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再谈判过程的影响因素内在逻辑研究——基于扎根理论

合集下载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

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实例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强调从原始数据中提炼并构建理论,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展示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优势与挑战。

我们将对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深度访谈研究案例,详细展示扎根理论在数据收集、数据编码、理论构建等各个环节的应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研究者如何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从访谈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逐步构建出具有解释力的理论。

本文还将对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研究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包括其灵活性、适用性以及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等。

我们也将探讨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主观性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从事深度访谈研究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扎根理论在定性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二、扎根理论与深度访谈的关联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从实际观察的数据中归纳出理论,而不是事先设定理论框架。

扎根理论强调对现象的深入理解,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逐步生成理论。

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则是质性研究中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详细的对话,获取丰富、细致的信息。

深度访谈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观点、经验和感受,从而获取真实、可信的数据。

扎根理论与深度访谈在质性研究中具有密切的关联。

深度访谈为扎根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在深度访谈中,研究者可以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交流,获取详细、全面的信息,为扎根理论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实证基础。

扎根理论为深度访谈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进行深度访谈时,研究者需要遵循扎根理论的原则和方法,确保访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获取高质量的数据。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

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一、引言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以理论构建为核心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从实际经验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抽象概念,并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

在学术研究中,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

本文将就扎根理论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扎根理论方法概述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它通过深入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和提炼,以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

这种方法强调从实际经验数据中提炼出有意义的概念和关系,从而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扎根理论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初步分析、理论抽样、深入分析、理论饱和等。

三、学术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应用(一)问题提出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

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具体、明确的研究问题。

例如,在某一教育领域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学生的学术成绩与其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不清晰,基于此,我们可以提出“影响学生学术成绩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问题。

(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扎根理论方法的核心环节。

在学术研究中,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收集方式。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三)初步分析初步分析是扎根理论方法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编码和分析,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意义和规律。

在初步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数据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数据的内部关系和外部环境。

同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以便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数据中的信息。

(四)理论抽样理论抽样是扎根理论方法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对初步分析得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提炼,我们可以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

