synthetic Oil) IV组: PAOs V 组: 其它(酯类、聚醚、硅油、 氟素油、磷酸酯等) 在润滑油成分中,一般占90%以上 添加剂(Additives) 加入少量的添加剂可增加新的特殊性能,或强化其原有的性能。 抗磨剂、极压剂、抗氧化剂、抗泡剂、防锈抗腐蚀剂、粘度指数改进剂 清净分散剂、乳化剂(金属加工液)、耦合剂、增溶剂(金属加工液) 杀菌剂(金属加工液)

培训资料-基础油

培训资料-基础油

培训资料
基础油
一、润滑油基础油:
(一)、分类及含义:
1、矿物油基础油:是由原油加工提炼而成。

2、合成基础油:是由不同化学结构组分反应制成。

(二)、矿物油分类及代号:
1、分为石蜡基基础油SN、中间基基础油ZN、环烷基基础油DN三类。

2、根据粘度指数分类:超高粘度指数、很高粘度指数、高粘度指数、中粘度指数、低粘度指数基础油五类。

国外石油公司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三)、润滑油基础油标准:
1、通用基础油标准:是根据粘度指数分类,以适用范围分为通用基础油标准和专用基础油标准。

(1)、通用基础油标准:
HVI通用基础油标准,粘度指数不小于95,可用于调配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
滑油。

中性油牌号分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和HVI650八个牌号,光亮油牌号分为HVI120BS、HVI150BS。

HVI通用基础油标准Q/SHR 001-95
见附件1
MVI通用基础油标准,粘度指数不小于60,可用于调配粘温性能要求不很高的润滑油。

中性油牌号分为MVI75、MVI100、MVI150、MVI250、MVI350、MVI500、MVI600、MVI750和MVI900九个牌号,光亮油牌号分为MVI90BS、MVI125/140BS。

MVI通用基础油标准Q/SHR 001-95
见附件2
LVI通用基础油标准,属于低粘度指数基础油,调变压器油、冷冻机油等低凝点润滑油,不生产,简单了解。

2、专用基础油标准:分为深度精制基础油标准(S)和低凝基础油标准(W)两类。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润滑油基础油是润滑油产品的主要成分,其质量对润滑油的性能和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国际标准,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矿物油基础油、合成油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

矿物油基础油是指从石油中提炼的原油,经过加工和精制而成的润滑油基础油。

矿物油基础油主要包括精制基础油和加工基础油。

精制基础油是指通过加氢精制、脱色和脱臭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基础油,其性能稳定,适用于高级润滑油产品的生产。

加工基础油是指通过溶剂萃取、分馏和加氢处理等工艺得到的基础油,其性能较精制基础油略逊,但价格更为经济,适用于一般润滑油产品的生产。

合成油基础油是指利用化学合成方法或生物合成方法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

合成油基础油具有较高的性能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高端机械设备的润滑。

合成油基础油主要包括聚α烯烃基础油、酯基础油和液态聚合物基础油等。

生物基础油是指利用植物油、动物油或微生物发酵油等生物原料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

生物基础油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可再生性,对环境友好,适用于一些特殊领域的润滑需求。

在润滑油基础油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和工作条件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高速、高温、高负荷的机械设备,可以选择合成油基础油,以保证润滑油的性能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对于一般工况下的机械设备,可以选择矿物油基础油或生物基础油,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环保性能。

总的来说,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矿物油基础油、合成油基础油和生物基础油,每种基础油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合理选择润滑油基础油,可以有效提高润滑油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国内润滑基础油的分类

国内润滑基础油的分类

国内润滑基础油的分类
国内润滑油基础油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制订标准,共计有三大系列:一是黏度指
数大于95的以大庆石蜡基原油为代表的低硫石蜡基中性曲系列sn,二是黏度指数大干60
的以新疆中间基原料油为代表的中间基中性曲zn系列;三是以环烷基原油生产的中性油
系列dn。

每个系列中性油按粘度划分为从轻到重的若干个粘度牌号。

从1993年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基础油分类方法,着手建立的基础油分类系列标准;新的基础油系列标准根据原油性质和黏度指数,订为很高黏度指数vhvi、高黏度指数hvi、中黏度指数mvi和低黏度指数lvi四类。

