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哲学视域下的澳大利亚中医传播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_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学术探讨·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周 然 李 俊*(山西中医学院,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030024)*通讯作者:lijun650908@,(0351)2272299[摘 要] 中医的科学性问题一直是中医存废之争的焦点,这既是医学问题,又是哲学命题。
当代科学哲学家关于科学本质及其发展逻辑的深刻思考,对于破解中医的科学性难题提供了思路。
拟从科学本质、科学的发展及科学方法等方面审视中医,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中医是不是科学?中医是否是完美的科学?面对困境中医何去何从?[关键词] 中医学;科学哲学;科学1 中医学不是科学吗?近百年来,关于“中医是不是科学”的命题始终是中医存废之争的焦点,但结论却莫衷一是。
究其原因,则归结于科学观的对立。
对中医科学性持否定态度者,坚持狭隘的科学观——科学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认为,真正的科学只有一种,那就是自然科学,而哲学和社会、人文等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科学研究的惟一方法就是理性分析方法,只有经得起逻辑、数学计算和经验证实方法检验的理论体系才是科学。
据此而论,中医学作为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体系,具有强烈的人文性、社会性的学科,无法得到科学主义实证方法的严苛检验,自然是要被开除“科籍”的。
那么这种关于“科学”的认识就不可质疑吗?自然科学的科学观虽然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确实取得了全面胜利,但真理多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把实证的有限的研究方法转化为无所不能的教条,原先科学的解放力量,就异化为科学家探索和发展的压抑力量。
医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是以解决人的生老病死问题为目的。
人不仅是生物人,更是社会人,人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复杂的生命体,是灵与肉的统一。
医学面对的是有疾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的疾病;“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重要”(希波克拉底语)。
针对医学一味“科学”(狭义)化导致的诸多医学难题,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观点。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一、本文概述《中医学是完美的科学吗?从科学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的科学性》这篇文章旨在探讨中医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与特性。
通过科学哲学的视角,我们不仅要审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还要探究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与现代科学体系的互动。
本文将概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其在科学哲学框架下的地位,同时讨论中医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以期对中医的科学性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核心概念,以及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随后,文章将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包括其理论的合理性、实证性、可重复性以及与现代科学的兼容性等。
我们还将分析中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中医学科学性的认识,促进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也将反思科学哲学在审视和评价不同科学体系中的作用,以推动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医学的特点与优势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审视,中医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展现出了其鲜明的特点和显著的优势。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自然界的变化也息息相关。
这种整体观念使得中医学在诊断和治疗时,能够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环境等因素,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学的个体化治疗思想,也是其独特优势之一。
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的方法,中医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特征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学还注重预防保健,强调“治未病”的理念。
它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
实践性、地方性与文化多样性——科学实践哲学视域下的中医学
实 践 胜 、 方 吐 文 化 多 柱 睢 地 生与 生
科 学 实践 哲 学视 域 下 的 中医 学
胡 娟
( 州大学 人文学 院, 州 贵 阳 502 ) 贵 贵 50 5
摘 - : 耍 申西医学是人类在各自史化背录下形成的不闻风格的 知识体系 它们带有 自身的文化烙印。因此, 在西
最 终是 一 场 不 得 人心 的 闹 剧 , 这 正 是 中医 在 现 代 科 但
学时代 受到“ 生存威胁 ” 的典 型反 映。这 同时也就表 明, 国人在认 识 和 理解 中 医 的过程 中始终 无 法摆 脱
“ 医是 否 是 科 学 ? 争 论 的怪 圈 。 中 ”
医是否是科学? 、 是否该取 消 中医? 等问题 的关键 ”“ ” 在 于我 们 如 何理 解 “ 学 ” 中 医本 身 的 性 质。那 科 及 么, 究竟 什么是“ 科学” ?科学的划界标准是什么 呢?
