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原文及翻译]老子第四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五章 翻译
《老子》五章 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并非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而有运动不息的那个大道。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但并非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而有运动不息的道之名。无,天地的本初。由道而产生的万物,万物的本生。因此,从常无中,将以观察道的微妙;从常中有,将以观察道的边际。这无、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都可以谓玄妙幽深。玄妙而又玄妙,正是天地变化的总源头。《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译文】抛弃贤圣权威及权威成见,人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抛弃仁、义等道德律则,人民将恢复他们的孝慈本性;抛弃技巧与厚利的助纣与诱引,盗贼将自动消失。不过,这三项措施作为治标之举,还不足以治本,所以,应把它们作为从属的措施并继之以更为基本的总体原则:表现纯真,持守混沌,减少私心杂欲。《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是以圣人云:爱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
课文-高中语文《老子五章(高中选修版)》原文、译文及注释
课文-高中语文《老子五章(高中选修版)》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
老子五章(高中选修版)
课文-高中语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翻译:
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
无,是天地的开端。
有,名万物之母。
有,是万物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第一篇: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第一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能够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理;能叫出来的名词,就不是永恒的名词。以“无”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以“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常有和常无同出一源却各有不同的名称,都是玄妙的道理。玄妙啊玄妙,玄之又玄,这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
第二章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无所谓丑了;都知道怎样才算善,这就无所谓恶了。所以有无由相互对立而产生,难易由相互对立而形成,长短由相互对立而体现,高下由相互对立而存在,音声由相互对立而谐和,前后由相互对立而出现。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去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占有,推动了万物,而不以为恩泽在已,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才永远不会失去。
第十九章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四章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译文: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在车毂中间是空的时,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只有器具中间是空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屋室,当中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有屋室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发挥了作用。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第二十四章)
译文:
踮起脚尖,人不能久立,迈大步走的人走不远,偏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
人不能成就大功,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我”“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人,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四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四章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译文: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在车毂中间是空的时,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只有器具中间是空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屋室,当中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有屋室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发挥了作用。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第二十四章)
译文:
踮起脚尖,人不能久立,迈大步走的人走不远,偏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我”“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人,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老子》五章翻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并非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而有运动不息的那个大道。
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但并非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而有运动不息的道之名。
无,天地的本初。
由道而产生的万物,万物的本生。
因此,从常无中,将以观察道的微妙;从常中有,将以观察道的边际。
这无、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都可以谓玄妙幽深。玄妙而又玄妙,正是天地变化的总源头。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原文(译文)
第一章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
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 之外的教化。)
4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5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
1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2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3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诸子百家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至第五章原文及翻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
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老子》五章
《老子》五章
一.道体 二.无为 三.归真 四.水德 五.治国
一、道体
•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 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 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 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 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 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大曰 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 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二、无为
•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fú )唯弗居,是以不去。 •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yí )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 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
