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一) 人教新课标版
七级语文上册第课《看云识天气》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案方案六、教案过程(一)、第一个教案板块:导入,检查预习(3分钟)1、导入:同学们,昨天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气情况。
那么,谁能告诉我今天的天气情况呢?(学生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天气预报我们能够准确知道某天的天气情况。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现在正值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旅游季节,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边没有天气预报,为了避免被雨水淋湿的尴尬,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让我教给大家一招识别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幻灯片1演示),我们将会受益无穷。
2、检查词语(幻灯片2演示)二、第二个教案板块:朗读,整体感知(15分钟)1、导读:将课文分成五块,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不同的方式齐读、杂读)。
2、自读: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幻灯片3演示)三、第三个教案板块:演读,理清层次(10分钟)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 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幻灯片 4 演示)2、对照课文和幻灯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
(幻灯片5-11 演示)3、学生发言,课堂交流。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明白了它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对我们认识天气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告诉我们,除了云的形状,还有云彩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天气,请同学对照课文完成表格。
(幻灯片12 演示)6、总结:课文用三个小节给我们介绍了两种通过云来识别天气的办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发现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的层次也十分明了。
(幻灯片13 演示)四、第四个教案板块:说读,品味语言(15 分钟)1、读第一段,(分两种读法导读)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
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课文教案
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云的形态和特点。
2. 学会通过观察云的形态判断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1. 学习认识云的不同形态。
2. 学习通过观察云的形态来预测天气情况。
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观察云的形态判断天气情况。
教学准备:1. 课文《看云识天气》的课文素材。
2. 展示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不同形态的云。
3. 天气预报的视频或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经常看到天上的云,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同的云形态呢?云有什么特点?2. 出示不同形态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
3. 导入课文:《看云识天气》。
步骤二:学习课文1. 让学生跟读课文,并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 指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不同云形态和天气的描述。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根据课文中的描述,云的不同形态和颜色可以判断出什么样的天气情况,并写下自己的判断。
步骤三:观察云的形态判断天气情况1. 出示一些不同天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是晴天、多云、阴天还是雨天等。
2. 出示一些不同形态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根据云的形态可以预测出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根据云的形态判断的天气情况,并让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讨论和评价。
步骤四:拓展延伸活动1. 请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查找有关云的知识,了解更多云的形态和特点。
2. 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天上的云,并根据云的形态判断天气情况,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3. 邀请一位气象专家来学校讲解云和天气的关系,并带领学生进行云的观察和判断实践活动。
评价与反馈:1. 在观察云的形态判断天气情况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进行现场评价,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和判断,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2.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记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指导。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板书设计:主题:看云识天气重点词汇:云的形态、质地、颜色、天气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看云识天气》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重点难点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四、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一)明确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掌握观察云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观察云的方法及与天气的关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云的分类及特点。
2.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云分别叫什么名字吗?它们与天气有什么关系?2.课文阅读与分析(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修辞手法等。
(3)讨论:课文中提到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有哪些?3.观察云的方法及实践(1)讲解观察云的方法:观察云的形状、颜色、高度等。
(2)分组进行观察实践,记录观察结果。
(3)汇报观察成果,讨论观察到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4.拓展延伸(1)讲解其他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彩虹、雾等。
(2)讨论:如何利用这些自然现象预测天气?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观察一周的天气变化,记录云的情况,分析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在观察实践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发言积极,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表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4.作业布置合理,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掌握观察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看云识天气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从文中筛选有用信息。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举例、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知识点。
4.教师强调观察云朵时应注意的事项,如:观察的时间、地点、云的形态等,以提高学生观察天气的准确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讨论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和技巧。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看云识天气的有效方法。
3.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看云识天气”。告知学生将通过学习课文《看云识天气》,掌握如何观察云朵,预测天气变化。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云的形态、颜色、高度等特征与天气的关系,如:积云通常预示着晴朗的天气,而高层云往往预示着阴雨天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4.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看云识天气》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词语的意思,如:浮躁、迷雾、气象、赤橙黄绿青蓝紫等。
3.通过课文理解,掌握如何观察云朵,以云为天气的预报工具,提高自己的生活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云朵的形状和意义,能够掌握云朵天气预报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云朵的形状和云型的分类方法,理解不同的云型代表的天气状况等。
三、教学内容及时序安排时间内容5min 课堂导入:了解大气层及云朵的形状和分类方法10min 讲述《看云识天气》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15min 展示各类云朵的形状及其所代表天气预报方法20min 分组活动:观察课堂中的云朵并预报天气状况10min 小结:回顾本课堂主要内容四、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讲述、示范、合作学习法、问答法;•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纸质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练习、黑板板书。
五、师生角色及任务分工•教师:主持课堂教学,讲解、解答学生提问,评估学生练习情况,引领学生思考和总结归纳。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听讲,观察课堂云朵,分组合作练习并进行天气预报。
六、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评价方法:小组合作云朵天气预报表现评估、教学练习及小测验成绩评估、平时表现及提问状况评估。
•评价标准:小组合作云朵天气预报评估标准、教学练习成绩及小测验评估标准、平时表现及提问情况评估标准。
七、教学安排行为规范•注意课堂纪律,听从老师指挥;•同学之间要进行互相尊重,合作学习;•爱护教室设施,保持课堂环境整洁。
八、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认识到云朵预报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掌握了如何通过云朵判断天气状况的方法,提高了生活智慧。
同时也明确了课堂的任务与重点,教学效果与质量得到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云识天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掌握基本的云分类和相应的天气预测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云的状态判断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丽,激发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云分类和相应的天气预测方法。