力 学主义和西方现代医学 据主流的今天; 蝌 倘若我们跳 出 学主叉的窠臼并 进行视域的转换 , 科 我们就不会在 中驻科学性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在科学实践哲学的视域下 我们可从 实践性” ‘ 、地方性” “ ‘ 、 文化 多样性”
等维度阐释中医学所具有的不同特彳 中医学其实是不同于西方医学的另_种描述世界并 ̄.- 交道的有效 正 g r ,t
一
“ 学 ” 词 在 中 国 是 个 舶 来 品 , 表 着 绝 对 正 科 一 代
确, 代表着最 高价 值判断。诚然 , 在整个 “ 中医存废之 争” 的过程 中 ,科学 ” “ 的标 签俨然 成为 了中医合 法性 的评判标准 , 了主流 意识 和霸权 话语 , 了攻击其 成 成 他文化 的大棒 。有 人 认 为 中医不 符 合 “ 学 ” 科 的标 准, 因此要 予 以否定 和 抛弃 ; 人认 为 应 当实 现 “ 有 中 医科学化 ” 即“ , 应该与 现代科 学相结 合 , 特别 是 与现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下中医科学性探析
首先 ,分析第 一个 问题 ,即 中医的学科性质 。从某 种意义上讲,中医学是一 门以中 国古代天人 同构、天人 合一的思想为指导 ,运用 了阴阳五行象数理论研究人体 生命活动、气化规律 、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的学问。中
性 质及科 学性 问题进行 了新 的思考 。
关键 词: 中医学 ;科学性 ;科学 实践 幸学 斤 di 1.99 .s. 7.79 001.l o: 036 ̄i n1 227 . 1. 12 s 6 2 8 文章编 号: 17 —79 (00 1—160 6227 2 1)-8 3 -2 0
科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地说 ,科学包 括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在特定的 场合或狭义地 说,科学仅指 自然科学,且不包括技术在 内。本文中讲 到的科学主要是指 自然科学 ,当然,其 中 某些观点也适用于理解人文社会科学。 其 实,这里所说 的科学及其特征主要指近代以来 的 西方科 学,对此还有许多科 学哲学家有不 同的看法 。逻 辑实证 主义者认为科学是可证实性 的知识 。批 判理性主 义者认为 , 在经验上证实一个普遍性的陈述是不可能的, 而证伪才是可能的 ,科学借助试错法进步,所 以科学的 特征是可证伪性。科 学革命结构论者认 为科学史表明证 伪也不可能是决定性 的,提 出科学有复杂 的历史结构, 有范式的知识领域是科学,否则就是非科学或者是前科 学 。还有学者提 出了伪科学的十几条标准 。由此看来 , 一
判 断科 学 的真 伪 不 是简 单 的事情 。
中医科学吗?答案可能会有 多种 。 一说中医是科学 , 二说中医不科学 ,三说中医是科 学但不是一门纯 自然科 学,四说中医既是科学又不是科学 ,等等说法 。为什么 会有这么 多说法 ?归纳起 来问题有三:一是中医本身 比 较复杂 ,二是对科学的评价标准存在分歧,三是受到社 会历史文化等因素 的影响。
从科学实践哲学和复杂性科学的双视角看中医学研究
t e n mpe i ce cs W U n Tsn h a Unv ri Bejn 0 0 4, ia i sa d Co lxt S in e c y To g. ig u i est y, ii g 1 0 8 C^n
Ab ta t I h s p pe , we d s us he ve ofs inc - t y a e d s rb d t re y,l c la s r c : n t i a r i c st iw c e e he r e c i e o va it o a nd c m pl x s s e s W e p nto ate n ofs in e i o e y tm . oi utp t r ce c s noto y o nl ne。 b v n i ie p o b lt utha e i fn t r ba iiy i o i n l g c,a e wou d c t i t o t e t a hig f ri s us in i ha a t r nd pr l m sofT r dii lChi e e M e i nd w l on rbu et h e c n o tdic so n c r c e sa ob e a tona n s d eneR e e r h. i sa c K e o d phi op fs intfc pr c ie c y W r s: l os hy o ce ii a tc s, ompl xt ce e T r dii a e iy s inc s, a ton lChi s e i i ne e M d cne
完 全 的 认 识 论 过 程 , 是 多 少 被 包 含 在 社 会 学 的 过 程 之 而 中 的 。西 方 科 学 的 普 遍 化 过 程 无 疑 与 资 本 主 义 的 市 场 全 球化 是密 切相 关 的 。
论中医的哲学与科学属性
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学 2 1 年第 8 01 卷第 8 期
论 中医的哲学 与科学属 性
厉 学 曲寿河 李 野 。石 磊
(. 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 1沈 沈 阳 10 2 ; . 10 6 2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 10 2 ) 1 06
摘要 : 医学是 以中国传统 文化 为背景 , 中 集传统哲 学与科 学属性于一体的 医学体 系。从哲学 角度去认识和理解 中医学的理论意 义, 从科 学角度去体会和 实践 中 医学的临床 应用 , 我们才能有效地发展 中医, 实现 中医的价值 。 关键词 : 中医药 哲学 科 学
一
东方文 化科学起 源于 约几千 年 以前 的《 易经》其 理论核 , 心是整体 和谐思 想 、 宏观有 机论 思想 、 动态演化 发展思想 、 对 立统一 、 反相成思想 。中医学在《 相 易经 》 的哲学基础 之上 , 着 眼 自然整体层 面 , 注重生命过程演化方式 。它从整体把握生命 规律 , 不是 把人 体分割成孤立 的部 分进行分析 , 不仅关注机体 1 . 阳学 说 2阴 状态的变化还联 系 自然社会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阴阳最初的含义为 日光 的背 向 ,又引 申为 自然界某些相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 同的文化环境 产生和发展 的理论 关 事物和现象的对立面 。阴阳学 说是研究 阴阳的内涵及其运 体系 , 不能 以一 种理论标准来评 价另一种理论 。因此 , 中医是 动 变化 规律 , 并用 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 的发生 、 发展和变化 的 区别 于现代医学的科 学。 种古 代哲 学思想。它认为 阴和阳两种物质既对立 , 又统 一。 2 . 4中医是实践科学 因此 阴阳学 说是解释宇宙变化 的一种世界观 和方法论 ,体现 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标 准。中医具 有能够治疗西 医难治、 不 了中医学 的辩证法思想 。 治的病证 ,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功能失调性疾 病 、 病毒 1 . 3五行学说 感染 性疾病 、 病的缓解期 、 疾 病情复杂 的疑难 杂症等。 中医擅 五行 , 是指木 、 、 、 、 五种 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 长于治疗老年病慢性病 疑难病 , 火 土 金 水 如慢性呼吸道疾病 、 中风后遗 说认为 宇宙 间的一切 事物 , 都是 由这五种 物质元素所组成 , 症 、 自 冠心病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等病症 。