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的呈现及应用

合集下载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例析5页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例析5页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例析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9.003环顾我们家里日常生活用品,如锅、壶、刀、水龙头等,它们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

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着,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有关金属感性知识,铝利用要比铜与铁晚得多,但在短短100多年里产量大幅度提高并被广泛应用,这与金属化学性质有关。

“研究物质一般步骤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中主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意义学习方法。

笔者针对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其教学设计试作剖析。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通过剖析金属化学性质方法与步骤,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地体验剖析过程,在知识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方法,在“做科学”剖析实践中形成学习意识与能力。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生活情景中感受到知识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系,学会剖析与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先行组织者”(advnceorganizer)最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1960年)提出。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将学习新材料之前,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学习材料更加抽象、概括与具体综合性,并且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联系(奥苏贝尔等,1978年)。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前设计恰当“先行组织者”,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新旧知识间联系,关注知识整体性、结构性,能促使学习者更关注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知识,从而进行有意义学习。

因此,本节课设计思路为:1.整合教材文本,设计出链接学生认知结构,使新知识同化到元认知中,这样才能真正产生有意义学习,剖析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确定教学中知识重点与难点。

2.剖析学生已有知识,并剖析其与所授知识之间联系,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向更深处延伸。

通过设计好“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心向,来帮助学习者认识当前学习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有认识结构中那一部分实质性联系,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及习得意义保持。

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质”这一上位概念之下 ,并 与乙烯的结构 、性质一起成为类属于它的下
“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 基本 类型反应 的关 系如何 ? ” 通过这一系列 问题 的思考 , 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 的理解更进一步。接下来学生就会思考 为什么氧化还原反应会有化合价 的变化呢?借助多媒体 , 模拟氯化钠和 氯化氢的形成 , 有利于学生形象的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 ,而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深刻理解 ,氧化与还原这两个相反的过程总是 同时 存在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中的原因。这样一来 , 学生靠发挥主观能动性
先行组织者也可 以分成三类 :上位组织者 、下位组织者 、并列组 织者, 因此对教学内容的组织相应地也有三种不 同的策略 。

三、“ 整台协调”策略 当先行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 于当前 教学内容 , 但二者之间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 同的属性时,对 于教学 内容的组织可以采用 “ 整合协调”策略O 、
去积极思考分析 ,突破了重点 ,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特征 。这
位概念。显然 。 通过上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整合过程 , 学习者的原有认
知结构得到扩充并形成 了新的稳定而协调的结构。在教学 中,教师根据 教学需要 ,可以不失时机地 引导 学生采用不同 的组织者 策略学习新 知 识 ,或多种运用策略一起使用 ,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意义。 通过上述 “ 结构 一 性质 一 用途”教学 内容组织策略就可 以使关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复习化合价的有关知识 ,为接下来用化合价是
否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做好铺垫 ,思考 “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 同时发生? …‘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 么?什 么是 非氧化还原反应? ”
于乙炔性质的新知识 被纳入到学 习者认 知结 构中关于 “ 不饱和烃 的性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样例5]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样例5]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样例5]第一篇:“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

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在“探索物质的变化”内容的复习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试图借鉴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关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理论,作为科学复习课设计的理论指导,以寻求突破常规,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奥苏贝尔将先行组织者阐述为“在学习的新材料前,给学习者以一种引导性的材料”。

先行组织者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特征,如:(1)一组简短的文字或图解的资料;(2)包含一个例子,有助于学习者注意它与将学习内容的类属关系;(3)提供学习教材的内容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4)能影响学习者在学习时记忆编码的过程;(5)比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包容性与概括性等等。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图解资料-碱的化学变化现象”与“简短文字-酸碱盐之间物质变化现象的描述”,作为复习过程中知识点再现及问题解决之间呈现的先行组织者,这两个引领性材料中包含物质变化的实例,提供学习内容之间、问题解决背景之间相互关系,具有概括性、抽象性与包容性,其中“图解资料”从引课部分的“碱的化学变化现象”,到最后演变为问题解决的新情境,可以首尾呼应;而“简短文字-酸碱盐之间物质变化现象的描述”这一问题情境则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要求,逐步引导学生复习归纳酸碱盐、金属、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反应规律,以达到知识概括与思维发展循序渐进的目的。