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

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

∗㊀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西方质性社会学方法论研究 (16BSH006)资助㊂感谢储卉娟㊁黄盈盈㊁李丁在文章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启发,同时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指正㊁建议与认可㊂文责自负㊂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吴肃然㊀李名荟提要: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路径,扎根理论对近五十年来的西方学界和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但是不少研究者对它的理解和运用仍不够清楚㊁合理㊂本文详细回顾扎根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归纳其核心技术特征与研究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㊁澄清和总结扎根理论的内部分歧以及相应的方法论问题㊂作为与社会学亲缘最近的质性研究策略,扎根理论的优势和困境是由美国社会学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㊂关键词:扎根理论㊀质性研究㊀社会学方法论1967年,美国学者巴尼㊃格拉泽(BarneyGlaser)与安塞姆㊃斯特劳斯(AnselmStrauss)出版了‘发现扎根理论:质性研究的策略“(TheDiscoveryofGroundedTheory:StrategiesforQualitativeResearch)一书,把 扎根理论 (groundedtheory)这一新词带入了社会科学研究㊂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扎根理论在西方社会科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末 应用最为广泛的质性研究解释框架 (Denzin,1994)㊂质性研究长期以来 存在着系统性不够强㊁理论与方法的关系模糊㊁方法论与研究技术相脱节 等问题(吴肃然等,2018),而扎根理论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因此,对许多需要处理质性材料的研究者来说,它有着很强的吸引力㊂近二十年来,随着学术思潮的传播,扎根理论在中国学界也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㊂在社会学㊁教育学㊁管理学㊁政治学㊁经济学㊁心理学㊁传播学㊁图书馆学㊁体育学和医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中都出现了介绍扎根理论的经典综述(陈向明,1999;王锡苓,2004;费小冬,2008;贾旭东㊁谭新辉,2010;吴毅等,2016)㊁深化扎根理论应用的技术探讨(王璐㊁高鹏,2010;孙晓娥,2011;陈向明,2015;范培华等,2017;景怀斌,2017)和大量基于扎根理论所开展的经验研究㊂57社会学研究㊀2020.2然而,作为一种发端于社会学的方法论思潮,扎根理论带有天生的社会学的学科印记,它的后续发展也一直嵌入在美国社会学的发展进程中㊂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研究者就会对复杂多面的扎根理论产生单一面向甚至是望文生义式的理解(黄光国,2006:6),把握不住这种方法论的真正优势和弱点㊂当前不少 扎根理论研究 就暴露出了上述问题,在许多研究者的眼中,扎根理论 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 , 是一种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 , 是一套明确的技术 , 有着统一的程序步骤 ,然而无论从扎根理论的发展历史还是理论逻辑来说,这些认识都值得深入的讨论与反思㊂一㊁扎根理论的产生扎根理论的创立与20世纪美国社会学研究的总体背景是紧密相连的㊂自1892年创办全美第一家社会学系开始,芝加哥大学就引领了美国社会学的学科气质和发展方向㊂在托马斯(WilliamI.Thomas)㊁帕克(RobertE.Park)和伯吉斯(ErnestW.Burgess)等学者的努力下,芝加哥学派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舞台上的唯一主演,他们开拓了个人生活史㊁人类生态学和绘制地图法等研究方法,而他们所探讨的移民研究㊁族群研究㊁社会病理学和城市生态学等议题,也成为了舞台上的主打节目(何雨,2016:2)㊂该学派的代表作‘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ThePolishPeasantinEuropeandAmerica)被视为 美国社会学的伟大经典 (Coser,1977:62),确立了社会学的独立学科地位(Shils,1948:26)㊂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学在美国的不断发展,芝加哥学派的一些先天问题开始显现(周晓虹,2004);大萧条的出现也暴露出帕克等人的研究在解释力和预测力等方面的不足;同时,大萧条带来的就业困难也成为一条导火索,促使许多本来就对芝加哥学派的 近亲繁殖 很不满的青年社会学家群起而攻之㊂在1935年的美国社会学协会年度大会上,一群年轻人正式发起挑战,严厉批判芝加哥学派的传统研究路径㊂正如后来的学者所评价的,这场 叛乱 是 一伙站在实证主义根本立场㊁开展量化研究运动先头部队 少壮派 的行动 ,其目的是在 科学客观的旗帜下来反对芝加哥学派的人文主义立场 ,67专题研究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它意味着逐渐崛起的㊁以哥伦比亚学派为代表的 变量范式 对主导传统的㊁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 情境范式 的挑战(何雨,2016:199,444)㊂这一挑战对其后几十年的美国社会学产生了深远影响㊂为回应变量范式的挑战,也为挽救芝加哥学派的学术地位,学派的第二代学者积极展开了自我批判㊂1939年,新一代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㊃布鲁默(HerbertBlumer)撰文批评了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FlorianZnaniecki)合写的名著‘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Blumer,1939)㊂在他看来,这本被奉为学派圣经的著作中所呈现的经验材料证明不了相应结论,但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证据不够充分㊂实际上,该研究所使用的经验材料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意义,但托马斯等人并未真正聚焦于此,反而总试图证明一些在托马斯的旧作中早已存在的观点㊂布鲁默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妥的(Glaser&Strauss,2006:12-13)㊂布鲁默的批评虽然直接针对托马斯二人在1918-1920年的工作,实际却指向了他自己发声的时代㊂在变量范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下,其时的美国社会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普遍问题,即理论与经验的割裂㊂布鲁默认为,在‘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一书中所出现的那些被变量范式当作靶子的缺点,恰恰不是象征互动论背后的情境范式所导致的,而是来自与变量范式同源的一种方法论认识㊂这种认识主张:经验研究本身并不能产生理论,它是被用来校验理论的,而理论则要通过研究者的偶发奇缘(serendipity)来获得(Merton&Barber,2004)㊂按照这种逻辑,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学者要做的只是验证理论,而待验证的理论则由专门的理论工作者提供,这就势必造成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二元对立㊂可以看出,在试图重建芝加哥学派学术地位的过程中,布鲁默采取了 以守为攻 的方式:在批评第一代芝加哥学派的基础上,他反过来对哥伦比亚学派主导的变量范式提出了超越性的批判㊂这种 以守为攻 并不是单纯追求学术权力的话语策略,从广义的学科史和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它实际上是从 质性研究 归纳逻辑 人文主义 和 历史 情境范式 的立场来对 量化研究 演绎逻辑 科学主义 和 自然 法则范式 所做的总体性批评㊂其实,以保罗㊃拉扎斯菲尔德(PaulLazarsfeld)为代表的哥伦比亚学派社会学家也已意识到了假设检验模式的 验证 研究可能导致理论与经验的对立㊂为了在 验证 模式下将这一问题化解,罗伯特㊃默77社会学研究㊀2020.2顿(RobertK.Merton)进一步提出了 中层理论 这一著名的方法论概念,然而它从学理上来说并不成功(吴肃然㊁陈欣琦,2015;Glaser&Strauss,2006:2)㊂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格拉泽和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的斯特劳斯带着各自的知识传统,以弥合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二元对立为初衷,以开辟新的研究模式为目的,提出了一种 生成的 (Glaser,2008:3-9)而非 验证的 方法论,即 扎根理论 (Strauss&Corbin,1998:9-10)㊂对于其时主导美国社会学的实证主义范式,对于 系统的观察 可重复的实验 对概念的操作化定义 逻辑推导出的假设 验证理论的证据 等量化方法的金科玉律, 扎根理论 均提出了不太一样的主张(卡麦兹,2009:6),最终引领了一场社会科学领域的 质性革命 (Hallberg,2006)㊂二㊁扎根理论的发展(一)经典扎根理论对许多经验社会学的从业者来说, 创造 或 发现 理论不是自己的任务, 验证 理论才是㊂格拉泽二人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他们主张,创造理论恰恰是社会学家该做的事情,正是这一任务才界定出了社会学家的身份㊂那些针对经验证据所进行的描述和验证是新闻记者和调查公司都能胜任的工作㊂过于强调 验证 扼杀了社会学研究者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在研究生涯的早期就放弃了理论追求㊂其实,韦伯和涂尔干等社会学的开创者们所划定的理论范围非常有限,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都未被经典理论覆盖,这些领域理应成为后来研究者的理论空间(Glaser&Strauss,2006:6-11)㊂扎根理论采取了一种既不同于假设检验也不同于民族志的材料处理方法,它挑战了以下固有的方法论认识: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是二分的;资料搜集与资料分析是两个独立步骤;质性研究方法是印象主义式的,是非系统的;质性研究是量化研究的探索性先导;质性研究只能提供描述性的个案,无法得到普遍化的理论(Charmaz,1995)㊂在格拉泽与斯特劳斯的笔下,扎根理论研究的过程和规则大致如下:第一,无需太多研究准备,也无需专门的文献回顾㊂研究者可以有87大致的研究主题,但切忌带有预先设定的具体研究问题㊂在这一点上,扎根理论与其他方法论是迥异的㊂第二,在搜集经验材料时主要使用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但材料并不仅限于质性的,量化材料与质性材料有着同等地位㊂选取研究对象时不需要遵循随机原则,而要运用理论抽样(theoreticalsampling)㊂不能像统计学那样追求研究对象的 独立性 ,反而要围绕着研究对象间的联系和异同进行持续比较,以此发现理论元素㊂第三,对以访谈记录为主的经验材料进行编码㊂编码包含两个步骤:实质编码(substantivecoding)和理论编码(theoreticalcoding),其中实质编码又包括开放编码(opencoding)和选择编码(selectivecoding)两个子步骤㊂第四,在扎根理论的全部研究过程中,要持续撰写备忘(memo)㊂备忘记录了研究者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想法,是研究者对自身理论意识流的即时记录,不用计较语法和拼写㊂不断积累㊁修改和整理备忘,对编码进行分类整合,梳理理论逻辑,写作框架就逐渐成型了㊂㊀表1㊀㊀经典扎根理论的编码步骤开放编码对文字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检视,用关键词把每一个事态(incident)标记出来㊂根据概念划分,将关键词聚拢分类,尽可能多地建立起一些概念范畴(conceptualcategory)㊂经过持续的搜集㊁整理㊁比较和分析,概念范畴会变得厚重,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清晰,此后一个核心范畴(corecategory)就会涌现(emerge)出来㊂选择编码研究者集中关注核心范畴和其他与其有意义联系的范畴㊂此时可以通过理论抽样来搜集证据,对访谈提纲进行相应调整㊂当核心范畴变得足够充实,与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变得足够清晰时,研究就达到了饱和(saturation)状态㊂这时就可以开始进一步的抽象化,将不同范畴进行整合和压缩,以得到一些实质概念(substantiveconcept)㊂理论编码进行最后一级的抽象,确定多个实质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了研究所考察的社会行为过程背后的潜模式(latentpattern),这种潜模式就是研究所要发现的理论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参考既有文献,同时借助访谈中所做的备忘来撰写论文㊂㊀㊀资料来源:Holton,2010;Kenny&Fourie,2015㊂(二)程序化扎根理论1967年,‘发现扎根理论:质性研究的策略“在美国和英国出版,吸97专题研究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引了大量在英语学界从事质性研究的社会科学家㊂与此同时,格拉泽和斯特劳斯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社会行为科学系开设了一系列有关扎根理论的课程和讲座,带领学生陆续开展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扎根理论的知名度,其应用范围逐渐由最初的医疗领域拓展到了心理学㊁教育学和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Strauss&Corbin,1994)㊂在初期的繁荣背后,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虽然格拉泽和斯特劳斯为质性研究提供了一套程式,但相对于量化研究的 洋八股 (彭玉生,2010)来说,这套扎根理论的方法存在着相当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编码过程所表现出的高度个人化特征常常使学习者感到一头雾水㊂许多人在经过大量阅读㊁学习大量课程后,在尝试运用扎根理论来开展自己的研究时依然感到无从下手(Stern,1994;LaRossa,2005)㊂为了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斯特劳斯和他的学生朱丽叶㊃科宾(JulietCorbin)在1988年提出了一种程序化水平更高㊁编码过程更加系统严格的扎根理论㊂这个新版本对1967年的版本做了诸多修订,试图将扎根理论的步骤和技术细化为 一步一步来 (stepbystepfashion)的阐述,为那些从事质性研究的新人提供可行指导(Kenny&Fourie,2015)㊂㊀表2㊀㊀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步骤开放编码与经典扎根理论的开放编码过程类似,要求从文字材料中抽象出一些范畴,进而寻找范畴的属性(property),并将其维度化(dimensionalized)㊂比如在研究慢性病人的生活时发现了 疼痛 这一重要概念,继而找到 头痛 胃痛 神经痛 等不同类别,再从不同维度来考察它们的频率㊁强度㊁持续时间等,确定变化范围㊂主轴编码确立主范畴(overarchingcategory)和次范畴(sub⁃category),按照典范模型(paradigmmodel),将次范畴围绕着主范畴组织起来㊂所谓典范模型,指主范畴的五个方面:因果条件(causalconditions)㊁环境(context)㊁干扰条件(interveningconditions)㊁行动/互动及其策略(action/interaction,includingstrategies)㊁后果(consequences)㊂确认若干比较稳固的主范畴㊂在界定上述五方面因果元素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名为 条件矩阵 (conditionalmatrix)的工具,该工具把条件和后果等元素从微观到宏观划分为8个层次,研究者可以将手中的材料对号入座㊂它们分别是:(1)行动(action);(2)互动(interaction);(3)群体㊁个体㊁集体(group,individual,collective);(4)次组织㊁次制度(sub⁃organizational,sub⁃institutional);(5)组织和制度(organizationandinstitutional);(6)社区(community);(7)国家(national);(8)国际(international)㊂08社会学研究㊀2020.2续表2选择编码在多个主范畴中确定一个核心范畴并围绕其组织理论㊂研究者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不一定按顺序)开展选择编码:(1)用几句话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总体描述,提供一条故事线(storyline);此描述需要使用分析性的术语,体现出核心范畴所引导的理论线索㊂(2)继续使用典范模型,找到核心范畴的辅助范畴(subsidiarycategory),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建立如下形式的理论:A(条件)ңB(现象)ңC(环境)ңD(行动/互动及其策略)ңE(后果)㊂(3)确定核心范畴的属性和维度,在维度层次上对辅助范畴进行分类与定位㊂(4)结合经验证据,考察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理论是否可靠㊂(5)通过理论抽样填补遗漏的细节,确保足够的范畴密度(categorydensity)㊂㊀㊀资料来源:Strauss&Corbin,1994:273-285;Kenny&Fourie,2015㊂在这个程序化版本的扎根理论中,编码分为开放编码㊁主轴编码(axialcoding)和选择编码三个步骤,并增加了 维度化 典范模型 条件矩阵 等新工具,进一步明确了扎根理论的分析步骤和分析技术,试图借此消除新手研究者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常遇到的茫然感㊂斯特劳斯和科宾努力为质性研究创造出一套可以与量化研究匹敌的严谨的研究程序,这一做法深深吸引了广大从事质性研究的社会科学工作者㊂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各个版本的扎根理论中,这套程序化的扎根理论目前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费小冬,2008)㊂(三)建构主义扎根理论20世纪的最后30年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涌动的时代,扎根理论也受其影响,它的另一个版本 建构主义扎根理论 便应运而生㊂尽管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倡导者凯西㊃卡麦兹(KathyCharmaz)是格拉泽和斯特劳斯的学生,但她并没有继承二人对于扎根理论的 发现 主张,而提出要用 21世纪的方法论棱镜 来重新检验与发展扎根理论(卡麦兹,2009:II)㊂在她看来,格拉泽㊁斯特劳斯与科宾皆属实证主义方法论阵营,他们都试图通过研究来揭示世界的真相,但从建构主义的立场来看, 任何理论形式提供的都是对被研究世界的一种解释性图像,而不是世界实际的面貌 (卡麦兹,2009:13)㊂方法论立场的转变进而会影响研究程序,卡麦兹认为,程序化扎根理论那种事无巨细的编码过程极大地压制了研究者的创造力,而研究者必须学会容忍模糊(Charmaz,2008),质性研究需要一种流动的框架(fluidframework)㊂基于这种立场,卡麦兹着手对扎根理论进行了建构主义的重构㊂18专题研究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㊀表3㊀㊀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编码步骤初始编码在面对访谈材料时,研究者主要关心两个问题: 研究对象的核心关切(concern)是什么 和 他们如何解决这种关切 ㊂在编码时,研究者不应以事态为主题,而以行动为中心,因此编码需要尽量采用 动名词 ,如需要(wanting)㊁揭示(revealing)和定义(defining),这种做法可以更好地表现不同代码之间的关系㊂在编码时应该多使用生动编码(vivocoding),即采用研究对象自己的语言作为代码㊂聚焦编码把那些反复出现的㊁对所研究的现象有重要启发的代码挑出来,通过理论抽样和撰写备忘等方式将它们提升为理论范畴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撰写㊁整理备忘,充分调动研究者个人的反思性,以此发展理论,实现概念饱和㊂㊀㊀资料来源:Holton,2010㊂(四)修补与融合鉴于三个版本扎根理论各自的问题和彼此间的龃龉,近十几年来,有研究者对它们进行了多角度的修补与融合㊂1.概念辨析理论抽样 与 饱和 是扎根理论中独具特色的两个概念,它们为那些运用扎根理论开展的质性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正当性㊂正如派顿(M.Q.Patton)所说: 相对于别的差异来说,不同的抽样逻辑才标示出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本质区别 (Patton,2002:230)㊂然而,究竟如何从事理论抽样?到底什么情况才算饱和?几位扎根理论的代表人物都没有表述明白㊂于是,后来的研究者就尝试着对这两个概念以及相关的应用步骤予以澄清㊂德劳克(ClaireB.Draucker)等人在考察了2001-2006年间‘质性健康研究杂志“上的46篇论文后发现:有29篇论文的作者声称自己采用了理论抽样,但究竟如何开展抽样,又如何结合抽样进行后期的理论建构,都语焉不详㊂基于这一现状,德劳克等人用自己的研究实例对理论抽样进行了澄清㊂他们在访谈中发现,对于受过性侵害的研究对象来说, 说出自己的遭遇 这一行为发挥了几种功能,如实用功能,即说出以后可以防止侵害再次发生;或是宣泄功能,通过诉说,受害者释放了自己的情绪;但更常见的是 阐释 功能,通过对他人诉说自己的遭遇,受害者试图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为什么会发生㊂研究者认为,使受害者获得对事情的本质解释和因果解释,才是 诉说 最重要的功能,也是该研究的理论生长点所在㊂基于此处所萌发的理论想28社会学研究㊀2020.2专题研究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法,研究者开始重点寻找那些对 阐释 功能有强烈需求的受害者,这就是应用理论抽样的具体例子(Drauckeretal.,2007)㊂德劳克等人进一步指出,在扎根理论研究中仅采用理论抽样是不够的,派顿曾在自己所编写的教材中将质性研究的抽样方法统称为立意抽样 (purposefulsampling),它包含15种策略,而理论抽样只是其中之一(Patton,2002:230-242)㊂德劳克认为,扎根理论研究者进行抽样时,至少还应当借鉴一部分派顿提出的其他抽样策略㊂在上述研究中,研究者就先后使用了强度抽样(intensitysampling)㊁典型抽样(typicalcasesampling)㊁极端抽样(extremecasesampling)和分层抽样(stratifiedpurposefulsampling)四种方法:有的受害者对于 到底该不该告诉别人 有很多看法,有目的地寻找这种案例即为强度抽样;有的受害者所受侵害发生在童年,他们普遍不愿讲出遭遇,寻找这种案例即为典型抽样;有的受害者从来不对别人说起一个字,有的则经常与他人谈起自己的遭遇,他们都属于极端抽样的对象;而通过调查积累,研究者发现,受害者可以分为一直不断遭受侵害㊁童年时遭受一次侵害和成年后遭受一次侵害三种类型,分别寻找这三种类型的研究对象即为分层抽样㊂在这些抽样的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寻找那些能够较好解释 诉说 这一现象及其功能的理论资源,推动理论建构(Drauckeretal.,2007)㊂与 理论抽样 一样, 饱和 的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学者(Bowen,2008)指出:虽然许多扎根理论研究都提到了 饱和 ,但 饱和 究竟意味着何种状态,它又是如何达到的,格拉泽㊁斯特劳斯和卡麦兹都没能说清楚㊂因此,如果某学者声称自己的研究达到了饱和而停止理论抽样,他人就很难对其做出评判(Caellietal.,2003)㊂鲍温(GlennA.Bowen)认为,要真正理解饱和概念的方法论寓意,研究者需要采取一种自然主义(naturalistic)而非实证主义的研究思路,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摆脱用研究对象的数目来衡量饱和的念头㊂真正的 饱和 指的是概念和理论的饱和,因此,当研究者声称自己已经达到饱和时,他必须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不是简单地做出声明(Bowen,2008)㊂鲍温的这种说法虽然很难令人满意,但确实切中了方法论问题的要害㊂2.明确操作规程除了 饱和 这种概念外,令许多学习者感到困扰的另一主要原因是三个版本的扎根理论在许多方面说法不一㊂虽然几位代表人物使用38社会学研究㊀2020.2的概念有一致之处,但他们的使用方式和所要表达的涵义常常大相径庭㊂面对着概念㊁范畴㊁属性㊁变量㊁指标㊁维度㊁理论等诸多词汇,学习者常常陷入困境㊂仅就上文所描述的编码步骤来说,不仅几位代表人物的讲法不同,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文献中所给出的说法甚至都是不一样的(LaRossa,2005;Walker&Myrick,2006)㊂基于这种原因,一些学者尽力对三个版本的扎根理论进行了融合,提供了数量繁多的辅助工具㊁实用建议与理论补充(Scott&Howell,2008;Fendt&Sachs,2008)㊂在这方面,最为系统化和最具代表性的工作是拉尔夫㊃拉罗萨(RalphLaRossa)和伊恩㊃戴伊(IanDey)完成的㊂拉罗萨首先清理了编码元素的混乱用法,明确了指标(indicator)㊁概念(concept)㊁范畴(category)和变量(variable)等元素的固定用法和对应关系,并将编码步骤合为三步:开放编码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㊂虽然这与斯特劳斯和科宾的编码步骤相同,但拉罗萨将格拉泽和卡麦兹的部分观点融合进了编码过程,既保留了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细致,又吸纳了经典扎根理论和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灵活精神,大大提升了扎根理论在概念运用方面的清晰度(LaRossa,2005)㊂与拉罗萨相比,戴伊对扎根理论的重塑更加系统㊂戴伊原本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带着计算机和逻辑学领域的跨学科知识,对扎根理论的理念和应用进行了极其深入细致的探讨㊁批判和重建㊂他首先指出,人们对扎根理论的理解和使用之所以非常混乱,主要原因在于几位创始人的许多表述本身就是模糊的㊂与拉罗萨的做法相似,戴伊重新梳理了范畴㊁属性和指标的关系,批判了格拉泽所持的 范畴 指标 还原论㊂其次,他主张用理想原型(idealprototype)的方法来替代常规扎根理论应用中的分类法,以增强概念的分析力㊂再次,他主张把模糊逻辑(fuzzylogic)引入扎根理论,以体现质性分析中最具特点的语义性和多重因果性,这种做法打通了扎根理论与另一种著名的质性研究方法即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ComparativeAnalysis,QCA)之间的联结㊂最后,也是戴伊最强调的一点,是把 确证 理论的任务放到扎根理论的内涵中来,即扎根理论不能仅仅 发现 理论,它需要有清楚的理念和手段来 确证 自己生产出的理论(Dey,1999)㊂(五)扎根理论的核心特征由于不同版本的扎根理论之间存在着大量差异,人们对于扎根理48。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