另外 中医非药物疗法发 然界各种事 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 , 是这五种 物质不断运动 挥着 它独特 的疗效 和地位 , : 都 如 针灸、 拔罐 、 刮痧等方法嘲 。 和相互作用 的结果。它一方 面回答 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即 由木、 3中医 的 缺 陷 火、 、 、 土 金 水五种物质元素 所组成 , 另一方面五行 生克关系又 中医在长期 的实践发展 过程 中 , 不断发现它的不足 : 体现 了任何事物不是 静止不变而是动 态平衡 。因此 五行学说 3 中医的哲学 理论表 达过 于抽 象 , 以被 人们理解 , 阻 . 1 难 因此 不仅具有唯物观 , 而且含有丰富 的辩证法 思想。 碍 了中医的广泛传播 。 2中 医 的科 学属 性 32中医在 临床 治疗上存 在某些 缺陷 , : . 如 中医药治疗糖尿 病 21 .科学 的内涵和分类 时, 降糖并不 占优势 , 但对并 发症有很好 的疗效 ; 对于 中风 , 中 21 .1内涵 :辞海 》 《 定义“ 科学是 关于 自然 、 社会 和思维 规律 的 医药 的治 疗在降血压和快 速清除出血 、急救 等方 面不 及西医 知识体系” 。 学, 但对 中风后遗 症的康复 , 针灸有着较好 的疗效p 】 。 22 . 分类 : 以“ 1 ① 物之事 ” 的运动 、 变化 过程为研究对 象的 自然 世界卫生组 织 ( O)9 6年在 “ WH l9 迎接 2 世纪 的挑战 ” 1 报 科学 ; 以哲学 的观念与方法为指 导 , 研究 自然界 “ 物之事” 即状 告 中指 出 ,1 2 世纪的 医学将从 “ 疾病医学” 健康医学” 向“ 发展 ; 态、 、 信息 物候、 证候等运动 、 变化。 以“ ② 物之质 ” 态、 的形 结构 从重 治疗 向重 预防发展 ;从 对病源 的对抗治疗 向整体 治疗发 为研究对象 的 自然科学 ; 以近代 物理 、 学的观念与方 法为标 展; 化 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等等。中医在防病治病方 准, 从认识 自然界每一具体“ 物之质 ” 的形态与结构着手 。 面 的理论基础 有许多特色 , 迎接 未来医学 的发展模式将显 示 22中医的科学内涵 . 出旺盛 的生命力 。中医强调 “ 治 已病 治未病 ”崇 尚养生 之 不 , 中医“ 的概念 指机体在疾病 发展过程 中某一 阶段 的病 道 ; 证” 从整体 观念 出发 , 重视 整体调节 , 根据局部 病变判断机体 理概括 , 映疾病 的病理变化本质 。如 : 反 冠心病 、 癌症病人在不 全身失调 。中医主 张形 神兼养 , 尤其注重养神 , 了具有 中 创造 同阶段均会 出现气虚 证 , 两种疾病 的病 理病 因截然不 同 , 这 却 国传 统文化特 色的养生医学 。 出现 了相 同的病证 。这 就是反映 了不 同疾病 的病理 变化本质 综 上所 述 , 医学 将遵 循 中 医学 的思想 而前 进 , 西 中医学 相 同。 用四君子 汤就 能改善以上病 证的气虚证 。 使 因此 中医是 将借 鉴西 医学 的方 法而发 展 , 两种学 说相互包 容并最终 走 向 研究人 体生命活动变化过程及 防病 治病 的体系。它属于“ 物之 统 一 。
从科学哲学角度浅论中医与科学
从科学哲学角度浅论中医与科学【摘要】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本质和方法的探讨,中医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
科学哲学对中医持怀疑态度,认为其理论必须经得起科学验证。
中医的实证依据和长期疗效值得重视。
科学方法与中医的研究可能会带来新的视角和启示。
中医与科学的融合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促进中医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中医与科学合作的前景广阔,中医在科学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科学哲学对中医的启示在于强调理论的严谨和实证的重要性。
通过科学哲学的促进,中医发展的可能性将更加广阔。
【关键词】科学哲学,中医,态度,要求,科学方法,实证依据,融合可能性,合作前景,作用,启示。
1. 引言1.1 科学哲学的定义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的哲学分支,旨在探讨科学的本质、方法、价值和发展规律。
科学哲学涉及科学知识的获取、验证和应用,以及科学与其他知识领域如哲学、逻辑学、认识论等的关系。
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人们试图理解科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如何建立和改进的,科学实践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科学哲学还关注科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探讨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通过对科学活动的哲学分析,科学哲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理解科学现象的框架,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开展和进步。
中医的理论基础则是基于古代中国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腧穴学说、辨证施治和药物治疗等。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理论体系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医学文化和医疗实践具有深远影响,也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中医的理论基础与西方医学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医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机理的独特认识和实践经验。
1.2 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和气血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指导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
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历史、现状分析及展望
·海外中医药动态·
中医药在澳大利亚2 李艳彦1 马艳苗1 冯前进1 宋强1 梁琦1,2
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由来已久,早在 19世 纪 50年代,中医药就随着到澳大利亚淘金的华人进 入澳大利亚[2],一些中医药人为了适应当时劳工治 病的需要,在 淘 金 劳 工 聚 居 地 开 了 一 些 中 药 店,那 时候的中药店应该也是带中医诊病的。至今,在澳 大利亚班迪 谷 的 中 国 城,被 修 复 的 “林 记 保 康 堂 草 药店”的历史遗迹还能让我们在脑海中浮现出这段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 立法工作日 益 紧 迫,在 随 后 的 几 年 中,澳 大 利 亚 的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 14卷第 5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19,Vol14,No5 · 72 9 ·