在媒体设计方面结合“图解资料-碱的化学变化现象”与“简短文字-酸碱盐之间物质变化现象的描述”等先行组织者背景资料的运用,选择以PPT课件形式呈现图片与文字背景,并在问题解决环节运用实验媒体,设计学生两人分组实验对三种物质进行鉴别,体现学生能力的运用。

“先行组织者”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的呈现及应用

“先行组织者”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的呈现及应用

“先行组织者”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的呈现及应用摘要: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

先行组织者为学生在已有知识和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可以有效的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后面学习化学的根基部分,其对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将先行组织者应用于高中必修模块教学中可以更好的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先行组织者1.问题的提出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未来发展,适应社会所需的科学素养,培养和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它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

在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刚从初中的简易浅显的化学知识中走出来,一时很难适应高中必修模块化学知识的学习。

[1]部分学生觉得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繁琐、杂乱无章,难以记忆、难以理解,认为化学难学。

出现的这种情况与化学教学中概念的教学和事实性知识较多有关,也与传统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它使学生头脑里的知识成为孤立概念的堆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学业困难。

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的十分普遍,主要原因可归于:学生认知结构中缺少能够与新知识建立适当联系的原有观念,或者学生认知结构中虽然有能与新知识相联系的观念,但不清晰,稳定性差,学生分辩不出新旧知识间实质性的区别和联系,而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大帮助。

2.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奥苏贝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先行组织者。

他认为只有被学生大脑同化了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即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合理和实质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当代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立足于学校实际,把认知心理学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

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中要先寻找一种能充当新旧知识联系桥梁的引导材料,即“先行组织者”,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同化新知识。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以便在学习初期易于同已有的知识结构相整合,使学生能从借助“组织者”将学习内容的本质部分渗透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舍弃非本质的内容。

呈现“先行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奥苏贝尔认为,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陈述性组织者,另一种是比较性组织者。

一、陈述性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同化新知识,就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含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

让学生先学习这一组织者,以便可以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正式讲课以前,先给学生介绍教材的组织结构,让学生在头脑中先形成有关教材的逻辑结构图,然后按照逻辑结构展开教学工作。

与此同时,要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使他们对心理学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是抽象的,但学生的学习是具体的,为了在知识学习之前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比如,为了讲好感知觉,在具体内容学习之前,先给学生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这就唤醒了他们头脑中已有的表象,从而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摘要:高中化学新教材打破了旧的编写体系,体现了“教本教材”向“学本教材”转变,新教材重视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编写时合理使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文章探讨“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新教材中呈现的形式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新教材;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一、问题的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很大地改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

使用新教材(本文所涉及内容均为人教版2006年第二版)进行教学后,笔者经历了从反感、疑惑到理解、欣赏的心理历程。

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现了一种“大教学设计观”,视教科书为教材与学材的统一体,认为学习完全可能发生于教师的设计之前,也可能发生于教师的设计之外。

编写时既从编的角度考虑教与学,也从教与学的角度规划编写。

教材重视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合理利用“先行组织者”,如运用“先行组织者”导出知识、乃至实现章节间的过渡,对同一知识设计不同类型的“先行组织者”[1]。

正确认识教科书中的“先行组织者”,采用合理的策略运用“先行组织者”,可为教师和学生双方提供便利,提高教学效果。

二、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奥苏伯尔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识观》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2]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主张教师有必要在讲授新的学习内容之前向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起组织作用的材料,它比即将要学习的新材料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以便为学生即将学习的更分化、更详细、更具体的新材料提供固定点,它有助于学生觉察出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其他知识,提醒学生主动将新知识与这些知识建立各方面的意义联系,从而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新知识。

三、新教材中的“先行组织者”的呈现形式根据奥苏伯尔的经典解释,组织者可以是一条定律、一个概念、一段概括性说明文字或一个(组)实验。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例析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例析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例析作者:徐顺英吴兆根来源:《化学教与学》2011年第09期摘要: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主线,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已经知道”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总结并凸显了思维的张力,突出了知识的过程性、探究性、概括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设计;例析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9-0006-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9.003环顾我们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壶、刀、水龙头等,它们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的应用着,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有关金属的感性知识,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但在短短的100多年里产量大幅度提高并被广泛的应用,这与金属化学性质有关。