在基础油指标上增加了碱氮、蒸发损失和氧化安
定性指际。

另外,根据调制多级内燃机油等的需要,增加了高黏度指数低凝点hviw和中
黏度指数低凝点mviw基础油标准;根据调制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液力传动油等
产品需要,增加了高黏度指数深精制hvis和中黏度指数深精制mvis基础油标准。

黏度等级的分割润滑油基础油的黏度等级按赛氏通用型黏度分割,基为数值为某黏度
等级基础油运动黏度所对应的赛氏通用型黏度整数近似值;高黏度组份称为中性油,黏度
等级以40c赛氏通用型黏度(s)则表示;低黏度组分称为明亮油黏度等。

润滑油 润滑油组成

润滑油 润滑油组成

一润滑油的组成
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
最基本的润滑作用是由基础油提供的,加入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润滑特征,取得最佳的润滑效果。

二基础油分类
(1)矿物油
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脱蜡、脱沥青溶剂精制等处理得到的基础油(2)半合成油
矿物油再经加氢精制
(3)合成油
经过各种化学处理工艺(如各种聚合工艺)而得到的基础油
(4)矿物基础油
基础油分为石蜡基、中间基、环烷基
石蜡基:高粘度指数,氧化安定性好
环烷基:低倾点,低粘度指数
芳香基:氧化安定性差,溶解性能好
(5)合成基础油
主要类型有聚烯烃、烷基苯、双酯等,其中聚烯烃应用最广(PAO)。

合成基础油的特点
a.倾点低,低温性能好
b.粘度指数高,粘温性好
c.高温蒸发损失小
d.高温热稳定性和氧化安定性好
三主要添加剂种类
四常见的润滑油
最常见的润滑油:液压油、齿轮油、压缩机油、汽轮机油、压缩机油(空压机油、冷冻机油、真空泵油)、变压器油、导热油等
五常用选择
一般说,在中转速、中载荷和温度不太高的工况下,选用中粘度润滑油;在高载荷、低转速和温度较高的工况下,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或添加极压抗磨剂的润滑油;在低载荷、高转速和低温的工况下,选
用低粘度润滑油;在宽高低温范围、轻载荷和高转速,以及有其它特殊要求的工况下,选用合成润滑油
六注意事项
含锌油对钢/钢摩擦副来说,抗磨性特别优秀。

对含银与铜部件有腐蚀作用。

无灰油的抗磨极压剂主要是硫化物与磷化物,与含锌油比,在水解安定性、破乳化性、过滤性、氧化稳定性方面有明显优势。

基础油介绍

基础油介绍

PAO
癸烯-1的齐聚物,均一的异构石蜡烃结构 生产工艺
乙烯催化→癸烯-1 低粘度,BF3催化;高粘度,Zieglar-natta催化
→不饱和齐聚物 Ni or Pb催化,加H2 → 饱和齐聚物 蒸馏、调合→不同粘度PAO
PAO(续)
数量最大之合成油 大量用于汽油机油、光纤填充剂、化妆品
醚不溶 价格偏高
用硅油的典型产品
高温脂:7014-1、7017-1 密封脂:7501 脱模剂:YP01 绝缘半流体脂:7302 扩散泵油:274、275
全氟聚醚
Perfluoropolyether(PFPE)
单体-六氟丙烯、四氟乙烯
六氟丙烯(HFE)
结构式
3
2
m
3
分子量1,000~10,000
酯类,羧酸酯类及碳酸酯类
双酯和复酯 新戊基多元醇酯 含氟酯类 碳酸酯
合成油类型(续)
分子结构
磷酸酯类 含硅油类
硅輁类,聚硅氧烷 硅酸酯类 硅烃类,如烷基硅
卤化烃类
含氯烃类,如氯化联苯,氯化石蜡 脂肪族氟碳和氟氯碳 六氟苯
合成油类型(续)
分子结构
其它类
二茂铁衍生物 芳胺类,如三芳基胺 脲类衍生物 PAMA-PAO共聚物 杂环N、B、P等的化合物,如吡嗪、三嗪、硼嗪等
万吨) 计划中:茂名(40万吨)……未来5年内产能达180万吨 用途:高档汽油机油、汽轮机油…… 成本大约提高20%
矿物油牌号
国际:API Ⅰ、Ⅱ、Ⅲ 中国
石蜡基
SN(中低粘度,溶剂精制中性油),如150SN BS(残渣高粘度,光亮基础油),如150BS
中间基
ZN(中低粘度,中等粘度指数),如150ZN ZNZ(残渣高粘度,中等粘度指数重质),如125ZNZ

