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寒假作业(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唐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思想立场出发,吸取和改造了佛老理论,从而使儒学具有了新的特色和更深的内涵。

这一运动( )A.促使三教开始融合B.实现了儒学官方化C.奠定理学思想基础D.加速了佛道的衰落2、中国古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恤。

”此评论针对的是( )A.“人之性恶”B.“三纲五常”C.“清心寡欲”D.“存天理,灭人欲”3、南宋熹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溢曰:文。

”;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王安石被移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作法( )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4、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5、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这反映出( )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文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C.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D.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7、(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8、“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2、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历史主题是 ( )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战,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察举制D.科举制3、反映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4、史书记载: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启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 跪在地上向武王谢罪求告,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

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殷商末年,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封邦建国③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④族权与王权相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5、在江苏出土的宜侯矢簋,其铭文记载了周康王把“虞侯”改封到“宜”的事件。

周康王让“虞侯”到“宜”地当侯,赐予其香酒、弓箭、土田、山川、“王人”(周王室同姓贵族)、“七伯”(异姓贵族)以及更多的“庶人”等。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周武王灭商,推行分封制B.周王以分封拱卫王室,推动部族融合C.虞侯拥有祭祀、征伐等权力D.周天子拥有分封天下的至高权力6、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Word版含答案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的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观念受冲击B.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重要组成部分C.高产作物引进改变农业生产方式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2、明代中后期,松江府的棉纺织业,苏州和浙江湖州、杭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以及景德镇的制瓷业闻名全国。

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范围扩大B.区域经济分工特点明显C.官营手工业生产水平高D.经济的重心进一步南移3、聊城市的山陕会馆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西岸,于1743年由旅居山东的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创建。

此会馆有利于()①交子发展史②清代外贸史③运河文化史④清代商帮发展史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4、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王阳明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5、“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

”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B.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C.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D.基本否定了程朱理学6、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明清思想家的民主思想B.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宣告宋明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D.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7、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

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 )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8、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Word版含答案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它殖民地的侵略行为,提出只有劳苦大众自己的军队,才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号召东北军不投降、不缴械、带枪到农村去,发动游击战争。

这一《宣言》( )A.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抵抗日寇侵略B.准确地揭露了日本侵华的本质是全面侵略C.全面提出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军事斗争策略D.表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民族统一战线方针2、“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提出“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 ) A.敦促日本与国际联合 B.把东北置于列强共管之下C.要求中国与之调查合作 D.要求国联成员联合对付日本3、如图是北平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的场景,他们高呼“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这一事实表明( )A.国民政府不抵抗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C.九一八事变爆发D.华北危机空前严重4、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

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地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

毛泽东在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红军反“围剿”的胜利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D.中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5、《灾难与转折1937》一书(见右图)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忻平所著。

1937年,中国的“灾难与转折”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百团大战6、蒋介石在1937年10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此次抗战,实被迫而应战,与其坐而待亡、忍辱受侮,不如保全国格、死中求生,与敌作一决战。

如我再不抗战,则国民精神亦必日趋于消沉,民族生机毁灭无余矣。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B.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开始转变C.表达民族抗战的坚定决心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7、国共两党决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国内形势的变化B.社会性质的改变C.国际形势的变化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8、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中共中央:“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德阿宁在《克伦斯基等目睹的俄国1917年革命》中写道:“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己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而是从“自由主义者、右派那里”显露出来的。

这次革命()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C. 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D. 破坏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2、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这表明( )A.俄国二月革命后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俄国农奴制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根源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沙皇专制和帝国主义战争激发二月革命3、《全球文明史》中写道:“由于中产阶级的弱小,自由主义在俄国没有深厚的基础。

自由主义领导者们试图维持俄国对战争的参与,但这增加了经济的困境和群众的不满情绪,据此可知,当时的俄国( )A.沙皇政府的统治出现危机B.临时政府的统治缺乏合法性C.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4、“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A.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B.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C.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D.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5、普列汉诺夫等认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程度,在俄国只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当前的任务应当是通过革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不是激进地试图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该观点( )A.旨在揭示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规律B.意在解释十月革命性质为社会主义革命C.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D.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6、1917年9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成熟。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9课辛亥革命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9课辛亥革命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辛亥革命1、下列图片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因素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①民族危机的深重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③清政府腐败无能④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3、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A.它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开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的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所广泛接受4、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 “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以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

导致该词使用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B.政府加大报刊审查C.预备立宪取得一定成效D.革命缺乏政党领导5、美国历史学家周锡瑞曾言:“有必要从我们的关于革命阴谋的故事,转入革命政党存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去。

