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ae2f49f7ec4afe04a1df75.png)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1.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来巩固我们所学的测井理论知识。
3.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C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
5.利用所学过的地质软件完成数据处理。
6.对得出的结果分析研究。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处理的单井资料来自于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的实际资料,地质环境属于侏罗系延安组地层。
此井在这里命名为榆林某井,这次的任务是1630m到1690m层段的分析。
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实际裸眼井测井曲线,能读出对应深度的测井曲线值。
岩性识别,应用测井解释原理,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曲线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物性评价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出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变化。
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是含油层还是含水层。
通过《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如何利用测井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石油工业作业。
特别对于我们地质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的应用测井技术,更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作业效率,指导我们工作的方向,而为后续作业打好坚实基础。
下面,我就如何简单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岩性划分、物性评价和含油气性评价相关工作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
1.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由太古界,中下元古界变质岩、结晶岩组成,盆地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拗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近海平面、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陷五个主要发展演化阶段。
经过这五个发展阶段,盆地形成一个多结构体系、多旋回演化、多沉积类型的大型沉积盆地,并形成多套含油气组合,目前发现奥陶系、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四套含油气层。
延安组属侏罗系地层以砂泥岩互层为主,煤层较为发育。
延安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延1~延10等10个层组。
《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大纲
![《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4a312bd5bbfd0a78567370.png)
地球物理测井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333Z10课程名称:地球物理测井/Geophysical Well Logging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普通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学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参考书:1.尉中良、邹长春. 地球物理测井.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2.张宗岭、席振铢. 水工环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内部教材,1998.3.宋延杰、陈科贵、王向公主编. 地球物理测井.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4.洪有密主编.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地球物理测井是地球物理学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测井方法(包括:电阻率、侧向、自然电位、感应、声波、自然r能谱及中子测井等)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初步应用;掌握不同测井方法条件下的探测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测井勘探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能掌握测井勘探的基本技能,构建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的知识结构,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各种常规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初步应用;了解目前成像测井(包括:超声成像、微电阻率扫描、核磁、阵列声波、阵列感应等)新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基本应用。
2.能力要求具备在测井勘探中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初步能力;能综合运用各种油气测井信息识别油气层、划分储油层、计算储层参数;利用煤田测井资料,划分煤层、确定煤层厚度;利用金属矿测井信息,划分地层、探测盲矿体、评价矿体规模等;利用工程钻孔测井,划分地层、测量含水层、探测岩溶、裂缝等,具备初步解决各类地质和工程问题的能力。
3.素质要求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提升地球物理学的专业素养;通过课外分组研讨与学习提升独立工作与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验提升创新意识。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教案——声波测井
![钻井地球物理勘探教案——声波测井](https://img.taocdn.com/s3/m/4ae666b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2.png)
第七章声波测井岩石中声速的差异与岩石致密程度,构造和孔隙充填物等有关。
声波测井是运用声波在岩层中的各种传播规律在钻孔中争论岩层特点的一类方法。