润滑油基础油及润滑油知识

润滑油基础油及润滑油知识

全合成油的定义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全合成油,其实并非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合成油,它们大多数属于高度精炼的第三类矿物油(GroupIII),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合成油分两种,第一种是Polyalphaolefins〔PAO〕,是原油中提炼出来的乙烯、丙烯经聚合、催化等复杂的化学反响炼制成的大分子根底液,另一种便是以酒精和脂肪酸为根底材料,经化学缩聚反响而合成的酯类油。

在2000年之前,一般只有以100%PAO或酯类为根底油的润滑油,才会在包装上印上“FullSynthetic〞〔全合成〕这二个英文字。

在1999年,美国消费者维权机构,Better BusinessBureau,裁定美孚对嘉实多不应在以第三类根底油制成的产品上印上“Full Synthetic〞字句的指控不成立,原因是“FullSynthetic〞在包装上是市场推广用字,而并非科学用字。

自此以后,很多润滑油制造商纷纷称他们以第三类根底油制成的产品为全合成油。

而到了今天,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小品牌,或不负责任的润滑油从业员,甚至宣称以更低质量的根底油所制成的产品为全合成油。

对机油的常见误解1)从包装上去区分一款机油的品质很多车主在选购机油时企图从包装上去区分一款机油的品质,那是徒劳的。

一款润滑油的包装只会告诉你油的规格与黏度,质量还是要用过才知道。

如果你不想乱试,你可以咨询资深和中肯的机修师傅,或者通过互联网络〕搜寻有关不同人对不同品牌润滑油的评价,众人的说法会给你一个客观的答案。

2)机油的黏度越高越好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

通常,机油的黏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就越厚,流动性较差,阻力大所以耗能大,高黏度机油通常会用于比拟旧的汽车,厚油膜有助于加强密封性,新车或刚大修过的汽车如此适宜使用低黏度的机油,以节省燃料。

当然,在夏季高温、怠速、开开停停等恶劣的行驶情况下,品质较差的低黏度机油容易变稀,难以维持正常的油膜厚度从不利于发动机的寿命,适当选择黏度高一点的机油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利的,但并不代表要盲目追求高黏度。

基础油分类

基础油分类

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

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 oil),以98.9(210℉)赛氏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等。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例如:75SN、100SN、150 SN、200SN、350SN、500SN、650SN和150BS。

但是,SN油的粘度以40℃的运动粘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

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 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HVI高粘度指数中性油,规定粘度指数不小于95。

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较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HVI-75、HVI-100、HVI-150、HVI-200、HVI-350、HVI-400、HVI-500以及HIV-650和两个H VI-120BS、HVI-150BS光亮油。

MVI为中粘度指数中性油。

粘度指数不小于60。

适用于配制粘温性能要求不高的润滑油。

粘度牌号为:MVI-60、MVI-75、MVI -100、MVI-150、MVI-250、MVI-500、MVI-600、MVI-750、MVI-9 00以及MVI-90BS、MVI125/140BS和MVI-200/220BS三个光亮油。

润滑油的组分

润滑油的组分

润滑油的组分润滑油是一种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保护机械设备的重要润滑剂。

它由多种不同的组分组成,每个组分都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共同为机械设备提供有效的润滑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润滑油常见的组分及其功能。

1. 基础油基础油是润滑油中最主要的组分,通常占据总体积的70%以上。

它是由石蜡、石脂、天然气或合成原料经过精炼和加工而得到的。

基础油根据其来源和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矿物油、合成油和生物基础油。

•矿物油:矿物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原始原料,经过精炼和加工后得到。

它具有较高的粘度指数和良好的耐高温性能,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

•合成油:合成油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得到的润滑剂。

它具有较低的挥发性、更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更广的工作温度范围,适用于高温、高负荷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机械设备。