【摘要】 中医药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医药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澳大利亚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主要国家,也是世界发达国家中进行中医药高等教育最成功的国家,澳大利 亚中医药的发展对中医药的国际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起源、现状的回顾,对 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以及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以澳大利亚为桥梁,推动中医药高 水平走向世界开辟道路。
DOI:10.13935/j.cnki.sjzx.190535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201703D421017) 作者单位: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2.弗林德斯大学,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001 通讯作者:梁琦,Email:liangqi0727@outlook.com
对中医药科学性的思考
对中医药科学性的思考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建立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世界观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影响指导下,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总结发展而成的独特理念体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医药学对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和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二、中医药面临的困境近百年来,西医和西方近现代科学涌人中国,西医很快成为中国医学的主流,中医药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西医为中国老百姓接纳并成为中国医学的主流医学是因为西医具有快速的临床疗效,比如:用药后起效快、手术效果短期可见……而现在还有不少人看中医是由于西医现在还有一些疾病不能治愈,再者就是西医费用太高,副作用也比较大。
而且中药与国外天然药物的竞争中传统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也受到挑战。
三、面临的问题中医药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医理论不能被现代人们所理解,不能用现代的语言来解读,因而也无法利用现代科技来完善提高,所用的中药的成分和药理研究得也不是很透彻。
现代科学是实证科学,通过实验、通过数据说话;各种理论也是有根有据的,不但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为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指导实践,所以中医被人们攻击为“经验医学”也不是无端指责。
四、对困惑的分析关于中医理论的存在和依据:就象物理科学中的经典力学解释不了相对论一样,中医理论不能以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两者的研究理念、特点、角度以及优势各自不同。
任何一门具体的科学都不能代表科学的整体特性。
以任何一门具体科学的特性为标准不能否定中医体系的科学性的。
两种医学模式反映了科学认识事物的多方面性和多角度性:西医学用还原分析方法,中医学用其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的特点来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
两者认识事物角度不同,各有优势,但同时都是对真理的不断接近,要相互借鉴。
而以其中任何一方作为单独的证据去攻击另一方都不会产生令人信服的结论。
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人体规律的科学,作为同一个对象人,不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规律,只可能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存在不同的规律,整体和局部遵循的规律不一样。
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及对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与传播的思考
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及对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与传播的思考引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中医药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调查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并对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与传播提出一些思考。
第一部分: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调查(约1000字)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医药在这里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以下是对澳大利亚中医药发展现状的调查:1.中医诊所和机构:澳大利亚各地存在许多中医诊所和机构,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和中草药治疗。
这些中医机构在当地社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受到许多人的信任和支持。
2.学术研究和教育:澳大利亚的一些大学和学院开设了中医药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中医理论、针灸、中草药学等内容,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中医药人才。
3.中医药协会:澳大利亚有一些中医药协会,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在当地的发展与传播。
它们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培训班和交流活动,促进中医药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4.公众认可度:中医药在澳大利亚的公众认可度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中医药治疗,并对其疗效表示满意。
