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解析语文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解析语文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新课程改革已经在众多教学科目中有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语文课程而言,语文老师需要及时的转变思想,改变以前应试教育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自我修养,真正将素质教育带给每一个学生。
标签:语文教师;新课程改革;适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力量越来越得到凸显,而教育作为知识的来源,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
为了能够符合现时代发展,课程改革有了长足的进步。
那么,作为教育学生良好品行,增强学生是非观念的语文老师来说,其必须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做好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师须转变教学理念1、学生要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人才选拔方式是较为单一的高考的形式,由此就造成了大多数语文老师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少数考试好的“尖子生”身上。
但是,新课改要求的是每一位教师能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每个人的不同,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学生。
用更为阳光、乐观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塑造性;同时,结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规律,让教育顺应此规律合理发展。
学生自身的发展潜力巨大,而此过程学生正从未成熟到成熟人进行发展,需要明白学生所存在的种种不合适的举动,帮助他们不断修正错误,促其发展。
每一位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让“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都能有充分的发展,有更大的提升。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改需要教师们能从传统的教育师生观中走出来,认识到尊重、民主、平等、理解、信任的重要。
新课程要求所有的老师能作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能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语文老师需转变传统的居高临下的习惯,真诚、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从课程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教育学的对话者,彼此之间以“对话人”身份相互尊重。
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有两种意识:1.2.1民主意识语文老师需要能够创造一种有效地课程氛围来确立学生这一“对话人”主体。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应成为一个多面手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应有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教师广博的学识是培养教师威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拉近师生之间感情距离的桥梁。
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从网络上随时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将使学生对教师很失望,所以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多注意学习,多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
现在暑假的时间很长,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时节提高业务素质。
教师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多方涉猎,积极探索,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观念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活动潜能和生命价值上来。
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标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积极主动的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教学。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疏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和平等的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的首席”。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方法和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各学科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造就出大批创造性人才。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一次全面性、根本性的变革。
我们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方方面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如何进行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成败。
在新课改下要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就需要教师改变旧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究竟要将学生置于什么地位,这是教学的核心。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程度不高,是被加工的教育对象,接受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改下,我们要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构建者。
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来展开教学,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依据、学习的载体。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视教材为经典、权威,教学时不敢越雷池半步,将学生的视野、思维限制在教材上,固定在课堂内,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循规蹈矩,只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与机械运用,而缺乏运用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因此,我们要改变教教材的传统教材观,要以教材为本,立足教材,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师角色(一)学者型教师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进程,以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向师性,以教师为榜样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学习。
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
在新世纪初,国务院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这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改革呢?一、教师角色的改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中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完成教学目的。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况,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由以前的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选择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还要由“管理者”转变为“合作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活动,使语文学习成为师生互动互励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到“会学”。
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接受和发现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发现问题法”、“自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教小学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教师先出示题目,让学让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用CAI出示自主学习要点:1、读一读。
浅谈语文教学应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 .