•生物基础油:生物基础油是由植物油或动物油经过酯化等反应得到的。

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适用于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

2. 添加剂添加剂是润滑油中的另一个重要组分,它们可以改善润滑油的性能、增强其抗氧化、抗磨损和清洁能力。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抗氧化剂、防锈剂、抗磨剂、消泡剂等。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延长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的寿命,防止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降解。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二苯胺类、酚类和硫醇类。

•防锈剂:防锈剂可以保护机械设备不受水分和腐蚀介质的侵蚀,防止金属零件生锈。

常见的防锈剂有有机酸盐、有机胺盐和磷酸盐。

•抗磨剂:抗磨剂可以减少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常见的抗磨剂有二硫化钼、二硫化钼酰等。

•消泡剂:消泡剂可以降低润滑油中产生的气泡,防止润滑油在高速运动时产生气蚀现象,保持润滑效果。

常见的消泡剂有硅油和聚硅氧烷。

3. 摩擦改进剂摩擦改进剂可以减少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和能量损失,提高润滑效果和工作效率。

常见的摩擦改进剂包括黏度指数改进剂、极压添加剂和摩擦削减添加剂。

•黏度指数改进剂:黏度指数改进剂可以提高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稳定性,使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都能保持较好的润滑效果。

润滑油基础油是什么

润滑油基础油是什么

润滑油基础油是什么润滑油基础油分为矿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比较大,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1,合成基础油 :并非直接来源于石油炼制,而是对石化产品进行合成加工后获得的基础油。

2,加氢基础油: 对矿物油进行加氢处理后获得的基础油。

★溶剂精制矿物油: 由溶剂法精制获得的矿物油型基础油。

3,其他基础油:不属于以上3种分类的基础油。

标准基础油(1)标准基础油系指按有关标准生产的基础油,如早先中国石化总公司颁布的石蜡基中性油标准、中间基和环烷基油基础油标准(SN、ZN、DN标准),近期颁布的基础油系列标准(VHVI、HVI、HVIS、HVIW、MVI、MVIS、LVI等)。

非标准基础油(2)非标准基础油该类基础油亦是各基础油生产厂所生产的有正规标准的基础油,其所谓“非标准”,系指与中国石化总公司所颁布的3类基础油相对而言,该类油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或根据油品需要,或囿于当前生产条件,或围于眼前全厂经济效益,生产出高于或低于总公司标准的油品。

例如深度精制、深度脱蜡产品变压器油、电器用油组分、真空用油组分、白油组分等;又例如精制、脱蜡深度不够,但却达到厂内控指标的产品,某些厂生产的机械油组分、软麻油组分、废润滑油再生厂生产的基础油,合成烃基础油类亦可归入此类。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生物基础油三大类。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矿物基础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为适应润滑油基础油加工工艺和高档润滑油品种发展要的需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在2002年颁布了基础油正式标准,并于2009年进行修订。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新版《通用润滑油基础油》(Q/SY 44-2009)企业标准中,按HVIS(高黏度指数深度精制I类基础油)HVIW(高黏度指数低凝I 类基础油)MVI(中黏度指数低凝I类基础油)HVI(高黏度指数I类基础油)四个品种,II类村基础油分HVIH(高黏度指数加氢II类基础油)HVIP(高黏度指数优质加氢II类基础油)两个品种,III类基础油分VHVI(很高黏度指数加氢III类基础油)一个品种。

项目I II IIIMVI HVIHVISHVIWHVIH HVIP VHVI饱和烃/% <90 <90 ≥90≥90≥90黏度指数80≤VI<9595≤VI<12080≤VI<11110≤VI<120≥120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Ultra High Viscosity Index)(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四大类。

另外,根据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液力传动油、高性能极压工业齿轮油等高档油品对中性油的性质要求,又订出了HVIS和MVIS两类深度精制的中性油标准,以及HVIW和MVIW两类深度脱蜡的中性油标准。

这些中性油的氧化安定性、抗乳化性、蒸发损失和倾点等指标均较前面几种中性油规定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