“研究物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笔者针对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采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其教学设计试作探析。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通过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形成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先行组织者”(advnceorganizer)最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1960年)提出的。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将学习的新材料之前,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的学习材料更加抽象、概括和具体综合性,并且能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奥苏贝尔等,1978年)。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前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关注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能促使学习者更关注激活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从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单位:郎溪县第二中学姓名:汪国华内容提要: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例举了作者使用“先行组织者”进行教学的几个事例,用这些事例来介绍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提要: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例举了作者使用“先行组织者”进行教学的几个事例,用这些事例来介绍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公共汽车原理;大个子小个子问题;数数中的学问;分数;正比例关系。

正文: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入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

这类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期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我们所说的“先行组织者”就是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与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内在的关联。

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

奥苏贝尔有句名言: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学会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

一、“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实例1、以生活素材为“先行组织者”的应用实例1.1 公共汽车原理公共汽车到一个站台,经上、下人后车内的人数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从两种不同角度都可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比较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谁多谁少,二是比较车内原来人数和现在人数。

公共汽车原理的化学本质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实例:例:在CO还原赤铁矿石的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质量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分析:可把玻璃管内固体看成一辆公共汽车,利用第一种思维方法:点然结合化学方程式3CO + Fe2O3 2Fe + 3CO2,上车的是CO(相对质量54),下车的是CO2(相对质量132),上车的少,下车的多,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变小了,同时也可看出气体质量增加了;利用第二种思维方法:结合化学方程式,固体原来是Fe2O3(相对质量160),现在是Fe(相对质量112),公共汽车内的“人”变少了,固体质量变小,同时还可看出固体质量变小的原因是Fe失去了氧元素,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例析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例析
中的新 内容 , 属于大学 有机 化学下移 到 中学化学 的部分 内容 。由于编排 了大量的现代有机分析技 术 的新知识 , 教师普遍感到难 以驾驭 。因此 , 笔者
分析教学 内容 的知识线索 , 确定教学 的知识脉络 ; 其二 , 分析学生 已有知识 与新知识之 间的联 系, 确 定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认 知结构 ; 其三 , 根据知识 的 逻辑结 构 与 学 生 的 认 知 顺 序 , 计 “ 行 组 织 设 先 者 ” 以此为教学导航 , , 讲解 每个知 识点 ; 最后 , 进 行 总结评价 。


元素分析——确定实验式 ( 最简式 )
() 1 体验研 究有 机化 合 物 的一般 过 程 , 习 学 科学 探究 方法 ,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
1 李 比希法 .
2 现代元素分析法 .
( ) 阅资料 , 2查 了解鉴 定某有机化 合物 ( 物 药 试剂 、 染料 、 食品添加剂等 ) 过程与科学方法 。
1 知 识 与 技 能 .
() 1 知道确 定有机化合 物实验 式 、 分子 式 、 结
构式的一般过程 ; () 2 知道有机化合物 实验式 、 分子式 、 结构式
测定的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 ;
圈 2
() 3 了解 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 的相关原理 。
2 过 程 与 方 法 .
3 板 书设 计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二、 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确定分子式 1 质谱法 .
基于奥苏贝尔 的认 知 同化 学 习理 论 , 师在 教 教授新知识前 , 能设计 恰 当的 “ 要 先行 组织 者 ” , 能使学生更清楚地 认识新 知识 与旧知识 之间的联 系 , 注知识结构 的整体性 , 关 更好地注意 到 自己认 知结构 中已有的固定概 念 , 并将 新知 识建立 于其 若为满分 , 则归为水平5 部分得分, , 则归为水平 4 。 这种评分标准将学生 间的细微标 准区分开来。知 识, 实用性强 , 但难度 较大 , 在新课 程标 准 中属 且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第 305 期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
JICHUJIAOYU LUNTAN
教材教法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陆 晔 (江苏省宜兴中学)
摘 要:为避免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死记硬背,在教学上应用先行组织者为材料组织教学,以 旧引新,同化知识,化解难点,来实现有效教学。“先行组织者”是指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具有普 遍意义的背景观念材料。“先行组织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帮助学生提高其所掌握知识 的层次性、组织性,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适当的、稳定的和清晰的认知结构。高一、高二化学教学中,“先 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于正式学习材料。”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由认知 结构中已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背景观念材料。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先行组织者”是一个行 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帮助学生提高其所掌握知识的 层次性、组织性,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适当的、稳定的 和清晰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可以促使 学习者在其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之间架起一道桥 梁,从而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三、 教学实践
本人在新课程高一、高二化学教学中,尝试把“先 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以下是具体的 实践。
(一)对难建立的概念、原理要唤起学生对已有 知识的联想
化学概念是对自然界中具有共同特征的化学现象 所进行的组织,是对众多个别化学现象进行概括的结 果。化学原理是对化学概念之间关系所进行的概括。它 们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大多数学生初学原理和概念会 有一定困难。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当 课堂上所讲的知识里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的东西时, 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为了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 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状况,且找出这些概念中全文最关 键、最有包容性的概念。从关键概念出发,寻找各概念 之间的联系,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将所有的概念整理归 类,来更好地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与联想。对 于抽象的知识,我们常会将它置于一个下位学习的环 境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构建新的认 知体系。如“物质的量”的教学,我们可以找到其上 位概念,使它变成下位概念。在教学中把国际单位制 中的七个物理量及其单位列出,使“物质的量”变成“物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以“萃取”教学为例宜昌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陈涛443000摘要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点。

