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新媒体概论

(完整word版)新媒体概论

授课教案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传系的系级平台课,即是新闻专业、广告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相关新媒体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特色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正在日益改变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课程从理论阐述和实务讲解两方面对新媒体进行了系统分析,涉及与新媒体相关的新闻传播、教育、法律、管理等多个学科,研究了宽带网络、博客、播客、电子期刊、数字电视、户外新媒体等多种新媒体形式。

本课程既反映了当前新媒体领域学术交叉研究成果,也对新媒体进行较系统的介绍。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新媒体"概念中有关技术层面、传播层面等方面的内涵。

2.掌握相关的传播理论,并深刻认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影响。

3.了解新媒体产业和盈利模式.4.理解媒体融合的内涵。

5.能深入分析新媒体的失范之处并理解加强管理的迫切性、重要性。

6.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新媒体其他相关课程的兴趣。

四、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

期末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第一章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6课时)教学要求:理解新媒体概念,分析新媒体发展迅速的动因,掌握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新媒体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新媒体的概念第二节新媒体发展迅猛第四节新媒体的特征第一节新媒体的概念1。

1 新媒体定义1.1 什么是新媒体1.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2.不同学者对新媒体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相对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新"的就是新媒体, 新媒体往往兼具多种媒体的特征与特长。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概述课件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概述课件

1.3.3 按传播形态进行分类
3.微信
微信是一款社交工具,它不仅可以 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 视频,还支持群聊、分享、扫一扫、 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而且跨越了运 营商、硬件和软件、社交网络等多种 壁垒,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 连接,使移动终端成了新的社交节点。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24
OPTION
04 按作用感官划分。按照媒介所作用的人的感官的不同可以将传播媒介划分为听觉媒介、
OPTION 视觉媒介和视听媒介。
1.1.3 传播媒介的类型和特点
2.传播媒介的特点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9
实体性
扩张性
还原性
中介性Βιβλιοθήκη 负载性1.1.4 新传播媒介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10
新传播媒介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义上的新传播媒介主要是指以数字化、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等技术为基础,发展演变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通常将数字有线电 视、网络电视、卫星广播电视、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包含在内。狭义的新传播 媒介则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这三大媒介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第五媒介”,通常 包含互联网、移动网络等传播媒介。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23
2.QQ
QQ 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QQ 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面对面传 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和QQ 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信终端相 连,包括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等。
QQ 除了基本的即时信息通信功能外,还可以建QQ 群,功能类似于小型社群,天南 地北的一群人犹如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并发表见解,还可以通过QQ 空间书写日志、写说说, 上传用户的个人图片,听音乐,从而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功能类似于博客和微博。除 此之外,QQ 还有许多衍生产品,如QQ 游戏、QQ 音乐等,几乎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 的大部分需求。

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

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

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视听新媒体产业是指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基础上,通过视听技术创作和传播内容的产业。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于视听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视听新媒体产业正迎来一波繁荣期。

本文将从技术、产业链、商业模式、内容创作和传播等方面探讨视听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发展趋势1. 高清、4K和8K技术将逐渐成为主流。

随着硬件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高清、4K和8K技术将成为视听新媒体产业的标配。

人们对于画质、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清、4K和8K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2.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内容中。

随着VR和AR设备的不断普及和成熟,其在视听新媒体产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3. AI技术将成为内容创作和推荐的重要工具。

人工智能技术在视频分析、内容推荐和语音识别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分析用户的观看历史和喜好,AI技术可以精准地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提升用户体验。

二、产业链发展趋势1. 内容生产环节将成为产业链的核心。

随着视听内容需求的不断增长,内容生产环节将成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从传统的电影、电视剧到短视频、直播和UGC内容,内容创作和制作将成为视听新媒体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2. 内容分发和传播环节将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

通过互联网的普及,内容分发和传播环节将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电视台、电影院等媒体平台。

互联网平台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将为内容的传播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平台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3. 内容运营和商业化将成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内容运营和商业化环节将负责将内容转化为商业利益。

通过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把握用户行为和市场趋势,可有效进行推广、营销和变现,从而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三、商业模式发展趋势1. 付费会员模式将成为主流。

随着用户对于高质量内容需求的提升,使用者愿意为高质量的视听内容付费,付费会员模式将成为内容商业化的主要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至于媒体的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广告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确保其可行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此前,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1、电视;2、广播;3、报纸;4、网站;此外,还应有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除新的媒体,例如:IPTV、电子杂志等,他们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与传统媒体又有着质的区别。

