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41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41题新题型专题训练
专题讲解41题讲解人殷思文开放性思路探讨(形成观点的两种形式)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观点(2011、2012、2013)A、“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B、“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2、独立地提出观点(2010、2014)C、“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两种可能:1、维持或降低难度→从材料中归纳观点,如2011、2012和2013的41题2、维持或增加难度→独立地提出观点,如2010和2014的41题三种变化1、设问关键词的变化(“评”和“说明”都已用了两年,今年?)2、层级考查目标的变化(三个层级目标都有涉及,以实现较为全面的备考)3、层级目标下考查角度的变化(就上面的第二种可能,后面列举4个角度:编写目录;重构历史;再认历史;鉴别历史)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观点(改造题)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汉朝唐朝两宋路线从今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候官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
对朝贡使团只准许使者及随从二人入京觐见。
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外商货物。
货物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前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碧琉璃、奇石、异物。
主要货物为丝绸、瓷器、漆器等输出品及胡椒、香料、珠宝、象牙等输入品。
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从材料中归纳两个关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命题思路:1、模拟2013年41题,考查层级目标1,即“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3、注意设问关键词的变化;4、结合时政和学术热点“一带一路”。
广东省深圳市201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广东省深圳市201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2015.1本试卷共12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
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
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汉初律令规定:里门每天按时开放,钥匙由田典、里典轮流掌管;在伏日(鬼节)里门全天关闭,禁止行人通行和里民出入耕作;如有使节出行、救水火、追盗贼等情况,则开门放行;违律者,罚金二两。
由是可知当时政府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重视对基层的管理C.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D.加强对外交流往来13.《严州图经》是一部记载南宋时期严州(位于浙江)情况的史志。
下列各项在该图经中可能出现的有①学校科举②坊市③所辖各县境图④“机户”与“机工”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4.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图10 《丢弃领航员》化进程陷入停滞。
其根源在于A .君主专制的强化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 .闭关锁国的政策D .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15.1907年《神州日报》刊登一首悼念诗:“深山有虎称专制,天国无花不自由。
湖北省部分高中2015届高三历史12月调研考试试题
历史试题24.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C.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25.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如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
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强化皇权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26.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面有两种说法。
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
日人前七刻,击证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某某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A.两则材料完全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根本没有出现过“夜市”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不同,这说明唐朝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27.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缥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缥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C.缥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8.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
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
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 B.民众某某某某意识得到提高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 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29.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江苏省淮安市2015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调研测试试题
某某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锏礼器精美2.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监督伺察)。
”其目的在于A.缓和三省矛盾 B.分割宰相权力C.评议皇帝得失 D.加强君主集权3.右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某某寒食诗贴》。
它问世于苏轼被贬某某,仕途受挫的1082年。
这一作品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4.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
”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5.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日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
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从中可见,该思想家A.主X全面学习西方 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X6. 1890年前后,一位居住某某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某某要花三天两夜,从某某乘轮船到某某,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
高三历史高考41题专题训练
肥西实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训练(全国卷41题题型)1.(2015年高考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2015年高考卷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3.(2014年高考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4.(2014年高考卷Ⅱ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目录A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第二章(略)-——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目录B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第二节(略)——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高考调研】高三历史总复习:全套作业(44)(含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四十四)1.(2018·盐城中学模拟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末年,后金政权不时对明朝发动进攻,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
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使天下的黎民过上“丰衣食,绝饥寒”的安定富裕的生活。
直至花甲之年,保国守土的爱国忠心,昭昭可鉴。
材料二徐光启曾长期辗转苦读,深知当时流行的陆王心学,实为误国害民。
徐光启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
万历二十三年(1595),徐光启开始与传教士郭居静交往。
使他第一次知道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地球是圆的、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1606年,徐光启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内容,并与利玛窦合作把它译成中文。
1612年,他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的《泰西水法》,书中介绍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
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
《崇祯历书》的编译,引入了大地为球形的思想、大地经纬度的计算及球面三角法。
在《度数旁通十事》疏奏中,徐光启详细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如果每个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
他吸收《九章算术》、高次方程和方程组的解法等方面的辉煌成就,认为“算术之学(被废的主要原因)为名理之儒士苴天下实事。
”徐光启的家乡地处东南沿海,水灾和风灾频繁,这使他很早就对救灾救荒感兴趣,并且讲究排灌水利建设。
他利用各种机会,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
他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有《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泰西水法》等。