成立 ,即 曲> 0 恒 成立 。从正砸 证明不 好入手 ,比较 困难 ,故 考虑反 证法 ,即 如果 找到一个 % e R 使 = 0 ,那就 能推 出矛盾 。 事 实上 ,若存 在% eR 使 %) ; 0 ,则对任 意实数 ,有 曲; A( x 一 %) 】 / 一 % %) 0 ,而 这与题 设 “ 存 在实数 ,使 枘 ≠ o ” 矛 盾。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 , 人们往往 走入单纯 “ 老 师教 , 学生 学” 的误 区。新 形势下 的教 师, 应成为科研 型、 专家 型的教 师。他不仅 “ 能” 教, 而且 “ 会” 教; 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 , 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 ; 不仅 要钻研新 的理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从而指导 自己更好地实践 。
五、 采 用 逆 向思 维 。 使 用 反 证 法
例 9 . 设 Y = . 厂 ( ∞ 是 定 义 域 为 上 的 函 数 , 对 任 意 实 数 却 ^ 恒 有 / ( 屯) = 以 ) ・ / ( ‘) ,且存在 实数 ,使/ 【 功≠ o 。求证 :/ 《 > 0 对V 《 恒 成
精神焕 发 ; 如果教 师一脸病态 , 无精打 采, 说话 有气无 力, 学生就 会觉 得压
抑。教 师饱含激情 了学生才会愿意跟着学。 2 . 对于学生要有激情 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我每次 批评学 生, 都是 说: “ 你这 样好 , 那样
在 旧的模 式下 , 语文教学大都 采用“ 保姆式 ” 教 学方式 , 其最大 的特点 就是 “ 不放手” 。大到篇章, 小到字 词, 全是老 师说 了算 , “ 满 堂灌 , 满堂 问,
就 能 得 到 = / + 要 ) = / ) . / { { ) = I ) l ≥ o , 下 面 只 要 证 明 等 号 不
浅谈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二 、优质数学课堂教学 的方法
1 .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 知识产生兴趣 , 才能让学生 自 主的去了解学 习他 。 有很多数学成绩较差 的学生 , 一般都是 觉得数学知识像大道理般抽象难懂 , 初 中知 识 再生 活中一般都很难运用得到 ,因此 ,觉 得 初 中数 学无用 ,从而 也无法 对它产 生兴 趣。老师在教学 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 理。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 然 后慢慢 培养学生 的兴趣 。 首先 , 教 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 的备课 工作 , 把握好教学中的难 易程度 , 4 5 分钟 的 课堂 教学节 奏。让课 堂教学 中形成 良好互 动, 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 当营造 生数学环境 , 将一些数学知识引入 日常生 活之 中。 让学生们认识 到其实生活中还是有 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学知识的 。 从而让学生 慢慢抛开初中数学无用 的偏见 。 其次 , 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应当把握好教 学的难度 。 难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逐步增加 , 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也不是想象 中的高 山那样高不可攀 , 从而树立学生们对 数学学 习的信心。 最后 ,教师应该 丰富教学方法和方式。 比如教 师可 以将 整个班 级分钟 几个学 习小 组, 每个学习小组混杂成绩好的和差的 , 让 小组 内相互帮助 , 各小组之间竞争。每个孩 子都有争强好胜之心 ,老师只要调控适 当, 就可以让学生们的这种心理 , 应用在数学教 学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动手参与 , 鼓励学生 积极探讨 ,形成一种 良性竞争。 2 . 营造宽松 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 发挥其 主 体地位 , 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 意识 ,即学生 对于 自己学习主体地位 、主体 能力 、主体价
浅谈语文教学应如何适应新课改
材的改革 , 在教育教学观念 、 课堂教学 方式 、 评价 方式 、 等一 系 列方面都应进行一 次深人 的变革 。 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一 课 次不可多得 的机遇 , 也是一次 严峻的挑战 。 为此我们每一个教 育工作者都应义不 容辞以更积极 的姿 态投 入到这次新课程改 革中去。此文试就语文教师如何适 应课程改革谈点认 识。
笔 者 认 为 首 先 应 该 转 变 理 念
很好 的体现 了新课程标 准的评价理念和思想 . 试卷普遍地注重 到贴 近社会 、 生活 , 以考查学生 能力发现学生潜 能为 目的重视 知识 的运用 .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所以教 师要 注重培养学 生 的能力 、 情感 的培养 ,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促 使学生主动学习 . 真正实现从应试 教育向素质教育 的转变 。
式” 教学模式与 “ 灌输式 ” “ 、填鸭式 ” 教学的不同之处是 , 不是告 诉学生“ 这种草好吃 , 应该这样吃 , 必须 吃” 而是在指 明所要达 ,
到 的 目标 的 基础 上 , “ 儿 ” 到 广 袤 的草 地 上 , 据 目标 “ 把 羊 带 根 吃
只是“ 文本课程” 而更 是“ , 体验课 程” 即课程不再是特定 知识 , 的载体 . 而是教师 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 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不 仅是课程 的传 授者 、 受者 . 接 而且成为 了课程 的主动参 与者和 开发者。 2 转变师生观 : 传授者 ” 、 从“ 走向“ 平等中的首席 ” 。新课程 强调 ,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和参 与者 。 教学过 程是
散文选 刊 2 1 0 0年 7月下旬刊
第 3期
6 9
浅谈语文教学应如何适应新课改
杨国民( 保定清苑冉庄 中学 河北保定 0 10 ) 7 10
浅谈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
浅谈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无疑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广大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转变角色,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成败的关键。
下面我对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的变化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传统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批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教师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各式各样的学生按自己的套路“格式化”,最终成为规范的、知识渊博的、但自己没有了创造性的所谓“合格、甚至优秀的人才”。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虽然教师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会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生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参与学习和探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关键在于:一是积极的旁观。
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要积极的看、积极的听,真正的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
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倡导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应当受到教师的关注。
首先,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独特的个体,认识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要加倍关注差生,对他们给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
其次,在对个体差异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孤立地创设教学程序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乐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平等和民主才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健全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传授者”和“接受者”的角色。
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得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更不会去自主地思考问题、提出质疑。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仅满足于他人的思维成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能否成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应当摒弃繁、难、偏、旧,应当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