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1、报纸刊物应为第一媒体;2、广播应为第二媒体;3、电视应为第三媒体;4、互联网则应被称为第四媒体;5、移动网络应为第五媒体。

其中4、5属于新媒体范畴。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由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1即时性与交互性2共享性与海量性3多媒体与超文本4个性化与社群化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1993-1995:首先网络化尝试的是《杭州日报》真正走上互联网媒体的是《神州学人》1995年10开播演示的《中国贸易报》12月底开通的《中国日报》1996-1999:主流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人民网,新华网)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新浪,搜狐)地方媒体探索网络发展模式(千龙新闻网,东方网)2001-至今:各大网站纷纷改革(新华网)网络新闻频频出彩,特别是突发新闻报道及网上直播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认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科技影响下,当代媒体产业结构面临深刻的调整,主要趋向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核心竞争力。

1、新兴媒体行业将引领时代潮流,新媒体产业在媒体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新兴媒体产业所占比重尤其高于传统媒体产业。

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新媒体也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中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成为了国家媒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1、发展历程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开始进行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试图将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与新技术相结合,以提升媒体的传播效果和覆盖面。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互联网开始得到普及,这为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此后,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2、发展成果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成果已经十分显著。

首先,在媒体覆盖面上,广播电视新媒体已经能够覆盖全国各地,为人们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服务。

其次,在媒体形态上,广播电视新媒体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形态和内容,包括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移动广播等。

最后,在媒体影响力上,广播电视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存在的问题1、内容质量不高尽管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但是在内容质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网络媒体的内容质量不高,存在着低俗、娱乐性强、虚假夸大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象和影响力。

2、版权保护不力随着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版权保护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一些网络媒体在转载、复制、传播他人作品时存在侵权行为,这不仅损害了原作者的利益,也阻碍了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3、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网民的支持和参与,但是现实情况是,不少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着恶意攻击、造谣传谣、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这严重损害了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形象和信誉。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及影响分析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及影响分析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及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快速流动的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其中网络视听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技术的进步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音视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品质和使用体验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现代家庭已经普及了高清液晶电视、音响设备等,这些设备让我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分享音视频资源,促进了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2.消费需求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娱乐消费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电视、电影是人们娱乐消费的主要方式,但现在,网络视听新媒体已成为人们娱乐消费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它能够随时随地满足人们随时的消费需求,而且还可以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3.运营模式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视听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也不断创新。

如今,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的网络视听新媒体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等。

这些平台能够提供更加优秀、多元的内容,吸引着众多用户的青睐。

同时,平台还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促进了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

二、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影响网络视听新媒体不仅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娱乐消费习惯的变化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娱乐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视听新媒体平台观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各种类型的内容,这让人们的娱乐消费更加多元化。

同时,网络视听新媒体还融合了社交、游戏等方面的功能,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2.思想文化的传播网络视听新媒体为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趋势分析

此 外 ,本土 财 经期 刊应 该 专 门设 立 媒体 合作 部 门 ,将 传 播 内容 固定 投
放 到其 他 财经 媒体 ,包 括财 经 报纸 、
易于 为大 众理解 与接受 。
对 成熟 之 后 ,出售 期刊 的 品牌 资 源 ,
品牌 延 伸— — 相对 完 善 的传播 渠 利 用 品牌 资 源发 展 附加 、延 伸 产 品 。
日益彰 显 ,本 土 化道 路 基 本 成型 ,深 程 是视 听 新 媒体 的 传播 方式 逐 渐挤 压 和 服 务各 取所 需 的个 性 化 ,正 好 契合
刻 影 响着 全球 的传 媒格 局 、我 国的 文 传 统广 播 电视 媒 体 传播 方式 的过程 ,
了当下 人 们 的社会 理 念 和生 活 方式 ,
道 。好 品牌 需 要 在延 伸 中发 挥 其最 大 目前 ,国 内大部 分财 经 期 刊还 处于 前 财 经 电视 节 目 、网 络 等 ,将 本 土 财 价 值 ,因此 ,财 经期 刊 要运 用 多种 手 两 次售 卖 的 阶段 ,第三 次售 卖 的雏 形 经 期刊 的 品牌 形 象渗 透 到更 多 受众 群 段 ,建 立一 个 以 品牌 形 象为 核 心 的相 已经 出现 ,但 是还 不 成 熟 。第 三 次售 中 ,并 与 其他 财 经媒 体 合作 组 织媒 体 对 完 善 的传播 渠道 。 卖 是 品牌 资 源的延 伸 经 营 ,本 土财 经 活 动 。这样 会 使 品牌 形 象更 加 稳 固 ,
首 先 ,必 须 围 绕 财 经 期 刊 的 品 期 刊尝 试进 行 第 三 次售 卖 ,不 仅是 对 对 于提 升本 土 财经 期 刊 的传 播 影 响力
牌 形 象 ,整 合 各种 传 播 资源 ,借助 各 品 牌资 源 的 利用 ,更重 要 的是 ,这 样 具有 重要 作用 。

