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单元通假字梳理

合集下载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假设: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似乎,好象〕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设〕余悲之,且日:假设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快乐〕3、辞: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辞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遥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那么名微而众寡〔细小稍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缱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假设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3、焉用亡郑以陪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4、邻之厚,君之薄也.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5、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⑴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e ,快乐.⑵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粹〞,cu i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⑸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8)故振慑同上.(9)设九宾宾,通“候〞,候相(bin xi an g ),迎宾赞礼的人.做旧读b 1 n.(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12)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13)奉之同上.(14)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15)卒起不意卒,通“猝〞,cU,仓促,忽然.(16)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17)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18)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二、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亲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⑶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 a Q O(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7)还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8)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9)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10)图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11)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12)诏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13)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3)前为谢日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4)樊於期乃前日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⑸左右既前同上.(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7)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8)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9)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10)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11)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1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13)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四、古今异义词(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⑷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成心〞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⑺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限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五、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2〕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3〕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⑷待吾客与〔之〕俱〔往〕〔同上〕〔5〕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6〕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⑺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日〔同上〕〔8〕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9〕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10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11〕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12〕献〔于〕秦王〔省略介词〕〔13〕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14〕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15〕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3、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⑵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5、固定结构⑴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方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反问,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六、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怒到极点.(2) 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颍?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⑶ 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 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亦作怒发冲冠.(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开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方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 1 o 鸿门宴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崎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抱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由于.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10.胜沛公不胜梧杓: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12.置沛公那么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四、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崎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6.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办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亡秦之续耳.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假设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 “为〞是语气词.〕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文化常识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一一亚父一一沛公〔张良〕九、虚词总结:1.【而】〔一〕用作连词.1.表现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2.表现润饰关系,即衔接状语.可不译.项王按剑而跟曰:“客何为者〞〔?鸿门宴?〕3.表现目标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一〕用作疑问代词.1.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二〕何:通“呵〞,喝问.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鸿门宴?〕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2.表现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4.【乃】〔一〕用作副词.1.表现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光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5.【且】〔一〕用作连词.1.妥协关系,尚且,还.①臣逝世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假设】〔一〕用作代词.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那么译为"你的".①假设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②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萧亚轩演唱会假设属:你们这些〕7.【所】〔二〕助词表现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一〕动词.2.认为,以为.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联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对,向.①为之奈何〔?鸿门宴?〕〔三〕句末语气词,表现疑问或反诘.呢.①如morethanone的用法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9.【也】〔一〕句末语气词,⑴表现断定语气.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10.【以】连词.表现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动往往是后一动作行动的手腕或方法. 可译为"而"或省去.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通假字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通假字梳理

必修一第二单元通假字梳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愉快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烛之武退秦师》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呈现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秦王方还柱走还,通“环”,绕——《荆轲刺秦王》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拒绝内,通“纳”,接纳,使进入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的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仇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不——《鸿门宴》必修一第二单元词类活用总结:《烛之武退秦师》:晋军函陵:驻军,名词作动词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使动用法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形容词作动词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鄙远,远地,形容词作名词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阙秦以利晋:使……获利,名词使动用法《荆轲刺秦王》进兵北略地:向北,名词作状语函封之:用匣子,名词作状语发尽上指冠:向上,名词作状语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名词作状语前为谢曰:走上前,名词作动词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皆白衣冠以送之:形容词作动词使使以闻大王:使动用法,使……听到《鸿门宴》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吾得兄事之:名词作动词,侍奉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名词作状语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使眼色刑人恐不胜:名词作动词,施加肉刑道芷阳:名词作动词,取道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动用法,让……称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动用法,使之活,救了他的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常以身翼蔽之:像鸟用翅膀,名词作状语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今异义词总结:《烛之武退秦师》以为:古,把…..当作;今,认为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行时带的包裹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乏困:古,缺乏的东西;今,精神不好夫人:古,那个人;今,成年男子的配偶去:古,离开;今,到、往《荆轲刺秦王》:涕:古,眼泪;今,鼻涕穷困:古,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生活穷困,经济困难长者:古,品德高尚的人;今,年长的人有意:古,有心意,引申为同意,愿意;今,有“故意”之意遇:古,对待;今,碰见,遇到深:古,刻毒;今,有深度,跟“浅”相对于是:古,在这时;今,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不顾:古,不回头;今,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左右:古,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表两种方向或大体范围、有时有控制之意可以:古,可以用它来,“可以之”的省略;今,表可能,能够、许可币:古,礼品;今,货币郎中:古,宫廷的侍卫;今,称中医医生偏袒: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双方中的一方《鸿门宴》:山东:古,指崤山以东的地方;今,指山东省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指河北省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指河南省婚姻:古,结成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高一二通假字