声波测井分类:声波速度、声波幅度、声波全波、声波成像等。
第一节声波测井的物理根底一、声波物理性质简述对于声波测井来说,声源能量很小,岩石可看作是弹性体,因此可利用弹性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来争论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过程。
1〕描述固体弹性的几个参数①杨氏模量 E 〔纵向伸长系数〕;②体积弹性模量 K ;③切变模量μ;④泊松比σ。
2〕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特性①纵波与横波〔压缩波与剪切波〕②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或正比③声波幅度随传播距离按指数规律衰减④波在两种不同介质分界面处的转换—反射与折射,遵循斯耐尔定律。
首波—滑行波在第一种介质中造成的波称为首波,习惯上称为折射波。
二、钻孔内的声波其次节声波速度测井一、单放射双接收声波速度测井原理测量沿井壁传播的滑行波的速度。
二、井眼补偿式声波速度测井原理目的在于抑制井径变化或仪器在井中倾斜时所造成的声速误差。
三、长源距声波测井目的在于更好地区分纵、横波和低速波,增加探测深度,抑制井壁四周低速带的影响。
源距加大到 2.5m 左右可满足上述要求。
全波测井源距较长,以提高各种波的区分力量。
四、阵列声波测井及分波速度提取五、偶极横波测井1.单极源及偶极源。
2.挠曲涉及其与横波的关系。
软地层中,单极源不能产生横波,偶极源的波列中,在纵波之后亦无横波,但有明显的挠曲波,在低频时,挠曲波的速度与横波速度相近,高频时则低于横波的速度,可依据挠曲波的速度来求取横波速度。
第三节声波速度测井的解释与应用一、影响声波速度测井曲线外形的因素1 〕周期跳动引起声皮跳动的岩性因素:①裂缝层,裂开带;②含气水胶结纯砂岩;③高速层〔波阻抗大,能量不易传递〕;④井径扩大或泥浆中溶有气体。
2 〕源距与间距的影响源距—要保证抑制盲区的影响,使折射波首先到达接收器〔1m 即可,长源距可达 2.5m 〕。
测井课程设计
![测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37263487c24028915fc3c4.png)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运用所学测井知识对某油田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手工)定性和(计算机)定量分析。
(2)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性识别。
(3)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储层划分,用声波速度、密度及中子曲线进行储层物性评价。
(4)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储层电阻率值。
并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5)上述岩性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定量分析程序要求学生用所学C语言独立编写。
课程设计的步骤1.根据老师所给数据,将YI46井的数据在excel中进行处理和整理。
运用地质软件知识,在卡奔软件中加载YI46井的数据,具体加载的数据有自然电位曲线(SP),自然伽马曲线(GR),声波测井(AC),井径测井(CAL),深测向测井(RLLD),浅侧向测井(RLLS),密度测井(DEN),补偿中子测井(CNL)。
并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范围。
编辑图头,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2.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测井曲线进行岩性识别划分储集层。
A 使用自然电位曲线(SP):自然电位测井获取的是井内不同深度上的自然电位。
地面上某一点的固定电位值之差。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图上用每厘米偏转所代表的毫伏数和正负方向来表示井内自然电位数值的相对高低,而无绝对的零线。
通常把自然电位曲线上对应厚层泥岩的自然电位值的连线当作基线,称为泥岩基线。
某一地层的自然电位相对于泥岩基线发生偏离时,则称为自然电位异常;曲线偏向泥岩基线的左方为负异常,偏向泥岩基线的右方为正异常。
这一偏转方向,主要取决于井筒内泥浆滤液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的相对大小。
地球物理课程设计报告样本综述
![地球物理课程设计报告样本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36b1ec5f242336c1eb95efc.png)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指导老师专业地质学班级姓名学号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对某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岩性划分与评价、储层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
获得常规测井资料分析的一般方法,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某油田裸眼井和套管井实际测井资料。
2.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3.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4.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裸眼井和生产井储层电阻率值。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的性质。
三、基本原理:(一)岩性划分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
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
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
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1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
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
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
主要岩石测井特征例如对淡水泥浆井,地层剖面由砂岩、粉砂岩、煤层和泥岩四种岩石组成。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c9335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7.png)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1. 引言地球物理测井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涉及到地球物理学、地层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
