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滑坡堵江堰塞湖处置的技术认知

合集下载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是藏北高原第一大堰塞湖,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和雅安市之间,是中国最为严重的堰塞湖之一。

近年来,由于连续的地质灾害和气候变化,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频繁发生,给周边地区的居民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对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的应急处置进行回顾与思考,旨在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回顾应急处置过程1. 应急响应及时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发生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主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第一时间派出专家队伍对堰塞湖进行勘察,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方案。

还开展了针对周边居民的撤离工作,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2. 多方协作,协同作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实现多方协作。

相关部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协同作战,共同应对堰塞湖带来的危害。

各级政府、军队、公安、消防、医疗等各类组织积极配合,形成了强大的防灾救援力量。

3. 创新技术手段,提升处置能力在堰塞湖应急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了处置能力。

比如利用遥感、卫星图像等技术手段,对堰塞湖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为应急决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二、思考问题与展望未来1. 应急处置体系亟待完善尽管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的应急处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应急处置体系尚未完全健全,各相关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仍不够顺畅,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2. 预警体系亟待提升在堰塞湖的应急处置过程中,预警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对过程中,仍有一些疏漏。

有必要进一步提升预警体系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以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3. 加强社会参与,构建共同防灾意识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的应急处置过程中,社会参与程度较高,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社会参与力度和居民自救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构建共同防灾意识,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协同合作的应急救援格局。

浅析堰塞湖的综合治理

浅析堰塞湖的综合治理

浅析堰塞湖的综合治理摘要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作为地震、暴雨或冰湖溃决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链的链生灾害,危害非常严重,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山区。

由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属于地表自然过程,人们目前还无法制止。

但是,人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减轻或避免堰塞湖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根据地震堰塞湖的成因及潜在危害,阐述所采取的紧急救灾措施及综合治理方案,提出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事项。

关键词地震;堰塞湖;综合治理1概述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已两年之久,然而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还尚未平息,地震后遗留的很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对于我们水利工程来说,“5·12”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8省(直辖市)2473座水库出险,822座水电站受损,1057km、899段堤防与7.24万处供水工程、3.65万km供水管道不同程度的损毁,而且导致众多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在一些重要江河支流,共形成一定规模的堰塞湖35处。

堰塞湖如果处置不当,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可能远大于地震本身。

对于堰塞湖前期的应急处理已经完成,后期的安全处理工作还将持续开展。

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堰塞湖的成因、特点及危害,并根据其危害分析研究了堰塞湖的应急处理措施;分析研究了堰塞湖后期综合治理措施,与其开发利用所需评估的内容以及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未来需重点研究建议,期望能为今后国内外开展堰塞湖应急除险和后期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堰塞湖成因及危害2.1成因与特点堰塞湖主要是在一定的地质与地貌条件下,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喷发的熔岩和碎屑物堵塞河道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上述因素作用形成的阻水堆积物叫堰塞坝。

一般地说,先有堰塞坝,后有堰塞湖,堰塞坝造成堰塞湖,壅水是导致二次灾害的关键。

堰塞坝与人工坝类诸如碾压式土石坝、混凝土坝等相比较而言,属自然坝类,故堰塞坝有时又叫自然堆石坝或天然堆石坝。

堰塞湖措施

堰塞湖措施

堰塞湖措施简介堰塞湖是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岩体坍塌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河流堵塞而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的形成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一旦发生溃坝,将会造成严重的洪水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采取适当的堰塞湖措施非常必要。

堰塞湖措施的分类堰塞湖措施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措施、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三类。

物理措施物理措施主要是通过清淤、疏浚等方式,加强对堰塞湖堤坝的巡查和维护,保持堤坝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清淤湖泊中淤积的泥沙会增加堤坝的负荷,增加了发生溃坝的风险。

因此,定期对堰塞湖进行清淤工作非常重要。

清淤可以通过人工疏浚、机器开挖等方式进行。

在清淤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围的生物环境,并合理利用清淤出来的泥沙。

疏浚堰塞湖湖底的淤泥会阻塞湖泊的排水,增加了堰塞湖的溃坝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可以通过疏浚工程来清理湖底的淤泥。

疏浚可以采用人工疏浚、机械疏浚等方式,以提高湖泊的排水能力。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是指开展对堰塞湖堤坝的加固和治理工程,以提高堤坝的抗洪能力和稳定性。

加固堤坝加固堤坝是对已有堤坝进行修补和加固,以增加其稳定性和抗洪能力。

加固堤坝的方法包括加高堤坝、加宽堤坝、加固坝体等措施,通过提高堤坝的高度和改善堤坝的结构,减少堤坝溃坝的风险。

湖泊退水当堰塞湖水位较高时,为了减少水压和降低溃坝风险,可以进行湖泊退水。

湖泊退水可以采用引水工程、泵站抽水等方式,将湖泊的水位逐渐降低,减少堤坝承受的压力。

生态措施生态措施主要是通过生态修复和植被防护等方式,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力量来减少堰塞湖的溃坝风险。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对堰塞湖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重建,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生物的引进,增加湖泊周围的植被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周围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植被防护植被防护是指通过植被的种植来保护堤坝,减少水土流失和坡面崩塌,增加堤坝的稳定性。

合理的植被防护可以通过保持土壤固结、降低水流速度等方式来减轻堤坝受力,降低溃坝的风险。

堰塞湖的处理方法

堰塞湖的处理方法

堰塞湖的处理方法一、概述堰塞湖是指由自然灾害引起的河谷堵塞而形成的湖泊。

常见的原因有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等。

堰塞湖的处置方法因具体情况而异,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疏浚和治理。

二、应急处置措施1. 建立应急指挥系统:设立专门的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和指挥救援工作。

