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讲义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10.然
①然.不自意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连词,然而 代词,这样
③项王默然.不应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1.且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且.为之奈何 四、词类活用
连词,尚且 副词,将要 副词,将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于是项伯复夜.去 ②吾得兄.事之 ③日.夜.望将军至
军队 兵器 士兵
2.发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出发 打开 发射
3.诚
①诚.能得樊将军首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副词,果真 副词,实在
4.顾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连词,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
②顾.笑武阳
回头看
③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拜访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难道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6.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 宽容、原谅 。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7.诸郎.中.执兵
古义: 宫廷的侍卫 。
今义:称中医医生。
8.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 。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三、一词多义
1.兵
①秦兵.旦暮渡易水 ②不得持尺兵. ③不及召下兵.
8.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
w èi,介词,替
②客何为.者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④我为.鱼肉
w éi,动词,做,干 w éi,动词,认为 w éi,动词,是
⑤何辞为. w éi,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
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复习 课件—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文言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 因为 介词 拿,用 连词 表目的 相当于“而”
同上
介词 把
文言虚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词 表顺承 连词 表修饰 连词 表顺承 连词 表转折
文言虚词
君亦无所害。 • 夫晋,何厌之有?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日以尽矣 ③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④请辞决矣 ⑤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⑥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⑦图穷而匕首见 ⑧秦王还柱而走 ⑨卒起不意
①情意、心意(而伤长者之意)
意:②意料(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③意思(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①让(使工以药淬之 使毕使于前)
使:②命令,派遣(使使以闻大王) ③使者(使使以闻大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使命(使毕使于前)
还:①返回(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通“环”、绕(秦王还柱而走)
陈:①陈述(恐惧不敢自陈) ②通“阵”、列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顾:①只是,不过(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回头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①携带(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提:②投掷(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重点句式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 未可亲也。
•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
2.古今异义
• (1)今闻购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处境困难。 今义:经济困难
• (3)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贫困
• (4)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 今义:汉字的造
• (5)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提,投掷。 今义:悬空拿着
眦zì:眼眶。
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肩:猪前腿。 俎zǔ:砧板。
道芷阳:取道芷阳。 间行:从小路走。
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6.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驻扎。名词用作动词。 2.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形容词用作动词。 3.臣活之: 使……活。使动用法。 4.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 5.籍吏民: 登记户籍,名词用作动词。 6.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翅膀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7.头发上指: 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8.刑人如恐不胜: 处以刑罚,名词用作动词。 9.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名词用作动词。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他)为王,名词意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1.字音: ①汜,fán,字的左边为“三点水”,故其义必与水相关。指汜水的南面。 ②缒,zhuì,字的左边为“绞丝旁”,故其义与绳索、丝绸相关。意为用绳子拴
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③共,在文中是一个通假字,通“供”,供给之意,读gōnɡ。 ④阙,形声字,读作quē,意即门户受损。 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时,读pánɡ。
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文总复习 课件 (共55张)
《左传》介绍:
●《 左 传 》 是 “ 十 三 经 ” 之 一 , 它 和 《 公 羊 传 》 、 《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 三传”。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 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 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古今异义
东道主 行李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 现在一般引申为泛指宴客的主人。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 所带的包裹、箱子。
夫人(微夫人之力) 古义:哪个人。 今义:妻子的尊称
亦去之
古义:离去。 今义:常用于从 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名词→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驻军,驻扎 越国以鄙远: 意动,以……为边邑 与郑人盟: 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 计划,考虑
按剑而跽 (跽,jì 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肩
(彘,zhì 猪)
刀俎
(俎,zǔ 切肉用的砧板)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失其所与,不知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夫晋何厌之有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表陈述 “共”通“供”,供给 “阙”通“缺”,损害 “知”通“智”,明智 “说”通“悦”,高兴 “厌”通“餍 ”,满足
❖缒 济水 鄙 共 逢孙 戍守 阙说 知
❖ 淬 忤 徵 濡缕 创痛 卒 揕 拊掌 ❖ 骨髓 提 箕踞 目眩 樊於期
1.注音释义
旦日飨士卒 (飨,xiǎng 用酒食款待)
鲰生说我曰
(鲰,zōu 短小,浅陋)
戮力
(戮,lù 联合,一同)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课件课件
微言大义
微风
细小,轻微
代词
犹且从师而问焉。
相当于“之”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焉用亡郑以陪邻
哪里,怎么 疑问代词 为什么 增加
焉
兼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此、于之、于彼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语气助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通“悦” 通“已” 通“返” 通“诀” 通“震” 通“现” 通“环” 通“猝”
重点语句: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顾计不知所出耳 4、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5、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太子闻之,驰往 7、不敢与忤视 8、愿大王少假借之 9、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吾其还也
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
•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
• 夜缒而出
(zhuì)用绳子栓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已经
• 因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依靠
重点字词
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假如没有, 否定副词
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假声列传》 深奥,微妙
高中教学课件
PPT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全称《春秋左 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 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主要记载了东周 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 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PPT
字词注音
秦军氾( fán )南
无能为( wéi )也矣 共( gōng )其乏困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 zhì) 秦伯说( yuè),与郑人盟
若不阙( quē)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而出 佚之狐( yì)
使杞( qǐ )子、逢(páng)孙戍之
通假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 史,如《汉书》。
关于《左传》 (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 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 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 《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词类活用 形容词→名词
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词类活用 形容词→动词
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厚、变薄)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正音
谒见(yè) 虏赵王(lǔ) 樊於期(wū) 拊心(fǔ) 戮没(lù mò) 骨髓(suǐ) 刎 ( wěn ) 揕 其 胸 ( zhèn ) 变 徵 (zhǐ) 濡 缕 ( rú ) 偏 袒 扼 腕 ( tǎn è wàn ) 惶 急 ( huáng ) 被 八 创 ( bèi chuāng ) 箕 踞 ( jī jù ) 惊 愕 ( è ) 淬 火 ( cuì ) 忤视(wǔ) 唱和(hè) 瞋目(chēn)
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演示教学
三、通假字
1. (已,通 “矣 ”,语气词, ”了 ”) 2. (共,通 “ 供” )
3
.(说,通 “悦” )
4. (知,通 “智 ”)
5.