教师应如何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的课程改革
教师应如何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的课程改革教师应如何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的课程改革常规的历史课堂,似乎总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只是默默地听,即便是思考也只是象征性的思考两三分钟。
老师对于学生总是不放心,感觉只有自己讲授过了学生才会,学生自主学习太少,最后导致真正的学习能力欠缺,真正实际训练的效果不佳,这样的教学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根底上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教学。
一、注重观念转变新课程确立了教是为学效劳的根本理念,学生真正要学的,才是教师真正要教的。
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根底,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
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位专家说过:最高级的历史课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导〞出来的;最优秀的历史教师不是表演家,而是思想家。
所以,我们应该向着成为带着学生成为思想家的道路开展。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表达在学生身上。
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正确学习途径。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历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观察、去感知、去体验、去总结、去顿悟。
浅议如何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
浅议如何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那么,在废除了语言的霸主地位之后,教师还能不能讲呢?成了学习主人的学生真的能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参与语文活动吗?课堂上的知识训练是否有悖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呢?课堂讨论研究应该成为语文课的“主导产品”吗?存在这么多的问题,让大多数语文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
青年教师很忙乱,一会儿仿效这个名家,一会儿又成了那位大师的跟班;就是一些勤恳扎实工作的中年教师也开始感叹:上了几十年的语文课,现在倒不会上了。
为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中去。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得抓好两点: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去,在教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逐句领读,逐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也不放过。
我那时所担心的,是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
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
有时候考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
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
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例如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入手,很随便地和同学们展开了漫谈:莲有哪几部分?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莲吗?为什么?我把这称之为“漫谈入课”。
说是漫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
我必须从这一过程中,首先发现学生在学这一课前,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从而确定下一步如何去“引导”。
第二步骤:学习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
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
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
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面对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问题,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措施:一、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课标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统摄、导向和调控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
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有动力去创新、去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理论水平1、多读书,读好书今天,不少语文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为“体力劳动者”,一本教案用了几十年,不翻新,无变化。
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到其他书。
我们要弥补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
知识从哪里来?主要是从书本上来。
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书,不仅要研读教育理论著作,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平时可以自己购买一些书或向校图书馆、县市图书馆借阅,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师者。
应该多才多艺,具有杂家风格。
教师若才华横溢、素质过硬,本身就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他将感召那些闪烁在迷茫夜空里的童心,使其发光,最终成为一颗颗独具特色的耀眼明星。
2、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我们可以经常听取优质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
3、参加培训课,拓宽“充电”空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
只有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
我们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县市级的教师进修学校和培训中心的短期培训,接受继续教育,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等。
浅谈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浅谈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浅谈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
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去。
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呢?我认为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一、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改的根本前提。
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要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展开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师生平等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要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者转换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要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
因此语文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
(1)、民主意识。
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
(2)、人本意识。
既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就理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感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努力做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
2、学法指导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它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诚然,语文教改势在必行。
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的精神呢?我认为: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做到“两个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观念的转变。
