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小超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细胞培养:把机体内的组织取出后经过分散(机械方法或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传代,观察其生长、繁殖、接触抑制、衰老等生命现象的过程。

2.原代细胞: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3.传代细胞: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
4.原代细胞培养:直接从有机体取出组织,通过组织块长出单层细胞,或者用酶消化或机械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5.传代细胞培养:原代培养形成的单层培养细胞汇合以后,需要进行分离培养(即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以一定的比率移植至另一些培养器皿中的培养),这一分离培养称为传代细胞培养。

6.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细胞或多核细胞的现象。

7.单克隆抗体: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获得的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8.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相结构称为生物膜。

9.细胞连接: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

10.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11.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2.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13.分子开关: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分子开关。

14.钠—钾泵:是动物细胞中由ATP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实际上是位于细胞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是一种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

15.胞吞作用: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16.胞吐作用:细胞排出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17.胞饮作用:细胞对液体物质或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

18.信号分子: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特称为信号分子。

19.受体: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地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

20.第一信使:一般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

21.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后最早在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

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DAG、IP3等。

22.G—蛋白:由GTP控制活性的蛋白,当与GTP结合时具有活性,当与GDP结合时没有活性。

既有单体形式(ras蛋白),也有三聚体形式(Gs蛋白)。

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23.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后,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的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分解成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和DG—PKC途径,实现对胞外信号的应答,因此将这一信号系统称为“双信使系统”。

24.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
25.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

26.溶酶体: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

27.信号假说:蛋白合成的位置是由其N端氨基酸序列决定的。

⑴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⑵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

28.信号肽:分泌蛋白的N端序列,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

29.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

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

30.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特化结构鞭毛和纤毛的结构。

31.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细胞肌性收缩和非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

32.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

33.踏车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骨架在装配过程中,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或微丝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或微丝缩短,实际上是正极的装配速度快于负极的装配速度,这种现象称为踏车现象。

34.微管结合蛋白:蛋白与微管密切相关,附着于微管多聚体上,参与微管的组装并增加微管的稳定性,这些蛋白叫做微管结合蛋白
3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7.细胞同步化:为得到具有分裂能力且细胞时相一致的细胞群体的方法。

38.MPF(细胞促分裂因子):又称促成熟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是指存在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可以诱导卵细胞成熟的一种活性物质。

MPF是一种蛋白激酶,包括两个亚基即Cdc2蛋白和周期蛋白,当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MPF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进化上较保守的G2/M转换调控者。

39.周期中细胞:即周期细胞或连续分裂的细胞,指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不断分裂,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

40.静止期细胞:又称G0期细胞或静止期细胞,是指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增殖,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

41.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其含量随细胞周期进程变化而变化的特殊蛋白质。

42.终端分化细胞:又称不分裂细胞,是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丧失增殖能力并保持一定生理机能的细胞。

43.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

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停留于检验点上阻止周期进程。

44.原癌基因:又称细胞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与病毒癌基因相对应的同源序列。

它是一些在DNA序列上极为保守的正常的细胞基因,但在肿瘤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比正常细胞高得多
45.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又称老化,是细胞的一个基本的生命现象。

是指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和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现象。

46.Hayflick界限:由Hayflick等人提出的: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

47.细胞死亡:细胞的死亡是指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束。

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死亡有两种不同形式:细胞坏死或意外死亡,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48.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

49.caspase 家族:caspase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结构上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类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

51.转运肽:是一种12~60个氨基酸残基的前导序列,它引导在细胞溶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输入线粒体和叶绿体。

这些肽通常富含碱性氨基酸,但几乎没有酸性氨基酸。

52.ATP驱动泵:以ATP水解释放能量作为能源进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家族,称为ATP驱动泵
简答题:
1、简述细胞膜的生理作用。

答:(1)限定细胞的范围,维持细胞的形状。

(2)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为半透膜)并能进行主动运输使细胞内外形成不同的离子浓度并保持细胞内物质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必要差别。

(3)是接受外界信号的传感器,使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当的反应。

(4)与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及癌变等重要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特性。

答:细胞膜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

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膜内外层所含脂类分子的种类不同;②膜内外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③膜内外磷脂所带电荷不同;④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②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中;③腺苷酸环化本科分布在膜内表面。

3、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

答案要点:①运输方向不同: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②是否需要载体的参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参与,被动运输方式中,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③是否需要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的活力。

4、NO的产生及其细胞信使作用?
答案要点:NO是可溶性的气体,NO的产生与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相关,血管内皮细胞接受乙酰胆碱,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该酶以精氨酸为底物,以NADPH为电子供体,生成NO 和胍氨酸。