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可以为石油勘探提供关键的地下信息,帮助勘探人员确定油气层的储集和分布情况。
本文将设计一个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旨在讲解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测井数据的获取、处理和解释方法;•掌握地球物理测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3. 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地球物理测井概述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定义、发展历史、分类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地球物理测井的相关背景知识。
3.2 地球物理测井仪器和工具介绍地球物理测井仪器和工具的组成、功能和测量原理,同时讲解地球物理测井中常用的工具和测量方法。
3.3 测井数据处理和解释讲解如何获取、处理和解释测井数据,包括测井曲线的理解和分析、数据质量控制、图像处理等方面。
3.4 地球物理测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介绍地球物理测井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领域,包括储层描述、油气储量估算、探井和井间比较等。
4.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4.1 讲授采用讲授的方式,全面深入地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适当引入相关案例和实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4.2 实验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测井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地球物理测井的理解。
4.3 互动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物理测井的知识。
5.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课堂测试采用课堂测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地球物理测井原理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5.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具体分析实验结果,并对数据和曲线进行处理和解释。
地球物理测井教案
![地球物理测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fb9e866294dd88d0d26b90.png)
地球物理测井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地球物理测井教案》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电测井、声测井、核测井的基本原理,了解与测井资料解释与处理与测井数据采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主要测井方法的工作原理,了解如何根据地质与工程问题选择测井系列的能力。
第一章绪论一、定义钻井地球物理勘探——在钻孔中进行的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总称。
又称为:地球物理测井、矿场地球物理、油矿地球物理。
简称为“测井”。
1 .石油勘探与开发过程的几个阶段(测井在其中的位置);1 )地质调查—查明含油气盆地、提出含油气远景区;2 )物探—帮助查明盆地状况,通过详查找出有利储油的构造;3 )钻探—了解地质分层,寻找出油气层;4 )测井—划分渗透性地层,判别渗透层含油气情况;5 )试油与采油—为了解油井动态变化及研究井的技术状况,还须进行测井。
测井是贯穿在整个石油勘探与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 .有关“井”的几个概念1 )钻井—又称钻孔,井孔,井眼2 )泥浆—用于将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岩屑排出地面;保持对地层产生适当压力,防止发生井喷。
3 )裸眼井与套管井3 .常用石油测井方法1 )以岩石导电性为基础的一组方法;普通电极系电阻率法测井;微电极系测井;侧向测井及微侧向测井;感应测井、阵列感应测井、介电测井;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2 )以岩石电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一组方法;自然电位法人工电位法3 )以岩石弹性为基础的一组测井方法声波速度测井;声波幅度测井;声波电视测井;声波井壁成像测井;4 )以物质的原子物理和核物理性质为基础的一组侧井方法;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及岩性测井;中子测井;中子寿命测井;中子活化测井;能谱测井;同位素示踪测井核磁测井。
5 )其它测井方法热测井气测井地层倾角测井检查井内技术状况的测井(井径、井斜)二、测井发展历史与现状(从评价油气层的角度来看)1 .历史第一阶段:测井始于1927 年,法国;我国1939 年在四川首次测井。
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测井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d3b43831126edb6f1a10e0.png)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解释与评价——以召34井位为例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掌握定性解释砂泥岩剖面储集层的基本方法,巩固已经学过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应用。
通过对测井曲线在典型的油、气、水层上的特征分析和总结,掌握快速定性解释油、气、水层的划分方法,并对现场资料进行解释训练,巩固已经学过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该部分内容在储集层和油、气、水层划分出来以后,读取代表该储层的主要测井曲线数值,然后进计算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实现砂泥岩地层的测井定量评价的目的,巩固已经学过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的该部分内容。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一)区域背景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旋回演化、多沉积类型的大型沉积盆地,盆地本部面积约25×104km2。
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沉积盖层大体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陆表海、晚古生代海陆过渡、中生代内陆湖盆及新生代周边断陷等五大阶段,形成了下古生界陆表海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碎屑岩及中新生界内陆湖盆碎屑岩沉积的三层结构。