2. 疏散周边群众:根据情况,及时疏散周边群众,确保人员安全。

3. 开展现场调查:派遣专业人员现场调查,了解堵塞物类型、位置、范围、河水水位等情况。

4. 监测水位变化:密切监测水位变化,及时掌握河流水位上涨趋势。

5. 抢险救援: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抢险救援力量,开展排险工作。

三、疏浚处理措施1. 爆破疏浚:对于体积较大的堵塞物,可以采用爆破疏浚的方法。

通过炸药爆破,将堵塞物松动,然后进行清理。

2. 机械挖掘:对于体积较小的堵塞物,可以采用机械挖掘的方法。

使用挖掘机等工具,逐步清除堵塞物。

3. 引流排水:对于河谷内的小型积水,可以采取引流排水的措施。

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将河水引流至下游。

4. 生态治理:对于生态环境友好的堵塞物,可以采用生态治理的方法。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

四、治理方案制定1. 确定治理目标: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理目标,如疏浚、排险、恢复河道等。

2. 制定方案:根据目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

方案应包括施工时间、施工队伍、施工设备、安全措施等。

3. 专家评审:将治理方案提交给专家进行评审,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 与相关部门沟通: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相关政策和规定,确保治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五、实施治理工作1. 组织施工队伍:根据治理方案,组织相应的施工队伍,进行现场施工。

2. 实施爆破疏浚或机械挖掘:按照治理方案,实施爆破疏浚或机械挖掘工作,逐步清除堵塞物。

3. 监测水位变化:密切监测水位变化,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发现水位异常上涨,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应急措施。

堰塞湖应急处理技术

堰塞湖应急处理技术

堰塞湖应急处理技术堰塞湖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可能的降低和排出堰塞湖内拦蓄的大量河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与安全,保证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为下一步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保证。

1.基本原则对于地震导致的堰塞湖,由于蓄水可能会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因此在及时做好堰塞湖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降低堆积体前积水,以保证堆积体不溃决为原则,在保证堰塞湖不会产生次生灾害的条件下,再考虑综合治理措施。

2.现场应急检查(1)首先对造成堰塞湖的滑坡堆积体进行初步分析,包括堆积体的材料类型、颗粒组成、堆积规模、透水特征以及可能的拦蓄水量等。

(2)初步判断堆积体的安全稳定性,包括堆积体的抗滑稳定性和渗透破坏可能性,并判断溃决风险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3)结合短期降雨预报,判断近期可能的来水量,进行基本的洪水过程评估。

(4)综合上述基本判断,确定堆积体短期内的整体稳定性,确定应急治理方案。

如果能够保证堆积体的近期稳定性,则近期可以进行以降低水位为主的临时保坝措施,否则应及时疏通堆积体,放空蓄水,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

3.应急处理技术对于高危型堰塞湖,应急治理的基本方式包括:(1)对于交通条件便利、易于机械化施工的堰塞湖,调动机械设备进场,通过爆破和机械施工等手段,开挖临时溢洪道或排水涵管(洞)降低湖内河水,或采用水泵抽排或倒虹吸的方式来降低湖内河水。

(2)对于地形条件差、环境恶劣、交通极其不便、人迹罕至的堰塞湖,由于不具备大型机械作业条件,难以调动必要的大型、重型机械设备进场以及实施大规模的爆破处理,可考虑一些轻型、便携的小设备进行钻孔和小批量多次爆破、配合人工作业的方式,从而实现有效降水或可控性溃决,减轻湖水骤溃导致的洪灾。

主要形式包括:○1人工开挖修建临时溢洪通道,降低水位;○2在人工开挖困难的条件下,采用小批量多次爆破的方法在堰顶炸开一个口子,以满足河水下泄的要求;○3在电力条件不满足的条件下,采用倒虹吸的方式或发电机等设备,抽排堰塞湖内河水,降低湖区淹没范围或滑坡坝溃决的可能;(3)进行监测预警,在所有工程应急措施难以实施,滑坡坝出现险情的情况下,及时通知上下游人员撤离,保障人民生命的安全。

堰塞湖处置技术——绵远河小岗剑上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理

堰塞湖处置技术——绵远河小岗剑上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理

绵远河小岗剑上堰塞湖应急排险处理摘要:小岗剑上游堰塞湖位于绵竹市汉旺镇绵远河上游,受地震影响,交通中断,人员、设备、物资无法经公路运输到达排险现场,全部依靠空运和水上冲锋舟运输进场。

因无法进行机械化开挖施工,故采用人工裸露接触爆破拉槽在堰塞体顶形成泄流槽,并成功泄流,排除了小岗剑上堰塞湖险情。

关键词:堰塞湖人工爆破泄流槽施工组织排险1、险情概况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绵竹市汉旺镇沱江支流绵远河上游多处山体坍塌形成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尤其是位于小岗剑水电站上游约300米处形成的小岗剑上堰塞湖,坝体蓄水最大高度可达70m,堰塞湖最大蓄水量可达1100万m3。

绵远河上游河床来水量稳定在15m3/s,库容量以130万m3/d的速度增加。

堰塞湖一旦发生溃坝险情,将对下游汉旺镇、绵竹市乃至德阳市沿河村镇数十万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2、堰塞湖概况小岗剑上堰塞体地理位臵为东经104.13980°,北纬31.49302°。

堰塞河段谷坡高陡,河谷狭窄,为典型的“V”型谷,河道流向整体呈SN向。

基岩岩性为泥盆系唐王寨群(D3tn)厚层—巨厚层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地层产状N10—20°W/NE∠70—80°。

堰塞体横河向总体左岸低、右岸高,呈鼓丘状横亘在绵远河上,地形坡度可以分为3段:左侧堰体段宽约50m,地形平缓,坡度2—5°;中间段堰体宽约120m,地形坡度18—20°;右段堰体宽约100m,地形平缓,坡度0~5°。

堰体右岸为倒石堆和基岩岸坡。

顺河向下游地形坡度大约在25—30°之间,上游地形大部分已被堰塞湖水淹没。

堰塞体总体横河向长约250m,顺河向长约300m,高约70—120m,总方量约200万m3。

堰塞体物质组成主要为孤、块碎石。

孤石一般1—3m,最大可达10余m,约占50%;块石一般30—60cm,约占25%;碎石一般10—20cm,约占10%;另有约占15%的砾石土等碎屑物质充填在孤、块碎石空隙之间。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第50卷第3期2019年3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50,No.3Mar.,2019收稿日期:2019-01-23作者简介:金兴平,男,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流域管理及防汛抗旱方面的工作。

