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学计划修订指导思想(征求意见稿)-淮南联合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教学计划修订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明确高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淮南联合大学教学计划管理规定》和《淮南联合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方案》等文件精神,现决定对我校2007年以来实施的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全面修订,并对修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各教学系、部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修订原则
(一)以社会对专业人才需要的分析为基础,体现“与时俱进”
各专业要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意见,组织专人做好行业现状调查、人才需求状况预测、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等基础上,提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确定人才培养业务规格时,要积极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同时,要深入分析现行专业教学计划的应用时效、查找各教学环节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调查与研究工作,及时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优秀的教学成果,体现教育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成果,保证修订的教学计划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修订教学计划时,要进一步贯彻“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思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分配比例,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基础课开设须遵循“必需、够用”原则;理论课要密切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课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基本实践训练,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实现专业教学整体优化,打造专业特色
学校的办学特色源于专业特色的塑造,教学计划修订时要在打造专业特色上下功夫。各专业教学计划在修订中应以本专业自身特点为依托,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形成专业特色。特别是作为省级、校级特色建设的专业,更要在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点、结构科学合理的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发挥核心、引领与示范作用。
(四)强调人才培养的共性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教学计划既要体现国家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质量等基本的共性要求,也要体现各专业的实际办学条件和特点,准确定位,凸显自身优势与鲜明特色。考虑到培养对象的个体化和差异性,教学计划修订时应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并加大人文类选修课在选修课中的比例。
(五)以现有办学条件为依托,以专业建设计划为愿景,保证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有前瞻性,同时应从我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出发,结合专业建设计划,在保证培养目标、规格、质量的要求基础上,因地、因时制宜,科学修订,保证教学计划的可执行和可操作性。
(六)课程考核采取多种形式,注重以能力考核为主,积极探索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学业考核的新方法。
三、总体要求
按照《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有三年制各专业的课内总学时应在1600~1800学时范围内,实践性教学应不少于1000当量学时(不包括第六学期顶岗实训),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26周)时间。
四、具体要求
1.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般不应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
2.专业特色构建
各专业在保证教学总学时的前提下,每个专业要精心选择3~5门最能体现专业培养特色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加大其教学时数,密切配合实践
性教学,以强化对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3.公共课设置
(1)《实用英语》课程
按三学期开设,为考试课(其中第三学期学生参加英语B级考试,取得成绩计入成绩系统,校内不再另组织考核),三学期周学时分别为:4学时、4学时、2学时;根据各专业情况有所不同,每个学期学时原则上分别为:60学时、72学时、32学时,总学时共计164学时。
(2)《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第一学期开设,16个教学周,周学时为4学时(包括每周两节上机课),共计64学时。
(3)《计算机语言》课程
根据各专业需要开设,原则上文学类、语言类、经济类、管理类、法律类、医学类专业开设《Visual Foxpro》;机电类、化工类、建筑工程类、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开设《Visual Basic》。此二课程均在第二学期开设,17个教学周,周学时为4学时(包括每周两节上机课),共计68学时。
(4)《体育》课程
第一学年分两个学期开设,周课时均为2学时,均为15个教学周,总课时为60学时。第一至第五学期要求学生晨跑。
(5)军事理论课程
本课程为在新生年级各专业开设,其中机电系、化工系、建工系、医学系各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经济系、计算机系、外语系、政文系各专业第二学期开设。军事理论课课程共计36学时,上课时间安排在军训期间和其它晚仔细时间进行。本门课程为考查性质,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务处、军事理论教研室组织统一考核。
(6)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
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编号:21101
共计64学时,4节/周,16周,考试。
b、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编号:22101
共计48学时,3节/周,16周,考查。
c、“形势与政策”课
共计12学时,3学时/学期,4学期,学期考核,年度考查。课程编号:22102
d、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安排
(7)《高等数学》课程
课程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