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涵盖中医服务,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5.国际交流与合作:澳大利亚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专家和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项目不断增加,促进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
第二部分: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与传播的思考(约1200字)中医药的国际化教育与传播对于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中医药国际化教育与传播的一些思考:1.优化教育体系:在国际化教育中,需要建立健全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医药人才。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医药教育机构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的中医药院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研究、互派教师和学生交流,促进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用科学与哲学解析中医理论——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原高级工程师申漳教授
程 中起 了 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 。第 三 个 源 头可称为“ 另类 ” 的社 会 实 践 所 获 得 的 “ 类 ” 识 。 主要指 依靠 特殊 能力 或 另 知 这 气功 等 实践 活 动所 获得 的知识 。 扁鹊 如 非凡的望诊能力助其创立 脉学 ; 再如李时 珍认为 , 经脉是在气功态 时感 知发现的。
处 。首先 。 二者 研究 对 象相 通 。 以 “ 都 生
C N MEDCA R D 叫 HIA I LHE AL ■两■籍 '
囫
成 系 统 ” 主要 研 究 对 象 。其 次 , 究 为 研 实 体论 ” ,而 中 医的哲 学基 础是 “ 系 关
探 讨 ,其 实就 是 探 讨 以 这 三 部 书 为 代 表 的 中医是 如 何 形 成 的 。当 前 主要 有 三 种观 点 :
一
源 头是 中国古 代哲 学 。 它在 中医成 长过
例如 : 天人 合一 ” 的生命 模 型 ,和 谐 ” “ “
是 流行 观 点 . 以甄 志 亚 主编 的 高
体, 但对 许多尖 锐矛盾采 取 回避态度 。
三是 存 疑观 点 。 以中 国科 学 院 自然 科学史研 究所廖育群 的观点 为代表 。 他 对流 行观 点提 出了一 些 疑 问 。 迪 人 启
学 和西 医 是一 个 整体 。走 的 是一 条路 : 中国古 代 “ 人 合一 ” 天 哲学 思 想 、 统文 传 化 和 中医是 一 个整 体 . 的是完 全 不 同 走 的另一 条路 。因此 。 不能 用 一个 标 准来 衡 量 不 同 道 路上 两种 医学 的先 进 或 落 后 。 中 医走 的是 “ 证 ” 辨 之路 : 医 走 西 的 是“ 辨病 ” 路 。辨证 ” 以 “ 之 “ 是 辨关 系 ” 为主 ;辨病” 以“ “ 是 辨实体 ” 为主。“ 关 系 ” “ 体 ” 内涵完 全 不 同 。 与 实 的 中医 形成 了 自身 独特 的医 学模 式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医学研究
目 录引言 (1)1 对中医学的基本认识 (3)1.1中医药文化发展史 (3)1.2中医学的科学性 (5)1.3研究中医药软科学的意义 (5)1.4中医学中的“人”与“病” (6)1.4.1中医学中的“人” (6)1.4.2中医学中的“病” (8)1.5大医精诚 (9)2 中医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元素 (9)2.1中医学中的唯物论思想 (9)2.1.1中医学的物质性世界 (10)2.1.2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11)2.1.3中医学反对巫医迷信 (11)2.1.4物质的运动变化 (11)2.2中医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12)2.2.1中医学的整体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 (13)2.2.2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2.2.3中医学中的“抓住主要矛盾,重视矛盾的转化” (17)2.2.4中药组方配伍中的辩证法思想 (19)2.2.5阴阳对立统一 (20)2.3中医学中的认识论思想 (23)2.3.1中医学的可知论思想 (23)2.3.2中医学的反映论思想 (24)3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中医学的局限性 (24)3.1精气学说的局限性 (25)3.1.1概念笼统 (25)3.1.2阐述缺乏细节性 (25)3.2阴阳学说的局限性 (25)3.2.1过于强调矛盾的同一性 (25)3.2.2忽视矛盾转化的条件 (26)3.2.3阴阳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27)3.2.4阴和阳具有从属地位 (27)3.3五行学说的局限性 (27)3.3.1带有猜测性 (27)3.3.2带有一定的机械循环论色彩 (28)3.4中医整体观的局限性 (28)3.5运动传变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29)4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处理中医学继承与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29)4.1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29)4.2理论与临床的关系 (30)4.3中医与中药的关系 (31)4.4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1)4.5中医学与古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32)4.6中医与西医的关系 (33)4.7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34)4.8中医与系统论的关系 (36)结 语 (38)参考文献 (40)致 谢 (42)引言爱因斯坦讲:真理必须一次又一次地为强有力的性格的人重新刻勒,而且总是使之适应于雕塑家为之工作的那个时刻表的需要;如果这种真理不总是不断地重新创造出来,它就会完全被我们遗忘掉。
哲学、科学与中医学
中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现代科技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1
现代科技在中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
等,为中医学的诊疗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中西医结合
02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通过优势互补,