盆地主体除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外,地层基本齐全,沉积岩厚度约6000m。
目前在盆地内发现了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及中生界三套含油气层系。
早古生代以来,加里东运动使鄂尔多斯地块抬升为陆,遭受1.3亿年的风化淋滤剥蚀,形成了奥陶系岩溶地貌和碳酸盐岩岩溶孔隙型储层。
晚古生代区域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海陆交互及陆相碎屑岩为特点的沉积组合,石炭-二叠系下部煤岩与暗色泥岩属优质烃源岩,发育于气源岩之间及其上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海相滨岸砂岩及潮道砂岩等构成了上古生界的主要储集岩体。
中石炭统本溪组底部的铝土质泥岩横向分布稳定、岩性致密,为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的区域盖层,同时分隔上、下古生界两套含气层系。
晚二叠世早期沉积的上石盒子组河漫湖相泥岩则构成了上古生界气藏的区域盖层。
地质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具有广覆型生烃,储集岩多层系发育,区域性封盖层广泛分布等诸多有利条件。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417aed19e8b8f67c1cb9cb.png)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一 课程设计目的1 巩固九种测井曲线:自然伽马测井曲线GR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SP ,井径测井曲线CAL ,深感应测井曲线ILD ,中感应测井曲线ILM, 八侧向测井曲线LL8,声波测井曲线AC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L ,密度测井曲线DEN 的原理。
2 掌握九种种测井曲线的特点及其应用,定性划分砂泥岩剖面储集层的基本方法3 掌握应用九种测井曲线值计算储层物性参数:泥质含量V sh ,孔隙度∮,地层含水饱和度S w ,地层冲洗带含水饱和度Sxo 的方法。
4 掌握应用储层物性参数结果判断油水层的方法。
二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测井曲线图的认识第一道主要为反映岩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伽马测井曲线 —— 曲线符号为 GR, 单位为API;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 —— 曲线符号为 SP ,单位为 mv; 井径测井曲线 ——曲线符号为CAL, 单位为in 或cm 。
第二道为反映含油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深感应测井曲线 —— 曲线符号为 ILD, 单位为欧姆; 中感应测井曲线 —— 曲线符号为 ILM, 单位为欧姆; 八侧向测井曲线 —— 曲线符号为 LL8, 单位为欧姆。
电阻率测井曲线通常采用对数刻度。
第三道为反映孔隙度的测井曲线道,包括:声波测井曲线 —— 曲线符号为 AC ,单位为 us/ft;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 —— 曲线符号为 CNL ;密度测井曲线 —— 曲线符号为 DEN, 单位为 g/㎝3 。
2 测井曲线的特征砂泥岩剖面储集层(砂岩)的典型特征是,一般自然电位有明显的异常:当R mf >R w, 出现负异常,否则为正异常。
如果砂岩中不含放射性物质,则在自然伽马曲线上显低值。
电阻率测井一般在砂岩处显高值,深浅侧向显示幅度差,幅度差越大,则侵入深度差别大,分别表示低侵和高侵。
一般在油层是低侵,在水层是高侵。
3 划分储层界面的方法SP值出现异常的位置即为储层的位置,当厚度较大时则可根据半幅点划分;若厚度不大,则要综合考虑各种测井曲线。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a9dc8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6.png)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掌握测井曲线的解读与分析方法;2. 掌握各种测井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技术,了解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3. 了解测井资料在地质研究、储量评价和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识别岩性和孔隙度;2. 学会使用测井解释软件,进行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和分析;3. 能够独立完成测井曲线的绘制和测井报告的编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球深部奥秘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沟通与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球科学学科的一门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知识,掌握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对地球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测井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地球科学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物理测井基本原理:测井方法的分类、测井响应特征、测井曲线的解读;2.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测井资料预处理、环境校正、孔隙度计算、渗透率预测;3. 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地层划分与对比、岩性识别、孔隙度评价、流体识别;4. 测井资料在地质研究、储量评价和油田开发中的作用:测井解释在油气藏评价、开发方案制定中的应用;5. 测井软件操作与实践:学习使用测井解释软件,进行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和分析;6. 测井曲线绘制与报告编写:掌握测井曲线绘制方法,学会编写测井报告。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地球物理测井基本原理;第二周: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第三周: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第四周:测井资料在地质研究、储量评价和油田开发中的作用;第五周:测井软件操作与实践;第六周:测井曲线绘制与报告编写。
测井课程设计_2
![测井课程设计_2](https://img.taocdn.com/s3/m/cd3fb7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7.png)
