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干扰技术应对肿瘤多药耐药现象

合集下载

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呼吸道合胞病是一种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但由于病原体的不断变异和耐药性的产生,这些传统治疗方法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人们对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探讨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

一、RNA干扰技术概述RNA干扰技术是一种通过抑制基因表达来控制疾病的方法。

它利用RNA干扰分子(RNAi)抑制病原体的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RNAi是由双链RNA分子介导的、特异性的基因沉默现象,通过特异性地切割目标RNA,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因其高效、特异性和可逆性等特点,RNA干扰技术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RNA干扰技术在呼吸道合胞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1. 病毒感染治疗RNAi可用于抑制呼吸道合胞病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通过合成特异性的小干扰RNA(siRNA)靶向病毒基因,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感染。

研究表明,siRNA能够对多种呼吸道合胞病病毒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因此,RNA干扰技术在病毒感染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 细菌感染治疗除了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还常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RNA干扰技术也可以用于抑制细菌的生长和传播。

通过设计特异性的siRNA靶向细菌的关键基因,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近期的研究发现,RNA干扰技术对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的致病细菌起到了良好的抑制效果。

细菌感染是呼吸道合胞病中的重要发病机制,RNA 干扰技术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RNA干扰技术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高效性:RNA干扰技术通过特异性地沉默基因表达,对于呼吸道合胞病病原体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

(2)特异性:RNAi可以被设计为特异性靶向病原体的基因,减少对宿主细胞的影响,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基因沉默技术,利用特定的RNA分子靶向破坏特定基因的mRNA分子,从而沉默该基因的表达。

一般来说,RNA干扰技术分为两种:siRNA和shRNA。

一、siRNA的原理与应用siRNA(小干扰RNA)是由外源体切割的21-25个核苷酸的双链RNA,它们与RISC(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结合后,在靶基因的mRNA上形成RNA/RISC复合体,从而沉默靶基因的表达。

siRNA是一种非常特定的干扰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地调节基因表达。

siRNA技术在研究基因功能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癌症患者的基因中存在高度具有变异性的序列,而它们的表达与癌症的发展有关。

因此,通过siRNA技术靶向破坏这些序列,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在昆虫和植物领域,RNAi技术还可以用来控制害虫和杂草,从而达到环保和粮食安全的目的。

siRNA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shRNA的原理与应用shRNA(短发夹RNA)是一种由人工构建的RNA,其结构为一个小的RNA环,环内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序列,可以与相应的RISC相结合,从而靶向破坏mRNA分子,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与siRNA相比,shRNA的优点是能够更长时间地沉默基因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shRNA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在复杂生命现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

另外,shRNA技术还能够实现不同发展阶段组织特异性的沉默基因表达,这为研究发育遗传学以及疾病治疗等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总结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利用RNA靶向破坏基因表达的技术,其应用领域涵盖了基因功能研究、药物开发、害虫、杂草的控制等众多方面。

siRNA和shRNA是RNA干扰技术的重要手段,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RNA干扰技术将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RNA干扰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RNA干扰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RNA干扰技术的研究及进展RNA干扰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它是由双链核糖核酸引起的抑制基因表达的一种现象。

这种新技术在抗病毒、抗癌症和基因病等医学领域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RNA干扰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RNA干扰技术基因沉默研究进展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高效特异地阻断基因表达的新技术。

RNAi 是指一些小的双链RNA(dsRNA)在细胞内Dicer 内切酶的识别、结合、酶切下,产生有活性的长度为21~23nt 干扰性RNA(short interfering RNA ,siRNA),与互补的目的基因的mRNA 结合并使之降解,从而到达抑制目的基因表达的作用,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

本文旨在讲述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1. RNA干扰技术的作用机制RNAi是指细胞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某段序列同源的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dsRNA)片段,可致该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基因表达沉默的现象[1]。

其作用机制是:外源性(如病毒)或内源性的dsRNA 在细胞内与一种具有dsRNA特异性的RNA酶Ⅲ内切核酸酶(RNaseUIendnuclease)——Dicer结合为酶dsRNA复合物,随即被切割成21~23nt的RNA片段,即siRNA。

siRNA与Dicer形成RISC。

siRNA 作为引导序列,按照碱基互补原则识别靶基因转录出的mRNA,并引导RISC复合体结合mRNA.随后siRNA与mRNA在复合体中换位,核酸酶Dicer将mRNA切割成21~23nt的片段,从而可以破坏特定目的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使其功能沉默,即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

而新产生的siRNA片段可再次与Dicer酶形成RISC复合体,介导新一轮的同源mRNA降解,从而产生级联放大效应,显著增强了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2. RNA干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2.1抗肿瘤治疗2.1.1白血病的治疗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例1-RNA干扰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吴双