先行组织者无疑为化学概念教学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在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本文以“萃取”教学为例,分析了先行组织者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意义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化学概念;应用1 化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知识网络中充当“节点”的作用。

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是概念的同化——新概念在大脑里寻找适当的位置,新概念就被联结拼合上去成为大脑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学生在学习新的化学概念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第一,对新概念完全陌生,且新概念本身较抽象,如“化学键”内容的学习;第二,对新概念不完全陌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不能明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

基于以上两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调整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加强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同化理解新概念。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化学概念的教学采用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于易理解的概念只做简单的介绍;对于难理解的概念,就“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其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其实,任何概念都有它的知识背景,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更何况化学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建立在对化学概念真正的理解之上的。

如果只是机械地“讲授——练习”,那么,教师就成了“灌题漏斗”,疲惫不堪;学生也就成了“做题机器”,苦不堪言。

久而久之,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把鸭子养肥,而且还失去了原有的灵性。

2 关于“先行组织者”2.1“先行组织者”理论“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理论家、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60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背景观念材料。

在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涉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和抓手,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224000)洪万全●摘要:“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对不熟悉教材内容的理解,简化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本文主要对“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先行组织者;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333(2016)27-0082-01纵观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现状发现,学生对概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表示:“化学不是只要记住实验原理就可以了吗?”,充分体现出学生对化学概念教学的误解,对概念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部分教师没有找到化学概念教学的切入点,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形成了不利影响.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其实是一种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出来的引导性材料,将其合理应用于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知识背景,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也可以实现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原理和概念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所以,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出先行者组织教学策略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一、呈现先行组织者概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形式是理论知识的形式出现,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内容,迅速理解教学内容.但由于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课堂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形成了不利影响.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内涵,利用先行组织者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化学课堂,增强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注意力,让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提高化学概念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现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萃取和分液”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先呈现出了先行组织者,对于物质分离的方法,提出了两种方法,分别为过滤和蒸发,其中过滤主要适用于不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蒸发则主要是用于可溶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并针对两种方法,列举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例如除去食盐中的泥沙和海水粗制盐.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倾向,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根据实验原理提问“如何分离油和盐?”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化学知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离办法,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中可以看出学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氛围.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应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总结,呈现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先行组织者.二、呈现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迅速地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特点,呈现出先行组织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第二阶段呈现出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以化学实验“萃取和分液”为例,教师在呈现学习材料的时候,分别呈现出化学概念,并举例进行说明.