中国新媒体1997年到2000年特点案例分析

中国新媒体1997年到2000年特点案例分析

中国新媒体1997年到2000年特点案例分析伴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新媒体传播的时代已经到来[1]。

从1986年中国第一篇介绍新媒体的文章算起,中国的新媒体研究已经走过了22年的历程。

回顾与反思中国前22年的新媒体研究之路成为了当下的应有之义。

有鉴于此,本文对中国前22年的新媒体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了中国新媒体研究的三个阶段的论断,并对中国新媒体研究前22年的整体特征进行总结。

一、中国新媒体研究的三个阶段按照新媒体研究的内容和数量,整体说来,中国前22年的新媒体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6年至1999年,新媒体研究的初始期;第二阶段: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的成长期;第三阶段:从2006年至2008年,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凸现期。

第一阶段(从1986年至1999年):新媒体研究的初始期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初始期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①研究数量较少,新媒体关注程度不高1986年,《外语电化教学》发表的冈村二郎先生《视听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一文是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第一篇文章,并从此揭开了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序幕。

在此之后的14年,关于新媒体研究的文章陆续发表。

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从1986年至1999年的14年间,共发表新媒体研究的文章45篇,平均每年大约发表3篇。

无论学界还是业界对新媒体这个新生事物关注相对较少,其中,1989年、1990年、1992年和1994年没有一篇关于新媒体的研究文章。

②异域来风,中国新媒体的研究始于对国外新媒体的引介在中国新媒体研究的初始阶段,对国外新媒体的相关引介文章相对较多。

其中,中国新媒体研究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方晓虹对日本作者冈村二郎《视听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一文的翻译。

1987年《外语电化教学》又发表了方晓虹翻译的日本学者伊佐治大陆《新媒体时代的学校》一文。

林青华1991年在《南风窗》发表了《日美新媒体争夺战》一文,对日本和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媒体的竞争进行了分析。

我国网络电视台发展简史

我国网络电视台发展简史

河北大学 杨状振2005年前后,中国民营视频网站开始出现。

当年4月,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在上海成立,同月56网()在广州上线运营,6月第一视频网()在北京成立,8月主营机场电子屏视听业务的航美传媒在北京成立。

2006年5月,民营视频分享网站六间房()上线播出,7月酷6网()上线播出,12月优酷网(www. )上线播出,而在此前的2004年11月,国内另一家日后引领正版影视剧风云的专业视频分享网站乐视网()已在北京中关村宣布成立。

在专业视频分享网站纷纷进军网络音视频服务市场的时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也在尝试着进行业务转型,利用自己充沛的视听节目资源和品牌优势向新生的网络视听服务市场拓展空间。

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互联网媒体属性的加强和网络视频服务的迅速增长,广播电视管理机构和广播电视台一直给予了密切关注。

1995至1999年,《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陆续在互联网开办电子版报纸和单位网站。

1999年年底时,中国网上报纸数量已达700多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站数量也超过了100家。

“在这一阶段,不仅上网媒体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广泛采用独立域名,新闻信息内容的更新频率加快,网络的多媒体功能、交互功能和查询功能被普遍使用。

”2000年后,互联网的普及速度明显加快,再加上音视频技术的更新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互联网站开办视听节目服务成为其拓展新生业务的重要方向之一。

2001年3月,广播科学研究院在云南昆明发起举办了“首届全国英特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集中讨论网络平台上的音视听节目传播与内容建设问题。

这也是国内广电行业管理机构及其下属研究部门第一次对网络视听新媒体建设给予专门关注和研讨。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把“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大力发展高速宽带信息网,重点建设宽带接入网”,以及“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作为“十五”期间文化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基于互联网的发展阶段(1980-2000年代):1980年代,互联网开始出现并发展迅速。

在1990年代,随着万维网的问世,网站、博客、电子邮件等网络传播形式得以广泛应用和发展。

这个时期是新媒体的起步期。

2. 社交媒体时代(2000年代中期至今):2000年代中期出现了Web2.0的概念,为现代社交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微信、微博等迅速崛起,并且开始普及互动性和社会性内容的互动、分享和传播。