文章编号:1001-4179(2019)03-0005-05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金兴平(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10)摘要:2018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金沙江白格和雅鲁藏布江米林,分别在同一地点先后两次发生了大规模山体滑坡和冰川泥石流,滑坡、冰川泥石流堆积物分别堵塞了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干流而形成堰塞湖,严重威胁着堰塞体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下游已建及在建水利设施的安全。

简要回顾了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前后发生的4次堰塞湖及其应急处置工作,总结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启示,对提升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支撑能力提出了思考建议,以期为今后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急处置;水利工程;堰塞湖;金沙江;雅鲁藏布江中图法分类号:TV213文献标志码:ADOI :10.16232/j.cnki.1001-4179.2019.03.0022018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金沙江白格和雅鲁藏布江米林,分别在同一地点先后两次发生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和冰川泥石流,滑坡、冰川泥石流堆积物分别两次堵塞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干流形成堰塞湖。

险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长江防总及时启动了应急响应,举全委之力,组织200多名科技人员,赶赴第一线参加现场指挥和开展应急监测;后方同步滚动会商,科学分析洪水风险,研究处置方案建议,科学调度水库群,为堰塞湖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开展抢险应急处置工作,及时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最大力度降低灾害影响,实现无一人员伤亡,堰塞湖抢险应急处置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

堰塞湖的处置方法

堰塞湖的处置方法

堰塞湖及其爆破处置方法研究“堰塞湖”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

本文论述了采用爆破方式炸开缺口泄流一类堰塞湖应急排险的有效手段, 较详细地分析了堰塞湖滑坡坝治理中常用的工程爆破技术。

包括具体方法的使用特点和工程处治典型实例。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随着我军的职能使命任务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由承担单纯的水电施工逐渐向应急救援领域转变。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恶化,灾害频发,导致重大的人员财产经济损失。

作为水电兵,我们在抢险救灾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在抢险救灾中可担任尖刀兵,为抢救人员生命和财产做出重要贡献。

从98特大洪灾到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我军在抢险救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然而,在汶川地震中我军面临了一类新的灾害考验——地震堰塞湖。

堰塞湖是由于河流被外来物质堵塞而形成的湖泊。

常由山崩、地震、滑坡、石流、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和流动沙丘等造成。

长发生在地震活跃,泥石流多发地带。

地震堰塞湖的堤坝大多由滑落的松散石块组成,一旦决堤将会对下游民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在治理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过程中,针对唐家山堰塞湖极难险情,我军联合各领域的专家解决了问题,但同时也反映出在处理这一类灾害上的技能欠缺,经验欠缺,排险措施单一等问题。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各国处理地震堰塞湖的经验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军治理堰塞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在汶川地震后,国内学者专家通过对唐家山等地震堰塞湖的应急处理积累了经验。

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多平台,多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利用3S技术掌握了灾区堰塞湖的位置及范围,并利用先进的数学建模技术模拟灾区堰塞湖模型,为治理方案的产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这些经验对我们应急抢险都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在处理未来的突发灾难时,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卫星通信,遥感成像,计算机模拟等技术为我军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以处理堰塞湖方法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对爆破处置技术的原理、原则、具体技术措施等进行深入和详细的研究,从而为从事抗震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并为治理地震堰塞湖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堰塞湖及其处理

堰塞湖及其处理

堰塞湖及其处理1.什么是堰塞湖堰塞湖(barrier lake)是由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

堵塞河道的滑坡体, 称“堰塞体”, 实际上是一座天然水坝, 堰塞湖实际上是一座水库。

在堰塞湖形成的当时, 如果它对上下游构成威胁, 就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那些对上下游不构成威胁, 或者经处理后, 堰塞体还可加以利用, 那么, 还可将这些堰塞体或堰塞湖永久保留, 并改造成永久性的水坝和水库, 将害转化为利。

造成山体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1)地震由地震造成的滑坡体形成的堰塞体也称“地震坝”。

我国重庆黔江上的小南海,就是在清代(1856年)因地震形成的一座堰塞湖, 坝长约100m, 坝高约30m。

由于后来又人为开设了溢洪道,因此它能与人工水坝工程比美, 现已成为旅游胜地, 并享有“深山明珠”等美誉。

对其成因,李四光曾有“冰窖”之说。

世界上有众多的这类堰塞湖。

(2)火山熔岩流由火山熔岩流形成的堰塞湖, 特称“熔岩堰塞湖”。

我国有多座著名的熔岩堰塞湖, 如:①黑龙江省东南部的镜泊湖。

是一座经5次火山爆发由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

②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

由14座火山爆发形成, 在河道上形成了5个一串相邻的堰塞湖, 故名。

③新疆的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距乌鲁木齐110km, 湖面呈半月形, 长3400m, 最宽处1500m, 最深105m, 有“天山明珠”的盛誉。

(3)特殊的地质构造由特殊的地质构造造成的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也称“山崩坝”。

我国陕西的天池就是由特殊的地质构造产生山体滑坡堵塞了太乙河形成的堰塞湖。

天池也称太乙池。

诚如上述, 滑坡体可以堵塞河流形成水库;然而, 世界上还有完全相反的、也许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史实:滑坡体竟然会使已有的水库消失——这就是意大利的瓦依昂(Vajont)坝库区的一次特大山体滑坡, 滑坡体将该水库填满, 原有水库不复存在, 该坝成了一座不蓄水的被废弃的坝。

该滑坡体方量竟达2.4亿m3, 而当时的库容仅1.2亿m3。

堰塞湖的处理方法 -回复

堰塞湖的处理方法 -回复

堰塞湖的处理方法-回复堰塞湖是指河道上突然形成的带有溢洪道的临时性水库,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地质灾害等原因,导致河流断流或局部堵塞,水流不能顺利通过,最终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的形成会给周围地区带来巨大的水患风险,因此对堰塞湖的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堰塞湖的特点、处理方法和案例来逐步探讨。

