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_ 枯枝落叶
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淋滤
(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 答案:(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 草原) 灰化土(黑土、黑钙土、棕壤) (5)温带荒漠(荒漠);缺水
抬升河床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土壤为例
一、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植被)
地貌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土壤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风力地貌 地貌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主要依据土壤的
A
A. 温度
B. 孔隙
C. 肥力
D. 空气
(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
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分解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岩 石
成 土 母 质
粒度 化学成分
质地 元素、养分
土 壤
(二)气候与土壤
气 候 对 土 壤 的 影 响
水热状况
直接影响 理化性质 的过程和 强度 寒冷的气候,有机质积累;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机质趋 于减少。
间接影响
土壤形成 和发育
寒冷干燥的气候,风化壳薄; 高温多雨的气候,风化壳厚。
(三)生物与土壤
②某一要素的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要素 甚至整 体的变化;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 理环境,还会对 其他地区 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 一定的影响。
知识点 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 : 两者的关系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 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
(四)地形与土壤
海拔 坡度 土壤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 陡峭 平坦 坡向 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土壤薄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土壤深厚
阳坡 温度高、水分少
阴坡
温度低、水分多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点 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 理环境的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是 岩石圈 、 大气圈 、 水圈 、 土壤圈 、 生物圈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 成的有机整体。 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本分,与其他要素 相互影响和 相互作用 ;
2.自然 地理环 境整体 性的表 现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 交换 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环流、地 壳物质循环等。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平衡功能
光合作用
植物 生长
藏羚羊数量的平衡
内蒙古高原以南 太 行 山 以 西
秦 岭以北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
由此可见,我们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 化过程具有统一性,即牵一发而动全 身。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a.情况正常 d.地方趋于干燥 b.湖泊面积减小
c.水份蒸发减少
e.陆生生物代替水 生生物
结论:
森林 减少
滞留降水 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功能降低 土壤腐殖质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加剧 沟谷纵横
岩石裸露
洪水 断流
风化 加速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形象的说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goodbye
大家觉得这幅图咋样? 有什么感受?
岩石 大气 生物
土壤
水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
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各要素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大气
二氧化碳
呼
阳光
氧
二氧化碳
呼 吸
植物
氧吸
动物
分
水
岩石
风 化
无机盐
死 亡
死 亡
土壤 无机盐 微生物
(1)阅读以上资料,你能画出黄土高 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 响的过程吗?
土壤肥力( 下降 ) 黄土高原(流水侵蚀 )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草 类 森 林
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 有 落叶
排泄特、分泌物、残体
机 质
土
动物 微 生 物
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物
壤
(四)地形与土壤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 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
地势 坡度 坡向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土壤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地貌 风力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 联系和相互作用。
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 叶林,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 林。它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 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对改善当地自 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 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涝增多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 响。
阴坡
(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土壤的形成过程:
肥土 裸 露 风化作用 岩 石 成 土 低等生物 母 质 成 原 始 高等植物 熟 土 土 壤 壤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少数 生物 耐旱植物
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活动:如果图中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 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填入图3—5方框中。
植被破坏
河流: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含沙量增加 易发生洪涝灾害 植被破坏 地下水: 水量减少 水位下降
动物: 失去栖息地 物种减少
乔木发达的根系
红壤的基本特征是 呈酸性,肥力较低, 有机质含量在2%以 下。原因是分布在 湿润高温的热带和 亚热带森林南部,微 生物活动旺盛,有 机质被大量分解。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 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 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
裸露 风化 成土 微生物 原始草本植物 成熟 岩石 作用 母质低等植物 土壤木本植物 土壤
活动: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 活跃的因素? CO2 光合作用
生物 循环 生物残体
水分养分
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阅读: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试从植被的条件 上分析: 为什么黑土和红 壤的有机质存在差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 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3.某一要素的改变,还会对其他地区 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西北内陆
我国西北内陆
大气
水
土壤
生物
地貌
我国西北内陆
干旱 大气
(3)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
——成熟土壤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 1、物质和能量交换 2、产生新功能 3、统一的演化过程 二、地理要素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分析填空
• 按下列选项中反映的现象的成因关系,将 选项的字母填入下图适当的方框内。
E
G D A I B H F C
(二) 气候与土壤 (集体完成课本P73活动题第1、2小题)
(三)生物与土壤(集体完成课本P75活动题第1小题 ) (四)地形与土壤(集体完成课本P76活动题第2、3小题 )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1、成土母质的概念和形成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 影响(阅读) (1)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1、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 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 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 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2、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 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的理由。 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 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 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 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 的土壤层也较薄。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 土壤形成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 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 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 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 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温馨提示: 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的温度、湿度、有机质含 量、颗粒粗细、结构、颜色等 1、什么是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会影响土壤的哪些性状?