基础油分类标准基础油是炼制润滑油产品的重要原料,根据其化学组成和性能特点,可以将基础油分为不同的分类。

基础油的分类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以确保基础油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特定的要求。

1.按照石蜡含量分类1.1 非蜡基基础油非蜡基基础油是指在炼油过程中去除了绝大部分或全部蜡质的基础油。

非蜡基基础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高的低温性能,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润滑要求,如北方寒冷地区的机械设备。

1.2 蜡基基础油蜡基基础油是指保留了较高含量蜡质的基础油。

蜡基基础油由于蜡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润滑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润滑要求,如发动机和工业齿轮箱等。

2.按照硫含量分类2.1 低硫基础油低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低于0.03%的基础油。

低硫基础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和耐磨性,适用于长期使用和高负荷润滑的设备,如航空发动机。

2.2 中硫基础油中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在0.03%至0.5%之间的基础油。

中硫基础油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润滑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设备的润滑系统中。

2.3 高硫基础油高硫基础油是指硫含量在0.5%以上的基础油。

高硫基础油在润滑性能方面较差,主要用于特殊工艺要求或特定工业领域,如军工设备或特种机械。

3.按照粘度指数分类3.1 低粘度指数基础油低粘度指数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一般在80以下。

低粘度指数基础油具有较大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小的场合。

3.2 中粘度指数基础油中粘度指数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一般在80至120之间。

中粘度指数基础油具有较好的黏滑性,适用于一般机械设备的润滑要求。

3.3 高粘度指数基础油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一般在120以上。

高粘度指数基础油具有较小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适用于温度变化较大的场合。

综上所述,基础油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非蜡基基础油和蜡基基础油、低硫基础油、中硫基础油和高硫基础油、低粘度指数基础油、中粘度指数基础油和高粘度指数基础油等。

各种机油参数详解

各种机油参数详解

优良的润滑性
• 油泵启动和停车时,处于边界润滑 • 润滑不良,造成泵和油马达磨损 • 高压高温液压系统需要很好的抗磨性能 • 在液压油中添加极压抗磨剂提高极压抗磨
性满足设备润滑需要
良好的稳定性
满意的体系稳定性包括:
热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抗腐蚀性、防锈性、剪切安定性、 抗乳化性、水解安定性、存储稳定性。
•是保证液压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稳定性不好造成的后果:寿命缩短、堵塞过滤设备、 腐蚀、磨损。
与各种材料有良好的适应性
• 对各种金属、非金属材料(橡胶、涂料、塑料等) 无侵蚀作用
• 同时,这些材料也不会使油液污染变质
适应性差
金属腐蚀 涂料溶解 橡胶溶胀
系统故障
良好的抗泡性和空气释放性
*我国除增加了 S 类外,其余均与 ISO 6743/0 相同。
工业润滑油篇
内容
液压油 工业齿轮油 汽轮机油 压缩机油 冷冻机油
★概述 ★性能要求 ★分类
★选用原则 ★使用注意事项
液压油
概述
液压油(液)是用于液压系统的传动介质。是液 压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液压系统中人们 用它来实现能量的传递、转换和控制。同时还起 着系统的润滑、防锈、防腐、冷却等作用。
我国润滑剂及有关产品的分类标准(GB7631-87)
组别 应用场合 A 全损耗系统油 B 脱模油 C 齿轮油 D 压缩机、冷冻机、真空泵油 E 内燃机油 F 主轴、轴承、离合器油 G 导轨油 H 液压系统油 M 金属加工油 N 电器绝缘油
组别 应用场合 P 风动工具油 Q 热传导油 R 保持和保护油 S 特殊润滑剂应用场合* T 透平机油 U 热处理油 X 应用润滑脂的场合 Y 其他 Z 蒸汽气缸油

润滑油基础油理想组分

润滑油基础油理想组分

润滑油基础油理想组分
润滑油基础油理想的组分包括:
1. 烃类:是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成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2. 环烷基油和芳基油:它们是润滑油基础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含量和类型对基础油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3. 含氧化合物:如酯、酮、硅氧烷等,它们可以提高基础油粘度,改善其抗氧化性能和清净分散性能。

