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5以内的加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加法,体会加法的含义。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发展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并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
说教学准备:课件、直尺说教学过程:一、常规积累,练习5以内的分与合师:上周,我们一起学习了分与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确的说出答案呢?出示:3可以分成1和();()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和2;3和2合成();1和2合成();2和()合成5;评价:看来,5以内的分成与合成,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学的非常棒。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这些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吧!二、情境导入,认识加法1、出示情境图(动画)师:瞧,图上的小朋友正在给花浇水呢。
(1)(课件呈现3个小朋友)仔细观察,(课件:又来了2个小朋友)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师:说的真好,一下子就说出了2个数学信息,有3个小朋友(板书:3),又来了2个小朋友(板书:2)(2)师: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你能想到什么呢?师:你能把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生: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师:你们也能向他这样完整的说一说吗?轻轻的说给你的同桌听。
(2)启发:一共有5个小朋友,我们是把几和几合起来就是5?同桌交流: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
2、认识加法(1)把3和2合起来,就能得到一共有5人,这个“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表示。
(2)介绍:3和2合起来,就可以写成3+2,中间的符号是加号(板书)。
3和2合起来是5人,就可以写成“=5”。
(3)指导读算式:3加2等于5。
(师示范)(4)追问:这个算式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那谁来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一生汇报,其他同学和同桌互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理解5以内单数相加和双数相加的概念。
2.学生能够在1-5中快速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概念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5以内单数相加和双数相加的概念。
2.学习1-5的加法口算技能。
教学难点1.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单数相加和双数相加的概念。
2.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进行1-5的加法口算技能。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4.归纳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和PPT。
2.学生准备笔和作业本。
3.教师准备游戏和实物道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教师用两个小方块表示两个苹果,让学生进行对比:两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后等于几个苹果?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后,发现答案是四个苹果。
教师扩展问题:如果现在不是两个苹果而是三个苹果,那么三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后等于几个苹果?学生思考后回答是五个苹果。
Step 2 游戏教学1.游戏1:两个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每组人数控制在6个人以内,每人手中持有5颗小球,每组从1开始以“1,2,3,4,5”一次递增的方式规定叫声,第一次“1”,第二次“2”,依次类推。
当出现加法题时,学生以快速扔小球的形式回答,回答正确就获得一分。
获得分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2.游戏2:每个学生手中持有5张扑克牌,牌的点数从1-5。
教师会问出一个加法题,比如“2+3等于几”,学生会在自己手中的扑克牌中,选择两张相加等于5的牌。
然后将这两张牌放在一起,回答出“5”。
同理,对于“1+3等于几”,学生会选择1和3这两张牌,放在一起,回答“4”。
这样,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可以加深对数字大小和加法的认识。
Step 3 思维归纳语言比较中,教师将学生在游戏中的策略和思路进行回顾总结,并鼓励学生让其它小组从过来自己的策略和思路,培养学生积极分享和思考的习惯。
Step4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游戏,总结出5以内加法的规律和口算技巧。
最新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教材解读】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31-33页2.课标分析:新课标强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5以内的加法》这一主题,重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学具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主动探究学习,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全面深入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3.教材分析:走进花果山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呈现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4.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
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虽然以前接触过计算教学的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不太理解加法的真正意义。
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在“加法意义的理解”上。
【教学目标】1.能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能正确读、写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对数的游戏:用手指表示数的组成。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喜欢的气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1、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二、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认识了数字,并会一些简单的加减计算,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老师要积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教法、学法:⑴情景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再导入新课时,我先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有趣的动感画面,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到教学中来。
⑵直观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我设计的练习凭借直观的画面,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活泼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发展。
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5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说课稿)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5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说课稿)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主题为“5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要求学生在加减法中发现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以实际例子为基础,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规律,提升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规律,拓展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5以内的加减法。
2. 教学方法:1. 观察法在课堂上,老师会先呈现一些情景或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如,呈现5只小鸟,下面写着“加1只小鸟”,要求学生算出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2. 口算法在观察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例如,计算 1 + 2,1 + 3,2 + 2 等,逐步提高难度。
3. 教学重点1.学生对加减法的规律进行观察和总结。
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口算练习。
4. 教学难点在初步掌握加减法规律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加减法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时间活动安排1. 热身5分快速回顾上一堂课内容,通过简单题型的练习,帮助学生进钟入数学状态。
2. 观察法训练10分钟显示图片或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发现规律,结合加减法规则进行口算。
3. 练习训练20分钟进行加减法的口算练习,逐步提高难度。