例1-RNA干扰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吴双

一、课题分析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引发的转录后基因静默机制。

RNAi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抵抗病毒入侵、抑制转座子活动、调控基因表达的监控机制。

引发RNAi 的非编码小RNA被命名为小干扰RNA(small interefering RNA, siRNA),在RNAi机制中十分重要。

目前已成功用于基因功能和信号转导系统上下游分子相互关系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RNAi的机制正在被逐步阐明,而同时作为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中的有力工具,RNAi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肿瘤(tumor,neoplasm)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因调控失常,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欧美一些国家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而居第二位。

中国卫生部公布2006年我国恶性肿瘤在农村和城市人口中死亡率均居第一位。

我国常见的10大恶性肿瘤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大肠癌、白血病、及淋巴瘤、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

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敲除的工具,RNAi相关技术的应用不但加快了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步伐,也推动了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在抵御病毒感染、肿瘤的基因治疗以及筛选药物作用靶点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RNAi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能高效的调节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用RNAi技术在多种不同的肿瘤细胞中成功干扰了多种靶基因的表达,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

这些基因包括癌基因、抗凋亡分子、端粒酶、生长因子受体、某些信号分子以及其他的一些基因。

本课题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化学、肿瘤学、分子生物技术等学科技术。

关键词:RNA干扰,RNAi,siRNA,肿瘤,癌。

Keywords: RNA interference(RNAi), siRNA(small interfereing RNA), tumor, neoplasm, cancer.二、选择数据库根据课题要求、数据库收录信息资源和我校图书馆可利用资源的情况,本课题可选用下列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调研要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CNKI博硕士论文库(用作对比结果),ISI web of knowledg,EBSCO检索平台以及中国知识产权网数据库。

RNA干扰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

RNA干扰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

基 因表 达 的实 验 中, 正 起 作 用 的是 双链 R A 真 N
( s N 。这些 dR A是体 外 转 录正 义 R A时 生 dR A) sN N 成的 , 于是提 出 了 R A 的概念 。R A 现 象 已被 证 Ni N i 实存在 于一 系列 的生物 体 中 , 如植物 、 菌 、 真 果蝇 、 线
虫 、 乳动物 等 。 哺
常面 临肿瘤 多药 耐 药 的 问题 , 这些 治 疗 方 法对 患 且
者 的免疫 系统产 生 不 同程 度 的 打击 和 损 害 , 疗效 不 能令人 满 意 。 随着 对 肿瘤 发 病 机 制 的研 究 不 断 深
dR A引起 R A 的过程 为 : sN Ni 核酸 内切 酶 Dcr i e 将 dR A切割 成 多个 具 有 特 定 长 度 和结 构 的小 片 sN
胃癌是 我 国最 常见 的消 化 道恶 性 肿 瘤 之一 , 具
19 9 8年 , i 等研 究 证 明 , 正 义 R A阻 断 了 Fr e 在 N
有发病 率高 、 发病 隐 匿 、 转 移 和死 亡 率 高 等特 点 。 易
目前 主要治 疗方 法有 手 术 和 化疗 等 , 进 展 期 胃癌 对 患者 ,由于手术 切 除 率低 ,放 化 疗 毒 副作 用 大 ,常
段 R A( 约 2 2 p , s N N 大 1~ 4b ) 即 i A。s N R i A在 细胞 R
人 , 们发 现癌基 因的激活 是肿瘤 发病 的根本 原 因 , 人
阻断 癌基 因的 高 表 达 可 以防 止 正 常 细 胞 向恶 性 转 化 , 至可 使恶性 肿瘤 向正 常方 向转化 , 甚 从而 根治肿 瘤 。因此 , 以抑制 癌 基 因表 达 为 重 要 内容 之 一 的基

RNA干扰技术的应用前景

RNA干扰技术的应用前景

RNA干扰技术的应用前景一、简介RNA干扰技术是一种通过介导特定RNA序列降低或抑制目标基因表达的方法。

它通过引入外源性双链RNA(dsRNA)分子,激活内源性RNA干扰机制,从而导致靶向特定mRNA的降解和靶标基因的沉默。

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RNA干扰技术的应用前景。

二、农业领域1.提高农作物抗性通过应用RNA干扰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靶向关键基因进行沉默,从而提高农作物对病原体、害虫和环境胁迫的抵抗力。

例如,靶向病原性真菌基因的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传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调控农作物发育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沉默植物内源性基因的表达,实现对农作物发育的精确调控。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改善农作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从而提高农作物的市场竞争力。

三、医学领域1.基因治疗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针对特定基因的干扰,可以有效地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等。

此外,RNA干扰技术还可以抑制癌基因的表达,达到抗癌治疗的效果。

2.药物研发RNA干扰技术可用于药物的研发。

通过靶向特定基因的RNA干扰,可以筛选出具有特定治疗效果的候选药物。

这种技术可以促进药物的研发进程,提高新药的研发成功率。

四、病毒学研究RNA干扰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用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开发出新的抗病毒药物。