4. 润滑油添加剂:添加剂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量不大,但种类繁多,包括清净分散剂、抗氧剂、极压抗磨剂、粘度指数改进剂等。

同时,不同的发动机需要不同类型的润滑油和基础油,比如涡轮增压发动机需要更高的清洁度的机油,所以在机油中,烃类、高黏度基础油及含氧化合物(如聚α-烯烃)这些成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润滑油基础油时,需要考虑到发动机的种类和需求,并且根据使用环境和预期效果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注意油的更换周期,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食品级润滑油基础油(最详解)

食品级润滑油基础油(最详解)

食品级润滑油基础油详解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白油)、合成基础油(PAO)、植物油基础油、硅油、含氟油五大类。

矿物基础油矿物基础油(白油):别名石蜡油、白色油、矿物油(允许与食品接触,但不能食用);化学结构:它是由石油所得精炼液态烃的混合物,主要为饱和的环烷烃与链烷烃混合物,原油经常压和减压分馏、溶剂抽提和脱蜡,加氢精制而得。

性能特点1、成分液体石蜡性状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在日光下观察不显荧光。

室温下无嗅无味,加热后略有石油臭。

密度比重0.86-0.905(25度) 不溶于水、甘油、冷乙醇。

溶于苯、乙醚、氯仿、二硫化碳、热乙醇。

与除蓖麻油外大多数脂肪油能任意混合,樟脑、薄荷脑及大多数天然或人造麝香均能被溶解。

2、性质无色半透明油状液体,无或几乎无荧光,冷时无臭、无味,加热时略有石油样气味,不溶于水、乙醇,溶于挥发油,混溶于多数非挥发性油,对光、热、酸等稳定,但长时间接触光和热会慢慢氧化。

本品允许含有食用级抗氧化剂。

3、应用在食品工业可用作被膜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可用于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鲜蛋,最大使用量为 5.0g/kg;其他使用参考:作为面包脱模剂,对烤盘腐蚀性小,不产生不愉快的气味;作为食品机械润滑剂,不腐蚀机械;此外也可用以延长水果、蔬菜、罐头的储存期。

4、白油安全性ADI:高黏度矿物油0~20mg/kg(FAO/WHO,1995);中或低黏度矿物油一类0~lmg/kg(暂定),二类、三类0~0.01mg/kg(暂定)。

5、白油种类矿物油有些领域叫白矿油或白油,常用的有工业级白油、化妆品级白油、医用级白油、食品级白油等。

不同的类别的白油在用途上也有所不同。

工业级白油,是由加氢裂化生产的基础油为原料,经深度脱蜡、化学精制等工艺处理后得到,可用于化学、纺织、化纤、石油化工、电力、农业等,可用于PE、PS、PU等生产。

食品级白油,是以矿物油为基础油,经深度化学精制、食用酒精抽提等工艺处理后得到。

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分类

润滑油基础知识及分类

润滑油的组成润滑油是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的。

因为单靠基础油并不能满足发动机油诸多的性能要求,基础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精选成份,具有最基本的粘度特征,而添加剂是化学物质,用以改善和提高机油的品质。

(1)润滑油基础油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所谓矿物油,即是直接从石油精炼的用于制作润滑油的物质。

而合成油是利用原油或煤炭中较轻的乙烷、丙烷等裂解成乙烯,再经复杂的化学变化将它们重组而成的物质,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含杂质,比矿物油具有许多天然的优点。

(2)添加剂添加剂是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

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

事实上,优质润滑油表现的是一种综合性能。

一般来说,发动机油需具备和满足以下这些要求才能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适当的粘度;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抗氧化性;热稳定性;清净分散性能;抗磨损性能,防腐蚀、抗锈蚀性能。