(一) 成土母质与土壤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 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岩石的 外力搬运堆积 风化物 成土 气候与生物长期作用 母质
土壤
土壤 质地
质减少。
温馨提示: 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的温度、湿度、有机质含 量、颗粒粗细、结构、颜色等
1、生物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促使岩石变成土壤? 2、生物通过哪些方式为土壤增加有机质?
(三)生物与土壤
落 红 化不 作是 春无 泥情 更物 护, 花 。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发育成深厚土壤 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 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
地形影响土壤厚度及其水热状况,是土壤 形成过程中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坡 度 地 形 坡 向
陡坡 平地
很难发育成深厚土壤 发育成深厚土壤
阳坡
阴坡
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
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 红壤,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更加深厚肥沃)?
6、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 土壤的原因是 (A)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 7、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于合理经营、用养结 合的是( A ) A、南方丘陵区展灌溉农业 D、北方黑土区大力增施有机肥
黄河中上游过度砍 伐、开垦、放牧等 植被稀疏 土质 疏松
牵一发而动全身 十
降水集中 且多暴雨 水土 流失 土壤贫瘠 表面千 沟万壑 生态环 境恶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 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 带,风化壳逐渐加厚。
(三)
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
生物与土壤
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土壤肥力的
产生与生物作用
密切关联。
(四)
地形与土壤
地势升高 地 坡 度 陡坡 平地
水热变化
土壤垂直分异
说一说你 发现了什 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 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试着分析形成 这种规律的根 本原因?
水分 海陆位置不同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
距海 远近 不同
水分 差异
景观 差异
(基本因素)
自然带东西更替:又可称为从
沿海向内陆的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小记: 各纬度比较,纬度地带分异明显的 是高纬和低纬。干湿地带分异明显 的是中纬。
水 分
海陆 分布
海拔 高度
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 (垂直地带性) 状况 地方性分异规 律(非地带性)
纬线延伸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0 纬度更替 洲沿20 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经线延伸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经度更替 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的变化 等高线延伸 中低纬度的高山,如 从山麓到山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 顶更替 然带 比较普遍,如华北平 原、沙漠中的绿洲、 南美南端东西差异
下面哪座山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f: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 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P81活动 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 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 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自然不仅创造了各种具有特殊性的生物和人类本身,而且还创造了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使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整体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它们从属于一定的地质结构单元;另一方面,各地理要素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各要素的空间组合又构成地理区域。
1、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即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都以空间分布为基础而形成一定的分布格局,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构成一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和它们的地理分异过程的不同,又促进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进化。
因此,地理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及其演变,直接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例如,海陆位置与气候,大致呈现出沿纬度方向由两极地区向赤道地区逐渐变暖的趋势,而这正是因为北半球的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温度分带;反之,陆地的向东扩展也必然导致气候分异。
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既深刻又普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某些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对某些区域或某些国家的经济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我国的西北地区就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而成为该地区的能源供应中心。
还有某些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它们的组合规律、变化的一般趋势或可预见的变化状况,能对经济活动的进行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西欧的波德平原、巴西的亚马孙平原,都是典型的平原,它们的地貌特征、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均具有明显的差别,对当地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破坏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经济活动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造成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如今的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地理环境的恶化,例如,在一些风景名胜区,由于建筑的修建、森林的砍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导致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退化,甚至出现了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等极端现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引言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地理特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种地理要素和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表面的综合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球表面的大气、水体、陆地、生物等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大气与水体的相互作用: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云,云又通过降水形式返回水体,水体的蒸发又导致大气中水蒸气的增加。
2.大气与陆地的相互作用:大气中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陆地的气温、降水和风力状况。
例如,气候干燥的地区往往导致土壤贫瘠。
3.水体与陆地的相互作用:水体的流动形成了江河湖海等水路系统,这些水路又对陆地的地貌形成和土壤类型产生重要影响。
4.生物与地表要素的相互作用:生物通过生态系统对地表进行改造和调节,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稳定土壤,保护地表环境。
三、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球表面的综合影响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对地球表面产生了综合影响。