一、堰塞湖的特点堰塞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突发性:堰塞湖是突然形成的,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也是突然而且严重的。

特别是在陡坡河流的上游地区,一旦发生堰塞湖,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山洪暴发。

2. 潜在的崩溃风险:堰塞湖的堰体通常由崩塌物或滑坡堆积而成,其稳定性较差,存在崩塌、溃决的风险。

一旦堰体发生破坏,湖水瞬间释放,可能会引发洪水灾害。

3. 庞大的储水量:堰塞湖的容积通常较大,能够储存大量的水源。

一旦堰体破坏,储存的湖水将迅速释放,造成河道下游的洪水。

4.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堰塞湖的形成改变了原有水系结构,对附近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直接影响,如淹没土地、破坏植被等。

二、堰塞湖的处理方法处理堰塞湖的目标是消除或减轻威胁,并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堰塞湖处理方法:1. 挖洞排水法:通过开挖溢水道,引导湖水缓慢流出,减缓堰塞湖的压力,以降低溃决风险。

此方法在防止堰体破裂的同时,还能将湖水引导入其他河道,减小对下游的影响。

2. 爆破排洪法:当堰塞湖容积较大,挖洞排水效果不佳时,可以采用爆破排洪的方法。

通过在堰体上预埋炸药,引爆炸药,瞬间将堰体炸开,释放湖水。

3. 建设水闸、泄洪孔:通过修建闸门、泄洪孔等控制设施,对堰塞湖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堰塞湖的水位,并根据需要进行水位管理和泄洪。

4. 人工疏浚:对于淤积较轻的堰塞湖,可以采用人工疏浚的方法,清除河流中的淤泥和水草,恢复河道的通畅。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较小的堰塞湖,且对保护环境的影响较小。

三、堰塞湖处理的案例1. 1975年中国大堰塞湖治理:中国云南省滇池上游的白马江堰塞湖由于河道断塞,威胁到下游500多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是中国四川省泸定县地区发生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

由于动力型堰塞湖位于高海拔地区,周围通讯交通条件恶劣,处置难度大。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人力物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处置了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

本文将对此次堰塞湖应急处置进行回顾与思考。

回顾:在金沙江堰塞湖突发时,中国政府和四川省政府迅速响应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基于对堰塞湖形势的精确掌握,中国地震局迅速发布了关于堰塞湖启动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地震部门加强与金沙江堰塞湖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并指导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堰塞湖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指挥部迅速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组成了中央抢险救灾工作组,赶赴灾区进行堰塞湖紧急救援。

四川省政府也立即启动了省级抗震减灾应急响应,组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动员救援力量,加强堰塞湖事故应急处置。

中国军队迅速行动,组织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派遣医疗队、抢险队和后勤支援队赶赴灾区,展开紧急救援工作。

与此多个省份的抢险队和医疗队也主动报名参与救援工作。

在堰塞湖救援过程中,政府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与遥测技术、无人机等,加强对堰塞湖的监测和应急指挥。

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多种措施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如组建了应急指挥部,制定了应急预案,完善了通讯通道和交通运输条件,调拨了充足的物资和救援力量。

思考:尽管此次金沙江堰塞湖的应急处置工作取得了成功,但仍然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应对类似灾难提供参考。

应加强堰塞湖事故预测与监测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堰塞湖事故的预测与监测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堰塞湖形势的跟踪监测,并及时利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获取数据,提高对堰塞湖突发的预警能力。

应加强堰塞湖事故应急演练与培训。

事先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有助于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应急工作的协调性和效率。

堰塞湖应急处置施工技术概述

堰塞湖应急处置施工技术概述

<15 15-30 30-7070-120 >120堆高/m1.^ 15m ;2.15~30m ,3.30-70 m,4.70~120 m ;5. > 120m图2堰塞湖堰塞体堆高统计情况超过10 d,如易贡、舟曲等堰塞湖处置时间相对 较长,特别是易贡堰塞湖库容约30亿m3,处置时间 超过1个月(见图3)。

50 - 45 . ♦40 -10 15 2025 30 35 40处置时间/d图3处置时间统计2.2交通不便人机进场不易由于堰塞湖多数由地震、降雨、冻融等引发的 滑坡或泥石流形成,地处高山峡谷,灾害发生时往往道路中断,人机进场困难。

根据统计,四川汶川1堰塞湖处置情况从2000年4月至2018年11月,原武警水电部 队先后参与应急处置堰塞湖累计39个,参与了 21 世纪以来大多数规模较大的堰塞湖处置工作。

从 分布区域看,参与处置的堰塞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 原及周边,其中四川境内26.5个(金沙江白格堰塞 湖为西藏位于四川交界)、西藏2.5个、重庆5个、云 南2个、甘肃1个。

从处置时节看,多集中于5~8月 份,其他时节相对较少。

这些堰塞湖均属于高危堰塞湖,库容多在100 万~1 000万m3(见图1),且处置工作多集中在汶川地震时期。

堰塞体堆高一在30~70 m之间(见图2)。

库容/万m3图1堰塞湖库容统计2处置施工特点分析2.1处置时间紧应急性强堰塞湖处置的施工时间一般在10 d内,极少数收稿日期= 2019-01-20作者简介:周志东,男,高级工程师,客座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利水电施工和应急救援工作。

E -mail :463525748@•22 •文章编号:1006 - 0081 (2019)03 - 0022 - 04堰塞湖应急处置施工技术概述周4i12,惠脅1,林振本1(1.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局,成都温江610000;2.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呈多发频发态势。