2、基础油的加工工艺经过减压蒸馏后:传统工艺: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腊、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现代工艺:加氢精制、加氢脱蜡(降凝)、加氢裂化、加氢异构化3、基础油的分类(1)中国基础油分类标准通用基础油:UHVI(VI>140)、VHVI(VI>120)、HVI(VI>80)、MV(VI:40-80)、LVI(VI〈40〉高粘度指数、低凝点和低挥发性中性油:HVIW中粘度指数深度精制中性油:MVIW高粘度指数、深度精制基础油:HVIS中粘度指数低凝点低挥发性中性油:MVIS(2)基础油分类的国际标准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类别I: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类别II: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类别III: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120;类别IV:聚a-烯烃(PAO)合成油;类别V:不包括在I-IV类的其他基础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AP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 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
试验方法 ASTM D2007 ASTM D2270 ASTM D2622/D4294/D4927/D3120
类别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类 <90% 80~<120 >0.3
II类 >90% 80~<120 <0.3
III类 >90% >120 <0.3
IV类聚α-烯烃(PAO)
V类所有非I、II、III或IV类基础油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
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
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
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但PAO边
界润滑性差。

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
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客服。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热氧化安定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无硫、低黏度、环境友好。

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II或III类基础油将成为市场主流。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建立于1983年,为适应调制高档润滑油的需要,1995
年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执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和规格标QSHR 001-95,
详见表-2。

这种分类方法与国际上的分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表-2 我国基础油的分类
黏度指数VI
类别超高
年度指数
IV≥140很高
黏度指数
120≤VI<140高
黏度指数
90≤VI<120中
黏度指数
40≤VI<90低
黏度指数
VI<40
通用基础油 UHVI VHVI HVI MVI LVI
专用基础油低凝 UHVI W VHVI W HVI W MVI W -
深度精制 UHVI S VHVI S HVI S MVI S -
该标准按黏度指数把基础油分为低黏度指数(LVI)、中黏度指数(MVI)、高黏度指数(HVI)、很高黏度指数(VHVI)、超高黏度指数(UHVI)基础油5档。

按使用范围,把基础油分为通用基础油和专用基础油。

专用基础油又分为适用于多级发动机油、低温液压油和液力传动液等产品的低凝基础油(代号后加W)和适用于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等产品的深度精
制基础油(代号后加S)。

其中HVI油和VI>80的MVI油都属于国际分类的I
类基础油;而VI<80的MVI基础油和LVI基础油根本不入类;VHVI、UHVI按国际分类为II类和III类基础油,但在硫含量和饱和烃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矿物基础油是由石油的高沸点、高相对分子质量烃类和非烃类的混合物经一系列加工而得,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烃、环烷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化合物组成,几乎没有烯烃。

对馏分润
滑油料而言,其烃类碳数分布约为C20~C40;沸点范围约为350~535℃;相对分子质量在250~1000或个别更高。

烃类是构成润滑油的主要成分,烃结构对润滑油的黏度、黏温性质、凝点等性能均有显著影响。

(1)对黏度影响
矿物基础油以烃类为主,烃类的黏度与其分子结构、分子大小、环的数目和类型有关。

润滑油的黏度随烃类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碳原子数相同的各种烃类中,烷烃的黏度最小,芳香烃次小,环烷烃的黏度最大,并且随着环数在分子中的比例增加而增加;在环数相同的烃类中,黏度随侧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2)对黏温性质影响
烃类本身的黏度指数差别很大,在润滑油产品所含的烃类中,以正构烷烃的黏度指数最高,能达到180以上;异构烷烃的黏度指数比相应的正构烷烃的要低一些,并且随着分支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其次是具有烷基侧链的单环、双环环烷和单环、双环芳烃;最差的是重芳香烃、多环环烷烃和环烷-芳烃;对于双环和多环烃类,黏度指数随侧链的数目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环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胶质是多环的含氧化合物,其黏温性质更差。

(3)对凝点的影响
各种烃类的凝点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

正构烷烃的凝点最高,且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

如正十六烷的凝点为18.16℃,正十八烷为36.7℃;异构烷烃的凝点比相应的正构烷烃的低,而且
随着分支程度的增大而迅速下降;带侧链的环状烃,侧链分支程度愈大,凝点下降也愈快。

从分子结构对润滑油的一些物理性质的影响可以看出,要想从烃分子的结构来改变润滑油的性能是受到限制的,当改变分子结构使某一性能改善的
同时,往往另一性能就变差,只有适当的选择才能得到性能相对较全面的润滑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