3. 移动互联网时代(2010年代至今):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APP等移动应用软件成为主流媒介形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主要特征是更加便捷、更加个性化、更加移动化,并产生很多新兴媒介形式,例如短视频、直播等。

4. 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媒体时代(2020年代):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媒体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

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利用AI技术生成新闻报道、智能语音助手、基于AI算法的推荐系统等。

总体来说,新媒体的发展历程一直处于急速的发展状态,并不断涌现新的形
式和技术,这也意味着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视听新媒体政策与管理报告

视听新媒体政策与管理报告

视听新媒体政策与管理报告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了视听新媒体行业的高速发展,新应用和新业务不断涌现,表现出与传统媒体业务迥然有别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推进视听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近两年来,有关行政部门针对行业发展新情况,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促进发展创新管理,视听新媒体政策与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一政策法规逐步完善2011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三网融合相关政策,稳步推动三网融合进程,促进了视听新媒体发展。

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视听新媒体管理政策,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解释和细化。

新出台的政策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新媒体业务运营和管理要求,如IPTV、互联网电视的管理等;二是网络视听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政策,如新闻类视听节目的管理,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自制视听节目的管理等。

三网融合方面,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0〕35号)等政策精神,在2010年6月确定的第一批三网融合12个试点地区(城市)基础上,2011年12月31日,国务院新增了42个试点地区(城市),试点范围扩大到54个地区(城市)。

IPTV方面,依据中央关于三网融合试点政策精神,以及《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广电总局令第39号)等法规,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广发〔2012〕43号)和《关于三网融合第二阶段IPTV监管平台建设要求的通知》(广发〔2012〕44号)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IPTV集成播控以及监管平台体系,实行中央与省集成播控平台分级运营模式,建立健全IPTV安全播出、安全传输保障和监管体系。

互联网电视方面,根据《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等法规,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广办发网字〔2011〕181号),制定了《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机构服务标准》和《互联网电视认证标识使用规范》等实施细则。

新媒体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

新媒体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

新媒体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2013-08-16 09:47:23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奠定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市场土壤”,整体收入保持连年增长势头,形成一个融合与激变的市场新格局:●视听新媒体不断挤占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传统媒体纷纷“多管齐下”谋划转型●要用全新思路适应视听新媒体的新要求中国视听新媒体业务形态分类图A传统媒体渐成老年人“专利”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冲击已经来临;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不管你相不相信,改变已悄然而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量化了新媒体对传统广电的冲击: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

随着年轻用户的流失,传统媒体面临着广告减少的危机。

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迁移的趋势明显:2007—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视听新媒体分得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

“社会资源就像一个蓄水池,哪里有吸引力哪里就变成吸金洼地,资源就会自动流向哪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总结说,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用户、广告市场增长迅速,势必对中国传统广播影视用户量和广告市场形成严重挤压。

B网络视频受年轻高端用户青睐“视听新媒体的崛起并不是偶然,而是顺应了用户需求的必然。

”庞井君分析,视听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便捷、多样的受众体验,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成为视听市场重要的服务主体。

另一方面,商业视听新媒体做“蛋糕”的能力很强,天然具有市场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运营的体制机制优势,易于获得资本青睐,在较短时间发展起来。

2007年新媒体发展的推进力度加大

2007年新媒体发展的推进力度加大

画产 业发展 迅速 ,其 中国 产 电视 动画 片产量 突破 1 万 分钟 , 0 比上年 增 长2 . 3 34 %。 图书 、 音像 、 品牌 授权 、衍生 产 品 方 面 的 开拓 取 得 可 喜 成 效 。 新媒 体 产 业 发展 呈 现 加 速 态 势 , 2 0 年 IT 0 7 P V用 户数 量 达 到 近 百 万 户 , 1 2 0 年 增 长 近一 : 0 6 : 1 ; 倍 ;央视 国 际获 得 国 际奥 委 会 官 方互联 网, 动平 台转 播机 移
新媒体 在 重大宣 传报 道 中积极 发挥作 用 ,成 为舆 论宣 传 新阵 地。 中央三 台所 属 网站在 十七 大宣传 报道 中发 挥重 要作 用 ,其 中 ,央视 国际发 布视 频 1 4 6 3 4 分钟 ,手机 报道 总访 问
量 达  ̄ 4 9 .) 次 ;中 国 广 播 网 发布 音 频 6 0 钟 ,视 频 6 0 1 7 15 5 J - 0分 0 分钟 ;国际在线 制作 音频8 0 5 0分钟 ,视 频 3 0 钟 ,首 次 播 0分 发5 语 言 手 机 广 播 十 七 大 新 闻 1 0 条 , 音频 2 0 种 2多 6 分钟 。 国 家 广 电 总 局 积 极 推 动 扶 持 主 流 媒 体 发 展 新 业 务 。 先 后
01 — 囫 、
截 至 2 0 年 底 , 全 国 有 5 个 城 市 和 地 区 启 动 了 有 线 电 07 3 视 数 字化 整 体 转 换 , 3 个 城 市 完 成 了 整 体 转 换 ,全 国 有 线 数 1 字 电视 用 户 数 达  ̄ 2 8 .5 户 , 1 2 0 年 翻 了 一 番 。 共 开 t 6 6O 万 ] : 06 L 国 家 广 电总 局 组 织 编 制 并 发 布 实 施 电 台 电 视 台数 字 化 、 网 络 化 相 关 标 准 和 规 范 性 文 件 ,在 全 国 1 个 电 台和 2 个 电 视 2 0 台 建 立 了 实验 基 地 。

