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3人口容量学案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能够综合考量资源承载力、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消费模式等因素,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数据解读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问题、制定人口策略的能力。
4.区域认知:增强学生对不同区域人口容量差异性的认识,理解人口容量具有地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资源环境对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动态地分析人口容量问题,理解人口容量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系统。
三、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地图册•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展示人口容量相关案例)•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如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各国资源分布等)•小组讨论任务卡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口容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案例分析法:选取国内外典型人口容量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数据解读法:利用统计数据,直观展示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情境下的人口容量问题,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资源枯竭与人口增长冲突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
•问题引导:提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人口容量是如何确定的?”激发学生探索人口容量的兴趣。
2. 新课教学•概念解析:明确人口容量的定义,即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分析•资源环境:讲解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和环境质量(如空气质量、水质)对人口容量的制约作用。
•科技发展水平:分析科技进步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生存空间,从而增加人口容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1.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3.重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念,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6.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7.开展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人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案例和实际数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问题,为我国及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讲解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介绍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指标在实际中的应用。
4.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在实际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它是一个警戒值。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人口的数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科学家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关系:最小环境承载力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结合课本与以下图片,分组探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首学生结合课本与图片进行分组探讨,研究。
本概念,后续的引导内容也就比较容易开展了。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总结,让学生理解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过渡]哪一种资源最终影响环境的人口容量呢?给出木桶效应图片,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并最后总结归纳: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你好你好你好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答案:1、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设问:结合课本与图片思考问题通过设问与思考让学生理解“短板效应”: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举我国南水北调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其中西线调水来解决西北缺水,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可增加一个亿.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答案:说明淡水资源增加了,环境人口容量增大了。
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小吗?资料:日本国土狭窄、资源贫乏,但日本立足于本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洋运输,克服本国矿产资源贫乏和市场有限等弱点,经济非常发达,环境人口容量很大。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 (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受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全体人口容量及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的相应措施。
【重难点】1、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受力概念: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因素)(1)影响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和消费水平(2)估计:存在、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观点。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的生活方式保障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人口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2.意义影响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发展战略3.实行的保障措施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汉朝时期内蒙古草原大约生活着8万多游牧者,草地质量非常好,牧人的生活很富足。
汉乐府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当时生活现实的写照。
到明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着20万游牧者,草场质量好,生活富足。
到民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量人口涌入,人口急剧增加到60万,牛羊的存栏量明显增加,草场质量质量已经开始有下降的迹象。
但人们还能够维系基本的生活水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区人口超过150万,草场退化现象非常明显,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
“风吹草低见老鼠”已经非常普遍,部分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别处谋生。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相同的草地在不同时期能够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不同,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填表)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3、阅读教材P13图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
探究三种观点,你赞同哪种为什么探究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材料1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人口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通过情景实验,指出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并点明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从当前人口增长现状出发,说明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并提出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区域认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综合思维: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地理实践力:根据区域的资源状况,判断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
人地协调观:结合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人类在世界上各地要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必须采取相应措施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小组讨论活动探究教师讲授五、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关注人口数量的多少及其增长的速度,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思考,让其产生疑问:地球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数量越来越多,并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那么今天老师将带着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一起来寻找答案。
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必定离不开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地球上是以某个区域为载体,依托区域而存在,然而这个区域有大小、方位之区别,不同的区域,由于组成它的地理要素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影响了某个区域人口数量的规模和大小,进一步影响人类在某个区域里面发展的方向。
师:为了研究某个区域里面能容纳人口数量的多少,科学家们提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这个概念。
师:某个区域,由于人类和环境不断的产生一系列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组成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进一步影响着人口的数量,那某个区域环境承载力和人口的数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小组实验环节:每个小组分发一块纸板,若干块小石头,让组上同学将纸板支在书上,然后不断的向纸板上面加石块,并直到纸板断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将纸板恢复,再次继续加石块,直到纸板再次下陷,小组成员记录此刻加石块的数量,得出对比,第一次纸板承载的石块数量比第二次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三课时)导学案
4. 学习方式:
观看视频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完成课后作业。
5. 学习环节:
观看视频,根据老师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完成新内容学习→跟随老师完成课堂练习→反思小结第二学期高 Nhomakorabea地理导学案
1.课题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
2.学习任务:
(1)说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
(2)说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3)写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3. 学习准备:
在观看视频课之前,在网上下载电子课本,完成下面的预习内容: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指在和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和。
3.估计:存在、悲观者、三种观点。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指按照,保障,同时又在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小于或等于)人口合理容量