纵观十年课改历程,新课改要求教师的专业精神要执著,教师能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充分地挖掘、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被当作是课程的“推行者”。
但在语文实践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
老师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成了教材的奴隶,毫无艺术性可言。
然而,新形势下,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人才。
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
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关系。
在新课程体系中,新课程理念要求确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变课堂教授型为指导型,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
“满堂灌、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
语文新课改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效,师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学习总结与思考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我们迎来了2023年,随着教育不断变革,新课改方案正式实施。
新课改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如何适应新课改,让学生受益,教师如何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些许的思考和体悟,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认真研读新课改方案,深入领会新课改方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让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了解新课改方案的内涵和要求,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研读新方案,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的方向,并且培养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
二、调整教学理念,开展针对性教学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将传统的教育方法转化为现代教育思想,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中,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比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讲座、互动、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和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教师还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和讲座,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加强课程设计,助力学生发掘兴趣新课改要求教师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课程,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习热情。
而好的课程设计,需要教师注重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
五、关注学生特点,分层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特点,采取分层和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提高学习成效。
教师如何适应小学新语文课程
教师如何适应小学新语文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新语文课程的实施带给了教师们新的教学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小学新语文课程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适应小学新语文课程的相关内容。
一、培养多元素养成的意识新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采用多元素养成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和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具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小学新语文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三、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新语文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全面评价。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品评价、过程评价、自评互评等。
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四、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小学新语文课程强调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角、打造语言艺术展示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五、持续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教师适应新语文课程,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提升。
教师需要持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
如何适应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变革
如何适应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变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这些变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对于许多教师来说,适应这种变革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如何适应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变革,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教师要深入研读新的教材。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他们应该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核心思想和教学目标。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写作机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可以通过写作比赛、写作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写作的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学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可以通过开展文学讲座、文学研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表达。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意写作、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总之,适应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变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教师能够深入研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能够顺利适应这种变革。
浅谈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研 究而 是在 教学 活动 中进行 的研 究。语 文 教 师要 求承 担 起 语 文研 究者 的角 色 , 面对 新课 改语 文教师 必须 更新 新课程 的实施将 为语 文教 师 向研 究型转 观念 变 ,提供理 想的平台。 当前 ,面 对语文 新课 程、 新教材 的 ( 三 )由闭关 自守型 向社 区型转 变
方式 的改革
配合 ,齐 心协 力培养 学生 。从 而使 各 学 科 、各年 级 的教学 有机融 合 , 互 相促进 。 还 要倡 导语 文课 堂上 的合作 ,这 里包 括 师与 生的合 作 ,生与 生的合作 ,借 助 小 组 的力量共 同完 成教 学任务 ,从 而较 好 的培 养学 生 的合 作精 神 、团 队意识 和集
文化知识 的 同时 ,对学 生进 行 思想道 德 教育 ,实现 “ 以德治校 ” 。 同时还 要改变 对学 生的传 统看法 ,要遵 循教 育活动 的
头脑 中的教 师 ,显 然 已经落 伍。教学 内 . 学生课 题 的指导 工作 。这就 要求 教 师善 容 越来 越贴 近社 区生 活 ,学校 越来越 广 于 了僻 其他 学科 ,不 要把 自己任 教 的学 泛地 同 社 区发 生 各种 各 样 的 内在 联 系, 科 看作 孤 立 的整 体。 要改 变彼此 孤 立 的 学校教 育 、终身 教育正 与社 区生 活走 向 局面 ,学 会 与其 他教 师合 作 ,与不 同学 体化” ,就 是学校 教 育社 区化 ,社 区 科 ,与不 同年 级 的教 师打 交道 。要 互助
设计 教学思路 ,让 学生具有个体、独立、 发展 的空间 ,倾 听学生 的心声 ,注 重学 生内心情 感 的体 验 ,使 学生 勇于 挑战课 本、挑 战教 师、挑 战权 威 ,实现生命 的
面对新课程改革,语文老师要做些什么?