4.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教师应重点考虑学生能否独立进行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包括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阅读能力,把握数学问题的问法和难点,判断做题方法和步骤,进行快速计算等,同时也要考虑学生通过观察规律能否快速推理出规则,进而快速解决口算问题。
教师应适当减少记忆死板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篇1活动目标1、讲述自己的购物过程,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学习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1、超市场景及贴有1—4元价格标签的商品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3、超市货架图一张(如图5-8)。
活动过程1、开展购物活动,学习5以内的加减。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每位小朋友用5元钱买一样物品,如果需要找零钱,请在旁边的篓子里按数目取出零钱,再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
“你有几元钱,用了几元钱,还剩几元钱。
”并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
(如:我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牙膏,还剩1元钱。
用一道算式记录。
)并和同伴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
(3)请个别幼儿根据所列的算式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
(如:5-2=3,我用5元钱,买了2元钱的__,还剩3元钱。
)2、带领幼儿进行购物猜测活动,学习用推类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图,知道实物图上数字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我用5元钱,买了货架图上的两样食品,你们猜猜我买的是哪样食品?”(1)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请大家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再肯定其中的一样食品,让幼儿重新猜另一样食品。
(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因为这两样食品合起来是5元钱。
教师就可以肯定他们猜对的一样,即:4元钱的可乐猜对了,而1元钱的糖不对,幼儿则需重新猜另一样,他们就会猜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饼干。
)(2)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肯定其中的一样但不告诉幼儿是哪一样,让幼儿通过类推的方法去猜测。
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教师可表示有一样猜对了,一样猜错了,请幼儿再猜。
幼儿说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冰棒,教师表示还不对,幼儿又猜是4元钱的__和1元钱的糖,老师表示:这次你猜对了。
3、老师总结,布置作业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篇2活动目的: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2.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析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5以内的加法》这一课。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5以内的加法》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二、说教法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充分的观察、感悟、发现图中的教学信息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观察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三、说学法1.加强基础训练。
2.促进主动探索。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5以内的加法。
4.适时练习,培养能力。
四、说教过程(一)复习5以内数的分与合(快速抢答)开始,以游戏的方式引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样,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生搭配进一步探究5以内加法的“脚手架”。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节课程是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的第二讲,涉及到5以内数的加法。
在学习加法之前,孩子们已经学过了数的认知、数码、数的比较和排序等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本节课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加法的概念和方法,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加法。
二、教学目标1.知道5以内数的加法公式;2.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口诀;3.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加法的概念和方法;4.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法计算。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卡片游戏或计算题目快速帮助孩子们回忆和巩固5以内数的基础知识。
2. 知识导入通过老师用举实物例子或图片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加法的概念和应用,以加深孩子们对加法的理解。
3. 讲解和操作演示引导孩子们逐步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口诀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如:1+2=3,1+3=4等等。
老师可采用充分、情景教学、巧用假设让孩子学会计算和应用。
4. 练习和巩固提供带有图形,动态、实物、图片、应用、实践的练习题及场景题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
如:儿童寒假大餐,家庭派对晚宴等等。
5. 教材示范通过教材中优秀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与实践,加深孩子们对加法的理解和应用。
6. 总结与展望总结并强调5以内数的加法要点与注意事项,并展望下一讲的学习内容,为孩子们铺垫下一步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情景化模拟、实践应用等方式,结合课本中的实例进行示范,学生动手实践、自我探索和教师互动,以达到目标的效果。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5以内数的加法口诀。
2. 教学难点加法公式的掌握和应用;5以内数的口诀记忆和运算。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实时点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评价,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有趣中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加法。
七、教学资源1.课本: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2.实物:如水果、玩具等;3.PPT: 含有实际应用的加法示范演示;4.教具:1-5数字卡片、5色棒和盘子等。
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5以内数的加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5以内数的加法,这是我们在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个课程,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们的教材是《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是5以内数的加法。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两个5以内的数相加,并且得到了结果。
教学目标是希望大家能够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目,并且能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于5以内数的加法有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一些同学对于加法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加法和减法。
重点在于大家需要熟练掌握5以内的数,能够快速进行加法计算。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幅5以内的数轴和一些小卡片,学具则是大家自己的计算器。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方法。
我会用一些例题来进行讲解,比如3+2、4+1等。
我会让大家一起跟我计算,并且解释计算的过程。
在讲解完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目都是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难度适中。
我会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在课堂的我会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一些典型的例题和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可以看到解题的步骤和思路。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
这些题目包括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和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
我会给大家提供答案,让大家能够对照检查自己的答案。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家对于5以内数的加法是否已经掌握。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比如6以内数的加法,让大家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大家能够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家加油!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法计算问题。