3.实现的保障措施:
(1)世界: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的平等权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
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整体的知识结构上看,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人口合理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可以说本节在全章节中起到总结本单元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教材由“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最大值)、“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最佳值)这样两个标题的对比,可以很好地揭示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
显然,最佳值小于最大值。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合理容量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人口合理容量问题。
在案例背景的设计中,我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取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容量差异作为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探讨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人口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爱人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口环境意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总结学生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的合理容量”。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人口合理Βιβλιοθήκη 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2.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环境、经济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以我国不同地区为例,阐述人口容量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案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学习目标:1.区分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难点: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课堂流程第一步:尝试练习(2011·天津六校联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15亿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16亿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16.6亿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9亿A.约15~16亿B.15.1~16.6亿C.约8~9亿 D.约14~15亿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第三步:填写并理解记忆知识点知识点一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实质:环境能衡量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的影响。
3.人口合理容量(1)含义: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的和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战略。
(3)谋求措施①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②地区:尊重的客观规律,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步:变式训练(2011·潍坊模拟)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完成(1)~(2)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9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a<c<b第五步:解惑答疑我的疑惑:我的收获:第六步:构建网络第七步:当堂检测(2011·南京模拟)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2题。
1.3人口合理容量学案高中地理必修二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导学单课题:1.3区域资源承载力学习目标: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人口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异同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区域资源承载力的认识,结合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形成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念地理实践力: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课堂流程【自学导思】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___________和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2.警示意义: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二、区域资源承载力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在保证居民_________的生活方式、保障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__________的人口数量。
2.影响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因素(1)自然因素:__________与___________是决定一个地区区域资源承载力的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水平、生活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个地区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起重要作用。
(3)外开放程度因素: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地区,_______的互补性强,区域资源承载力高;反之,则低。
3.特点(1)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区域资源承载力_________。
(2)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___________。
4.谋求我国区域资源承载力的途径(1)坚持___________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
(2)努力提高_____________、资源_________ 以及资源__________。
(3)进一步扩大______________。
【共学激思】探究一复活节岛人口问题的深思问题1:复活节岛上人口一度增长十分迅速,为什么又会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走向衰落呢?问题2:左图为当今世界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否与人有关,我们该如何区界定区域的人口数量?问题3:复活节岛上人口人口变化符合上面的哪一种假设情景,如何去判断复活节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探究二“短板效应”“短板效应”是指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盛水量多少不取决于其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
1.3人口容量(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例背景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本节的学习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养活多少人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探求正确的答案,虽然不能得到精准的数字,但是通过学习能够知道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认识到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不同时期我国人口方面国策的制定,探究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
本高中是普通高中,根据学生地理基础薄弱,但学习兴趣较浓厚的特点,课前编写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下发到学生手中,做好课前预习。
同时我在教学设计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操作性较强的三维目标,把握住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和传统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让学生能主动融入到课堂的氛围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益,获得知识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共同分析材料及试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勇于探索精神,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个小视频的播放,既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情现状,又能提升学生分析解答试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一)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区别。
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
4.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二)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三)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全面性。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人口与环境矛盾?”“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等。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的互动性: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互相交流、讨论。这种互动性的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注重评价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全面性。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的真实性:本节课通过引入真实的人口与环境矛盾案例,如“雾都”伦敦和“人口爆炸”的印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真实性的情景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所学知识。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地图、统计图表等,对人口与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3 人口容量 学案
课题:1.3 人口容量【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区别。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利用资料,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重点难点】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区别。
【知识梳理】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叫(一个区域持续供养的最多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负相关)3、人口过快增长引发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4、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占比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贫困人口较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5、农民工迁移的原因城乡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6、“农民工回流”的原因有哪些?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区域经济的差异;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就业机会增多;注重儿童教育与老人赡养问题;大城市消费水平高7、针对“用工荒”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8、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的作用①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②将外部信息与当地资源整合,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