2.难点:能够根据云的状态准确判断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3.突破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和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云的基本分类和相应的天气预测方法,包括高云、中云和低云等不同类型云的形态、特征和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
3.示例(10分钟):选取典型的云例,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能够理解如何根据云的状态判断天气变化。
4.练习(15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根据云的状态判断可能的天气变化,加强理解和记忆。
5.评价(5分钟):选取几名同学进行简单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云的基本分类和相应的天气预测方法。
2.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
3.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
4.演示:借助多媒体资源进行演示,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课堂上进行云状态辨别的练习,加强学生对云的理解。
2.作业:布置一些关于云的观察和记录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3.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及平时表现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云的掌握情况,作为后续教学的依据。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资源:展示各种云的形态与特征的图片或视频。
2.工具或软件:如天气预报软件、显微镜等,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2《看云识天气》教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课前请大家欣赏P124页黑板上的几条民间谚语,猜猜这些谚语是说什么意思?“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
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
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云鱼鳞状,不下雨也会刮风的。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一句农谚,早上出现了高塔一样的云,下午就会下大雨。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
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
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完成练习三2析:以上民间谚语都跟云与天气有关,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
这就是我们将要学的第22课:看云识天气。
作者:朱泳燚 yì(出示课题)。
二、教学目的:1.学会运用表格简化内容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重点,涉及练习一)2.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说明事物时运用比喻手法的作用及注意点。
(重点,涉及练习二)。
理解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前提条件。
(难点)3、掌握二种寻找文段中心句的方法及作用(难点):(1)全文的中心句的找法:文中第一次明确阐述题目之意,即点题的句子。
例:本文题目是“看云识天气”是一个观点,原文中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是天气课题看云识天气课时2课型教授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学情分析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不强学法指导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一、导入1805年,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二、自主收集有关云和天气成语三、阅读合作完成任务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网来预测天气状况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我们还可以用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1、自主学习2、合作完成思考问题明确(1)见第2节四、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五、课堂小结2、认真阅读课文思考:⑴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⑵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勾画句子理解看课件完成任务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二、设计思想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旧课文,过去常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
但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因此,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而应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为主。
2、学生地处乡村,这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尤有实际意义。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巩固复习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五、教学难点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看谁判断得准确;上网查找或者到图书馆查阅,或者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搜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并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天气状况对户外活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多半起因于天气骤然变化。
因此,外出前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
那么,怎样看云识天气呢?2、检查预习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简要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整体感知⑴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后,简要概括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方法指导:默读时要做到口不动、手不动、头不动,眼球则要转动。
)⑵跳读课文,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2024年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
2024年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看云识天气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天气变化。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几幅不同形状的云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云朵的名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关于云和天气的知识。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文章中提到的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如卷云、积云、高层云等。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预测天气。
四、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云和天气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二、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云朵,观察其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2.各组根据观察到的云朵特征,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观察云朵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判断云朵的高度、厚度等。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观察到的云朵特征预测天气。
四、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观察云朵和预测天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看云识天气的方法和技巧。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二、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天气现象,如晴、阴、雨等,观察对应的云朵特征。
2.各组根据观察到的云朵特征,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如何根据云朵特征判断天气变化,如云朵的形状、颜色、高度等。
2.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运用观察到的云朵特征预测天气。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清流县城关中学邓云东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2、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学生写“云”字的繁体“雲”。
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有“雨”字。
和天气有关。
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们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看云识天气》,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
(播放视频:看云识天气(二)初读,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录音,整体把握: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三)精读,议论探究:自读课文,认识各种云的特点及其和天气的关系,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学生回答,幻灯片同时展示云图)其他示例:(1)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慢慢变黑,最后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新课标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新课标教案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重点在指导学生阅读科普文的方法上,怎样通过速读抓中心、精读抓重点,研读质疑解难,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一、导入课题多媒体大屏幕出示不同类型的云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由此导入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明确:抓住关键句来回答,即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三、精读第二部分,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包括:云的种类,云的形状、位置,预示天气等。
三、研读第一部分1.这段文字的语言有何特征?试作具体分析。
明确: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说明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2.仿照“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句式造句。