《测井方法原理》课程设计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姓名:年月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 运用所学测井知识对某油田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手工)定性和(计算机)定量分析。
2. 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性识别。
3. 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储层划分,用声波速度、密度及中子曲线进行储层物性评价。
4. 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储层电阻率值。
并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5. 上述岩性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定量分析程序要求学生用所学C语言独立编写。
三、基本原理“四性”关系及其研究方法:1.岩性评价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
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
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
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a.定性分析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要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
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
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在应用表中总结的特征时不能等量齐观,而应针对某一具体岩性找到有别于其他岩性的一两种特征。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e89266011ca300a6c390ec.png)
砂砾岩,中细砂岩,粉砂岩I-SW图粉砂岩渗透率解释模型油藏中部深度为2750m,油藏中部矿化度为389.37*EXP (0.0008*2750)=3514.1;油藏中部温度为75到95度。
砂砾岩,粗砂岩声波骨架图砂砾岩,中细砂岩,粉砂岩F-Φ图第四部分储层划分及物性评价一、简介划分储集层是指确定单一储集层在井内的位置,其顶界面和底界面的深度和厚度。
地质上常常把储集层按岩性分类:有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储集层和其他盐类的储集层。
但从测井地层评价的角度来看,应突出强调不同空隙类型对岩石形成储集性质的决定作用和它们对测井地层评价带来的差别。
于是把储集层划分为两大类:孔隙性储集层和裂缝性储集层。
1、孔隙度储集层粒间空隙对岩石储集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储集层。
其岩性以碎屑为主,砂岩储集层为代表,其他还有鲕状灰岩、生物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内碎屑灰岩及细粒以上白云岩等,是成岩作用或后生作用形成的,一般与构造无关。
孔隙分布均匀,横向变化较小。
孔隙度较高,低者10%左右,高者30%左右,一般15%-25%。
2、裂缝性储集岩因裂缝较发育而使岩石具有储集性质的储集层。
裂缝发育和孔隙度较高者(10%左右)的裂缝性储集层,测井评价的效果同孔隙度储集层。
而裂缝发育程度有限、孔隙度很低(5%-7%)的裂缝性储集层,对测井技术的要求很高,应用效果却比较差。
二、储层划分(一)划分方法简述(1)用自然电位进行划分以泥岩基线为标准,自然电位曲线偏向泥岩基线左侧为自然电位负异常;曲线偏向泥岩的右侧为自然电位正异常。
一般情况下,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对应含高矿化度地层水的砂岩层处自然点位异常为负值。
反之,为自然电位正异常。
(2)根据RLLD、RLLS重叠法进行油水层划分根据RLLD、RLLS重叠法,来定性的判断油水层。
把深层向和前侧向曲线绘制在一个图道内,以“幅度差”为依据,进行划分。
在油层井段,深三侧向视电阻率大于浅三侧向视电阻率,即“正幅度差”;在水层井段,通常为深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浅三侧向视电阻率,即“负幅度差”。
地球物理测井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测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9e815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c.png)
地球物理测井测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掌握测井曲线的解读方法;2. 学习并掌握不同岩性的地球物理特征,能够分析地层岩性及物性参数;3. 了解测井资料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巧。
技能目标:1. 能够操作测井设备,进行简单的现场数据采集;2.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处理测井数据,绘制并解读测井曲线;3. 能够运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对比、油气层识别及储量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球深部奥秘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地球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学科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欲望,对地球科学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测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测井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研究兴趣。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物理测井基本原理- 测井方法与设备- 地球物理参数的测量原理- 测井曲线的生成与解读2. 地层岩性与地球物理特征- 岩石的物理性质与测井响应- 不同岩性的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地层对比与岩性识别3. 测井资料的应用- 油气层识别与评价- 储量计算与资源评估- 测井资料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案例4. 测井数据采集与处理- 测井设备的使用与操作- 测井数据的质量控制与处理- 测井曲线的绘制与分析5. 实践教学环节- 实地测井操作体验- 测井数据处理与分析实践- 测井成果综合应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5a83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7.png)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球物理测井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各种测井方法和技术进行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地球物理测井课程学时:48学时(包括理论和实验)课程目标:1. 掌握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理解不同测井工具和测井曲线的物理意义;3. 学习如何分析和解释测井数据,并进行地质地质属性评价;4. 培养实际操作测井设备和软件的能力;5.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大纲:1. 引言- 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历史和发展;- 简要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应用领域。