面对新课程改革,语文老师要做些什么?;;从19年秋,中小学将迎来一项重大的改革。
我们将使用部编本的统编教材。
结束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多个版本齐放的情景。
网上对于这些内容也是议论纷纷。
甚至有人说出了“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言论!;;;我们语文老师面对这样的课程改革得做些什么呢?;;;(一)重视阅读;;; 我说的重视阅读,不单单是重视学生的阅读,更主要的是要重视教师的阅读。
新课程中对于学生的阅读有了明确的规定,我们一定要做好整本书的阅读教学。
让学生爱上阅读,多读书,读经典的书。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做好学生的阅读,教师首先要做到自己的阅读。
和孩子们一起读经典。
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身体力行的带着孩子们搞阅读。
;; 教师除了阅读经典文学以外,还要读一些教育论著,读一些新兴小说。
掌握孩子心理,走在世界前列。
这样,才有可能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二)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而不是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
我们的课堂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素养。
;; 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的。
我们的语文课堂模式需要改变,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们。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三)重视语文的稍后联系;;; 有的老师,教一年级只关注一年级的课本,教五年级只注重五年级的教学任务。
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部编本的教材都是陌生的,我们最好能够拿到整套的课本,从整体上了解编写的意图。
然后再重点去研读自己所教的年级,这样,你才会对新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宏观掌控,才能做好自己的语文教学。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语文老师更重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勇于承担,敢于创新。
做好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工作!。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需求,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教育界的一次风暴,一次挑战。
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也是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教师们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语文教育。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进行浅谈,探讨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语文教学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包括语文听、说、读、写、演、评等多种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
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多进行语言表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课堂讨论、作文写作、阅读理解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多样的语言环境中快速提高语文水平。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新课改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语文教学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在评价方式上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再只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而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融入生活和社会实践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融入生活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学不再只是关于文字和规则,更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发现生活的美好,感悟社会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老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龙泉中心校西川底小学:原晓玲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声巨雷,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
当阳光一次又一次普照在我们生活的这方热土上时,新课程早已如雨后春笋,走进校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作为新一代的“师者”,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大迈步跨入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知识的海洋里扬波击水,用务实去解答未知,用创新去开拓荒原。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
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
因此,语文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要求。
一、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
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
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
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
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二、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由权威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
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以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将学生定位于学习主体,自己定位于引导者、组织者,备课时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具有个体、独立、发展的空间,倾听学生的心声,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
2.由传道者向研究者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而不是单纯的“传道者”,这就
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不是在书斋进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
语文教师要求承
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理想的平台。
3.由闭关自守型向社区型转变
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
教学内容越来越贴近社区生活,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终身教育正与社区生活走向“一体化”,就是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语文教师更要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语文教学信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理念能与时俱进。
三、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方面提高学生
语文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
在合作中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其次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改革原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教学再也不是满堂灌,而是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发言、积极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
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或精湛的讲解。
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这是一条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途径。
四、面对新课改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工作方式的改进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指导工作。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
要改变彼此孤立的局面,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与不同年级的教师打交道。
要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
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还要倡导语文课堂上的合作,这里包括师与生的合作,生与生的合作,借助小组的力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每一位教师都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程改革,学习、思考、研究新课程。
教师要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已、改变自已、完善自己。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