高一二通假字

必修一、二通假字輮暴知生受不冯缪尊僇趣厌当輮:同“煣”有:同“又”知:同“智”生:同“性”受:同“授”不:同“否”冯:同“凭”缪:同“缭”尊:同“樽”僇:同“戮”趣:同“趋”厌:通“餍”当通“倘”暴通“曝”必修三通假字锡辟缙陵僇曒赀曷共厌说知质不庭案详宾缪孰距内要倍蚤郤坐啗豪泾兹锡同“赐”辟同“僻”缙同“搢”陵同“凌”僇同“戮”曒同“皎赀同“资”曷同“何”共同“供”厌同“餍”知同“智”质同“锧”不同“否”庭同“廷案同“按”宾同“傧”缪同“穆”孰同“熟”距同“拒”内同“纳”倍同“背”蚤同“早”郤同“隙”坐同“座”啗同“啖”辩同“辨”兹同“滋”说同“悦”详同“佯”要同“邀”豪同“毫”必修三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同“赐”)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独五人之曒(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要项伯(同“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必修一通假字。

文言知识梳理

文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7.而燕国见陵之耻陈矣。

(“陵”通“凌”,凌辱)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文言实词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3.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4.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5.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6.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7.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动词排列)陈言务去(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9.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0.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1.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或者谦称自己)12.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3.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利用某种名义或力量)14.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5.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16.诸郎中执兵。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 (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
译为:有……的呢)
素材运用
烛之武退秦师
素材运用赏析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
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
言善辩,聪慧机智。历史危难之际,能够在
危难面前“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的人不可胜数,但能够像烛之武这样识大体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这个伯乐就是
佚之孤,千里马就是烛之武。如果没有佚之孤对
烛之武的充分认识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
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其结果是“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第二课时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
兴 yuè) 2.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淬
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
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 “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
“震”,震慑)
8.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 bìn。)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 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
之事)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 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 南 (省略介词“于”)
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已”同“矣” ) 行李之来往,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供应。

读gōng)秦伯说 ( “说”通“悦”,快乐) 失其所与,不知 ( “知”通“智”,理智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快乐,喜爱。

今天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惧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忽然。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 ( “要”通“邀” )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旦日不行不蚤来谢项王 ( “蚤”通“早” )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坐”通“座”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假如不这样 )二、解说以下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认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 款待过客 ) 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来往。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乏的东西。

今义:疲惫。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古义:穷途末路。

今义:贫困。

6、樊将军仰天叹气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包庇两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域。

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进出与特别也古义:不测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域。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南地域。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小人的谗言。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备课时间:2012-9-18 主备教师:赵海波备课组长签字:班级:姓名:一、写出下列字的通假字及解释1.《烛之武退秦师》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失其所与,不知()2.《荆轲刺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今日往而不反者()请辞决矣()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色变振恐()图穷而匕见()秦王还柱走()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古今异义词1.《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今义:行李之往来。