2、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3、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
说教学重点:了解加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理解加法的含义,能熟练计算。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1师:小朋友,知道昨天老师到哪了吗?(调动情绪)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份礼物了。
(课件:鱼市场面)2猜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布把鱼缸盖起来。
出示鱼缸,师:有几条红金鱼?用几表示?3小朋友,这里又是什么?指另一个用布盖起来的东西(出示黑金鱼,又一次引起学生感官上的刺激)数数有几条黑金鱼?(3条)4师:两缸金鱼合起来,你们说一说一共是几条金鱼?(在这里,教师先不演示,而是让学生大胆猜测,合起来到底是几条金鱼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5刚才同学们都说是5条,到底是不是5条,我们来验证一下。
(把两缸金鱼倒进大鱼缸里)看一看,是不是5条金鱼?6谁来说一说老师刚才做什么了?你们说得真好,刚才老师做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算式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怎么表示呀?7课件2+3师总结:中间的+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课件闪动加号)8 2+3等于5,数学上就说2+3=5,板书“=”领学生读算式(课件逐步演示)二、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1课件演示,老师准备回家了,发现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停车场上原来有3辆摩托车,看!有什么变化?(计算机课件)又开来了1辆)2你观察得真仔细。
谁能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3现在一共有几辆车?你们会算吗?课件演示算式:3+1=44提问:4、1、3各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原来有的3辆摩托,1表示又开来1辆摩托,4表示合起来一共是4辆摩托车。
三试一试1师:其实小朋友每天都碰到这样的数学问题,(课件)三个小朋友做值日一边1人一边2人,你可以列出什么数学算式?又来了一人(课件)你又可以列出什么算式?2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你能告诉大家吗?五、游戏部分师:在教室的.周围,贴了许多图画,你们喜欢吗?你们先自己看一看,都画了什么?想要这些图画吗?听清老师的要求:每个同学只能拿一幅画,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拿回去之后,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说完之后,把你的画跟你的好朋友交流一下。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号,会读写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会体会加法的意义。
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会根据直观图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说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55()43()2()()423()3()212二、创设情境,认识加法。
1、学习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合起来是5人。
2、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合起来一共是5人。
像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
写成算式:3+2(板书3+2)(2)、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板书加号)(3)、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一共是5人,也就是3加2等于5。
(板书:=5)(4)读算式3加2等于5;指导学生写算式。
4、理解算法。
(1)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结: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表示合起来,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5、学习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2)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说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6、小结。
“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等于5。
“1+2”呢?三、巩固练习教材45页“想想做做”1—5题四、谈收获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说板书设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3+2=5读作:3加2等于5加号1+2=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第【2】篇〗说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5以内的加法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 5以内的加法苏教版教材分析教材本课教材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题目为“5以内的加法”。
本单元主要通过实物、图形、数字等引导学生认识数的含义,学习数的顺序,学习数的读法、写法,并掌握数学加法基本概念。
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加法的第一步,是奠定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教学内容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认识数及其顺序;2.掌握5以内的加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数学信心等。
教学重点1.数的含义及顺序;2.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解决“个位上加法进位”的问题。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在教室内摆放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球,并准备一个小篮子;2.准备十个小可爱(小动物、果蔬等),每个小可爱的身边准备相应数目的小球。
教学过程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5以内的加法。
”2.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见过小可爱吗?”3.将十个准备好的小可爱和相应数目的小球带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数一数每个小可爱身边有几个球,然后将小球放入小篮子中。
提出问题1.引导学生思考:“在上面小可爱身边的小球中,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出一共有几个球?可以思考一下吗?”2.让学生尝试自己写出各自的加式,例如:2+3=5、4+1=5等等。
讲解对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的难点进行讲解:1.介绍加法的含义及符号:“加法可以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号表示。
”2.对加法的解释:“比如,2+3,表示将数2和数3相加,加起来是多少呢?我们把2个球和3个球放在一起,看一看,一共有5个球了!”3.对进位的讲解:“如果我们在加法过程中,个位数加起来大于等于10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要借一些十位上的球;我们用手比一比,明白了吗?”实践1.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小球配对,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几个球。
2.让学生自己举起手中的数,全班齐声喊出相加的和。
总结让学生再次把小球放入篮子,再看一遍小可爱身边的小球,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并总结加法的基本知识和心得体会。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5以内的加法-青岛版(2021秋)
训练重点
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学习
目标
学习
内容
学习
活动
难点预测
教师指导
(反馈矫正补偿预设)
课前
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1、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认识加号。
3、理解算法。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
③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以内的加法
课时
1
二次备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情境图呈现了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理解3+2的算理,是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四)实际应用
生活中的加法
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用加法的数学问题。
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说说计算5以内加法的方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总结全课。
效果检测与反馈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2、看图写算式。
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教案
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信息窗呈现了一队小朋友来到花果山游玩的情境,借助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几个桃子?引入和是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们喜欢本领高强的孙悟空吗?他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看!(超链接视频)师:他想邀请我们去他的花果山做客呢。