1.气候影响:大气中的气候系统直接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气温、降水和风力等要素。
不同气候区域的形成和变化决定了地球表面的湿度、干燥程度和季节变化。
2.地形影响: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决定了水体的流动路径和陆地的地貌形态。
例如,山脉的形成使得水流形成了河流,河流进一步侵蚀地表形成了深谷和峡谷。
3.水系影响:水体通过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形成了复杂的水路系统,这些水路系统对地表的温度调节、气候形成和土壤的养分提供起着重要作用。
4.生物影响:生物存在和生态系统的运作直接影响着地表环境。
植物通过根系稳定土壤,动物通过作用于土壤的排泄物改变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结构。
四、结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了地球表面各种要素和过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整体性对于科学研究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具备肥力,能生长植物的陆地结石表层。
肥力就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例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累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就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构成和发育。
例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小。
旱情或者炎热条件下,风化壳厚,土壤层也厚。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促进作用于土壤。
例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原产。
平缓的山坡:地表物质搬迁速度快,容易发育浓厚的土壤。
平缓的地方:地表物质的冲刷速度慢,平衡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浓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不好,但冷却受高,水分极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3环境的整体性建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存有综合的考量和对策。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整体性
(1)概念 ①②
(2)新功能:生产功能与平衡功能 (3)整体性表现形式 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 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②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 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③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 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温带沙漠
温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2、差异性
(1)陆地环境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纬度 位置 热量 气候 水分 土壤 带 植被
自
然
海陆 位置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植被)
热带雨林带 (自然带)
90° 70° 60°
P 极地气候 M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气 候
90° 70° 60°
温带海洋 温带季 性气候 G 温带大陆性气候 H 风气候 40°
30°
地中海气候 E
K
C
35°亚Leabharlann 带季风气候F D 热带季风气候
25°
20° 10° 0°
热带沙漠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A
热带雨林气候
10°
0°
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90° 70°
极地气候
苔原、冰原
温带季风气候
90° 70° 6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
25°
10° 0°
自然带名称=植被+“带”
90° 70° 60°
P M G H K C B D G
90° 70° 60°
40°
35°
E
30° 20° 10° 0°
F
25°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中地理 第 1 页 共 1 页 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如下图
)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温 暖湿润
形成潮湿 的泥质滩地
是红树植物和候 鸟珍禽以及海洋 生物的栖息地
案例3:
人类Hale Waihona Puke 砍滥伐热带 雨林 遭到 破坏
植被 稀少
水土 流失
全球 气候 变化
生态 环境 失调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_地__形_____,②_生__物_____,③_气__候_____, ④___水_文____,⑤__土__壤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②地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 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土壤: 肥力下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⑶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相__互__制__约__、__相__互__影__响_____ 的关系。?
(4)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 好办法是_恢__复__植__被_______________。
3.生物与土壤
微生物分解得到 的有机质直接影 响土壤肥力的形 成。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4.地形与土壤
地势
气候和植被
坡度 坡向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光热好、水分差
阴坡
光热差、水分好
5.人类活动与土壤
农业生产:
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表现二:自然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
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藏羚羊的数量变化是如何体现自然 环境的整体性?
环 食物、水源丰沛 境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森林减少 土壤腐殖质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滞留降水功能降低
洪水 断流 风化 加速
土壤肥力下降 沟谷纵横岩石裸露
塔里木河上 中游过渡引 水
塔里木河下 游径流量减 少
河床干涸、 植被枯萎、 动物死亡
生态环境更 加干旱
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到空方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一字母限 填一次) A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C、人均耕地减少 E、植被破坏 G、增产增收无望 B、耕作技术、方式落后 D、燃料需求增加 F、需要更多劳动力 H、粮食短缺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 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
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 活跃的因素
•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 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 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 壤肥力。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 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人口增长
生产力低
C ②D ③H ④G ⑤B
①
⑥F⑧A垦辟新地 ⑦E
土地退化
分析填空
• 按下列选项中反映的现象的成因关系,将 选项的字母填入下图适当的方框内。
E
G D A I B H F C
A大气中碳元素增多 B全球气候变暖 C沿海陆地被淹 D化石燃料被开采燃烧 E碳元素循环 F海面上升 G地壳中碳元素减少 H极地冰融化 I排放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 性状和成因。
• 黄土高原的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 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它是第四纪历史 时期长期的堆积物。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 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黄土堆积之后, 又受流水等影响,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 状堆积物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耕 裸 风化作用 土 微生物 草本植物 耕作培育 始 熟 作 露 母 低等植物 土 木本植物 土 生土 熟土 肥土 土 岩 质 壤 壤 石 壤 成 原 成
(四)地形与土壤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 影响的?