古义:今义:共其乏困古义:今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亦去之古义:今义:2.《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今义:而伤长者之意古义:今义:将军岂有意乎古义:今义: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今义;左右乃曰古义:今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今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今义: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今义: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今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今义:3.《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今义: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将军战河北古义:今义:臣战河南古义:今义:庄则入为寿古义:今义: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古义:今义:约为婚姻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越国以鄙远()(5)邻之厚,君之薄也()(6)既东封郑()(7)若不阙秦()(8)阙秦以利晋()(9)共其乏困()(10)与郑人盟()(11)唯君图之()(12)夜缒而出()(13)朝济而夕设版焉()2.《荆轲刺秦王》(1)樊於期乃前曰()(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4)皆白衣冠以送之()(5)使使以闻大王()(6)乃朝服,设九宾()(7)群臣怪之()(8)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9)进兵北.略地()(10)其人居远.()(11)发尽上.指冠()(12)箕.踞以骂曰()3.《鸿门宴》(1)沛公军霸上。

高一语文课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语文课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语文课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归纳高一语文课本一二单元知识点整理1(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重点翻译句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1.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_,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其(1)始舍于其址。

高一语文必修一 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 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懦弱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道:5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二、实词活用:1夜献城而出来:2既东封郑3晋军函陵:4越国以鄙远:5共其乏困:6肆其西封:7烛之武退秦师:8若亡郑而有利于君:9阙秦以利晋: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越国以鄙远:12既东封郑:三、特定句式:1、就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敢于以愁神职5以其不敬于晋:6且贰于楚也:7若亡郑而有利于君:8何厌之有:何存有贱?四重点虚词:之2、是寡人之过也3西南边之薄,君之薄也4何厌之有以1、以乱易整2、以其不敬于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越国以鄙远5焉用亡郑以陪邻?1今旧矣,懦弱为也已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夫晋,何厌之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矣1焉用亡郑以陪邻?2子亦有不利焉3太少矣,月自身利益东山之上,停留于斗牛之间。

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若不阙秦,将矣挑之?五译者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图穷而匕首见:5秦王还柱而走: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1群臣侍殿上者12使毕使于前13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切齿拊心:又并作“切齿腐心”。

形容怨恨到极点。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6卒起不意:二、实词活用:1、回师北略地:北,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3函封之:4箕踞以怒骂曰:5樊於期实乃前曰:6并使畸节言大王:7太子晚之:8群臣鬼之:9发尽上指冠10乃朝服11实乃欲以生劫之12其人居远未来13今行及而无信,则秦王未慈祥也三、特定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7见燕使者咸阳宫8秦王购之金千斤9取之百金发上指冠:毛发举起的样子。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汇总摘要:一、引言二、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1.通假字的定义2.必修一到五通假字的分类三、具体通假字举例1.必修一通假字2.必修二通假字3.必修三通假字4.必修四通假字5.必修五通假字四、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五、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正文:【引言】通假字是汉字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它涉及到音、形、义三个方面。

在我国的汉字教学中,通假字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必修一到五中的通假字进行汇总和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高中必修一到五通假字概述】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相同或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但意义不同的字。

在高中必修一到五的教材中,通假字的出现频率较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同音通假:如“辨”与“辩”,“盖”与“盍”等;2.近音通假:如“者”与“诸”,“得”与“德”等;3.形近通假:如“戍”与“戊”,“鸟”与“隹”等;4.义近通假:如“说”与“悦”,“知”与“智”等。

【具体通假字举例】【必修一通假字】1.“给”与“帴”:如《荆轲刺秦王》中的“给其所需”。

2.“倍”与“背”:如《陈情表》中的“倍道而行”。

【必修二通假字】1.“祇”与“只”:如《庐山谣》中的“祇树”。

2.“以”与“已”:如《逍遥游》中的“以游无穷”。

【必修三通假字】1.“谢”与“榭”: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谢公宿处”。

2.“缆”与“揽”:如《满江红》中的“缆船”。

【必修四通假字】1.“陡”与“徒”:如《登高》中的“陡峭”。

2.“秋”与“愁”:如《秋浦歌》中的“愁肠”。

【必修五通假字】1.“历”与“雳”:如《赤壁赋》中的“历历可数”。

2.“稍”与“梢”:如《水调歌头》中的“稍逊一筹”。

【通假字在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通假字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文的原意,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通假字】1.系统学习: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系统地学习通假字的定义、分类和具体例子;2.归纳总结:将所学过的通假字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实践应用:在阅读和写作中,注意观察通假字的使用,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现象总结 - 副本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现象总结 - 副本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 不如因善遇之
•(沛公)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2、词类活用的分类 (1)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 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 (2)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 为名词; (3)形容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 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 动用法