此外,RNA干扰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病毒的生命周期和致病机制,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五、遗传学研究RNA干扰技术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愈发重要。

通过靶向特定基因的RNA干扰,可以对基因功能进行研究,揭示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此外,RNA干扰技术还可应用于基因组学和转基因研究等领域。

六、总结RNA干扰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基因沉默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在农业领域可以提高农作物抗性和调控农作物发育;在医学领域可以应用于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在病毒学研究领域可以用于抗病毒药物开发;在遗传学研究中可以揭示基因功能等。

RNA干扰在消化道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RNA干扰在消化道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 O .22CHI NA FOREI GN M ED I CAL TREATM ENT 综述1RN A i 用于抑制癌基因c -m yc 、r a s 、p28G A N K 等表达正常细胞中的c -m yc 原癌基因一旦被异常激活为癌基因,c -m yc 的m RN A 及其蛋白表达异常增高,开始向恶性表型转化。

同时c -m yc 的高水平表达还抑制细胞的分化,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也遭到破坏而参与到肿瘤形成机制中去。

研究人员把RN A i 技术引入到c -m yc 功能的研究中,高效特异地抑制c -m yc 基因的过量表达,成功地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出现凋亡[1~2]。

m i na 53是一种新的c -m yc 目标基因。

Ts une o 等使用蛋白印迹分析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C C)中的m i na 53表达,并分析m i na53表达水平与E SCC 患者的生存期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来自于E SCC 患者的标本中有83%的标本m i na 53呈高表达,而针对m i na53的RN A 干扰减少m i na 53表达,导致ESCC 组织增殖的抑制。

研究人员把RN A i 技术引入到c -m ye 功能的研究中,高效特异地抑制c-m ye 基因的过量表达,成功地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出现凋亡。

在原发性肝癌中,r a s 癌基因在m RN A 及蛋白质水平均有明显升高。

由于突变的r as 基因与正常的r as 基因碱基序列不同,利用RN A i 的特异性对突变的r a s 基因进行针对性抑制。

有学者将H 1启动子嵌入到M SCV 病毒载体中组成s i RN A 载体,成功地抑制了r a s 基因的表达。

P28G A N K 在肝癌细胞中强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凋亡有重要作用。

LiH 等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s i RN A 转染至肝癌细胞株,成功抑制P28G A N K 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肿瘤生成;同时在裸鼠体内实验中亦发现RNA i 抑制肿瘤的生长。

多药耐药乳腺癌的形成机制研究新进展

多药耐药乳腺癌的形成机制研究新进展

多药耐药乳腺癌的形成机制研究新进展摘要】乳腺恶性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困扰乳腺癌治疗的难题,影响了化疗的效果,故研究清楚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产生机制,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逆转多药耐药的现状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就国内外最新进展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乳腺癌多药耐药化疗分子机制【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48-02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万女性发生乳腺癌,其中近一半患者死亡,并且发病率逐年递增。

肿瘤细胞在药物诱导下,对结构和功能不相关的药物耐药,即多药耐药(MDR) 现象。

1ATP结合盒膜转运蛋白家族与MDRMD R 包括几种转运蛋白:P - 糖蛋白( P - g p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 ~ 7) 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这些蛋白均属于A T P 结合盒( A B C ) 膜转运蛋白超家族,作为药物排出泵,可以导致胞内的细胞毒药物浓度降低,使肿瘤细胞对多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

1.1 P-gp 的高表达与多药耐药的机制自从1976 年Juliano 等在耐药的中国仓鼠卵巢癌细胞中发现P-gp 以来,人们对P-gp 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P-gp 由人类MDR基因家族中与耐药有关的MDR1 基因编码,在MDR 细胞株中高表达[1],P-gp 能将细胞内的化疗药物泵出胞外,降低细胞内的有效药物浓度而产生耐药。

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人类乳腺癌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MDR/P-gp 的表达, 那些对化疗不敏感或疗效差的肿瘤往往有较高的P - g p 基因表达[2]。

在P - g p 表达于将近40%的乳腺癌患者身上,经受过化疗的患者P - g p 的表达是未经过化疗患者的1.8 倍[3],因此,P-gp 高表达和耐药有很大的关系。

1.2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 机制 1998 年,美国学者报道了从人胎盘组织和耐米托蒽醌的人结肠癌细胞S1-M1-80 中克隆出B C R P 基因,为乳腺癌耐药细胞系中一种新的肿瘤耐药相关蛋白,因而BCRP 又分别被称为ABCP(Placenta specific ATP-binding cassettetransporter) 和MXR(Mitoxantrone resistance transporter)-MRP。