2. 地球物理测井基础知识- 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讲解流体力学和电磁学在测井中的应用。
3. 常用测井工具和测井曲线- 简要介绍地震测井、电测井、核子测井等常用测井方法; - 解释测井曲线的物理意义和解释方法。
4. 测井数据分析与解释- 学习如何分析和处理测井数据;- 学习如何解释测井曲线,提取地质信息;- 基于测井数据评价地下储层的物性。
5. 地质属性评价- 学习如何将测井数据与地质属性关联起来;- 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评价地质属性。
6. 实践操作与软件应用- 实地操作测井设备,学习测井工具的使用;- 掌握常用测井软件的操作,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7. 课程项目- 学生分组进行小型测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学生汇报项目结果和经验分享。
课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室操作表现等(占20%);- 课堂测试:定期进行理论知识测试(占30%);- 课程项目报告和答辩:小组项目报告和答辩(占5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45628a8762caaedd33d4df.png)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掌握定性划分沙泥岩剖面储集层的基本方法,并应用阿尔奇公式,进行储层参数的计算,巩固已经学过的测井方法原理并学习综合解释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应用。
掌握测井专用软件及使用方法,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为今后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要求正确划分出储集层和非储集层,对砂泥岩剖面能区分开较明显的油水层。
进行测井曲线读数,简单地计算出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
能够利用测井解释软件FORWARD进行以下工作:(1)测井曲线出图;(2)储集层划分;(3)测井数据读取;(4)不同测井数据格式间的转换;(5)利用测井数据计算储层参数等;(6)最终编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场地、用具与设备测井实验室或机房、计算机、Forward软件平台等。
四、实验内容1、测井曲线图的认识图1是某井的综合测井曲线图。
图中共有5道,第一道主要为反映岩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SP、记录单位mv;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GR、记录单位API;井径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AL,记录单位in或cm;岩性密度测井曲线(光电吸收界面指数)――曲线符号为PE;第二道是深度道;通常的深度比例尺为1:200 或1:500第三道是反映含油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深中浅三条电阻率测井曲线,分别是:深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D、记录单位Ωm;浅侧向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LLS、记录单位Ωm;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MSFL、记录单位Ωm;电阻率测井曲线通常为对数刻度。
第四道为反映孔隙度的测井曲线道,包括:密度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DEN或RHOB,记录单位g/cm3;中子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CNL或PHIN,记录单位%,有时为v/v。
声波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AC或DT,记录单位us/ft,有时为us/m。
中子和密度测井曲线的刻度的特点是保证在含水砂岩层上两条曲线重迭,在含气层上,密度孔隙度大于中子孔隙度,在泥岩层上,中子孔隙度大于密度孔隙度;第五道是反映粘土矿物类型的测井曲线道,包括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中的三条曲线:放射性钍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Th或THOR,记录单位是ppm;放射性铀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U或URAN,记录单位ppm;放射性钾测井曲线――曲线符号为K或POTA,记录单位%,有时为v/v。
地球物理测井概论教案高中
![地球物理测井概论教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41c793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d.png)
地球物理测井概论教案高中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地球物理测井概论
课时安排:2学时(1小时)
适用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
1. 地球物理测井的定义和作用
2. 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
3. 地球物理测井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重点
1. 地球物理测井的基本原理
2. 地球物理测井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介绍地球物理测井在勘探领域的重要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讲解:详细介绍地球物理测井的定义、作用,以及其基本原理。
3. 示范:通过实例演示地球物理测井的过程和实际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地球物理测井相关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总结:对本次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五、教学工具