师:这是花果山的一角,看,小明也来到了花果山,他看到了什么?生:小猴子真可爱。
看,树上有几只猴子?石头上呢?(板贴)师:同学们,树上有3只小猴子,石头上有2只小猴子,看到这两条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生:一共有几只猴子?师:其实刚才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数学故事。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一边讲,一边用手势表示这个故事出来。
师生:树上有3只小猴子,石头上有2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师:真好。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呢?有的同学说5只。
那为什么一共是5只,不是6只、7只呢?下面我们借助学具来研究一下好吗?二、合作探索,探究新知1.借助学具师:树上有3只小猴子,(贴图)用小圆片怎样表示?(补)生:摆3个小圆片。
摆好马上坐正。
师:一个小圆片表示一只小猴子,一个圆片表示一只小猴子,一个圆片表示一只小猴子,3只小猴子就用3个小圆片表示。
师:石头上有2只小猴子,又该怎么摆呢?生摆。
表扬,你摆的可真快。
师:你来说说。
并摆上。
师:有的同学这样摆,还有的同学这样摆,你认为哪个更好。
青岛版(6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
《5以内的加法》的说课设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这一课。
它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33—33页内容。
一、说教材。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本单元的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地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信息窗1走进花果山情景图,引导学生要求“一共有几只猴?”需要把树上的3只与河边的2只合起来就是一共的只数,由此引出“3+2=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正确读出算式。
第二层次通过两个绿点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自主练习”的1~5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认识,掌握加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难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8.1 5以内的加法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教学反思-8.1 5以内的加法丨苏教版一、教材分析1.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第八单元——5以内的加法。
此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数的读法和数的写法;2.认识具有加法概念的数;3.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而在本次课堂中,我们将针对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5以内的加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认识1-5数字的组成;2.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3.长时间记忆加法口诀和结果。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我们首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进行课堂导入。
此处可采用“数的拼图”游戏,将数字1-5的图案拼成完整的数字,要求学生根据图形来“猜”数字,既检测了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同时也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2.2 讲解环节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计算机课件、实物示范、口算练习等方式来讲解5以内的加法。
首先,带领学生们认识数轴,并通过数轴分析0-5范围内的数,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比较。
接下来,我们将用实物作为教具进行演示。
用横线表示加数,圆圈表示被加数,在5以内的范围内演示所有加法。
例如:① 1+4=5 ;② 2+2=4 ;③ 3+1=4再通过课件的方式呈现不同加数、被加数的计算方式,加强学生对5以内加法口诀和运算的记忆和掌握。
最后,我们可以结合人物动画、学生手拍、师生共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3 巩固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进行快速计算,让同学们上台进行5以内加法的口算练习。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课件等方式投影推荐动画、合唱等形式,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中来,加深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应对的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偏小,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使用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5以内的加法”,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后继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教材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小朋友浇花场景图中人数的情况,引导学生要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把原来的3人与又来的2人合起来就是一共的人数,由此引出“2+3=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理解“+”号,准确读出算式。
第二层次通过“试一试”学生熟悉的场景图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1-6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掌握加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准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准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协助学生充分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的加法,我精心准备了教学挂图,让学生课前准备了小棒、图片等学具。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游戏:快速抢答。
5能够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能够分成2和2 1和( )合成23能够分成( ) 和2 4和1合成( )【我创设游戏抢答,展示一些5以内的分与合,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的加法作好准备。
】二、理解加法,理解含义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但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 (出例如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
《5以内的加法》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一、教材分析“5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加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二、学情分析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材分析《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四、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3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2、体会加法的意思3、进一步加深对加法的理解(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你能帮助小星星回到天上去吗?2、同学们平时喜欢苹果吗?今天呀,老师这里有很多苹果,谁能算对这道题,苹果送给哪位同学。
《5以内加法》的说课
一年级《5以内加法》的第一课时说课一、说教材教材分析:《5以内加法》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加法的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加法的含义;难点是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二、说教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三、说学法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和应用”来学的。
四、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出示投影,同学们你会填空吗?可爱的小羊娃娃帮你填了一道,对吗?现在我们比比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请问这些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内容?----学生答,数的分与合。
2、讲授新知。
出示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看看大屏幕上有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它们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加法。
让学生猜一猜,+叫什么?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知道叫加号。
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写算式2+1=3 读作2加1等于3得数怎么算出来的?按照数的分与合。
考考自己看图片。
算一算,写一写。
算式2+3=5 读作2加3等于5小结:把俩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3、课堂活动。
(1)书44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观察图,从中发现加法问题。
(2)出示投影图。
看图填算式。