其中,《农政全书》分类引录了古代的有关农事的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是“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的著作。
——以上材料摘编自《徐光启传》和《徐光启评传》请回答:(1)根据相关材料,简要说明徐光启献身科学事业的动力。
湖北省黄冈市2015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黄冈市2014年秋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4.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祟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里,“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儒法合一、外儒内法 B儒家不再强调“民本”思想C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D.法家思想专制原则的胜利25.(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
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
其出仕于外,嗣硫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A.君主专制加强 B.宗法制发展C.科举制范围的扩大 D.中央集权加强2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
材料反映出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27.“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
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
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
,”材料说明A.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C.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西方的认可D.国民大革命利用北洋政府与西方的矛盾28.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
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
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29.下表反映的是1938年一1941年间,西南地区新增加的企业数量,材料表明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B.抗日战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中国形成行业齐全的工业发展格局D.“实业救国”的热情高涨30.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5历史高考全国卷1第41题
2015历史高考全国卷1第41题一、2015全国卷文综第41题否认进步,但我们知道有的东西是永远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纯净的自然,如一本翻黄的旧书,如一首经典老歌.即使我们已经有着e时代的时尚外形,在内心的最深处,也许我们还执着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还记得,小时候,好玩.还因为这样闯祸了,被父亲痛打了一顿.当时不懂得把书好好珍惜,只知道玩.把父亲心爱的那本《水浒传》撕下几页,用来折成小时候最流行的纸飞机和同伴一起玩耍.被打后还不理解为什么父亲会为这几页纸打了心爱的我,但从此以后,我再不敢对书这样残忍了.慢慢还懂得了珍惜它!我上小学了.读书让我知道:冰心老奶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列宁让我们知道了怎样才算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狼牙山五壮士让我们对英雄有了敬慕.随着我逐渐地成长,读的书也越来越多了,原来的小人书、机器猫、故事会,都不能满足我对知识的那种渴求.于是努力寻求更多更喜欢的书籍来陪伴我度过快乐的时光.读书已成了我生活的重要内涵.我喜欢读春季的鸟语花香,读夏季的雷鸣雨飘,读秋季的梧桐落叶,读冬季的冰封雪塑.还有课后,我和同学们常聚在一起,为梁山好汉喝彩,因火烧赤壁兴叹,随黛玉葬花落泪,被保尔精神鼓舞,我们一起体味独孤九剑后的超然境界,品悟金戈铁马后的历史风云,有时还会因分歧争得面红耳赤,而二、高考文综第41题的答题技巧政治、历史、地理答题技巧:一、政治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冲关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考生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必须过好基础关,即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中的知识要做到细、熟、通。
其次,要过好能力关,即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要过好技巧关,即根据政治非选择题相应的设问类型,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作业2
课时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中国古代一帝王对大臣不无感慨地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针对这一感叹,君臣讨论后最有可能()A.实施封邦建国制B.推行三省六部制C.创设内阁制D.设立军机处答案 B解析“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说明宰相制度存在,而明清时期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CD项;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按照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程序运作,符合“于事稳便,方可奏行”,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
2.(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淳化中,赵韩王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这表明宋太宗()A.废除相权强化君权B.将相权一分为三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意图解散中书省答案 C解析 A项“废除相权”错误;“相权一分为三”是指分为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根据“太宗患中书权太重……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项错误。
3.(2014·宝安中学模拟题)中国封建时代权力机构的设置,往往通过分化事权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其中,军事部门权力机构的设置,可以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节度使B.太尉C.枢密院D.军机处答案 C解析节度使在政治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在经济上掌控地方的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武力,实际上成为割据势力,排除A项。
秦朝时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排除B项。
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的机构,初为办理军务而设,后成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与“分化事权”“军事部门”相悖,排除D项。
宋朝为分割宰相权力设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设三司使掌握财权,设参知政事掌握行政权。
故C项正确。
高考调研历史
高考调研
人民版·历史·高三总复习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走向“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高考调研
人民版·历史·高三总复习
考纲考情纵览
考纲
商周时期的 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课标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情
5年20考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5年15考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史观 结论 文明史观 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在政治上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东方 特色。 唯物史观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
高考调研
人民版·历史·高三总复习
误区盲区点拨 1.长子一定是嫡长子。 错误。“嫡子”是相对于“庶子”而言的,是由母亲决定 的,正房所生为“嫡子”,偏房所生为“庶子”,诸“嫡子” 中长子为“嫡长子”。因此,长子不一定是嫡长子。 2.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内容相 同。 错误。两者互为表里,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 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高考调研
人民版·历史·高三总复习
2.(2015·南京模拟)《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 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 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西周时 期 ( ) A.玉器制造工艺的高超 B.服饰礼仪制度的规范 C.分封制度等级的森严 D.宗法制度嫡庶的差异
高考调研
人民版·历史·高三总复习
核心考点突破 一、比较分封制与宗法制 【史料解读】 史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 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 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 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 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1
【高考调研】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1课时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2014·高考密码原创卷)范森林在《中国政治思想的起源》中说:“由于男人在社会物质生活资料中的主要位置,‘宗’的血缘谱系以男方的血缘谱系划分。
由于有了‘宗’的区别,自然有了‘宗’的发展,因此,又有了‘大宗和小宗’‘亲和戚’的关系。
在宗法制下,随着人口的增加,‘宗’与领土扩张(开疆辟土)相结合,就产生封建制”。
由此可知宗法制()A.不适应西周生产力发展水平B.以母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C.有利于巩固政权D.中央是小宗,地方是大宗答案 C解析据材料中“男人在生产中的主要位置”可知,宗法制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A项错误;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B项错误;中央是大宗,地方是小宗,D项说法与史实颠倒,故选C项。