堰塞湖处置技术——爆破挖掘技术在一把刀堰塞湖排险处理中的应用

堰塞湖处置技术——爆破挖掘技术在一把刀堰塞湖排险处理中的应用

爆破挖掘综合治理绵远河一把刀堰塞湖摘要:一把刀堰塞湖位于绵竹市汉旺镇上游约5km处,两岸山体陡峭险峻,为高山峡谷地貌。

一把刀堰塞湖主要由两处滑坡体堵塞绵远河形成的梯级堰塞湖。

堰塞体全部为山体垮塌的岩石组成,其中大部分为巨石,施工机械设备根本无法直接清除、疏通河道,需要进行大量的爆破施工作业,然后再利用大型挖掘机对爆破体进行挖掘清理。

一把刀堰塞湖排险按照爆破与挖掘清理相结合的方法,自下而上对堰塞体进行爆破解小、清理河床、疏通河道,最终达到降低水位、减少库容、降低风险,从而达到排险要求的风险等级。

关键词:堰塞湖排险基岩爆破1一把刀堰塞湖情况简介一把刀堰塞湖位于东经104.14970、北纬31.48939,位于绵竹市沱江支流绵远河楠木沟附近,下距绵竹市汉旺镇约5km。

两岸山峰陡峭险峻,为高山峡谷地貌。

基岩岩性为三叠系嘉陵江组(Txj)厚层~巨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一把3刀堰塞湖主要由两处左岸山体滑坡堵塞绵远河形成梯级堰塞湖,其中上游堰体为主堰体,两道堰体之间为地形低洼的水潭,潭水水深约为10米。

堰塞体主要由山体滑坡的巨石组成,同时一把刀堰塞湖下游300m范围内出现右岸山体大规模滑坡,河道堵塞严重。

一把刀堰塞湖最大坝高约50m,库水位高约26m,尾水长度约2000m,库容约300万方。

两处堰塞湖中间为一长约100m的深潭,潭深超过10m,加之该处两侧山体陡峭,交通条件极难形成。

2一把刀堰塞湖排险特点2.1施工难度大一把刀堰塞体全部由山体滑坡的大块石组成,其中大部分为重达数百吨、数千吨的巨石,机械设备无法直接对堰塞体进行作业排险,需要进行大量的爆破作业。

一把刀两岸为陡峭的悬崖,交通极为不便,机械设备仅能对河道左岸4-5m 范围内的堆渣进行挖除清理,右岸堵塞体爆破后的石块挖掘机无法清理,需要人工进行水下清理,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排险效果。

2.2安全隐患多由于两岸山体陡峭险峻,在5.12地震后,山上堆存大量的松散垮塌体,余震、刮风和降雨都会使松散岩体出现大量滚落,给排险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一把刀堰塞湖为绵远河最下游的一个堰塞湖,若上游堰塞湖出现溃坝,将会对一把刀排险施工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堰塞湖灾害应急响应与处置要点

堰塞湖灾害应急响应与处置要点

堰塞湖灾害应急响应与处置要点为有效应对堰塞湖灾害,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进一步规范应急响应、力量调集、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综合保障、安全管控等事项,制定本要点。

一、灾害特点(一)发生突然,隐蔽性强。

堰塞湖多随地震、强降雨、长期风化、人为生态破坏等自然灾害而发生,无法准确预测发生的位置及时间,一般为后期发现,加之可能出现在人烟稀少、交通通讯不畅地区,大大增加了灾害的隐蔽性。

(二)危害巨大,次生灾害多。

堰塞湖发生后,会造成道路中断、村庄淹没、农业生产毁坏等洪涝灾害,会因蓄水量的增加,造成溃坝、洪水、泥石流以及山体再次垮塌、桥梁和电站冲毁等次生灾害,人民群众无家可归,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三)变化难测,预测报警难。

随着堰塞湖水位的持续上升,坝体和岸堤不断受到侵蚀和强压,加之堰塞坝体结构的不稳定性,砂石、风化岩土、松散沉积土多,极易形成不稳定流动体引起整体崩塌,引发溃坝及崩岸,险情一触即发难以预报。

(四)救援困难,处置时间长。

堰塞湖的发生一般会伴随地震、暴雨、山体垮塌、道路交通中断、公共基础设施受损等多种不利情况,救援力量、装备、保障困难,通讯盲区较多,以及民族语言障碍等,给应急救援行动带来巨大困难和诸多不确定因素。

二、力量调集(一)调集原则1、就近原则。

首先调集属地国家消防救援力量(工程机械救援大队未建成的,要调集地方工程机械力量参与)为主、其他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救援力量参加。

2、联动原则。

堰塞湖处置复杂,涉及天气、水文、地质,以及空地水一体救援力量,要第一时间调集气象、水利、国土、交通、通信等专业力量参加,组成联合指挥部。

3、梯次原则。

根据任务需求和灾害发展变化,按照“预前置、预集结”的要求,分任务需求和轻重缓急进行力量调集,确保救援现场有序运行。

4、高效原则。

根据灾害特点、地域特性、道路交通等实际情况和灾害处置需求,有选择性和重点的调集,科学配置力量及相关装备,发挥人员和装备的最大效能。

(二)力量构成1、消防救援队(含森林消防救援队)和矿山救护、安全生产等应急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应急救援队伍。

02刘宁:巨型滑坡堵江排险减灾的认识

02刘宁:巨型滑坡堵江排险减灾的认识

中国国土资源部
唐家山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基本情况
唐家山应急处置制约性因素 唐家山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施工过程 唐家山应急处置的效果评估
唐家山堰塞湖基本情况
堰塞体体积
顺河长约 平面面积约 坝高 堰塞湖库容
2037万m3
803m 30万m2 82~124m 3.16亿m3
横河宽最大约 611m
唐家山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施工过程
由于实际施工能力较原计划能力有明显的突破, 在接近完成高标准方案(进口高程742m)时,将进口 高程由742m降低为741m;在此方案施工临近结束时, 又将渠底高程全线降低1m,实际平缓段进口高程740m, 平缓段出口高程739m,渠底宽度7~10m。 6月6日开始对可能影响溯源冲刷效果的平缓段出 口约60m碎裂岩渠段, 在泄流渠平缓段末端的左侧新开 挖一条泄流支槽,并尽可能降低该槽槽底高程以加大 过流刷淘效率。支槽长110米、渠底宽10米、槽底纵坡 1:4~1:6,边坡坡比1:1.5。后因泄流渠溯源冲刷快速 发展,支槽方案停止继续实施。
唐家山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施工过程
泄流渠位置: 充分考虑堰塞体的 成因、地形地质和 水文条件确定;
泄流渠渠型: 入口低坡、 中段平底、 岩槽锁口;
唐家山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施工过程