1+3=()3+1=()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师在集体反馈时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的数学思想。
(3)出示投影图。
动脑筋想一想:填空:1+3=2+()1+4=()+2让学生体验交流图中的加法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以内的加法》的说课设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这一课。
它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33—33页内容。
一、说教材。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主要认知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本单元的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地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教材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信息窗1走进花果山情景图,引导学生要求“一共有几只猴?”需要把树上的3只与河边的2只合起来就是一共的只数,由此引出“3+2=5”,初步感受加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正确读出算式。
第二层次通过两个绿点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自主练习”的1~5题进一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认识,掌握加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0~10,掌握了2~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难点是: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教学模式实施本模式的基本理念:1.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才能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2.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以育人为本,发展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基于以上两点我校也是我本人在数学新授课课型方面的基本教学模式:三标童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步设置目标,第二步达成目标,第三步反馈目标。
教法1、游戏激趣法。
针对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加法,做好准备。
、图片直观教学法。
小学生对直观形象比较感兴趣。
教学中能更直观的看到计算的结果,由直观慢慢引向抽象。
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3、教师示范教学法。
在学生学习写加法算式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很重要。
一年级学生太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4、情境教学法。
创设小鸭子学数学,小兔子数蘑菇和当小小邮递员送信的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更乐意去学习数学,巩固学习的加法知识。
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数一数、摆一摆等动手操作或者运用分与合的知识学习5以内的加法。
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理解加法,并在练习中掌握5以内的加法。
四、教学设计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索,认识加法;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知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的价值。
围绕教学目标,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我创设游戏抢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的加法作好准备。
【设计意图: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这里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利用教学挂图出示小朋友浇花的场景图,引导认识到:要求“一共有几只猴?”需要把树上的3只与河边的2只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
第二步,把这一现实情境用算式表示就写成了3+2=5,并介绍加号和算式的读法。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层次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体会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一共有几个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和摆正方形让学生在直观中体会加法就是把几部分合起来。
列加法算式经历扶—帮—带—放的过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
】第三环节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分3个层次进行巩固。
第一层次,可操作练习,完成第1、2题,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后列出加法算式,学习书写,理解加法的意义。
第二层次,深化练习,在摆脱具体图形后学生直接应用合起来的思想计算第3题。
第三层次,实践应用,出示第4题,在学生自由表达题目意思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中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第5题通过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五、板书设计:5以内的加法一共有几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鸟?3+2=5 4+1=5读作:3加2等于5六、课堂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首先是设计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合作交流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作一重要评价,因为获得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对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表,在我的班里使用,而且对于每个人的表现都是以奖励星星的形式呈现的。
其次是针对本课时单元或者章节所学的基础知识,出检测题让学生在做中发现问题,加以巩固。
再就是,考察同学们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归宿,在做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最后,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用师评、生评、互评的方法。
为促进家庭作业的实效性,每天的家庭作业我都采用家长签字、评价的方式进行。
然后建立成长档案袋,将学生的评价资料和成长的点点滴滴装进去。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使用了1、尊重课本资源。
教材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我们教师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之上,做活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
2、努力挖掘生活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活化的、有意义的。
3、巧用媒体资源。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我们教师利用现代媒体网络开发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在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侧面积的转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形象化,学生更容易接受了。
4、善用学生资源。
学生之间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资源,我们在互动的课堂中善于引用即时生成的学生资源。
5、补充教师资源。
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教师的语言、知识、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都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影响学生的学习。
所以在平时中我们教师要及时补充能量,做教材的有心人。
精彩片段:一、复习旧知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可以分成2和21和()合成23可以分成()和24和1合成()评: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评: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重点,这里教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索,认识和理解加法,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余地,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评: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但教师并不急于将最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
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
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
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
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
(板书?课题)评:在“想想做做”第1、2、3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1)出示图1。
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3)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女孩一共是3个?女孩。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