略论shRNA对人白血病K562 ADM细胞多药耐药能力的完全逆转

略论shRNA对人白血病K562 ADM细胞多药耐药能力的完全逆转
1.6 总RNA的提取及逆转录反应 在细胞达融合生长的六孔板(此时每个孔的细胞数量大约为1×106个)中加入1.0ml TRIzol Reagent,按其说明书建议的操作步骤提取总RNA,再用DNA酶去除基因组DNA。电泳证实,具有清楚18S和28S条带的RNA用于逆转录试验。利用Fermentas公司逆转录试剂盒合成cDNA,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中的建议进行。cDNA产物-20°C保存。
表1 shRNA寡核苷酸片断的序列 (略)
图1 pGenSil-l质粒的结构。pGenSil-l质粒 (略)
1.4 细胞转染及稳定转染克隆的筛选 当K562/ADM细胞在六孔板内达到50%~60%满时进行转染。具体操作步骤按Lipofectamine 2000TM说明书建议的操作步骤进行。细胞转染48h后,将细胞转入直径10cm的培养板中并加入含400μg/ml G418的培养液(不含阿霉素)进行培养。3周以后,将稳定转染的克隆挑入96孔板中并扩增。期间利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稳定转染的克隆发绿色荧光;而没有稳定转染的细胞没有绿色荧光,丢弃这一部分细胞。
1.2 细胞培养 细胞在37°C、5%CO2、饱和湿度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液为含10%热灭活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在K562/ADM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1.0mg/L的阿霉素以维持其耐药性。
1.3 siRNA的设计及shRNA的构建 利用siRNA设计软件(网址摘要:http摘要://)设计了两条序列,分别针对MDR1基因(accession number摘要:M14758)的不同编码区域。MDR-A摘要:5′-AAC TTT GGC TGC CAT CAT CCA -3′;MDR-B摘要:5′- AAG GCC TAA TGC CGA ACA CAT-3′,分别针对MDR1 mRNA的第586-606及第3494-3514核苷酸区域。这两个序列分别被构建到一段短的双链DNA序列中(武汉晶赛公司合成,表1)。目的序列作为反义链,其正义链和反义链互补,中间间隔一段长9个核苷酸的发夹环,两端分别插入终止序列及Hind Ⅲ或BamH1酶切位点。然后将这两个序列分别插入pGenSil-l(武汉晶赛公司,图1)质粒中。反应按武汉晶赛公司建议的操作流程进行。

小分子干扰RNA联合反义脱氧寡核苷酸靶向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的研究

小分子干扰RNA联合反义脱氧寡核苷酸靶向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的研究

c m bn d wil a t e s l o e x rb n ce td sf ri hbto fM DR1 g n x r sin W u — o ie t n sn eoi d o y i o u loie o n ii n o 1 i g i e e e p eso EIJ n
a n H UMi ri, O n ,L i hn K NGF n ,G O P n .C ne Cne,Ql H si l h no gU i r t, g IL- e , O eg A eg a cr et z r i o t ,Sa dn n e i u pa v sy
b e s a c rc l l e MCF 7 AD ra tc n e el i n - / R.M e h d T e sR to s h i NAs a d a ODNs w ih tr ee h a e u n e n s h c a g td te s me s q e c s
o DR 1 e e fM g n we e e in d n s nt sz d Huma b e s c n e MCF- ADR c ls r d sg e a d y he ie . n rat a c r 7/ e l we e ulu e r c t rd a nd
t l e td wi a O r f ce t s DNs sRN a h , i As + a ODNs sRN , a d e a ie i As sn l oe tmie 2 0 s , i As n n g t sRN u ig i fc a n 0 0. v p r s e t ey MDR— mRNA wa s a e b R P a d t e r ti e p e so a ee td b We tr ep ci l. v l s a s y d y T— CR n h p oen x r s in w s d tce y se n