根据堰塞体现场的地形、地质条件,泄流渠利 用堰塞体上偏右侧的天然垭口依势布臵,平面 上呈凸向右岸的弧形。 泄流渠采用梯形断面,两侧边坡为1:1.5。设计 了相同开口线、相同坡比,不同渠底高程的方 案;为简化施工,只设计了铅丝笼进行边坡防 护。防护范围为陡坡段及其两侧边坡、下游变 坡处顺流向前后共50m范围、泄流渠凹岸边坡。
上游集雨面积 3550km2
唐家山堰塞体河谷原貌 (从上游往下游照) 唐家山堰塞体 (从下游往上游照)

堰塞湖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

堰塞湖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

第41卷第1期2010年1月人 民 长 江Yangtze RiverVol.41,No.1Jan.,2010收稿日期:2009-10-16作者简介:夏仲平,男,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10)01-0042-02堰塞湖应急处置的技术措施夏仲平(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10)摘要:以某堰塞湖的处置为例,对处置原则和处置措施进行了论述。

认为:首先应对堰塞湖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根据堰塞体所处河流多年水文资料,预测堰塞湖应急处置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来水量和水位,作为其风险评估的依据。

其次,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处置。

工程措施包括:堰塞体开渠泄洪、引流冲刷、拆除,上游垭口疏通排泄、湖水机械抽排、虹吸管抽排、新建泄洪洞等。

引流槽断面宜设计成窄深状,出口设置应有利于产生溯源冲刷。

非工程措施包括:应急避险范围确定、应急避险预案和应急避险保障。

对类似堰塞湖的处置具有参考作用。

关 键 词:技术措施;应急处置;处置措施;堰塞湖中图法分类号:P315.9 文献标志码:A 堰塞湖是由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堵塞河道所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规模按其库容分为大型、中型、小(1)型、小(2)型。

堰塞体危险级别根据堰塞湖规模、堰塞体物质组成、堰塞体高度等指标,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

堰塞体溃决损失严重性级别根据风险人口、重要城镇、公共或重要设施等指标,分为极严重、严重、较严重、一般。

堰塞湖风险等级根据堰塞体危险性级别和溃决损失严重性级别分为Ⅰ、Ⅱ、Ⅲ、Ⅳ级。

出现堰塞湖后,有关部门应及时进行应急处置,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堰塞湖应急处置是指采用工程和非工程应急措施,降低堰塞湖风险、减少灾害性损失的活动。

堰塞湖应急处置原则为:(1)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坚持安全、科学、快速的指导方针。

(3)坚持主动、及早、排险与避险相结合。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次严重的地质灾害事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次事件中,政府、专家、救援队和广大民众共同努力,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害,展现了中国国家行政管理的高效性。

政府及时响应,积极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当灾情发生时,国家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派遣专家赶赴现场指导抢险工作。

政府调集了大批抢险人员和救援装备,组成救援队伍,全力投入到抢险救援工作中。

政府的及时响应和有效组织,保障了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专家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指导。

科学家们通过现场勘测和相关数据分析,准确判断了堰塞湖泄洪的风险和可能影响范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他们的科学分析和专业指导,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降低了堰塞湖泄洪可能带来的灾害风险。

救援队伍和广大民众克服困难,积极投入抢险救援。

在抢险救援行动中,无论是来自军队的官兵,还是来自民众的志愿者,他们都发挥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责任心。

他们不顾一切困难和风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救出了被困的居民,转移了受灾群众。

他们的英勇行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在这次灾害事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灾害预警机制仍然不完善。

虽然政府及时响应,启动了应急预案,但在灾害预警方面还有所欠缺。

我们应该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建立更加完善的预警系统,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救援装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有些救援队伍由于装备和技术水平不足,导致抢险工作效率不高。

我们应该加强救援队伍的装备更新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灾情。

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地质灾害是不可预测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灾害知识的普及,培养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技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最近,中国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相继发生了金沙江堰塞湖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

这些偏远的地区因地形复杂和气候恶劣而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不仅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影响,也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及时采取措施,高效地应对灾害,并从中吸取教训。

8月29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境内的金沙江发生了河道阻塞,导致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

这一事件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随后,国家各级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包括空投救援物资、派遣搜救队伍、组织疏散等。

在短短几天内,堰塞湖得到了有效的处理,河道恢复正常。

这种高效的应急处置方式显示出了政府的机制和应对能力。

不久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外八庙乡的雅鲁藏布江发生了第二个堰塞湖。

由于该地区交通条件恶劣,导致救援行动受到阻碍。

居民被迫撤离,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由于在处理金沙江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类似的措施在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中也被采用。

政府组织了庞大的救援队伍,通过空投接近堰塞湖,为受影响的居民和受损的财产提供支持。

救援人员用飞机和直升机将物资运到目的地,同时还施加了一些必要的工艺措施,可以清理河床和缓解水流,以确保堰塞湖水量得到控制。

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必须发展更好的科技和预警措施,以及更高效和成功的救援机制。

为此,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来解决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使社会变得更加可持续。

此外,应该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众对灾难的危险性和应对措施的意识和能力。

确保及时的应急处置和快速响应是限制自然灾害损失的关键。

政府和公众必须密切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和国际合作,加强应急预防和减灾能力,以确保能够应对未来的自然灾害。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近年来,我国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发生了多次堰塞湖事件,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

这些堰塞湖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凸显了我国应急处置的不足。

对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的应急处置进行回顾与思考,对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回顾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的发生。