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
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
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微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微妙的源头。
老子四章原文及注释
老子四章原文及注释
《老子》第四章原文如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如下:
1.道:此处所讲的“道”,主要是指“虚无之道”,并非实指道
路。此文所阐述的主要是道的体性及作用。
2.冲:古字为“盅”,有“冲荡”“向空中倾注”之意。
3.或:此处与“不”连用,意指“有时”“常常”“可能”。
4.渊:深远、深邃之意。
5.宗:祖先、宗主,引申为根源、根本。
6.挫其锐:锐,锐利、锋利。挫其锐,意指消除锋芒毕露的锐
气。
7.解其纷:纷,纷扰、纠纷。解其纷,意指化解纷纷扰扰的纷
争。
8.和其光:和,调和、融合。其光,可引申为自然之光、智慧之
光。
9.同其尘:同,同一、统一。其尘,这里可引申为自然界的尘
埃、微尘。
10.湛:此处用作动词,意为“使之湛然清明”。
11.存:此处用作动词,意为“存在”。
12.子:此处用作名词,意为“子女”。
13.象帝之先:象,象征、象征性。帝,可引申为“天帝”“上
帝”。先,先于天地之前。象帝之先意指“象征着上帝的存在”。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
第04章和光同尘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①。渊兮,似万物之宗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③。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④。【注释】
①冲:虚而不满的意思。盈:满的意思,引申为尽。
②兮:语气词,可译为“啊”。
③湛:没有、虚无的意思。
④帝之先:天地的祖先,形容其出现之早。
【译文】
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它不显露锋芒,解除世间的纷乱,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老子五章
《老子》原文注释翻译---第1章至第9章
《老子》又名《道德经》
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3]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
【注释】[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为什么要认为“道”是“无名”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如果感兴趣,可以参看黑格尔的《逻辑学》。与《老子》相同,黑格尔也是从“无”开始。进而进入“实有”。之所以是这样,因为认识本身有一种将整个世界统一起来的“内在冲动”;而在还不能认识物质的内在联系之前,只好借助想象了。这或许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态度,但却是正确的思维方向。
这里还涉及了一个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相当重要的概念,即“名”。什么是“名”呢?例如“桌子”、“椅子”,这都是“名”;而在“名”之外,“桌子”、“椅子”的物质实体独立存在。但是宁可说,“名”或者要比简单的“名称”具有更高级的意义。特别是结合哲学的一般课题所要考察的。
与“名”相对立的概念是“实”。什么是“实”?如果联系前面的解释,那么可以说,无论你叫它“Desk”也好,桌子也好,无非都是指同一类或同一个东西。
以上可以说是对“名”、“实”的最简单的理解。但就是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法、儒。
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引起许多学派的争论呢?大体上说,凡认为“名”比“实”重要的,都可以归为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派别;而认为“实”比“名”重要的,则可以归为以法家学派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流派。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例如老子就主张“实”更加居于首要的地位,但很难说老子是个“唯物主义”哲学家。
《老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第五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老子》第五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注释]
①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据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②犹橐龠(tuoyue):犹,比喻词,“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③屈(gu):竭尽,穷尽。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
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⑥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焉兮似万物之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但是空虚无形的,然而其功用却无穷无尽。他是多么深不可测啊,好像是万物的祖宗。“它收敛锋芒,脱离纷扰,蕴蓄着光明,混同于周围的尘埃之中。”
他是那么的幽隐了,人们看不见它但又感觉它真实的存在。我不知道他是谁,所生好像在天帝诞生之前他就已经存在了。
我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有的人只听一遍就懂了,而有的人听7遍8遍还不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老师讲的有问题?还是学生听的有问题?或者还是双方的问题呢?
老子说:“道这个东西,是说不清楚的,如果看得见摸得着,那就成了低级的东西,高级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而且也说不清楚,就算我说的很清楚,你就一定能听明白吗?”
当然,在学校里学习跟道法大不相同,只要用心定能成就,毕竟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作为学生不光要完成学业,尤其重要的是,还要学习怎么做人。
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推行了这样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当
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部门经理必定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长谈:来到本公司后,你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打算?一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三年之内要达到什么目标?为了实现目标,除个人努力之外需要公司提供什么帮助?
在郎讯,这已成为一项滚动发展制度,每到年末,部门经理都要和员工一起对照上一年的规划进行检查,制定下一年的规划。
朗讯科技职业生涯的规划,不仅为不同资历的员工架起了成长的阶梯,而且使公司的发展获得永不衰竭的能量,可谓量才适用的典范。
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高中语文选修《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老子五章》原文和翻译
老子五章是《道德经》中的五个核心章节,被公认为老子思想的集
中展示。本文将为您呈现《老子五章》的原文和翻译,帮助您更好地
理解老子思想的精髓。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
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道,可以说出来的,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命名的,不是
永恒的名。无名的是天地的起源,有名的是万物的母亲。因此,常常
没有欲望,以观察其奥妙;常常有欲望,以观察其局限。这两者,虽
然从同一来源,但却有不同的名称,统称为玄。玄中又有更深奥的存在,这是一切奇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
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就会有丑;人人都知道善是善,就会
有恶。因此,有和无相生,难和易相成,长和短相比,高和低相对,
音声和谐相合,前和后相随。所以,圣人对于无为的事,不使用言语
教导,万物自然而然地成就而不加斥责;生而不占有,为而不依赖,
功成而不居功。只有不居功,才不会离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谛〕视其〔精〕,复〔小〕极。〔苦〕于
不〔劲〕,则无所不〔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五章原文及翻译]老子第四章原
文及翻译
【--经典手机短信】
老子作为古代文化经典,受人关注,今天为大家准备了老子第四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老子第四章原文及翻译老子第四章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老子第四章翻译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注释]
①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
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