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能理解辛亥革命运动突飞猛进的原因,以及当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时,人民的其余部分愿意接受革命的原因。

”这主要表明()A.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武昌起义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C.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讲究斗争策略D.中国同盟会具有坚强的领导力量6、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中载:“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Word版含答案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①世官制阶段②察举制阶段前期③九品中正制时期④科举制阶段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2、2013年4月26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文章指出:“科举制度自宋以后,越来越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每一小县份都会有人进入科举系统,甚至于最后进入中央的管理系统。

”科举制的这种发展状况( )A.体现了选拔官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B.实现了中央官员地域来源的平衡性C.保持了官僚集团的地区平衡性D.实现了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开放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

这种变化的结果是(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D.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4、苏轼在《论养士》中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主要说明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B.门第族望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C.世卿世禄制开始衰微D.选拔人才由中央下放到地方5、“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6、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理体制,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六部在中书省之下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D.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7、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

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Word版含答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 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B.新三民主义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2、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每天中午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等候人们对他在报纸上请求支持的呼吁做出响应,白白等候了12年。

下列说法最能说明上述现象的是,空想社会主义( ) A.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B.未能找到正确的实现途径C.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来源D.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分析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大规模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觉醒”的含义主要指( )A.提出了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B.提出了争取政治权利的要求C.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D.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4、1852年,马克思对法国发生的股票投机和金融危机问题作了探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1卷,涉及1865年英国工人工资状况问题、1866年爱尔兰农业平均产量问题、1867年英国立法对使用童工约束问题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A.直面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B.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C.源于产业工人的生产实践D.指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5、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

”恩格斯意在说明()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D.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6、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关健在于( )A.没有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B.没有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理想社会C.没有提出要解放妇女D.没有提出工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实现7、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

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 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C. 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D. 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2、针对“百家异说”的局面,《荀子•解蔽》中认为,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主观武断,原因是人们往往“蔽于一曲”,认识片面,主张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3、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

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

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

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4、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这段言论的实质是( )A.宣扬君权神授B.批判无道君主C.主张克己复礼D.提倡君臣平等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这一主张出自( )A.墨家学派B.儒家学派C.道家学派D.法家学派6、“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7、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8、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下列文献记载的历史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②“始设军机房”③“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④“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2、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3、朱元璋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这主要说明朱元璋( )A.强化专制皇权B.实行轻罪重刑C.注重整顿吏治D.强调以法治国4、“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于是他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

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6、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

这说明明代内阁( )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D.深受皇权控制7、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A.建立通政司B.建立密折制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8、乾隆时规定:到退休年龄,主动申请退休,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可以“食全俸”;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在考核中发现年老有病,朝廷可以特批退休,但即便获准级别不变,也只能“食半俸”;被朝廷勒令退休的官员,就不能享受任何食禄了。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Word版含答案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下图是老师在讲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采用的知识框架图。

依据该示意图,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2、金田起义后,太平天国禁读儒家书籍,对藏读者治罪。

定都天京后,对儒家经典中“一切鬼话……妖语、邪语”,“经删改准阅”,主张读书士子“学尧舜之孝弟(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这表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A.借助孔孟儒学否定西方文化B.实行全盘否定孔孟儒学政策C.取舍利用孔孟儒学维护统治D.全面恢复传统儒学巩固政权3、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右图所反映的革命纲领,代表着农民的探索水平。

下列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A.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是切合当时农民要求的纲领C.都具有反封建的内容D.都推动了革命形势迅猛发展4、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在创办军事工业的同时, 又创办民用工业,其原因主要有( )①军事工业的“自强”目的已达到②认识到“求富”才能“自强”③军事工业需要民用工业辅助④民族工业的推动作用A.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5、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A.以“自强”和“求富”为根本出发点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C.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6、19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资本主义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7、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

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

与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相比,“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出现( )A.说明边疆危机迫在眉睫B.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C.反映近代海权意识增强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8、下面是刊登在近代英国非常流行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中、名为“小矮子打倒大个子”的一幅漫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历史寒假作业(附答案)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西周的礼制非常严格,在丧礼中对王朝的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谥,由太史负责;而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谥工作则由低于太史的小史负责。

这一举措()A.保障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B.巩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C.维护了周王的专制统治 D.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2.从分封制的角度看,周朝国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畿和各诸侯国。

在每个单元中,又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他们之间是统治、被统治的关系,各自有不同的管理政治制度和社会职能。

由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集中管理 B.有利于稳定西周王朝社会统治C.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大一统 D.推动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3.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

到战国晚期,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

“九州”的出现说明()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B.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4.北宫錡向孟子请教西周的爵位等级与俸禄制度。