对于“萃取”的概念为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互不相溶的溶剂在溶解度不同,用溶剂将溶质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称为萃取.教师选取的案例为:用四氯化碳将碘从碘的饱和溶液中萃取出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就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化学概念知识,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通过完成化学实验,使学生对化学概念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和印象.由此可见,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呈现学习新材料是关键性的步骤,也决定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呈现学习材料的时候,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学习材料.三、加强认知结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在第三阶段加强认知结构,要求运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对学习材料进场阐述,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材料中蕴含的内涵,确保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知识原理,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再以化学实验“萃取和分液”为例,为了加强学生的认知结构,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以练习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习题为“萃取操作汇总对两溶剂的要求”和“再举两个萃取适用的物质分离的实例”,其中第一个习题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重要化学概念知识的印象,第二题目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内容紧密相关,通过这一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可以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所以,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应用于高中化学概念教学,教师必须注重加强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完善化学知识系统,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参考文献[1]蒋红年.高中生化学核心概念学习障碍及教学策略的研究———以鲁科版化学必修1为例[D ].北京师范大学,2011.[2]余爱民.问题情境教学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教学思考[D ].//第九届全国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34-138.[3]张金怡.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15,(10):24-26,5.—28—。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谓物质 的量 呢?即对一个物质包含 的微观粒 子总和进行衡 量的物理 量 , 用m o l 表示 , 1 摩尔物质含 有的微粒数 是相 同的 , 称作 阿伏伽德 罗常 数 , 为6 . 0 2×1 0 2 3 。 在实际讲解 时 ,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 以往 的知识或 已知 的事物进行 回 顾, 发出提问 : 大家所 知道 或学 过的物 理量有 哪些 呢?很 多学 生纷纷 回 答, 时间 、 长度 、 质量 、 电流。教师 急需 提 问 : 国际上 有 7个通 用 的物 理 量, 除了刚才所说 的几 个 , 谁 知道还 有哪 些?学生 中很少有 人 回答 。教 师便 可将答 案公 布 : 还有摩尔 、 开尔 文和坎德拉三 种。其 中 , 摩尔表示 物 质的量 , 大家可知道物 质的量是用来表示什么 的? 学生因为对这些都不 了解 , 好奇心较 重 , 而 教师通 过这 一系列提 问 吊足了学生 胃口, 接着便 可 由浅 人深地将 摩尔进 行详 细解释 , 这种方 法 同样是利用了学生以往所 学的知识 , 以他们熟知 的“ 物理 量” 为基 础 , 加 以延伸扩展。 3 . 盐类水解 的学 习 教 师提 出疑问 : 酸碱溶液恰好 中和反应 的盐溶 液是否呈现出 中性?多数 同学认为是 肯定 的。教师便 可通 过具体 实验 揭露答 案 , 实验 结 果 表明 : K N O 3和 N a C L溶 液显 示 出 中性 , 但( N H 4 ) 2 S 0 和C H , C O O N a 则分别显酸性和碱性 。在此基 础上可引 出电离平衡 的概念 , 使 同学对盐类水解有更深一层 的认识 。 4 . 利用模型 实物模 型较 为简单 , 学生 也容易接 受 , 化 学生 产过程 中有许多设备 , 教师可在课堂上 引进 一些典 型设备 的模型 , 通过 这些直 观形象 的模型 , 学生很容易便能够理解化学生产设 备的结构原理 以及生 产流程 , 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想象 型模 型则可用来 表达 比 较抽象 的事物 , 如化合价 、 电子云等 , 分子结 构、 原子 结构 以及各 自的排 列是学 习的难点 , 教师可将这 些抽象 的 内容 具体化 , 以图像 或道 具的形 式将其 内部结构清晰地展示 , 有利于加深学 生对原子 、 分子 的性质 、 变化 规律等方面 的认识 。 四、 结束语 知识之 间总有一定的联 系 , 尤其 是理科 类 , 高 中化学 知识 和 以往 学 过的化学甚至物理知识都有 联系 , 在学 习新知识 前 , 采用 先行组 织者 教 学策 略, 可 准备好 引导材料 , 建立起新 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 从 而促进学 生 更好地学 习。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呈现方式及其应用-最新教育资料

化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呈现方式及其应用-最新教育资料

化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呈现方式及其应用一、“先行组织者”简介“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奥苏贝尔非常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他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新知识被同化到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先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具有包摄性较广、概括性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学习的知识。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

奥苏贝尔指出“先行组织者”能促进学习者关注并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原有概念)和“需要知道的”(新概念、新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使原有观念能对新概念、新知识起到固定、吸收作用(成为新知识的“固着点”),促进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或者新知识顺应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先行组织者可以是一条定律,一个概念或一个公式,也可以是一段概括性说明文字或一张图片或形象化的模型等。

在化学教学中,先行组织者最宜于两种情况下运用。

第一,当学生面对新的化学知识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已有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学生所学新知识的组织者,让学生先学习这一组织者,以便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第二,当学生面对新的知识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同化新知识的适当概念,但原有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不清,则可以设计一个指出新旧知识间异同的组织者,使学生在比较和鉴别中掌握新知。