提高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
跨学科研究
03
中医学与心理学、生物学、环境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为中医
对未来的建议与展望
01
进一步深化中医学与哲学、科 学之间的研究,挖掘其内在联 系和价值。
0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 医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 用。
03
促进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发展,提高临床疗效和科研水 平。
04
培养跨学科人才,加强中医学 与哲学、科学之间的学术交流 和研究队伍建设。
感谢您的观看
2
临床应用
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在临床应用方面相互 融合,如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与现代 神经科学的结合等,提高了临床疗效和 疾病防治水平。
3
跨学科交流
中医学与现代科学在跨学科交流方面不 断深化,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 合和创新发展,推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 。
04
中医学的未来发展
中医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中医学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形 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
中医学与哲学、科学之间的交流 与融合,有助于推动医学和文化 的进步。
01
中医学与哲学、科学之间存在密 切联系,相互影响和借鉴。
02
03
中医学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不 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健康事业 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THANKS
互补关系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文化适应为视角
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文化适应为视角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文化适应为视角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问题,探索如何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实现文化适应,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是跨文化传播中的关键。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医药文化可能是一种陌生的文化体系,其中的哲学观念、诊断方法和治疗理念可能与他们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
因此,要想让中医药文化在国际间得到理解和接受,我们必须首先引导对方认识和尊重中医药文化,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
在进行对外传播时,应采用互惠互利的方式,倾听外国人对中医药的看法和需求,为其提供符合其文化背景和需求的解决方案。
其次,掌握有效的传播策略是实现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保障。
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对外国人来说可能会显得复杂和难以理解,因此在传播中需要简化和普及相关知识。
例如,在对外宣传中,可以选取一些易于理解、能够产生直观效果的案例和真实治疗经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中医药的疗效和魅力。
此外,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也是提高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重要途径,比如在线健康咨询、中医药app等。
这样有助于方便外国人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医药服务。
再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索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和渠道。
借助国际性学术会议、论坛以及中医药文化展览等形式,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与国外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与国际现代医学的互学互鉴。
此外,发挥中医药文化体验型旅游的优势,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中医药养生体验、学习和培训,增进中医药文化对外的影响力。
最后,加强中医药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传承。
只有拥有一支专业、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因此,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
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合作课件
中医药国际传播概述
中医药在国际舞台的现状
国际认知度提升
随着全球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 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接受中医药 ,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认知度 和影响力逐步提升。
传播渠道多样化
学术交流、教育合作、医疗服务 等多种渠道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提供了广阔平台。
中医药国际传播的重要性
弘扬中华文化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瑰宝,其国际传 播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 化软实力。
学术交流活动
定期举办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和论坛,为国内外中医药专家和学者提供学术交流 平台,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促进学术碰撞与合作。
03
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
1 2
3
针灸合作项目
与国际医学机构合作,共同推广针灸技术,通过临床研究和 经验交流,提升针灸在全球的认知度和应用水平。
共享健康福祉