3.读背第一段。
四、合作探究学完本课,我们知道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也知道了留心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就能有所发现,有所积累。
现在,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将自己所积累的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用“看……识……”的形式概括出来,越多越好。
五、布置作业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课所积累的词语。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文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主动学习。
一、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段等在全班交流。
老师随时激励表现突出的同学,并将同学们的知识进行适当归纳。
二、学生快速看课文,收集本文信息。
三、师生共同筛选并归纳有效信息。
1.从文章内容角度归纳有关知识。
2.从写作角度归纳有关知识。
四、质疑探究五、布置作业1.利用所学知识,课外观察天上的云彩与天气的关系。
2.课外搜集一些自然现象与天气的关系的知识资料。
[教学设计C]创意说明: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是相等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获得识别阴晴雨雪的知识。
教学难点云的形状、云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分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同学们,现在我想做一个读书调查,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举手。
请一位同学讲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故事。
同学们,想一想诸葛亮能知过去和未来,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他是神仙吗?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答案。
板书课题二、朗读,整体感悟。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2.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云的光彩?三、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1、教师示例介绍晴天云简表。
2、学生分组设计雨雪天云简表和云的光彩表,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预示的天气。
3、图片展示,请学生描述云的形态、特征、预示的天气。
4、文字描述:请学生根据下列的文字判断是哪一类云,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蔚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的白云,像“万花筒”一样,花样无穷无尽;有时候像一群群白羊在空中奔驰,跑着跑着就没了影;有时像在清澈的湖水中开出的洁白无暇的莲花,其花型各异,争奇斗艳,好不壮观。
(2)、“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的“云”是哪种云,会出现什么天气;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天气情况。
5、学生根据画面或课文的描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选择你喜欢的一种云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四、重点研讨:思考: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吗?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
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淄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二、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本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领会并运用这种修辞手法。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预习内容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穹窿()() 2.棉絮()二、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3.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4.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进入了梦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①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出示学习目标。
②检查预习生字情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课文,思考: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得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理解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写法,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
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
(板书文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投影显示:2.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思考:(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4)相形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2)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3)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
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4)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
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
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3.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晰的特点。
三、具体研讨第3~6段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
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
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
列表如下:多媒体显示:晴天云简表(2)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
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学生回答,教师示例:(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示例:多媒体显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的光彩简表5.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
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5)“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四、课堂练习投影显示: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又十分准确。
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体会其表达效果。
(1)经验告诉我们……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一定有时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出现了高层云,(一定有时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3)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一定有时常常)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4)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相当一定非常)的限度。
(5)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判断推断推测)天气的情况。
2.下面一段话的句序被打乱了,将理顺后的句序写在下面横线上。
(1)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2)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3)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
(4)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5)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6)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7)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正确句序:。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或修辞手法:(1)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这种光圈叫做晕。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3)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4)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5)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层,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积云……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4.如果将下面一段描写天气的语言改成天气预报的语言形式,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述。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渐渐聚集起了层层阴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濛濛细雨。
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参考答案:1.(1)常常(2)往往(3)有时(4)一定⑸推测。
(这些词语或修饰或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2)(1)(6)(5)(3)(7)(4)3.(1)下定义(2)拟人(3)分类别(4)引用(5)拟人分类别作诠释4.天气:晴转多云,午后有小雨,风力1~2级。
五、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
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
六、布置作业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不但使人们对各种云的认识豁然清楚,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为我们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实例。
说明文运用比喻有别于叙事写景文中的比喻,简言之,是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
宇宙无边无垠,奥秘无穷,包罗着数以亿计的天体。
探索空间奥秘是青年人未来的使命。
请同学们运用比喻的方法,以通俗明白的语言,以“天空不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说明宇宙中有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