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现象——词类活用
3、课文词类活用归纳
3、 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 语,在早晨;在夜晚)
3、 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 语,在早晨;在夜晚)
3、 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 语,在早晨;在夜晚)
文学常识——《左传》
《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 史著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 “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 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 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 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 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1)《烛之武退秦师》 (2)《荆轲刺秦王》 (3)《鸿门宴》

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 词作名词,远地。)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 变薄弱。) 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疆界。) 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三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3、王说:说,通“悦”,高兴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二、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三、词类活用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8、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1、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12、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四、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臣闻之(于)胡龁曰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及(其)陷于罪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7、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8、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9、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主谓倒置句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2、若是其甚与五、一词多义1、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讲述)(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3)道芷阳间行(取道)(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规律、途径)(6)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2、诚(1)诚有百姓者(的确)(2)是诚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3、闻(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使……听到)(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到)(4)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听到)(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到)(6)闻鸡起舞闻风而动闻过则喜(听到)(7)(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8)(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文献)(10)(屈原)博闻强识(见闻)4、是(1)是诚何心哉!(这)(2)是乃仁术也!(这)(3)是以后世无传焉(这)(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5)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6)是心足以王矣(这)5、盖(1)盖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为什么不)(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盖子)(3)枝枝相覆盖(遮盖,掩盖)(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胜过,超过)(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6)颜渊、子路侍。

【免费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整理复习2

【免费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整理复习2

距关,毋内诸侯
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古今异义词
1.《烛之武退秦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备课时间:2013-9-23
班级:













今义:
古义:
(5)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6)何辞为
(7)为击破沛公军
(8)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9)乃为装遣荆轲
(10)为之奈何
(1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而
(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
(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6)夜缒而出
(7)今急而求子
(8)朝济而夕设版焉
6.因
(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二单元通假字梳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烛之武退秦师》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呈现
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秦王方还柱走还,通“环”,绕
——《荆轲刺秦王》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拒绝
内,通“纳”,接纳,使进入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的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仇隙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不
——《鸿门宴》
必修一第二单元词类活用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驻军,名词作动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使动用法
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形容词作动词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鄙
远,远地,形容词作名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
阙秦以利晋:使……获利,名词使动用法
《荆轲刺秦王》
进兵北略地:向北,名词作状语
函封之:用匣子,名词作状语
发尽上指冠:向上,名词作状语
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名词作状语
前为谢曰:走上前,名词作动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皆白衣冠以送之:形容词作动词
使使以闻大王:使动用法,使……听到
《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名词作动词,称王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动词,侍奉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名词作状语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刑人恐不胜:名词作动词,施加肉刑
道芷阳:名词作动词,取道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动用法,让……称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动用法,使之活,救了他的命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
常以身翼蔽之:像鸟用翅膀,名词作状语
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今异义词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
以为:古,把…..当作;今,认为
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行时带的包裹
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乏困:古,缺乏的东西;今,精神不好
夫人:古,那个人;今,成年男子的配偶
去:古,离开;今,到、往
《荆轲刺秦王》:
涕:古,眼泪;今,鼻涕
穷困:古,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生活穷困,经济困难
长者:古,品德高尚的人;今,年长的人
有意:古,有心意,引申为同意,愿意;今,有“故意”之意
遇:古,对待;今,碰见,遇到
深:古,刻毒;今,有深度,跟“浅”相对
于是:古,在这时;今,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不顾:古,不回头;今,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古,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表两种方向或大体范围、有时有控制之意可以:古,可以用它来,“可以之”的省略;今,表可能,能够、许可
币:古,礼品;今,货币
郎中:古,宫廷的侍卫;今,称中医医生
偏袒: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鸿门宴》:
山东:古,指崤山以东的地方;今,指山东省
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指河北省
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指河南省
婚姻:古,结成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