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贾旭东;衡量【摘要】结合以往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经验及扎根理论经典著述,综合比较三大扎根理论学派,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精神”,遵循建构型扎根理论思想,以经典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程序为主框架,以程序化扎根理论的因果关系为辅助结构,结合认知地图工具,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个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的一般范式,即“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以期为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给出可操作的工具,推动扎根实践的中国管理学术研究.【期刊名称】《管理学报》【年(卷),期】2016(013)003【总页数】11页(P336-346)【关键词】扎根理论;扎根精神;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作者】贾旭东;衡量【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管理理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自蒸汽机代替手工作坊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已经统领管理领域几个世纪[1]。

近代以来,亚洲经济异军突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并直接影响着西方国家的经济统治地位,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更是发展迅猛。

目前,亚洲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预计至2030年,亚洲经济实力将会超过美国和欧盟的实力总和。

在亚洲地区,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PLEGGENKUHLE-MILES等[1]发现,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值得研究的国家。

据统计,在亚洲顶级管理刊物——《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中,约58%的论文都是与中国企业管理相关的研究,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地位和对中国本土管理展开学术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早在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就在其“十一五”战略规划的讨论中强调:要将中国成功的管理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构建中国管理理论框架,推动不同学派深入研究[2]。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积极关注和投身于中国本土的管理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摘要】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探讨了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首先探讨了扎根理论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然后明确了经济学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接着分析了影响因素和机制,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讨论了局限性与展望,并提出了实践意义。

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学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扎根理论,经济学教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机制研究,案例分析,评价指标,研究结论,实践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学教学作为重要学科之一,在教学效果提升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经济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旨在深入理解经济学教学中扎根理论的应用,并通过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分析,揭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通过研究教学效果的机制,进一步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化路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验证理论研究的有效性,为经济学教学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优化经济学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持,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济学人才。

1.3 研究意义经济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探究影响教学效果的机制,从而提高经济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扎根理论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扎根研究