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

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

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说到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作用,哎呀,这个话题真是让我有点想停下来说几句,因为它就像是给学生脑袋里插上了一根充电线,让他们的思维立马活跃起来!其实先行组织者说白了,就是让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或者说给他们一点“预热”。

有点像咱们去吃火锅前,得先喝个汤,暖暖肚子,做好准备。

想想看,如果一头栽进知识的海洋里,没个方向指引,肯定会迷失对吧?这时候,先行组织者就是那个能帮你打个导航的人。

可以是一个问题、一段话、一幅图片,甚至一个小小的故事。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帮学生打开新知识的大门。

先行组织者能帮学生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不是随便说说的哦。

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现在要上生物课,今天要学“植物的光合作用”。

如果老师直接扔出一堆专业术语,学生瞬间就懵了,脑袋里一片空白。

可要是老师先通过一段简单的描述,像“你有没有想过,植物为什么能自给自足,不需要人喂饭?”来带动学生的思考,瞬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哎,这一招是不是很妙?通过先行组织者,学生的思维已经有了一个方向,再继续深入学习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那么陌生,也不容易掉进“完全不懂”的漩涡里。

更重要的是,先行组织者还能帮助学生整理思路,避免一开始就乱成一团。

你想啊,学习就像是修一座大楼,光是打好地基就得有个蓝图。

没有先行组织者的铺垫,学生就像是拿着一块砖头站在工地上,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但有了先行组织者之后,学生的脑海中至少有了一个轮廓,知道这堂课大概是怎么回事。

就好像你要去旅游之前先看一下目的地的地图,知道自己去的是哪里,整个旅程心里有数,心情也会轻松很多。

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是给学生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在进入新课题时,能有一个清晰的视野,避免在海量信息面前感到茫然无措。

再说了,先行组织者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重点。

你想,一堂课总有那么几块内容特别重要,学会了它们,其他的知识也会像搭积木一样顺理成章。

阐述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三类先行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

1上位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上位组织者”是指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二者存在类属关系。

设计上位组织者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在教材在编写中很多地方也体现了这一策略。

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第一章“走近细胞”,其内容就相当于整个生物1内容的上位先行组织者。

学生通过第一章内容的学习,对细胞形成整体、初步的认识,这就建立了一个有关”细胞”固着点,可以去进一步同化、吸收后面各章细胞细化的各方面内容,像“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三章)等。

再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第二章内容主要是了解组成细胞的各类化合物,在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就先向学生指明细胞中有六大类化合物,这也就是整个第二章内容的一个上位先行组织者。

有了这个上位先行组织者,就可以去同化固定后面逐一细化的内容,即各化合物的具体介绍,使知识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机械地堆在一起。

2下位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下位组织者”是指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二者存在总括关系。

下位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下一例。

3并列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列组织者是指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内容,但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关联,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不是类属或总括关系,而称之为并列组合关系。

根据这种关联或者说并列组合关系的具体表现,又可以分为“相似”、“相反”、“相关”三种情况,对应地,并列组织者也可再细分为“相似并列组织者”、“相反并列组织者”、“相关并列组织者”三种类型。

4,相反并列组织者在教学中的应用相反并列组织者就是指先行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呈现一种相反的关系,这种相反的关系,使得它们之间极具可比性,利用这种相反性、可比性可以来同化、吸收新知,。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教学内容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教学内容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及教学应用举例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

目的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这类引导性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应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即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组织者”。

由于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出来,目的是通过它们的先行表述或呈现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不仅有助于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认识到当前所学内容与自己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哪一部分有实质性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习得意义的保持。

先行组织者可以分成三类:(1)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

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二者存在类属关系。

(2)下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

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二者存在总括关系。

(3)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内容,二者之间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是并列组合关系。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假设的基础之上:(1)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按层次结构组织,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知识处于较高层次,随着抽象概括程度降低,其所处层次也逐步降低;(2)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实施步骤第一,确定先行组织者。

第二,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1)“渐进分化”策略(2)“逐级归纳”策略(3)“整合协调”策略例如:历史内容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进行类比。

因此可以设计比较性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理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先行组织者理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先行组织者理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高中化学课程作为中学阶段化学教育的基础,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科学素养,为今后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化学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知识难以掌握和应用。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因此,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研究和应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先行组织者理论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组织学习内容中的先导知识,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目前,先行组织者理论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的教学中。