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和养生理念有助于 为全球民众提供更多健康选择,促进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文化差异,对中医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需 要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
• 法规限制: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法规限制较为严格,影响中医药的传播与 应用。
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02
中医药国际传播策略
建立中医药国际品牌形象
品牌故事打造
塑造中医药的品牌形象,首先需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的深厚历 史文化,用富有吸引力的品牌故事,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医药 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标准化与认证
推动中医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认证,通过制定和推广国际认 可的中医药标准和规范,提高中医药的品质和信誉,进一步 巩固品牌形象。
试论中医国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试论中医国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摘要】根据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探讨中医国际传播途径。
增加中医文化相关信息的播报,增加中医治疗病例的正面对外报道;增开相应的信息频道或信息版面,长期多角度解读中医文化。
【关键词】中医传播途径【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062-01全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点。
它所带来的是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的空前发展。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文化也正随着文化的全球化而逐渐为世人所了解与接受。
那么,中医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都有那些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呢?本文将与大家探讨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活动的主体必须是人,而人通过自身及其他种种途径将一定的信息传输出去,为其他人所知晓。
这一过程是相互的,传播一方主动传送信息,接受一方有意向获知,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传播的最终目的。
而中医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即我国向外传播中医文化相关信息的主动性是否到位?国际上是否有足够的意向想了解或者说是解读中医文化?就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方式而言,大致可以按照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传播方式来探讨。
从人内传播来讲,所谓人内传播,又称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要清楚,社会是由作为意识和行为主体的人组成的。
要想使一定的中医文化得到广泛的认可,其最初的前提是得到个人的认同。
这里的个人首先是中国人,而后是外国人。
因为只有中国人对中医文化有了普遍的认识,才能寄希望于将中医文化推广到世界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人具有内省思考行为,人们通过内省传播进行权衡,是有可能转向于中医的,或者说会引起对中医文化的重视。
而整个内省传播过程包括了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六个环节或要素。
也就是说,如果想通过内省传播达到很好的中医传播效果,就必然要关注这六个环节或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velopment,CPD)、专业责任
保险和英语能力。3J。从医者必须满足这五项标准的具体 规定,才有可能获得行医许可。比如,所有中医执业者必 须每年完成至少20小时的CPD,其中至少有4小时涉及 专业事项,必须保留专业责任保险500万澳元保额的证书 以及具备相应的英语水平(在英语国家接受教育或通过雅 思考试或有合适的传译员等)。虽然这些苛刻的注册条件 和来自各方的压力使中医在澳大利亚的传播备受挑战,但 是规范和正式的交流无疑更能促进中医实现标准化,从一 种地方性实践情境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地方性实践情境,以 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问。
inter
translation
自从西方科学传人中国以来,中医的合法性地位就开 始受到质疑。在西方医学的话语霸权下,中医学是否是科 学的讨论愈演愈烈,一篇“告别中医中药”[11更将这场争论 推向高潮。随着哲学上“科学划界标准”问题的发展,特别 是科学实践哲学关于科学的新观念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 传播中医学的新视角。在科学实践哲学看来,科学知识不 再是普遍性知识,它只是人类众多知识系统中的一种,以 科学实践、文化、权力及其地方性知识本性为特征,其实质 是地方性知识实现标准化的一种表征。作为地方性知识 的中医学躲避了传统科学观的诘难,在西方科学一统天下 的当今获得了标准化和向西方世界传播的可能性。 从2012年7月1日开始,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 对中医进行注册管理,从而成为第一个实施中医注册 法,并最先确立中医合法地位的西方国家。之前的全国 注册法案只包括牙医、药剂师、助产师等10个医疗行 业,中医属于补充或替代疗法的成员。自2012年7月 1日起,包括中医在内的其他四个医疗行业都被纳入了 这项全国法案。至此,全国14个医疗行业都要接受澳 大利亚医疗人员管理局(Australian
型堂墨塑塑堂塑壁!塑堡查型垩主垦堡塑二塾