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扎根研究

2023年6月Jun.2023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第40卷第3期Vol.40㊀No.3doi :10.3969/j.issn.1672-0598.2023.03.00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09-08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GL132) 现代分享经济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演化及治理研究㊀作者简介:周莉(1975 ),女,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工业工程博士后,主要从事契约与员工关系管理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㊂杜明月(1997 ),女,重庆人;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㊂王潇(1997 ),男,四川攀枝花人;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研究㊂㊀本文引用格式:周莉,杜明月,王潇.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扎根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3):59-74.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扎根研究∗周㊀莉1,杜明月2,王㊀潇1(1.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庆㊀400067;2.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重庆㊀402160)摘要:选取滴滴出行典型案例,基于心理契约理论,采用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探索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影响因素模型㊂研究发现,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受内外部因素双重影响㊂就外部因素而言,宏观环境㊁消费者态度与行为通过影响平台管理与劳动者获得,间接调节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就内部因素而言,现代分享经济平台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心理契约直接影响灵活就业劳动关系,交易型契约的遵守是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正常发展的 奠基石 ,关系型契约的遵守是灵活就业劳动关系良性发展的 润滑剂 ,发展型契约的遵守是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 长效药 ㊂研究可为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㊂关键词: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心理契约;中国管理扎根范式;滴滴出行中图分类号:C93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0598(2023)03-0059-16一、引言现代分享经济背景下,平台商业模式凭借其及时链接供需㊁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得到诸多企业的拥护㊂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吸纳了约631万从业者参与平台型灵活就业,比2019年增长约1.3%,比2018年增长约5.5%㊂然而,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劳动关系认定㊁劳动权益保障等法律问题,滴滴司机性95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0卷侵㊁性骚扰等恶性社会事件和平台型灵活就业等管理难题㊂究其原因,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特殊性是重要因素㊂一方面,不同于传统劳动关系,服务提供者具有工作时间㊁工作地点等工作形式的灵活性[1];同时,服务提供者与平台企业并不签订劳动合同,无底薪㊁无保险,劳动者权益难以保障[2]㊂另一方面,与传统劳动关系类似,服务提供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平台企业制度的约束和管理,如滴滴出行平台的定价规则和服务评价监督体系[3]㊂可见,现代分享经济平台企业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不属于传统的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其同时具有灵活性和约束性的特征㊂因为此类劳动关系的特殊性㊁法律规制困难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实践欠缺,为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带来重大挑战㊂因此,如何治理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以及如何构建我国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是学术界应当深入讨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课题㊂外部环境复杂动荡㊁利益相关主体众多[4],使已有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治理研究呈现片面化特征,未能系统给出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治理框架㊂因此,有必要探明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揭示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变化特征,厘清各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而为完善现有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治理框架㊁构建我国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基础㊂通过分析传统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发现,心理契约已成为理解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5-7]㊂心理契约是雇主和员工对双方正式和非正式责任义务的期待㊁感知与评价[8],心理契约所强调的无形性与约束性[9]与现代分享经济背景下劳动关系的特殊性互相呼应㊂因此,心理契约理论是探索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㊁打开影响机制黑箱的重要理论工具㊂鉴于此,本文选取滴滴出行平台作为典型案例,基于心理契约理论,采用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探索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构建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模型,以期为治理灵活就业劳动关系㊁构建我国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理论思路和指导㊂二、文献综述(一)现代分享经济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现代分享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平台企业为载体,以使用权过渡为主要特征,通过需求端和供给端的组织协调,快速链接供需双方资源的经济活动加总[10-14]㊂在现代分享经济背景下,随着劳动关系边界的拓展和劳动关系实践的丰富,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逐渐得到实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㊂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是指现代分享经济平台企业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特殊劳动关系,具有以下几大特征:第一,现代分享经济平台企业与服务提供者之间不签订劳动合同,而是以格式条款确立双方合作关系[15];第二,不同于传统劳动关系,服务提供者具有工作时间㊁工作地点等工作形式的灵活性[16-17];第三,现代分享经济平台与服务提供者之间保持雇佣关系的时间不固定且不可预期[18];第四,与传统劳动关系类似,服务提供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平台企业制度的约束和管理[19-20]㊂(二)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传统劳动关系研究将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归结为外部环境和劳动场所环境㊂一方面,安鸿章[21]指出政府和劳动力市场等外部因素对劳动关系的影响㊂汪泓和邱羚[22]发现企业经济效益㊁就业状况等会显06第3期周莉,杜明月,王潇: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著影响劳动关系㊂另一方面,Sandver[23]认为利用工会对工作时间和薪酬福利等集体谈判,可最终缓解劳动关系矛盾,改善工作场所环境㊂基于此,国内学者贺秋硕[24]将劳动权益保障程度㊁民主参与情况等引入劳动关系影响因素框架㊂传统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是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的重要参考,但鉴于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特殊性,部分学者认为区别于传统劳动关系,消费者是现代分享经济平台企业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重要利益相关主体之一[25]㊂如谢增毅[26]认为消费者的评价行为能够显著影响现代分享平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胡磊[27]通过分析平台经济下服务提供者的劳动过程发现,消费者效用与服务提供者收益的平衡有助于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对服务提供者的正向管理㊂但总体而言,关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较缺乏㊂(三)心理契约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心理契约是劳动关系双方对彼此责任义务的感知和评价[28],代表了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提供者对彼此的期望和交换关系[29]㊂随着现代管理越来越关注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平衡,心理契约已成为理解和管理劳动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㊂一方面,部分学者从心理契约视角重新解构了劳动关系[30],如郭志刚和司曙光[31]将劳动关系分为工作关系和情感关系两个交换维度㊂另一方面,学者们从塑造心理契约[32-34]㊁维持心理契约平衡[35]以及避免心理契约破裂感知[36][37]等方面探索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路径㊂但是已有研究局限于传统劳动关系,罕有研究结合心理契约理论对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展开探索㊂综上,已有文献为本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有不足亟待弥补:第一,灵活就业劳动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有明显的区别,传统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研究已经不足以指导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第二,心理契约所具有的无形性与约束性,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特殊性紧密联系,但少有文献引入心理契约理论探讨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㊂鉴于此,本文选取滴滴出行平台作为典型案例,基于心理契约理论,采用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探索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构建影响机制模型,以期为治理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理论思路和指导㊂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本文旨在探讨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同时基于统计数据进行影响机制验证分析㊂厘清影响因素和机制本身必须依赖质性分析,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具有缜密标准的研究步骤以及脉络梳理㊁层层提炼的方法论优势[38]㊂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由贾旭东等[39]基于中国管理的独特情境提出,其立足于 扎根精神 ,以建构型扎根理论为思想指导,采取经典扎根理论的数据处理和理论构建程序,遵循程序化扎根理论的因果关系,是在中国大地上做理论建构的重要方法论[40]㊂基于此,本文采取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基于研究问题选取扎根研究案例,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并将研究发现的因果关系以认知地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完成理论构建㊂16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0卷(二)案例选择考虑到扎根理论研究案例需要具备典型性㊁适配性和数据可得性等特征[41],本文选取滴滴出行平台作为扎根研究案例,理由如下:首先,滴滴出行平台是现代分享经济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典型代表企业,凭借其高效链接乘客需求资源和司机供给资源的优势,实现营业收入多年逆势增长,逐步成为共享出行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㊂其次,滴滴出行平台中大多数司机并不与平台签订劳动合同,却受制于滴滴出行平台的定价规则和服务评价监督体系,此类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适用于本文研究㊂最后,因滴滴出行广受学者关注,有过往相关文献可以借鉴㊂(三)数据收集本文采用三角测量方法[42]以保证质性研究的信效度,主要通过半结构化访谈㊁互联网资料检索与阅读以及文献查阅等多种方式广泛获取一手和二手数据㊂一手数据来源如下:(1)实地调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滴滴出行平台企业,采访公司3~4位中高层领导,开展半结构化访谈,获取文本记录资料;(2)对滴滴出行司机和乘客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对影响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相关因素的认知和看法㊂二手数据的收集方式为:首先,在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为 滴滴出行 和 劳动关系 的期刊㊁硕博论文和专著;其次,通过滴滴出行平台企业的社交媒体㊁官方账号收集官方发布的消息及文件;最后,收集国家信息中心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共享经济行业报告或灵活用工白皮书㊂数据分类及来源如表1所示㊂表1 数据分类及来源数据分类数据来源一手数据实地调研访谈资料滴滴出行平台司机滴滴出行平台用户二手数据中国知网滴滴出行平台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如官网㊁微信公众号㊁微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共享经济行业报告或灵活用工白皮书(四)数据处理开放式编码是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实质性编码的第一步,目的在于对原始资料进行逐段逐行乃至逐句逐词地编码,此过程不能出现任何概念的跳跃和过度抽象㊂基于开放性编码所发现的初级逻辑关系,用认知地图将其描述出来,揭示原始资料所隐含的故事逻辑㊂此过程发现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分为形成和发展两个阶段,且各阶段具有丰富多样的影响因素,共获得开放性编码390余个㊂随后,实质性编码进入选择性编码阶段, 宏观环境 平台经济提供 平台关系维护 平台员工培养 劳动者经济获得 劳动者精神获得 劳动者自我发展 消费者态度与行为 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形成 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发展 等核心类属逐渐涌现,并构成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模型的重要要件㊂此过程共获得78个选择性编码和8对核心类属间逻辑关系㊂本文通过绘制认知地图的方式列示和阐明开放性编码与选择性编码㊂26第3期周莉,杜明月,王潇: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五)理论构建实质性编码的最后阶段,即理论性编码是理论构建的前身,此阶段得到 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 这一核心类属,识别出以宏观环境和消费者为主体的外部影响因素群和以现代分享经济平台与服务提供者为主体的内部影响因素群㊂最后,结合心理契约理论,进一步将核心类属间关系归类㊁提炼,构建出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模型㊂此过程获得了25个理论性编码和8对逻辑关系㊂四、案例扎根分析(一)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形成阶段影响因素的扎根分析系统探究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需要从其形成根源理解灵活就业劳动关系这一管理对象㊂经济㊁互联网技术㊁产业和政策法律环境的变化为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㊂首先,经济环境㊁互联网技术环境㊁产业环境三重环境的剧烈变化,催生出现代分享经济,为滴滴出行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鲜活的土壤㊂滴滴出行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平台型管理模式,通过实时发布乘客出行需求㊁迅速协调司机供给资源,实现供需高效匹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变革了就业环境㊂滴滴出行平台企业所提供的灵活宽松的劳动条件㊁可观的派单量和客源㊁合理的管理费计提比例吸引了一大批服务提供者注册成为滴滴司机㊂其次,在政府从 限制运营 到 承认运营 支持运营 的政策转变下,共享出行行业迅猛发展,从业者规模不断扩大,滴滴出行这类现代分享经济平台企业与其从业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也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43][44]㊂从劳动关系视角来看,虽然滴滴司机能够自主地决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但其工作内容仍然受到平台派单决策的控制,其工作报酬受平台管理费计提和服务评价监督体系的影响㊂因此,滴滴出行平台与司机之间的关系并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关系,是特殊的劳动关系,即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㊂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形成阶段的相应访谈数据与部分开放性编码如表2所示㊂表2 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形成阶段的开放性编码(部分)典型原始话句初始编码开放性编码近年来经济增长趋近平缓,2019年底开始的公共卫生事件更是让很多企业倒闭,就业愈发困难㊂跑滴滴不需要很高的文凭或者技术限制,只要一天多跑些时间,收益还是很可观的经济大环境导致就业困难滴滴文凭技术限制低滴滴司机收益可观经济形势变化劳动条件宽松劳动收益可观从前几年开始就一直出现 共享 这个词,到处都是,共享单车㊁共享汽车㊁共享打车,感觉比较新鲜,而且我自己有车,注册手续也不复杂,没得好多门槛,我就来尝尝鲜共享经济发展吸引尝鲜满足滴滴司机任职条件共享业态发展劳动条件满足手机的功能实在太多了,没出门都可以叫车,出门就能上车,饿了直接点外卖,这样方便而且高效的消费方式当然喜欢对手机叫车和点外卖等方便高效的消费方式满意居民消费偏好智能手机功能支持36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0卷续表2典型原始话句初始编码开放性编码共享经济下互联网普遍应用,迎来了真正的万物互联时代,通过滴滴出行等互联网平台的供需匹配,可以快速地将出行路线高度重合的乘车人和顺风车车主链接起来,顺风车车主得以分担油费,乘车人又能以更实惠的价格乘车,这种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真正有意义,并且高效共享经济万物互联滴滴将司乘资源高效链接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服务软件链接资源商业模式创新这几年共享经济发展的架势大家都看在眼里啊,到处都是电动单车㊁电动汽车,外卖上美团,搬家用货拉拉,出门打滴滴,这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了共享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共享经济应用广泛共享业态发展制造业工业的发展很成熟了,现在服务业才是国家鼓励发展的大势行业,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变化,大家提供的服务也必须多样化㊁差异化,而且国家也鼓励服务用工要灵活,充分促进资源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国家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需求多样化服务业用工灵活化产业结构调整灵活用工普遍化想不想干是自己的想法,但是能不能干要看国家的政策方向,最开始的时候,地方政府把我们当 黑车 抓,后来中央承认了我们这种运营模式的正当性,也发布了相应政策来支持我们的运营,这下才能安安心心地把滴滴司机当作一份长久的工作啊政策从限制运营向承认运营转变政府政策支持我们在将滴滴的运营模式推广到全国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阻碍,不同地方政府的政策呈现显著的差异化,就准入条件㊁司机和车辆要求,以及隐私保护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门槛和要求运营模式推广阻碍政策显著差异化政策差异化对于全职开滴滴的司机来说,滴滴司机这份工作和其他工作没有任何区别,我们兢兢业业地跑车赚钱,当然希望法律能够强制规定滴滴平台给我们买社保啊希望法律强制规定平台给全职滴滴司机买社保法律约束共享经济一发展起来,服务行业的就业机会就多了,而且普遍门槛都不高,就像跑滴滴,只要有车,会开车就可以了㊂也不会强行限制你一天工作多久,你愿意出来跑的时候就接单,想休息的时候就不接单,自在很多自身条件与任职门槛适配工作偏好匹配服务行业就业机会多劳动条件灵活劳动条件宽松就业机会充分就业需求匹配没有签订什么劳动合同,就只是在下载app㊁注册成为司机的时候勾选一下什么协议条款,毕竟又不需要去固定场所坐班,而且工作时间自己定,所以签不签合同好像也没多大关系注册司机勾选协议条款工作场所㊁时间灵活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缺乏劳动条件灵活平台格式条款虽然说我们每跑一个单子,滴滴平台都要抽成,但是人家给了我们接单的机会,如果是自己出去揽客,有的时候等一下午就接到一两个人㊂所以平台抽成只要合理,我们都是愿意的充分客源提供平台抽成合理充分客源提供管理费计提乘客评价肯定是很重要的,如果评分比较低,平台会减少派单量,或者是全派一些一两公里以内的单子,赚的钱就少很多评分低会降低派单量评分影响收益服务评价监督体系46第3期周莉,杜明月,王潇: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影响因素基于此,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形成阶段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初步形成,可以借助认知地图进行描述,具体见图1㊂图1㊀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形成阶段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二)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的扎根分析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自形成以来,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影响下不断发展㊂一方面,使用劳动力的现代分享经济平台和提供劳动力的服务提供者是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直接主体㊂滴滴出行平台的利益分配管理㊁制度管理和员工管理等方面的举措,会影响滴滴司机在工作中的多维度体验和获得,从而影响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㊂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关系,由于服务评价监督体系的建立,以及乘客在购买与接受服务过程中与司机的直接接触,消费者也成为灵活就业劳动关系重要的利益相关者㊂消费者可以通过影响司机的收益水平和心理体验等影响灵活就业劳动关系的发展㊂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发展阶段相应的访谈数据与部分开放性编码如表3所示㊂表3 平台型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发展阶段的开放性编码(部分)典型原始话句初始编码开放性编码虽说最开始的时候开滴滴没什么条件限制,只要有车,会开车就行,但是越到后面,想当滴滴司机的人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就开始设置一些门槛了滴滴司机进入门槛变化劳动条件变化滴滴为司机专设了意见反馈渠道,也定期会通过公众号等途径收集司机意见和来信,同时也会不定期地召开司机意见征求会,公司CEO大多时间也会参加平台建设司机意见建议通道平台建设沟通渠道56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0卷续表3典型原始话句初始编码开放性编码劳动合同不能重复签订的,我倒希望滴滴不要跟我签合同,因为我有本职工作的,跑滴滴只是当作兼职劳动合同排他性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适用性光是今年上半年,我们滴滴司机新注册的人数都超过了150万人,所以为司机缴纳社保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在采取别的措施,比如我们最近推出的 关怀宝 项目针对不同的意外场景,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保障,比如车险拒赔协助等注册人数众多人均缴纳社保不现实其他权益保障措施关怀宝 意外险劳动保障现实性劳动报账种类劳动保障覆盖范围这个抽成比例都是平台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很被动,要是我们能团结起来和平台协商的话就好了不愿被动接受平台规定提成比例,团结与平台协商司机集体协商;格式条款我们是出租车撒,但是也可以在滴滴上面去抢单子,但是每个单子要给抢单费,具体看公里数,要是跑得上30公里,就很划算,但是怎么可能每个单子都跑30公里嘛出租车共享滴滴平台的乘客需求,所支付抢单费取决于每单的公里数平台资源共享;共享资源收益平台始终是一个大企业,但是我们这个司机都是个人,遇到什么事情有争议,吃亏的都是司机,特别是以跑滴滴为生的司机㊂没有劳动合同,争议处理起来也困难,我一个人去跟一整个大公司打官司,输的是我,给诉讼费的还是我争议中司机吃亏没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困难劳动争议劣势地位劳动争议处理困难滴滴尽心尽力服务乘客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没有司机都是空谈,所以也该多为司机提供更多服务啊,心里也好受得多平台应该给司机提供更多服务平台服务倾向;司机心理体验有时是乘客把手机落在车上了,或者是什么重要的文件,我们可以通过专门的遗失物件临时联系的方式联系到乘客,然后给乘客送回去,然后乘客就一直笑着感谢我,看着他们笑我心里其实也挺开心的,就感觉自己不只是个开车的吧,也是在助人为乐归还乘客遗失的物件受到感谢而觉得开心助人服务幸福感司机心理体验如果想要开滴滴专车,就必须要到线下的指定地点去接受相关的培训,不仅要教我们如何服务中高端消费群体,也会教我们一些安全驾驶㊁服务礼仪方面的知识㊂我不仅开车越来越稳当,也知道怎么服务乘客,而且也因为这些培训变得更善于沟通和交际专车专业培训培训方面丰富锻炼性格善于交际平台专业培训司机服务水平沟通能力提升社交福利增加我会在车内给乘客准备矿泉水和纸巾,乘客每次上车我也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这么做不只是为了让自己工作有乐趣,心情愉悦,也是希望乘客能够有个好心情,能够给我个好评,这样我有些好评奖励,也会多给我派单,也都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对乘客周到体贴工作有乐趣乘客好心情好评奖励㊁多派单司机服务态度消费者情绪消费者评价平台派单决策不论是前两年的滴滴司机伤害乘客的案件,还是前段时间曝出的信息安全隐患,都给我们的跑车生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㊂消费者不一定会选择我们平台,也因为这样,我们也会对公司有情绪啊,最终还不是会影响工作㊂所以说道理,希望公司本职工作做好,赢取消费者信任,我们也会将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安全事故㊁舆论事件降低消费者对滴滴司机的信任司机同时也对公司产生消极看法和情绪,影响工作劳动风险增加消费者信任降低司机心理感受组织认同我们这些滴滴司机赚得多不多,每天工作开不开心,那就是取决于乘客的,要是乘客心情不好乱给个差评,我们一天辛辛苦苦赚的钱可能都要少掉一半,所以希望乘客也能理解我们的辛苦乘客决定司机待遇乘客心情不好给差评希望乘客互相理解消费者评价合理性消费者评价影响66。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开始借鉴扎根理论,以深入探究教育问题。