肿瘤耐药机制及RNA干扰技术在逆转肿瘤耐药中的应用

肿瘤耐药机制及RNA干扰技术在逆转肿瘤耐药中的应用

导 基 因 (a , c X . a ,i ,a , i ) 大 类 。髓 系 白血 B xB l SB k Bk B d Bd等 两 — 病 ( 1 1 因是 B l 凋 亡 抑 制 基 因 家 族 成 员 之 一 。 Mc) 基 c2 一 目前 发
1 6 细 胞 凋 亡 基 因 .
12 多 药 耐 药 相 关 蛋 白 ( . MRP MR 属 AT 结 合 域 ) P P
( B ) 转 运蛋 白超 家 族 成 员 , 一种 A A C膜 是 TP依赖 的多 药 耐 药 相关 的药 物 泵 。它 与 P g —P在 结构 和功 能 上 有 许 多 相 似之 处 , 不 同 之 处 是 MR 不 能 直 接 转 运 未 经 修 饰 的 化 疗 药 物 , 需 P 而
糖 蛋 白 (—P , 蛋 白是 一 种 AT Pg)该 P依 赖 的 药 物 泵 , 可将 肿 瘤 细 胞 内 的 药 物 主 动 泵 出细 胞 外 , 而 导 致 细胞 内 化 疗 药 物 的 从 有 效浓 度 下 降 , 瘤 细 胞 产 生 耐 药 性 。P g 肿 —P的 靶 点 药 物 为 有 芳 香 杂 环 的 抗 癌 药 、 有 疏 水 性 的抗 癌 药 和带 有 正 电 荷 氮 残 具 基 的抗 癌 药 。天 然疏 水 性 化 疗 药 物 极 易 被 泵 出胞 外 而 产 生 耐
挥 重 要 作 用 。 许多 化 疗 药 物 以 To oI为 靶点 , 扰 基 因 正 常 p 干
的 断 裂 重 接过 程 , 致基 因破 坏 和 靶 细 胞 的 死 亡 。 瘤 细 胞 内 导 肿
T p 表 达水平下降 , 肿瘤对抗肿 瘤药 物敏感性 下降 . o oⅡ 使 可
引 起 肿 瘤 细 胞 的 耐药 。

RNA干扰技术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的应用研究

RNA干扰技术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的应用研究
维普资讯
河 南 职 工 医 学 院 学 报
Vo . 0 No 2 Ap . 00 12 . r2 8
J u n l fH n n Me i a C l g o tf a d Wo k r o r a o e a d c l o l e frS a n r e s e
・21 ・ 3
张 芳 , 祖 峰 .催 眠 疗 法治 疗 焦虑 症 临 床 疗 效 研究 马 [ 2 王德 平 , 1]
报 , 0 7, ( ) 5 -7 2 0 7 1 :5 5 .
n e r td mo e o s c o h r p o h i [O] Xu J n a . An i t ga e d l f p y h te a y f r t e Ch — 2 u mi n
高爱莲
( 氏县 计 划 生 育 技 术 服 务 站 , 南 尉 氏 4 50 ) 尉 河 70 1
[ 要 ] R A 干扰 ( N i 指 与 内源 性 m N 摘 N R A) R A编 码 区某 段 序 列 同 源 的 双 链 R A导 入 细 胞 时 , 序 列 m N 发 生 N 该 R A 特 异 性 的降 解 , 并导 致 基 因表 达 的 沉 默 。小 干 扰 R A s N 是 R A 作 用 的 主要 介 质 , 可 经 体外 合成 再 转 入 细 N ( i A) R N i 其
胞 , 可通 过各 种 载 体 内源 性 表 达 。R A 为 肿 瘤 的 基 因 治 疗 提供 新 的 思 路 , 过 R A 抑 制 肿 瘤 相 关 耐 药 基 因 的 也 Ni 通 Ni 表达有望成为一种逆转肿瘤耐药新的策略。 [ 键 词 ] R A 干扰 ; 药 耐 药 ; 瘤 关 N 多 肿 [ 图 分 类 号 ] R9 92 中 6 .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0 9 7 ( 0 8 0 0 1 0 文 0 8— 26 20 ) 2— 2 3— 3

RNA可变剪接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RNA可变剪接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RNA可变剪接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RNA可变剪接机制成为了学术研究热点之一。

RNA可变剪接是指在RNA转录后过程中,原始mRNA前体通过剪接机制,形成不同的外显子结构,从而生成不同的成熟mRNA。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剪接酶和辅助蛋白质的参与来实现。

而作为一种功能多样性的调控方式,RNA可变剪接机制在调控细胞内部信号传导、代谢途径、mRNA稳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NA可变剪接异常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和耐药性密切相关,因此RNA可变剪接机制成为了肿瘤治疗的有力工具。

RNA可变剪接机制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RNA可变剪接机制包括基本剪接、选择性剪接、纯化剪接、外显子-skipping剪接和略过内含子剪接等不同形式。

其中,选择性剪接是指不同的可变剪接方式,从而影响基因不同的转录本的表达。

基因受到各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外在信号、组蛋白修饰、R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等。

对于基因调控来说,选择性剪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NA可变剪接机制并不是一种完美的过程,常常会出现错误和异常。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NA可变剪接异常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如肿瘤、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特别是在肿瘤中,RNA可变剪接异常非常常见。

RNA可变剪接机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相比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RNA可变剪接机制可以更为精准地识别和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细胞。

在肿瘤治疗中,RNA干扰技术(RNAi)和小分子化学品是常见的在RNA可变剪接机制上实现靶向治疗的方法。

其中,RNAi技术通过siRNA或shRNA进行靶向RNA内切酶的基因沉默,进而影响RNA可变剪接机制的正常功能。

此外,在肿瘤治疗中,研究人员也在进行RNA可变剪接相应的小分子化学品筛选,用于针对RNA可变剪接机制进行治疗。

小分子化学品的设计取决于目标基因的不同,因此肿瘤治疗的效果和毒副作用也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来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肝癌治疗中,RNA干扰技术可以通过靶向ESE-1启动子上的结合蛋白(hnRNP A1),从而阻止可变剪接。