社会,主要表现为中医学在地理上的扩展,从中国大陆 到澳大利亚,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传播。 第二阶段:殖民科学。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 代后期达到峰值,以祖传中医开设的药铺或药铺杂货铺 混杂为特色,仍以亚裔移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但少数已开 始波及主流社区,特别是针灸疗法获得了较大发展。这 个阶段的中医学依赖于“殖民科学家”,包括华人中医师 和澳洲本地中医师,这些殖民科学家都在中国接受中医 药教育,这也是“阶段二”的一个显著特征,当地的科学或 者说知识系统还依赖于外部,没有开始独立发展。 第三阶段:独立的科学传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 始,来自中国大陆受过正规中医药教育的新移民大量涌 入澳大利亚,各类中医药学术团体成立,中医药本科教育 开始进入政府大学,中医药管理法和注册法出台……所 有这些都为中医在澳大利亚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 础。巴萨拉指出处于第三阶段的科学家应基本具备的 六个特征:“他的大部分训练都在本土进行;能从他的称 呼中获得尊重,或能作为科学家在本地谋生;在扩展的 科学共同体中能得到智力上的刺激;能容易地与本地或 国外科学家同行进行思想交流;能有更好的机会开辟科 学事业的新领域;能期望当取得卓越成就时被本土科学 组织或政府授予国家荣誉作为回报。”[91从目前的情况 看,中医学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处于“阶段二”向“阶段三” 的过渡。 中医学作为一种“科学”知识,能否在澳大利亚全国 中医注册后顺利向“阶段三”发展,从而形成独立的科学 传统,也即中医学看似“普遍化”的过程呢?科学实践哲 学同样为我们厘清其中的关键要素提供了帮助,因为它 不仅看到了科学的地方性知识本性,还关注这种地方性 知识在不同文化系统中的流动,关注地方性和全球性维 度下的去中心化,多方位交流融合的异质性动态网络的 生成和演化过程。1…。 中医学在澳大利亚的传播转译网络中,各种要素都 作为行动者参与。中医学的传播诉求首当其冲,伴随而 来的还有中医药教育,相关学术组织和中草药市场等权 力诉求。劳斯就曾指出科学的本质体现在实践中,而科 学实践中政治与权力的关系理应成为科学哲学合理的研 究内容。1“。中医学的本质也如此,其政治诉求体现在澳 大利亚对中医合法地位的认可上。在澳大利亚,“药”的 管制权在联邦,“医”的管制权在州一级。维多利亚州最 早将中草药正式列入药物管理,并对中医进行注册管理。 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政府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 对中医实施统一注册管理,也即“药”和“医”都将划归联 邦政府管制,中医实现了政治诉求中最重要的一步。其 次,澳大利亚是除中国外唯一在正规大学设立本科中医 课程的国家,是中国以外中医药教育最成功的国家。教 育的规训作用显而易见,不仅培养了澳大利亚中医人才,
is the
spread of local practical
context
and the
arrival of lOCal universality.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ientific knowledge,locality,universality,practical
1
agency,AHPRA)的统一监督管理。这意味
着,中医和其他医疗行业一样,不仅拥有自身独特的注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 究生”,项目编号:留垒发E2012]3013号 ①南京大学哲学系
MediciRe
作为地方性知识和实践体系的中医学 “地方性知识”一词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吉尔兹提出
学在澳大利亚的跨文化传播不应被看作是实现知识的“普遍化”和“去语境化”,而是通过相互质询的实践性互译来实现知识的 “标准化”。其实质是将一种地方性实践情境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地方性实践情境,达到“地方性的普遍性”。
关键词:中医,科学知识,地方性,普遍性,实践互译 中图分类号:R2
4,R2 05
文献标识码:A Medicine in
Abstract:The
locality—practice
and
pluralism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
provide
a
new
defense
for
the
legitimacy and the transcultural spr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tific practice。all knowledge is local and there is
2
性理论的中心广播式扩散,而是具体实践的转译和扩展, 其目标不应该是实现知识的普遍性,而是实现从一个地方 性实践情境扩展到更大范围的地方性实践情境。在此过 程中,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播,还伴随着知识的改造和变 形,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尽管 巴萨拉也持传统实证主义科学观,但是他提出的科学如何 从西欧扩展至世界其他地方的三阶段模型(见图1)为我们 分析中医学在澳大利亚的传播提供了借鉴。“在‘阶段1’ 中,非科学的社会或国家为欧洲科学提供资源。‘非科学’ 指不具现代西方科学特征的如古代中国、印度的本土科学 思想。‘阶段2’以一段时间的殖民科学为标志,‘阶段3’则 完成了转移过程,逐步获得了一个独立的科学传统或文 化。”。90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殖民一词并非贬义,不表示两 个地方存在着殖民关系或文化上的压迫,而只表示一种科 学活动上的依附关系。
文章编号:1002
0772(12014)06
0091一04
of Scientific Practice
Tile Sprea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ustral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sophy
DU Hong.
Depa,+f77zP”f o/Philosophy,Nanjing Unj(",1sity,Nanjing 210046,Chinn
the
be considered
the
aS
பைடு நூலகம்
realization of generalized and de contextualized knowledge,but the standardization of knowledge by
essence
practical inter translation of mutual inquiry and investigation.Its
Medicine and PhiIosophy,Jun 2014,Vol 35,No 6A,Total No 502
实践哲学视域下的转译和传播 长期以来,传统科学哲学都将科学的跨文化传播看作
是从中心到边缘、自上而下的过程,但在科学实践哲学看 来,科学知识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其传播过程也不是普遍
万方数据
the presentation
not
generalized knowledge。and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essentially
not
of standardization of local knowledge.Therefore,the transcultural spread of TCM in Australia should
regulation health practitioner
册标准和课程认证,还享有AHPRA的行政支持,拥有 全国公共注册医师名册,并得以纳入全国医疗保险体 系,中医医师、针灸师、中医药剂师开始成为注册执业 者,正式走进澳大利亚普通医院和主流医学体系。2J。这 对于中医学在澳大利亚的传播和中医药在澳大利亚乃 至西方各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医实行全国注册不仅是为了维护中医师在澳大 利亚行医的合法地位,也旨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获 得并保持公众对中医行业的信任与支持。全国法案规定 了五项强制注册标准:犯罪历史、最近执业历史、持续专业 发展(continu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