新媒体概论 ppt课件

新媒体概论 ppt课件

2、Google
Google源自Googol,指代10的100次方 1998年,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博众里寻他千……二 搜索引擎的分类和比较
(一)、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 目录式搜索引擎是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 它将互联网中的资源服务器的地址搜集起 来,按照类型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目录, 在大的目录下再细分出更加具体的类目。 如Yahoo和搜狐。
2、从门户网站的构建主体来看
(1)、个人门户 (2)、企业门户 (3)、商业信息门户 (4)、政府门户
3、从网站所提供的服务看
(1)、信息型门户网站 (2)、商务型门户网站 (3)、商务信息型门户网站
二 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门户网站的特征 1、先入为主的导航性 2、庞大的用户群 3、网民的依赖性 4、完善的搜索引擎 5、灵活性
第三节 虚拟社区
一 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一)、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虚拟社区是指一群拥有个别兴趣、爱好、 经验的人,或是学有专精的专业人士,透 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以及电子邮件、 新闻群组、聊天室或论坛等方式组成一个 社群,让参与该社群的会员彼此之间能借 此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
(二)、虚拟社区形成的目的 1、商业交易 2、兴趣交流 3、提供幻想空间 4、建立关系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新媒体概说
第一节 关于新媒体
一、“媒体”和“媒介”
媒体——media 媒介——medium
在本门课中,“媒体”与“媒介”概念等同
媒体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 既可以指抽象的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也可以 指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书籍、电话、 电视、电脑等;
(五)、虚拟信息传播 利用各种软件,可以毫无痕迹地修改图片、文字 和影像,制作出逼真的虚拟信息。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6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权威发布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格局与态势,展望行业发展未来。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网络音乐用户4.36亿,市场规模达到92.5亿元,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的新领域。

近两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中国视听新媒体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媒与通信、广播影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互动中迅猛发展,日新月异。

视听新媒体正在成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有生力量、文化消费的强劲引擎,也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创造提供了新空间和新舞台,极大地推进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2011年编撰第一部视听新媒体蓝皮书的基础上,推出了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全面报告和展现了视听新媒体发展情况和趋势。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在体例、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突出“实”、“新”、“活”,突出国际视野和前瞻性。

全书由“总论”、“行业扫描”、“发展聚焦”、“亮点展现”、“观点荟萃”、“环球视野”和“附录”七部分构成,致力于准确反映行业格局,敏锐洞悉发展趋势,视野开阔、点面兼顾、信息丰富、分析透彻,为国内外了解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开启了一扇窗口,为业界学界交流经验和思想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政府部门和媒体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

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介绍说,当前,视听传媒面临从概念、价值、管理到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全方位的升级与转型,融合、竞争、开放、互动,势不可挡。

2011年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三网融合相关政策,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视听新媒体管理政策,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解释和细化,视听新媒体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行业管理扎实推进。

后电影时代视听新媒体的“情动”生产、呈现与传播

后电影时代视听新媒体的“情动”生产、呈现与传播

后电影时代视听新媒体的“情动”生产、呈现与传播作者:姜艳来源:《电影评介》2023年第14期【作者简介】姜艳,女,江苏泰州人,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影视文化、影视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后电影时代电影的跨媒介互文性研究”(编号:2021SJZDA115)阶段性成果。

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兴起,技术赋能下视听新媒体应运而生,其以手机、网络、电脑等为传播媒介,以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短视频等作为具体传播形态,冲击着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机从初始简单的通讯工具演变为一种具有全功能性与移动性的便携智能终端,使得人们无时无刻不与各类数字化信息联系在一起。