地势
坡度 坡向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 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 土、江南丘陵红壤。 • 黄河三角洲的冲积土是由黄河带来的大量 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并在比较稳定的气 候、生物条件下发育而成,发育程度最好。 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 化学作用较强,因而红壤发育程度较好, 但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因地表疏松, 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因而很难发育成深 厚的土壤。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因 而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较差。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 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活动: 1.覆盖一层草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少,而未覆盖草 皮的土堆边缘沉积的泥土多。这说明草皮能减弱流水的 侵蚀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2.只要在土堆上放臵一些覆盖物,就可以保持土壤不被 水冲走。
• 参考答案:不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 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 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 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 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 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
(三)生物与土壤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 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 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思 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过度砍伐、开 垦、放牧等
植被 破坏 土壤贫瘠
水土流失
沟壑纵横 生态恶化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河流 上、 中游 砍伐 森林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 涝
抬升河床
说一说人类是如何加剧水土流失的?
• 人类活动通过破坏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加剧水土 流失,主要表现有: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 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 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致 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恳,生态系统恶性循环; 乱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皮导致树木锐 减,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 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 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 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塌方、滑坡、泥石流等, 加重了水土流失。
根据图上反映的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 整体性 特点
(二)气候与土壤
红壤的基本特 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 征是呈酸性, 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 肥力较低有机 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质含量在2% 以下。原因是 和其形成发育过程。
分布在湿润和 高温的热带和 亚热带南部, 微生物活动旺 盛,有机质被 大量分解。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合理耕作经营,重视培育保 护,用养结合,可促使土壤 不断更新,肥力不断提高。
会引起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人类活动与土壤
盐碱化
不合理利用 水土流失 沙漠化 土壤退化
耕作 人 类 活 动
改 变 土 壤
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水分、湿度状况 营养元素组成、数量 和微生物活动 养分循环状况 合理耕作经营 土壤肥沃 耕 作 土 壤
三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土地、水、生物、矿产
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有整体的观 念,要综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 综 合利用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即利用自然地理系统 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 响 2、各地区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 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2、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1.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 阅读教材,思考: 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1.何谓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 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 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联系:成土母 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 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并且成土母质的 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 干旱
河流少 水文 内流河
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地貌 风蚀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 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 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 区,在西周春秋时期, 森林覆盖率达53%,当 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 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 牧、农垦活动等加大, 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 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 失了。到了明清 以后, 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 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 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 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 的山区。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 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 分缺乏,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 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 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 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 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 对?说明你的理由。
灌溉
施肥 收获
对土壤要做到养用结合,对东北、华北、黄土 高原地区应当各采取哪些措施? 1、东北地区黑土地原本非常肥沃,但由于长期以 来人们重利用少养护,肥力下降。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且灌溉方式不 合理,使地下水中的大量盐碱成分被带到地表土壤 中,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 化。
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说一说水稻 土的性状和成因。
• 水稻土是人类生产形成的特殊土壤。它可 以发育在各种自然土壤上。人们年复一年 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烤田、精 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大土块散碎,在土 粒之间、微团聚体之间还闭蓄着一部分气 体,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 有利于水稻根系的发展。另外通过增施河 泥,建造粘重的土壤质地,以利蓄水种稻。
地理:3.2《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课件PPT(必修 1)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 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 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最好办法是增加地表植被。
4.河流;水位季节变 化大,河流含沙量增 加,易发生洪涝灾害 动物;失去栖息地, 被迫迁移,物种减少 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变的贫瘠
地下水:渗入的地下 水减少,地下水位降 低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1、成土过程:
裸 成 成 原 露风化作用土苔藓类生物始 高等植物 熟 岩 母 土 土 石 质 壤 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