本文针对经济学教学实践,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一、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一种基于语境的研究方法,强调在具体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理解人类现象和经验的意义。

其主要特点包括:1.重视叙事性的数据,例如访谈、会议记录、日志等,以深入了解具体的事实背景;2.遵从经验性的数据,即从实践出发,通过对具体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分析来揭示问题本质;3.注重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经验的异同和探究多元的解决方案。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影响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学生最终能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扎根理论认为,经验性的数据可以反映出针对特定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和问题。

例如,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理解学科内部逻辑、定义、定理和原则。

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经济学现象和规律的深刻理解。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操作。

不同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扎根理论框架中,经验性的数据可以帮助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最为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师可以采取创新的教学策略,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掌握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实践和参与情况。

在扎根理论中,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

例如,通过观察教学现场和听取学生反馈,可以发现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调整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扎根理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方法,通过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大要素,促进了了解经济学教育效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2017年各学科“扎根理论”研究论文大全(附下载方式)

2017年各学科“扎根理论”研究论文大全(附下载方式)

2017年各学科“扎根理论”研究论文大全(附下载方式)论文下载方式:在“学术志”后台回复关键词“扎根”一、经济与管理领域37篇[1]王艳,郭清霞.基于扎根理论的武汉市旅游亲和力构成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06):98-103.[2]许昆鹏,任国章.农村创业榜样如何带动创业——基于扎根理论的关键维度识别[J].农村经济,2017(11):91-95.[3]钱慧敏,何江.基于扎根理论模型的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影响因素分析[J].产经评论,2017,8(06):110-122.[4]姚春序,黄超,廖中举.扎根理论视域下企业实验型文化维度构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9):87-91.[5]郑烨,吴建南.政府支持行为何以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10):41-54.[6]张省,唐嵩,龙冬.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供需匹配机制的理论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软科学,2017,31(11):57-61.[7]王育晓,党兴华,张晨,王曦,罗吉.基于扎根理论的风险投资机构网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软科学,2017,31(10):125-129.[8]张敬伟,裴雪婷,李志刚,沈景全.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创业者的资源拼凑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9):49-56+111.[9]杨茂盛,范轶芳.基于扎根理论的广告文化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09):229-236.[10]李建玲,刘善仕.激发人心效力:本土组织伦理系统提升员工绩效的新视角——基于浙江ZX公司的扎根研究[J].经济管理,2017,39(09):100-115.[11]杨毅,党兴华,李全升.扎根理论下西安航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及运行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6):42-47.[12]段琪,麦晴峰,廖青虎.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35(08):1212-1220+1252.[13]郑烨,杨若愚,刘遥.科技创新中的政府角色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构建——基于文献计量与扎根思想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08):46-61.[14]常亮.消费者参与共享经济的行为归因和干预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J].贵州社会科学,2017(08):89-95. [15]王雪原,刘成龙,王亚男.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需求、行为与绩效结果[J].中国科技论坛,2017(07):64-71.[16]刘建华,蒲俊敏.扎根理论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战略研究——以宇通公司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1):51-56.[17]王竞一,张东生.先验知识转化为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路径探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29(03):21-30.[18]王帮俊,赵雷英.基于扎根理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1):205-210.[19]赖磊,姜农娟.基于扎根理论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研究——以摩拜单车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06):19-22.[20]刘建刚,张美娟,陈昌杰,赵玲玲.互联网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滴滴出行案例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7(06):185-192.[21]王智宁,刘雪娟,叶新凤.基于扎根理论的儒家自省构念开发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06):798-805.[22]李杨.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居民绿色出行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7(06):265-268.[23]李苑艳,陈凯.消费者绿色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企业经济,2017,36(05):72-78. [24]侯烜方,邵小云.新生代员工情绪智力结构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网络评论的扎根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0):111-117.[25]贾旭东,衡量,何光远.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企业虚拟度及其测评研究[J].科研管理,2017,38(05):130-140.[26]吕蕊,石培基,聂晓英,张学斌.河西走廊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分析[J].地理科学,2017,37(05):718-727.[27]王成城,韦守明,李红梅.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空间极化定量研究现状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05):168-175. [28]葛明磊,郭云贵,张丽华.管理咨询中的扎根理论思想逻辑与行动学习研究[J].经济管理,2017,39(04):84-96.[29]杜亚灵,赵欣,温莎娜.基于扎根理论的PPP项目履约绩效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7(04):13-20.[30]张云,宁继鸣.基于扎根理论的孔子学院品牌体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2):155-160.[31]张宝生,张庆普.基于扎根理论的知识型组织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前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0):105-110. [32]苏郁锋,吴能全,周翔.制度视角的创业过程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01):181-192.[33]孙瑜,梁潇杰.基于扎根理论的员工劳动关系满意度质性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7(02):257-261.[34]杜亚灵,赵欣,马辉,娄黎星.PPP项目中公共代理机构对私人部门控制的构念与结构维度——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软科学,2017,31(01):130-135.[35]夏立明,王丝丝,张成宝.PPP项目再谈判过程的影响因素内在逻辑研究——基于扎根理论[J].软科学,2017,31(01):136-140.[36]姚丽芬,龙如银.基于扎根理论的游客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01):17-25. [37] 徐鹏,徐向艺,苏建军.行业变革背景下先发企业合法性的获取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国家电网公司案例[J].经济管理,2017,39(11):39-53.二、信息传播:新闻传播、出版、情报学、图书馆学,共12篇[1]刘鲁川,李旭,张冰倩.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交媒体用户倦怠与消极使用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12):100-106+51.[2]胡蓉,赵宇翔,朱庆华.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跨屏行为整合分析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06):113-129.[3]施涛,姜亦珂,陈倩.网络问答社区用户知识创新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7(05):120-129.[4]徐孝婷,程刚,周瑛,李文睿.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09):109-116.[5]徐艳.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社会化服务的扎根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09):49-53.[6]郑烨,杨若愚,刘遥.科技创新中的政府角色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构建——基于文献计量与扎根思想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08):46-61.[7]陈先红,张凌.大数据时代中国公共关系领域的战略转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7,39(06):20-41.[8]王文韬,谢阳群,刘坤锋.基于扎根理论的虚拟健康社区用户使用意愿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7(03):75-82.[9]马昕晨,冯缨.基于扎根理论的新媒体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04):32-36+48.[10]范哲.数字原住民采纳社会化媒体影响因素的扎根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7(01):25-33.[11]陈茫,张庆普,郑作龙.面向高校科研的微信知识服务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探析——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情报学报,2017,36(01):49-60.[12]王翠英.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我国高校图书馆FOLKSONOMY实施机制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01):88-95+100.三、社会科学一:教育学、社会等领域24篇[1]李悦池,姚小玲.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分析——基于NVivo10的质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7(12):114-118.[2]王璐,赵呈领,万力勇.基于扎根理论的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7(11):70-76.[3]景怀斌.扎根理论编码的“理论鸿沟”及“类故理”跨越[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0(06):109-119.[4]刘艳春,张庆普,李占奎.基于扎根理论的MOOC在线深度互动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05):64-73.[5]苏洋,赵文华.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09):36-42.[6]徐孝婷,程刚,周瑛,李文睿.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09):109-116.[7]段琪,麦晴峰,廖青虎.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术创业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35(08):1212-1220+1252.[8]王仙雅,慕静.高校科研团队国际化成果产出的动力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7(08):5-11. [9]王仙雅.高校教师国际化科研成果产出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5):15-19.[10]王昊,熊国强,陈菊红.基于扎根理论的医患冲突演化升级的影响因素辨识[J].预测,2017,36(04):15-21.[11]韦斯林,王巧丽,贾远娥,陈飞霞.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模型的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10位特级教师的深度访谈[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4):84-91.[12]王亚欣,李泽锋,史博鑫,叶歆.扎根理论范式下社区居民对喀什老城区旅游开发的感知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7,28(03):122-126.[13]霍东娇,曲铁华.21世纪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核心要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06):203-207.[14]陈先红,张凌.大数据时代中国公共关系领域的战略转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7,39(06):20-41.[15]刘锐剑,叶龙,郭名.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教师师徒关系构成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2):140-147.[16]冯蓉,张彦通.基于扎根理论的在校博士生焦虑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03):41-46.[17]汤敏,刘玉邦,曾川.“互联网+”背景下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理论分析框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6):194-200.[18]钟玮.地方大学校地合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J].高教探索,2017(05):17-21.[19]宋东清,付瑛.生态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基于大学生生态化学习行为的扎根理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4):10-15.[20]冯晓英,冯立国,于晶.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7,23(02):83-91.[21]白玉,郑童桐,刘辉,赵醒村.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05):102-108.[22]于苗苗,马永红.基于扎根方法的工程硕士消极学习体验归因分析[J].高教探索,2017(03):91-95.[23]陈茫,张庆普,郑作龙.面向高校科研的微信知识服务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探析——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情报学报,2017,36(01):49-60.[24]全守杰,马志强.扎根理论视角下协同创新中心组织智力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1):20-24.四、社会科学二:法学、行政学等[1]朱凤霞.基层协商民主中的公众话语权——基于扎根理论对成都J镇近年协商议题的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7,25(10):63-69.[2]王亚欣,李泽锋,史博鑫,叶歆.扎根理论范式下社区居民对喀什老城区旅游开发的感知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7,28(03):122-126.[3]曹蓉,夏德雨,朱序.基于扎根理论的管理者应急决策模式构建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03):113-118.[4]孟凡蓉,王焕,陈子韬.基于扎根理论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7,31(06):34-37.[5]孟利艳.青年网络混合型抗争的运作逻辑——一项基于NVivo11.0的扎根理论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04):65-73.[6]范哲.数字原住民采纳社会化媒体影响因素的扎根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7(01):25-33.五、哲学与人文学科1篇[1]谢彦君,樊友猛.身体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基于徒步游记与访谈的扎根理论分析[J].人文地理,2017,32(04):129-137.六、其他[1]孟凡蓉,王焕,陈子韬.基于扎根理论的大气治理政策执行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7,31(06):34-37.招聘。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为例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为例