PRKRA调控胰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PRKRA调控胰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PRKRA调控胰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常常被诊断时已经进展到晚期,而化疗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化疗药物的长期使用往往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因此,寻找胰腺癌耐药的机制并找到合适的治疗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PRKRA(protein kinase, interferon-inducible double stranded RNA dependent activator)是一种具有双链RNA依赖性激活功能的蛋白激酶,在癌症中的作用被广泛关注。

最近的研究发现,PRKR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与化疗耐药性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胰腺癌组织样本和细胞系,发现PRKRA 的高表达与化疗耐药性明显相关。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PRKRA 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参与了胰腺癌细胞的化疗耐药过程。

首先,PRKRA可以增强胰腺癌细胞的DNA修复能力,从而减少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其次,PRKRA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的自噬过程,从而减少细胞内的药物积累。

此外,PRKRA还参与了胰腺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和凋亡等信号通路,增加了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基于以上的发现,研究人员认为PRKRA可能成为胰腺癌耐药的治疗靶点。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通过抑制PRKRA的表达或使用PRKRA抑制剂,可以显著增加化疗药物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总结来说,PRKRA在胰腺癌化疗耐药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揭示其调控机制,为胰腺癌耐药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RKRA调控胰腺癌化疗耐药的研究将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靶向多药耐药基因mdr1 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靶向多药耐药基因mdr1 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由s N i A及 m co N miN 两种 形 式 的小 R A R i R A( R A) r N

根 据 G n a k中 人 mdl m N 序 列 , I— eBn r R A 用 n
vrgn公 司 网站 在 线设 计 软件 设计 并 经 B A T序 ioe t LS 列 比对 软 件进行 同源 性 分 析 , 中筛 选 出 4对 编 码 从 m r pemiN 的单 链 寡 核 苷 酸 并 交 由 上 海 生 工 dl r— R A
o i ge sr d d o io u l oi e n o ig md lp e mi A e u n e w r e in d a d s nh s e .A tra n a i g i fsn l— t n a e l n c e t se c d n r r — RN s q e c e e d sg e n y t e i d g d z f el , s e n n t
Y NG Ku A e— u A n ,G O M i a,L U Xi n - ig,S IA — u h I a gpn U i a h
( f l t o i l Me i l ol e ig a 1A i e H s t , dc lg ,Qn d o i f ad pa aC e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0 0 8年第 4 8卷第 l 8期
靶 向多 药 耐 药基 因 m r R A干扰 dl N 载体 的构 建 及 鉴 定
杨 垄 高 美华 , 相萍 隋爱 华 。 刘 , ( 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青 岛 26 0 ; 6 03 2青岛大学医学院)
w r n e td it RNA it r r n ev c o e e e i s r n omi e n e e e c e t r DNA . - f p 6 2 GW/ mGF mi E P— R,c n t ce e I i a t e t r n h n wee o sr t d r c mb n n co sa d t e r u  ̄ v

RNA干扰技术在病毒防治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RNA干扰技术在病毒防治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RNA干扰技术在病毒防治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基于RNA的不完全互补匹配原则而实现的基因靶向调节技术。

利用人工合成的RNA双链(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介导特定靶基因的mRNA降解,从而实现对该基因的沉默。

这种技术不仅在研究基因功能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病毒防治和基因治疗方面也有着前景。

一、RNA干扰技术在病毒防治中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病毒的防治,包括病毒感染和病毒性肿瘤。

研究表明,siRNA可以介导病毒基因组的靶向降解,从而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

例如,研究者利用siRNA靶向病毒感染时涉及的蛋白质(如HIV-1的Vif、Rev等)或病毒RNA(如黄热病病毒的NS3等),成功地抑制了病毒复制和感染。

此外,RNA干扰技术还可应用于病毒性肿瘤的防治。

研究者利用siRNA降低病毒性肿瘤细胞中的E6和E7 mRNA,阻断HPV病毒的侵袭和转化,从而抑制病毒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RNA干扰技术在病毒防治中的应用还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RNA干扰技术需要准确地确定siRNA的设计,包括确定siRNA的长度、序列和靶点等。

其次,siRNA在细胞内的稳定性和运输受到限制,需要利用纳米技术等手段来增加siRNA的稳定性和传递效率。

此外,长期的RNA干扰可能会导致细胞的不良反应,如免疫反应和细胞死亡等。

综合考虑,RNA干扰技术需要在更多的实验和临床试验中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致力于解决这些局限性,提高其在病毒防治中的应用效率。

二、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RNA干扰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因靶向治疗和基因表达调节两方面。