2.(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D.世袭制度并不成熟答案 C解析 AB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
根据“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知,当时有严密的世袭制度,以兄终弟及为主,嫡长子继承制还未确立,故D项错误,C项正确。
3.(2014·金华十校模拟题)《礼记·昏义》中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这是了解和研究古代婚礼的重要资料B.古代婚礼可能影响到两姓联姻的质量和稳定性C.古代婚礼涉及宗族是否昌盛D.先秦婚礼之制集中体现了法家思想答案 D解析抓住关键词“昏礼”“合二姓之好”“事宗庙”“继后世”等可推断出,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婚礼对宗族制度的影响:密切两个家族的关系;传宗接代。
福建省厦门市普通高中2015年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 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胡适说:“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
”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A.《国风》B.《离骚》C.《红楼梦》D.《狂人日记》14.汉设刺史(官秩为六百石),其“问事”范围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千石违公下比(勾结),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由此可见该制度①意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②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③具有“以卑监尊”的特点④基本消除了官场腐败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6.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
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由此可见宋元之际A.道教形成众多流派B.道家与儒家思想交锋激烈C.理学成为儒学正统D.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17.1859年,洪仁玕提出由私人集资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以通各色家信”。
这反映了A.太平天国大力推行近代化B.洋务派试图发展近代邮政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D.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18.“或入園中,拖出袁来还我國;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与该对联创作直接相关的背景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诞生B.清帝退位王朝统治结束C.帝制复辟共和政体遭破坏D.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表1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20.图7所示为某时期部分国际知名报刊集中报道的头条新闻(封面故事)。
广东省汕尾市2015届高三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
广东省汕尾市2015届学生高三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由地理、历史、政治三科试题组成,1-11、40-41题为地理科试题;12-23、38-39题为历史科试题;24-35、36-37题为政治科试题。
2.注意不同科目试题答案分别写在各自的答题卷中;3.全卷满分值300分,考试时间2小时3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13.“九土夜市彻天明,楼红陌紫喧箫笙”,“市井坊陌,铺席骈盛”,诗词中描述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代B.汉代C.宋代D.明代14.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
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
据此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唐朝尚书省是临时机构B.元朝始设地方监察机构C.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行省不受中央的节制15.“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材料强调( )A.程朱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16.“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共一必废其一。
”言论可能出自( )A.洋务派B.康、梁维新派C.马克思主义者D.新文化运动倡导者17. 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案”被否决,“双阿提案”获得压倒利,毛泽东高兴的评价重返联合国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新课标人教版)41
课时作业411.北大博导汤一介教授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正是西学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主流地位的儒学,得到一个自身反思的机会,从而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
”西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思想的宣传时期C.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时期D.民主科学思想宣传时期解析:对儒学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D2.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D.“文革”期间红卫兵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白话通神”“古文讨厌”可知,材料反映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张,“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则反映出反封建思想,二者结合,可知材料应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故选C 项。
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C3.人大代表徐龙建言:让“红段子”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
这里“红段子”的主要内容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积极健康的、“红红火火”的段子。
而1915年的那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是()①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专制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制度,反对旧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的掌握,④提倡新制度、反对旧制度的表述不正确,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答案:A4.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答案:A5.右面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幅宣传图画,该图画实际上是针对()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解析:根据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B项正确,而其他三项均没有凸显“实质”问题。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附参考答案
山东省19所名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写在答题卡上,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2.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3.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4.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5.“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
江西省南昌市2015届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某某省某某市2015届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
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
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X。
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
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
”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解析】A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可知,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不了解朝廷政治体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道家无为而治导致汉承秦制,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汉朝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2.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解析】结合儒学主X,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主X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从材料中“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某某取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X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故C 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X,不是导致官方采取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四十一)
1.(2014·上高二中模拟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牧野男爵(日本外交代表)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表。
那么,我倒想问问牧野男爵,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是盗窃?是不是无耻啊?是不是极端的无耻!