网络环境成为人们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互联网交织的各类视听新媒体当中,真正进入一种后电影时代。

“后电影”(post-cinema)的概念意指数字技术对电影制作、观影形式及电影理论的影响,有两个层面内涵:一是“胶片之后”,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数字革命对以安德烈·巴赞所秉持的“摄影影像本体论”产生巨大的冲击;二是“观影之后”,大众消费电影的方式不再仅限于影院,获取影像的途径大大增加,信息传播技术的更迭,让影像接受的移动端越来越趋向网络化与融合化。

[1]后电影时代,虚幻与现实的界限被消解,“实在”与“想象”的壁垒被打破。

影像生产已远远超越“对于物质现实的复原”,摄影机不再仅是“现实的渐近线”,电影也远超其“照相本性”,主体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动性愈加凸显。

视听新媒体在时空场域与媒介形态两个方面改变了传统视听媒体的建构、生产与传播。

德勒兹的“情动”理论聚焦主体情感领域的扩张、关注情感关系的外化,而当代互联网技术与数字虚拟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与人们生活密切关联的视听新媒體生产与传播呈现出“情动”状态。

一、视听新媒体的“情动”:后电影时代语境与传播逻辑媒介的发展影响着艺术形态的生成,而今,数字技术给社会、文化带来较大冲击,也带来传统媒介形态的转型,为视听艺术带来质式的改变和崭新的飞跃。

我国出现的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及其主要特征

我国出现的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及其主要特征

一IP 电视按照国际电联的定义,IP电视是指通过可控、可管理、安全传送并具有质量保证(QoS)的无线或有线IP网络,提供包含视频、音频(包括语音)、文本、图形和数据等业务在内的多媒体业务;其中,接收终端包括电视机、掌上电脑(PDA)、手机、移动电视及其他类似终端。

现阶段我国的IP电视特指通过可控制、可管理、具有质量保证(QoS)的有线IP网,提供基于电视终端的多媒体业务。

我国运营IP电视业务需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业务许可证》。

目前广电总局已为XX电视台、中央电视台、XX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等颁发全国性IP电视运营牌照,为XX广电集团颁发地方性牌照,同时还批准IP电视业务可在XX、、、、、、、、、XX等城市落地。

中国电信、网通通过IP网络与组织部门合作开展的党员教育服务也被称为IP电视业务,但尚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业务许可证》,因此,该项业务以提供党员教育信息为主。

我国正在运行的IP电视存在三种模式:一是XX模式,即由XX文广百视通与网通、电信部门合作的模式;二是XX模式,即由XX华数公司(股份制公司)在五类线和HFC两X网上同时开展IP交互式业务和数字广播式业务的模式;三是XX的党员教育网模式。

其中XX模式、XX模式运行情况较好。

XX模式于2005年5月在XX正式启动,当年发展用户5万多户,2006年发展到10万多户。

2006年9月,百视通联手XX电信,开始在XX15个区局全面推广IP电视,当年发展用户6万多户。

截至2007年底,百视通的IP电视用户总量已达到50万户,比2006年的16万户增长2倍多;其中XX用户达到15万户,XX本地达到25万户,在其他各地实验的用户共计约10万户。

XX模式2006年发展用户15万户,2007年超过20万户。

XX党员教育网的IP电视目前约有10多万用户。

中央电视台、XX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的IP电视尚在筹划中。

全国各类IP电视用户的总数预计有100万户左右。

新媒体的特点有哪些?代表性新媒体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新媒体的特点有哪些?代表性新媒体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新媒体的特点解析代表性新媒体的基本常识摘要: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

”上海戏剧学院新媒体领域陈永东副教授:“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分众就是区分受众,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BlogBus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魏武挥的定义:“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主要是通过数字化模式)的媒体形式。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即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生产无限。

——社会关系层面的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我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概述中国网 时间: 2008-06-04 发表评论>>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新兴媒体已成为传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在各类新兴媒体中,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IP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手机电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等几种新媒体业务形态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以上几种业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描述,希望能给关注者一些启示。

一 IP 电视按照国际电联的定义,IP电视是指通过可控、可管理、安全传送并具有质量保证(QoS)的无线或有线IP网络,提供包含视频、音频(包括语音)、文本、图形和数据等业务在内的多媒体业务;其中,接收终端包括电视机、掌上电脑(PDA)、手机、移动电视及其他类似终端。