基因靶向治疗是通过siRNA的靶向作用,使得特定的靶基因的mRNA降解,从而实现对某种疾病的治疗。

目前,利用RNA干扰技术已经成功地治疗了多种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癌症、肝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例如,研究者利用siRNA靶向凋亡基因来治疗肿瘤,成功地抑制了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RNA干扰技术用于疾病治疗的现状分析

RNA干扰技术用于疾病治疗的现状分析

RNA干扰技术用于疾病治疗的现状分析RNA干扰(RNAi)是一种常用于表观遗传机制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RNAi 技术通过RNA分子的干扰作用,靶向降解特定的mRNA分子,从而抑制特定的基因表达。

近年来,RNAi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成为一种新兴的基因治疗策略。

本文将就RNAi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

RNAi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RNAi技术可靶向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成为癌症治疗新的手段之一。

例如,将siRNA靶向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可以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RNAi技术还可以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长所需的VEGF基因、靶向抑制肿瘤干细胞的特定基因等,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然而,RNAi技术在癌症治疗中仍存在许多技术和临床问题。

例如,RNAi分子的低稳定性、转染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RNAi技术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siRNA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肝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RNAi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RNAi技术在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RNAi技术也可以用于传染病的治疗。

例如,靶向抑制HIV的siRNA可以减少病毒载量,从而抑制HIV的复制。

此外,RNAi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抗病毒治疗、靶向下调病菌耐药基因等方面,治疗传染病的效果较为显著。

然而,RNAi技术在传染病治疗中同样存在很多技术和临床问题。

例如,RNAi 分子在体内稳定性差,致使其难以到达靶标细胞;RNAi技术难以彻底清除病毒、细菌,易导致耐药性等问题,限制了RNAi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RNAi技术在遗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RNAi技术还可以用于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例如,靶向抑制过度表达的突变基因,可以降低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或治疗遗传性疾病。

除此之外,RNAi技术还可以用于调控基因表达,以达到治疗各类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杂合性基因失调疾病的目的。

然而,RNAi技术在遗传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尚未被广泛研究和验证,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

肿瘤多药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一、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而成。

药物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多药耐药现象往往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治疗失败。

因此,了解肿瘤多药耐药机制,并探索逆转策略,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肿瘤多药耐药机制1. ABC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蛋白,在多药耐药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些蛋白负责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包括化疗药物。

当肿瘤细胞中ABC转运蛋白表达增加时,会导致药物从肿瘤细胞内外的迅速流动,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蓄积,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2. DNA修复机制DNA修复机制是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肿瘤细胞中DNA修复机制异常活跃,导致化疗药物对DNA的损害被高效修复,从而减少了药物的疗效。

3. 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它们对化疗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肿瘤干细胞具有较高的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快速恢复并再次形成肿瘤,是肿瘤多药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4. 其他机制除了以上几种机制外,肿瘤多药耐药还涉及细胞凋亡逃逸、代谢异常、微环境因素等多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因素。

三、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策略1. 靶向ABC转运蛋白针对ABC转运蛋白过度表达的现象,可以通过设计靶向这些蛋白的药物来抑制其功能,从而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蓄积。

目前,已有多种靶向ABC转运蛋白的药物被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 抑制DNA修复机制通过干扰DNA修复机制的正常功能,可以增加化疗药物对DNA的作用,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一些靶向DNA修复机制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展现出一定的逆转多药耐药效果。

3. 消灭肿瘤干细胞针对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性,可以设计特定的药物或治疗方案来快速清除肿瘤干细胞,遏制肿瘤的再生。