然而,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还相对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先行组织者理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究先行组织者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并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了解其在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学生中的应用效果。

2. 分析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先行组织者课堂教学模式。

3. 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方法和先行组织者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效果,探究先行组织者理论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等方面的作用。

4. 提出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理论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的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源,了解先行组织者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综述和归纳;其次,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先行组织者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实验;最后,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和总结先行组织者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行组织者”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中的呈现及应用摘要: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
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

先行组织者为学生在已有知识和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可以有效的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后面学习化学的根基部分,其对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将先行组织者应用于高中必修模块教学中可以更好的使学生理解
学习内容,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先行组织者
1.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学
生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未来发展,适应社会所需的科学素养,培养和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它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不可缺
少的基础。

在必修模块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刚从初中的简易浅显的化学知识中走出来,一时很难适应高中必修模块化学知识的学习。

[1]部分学生觉得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繁琐、杂乱无章,难以
记忆、难以理解,认为化学难学。

出现的这种情况与化学教学中概念的教学和事实性知识较多有关,也与传统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它使学生头脑里的知识成为孤立概念的堆砌,学生的
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学业困难。

学生机械记忆知识的十分普遍,主要原因可归于:学生认知结构中缺少能够与新知识建立适当联系的原有观念,或者学生认知结构中虽然有能与新知识相联系的观念,但不清晰,稳定性差,学生分辩不出新旧知识间实质性的区别和联系,而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大帮助。

2.先行组织者的概念
奥苏贝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先行组织者。

他认为只有被学生大脑同化了的东西,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即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合理和实质的联系。

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

也就是说,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应先向学生提供一个与教学内容适当相关的、包容性较广的、概括性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学习的知识。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组织者,用于提供适当的类属者,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如高中化学在分散系的基础上,引出溶液、浊液、胶体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胶体的概念和有关知识;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类推的材料,它用于新旧知识的整合和辨析,如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可由初中化学中得失氧的观点引申到得失电子的观点、深入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
3.先行组织者在必修模块中的呈现及应用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在不断总结创新的基础上,改变了旧高中化学课程中繁、难、偏等不好的倾向,为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个标准参考。

而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中的呈现处处可见。

3.1图表式组织者
图表式组织者可以创造出某一独特的形象,令人一目了然,尤其是一些不能用直观感觉观测的客体,如果通过想象的图象加以描述,能秀外惠中.使人心领神会.有时,一个鲜明新颖的图形所表达的内容是文字叙述望尘莫及的。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出某一独特的图示,使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达到认知结构渐进分化和融会贯通的目的,使学生对知识能够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文字叙述式组织者
文字叙述式组织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出现,科学、准确、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该组织者通常应用于化学概念的教学中。

例如在《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讲到化学平衡这个概念时,可以给学生呈现化学平衡的四字口诀,即“逆”、“等”、“动”、“定”。

“逆”指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等”指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指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定”指“平衡浓度不随时间而变”,有了该四字口诀,学生能够有效的记忆并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并同时能够轻松的记忆住化学平衡的几个重要的特征。

3.3实验式先行组织者
在《化学必修1》中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开篇就讲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人们对科学规律的发现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探究和验证逐步完成的。

化学研究主要用的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也离不开实验。

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化学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高中化学对于燃烧概念及条件的学习,需要修正或改变学生在初中时掌握的燃烧知识,因此教师若只是讲解,其效果是很差的。

此时可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燃烧的概念,即设计先行组织者: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铜在氯气中的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等。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化学学科认知定势无法包容的新因素的分析,逐步实现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燃烧的概念——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3]
3.4比较式先行组织者
在高中化学必修部分的教学中,有很多概念是类似的,这时就可以运用比较式先行组织者。

对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在有机部分的学习中尤为重要。

例如在高一必修2中学习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是,教师可以将前面学习的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联系起来,给学生呈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一物质的概念的对比,使学生能清晰明了这五个概念,并能在相关题目中加以应用。

先行组织者是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有效手段,通过在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打开一道通往未知知识的大门,通过教师提供合适的先行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思维品质等。

教师只有正确的使用合适的先行组织者,才呢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才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魏建方.先行组织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实验教
学法研究.2008(10)
[2] 裘建浩.“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先行组织者”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4(4)
[3] 杨雪岚.先行组织者和化学概念教学.浙江教育学院学
报.20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