材料二……11月11日,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国会大厦开幕。
5天之后,中国全权代表施肇基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十大原则”。
“十大原则”涉及中国主权、外国在华特别权利、中国政治、法权、行政自主及和平解决太平洋及远东纠纷等十大问题,被美国代表鲁特后来提出的“四项原则”所采纳,写入《九国公约》的第一条,为“山东问题”的解决定下了基调。
——《华盛顿会议与“山东问题”谈判》
材料三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
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华盛顿会议上是如何解决材料二中提到的“山东问题”的?(9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三国首脑会议的理由。
简析这次三国首脑会议召开的积极意义。
(6分)
答案(1)影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违背了中国政府的正当要求,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运动爆发;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分)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规还中国。
(4分)
(2)理由:中国的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2分)意义: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规还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得到国际公认;进一步促进同盟国的合作,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用事实证明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
(4分)
2.(2014·高考密码原创卷)(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秋天,德国人民无疑以满意的心情看待苏台德问题在慕尼黑会议上获得和平解决。
会议结束后,张伯伦从慕尼黑街上经过,看见到处是沉浸在喜悦中的欢跃人群。
德国人民不想进行战争。
他们只有一个炽烈的愿望。
同欧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但同时要成为强者,受到尊重。
看来,像慕尼黑会议重新确认的那样实现这种愿望,靠的是希特勒政策的保障。
对他的信仰已大大加深,因为他不仅不经流血就消除了最使德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受到压抑的凡尔赛和约的后果,而且不断加强了德意志帝国的实力,使它更加强大。
——[联邦德国]K·蒂佩尔斯基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慕尼黑会议后人群沉浸在喜悦中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会议产生的影响。
(6分)
答案(1)原因:德国人民认为苏台德问题获得和平解决,希望同欧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一战后,德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等方面遭到了沉重打击,德国在这次会议上成为了强者,受到尊重,从而大大提高了德国的地位。
(4分)
(2)影响:增强了人民对希特勒的信仰、增强了凡尔赛和约后被压抑的民族意识;加强了德国的实力;此次会议达成的慕尼黑协定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增强了侵略力量。
英美
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经过30年代的一步步发展,达到顶峰,推行绥靖政策的英法等西方国家很快受到了打击。
总之,为希特勒发动对外侵略创造了条件。
(5分)
3.(2014·泉州市模拟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兴起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胜国和一个战败国终于结合在一起,缔结了同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出现了上述两股新兴的、巨大的进步政治力量,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是帝国主义战争,而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并且从一开始就具有这种性质。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是一次“人民的战争”,与历次战争都有所不同,在这次战争中,人民真心实意地支持战争,投入战争,为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人民战争的胜利,战后人民就要求回报;“人民的战争”导致“人民的和平”,战争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一战后兴起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指哪些力量?(2分)材料中“两个战胜国和一个战败国”分别是指哪些国家?(3分)
(2)结合材料一、二,如何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是一次‘人民的战争’”?(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人民的和平”兴起的原因。
(3分)
答案(1)两股进步力量: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即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
(2分,每点1分)战胜国:日本、意大利;战败国:德国。
(3分,每个国家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故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支持战争,被称为“人民的战争”。
(2分)原因:二战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核战争的威胁;美苏冷战,世界不得安宁;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爱因斯坦、罗素等。
(3分,每点1分)
4.(2014·河南省实验中学模拟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
材料二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许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三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
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联盟史》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战争问题提出了哪些观点?指出材料二观点提出的历史原因。
(9分)
(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形势的新趋势。
(6分)
答案(1)观点:材料一认为战争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合法手段,国家有诉诸战争权;材料二认为国家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6分)历史原因:一战造成的巨大破坏;一战后,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战争的要求与和平运动的影响;国际联盟的成立。
(3分)
(2)新趋势: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缓和冲突,如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国联,为维护世界和平开辟了新的道路。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