细胞释放NO,通过扩散快速透过细胞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内,与胞质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活性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

cGMP可降低血管平滑肌中的Ca2+离子浓度,引起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NO没有专门的储存及释放调节机制,靶细胞上NO的多少直接与NO的合成有关。

5、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

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N端的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又称停泊蛋白)等因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

6、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期主要变化是什么?
答: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周期被划分为四个时期:G1期(复制前期,M期结束至S期间的间隙)、S期(复制期,DNA合成期)、G2期(复制后期,S期结束至M期间的间隙)、M期(有丝分裂期)。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沿着G1→S →G2→M运转,细胞通过M期被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完成增殖过程。

G1期:主要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RNA、糖类、脂质等。

S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组蛋白的合成。

G2期:此时DNA的含量已增加一倍。

此时主要进行其他蛋白质的合成。

M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分离、胞质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7、细胞周期人工同步化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答:⑴、选择同步化包括:①有丝分裂选择法:优点:同步化程度高,细胞不受药物侵害。

缺点:得到的细胞数量少。

②密度梯度离心法:优点:简单省时,效率高、成本低。

缺点:对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并不适用。

⑵、诱导同步化包括:⑴DNA合成阻断法:优点:同步化效率高,几乎适合于所有体外培养的细胞体系。

缺点:诱导过程可造成细胞非均衡生长.⑵中期阻断法:优点:操作简便,效率高;缺点:药物毒性作用较大。

8、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细胞周期检验点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答:细胞周期检验点主要有:R点,G1/S,G2/M,中期/后期,即:G1期中的R点或限制点,S期的DNA损伤检验点、DNA复制检验点,G2/M检验点,M中期至M后期又称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等。

作用:通过细胞周
期检验点的调控使细胞周期能正常动转,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能精确地均等分配,产生具有正常遗传性能和生理功能的子代细胞,如果上述检验点调控作用丢失,就会导致基因突变、重排,使细胞遗传性能紊乱,增殖、分化异常,细胞癌变甚至死亡。

6、简要说明CDK激酶在细胞周期中是如何执行调节功能的。

答: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是与细胞周期进程相对应的一套Ser/Thr激酶系统。

各种CDK沿细胞周期时相交替活化,磷酸化相应底物,使细胞周期事件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CDK1激酶通过使某些蛋白质磷酸化,改变其下游的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启动其功能,实现其调控细胞周期的目的。

CDK1激酶催化底物磷酸化有一定的位点特异性。

它一般选择底物中某个特定序列中的某个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

CDK1激酶可以使许多蛋白质磷酸化,其中包括组蛋白H1,核纤层蛋白A、B、C,核仁蛋白等;组蛋白H1磷酸化,促进染色体凝集;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促使核纤层解聚;核仁蛋白磷酸化,促使核仁解体等。

7.简述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答:㈠基本生物学特征1、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成为“永生”的细胞。

2、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

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

4、蛋白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

5、mRNA转录谱系的改变。

6、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变化。

㈡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贴壁性下降;
3、失去接触抑制;
4、对生长因子的需求降低;
5、致瘤性。

8、简述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答案要点:1、清除无用的细胞;2、清除多余的细胞;3、清除发育不正常的细胞;4、清除已完成任务的、衰老的细胞;5、清除有害的、被感染的细胞。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作用,保证器官的正常发生与构建、组织及细胞数目的相对平衡。

9、简述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⑴细胞膜流动性减弱。

选择透过性能力降低,膜上的受体分子减少,受损伤后不易修复。

⑵线粒体数目减少,内膜形成的嵴呈萎缩状。

⑶糙面内质网的量减少,内质网膜电子密度增高,膜结构变厚;此外内质网排列不规则,或出现肿胀和空泡。

⑷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化。

核膜的内折凹陷,核的整个体积变大,核中染色质凝聚、破碎,甚至出现异常多倍体。

⑸致密体的生成致,细胞间间隙连接及膜内颗粒的分布减少,细胞间代谢协作减少。

1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有哪些?
答:㈠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1、凋亡的起始:细胞明显皱缩,染色质凝集、边缘化。

这阶段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如微绒毛的消失,细胞间接触的消失,但细胞膜依然完整,未失去选择透性;细胞质中,线粒体大体完整,但核糖体逐渐从内质网上脱离,内质网囊腔膨胀,并逐渐与质膜融合;染色质固缩,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等形态,沿着核膜分布。

2、凋亡小体的形成:首先,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一起聚集,为反折的细胞质膜所包围。

从外观上看,细胞表面产生了许多泡状或芽状突起。

以后,逐渐分隔,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

3、凋亡小体被吞噬。

凋亡小体逐渐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并消化,不会影响周围的细胞,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㈡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细胞凋亡最主要的生化特征是由于内源性的核酸内切酶活化,DNA被随机地在核小体的连接部位打断,DNA发生核小体间的断裂,结果产生含有不同数量核小体单位的片段。