现阶段我国的IP电视特指通过可控制、可管理、具有质量保证(QoS)的有线IP网,提供基于电视终端的多媒体业务。

我国运营IP电视业务需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业务许可证》。

目前广电总局已为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等颁发全国性IP电视运营牌照,为浙江广电集团颁发地方性牌照,同时还批准IP电视业务可在黑河、牡丹江、大连、沈阳、盘锦、西安、福州、台州、厦门、汉中等城市落地。

中国电信、网通通过IP网络与组织部门合作开展的党员教育服务也被称为IP电视业务,但尚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业务许可证》,因此,该项业务以提供党员教育信息为主。

我国正在运行的IP电视存在三种模式:一是上海模式,即由上海文广百视通与网通、电信部门合作的模式;二是杭州模式,即由杭州华数公司(股份制公司)在五类线和HFC两张网上同时开展IP交互式业务和数字广播式业务的模式;三是河南的党员教育网模式。

其中上海模式、杭州模式运行情况较好。

上海模式于2005年5月在哈尔滨正式启动,当年发展用户5万多户,2006年发展到10万多户。

2006年9月,百视通联手上海电信,开始在上海15个区局全面推广IP电视,当年发展用户6万多户。

截至2007年底,百视通的IP电视用户总量已达到50万户,比2006年的16万户增长2倍多;其中哈尔滨用户达到15万户,上海本地达到25万户,在其他各地实验的用户共计约10万户。

杭州模式2006年发展用户15万户,2007年超过20万户。

河南党员教育网的IP电视目前约有10多万用户。

中央电视台、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的IP电视尚在筹划中。

全国各类IP电视用户的总数预计有100万户左右。

整体来看,IP电视发展速度与人们的预期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技术、标准等常规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独特的原因:一是广电与电信在定位、功能、体制、运作方式、经营理念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广电与电信的合作需要一个过程。

二是广电“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容易引起各地方广电部门对内容供应商跨区域经营的抵制。

三是IP电视业务与有线电视在终端呈现、用户体验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导致IP电视与有线电视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四是免费电视存在结构性过剩,加上互联网免费下载的盛行,加大了IP电视等付费业务的运营难度。

虽然IP电视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难题,但由于它能提供有别于传统电视的交互式业务,对其发展前景还是应该持积极乐观态度的。

理论上测算,IP电视的潜在用户规模应为城市电视用户的10%左右。

预计这一市场将由上海模式、杭州模式以及双向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分摊。

在业务种类方面,IP电视除了提供视频类业务外,还将逐步开展游戏、教育、医疗等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

在节目内容方面,IP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将更加呈现差异化和个性化,传统电视频道未播出的节目、播客内容、付费频道等都有可能成为IP电视的节目源。

二网络电视网络电视即WebTV,是指采用IP协议、通过互联网、以计算机为终端的视频传播业务。

网络电视与IP电视本质上的区别是,前者运行在开放性的互联网上,后者运行在可管理的IP网上。

近年来,由于各种在线音视频技术快速发展,加上赢利模式的出现,网络电视业务已渐渐趋于成熟,并逐步向产业化迈进。

网络电视是一种承载在互联网上的新媒体业务,互联网的开放性也注定了网络电视开办主体的复杂性。

整体上看,开办网络电视的主体有商业公司和传统媒体两大类,两类各有千秋。

传统广电媒体在开办网络电视方面具有内容资源优势,但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商业公司拥有灵活的体制机制,但缺少内容资源。

在广电系统,央视国际的网络电视目前处于领先地位。

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宣布成立网络传播中心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并对“央视国际”()进行全面改版。

至2006年12月,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实现了网上同步视频直播,近400个电视栏目的主要内容提供了网上点播;网站还创办了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台湾频道,向全球推送CCTV外宣节目和对台节目。

央视国际开创的台网联动、建立网络联盟、开辟电视明星播客等手法,为电视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其中“网络视频联盟”在2007年春节晚会、“两会”报道、“十七大”报道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央视国际外,地方电视台在开办网络电视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截至2007年12月,除青海电视台外,内地30个省级电视台网站开设了音视频频道或栏目,25家网站提供网络电视直播业务。

办得比较好的有上海文广的“东方宽频”、湖南广电集团的“金鹰网”,广东电视台网站、海南广播电视台的“视听海南”、四川广电集团的“神韵在线”、辽宁电视台的“七星电视网”、山西广电总台的“山西视听网”等。