2018年10月11日晚,金沙江流域发生4.9级地震,导致附近山体发生滑坡,迅速形成了堰塞湖。

随后,堰塞湖湖水不断上涨,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堰塞湖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段,地处滑坡边缘,附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堰塞湖水位持续攀升,威胁着流域中游及下游数个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各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立即展开了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处置的回顾显示,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各地相继派出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现场,对堰塞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察和评估,为后续的处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关部门组织了大规模的人员疏散工作,确保了附近群众的生命安全。

政府还对受影响地区进行了物资、救援队伍和医疗设备的迅速调配,有效保障了当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还采取了爆破、排除、抢修等多种方法应对堰塞湖威胁,成功避免了更大范围的灾害发生。

这一系列应急处置措施,有效地化解了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带来的各种风险,最终成功保障了大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回顾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也需要深刻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响应速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相关部门对堰塞湖事件进行了及时的处置,但在事发初期,一些地方的部署和应对措施还显得比较被动和缓慢。

在突发事件中,时间就是生命,必须要加快应急响应的速度,有效减少灾害的损失。

需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一方面,人们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抗灾救灾能力和水平,为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处置回顾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是指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发生堰塞湖的情况。

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是中国西藏地区的两大主要河流,流经地质复杂且地势险峻。

由于地质活动频繁以及季节性的降雨和融雪,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经常发生堰塞湖事件,对周边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堰塞湖一旦形成,水位持续上升,可能导致溃坝泄洪,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洪水灾害。

为了应对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开展水文观测、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等。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信息不及时、资源不足、救援措施不够周全等。

经过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的经验总结,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性。

在未来应对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时,应该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总结和分析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置措施,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 正文2.1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回顾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是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在2018年10月11日。

当时,金沙江雅鲁藏布江上游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堰塞湖事件,导致大量洪水被堵塞,威胁到下游地区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次事件中,堰塞湖形成后,当地政府启动了应急预案,紧急疏散了周边受威胁的居民,并派出救援队伍进行抢险和排险工作。

通过多方合作和努力,最终成功解除了堰塞湖威胁,避免了更大的灾害发生。

这次事件也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和准确,救援措施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灾害应对中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和危险源治理。

金沙江雅鲁藏布江堰塞湖事件回顾,虽然暴露了一些问题,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16中国水利·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专题里氏8.0级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地质环境极为脆弱、人口相对密集的中、高山地区,据估算,地震所触发的滑坡、崩塌在5万余处以上,其中对城镇、乡村带来直接危害和间接威胁的达4000余处;大型、特大型滑坡达数百处。

地震触发的大量崩塌滑坡沿主发震断裂带和河流、沟谷成带状分布、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型之复杂、造成损失之重,举世罕见,是改变山河面貌的主要因素。

大量滑坡、崩塌是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设施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汶川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在一些重要江河支流,形成较大规模的堰塞湖35处,其中四川34处、甘肃1处;蓄水容积1亿m 3以上的1处,100万m 3以上的21处。

四川省34处堰塞湖中,极高危险级1处(唐家山),高危险级5处,中危险级13处,低危险级15处,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是集雨面积最大、蓄水量最大、威胁最大、可能造成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堰塞湖。

堰塞湖如果处置不当,所造成的次生灾害可能远大于地震本身。

一、唐家山堰塞湖处置1.基本情况唐家山堰塞湖位于四川省北川县城上游3.2km 处,堰塞体体积2037万m 3,顺河长约803m ,横河宽最大约611m ,平面面积约30万m 2,坝高82~124m 。

堰塞湖上游集雨面积巨型滑坡堵江堰塞湖处置的技术认知刘宁(水利部,100053,北京)收稿日期:2008-08-14作者简介:刘宁(1962—),男,总工程师。

摘要:巨型滑坡堵江形成的堰塞湖往往具有滑坡方量大、集雨面积大、蓄水量大、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威胁大等特点,排险处置又受地质条件不明、水陆交通不便或完全中断、周边环境危险、施工时间紧迫等制约。

因此,堰塞湖排险处置的难度非常大。

唐家山堰塞湖的成功处置,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认真总结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次生灾害或自然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堰塞湖;唐家山;溃坝;应急处置Technologies of dammed lake treatment caused by large-scale landslide //Liu NingAbstract:Dammed lake caused by large-scale landslide often results in a large storing area of rainwater that threatens the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ies downstream.The treatment of dammed lake is rather difficult due to the unclear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inconvenience or interrupt of communication,danger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ime constraint of construction.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angjiashan Dammed Lake created a wonder of treating large-scale dammed lake in the world.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 the Tangjiashan Dammed Lake is beneficial for us to enhance capacity of dealing with secondary or natural disasters.Key words:dammed lakes ;Tangjiashan ;dam break ;emergency treatment中图分类号:TV64+P31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123(2008)16-0001-07编者按: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的成功,是四川地震灾区水利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堰塞湖处置的经验既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上处置类似大型堰塞湖的宝贵财富。

本次堰塞湖处置的难点有哪些?是如何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科学确定除险方案的?处置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思路是什么?方案的特点是什么?唐家山堰塞湖处置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本刊特别约请直接参与堰塞湖处置的相关专家撰写了一组文章,从技术角度全面回顾和总结分析处置过程,形成本组“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专题”,旨在为广大读者对堰塞湖处置全面了解和认知提供帮助,不断提高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并为国内外大型堰塞湖的处置留存一份宝贵的文献资料。

特别关注CHINA WATER RESOURCES2008.163550km2,堰塞湖库容3.16亿m3。

堰塞体表面起伏差较大,中线偏右有较低洼槽。

堰塞体物质结构为:右侧区上部为残坡积的碎石土,下部为巨石、孤块碎石,左侧区主要由巨石、孤块碎石组成,局部上覆碎石土。

2.制约性因素(1)堰体结构不明,资料缺乏唐家山堰塞湖堰塞体是地震造成山体滑塌下来的散粒体,经过高速滑动和巨大挤压后,其堰体结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应急处置中既无时间也无条件进行钻探、现场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等常规测试项目,短时间内只能凭肉眼表面观测,根据工程经验对堰塞坝的物质组成和力学性质进行大致的推断,给处理带来极大难度。