1. 课件:包括地球物理测井的相关图片和动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实验材料:可以准备一些地球物理测井实验的仪器,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
六、教学评估
1. 对学生进行小测验,考察他们对地球物理测井的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地球物理测井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以上是地球物理测井概论教案的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和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指导老师赵军龙专业地质学班级地质0803姓名娄春翔学号************2010年12月20日一、设计目的:通过对《地球物理测井》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对某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岩性划分与评价、储层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
获得常规测井资料分析的一般方法,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某油田裸眼井和套管井实际测井资料。
2.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3.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4.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裸眼井和生产井储层电阻率值。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的性质。
二、基本原理:(一)岩性划分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
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
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
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 曲线来识别岩性。
1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
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
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
主要岩石测井特征例如对淡水泥浆井,地层剖面由砂岩、粉砂岩、煤层和泥岩四种岩石组成。
如果测井资料有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密度和电阻率曲线,则可按下列步骤区分它们:①用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层和非透层区分开:砂岩和粉砂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负异常,微电极有正幅度差,而煤层和泥岩自然电位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
②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和微电极测井曲线区分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异常幅度大于粉砂岩的曲线异常幅度,在微电极测井曲线砂岩异常幅度差大于粉砂岩异常幅度差。
③利用电阻率和密度曲线可区分泥岩和煤层,煤层为高阻,泥岩为低阻;泥岩密度测井值较高而煤层密度测井值在剖面上看则很低。
(2)定量评价储集层的岩性评价的定量解释主要是指确定储集层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别,计算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和泥质含量,还可以进一步确定泥质在岩石中分布的形式和粘土矿物的成分。
在定量计算方面主要是计算泥质含量和粘土含量。
泥质含量是指岩石中颗粒很细的细粉砂(小于0.1mm)与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sh 表示;当需要把泥质区分为细粉砂和湿粘土时,则要计算岩石的粘土含量,它表示岩石中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clay 表示。
目前,测井方法都是基于对地层矿物分布的测量来间接反映地层泥质含量,而不是对泥质含量进行直接测量,所以必须选择最能反映地层泥质含量的测井响应来建立测井解释模型。
通常泥质含量的求取方法主要有自然伽马法和自然电位法,此外,还可应用自然伽马能谱、电阻率以及孔隙度测井(声波、密度、中子)交会法。
自然伽马确定泥质含量除钾盐层外,沉积岩放射性的强弱与岩石中含泥质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
岩石含泥质越多,自然放射性就越强。
一般常用的经验方程如下:V sh = 2GCUR •△GR - 1 2GCUR - 1△GR = GR - GR min GR max - GR min式中Vsh 为地层泥质含量;△GR 为自然伽马相对值;GR 为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R min 为目的层段自然伽马测井读数最小值,即纯砂岩层段的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R max 为目的层段自然伽马测井读数最大值,即纯泥岩层段的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CUR 为经验系数,与底层的地质时代有关,可按地层时代在较广泛的地区由岩心分析资料求得。
通常,对第三纪地层GCUR =3.7,老地层GCUR =2.0。
②自然电位确定泥质含量从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理论可知,自然电位异常与地层中泥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随着砂岩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增加,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会随之减少,故可以利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定量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
一般常用的经验方程如下:V sh = 2GCUR •△SP - 1 2GCUR - 1△SP = ( SP-SBL-SSP )/SSP式中Vsh 为地层泥质含量;△SP 为自然电位相对值;SP 为自然电位测井读数;SSP 为目的层段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即纯砂岩层段与泥岩基线之间的的自然电位测井差值;SBL 为目的层段自然电位测井读数最大值,即纯泥岩层段的自然电位测井读数——泥岩基线;GCUR 为经验系数。