第13卷第1期V ol.13No.12022年2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Feb. 2022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为例赵丽,赵辉,李海波,李岩(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 在国家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构建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文章依据扎根理论,通过文献检索、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运用开放性编码和主轴性编码,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论可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扎根理论;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2)01−0057−05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

伴随着我国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建筑类高校在未来要加强智能建造学科的发展[2],尤其需要注重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研究生信息科学专业的教学。

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工程类、管理类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学校对该学科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研究生教育的投入不足,进而制约着该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水平,致使该领域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充分挖掘,逐渐和社会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3]。

为提升工程建造与管理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水平,首先需要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领域的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测评,以找到问题的症结,为针对性地修改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与简要述评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国内针对某一具体研究方向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较少,而有关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多。

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

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

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并研究扎根理论方法在此模型中的应用。

随着组织对持续学习和创新的重视日益加深,项目行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提升员工能力、推动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关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与扎根理论方法的结合,仍缺乏系统的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对工作场所中的项目行动学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构建一个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模型。

本文将回顾项目行动学习和扎根理论方法的相关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工作场所中项目行动学习的实践数据。

然后,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提取关键概念、建立范畴,并逐步构建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

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工作场所中的项目行动学习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为组织在实施项目行动学习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通过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本文还期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推动项目行动学习和扎根理论方法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二、PBAL的理论模型构建项目行动学习(PBAL)作为一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在工作场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BAL的理论模型构建,是深入理解其工作机制并优化实践过程的关键。

本研究旨在通过扎根理论方法,系统地构建PBAL的理论模型,从而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我们明确了PBAL的核心要素,包括项目选择、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反思与总结等。

这些要素构成了PBAL的基本框架,为后续的理论模型构建奠定了基础。

我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和归纳,提取出PBAL的核心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项目目标的明确性、团队成员间的互动与合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与创新、以及反思总结的深入性等。

这些特征反映了PBAL在工作场所中的实际运作状态,为我们构建理论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一、本文概述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公共管理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

文章首先概述了扎根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发展历程,然后从方法论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公共管理研究中运用扎根理论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接下来,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对该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进行了客观评价。

文章展望了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扎根理论概述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源自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动态且难以用现有理论解释的社会现象,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扎根理论强调从实际观察入手,通过对原始数据的系统收集和分析,逐步构建和提炼出反映事物本质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扎根”于实际数据,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归纳,发现数据间的内在逻辑和关联,进而形成理论。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扎根理论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

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解释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复杂现象,揭示隐藏在日常实践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扎根理论鼓励研究者从实际数据中提炼出新的理论观点,这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加贴近实践,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然而,扎根理论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可能耗时较长,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由于扎根理论强调从数据中提炼理论,因此研究者需要保持客观和中立,避免主观偏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扎根理论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与实践,是一种基于实际数据、注重理论创新的研究方法。