(2)堰体溃决可能性大,危害严重由于堰体堆积物组成复杂,结构稳定性判断异常困难。

据统计,如不采取人工除险措施,堰塞湖形成后一年内溃决的概率高达93%。

唐家山堰塞湖“坝”高、“库”大,河流水量大,一旦堰塞体在高水位时溃决或溢流引发堰塞体在短时间内溃决,溃坝洪水将造成下游大面积淹没,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对下游河道和两岸造成严重冲刷和破坏。

(3)水文气象预报难度大,时间紧迫唐家山堰塞体堵塞湔江河道,水量无法下泄,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加上山区天气变化无常,水文气象预报的难度很大,如果再遭遇汛期强降雨,预报洪水叠加高水位,将会带来巨大的溃决风险,因此应急处置必须考虑最不利的来水情况。

而这样一来,留给方案制订、施工准备与实施、人员转移的时间非常紧迫,也给施工进度安排带来很大难度。

(4)施工环境危险,条件恶劣唐家山堰塞湖地处高山偏远区,陆路、水路运输中断,施工完全依赖空运,而空运因雨、雾、风等天气原因面临随时中断的风险。

施工现场极为狭窄,工程措施处理难度极大。

同时,施工可能面临余震、滑坡和堰塞体突然溃决的危险,施工人员安全时常受到威胁。

概要地说,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有四个确定性和四个不确定因素。

确定性因素:一是遇较大洪水或降雨,溃决概率非常大;二是堰塞体高80~120m,水头高60~80m,极具危险性;三是上游流域面积大,水位上涨快;四是堰塞体还在遭遇强余震影响。

不确定因素:一是堰塞体土石结构复杂,一时难以弄清,且均为经过高速滑动形成的散粒堆积体;二是气象的变化难以预测;三是堰塞体可能存在薄弱环节造成塌陷甚至部分溃决,5月29日在堰塞体左后坡700m高程处发现管涌渗水点,渗漏量一直在增多扩大;四是在堰塞体上游约3km处还有一处近1700万m3的马铃岩潜在滑坡体存在,如果巨大滑坡体滑落产生涌水,可能会对唐家山堰塞体造成严重影响。

3.方案制订、现场施工和泄流过程(1)方案制订推断唐家山堰塞湖的实际成因和现状,综合考虑排险减灾条件和环境,形成高度统一的认识是:唐家山堰塞湖的应急处置仅靠工程措施无法达到抢险救灾的目的,应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

非工程减灾措施包括受灾害威胁范围计算和调查,监测预警预报,下游群众转移避险安置以及恢复、重建方案等。

①充分考虑堰塞体的成因、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确定泄流渠位置,在坝体右侧垭口软硬结合处开挖泄流渠,确定了“入口低坡、中段平底、岩槽锁口”的渠型,以期达到“方便施工、溯源冲刷、固左淘右、不溃少留”的效果。

②针对施工效率的高低和湖内来水的不同,设计了渠道开口线相同、三个不同的渠底高程目标方案,同时根据天气和来水形势,还设计了爆破方案备用。

实施中采用动态设计,根据气象水文预报,结合地质地形条件,不断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

③在施工方式上,采用“疏通引流,顺沟开渠,深挖控高,护坡镇脚”以及“挖爆结合,先挖后爆,平挖深爆,以爆促挖”。

实际施工中,由于泄流渠开挖处沙和土较多,爆破作用不大,加上炸药容易引起新的崩塌,最终只在消阻清漂时使用了少量爆破。

④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预报。

建立水雨情预测预报体系、堰塞体远程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坝区安全监测系统、坝区通信保障系统等,对气象、水文、堰体结构稳定性、渗流、险情以及泄流过程等进行实时监测、预报、预警,同时对通口河唐家山下游的一系列堰塞湖、电站、水库等进行实地和远程遥控监测。

⑤按照充分利用自然力量排除自然灾害的排险减灾理念,分析并研究泄流渠过流后的三种可能形态及应对措施:一是过流产生强烈的溯源冲刷,致使堰体溃决;二是过流后,由于堰体土石结构坚固而湖水能量和动力不足以形成有效淘刷,使堰塞湖悬而不下,风险犹存,长期浸没上游、威胁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形成溯源冲刷,泄水淘刷力能有效使右部堰塞体相对软弱的碎石土被水流淘刷带走,扩大成为有相当泄流能力的大河,而残留堰塞体由于块石体存在,稳定且再无溃决风险。

⑥进行溃坝洪水推演,科学评估溃坝风险。

根据不同溃坝模式演算的洪水过程和风险评估成果,分析了1/3、1/2和全溃情势和避险方案,对1/3溃坝影响范围内的27.5万多人进行了提前转移。

⑦研究了下游4处堰塞湖和3座电站拦截唐家山下泄水流的作用和溃决状态,对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监测、预警、抢护要求和方案。

在具体方案制定中,根据堰塞体现场的地形、地质条件,泄流渠利用特别关注特别关注2008.16中国水利CHINA WATER RESOURCES2008.16堰塞体上偏右侧的低洼薄弱部位布置,平面上呈凸向右岸的弧形。

泄流渠采用梯形断面,两侧边坡为1∶1.5。

设计了相同开口线、相同坡比,不同渠底高程的方案;为简化施工,设计了铅丝笼进行出口锁口和软弱边坡防护。

防护范围为陡坡段及其两侧边坡、下游出口段变坡处顺流向前后共50m范围、泄流渠凹岸边坡。

北川唐家山堰塞坝泄流槽平面布置见图1。

三个不同的渠底高程目标开挖方案为:方案1(低标准方案):进口高程747m、渠底宽28m,泄槽总长670m,上游平缓段纵坡0.6%,下游陡坡段纵坡分别为24%和16%。

方案2(中标准方案):进口高程745m、渠底宽22m,泄槽总长680m,上游平缓段纵坡0.6%,下游陡坡段纵坡分别为24%和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