此外,自然伽马能谱、中子、电阻率测井曲线具有同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曲线相似的变化特征,因此,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指示泥质含量的变化。
(二)物性评价物性是指是指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
其资料包括地质资料、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等。
通过研究取心井的地质资料、岩心资料,查看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并通过前面的岩性分析来判断物性的好坏,总结出孔隙度的规律和渗透率的大小,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孔隙度、渗透率的密度的预测解释模型。
一般常用孔隙度测井曲线来判断物性,包括声波时差AC 、密度测井DEN ,中子测井CNL 等。
储层物性反映的是储层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油区的丰度和储量。
应用测井资料对储层物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储层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孔渗关系等进行储层的评价分类。
测井计算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甚至颗粒分选系数等,显然储层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泥质含量低、粒度大而均匀则储层物性好,相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泥质含量高、粒度细或颗粒不均匀则储层物性差。
1. 孔隙度孔隙度是反映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也是储量、产能计算及测井解释不可缺少的参数之一。
目前,用测井资料求取储层孔隙度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油气储量计算和建立油藏地质模型的需要。
声波、密度、中子三孔隙度测井的应用及体积模型的提出,给测井信息与地层的孔隙度之间搭起了一个有效而简便的桥梁。
这三种测井方法是相应于地层三种不同的物理特性,并从三种不同角度上提供了地层孔隙度信息。
经验表明,三孔隙度的测井系列对于高-中-低孔隙度的地层剖面,以及不同的储层类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求解能力,并能较好地提供满足于地质分析要求的地层孔隙度数据。
为便于查看和对比,把常用的声波、密度、中子测井计算孔隙度的公式归纳于表2。
常用的计算孔隙度公式从表中和前面的分析可知,残余油气特别是气层对声波、密度以及中子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影响是不同的。
在气层上,由于密度测井读数与含水地层相比偏低,因而在不考虑孔隙中流体性质的情况下,计算孔隙度偏高;而对中子测井而言,由于气体的含氢指数小于标准水层的含氢指数,因而计算孔隙度比实际孔隙度偏低。
为此,在测井解释中,经常采用孔隙度测井在气层上的这一特点,来判断气层。
1. 渗透率渗透率是评价油气储层性质和生产能力的又一个重要参数。
由于受岩石颗粒粗细、孔隙弯曲度、孔喉半径、流体性质、粘土分布形式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测井响应与渗透率关系非常复杂,各影响因素之间尚无精确的理论关系,所以只能估计渗透率。
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展了多种估算渗透率的解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①用电阻率估计渗透率根据实验资料知道,渗透率有如下关系式:K = Φ3f T2S2其中K为渗透率;Φ为孔隙度;f是孔隙管道截面形状有关的参数,等于2 ~ 3;T为孔隙管道曲率;S为岩石比表面积,即单位体积岩石中的颗粒表面积总和。
从上式可以看出,岩石的颗粒越细,则岩石比面就越大,孔隙管道曲率就越大,因而渗透率就越小。
另外,在过渡带以上的油层中,地层的电阻率主要取决于束缚水饱和度,而束缚水饱和度又与岩石比面有关。
比面愈大,束缚水饱和度越大,则渗透率愈底,而束缚水饱和度愈大,电阻率就愈小,此即为电阻率求渗透率的地质依据。
由于渗透率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复杂,因而各个地区都根据该地区的岩心测井资料来作出电阻率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其经验公式的一般形式为:K = CR t d式中,系数C 和指数d 按区域及层位统计确定。
在确立了这种统计关系后,即可根据电测资料的地层真电阻率确定储层渗透率。
② 用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确定渗透率;③ 用孔隙度和粒度中值确定渗透率④ 地区性经验公式.(三)含油气性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是指岩层孔隙中是否含油气以及油气含量大小。
地质上对岩心含油级别的描述分为饱含油、含油、微含油、油斑及油迹,其含油性依次降低。
应用测井资料可对储集层的含油性作定性判断,更多的是通过定量计算饱和度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
通常计算的饱和度参数有:地层含水饱和度S w ,束缚水饱和度S wb ,可动水饱和度S wm ;含油气饱和度Sh 或含油饱和度S o ,含气饱和度S g ,残余油饱和度S or ,可动油饱和度S om 以及冲洗带可动油体积V om =φS om 和残余油体积V or =φS or 。
应用这些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
1.定性的判断油、气、水层三者都存在于储集层中,它们测井上都具有储集层测井曲线特征:水层: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值偏大,电阻率低值,径向电阻率梯度显示增阻侵入(淡水泥浆)的特点。
油层: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值偏小,自然伽马能谱中铀U 为高值,电阻率高,径向电阻率梯度显示减阻侵入特点,声波曲线中△t 变大,密度测井测P b 变小,中子测CNL 孔隙度变小。
气层:除具与油层相同特征外,尚具Δt 明显变大或“周波跳跃”,P b 明显变小,DEN-CNL 重叠图中镜像特征,中子伽马高值,等效弹性模量明显变小等特点,一般测井曲线中具“三高一低”特点。
2. 定量评价评价油气层是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的核心。
而含水饱和度又是划分油、水层的主要标志,所以含水饱和度是最重要的储集层参数。
确定含水饱和度的基本方法,通常是以电阻率测井为基础的阿尔奇(Archie )公式:1000()(1)t w n w m n n m W w t R R abR a b b F I S R R S S R φφ======-,其中Sw 为含水饱和度;a 为与岩性有关的比例系数,一般为0.6~1.5;m 为岩石胶结指数,常取2左右;b 为与岩性有关的常数,常取1;n 为饱和度指数,常取2;Rw 为地层水电阻率;Rt 为地层含油时的电阻率;Φ为岩石孔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