③带动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1.3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播放我国人口政策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口控制方面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
3.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调查当地的人口增长状况、采访居民对人口政策的看法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让学生探讨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讨论如何衡量环境人口容量,以及如何提高环境人口容量。
4.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总结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实践效果。
4.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5.设计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的人口增长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掌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2.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
3.能够运用地理数据和实例,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学会计算环境人口容量。
5.掌握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相关术语,如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合理容量等。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如政府官员、environmentalist、农民等,探讨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3人口容量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小组内部分工明确,如数据收集、分析、报告撰写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3.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估算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设计问题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从人口增长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逐步分析人口容量问题。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5.反思与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理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该城市的人口容量问题,提出合理的人口调控策略。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形成共识,并准备汇报。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梳理人口容量相关知识,强调关键点。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导学案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比较并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重点:1.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难点: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导】(3分钟) 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
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
那么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和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最适合容纳多少人?【思】(11分钟)阅读教材P12~P14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2.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指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3)三种观点⎩⎪⎨⎪⎧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特别提醒]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因此,资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环境人口容量仍可能较大,如日本。
|案例分析|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结合材料探究:(1)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环境人口容量,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2)在以色列,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3)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提示 (1)揭示了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案
【新课程标准】1、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具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1.3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①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过渡)何如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本部分建议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过渡)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引言)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高中地理必修2优质学案:1.3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2.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3.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作用及意义: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判断1.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
( × )2.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
( ×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当前社会的人口问题(1)主要表现: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等。
(2)影响:引发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探究点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材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到乾隆年间,人口增加到3亿。
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材料二步入21世纪,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对我国耕地、草地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而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
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哪一个为首要因素?答案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
第3节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1.根据资料,理解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2.根据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3.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难点: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和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数量和质量、、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
根据木桶的“短板效应”可知,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决定的,因此我们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例如,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3.三种观点
乐观者认为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人类找到新的资源,解决种种难题,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人口如进一步增长,势必引起严重的后果。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左右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的人口数量。
2.当前人类社会的人口问题
(1)主要表现:人口过快增长。
(2)影响:引发了严重的、和问题。
对资源的和增多。
会对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导致问题。
造成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导致。
带来困难、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之内。
(2)建立,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合作探究
读我国人口分布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腾冲一线东西部地区比较表
(1)黑河、腾冲分属哪两个省级行征区_______、_______。
(写简称)
(2)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环境人口容量入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这一现状存在的合理性。
(4)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影响环境容量的问题?
课堂检测
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工业时期为160人/km2。
据此完成1~2题。
1.该资料反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之上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
4.该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合理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①B.②C.③D.④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
A. a
B. b
C. c
D. d
6.若2015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
A. Z> Y>X
B. X>Y>Z
C. Y>Z>X
D. Z>X>Y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B.②和④
C.①和③D.②和③
8.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完成9~10题。
地
区
可承载人
口/万人
最大可能
东北地区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
9.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
D.消费水平
10.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人口容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人口合理容量是()
A.指一个地区最少能生活的人口数量
B.按照最高的生活标准而估算的人口数量
C.一个固定值,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12.下列关于图中各因素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资源的数量和环境的容量
C.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口合理容量等于环境人口容量
D.环境承载力包括环境人口容量和环境经济容量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
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读图回答13~14题。
13.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A.新疆B.西藏
C.山西D.河北
14.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人口密度小
C.自然灾害少
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