凋亡细胞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tTG(组织转谷氨酰胺酶)的积累并达到较高的水平。

11.胞吞作用的类型
答:胞吞:I.吞噬作用II.胞饮作用:1.网格蛋白依赖的胞吞作用,网格蛋由3个二聚体组成;2.胞膜窖依赖的胞吞作用3.大型胞饮作用4.非网格蛋白/胞膜窖依赖的胞吞作用
12:溶酶体与过氧化酶体的功能与区别?
答:功能:溶酶体: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还有防御功能;过氧化物酶体:(1)使毒性物质失活(2)对氧浓度的调节作用(3)脂肪酸的氧化(4)含氮物质的代谢
区别:过氧化物酶体里面没有酶晶体,有酸性水解酶,PH为5,不需要氧气,酶在粗面内质网里合成,溶酶体里面有酶晶体,有氧化酶,PH为7,需要氧气,酶在细胞质基质里面合成
问答题:
1.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21页
2.试比较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答:光学显微镜是以可见光为照明源,将微小的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光学仪器;而电子显微镜则是以电子束为照明源,它们的不同在于:
①照明源不同:②透镜不同:光镜为玻璃透镜;电镜为电磁透镜。

③分辨率及有效放大本领不同:④真空要求不同:光镜不要求真空;电镜要求真空。

⑤成像原理不同:光镜是利用样品对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成像;而电镜则是利用样品对电子的散射和透射形成明暗反差成像。

⑥生物样品制备技术不同蛋白的分子运动则包括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

4. 、何为蛋白质分选?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分选类型是怎样的?
答:蛋白质的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

又称定向转运。

细胞中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

基本途径: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有些还可转运至内质网中;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合成起始后转移至糙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腔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成分的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

蛋白质分选的四种基本类型:
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指在细胞质基质合成的蛋白质转运至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

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

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

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

5、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

答: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相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

(2)在结构上都是纤维状,共同组成细胞骨架。

(30在功能都可支持细胞的形状;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息的传递;都能在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上发挥重要作用。

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不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但三者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而且中等纤维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基本成分也不同。

(2)在结构上,微管和中间纤维是中空的纤维状,微丝是实心的纤维状。

微管的结构是均一的,而中等纤维结构是为中央为杆状部,两侧为头部或尾部。

(3)功能不同:微管可构成中心粒、鞭毛或纤毛等重要的细胞器和附属结构,在细胞运动时或细胞分裂时发挥作用:微丝在细胞的肌性收缩或非肌性收缩中发挥作用,使细胞更好的执行生理功能;中等纤维具有固定细胞核作用,行使子细胞中的细胞器分配与定位的功能,还可能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

总之,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非膜相结构,共同担负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器位置的固定及物质和信息传递重要功能。

微管的功能:(1)构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

(2)参与细胞器的分布与运动,固定支持细胞器的位置(3)参与细胞收缩和伪足运动,是鞭毛纤毛等细胞运动器官的基本组成成分。

(4)参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分离和位移。

(5)参与细胞物质运输和传递。

6.、什么是MPF?
答:MPF又称促成熟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是指存在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可以诱导卵细胞成熟的一种活性物质。

7. 1、试述细胞衰老的理论。

答:1、Hayflick界限; 2、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供体年龄有关;3、决定细胞衰老的因素在细胞本身;4、细胞核决定了细胞衰老的表达;5、染色体端粒复制假说;6、线粒体DNA与衰老;7、氧化性损伤学说。

8、试论述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答:细胞凋亡的检测是基于凋亡细胞所形成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特别是DNA的断裂。

1、形态学观测:应用各种染色法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征。

2、DNA电泳:细胞发生凋亡时,DNA发生特征性的核小体间的断裂,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但都是180~200 bp的整数倍。

3、TUNEL测定法,即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

4、彗星电泳法: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凋亡检测法。

5、流式细胞分析:最常用来分析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技术。

9.细胞周期检验点有哪些?
答:在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监控机制,可以鉴别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特异的抑制因子,阻止细胞周期的进行,这些监控机制称为检验点。

不仅存在于G1期,也存在于细胞周期的其他时期。

G1/S 检验点:控制细胞由静止状态的G1进入DNA合成期,相关的事件包括:DNA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 S期检验点:DNA复制是否完成?
G2/M检验点:是决定细胞一分为二的控制点,相关的事件包括:DNA是否损伤?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
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检验点):任何一个着丝点没有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都会抑制APC的活性,引起细胞周期中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