目前,针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相关药物也在不断涌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对 矮 脚 牵 牛 花 ( e na ) 行 研 究 的 时 候 发 现 : 一 个 能 P t is进 u 将
产 生 色 素 的 基 因 (h l n y tae 置 于 一 个 强 启 动 子 后 , c ac es nhs ) o 导 人 矮 脚 牵 牛 花 中 , 图 加 深 花 朵 的 紫 颜 色 , 果 相 反 , 数 试 结 多 花 呈 现 花 斑 色 甚 至 白 色 。Jr esn将 这 种 现 象 命 名 为 协 同 og ne 抑 制 (o u p es n , 为 导 入 的 基 因 和 其 相 似 的 内 源 基 c —s p rsi )因 o 因 同 时 都 被 抑 制 。该 现 象 也 被 称 为 转 录 后 基 因 沉 默
Vo1 2 . 7 No. 2
M a 2 07 y. 0
R NA 干扰技术应对肿 瘤多药耐药现象
于海 洋 , 刘鹏 飞
( 南开 大 学 生命 科学 学 院 , 津 天 30 7 ) 0 0 1
摘 要 : 细胞 中导入 dR 在 s NA 会 引 起 体 内 同 源基 因 特 异 性 的 沉 默 (i n ig , 种 现 象 被 称 为 RN sl c ) 这 e n Ai( RNA itreec ) 该 技 术 经过 十年 的 发 展 , 步走 向 成 熟 , 引起 了生 物科 学的 一 次 新 的 革命 。 nefrne 。 逐 并 它被 广 泛 应 用 于 细 胞信 号 转 导 、 育 生物 学 、 因功 能 学及 肿 瘤 的 基 因治 疗 等 多 个 领 域 , 取 得 了一 系列 开创 性 的 成 果 。肿 瘤 细 胞 对 抗 癌 发 基 并
有 少 量 双 链 RN d RN 。而 导 致 上 述 状 况 产 生 的 原 因 恰 A( s A)
RN i 关 技 术 在 肿 瘤 基 因治 疗 中 的 应 用 A 相 RNA 相 关 技 术 作 为 一 种 引 起 基 因 沉 默 的 新 技 术 , 够 i 能
快 速、 高效 、 异 地 抑 制 靶 基 因 表 达 , 用 于 各 种 生 物 。该 技 特 适
p r 1基 因 的 表 达 以探 讨 该 基 因 的 功 能 , 果 反 义 R a一 结 NA 的
切 割的结果导 致新 的 dR s NA 生 成 从 而 维 持 该 过 程 , 细胞 使
内仅 仅导 入几 个 分子 的 dR s NA 就 能 发 挥 出 意 想 不 到 的 作
用。
确 能够 阻 断 p r 1基 因 的 表 达 , 作 为 对 照 的 正 义 R a一 但 NA, 也 同样 阻 断 了 基 因 的表 达 [ 。这 是 因 为 当 时 的 R 2 ] NA 提 纯 技 术 还不 是很完 善 , 义 R 反 NA 与 作 为 对 照 的 正 义 RNA 中 都 含
性 识 别 目标 mR NA 序 列 , 由已 激 活 的 R S 切 割 mR 并 IC NA。
(0trncit n l eesl c g P S 。1 9 pstasr i a g n i n i ,TG ) 9 5年 , 奈 尔 po e n 康
大 学 的 Gu o等 尝 试 用 反 义 RN 阻 断 秀 丽 新 小 杆 线 虫 中 的 A
恰 是 这 些 dR s NA 造 成 的 。 19 9 8年 , 盛 顿 卡 耐 基 研 究 院 的 华 An rw Fr de i e和 马 萨 诸 塞 大 学 癌 症 中 心 的 C a u将 T4 ri Me g
RN i 研 究 历 程 A 的 RNA 的发 现 源 于 l 年 前 。在 1 9 i 0多 9 0年 ,o g n e i J r e sn l …
模 型是 诱 导 沉 默 复 合 物 ( NA id cds— l c gc mpe , R n ue i e i o l 为 R I C) 4 ] NAi 细 胞 中 发 挥 作 用 经 过 两 在
的重 要 一 步 。 验 证 实 , NAs 实 R eⅡ参 与 了长 链 R NA 的 切 割 过 程。i s RNA 与 核 酸 内切 酶 、 酸 外 切 酶 、 旋 酶 、 TP及 同 源 核 解 A R NA 链 搜 索 活 性 等 因 子 形 成 RIC。效 应 过 程 是 R S 特 异 S IC
维普资讯
第 2 7卷 第 2期
20 0 7年 5月
承 德 民族 师 专学 报
J u n l fCh n d a h r’Colg o to aiis o r a e g eTe c e s o l e f rNa in l e e t
药物 产 生 抗 药性 是 化 疗 失 败 的一 个 主要 原 因 。 多 药耐 药现 象是 系 指 肿 瘤 细 胞 对 一 种 抗 肿 瘤 药 物 出现 耐 药性 的 同 而
时 , 其 他 多种 结构 不 同 、 用 靶 位 不 同 的抗 肿 瘤 药物 也 有 耐 药性 的现 象 。利 用 R 对 作 NAi 术 研 究和 治 疗肿 瘤 的 多 药 技
个 过 程 。 —— 起 始 过 程 和 效 应 过 程 。起 始 过 程 是 外 源 性 导 人 、 基 因 和 病 毒 感 染 或 因 内 源 性 而 在 细 胞 内产 生 的 长 链 转
dR s NA 被 处 理 形 成 1 — 2 b 9 1 p长 的 s NA 的 过 程 , RNAi i R 是
耐 药性 为 困扰 医 学界 二 十 多年 的难 题 找 到 了一 个 新 的 突破 口 。 关 键 词 : A 干 扰 ( Ai ; 药耐 药 ( ld u eitn e MDR) 短 发 夹 样 R RN RN ) 多 mut r g r s a c , l s ; NA(h NA) sR 中 图分 类 号 : 4 Q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5 1 5 ( 0 7 O —0 5 —0 10 — 5420)2 03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