孟子回答说详情已不可知,因为诸侯担心妨碍自身而将这方面的典籍销毁了,自己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大概情况。

这说明,当时()A.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思想文化领域因循守旧C.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 D.中央集权思想开始出现5.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

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6.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其观点意在说明() A.秦朝奠定了后世版图基础 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 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7.有学者认为,汉初刘邦选择了郡国并行制是无奈之举,只有这种制度才能维持一个大一统的局面,才能使他这个皇帝得到更多人的拥护。

该学者的看法表明,汉初()A.新、旧政治势力交织并存 B.中央集权制得到广泛支持C.已不存在分封的社会基础 D.郡县制更有利于国家统一8.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

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

大(应为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A.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B.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C.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 D.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9.古代中国新统一的王朝通常会编写前朝的历史,既是对前朝的“盖棺论定”。

也表明对前朝正统的继承。

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

据此推断,该举措()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 B.有利于推动元朝的政教合一C.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 D.激化了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10.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

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人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

宋朝这些措施()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 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C.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 D.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11.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

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

据此可知,唐末财政机构改革()A.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12.《元代政治制度研究》认为,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

这说明元代的行省制度()A.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 B.削弱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C.实现了地方政府高度自治 D.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13.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

这一变化反映了()A.当时政治形势发生剧烈变化 B.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至南方C.两宋政权官方哲学明显不同 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客观14.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

这一措施()A.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 B.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D.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15.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

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可见古代监察体系的演变A.缓和了官员内部的矛盾 B.保障监察权力的高效运作C.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D.与专制权力的强化相一致16.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

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 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17.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

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

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

这种变化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18.明永乐帝即位后,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但诸可奏章并不经过内阁,一切批答皆出自皇帝。

洪熙以后,阁权渐重,六部渐秉内阁之意行事,内阁逐渐成为执政的中枢。

这表明明代内阁()A.已成为法定中枢机构 B.执掌机密事务的决策C.行政职权已有所变化 D.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19.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

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

这表明当时()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 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20.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

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 D.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完善21.在雅典,一个案件就像是一部有三个角色的戏剧,这三个角色都是业余的,他们是提出诉讼的公民、准备案件和主持法庭的法官以及听取案情并做出裁决的陪审员。

”由此可知,古代雅典()A.法庭审理案件灵活多变 B.依法判案得到有效的贯彻C.司法程序完善而且严密D.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局限22.雅典是一个城邦国家,也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40万人左右。

因而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

材料意在论证雅典()A.公民是城邦发展的主体 B.城邦有助于公民行使权力C.民主政治自身有局限性 D.直接民主依存于城邦制度23.伯里克利善于在正直和政治技巧之间寻求平衡,为此采取的基本策略有三种:第一,如果估计到公民大会将会产生不利于雅典的选择,则尽量不开会;第二,在会议上,随机采取两种演讲策略,以求打动雅典人;第三,如有必要,有时还对公众隐瞒关键信息。

这从侧面反映出出()A.雅典公民政治素养深厚 B.公民大会决定城邦要务C.政治领袖善于以权谋私 D.雅典民主政治遭受重创24.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即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任何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抽签选出的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

这一制度() A.导致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被削弱 B.维护了奴隶主贵族既得利益C.一定程度弥补了直接民主缺陷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25.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

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

村社职能的扩大()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 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 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26.古罗马西塞罗的法学思想被后世誉为罗马法的精神。

他指出: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实在法)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表明罗马法的精神基本特点是()A.符合自然理性原则的人文性 B.高于一切民族永恒的适用性C.突破时间地域界限的普遍性 D.依据法律至上判断的确定性27.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

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

这说明()A.公平正义是罗马统治者的出发点B.罗马法基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了调整C.法律的制定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D.公民法的制定适应了新的经济发展需要28.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罗曾说:“我们的国家政体之所以优于其它国家,是因为在那些国家(希腊)里差不多都有过这样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立法和规章建立国家。

……然而相反,我们的国家的存在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靠许多人智慧,不是由一代人,而是经过数个,由数代人建立的”。

由此可见,在古代()A.罗马的制度优于希腊的制度 B.罗马政制依靠思想家的设想C.罗马政制更多源于长久实践 D.政体建立必须依靠人民支持29.早在公元6世纪,罗马法就已经形成了法人制度、物权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契约自由、占有、代理、不当得利、过失责任等制度、原则、概念和术语。

这反映了,罗马法()A.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 B.旨在推动帝国扩张C.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D.重视调节社会生活30.《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家父(家庭首领)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