它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解释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复杂现象,推动公共管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扎根理论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和归纳,发现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的理论方法。其优点在于强调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原始数据, 提炼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理论。然而,扎根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理论构建 者的依赖、理论抽象程度的主观性等。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 对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为深入和 全面的认识。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治理成为推动经 济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次演示旨在探讨高职产教融合协同治 理的关键要素、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职 教育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产教融合协同治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核心是在政府主导下,企 业、学校、行业等多方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 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然而,当前高职产教融合协同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如政策支持不足、企业参与度低、学校主动性不强、行业指导作用有限等。
1、政策环境是推动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保障。政府应 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同时制定相关政策 法规,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此外,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 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2、经济环境对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具有决定性影响。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企业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的就业 前景等方面。因此,要加快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必须重视地区经 济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首先,加强政策支持,制定 有利于共同体建设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引导和鼓励各方积极 参与共同体建设。其次,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横向合作 等方式,实现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后,加强人才 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提高 人才培养能力和管理水平。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对三所工科类高校的访谈为例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对三所工科类高校的访谈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75㊀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基于扎根理论的导生关系对研究生知识产出影响研究 (J G L X 19_064);201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食品科技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及对策研究 (2018S J A 0201).作者简介:俞建光(1979-),男,江苏宜兴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对三所工科类高校的访谈为例俞建光㊀李元梓㊀朱㊀涛(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江苏南京226019)摘㊀要:引入扎根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三所工科类院校各个年级研究生的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后开始资料分析,找寻到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㊁教育资源㊁奖惩机制㊁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九个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四个关键影响因素对研究生质量影响的作用路径,尝试构建起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期对工科类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探索提供相应的资料支撑和理论支持.关键词:扎根理论;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 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21.09.039㊀㊀工科类研究生教育培养是工科类高等教育金字塔中最顶尖的层次,其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发展水平和层次.在现实意义上,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会受到纵横不同层次和维度多种因素交织的合力影响.在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作用发挥的异同比较,以及若干不同因素处于同一系统内部相互影响作用的关系之后,加强对可监测影响因素持续的过程控制和不断深入的改革,力使培养质量的发展方向保持正向,从而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立足扎根理论,将其作为质性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基础,通过研究生㊁导师访谈第一手资料的直接获取,并深入分析原始资料,探讨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因素,梳理出影响效果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路径,从而构建出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期为工科类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提供资料支撑和理论支持.1㊀资料分析与研究结果1.1㊀资料与数据分析通过对扎根理论基本内容一般性理解,在遵守基本操作原则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对收集到的访谈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过三级编码(开放式编码㊁关联式编码㊁核心编码)将现象概念化,并把概念整合打造成范畴并逐步确立出核心范畴,以寻求发现资料中具有关联性的因素.在对访谈资料按照操作程序一级编码的过程中,将访谈的关键记录以及相关录音资料转录所得到的文字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从经过凝练的文字资料里探寻存在关联的概念类属,提取出若干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简单命名化,再进行概念化处理,最终可以获取得到28个开放式编码,分别是导师个人性格㊁导师指导方式㊁导师指导频率㊁课题方向难度㊁科研课题创新性㊁产业化可行性㊁课题组内部关系㊁高校科研重视度㊁科研参与度㊁考研初试难度㊁考研复试难度㊁学生科研素质㊁学生目标规划㊁学生科研占用时间㊁学生主动学习能力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㊁实验室硬件设备㊁学术论坛㊁师资力量㊁毕业考核机制㊁高校研究生奖励水平㊁延期情况㊁学位获得情况㊁工作想法㊁专业社会认可度㊁工厂实践频率㊁实习㊁生产认知.在经过对开放式编码继续加工总结提炼后得到9个二级编码.访谈资料二级编码获取的价值意义在于找寻到并确认各个概念类属之间的联系,加以利用,将开放式编码有机地串联㊁整合在一起,更加全面更加清楚地去解释若干现象的萌发形成的过程和原因.如此,在28个开放式编码中有效提取整合形成9个关联式编码,包括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㊁教育资源㊁奖惩机制㊁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这9个关联时编码就是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将访谈资料进行科学化的三级编码旨在分析多个概念类属及其内在联系,确定出具有强大关联连接能力和关键影响作用的核心概念类属,薄利出一条主线作为主体,这就是集中抽象出来的核心编码.它可以较为紧密地联系其他的概念类属,更为有效地表达关系之间的内部逻辑,并最终完成整个理论的构建.深入分析9个关联式编码,发现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这5个核心编码是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1.2㊀研究结果1.2.1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9个影响因素和3个重要影响因素表1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编码情况关联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提及频数参考点覆盖率导师指导导师个人性格㊁导师指导方式㊁导师指导频率142073%科研课题课题方向难度㊁科研课题创新性㊁产业化可行性122062%学术氛围课题组内部关系㊁高校科研重视度㊁科研参与度122058%生源质量考研初试难度㊁考研复试难度㊁学生科研素质102051%学生积极性学生目标规划㊁学生科研占用时间㊁学生主动学习能力82042%教育资源高校科研经费投入㊁实验室硬件设备㊁学术论坛㊁师资力量72037%奖惩机制毕业考核机制㊁高校研究生奖励水平㊁延期情况42018%职业规划学位获得情况㊁工作想法㊁专业社会认可度32014%工业实践工厂实践频率㊁实习㊁生产认知2209%㊀㊀进一步对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㊁教育资源㊁奖惩机制㊁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这9个因素进行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这四个因素被关注的频率相对较高,分别为占比73%㊁62%㊁58%和51%.由此可见,这4个因素对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最劳动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76㊀㊀为明显,是重要影响因素.1.2.2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4个直接影响因素表2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4个直接影响因素及作用途径直接因素作用于其他影响因素被提及的频率导师指导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72%科研课题学术氛围㊁学生积极性63%学术氛围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58%生源质量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52%㊀㊀对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九大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直观看出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这4个核心编码,除了自身直接作用之外,也会作用于不同的路径方式,作用于其他影响因素,以深刻影响培养质量(见表2).导师指导这个直接因素(相关频次占比72%)作用于科研课题㊁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的全过程,协同式对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科研课题(相关频次占比63%)与学术氛围㊁学生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学术氛围(相关频次占比58%)直接影响着学生积极性,合力提升着研究生的科研综合素养.生源质量(相关频次占比52%)与职业规划和工业实践之间广泛地也存在着显著联系,研究生的生源质量间接体现着研究生个人的职业规划水平,进而影响工业实践和科研产业化的相关进程,直接影响工科类研究生的工科学术知识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1.2.3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三级编码程序性方式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将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这四个直接主要影响因素串联成主线,探寻其与教育资源㊁学生积极性㊁工业实践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可以建立出如图1所示的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它不仅直接将9个影响因素生动展现,同时也直观性揭示了各个因素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复杂多重的作用关系和内在联系途径.图1㊀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2㊀讨论本文尝试从工科类高校研究生切身感知的角度,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小组访谈为主要形式,确定了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㊁学生积极性㊁教育资源㊁奖惩机制㊁职业规划㊁工业实践等9个概念类属,即影响工科类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九大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清晰反映现象的核心类属概念及其价值关系,进而构建出基于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4个直接影响因素及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明确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途径.2.1㊀导师指导导师指导是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是工科类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稳固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居于高水平位置的关键.研究生导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研究生的大面积参与有助于导师尽早结项其承担的纵横项课题项目,在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不同于本科阶段导生关系交往局限于实际课堂上的教与学,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往往肩负了更多的义务与责任,与研究生在思想㊁课业㊁心理㊁生活㊁交际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紧密和深层次地交流.这不但有利于导生之间逐步建立起稳定且深厚的导生情谊,而且对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有着正向的激励.2.2㊀科研课题在工科类高校中,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方式与本科生较为不同,研究生强调教学与科研的双重结合,而且研究生在科研方面所用的时间更多一些.所以,工科类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科研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升.部分受访研究生认为,科研课题这一因素促进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整个大的学术团队内部存在明确且科学的合作与分工,有了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个人才能从环境中受到熏陶.也有其他受访者认为,科研课题的难度大小会影响研究生本人的科研积极性以及未来科研素养的发展趋势,间接地影响着工科类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从而体现出工科类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㊁学术氛围等综合评价.2.3㊀学术氛围学术氛围是影响每一个学科内涵建设的核心因素,究其原因在于它不仅决定了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深度,还决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高低.学术氛围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密切相关,若一所工科类高等院校有良好的学术氛围,那么在该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就会受这种学术氛围的潜在影响,学生相互激发对科研更多的兴趣与热爱,愿意投身科研事业,久而久之,影响着该校研究生教育培养.2.4㊀生源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科院校以 创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 为办学宗旨.因此,提高高校生源质量是高校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关口是精准把好入学质量关.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无可厚非地直接影响研究生未来培养目标的潜力与后劲.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输出质量,继而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潜力,也决定着高校教学㊁科研等工作的出发点.2.5㊀学生积极性众所周知,在日常实际教学过程中, 兴趣天然就是最棒的老师 ,是学生探索知识的第一动力,也是发明创造不竭的精神源泉.在本科生教育教学中,实际课堂上学生展现出的积极性或活跃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该门课程教师授课水平.当谈到工科类高校研究生的积极性,不仅仅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表现在各实验室中,体现在对科研的兴趣上.若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积极性水平保持较高水平,那么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提升自身的科研综合素养.对于高校来说,研究生对科研事业的积极性体现着该所高等院校在教育培养上隐性作用.2.6㊀教育资源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要积极发掘和利用校内外尤其是互联网上的各种现有可依托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达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工科类高等院校要适应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需求,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创造条件,着力加强工科类学科的软硬件建设.在软件建设方面,营造严肃活泼的学术氛围,加强学术活动,树立良好的学术作风.硕士点㊁博士点㊁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是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指标.在硬件建设方面,实验仪器设备先进与否是很大程度上成了决定了研究生掌握新技术㊁新方法的关键因素.为适应新时代下工科类学科内涵建设的需要,工科类高等院校应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㊁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稳定的研究生培养科研平台.2.7㊀奖惩机制近些年,各大高等院校为激发学校的科技潜力,提升学校的科研综合实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77㊀基金项目:交通强国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与稳就业研究项目(Z J S 202028).作者简介:任圆圆(1986-),汉族,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与铁道工程.奖惩机制.若在校科研团队或教师,发表高质量学术文章等高水平学术成果,各大高校都会给予适当的奖励以鼓励其继续为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研究生而言,每所高校都会存在一定的毕业考核机制,以 鞭策 学生认真完成自身学业,更多的是促使学生科研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实力的提高.2.8㊀职业规划高水平高质量且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但学术成果孕育的整个过程则始终以科学的方法贯穿其中.如何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将学术成果的孕育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融合起来,形成协同发展效应,这是对科学研究工作者的难题挑战.若一位研究生头脑中有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那么这位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较为明亮.对于各高等院校,无论是培养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注重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使每位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较为清晰的目标,这样高校人才教育培养输出总量和质量都会有所提高.2.9㊀工业实践与许多文科类高等院校不同,工科类高校会注重将科研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业生产中,将科创成果产业化㊁实践化,以满足国家对工业生产的需求.因此,在工科类高校中,提升研究生的工业实践能力,科创实验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效能的能力,培养其工程实践意识也是较为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否将技术工业化,能否将科创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也是一个工科类科研项目应考察和注意的问题.教育培养出科创技术应用型人才也是工科类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满足市场对各个行业的需求.3㊀总结本文采用以扎根理论为基础的质性研究方法,对三所工科类高等院校各年级研究生的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的资料分析,从中找到了导师指导㊁科研课题㊁学术氛围㊁生源质量等9个影响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9个影响因素相互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联系,部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㊁相互作用.总的来说,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高校教育水平与教学方式等众多因素都有所联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是各所工科类高校的办学宗旨,各大高校应适应当今工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郅军锐.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155.[2]邓婕,吴林海,王晓莉,等.面向协同创新的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与模式构建[J ].科技创新导报,2017,14(18):226G229.[3]潘娟华,郑庆岚,林伟连,等.研究生教育生源质量提升的四个关键环节 基于浙江大学的个案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0):71G73.[4]潘娟华,郑庆岚,林伟连,等.研究生教育生源质量提升的四个关键环节 基于浙江大学的个案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0):71G73.[5]李小青.博士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剖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 1):27G30.交通强国建设时期交通类高职院校绿色创业教育研究任圆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与铁道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18)摘㊀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进入交通强国建设时期.交通类高职院校在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的过程中,肩负着培养高素质㊁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文分析了交通强国建设时期交通类高职院校开展绿色创业教育理论基础,剖析了交通类高职院校绿色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方向出发,提出了明确绿色创业人才培养定位㊁营造绿色创业文化氛围㊁加强绿色创业实践教育等交通类高职院校实现绿色创业教育的路径,为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㊁就业提供参考.关键词:交通强国建设;交通类高职院;绿色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F 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21.09.0400㊀引言2019年,我国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明确了交通强国的建设要分两个阶段进行实现,2021~2035年交通强国基本建成,到2050年,交通强国全面建成.交通强国的建设必不可少的是高质量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交通类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应准确把握交通强国时期交通人才应该具有的素质标准,为高效㊁绿色㊁经济的现代交通体系的打造提供支撑.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不仅给交通类高职院校带来发展机遇,也对其进行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建设交通强国的短板是绿色创业人才短缺,借助交通类高职院绿色创业教育,培养绿色创业人员可以使一部分就业人员转换为创业人员,不仅可以解决我国交通类人才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助力交通强国的建设.1㊀绿色创业教育绿色创业教育由绿色创业和教育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绿色创业是创业者以绿色创新为导向,识别㊁开发和利用创业机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行为与过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绿色发展成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末, 绿色大学 的概念被提出,王大中教授对绿色教育进行了初步阐释.发展初期,绿色教育注重环境㊁课堂㊁科技㊁师资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随着其发展,目前已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希望通过绿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兼具生态㊁经济㊁环保等多重价值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催生更多能够解决环境问。

方法一文读懂“扎根理论”

方法一文读懂“扎根理论”

⽅法⼀⽂读懂“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和扎根理论毫⽆疑问,⽅法论对于任何⼀个致⼒于做研究的学者来说都是⾮常重要的,它是⼈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即⼈类⽤什么样的⽅式、⽅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正如迈尔斯所说:研究者要想为读者呈现⼀个确实可信的研究报告,就必须要向外界清楚阐述⾃⼰的研究倾向以及如何构建这个世界的外观,也就是研究⽅法。

但笔者认为,迈尔斯在这⾥所说的研究⽅法实际上是⼀种研究设计,按照克罗蒂观点,⼀个完整的研究设计⾄少应该包括四个要素:认识论(哲学基础)、理论视⾓、⽅法论和具体研究⽅法。

因⽽,如果要想更好地理解⽅法论,还必须要和本体论与认识论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范式”来探讨这类问题更合适。