“东方宽频”已基本做到收支平衡。

商业网络电视开始进入运营期。

在经历前两年的“跑马圈地”之后,商业视频网站开始真正考虑如何才能实现盈利。

目前,在商业视频网站上开辟页面广告和视频嵌入广告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

商业机构开办的视频网站中,新浪宽频、悠视网、PPLive、土豆网、优酷网等网站十分活跃,均积累了大量的人气。

2007年,最值得业内关注的是,海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再次对中国视频网站掀起投资狂潮。

2007年初,悠视网得到235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此后,爆米花网站获得上千万美元投资;3月,PPStream 网站第二轮千万美元的融资完成;4月,土豆网获得1900万美元的第三轮投资;6月,我乐网完成上千万美元的首轮融资,8月再次获得不低于2000万美元的投资;11月,优酷网完成第三轮共计2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仅以上六家网站吸引风险投资就超过1亿美元。

我国网络电视虽然取得一定进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整体上还处于无序发展阶段,还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传统媒体开办视频网站和商业机构开办视频网站都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广电媒体发展网络电视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动力不足。

全国大多数电台、电视台的领导认为网络广播电视暂时还不能带来效益,不愿投入。

二是体制机制不顺。

绝大多数广播电视网站沿用母体的事业体制,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合作困难。

三是政策准入受限。

广播电视网站普遍不能获得广告经营、无线增值等业务的经营资质,只可以开展宣传业务,业务功能单一。

因此,传统广电媒体开办的网站多数缺乏活力。

商业视频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无照经营现象严重,违规内容大量存在,资本构成十分复杂,造成市场秩序混乱,给政府管理和网络电视的合法经营带来严峻挑战。

在各种视听新媒体业务中,网络电视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业务,虽然还面临一些困难,但假以时日即可进入良性发展期。

从盈利模式看,广告将成为网络电视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贴片广告、网页广告和嵌入式/个性定制式视频广告等;通过包月收费、点播内容付费也可获取部分收益。

从市场结构看,主流媒体网站和少数强大的商业网站将主导市场格局。

一方面,只有这些网站能够维持一个庞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这些网站的公信力相对较强,能够凝聚大量的用户、广告商等;而大量的视频网站都将自行淘汰。

三网络广播网络广播是指采用IP协议、通过互联网、以计算机为终端的音频传播业务。

业界已经习惯于将提供网络广播业务的音频网站叫做网络电台。

网络广播由于占用带宽资源少、开办门槛较低,近年来发展很快。

网络广播的开办主体也分为传统媒体和商业公司两大类,但与网络电视不同的是,传统媒体开办的音频网站占据优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国广播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音频网站。

其网站音频数据总量超过2TB,内容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9套节目的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

由该网开办的主要为青少年服务的“银河网络电台”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网络电台之一。

截至2006年11月,银河网络电台的日均浏览量达到1841600人次,同时在线独立IP达到19190个,常规互动人群达到1900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国际在线”已在线播出43种语言的广播节目,同时开播了9种语言的环球网络电台。

在内地地方电台中,目前除西藏、甘肃外,全国有29个省级广播电台、总台开办了网络广播业务,共有167套广播频率实现网上直播。

全国有123个地市级广播电台开办了广播网站,已有158套广播频率实现网上直播。

另外,北京广播网与北京团市委合作开办了纯公益性的“青檬网络电台”,以首都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目标受众群体,目前在高校学生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

由北京“听盟”与团中央合作开办的中国青少年广播网已整合100多所高校网络电台的上传节目内容。

在商业音频网站中,有少数较为活跃,基于即时聊天工具和论坛的音频网站竞争力较强,如猫扑音频网站、QQ网络电台等。

网络广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缺乏盈利模式。

广告是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模式,但网络广播还没有插播广告的成功案例;对于互联网的另一大盈利模式——手机短信互动,有调查显示,用户在收听网络广播时,一般不太愿意发送短信参与某个节目中。

其次是受终端制约。

调查显示,近年来收听广播的人数在逐年减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而且用户更习惯于在移动时收听广播,而网络广播必须通过电脑固定终端接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发展。

其三是商业网站的节目资源缺乏。

虽然网络电台的进入门槛较低,但商业网站普遍缺乏制作广播节目的专业人才,很难生产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另外,由于网络电台很少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商业网站在购买广播节目时,也非常慎重。

从发展趋势看,传统广播媒体开办的音频网站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因为传统广播媒体拥有丰富的节目资源,而且拥有专门的广播节目制作队伍,公信力强。

特别是随着媒体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广播传播理念和节目形态的不断创新,传统广播与网络广播通过联动来提升双方的价值将变得越来越普遍,传统广播媒体在运营网络广播方面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