但由于⼈⽂社会科学的复杂性,产⽣的研究⽅法、形成的研究范式也异常繁多,为了更好地展现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本⽂归纳了⼀些常⽤研究范式,如表1所⽰。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研究范式,其本体论、认识论与⽅法论也各不相同。

本⽂所探讨的扎根理论,如果从价值取向与研究⽬的上来说,属于实证研究范式;从理论视⾓上来说,属于解释主义范式;从研究⽅法上来说,属于质性研究②;从研究形态上来说,属于经验研究范式;⽽从认识论(哲学基础)上来说,它⼜属于建构主义范畴。

这也使它成为近年来在社会学领域内使⽤最为⼴泛,却⼜是误解最深的研究⽅法论之⼀。

然⽽,作为“当前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和⾛在“质性研究⾰命的最前沿”的⼀种研究⽅法论,很多⼈对它既充满期待,⼜⽆所适从。

因为它的出现,在⼀定程度上化解了传统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分歧;填补了宏⼤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鸿沟。

但同时,扎根理论⼜是⼀个充满争议、开放包容与不断发展的新兴研究⽅法。

基于此,本⽂试图从扎根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本质与内涵、思路与⽅法、争议与反思等⾓度来系统梳理扎根理论的理论体系,并结合其在⼯作场所学习中的相关实例,探讨它的具体应⽤,以期进⼀步丰富⼈⽂社会学科的研究理论,拓展相关研究⽅法。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因素与关联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因素与关联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理i f r研究精赧科#第39卷第5期 2021年5月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因素与关联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张艳丰,王羽西,邹凯,刘亚丽(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目的/意义】面对智慧城市日益突出的信息安全问题,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框架模型,探究影响因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应对能力,确保智慧城市系统平稳运行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从半结构化访谈获得的访谈资料入手,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性编码和饱和度检验等 几个阶段,利用NVivo 12软件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要素进行关系梳理,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框架模 型。

【结果/结论】根据三阶段编码分析,识别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影响因素,阐明用户自身、数据服务、人员管理、外部环境4大因素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供较为 全面的参考。

【创新/局限】本研究仅研究了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未对智慧城市信息安全进行数据层面的 实证探索,但也为日后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安全;扎根理论;影响因素;关联路径中图分类号:G203 DOI :10.13833/j.issn.1007-7634.2021.05.005智慧城市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对城市的系 统和服务进行集成处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 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以实现现代城市长远发展 的目标|1]。

我国对智慧城市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智 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w。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 息技术为依托对大数据进行提取与分析,在实现对城市精确 治理的同时,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31。

信息安 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保障,对智慧城市系统甚至国家和社会安定都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41。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作者:费菲戴慎来源:《高教探索》2013年第03期摘要:借助扎根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四所中医高等院校研究生的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的资料分析,提出临床实践、导师指导、科研课题、学术氛围、传统文化、理论课程、学位论文、教育资源、招生考核九个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并挖掘显著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尝试构建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期对中医研究生教育的有效探索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资料佐证。

关键词:扎根理论;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中医研究生教育是中医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培养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医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研究生培养质量受不同层次和维度的诸多因素影响。

只有深入探析各个因素的不同功能与地位,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而对影响因素进行持续的过程控制和不断的改革,使其朝着有利于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才能保证和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1] 有鉴于此,本文借助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收集第一手的访谈资料,并对原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挖掘显著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从而构建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以期为中医高等院校对研究生教育的有效探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资料佐证。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一)研究方法的选取扎根理论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在原始资料中进行归纳和分析,自下而上地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得出相关理论。

它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理论。

[2] 扎根理论非常适用于对具备“过程性”和“互动性”特征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描述性的解释,因此在教育学、管理学及医学等学科领域里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目前还未见将其运用在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领域的研究。

基于此,本文借助扎根理论,展开小组访谈,探讨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建构理论模型。

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

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

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扎根理论方法的应用摘要:项目行动学习是一种在工作场所中基于实践项目推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员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并实现个人职业成长。

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作为方法论基础,探讨了项目行动学习的实施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扎根理论的理论模型,旨在为工作场所中的项目行动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1. 引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持续学习成为了组织和员工面临的重要挑战。

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员工快速学习的需求,特别是在面对项目化工作时。

项目行动学习作为一种在工作环境中促进学习的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和组织的关注。

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作为研究框架,旨在探索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

2. 项目行动学习的定义与特点项目行动学习是指在实际项目中,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实现个人职业成长的学习方式。

相比传统的培训学习模式,项目行动学习更注重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项目为核心,通过实际项目推动学习;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经验分享。

3. 扎根理论在项目行动学习中的应用扎根理论是一种基于数据的质性研究方法,适合用于探索员工在项目行动学习中的经验和观点。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相关实践项目的参与者进行深入访谈和数据分析,来了解项目行动学习的实施过程和影响因素。

4. 理论模型的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包括三个核心要素:项目特征、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

项目特征包括项目的复杂程度、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等因素;学习环境主要指项目团队的支持与协作氛围;学习动机包括个体的目标导向、学习动力和自我效能。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在项目行动学习中的学习效果。

5.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为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我们对多个实际项目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扎根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洛斯(Barrios)和葛兰德(Granada)于1950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人类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过程。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受新的知识或者观念时,会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参照物,从而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

在经济学教学中,扎根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经济学教学效果是指学生在经济学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对实际经济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其影响因素及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先验知识水平:扎根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经济学前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会对其后续的学习产生影响。

具有高水平的先验知识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呈现方式: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呈现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扎根理论认为,当教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契合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教学材料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扎根理论认为,当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积极参与和互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4.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扎根理论认为,当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时,他们更容易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0的深入发展,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然而,企业在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影响因素。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深入探索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明确研究问题与目标。

随后,介绍扎根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研究过程中,将采用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通过对访谈数据和案例资料的整理与编码,提炼出影响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总结,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企业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期望为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深入探索现象本质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在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其内在逻辑和机制。

在现有研究中,关于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学者们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企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

例如,企业规模越大,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推动智能化转型升级;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创新能力则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企业文化的开放性也会影响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进程。

学术参与的影响因素及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学术参与的影响因素及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学术参与的影响因素及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
分析
鞠伟;周小虎
【期刊名称】《科学管理研究》
【年(卷),期】2024(42)1
【摘要】学术参与对产学深度融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如何有效推动学术参与却是长久以来的难题,且学界又缺少对学术参与动因的关注和针对性研究。

基于多源访谈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构建学术参与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揭示学术参与发生的内在逻辑。

研究发现:①宏观情境因素、组织情境因素和个体特征因素是影响学术参与的关键因素;宏观情境因素是外部前提因素,组织情境因素是过程支持因素,而个体特征禀赋则是内部动力因素;②因素间具有差异化作用,彼此既相互独立,能单独对学术参与产生影响,又能相互叠加对其产生联合影响;③在情境因素作用下,个体特征因素和学术参与之间形成动态循环作用关系。

研究深化了学术参与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内容框架,也能为个体层面产学合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总页数】8页(P45-52)
【作者】鞠伟;周小虎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2.5
【相关文献】
1.新时代理工院校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及影响因素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2.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深度学习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3.公众参与区域生态风险防范模式影响因素及政策干预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4.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H a i an n S e 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s t C o su n l t i n g C o .L t d . , H a i k o u 5 7 0 1 0 0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r a w d a t a o b t a i n e d b y t h e i n t e r v i e w,t h i s p a p e r u s e s t h r e e s t e p s c o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t h e g r o u e M ec hani s m Res ear ch i n t he
P r o c e s s o f PPP Pr o j e c t Re n e g o t i a t j o n
— —
Ba s e d o n t h e Gr o u n d e d Th e o r y
p r o p e r t i e s( i n c l u d i n g n e g o t i a t i o n s k i l l s , n e g o t i a t i o n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 m o t i v a t i o n t e n d e n c y t h r e e c a t e g o i r e s a n d t h e d e r i v a t i v e c a t e g o r y o f t h e r e t u r n c a u t i o u s ) , n e g o t i a t i o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 i n f o r ma t i o n s h a i r n g , n e g o t i a t i o n s t r a t e y, g n e g o t i a t i o n r e —
《 软 科学} 2 0 1 7 年1 月 . 第3 1 g - . 第1 期 ( 总 第2 0 5 期)
P P P项 目再 谈 判 过 程 的影 响 因 素 内在逻辑研究
基 于扎 根 理 论
夏 立明 , 王 丝丝 , 张成 宝
( 1 . 天津理 工 大 学 管理 学 院 , 天津 3 0 0 3 8 4; 2 . 海 南海建 工程 造价 咨询 有 限公 司, 海口 5 7 0 1 0 0 )
t h e o r y t o d e a l t h e r a w d a t a a n d i f n d s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o n r e n e g o t i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P P P p r o j e c t .A n d t h e n . i t e s t a b l i - s h e s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m e c h a n i s m c o n c e p t m o d e l o n t h e r e n e g o t i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P P P p r o j e c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 n e g o t i a t o r s
摘要 : 通过访谈 获取原始资料 , 运用扎根理论 编码 技术 对原始 资料进 行三 步编码 。研究 得到 P P P项 目再谈判 过程 的影响 因素 , 并 构建 了 P P P项 目再谈判过 程影 响机理 的概念模 型。研究 发现 : 谈判人 员属性 ( 包 括谈判 能力 、 谈判 经验和动机倾 向三个范畴及 回报谨 慎这一衍生范畴 ) 、 谈判互动 ( 包括信息 分享 、 谈 判策略 、 谈判结果 三个范 畴及判 断准确性这一衍生范畴 ) 及谈 判氛围 ( 包括权 利差距 和关系两个范畴及屈服这一衍生 范畴 ) 是 三个主范畴 。同时也 得到信任是一个 中介变量 、 信息有效性是一个判别 准则。 关键 词 : P P P项 目; 再谈判 ; 影 响机理 ; 扎根理论
XI A L i . mi n g , W ANG S i — s i , ZHANG Ch e n g - b a o
( 1 .S c h o o l o fMa n a g e m e n t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fT o e c h n o l o g y ,死n n 3 0 0 3 8 4 ;
s u i t s t h r e e c a t e g o i r e s a n d t h e d e i r v a t i v e c a t e g o y r o f t h e d e t e mi r n e a c c u r a c y )a n d n e g o t i a t i o n a t mo s p h e r e( i n c l u d i n g r i g h t g a p a n d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w o c a t e g o i r e s a n d t h e d e i r v a t i v e c a t e g o y r o f t h e y i e l d )a r e t h r e e ma i n c a t e g o i r e s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 i t a l s o
DO I : 1 0 . 1 3 9 5 6 / j . S S . 1 0 0 1 — 8 4 0 9 . 2 0 1 7 . 0 1 . 2 9
中图分类号 : F 2 8 4; F 2 7 2 . 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8 4 0 9 ( 2 0 1 7 ) 0 1 —0 1 3 6— 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