(“ 反” 通“ 返” ,返回) 6. ( “振 ”通 “震” )
7. (“ 还” 通“ 环” ,绕)
8.
(“ 卒” 通“ 猝” ,突然)
9. ( “ 距” 通“ 拒” ,把守的意思, “ 内” 通“ 纳” ,接纳 )
9.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 _______________) 10. 断其左股. (古 义:_______________)
11.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 约为婚.姻. (古义:
1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__________) 14. 将军战河.北.(古义 : _____________)
精品资料
学习————— 好资料
十.文言翻译 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5、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 斤。
)
九.特殊句式判断 (口头翻译下列句子,写出句式的类型,思考并归纳各类句式的特 点) (一) 1、是寡人之过也。 2、以乱易整,不武。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此亡秦之续耳。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 1、晋,何厌之有? 2、其无礼于晋。 3、亡郑而有益于君。 4、王拜送于庭。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 8、籍何以至此? 9、大王来何操? 10、沛公安在? (三) 1、晋军函陵。 2、敢以烦执事?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人不敢与忤视。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7、欲呼张良与俱去。 8、为击破沛公军。 9、加彘肩上 (四)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3、若属皆且为所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总结PPT
4、《史记》和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
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 传共52万余字。“本纪”写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政治事件;“表”是按年 代、年、月写成的简明大事记;“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世家”记叙春秋 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记贵族、 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刺客、游侠、商人等重要历史 人物的言行事迹。《史记》以人物为中心,开我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 先河,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
12、秦王购之金千斤(※定语后置句) 1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1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句) 1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见”表被动) 16、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 17、判断句 ⑴此天子气也 ⑵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⑷亚父者,范增也 ⑸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⑹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8、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13、以 皆以美于城北徐公(动词,认为,以为) 忠不必用,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以其无理于晋(连词,表原因,译为“因为”) 各各竦立以听(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介词,因为) 以试从,血濡缕(介词,来)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介词,来,用来)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在……的时候 或“因为”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仆所以留者(与“以”组成复音虚词,……的原因)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梳理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古代记叙散文,或记政治外交上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它的叙事艺术和记言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说辞委婉多姿,谨严而周密,从而只身说退秦师,维护了国家的安全。
《荆轲刺秦王》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重义轻生、沉着勇敢、机智刚毅、反抗强暴的侠义形象。
自刎报国、易水送别、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表,慷慨悲壮。
文中的形态描写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鸿门宴》选自记传体史书《史记》,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同时,巧妙地运用了对照手法,将项羽、X邦两位英雄人物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学习古代记叙散文,要重视反复朗读以培养语感,从而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要学习运用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理解和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要不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掌握一些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和用法,领会它的规律性和灵活性,从而获得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复习《烛之武退秦师》〔一〕、复习目标1. 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理解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把握文言句式。
3. 熟读成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赏识人物形象及写作技巧。
〔二〕、课文整体感知1. 解说文题晋、秦要攻打X国,X国大夫烛之武凭借其雄辩的才华,从当时形势出发,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秦穆公,使秦军撤退,从而最终保全了X国。
“退〞,“使……退却〞的意思。
2. 明了背景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攻打X国。
在这之前,X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X国时,X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X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文言文语法,包括词类、句型等。
以下是知识
点的总结:
一、名词
1. 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种
2. 实词又可分为行为对象名词和非行为对象名词
3. 按照构成名词的方式,名词可以分为两种:简单名词和复合
名词
二、代词
1. 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关系代词等
2. 代词的使用要符合前后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
三、动词
1. 动词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2. 不同的动词有不同的语态、时态和语气
3. 动词要合乎时态、语态、语气和逻辑关系
四、形容词
1.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词
2. 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作为表语、状语等
3. 形容词要与所修饰词保持一致
五、副词
1.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的词
2.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3.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时要放在动词之后
六、连词
1. 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2. 常见的连词有“和”、“或”、“但是”等
3. 连词要在语法和语义上合理使用
七、句型
1. 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
2. 句子可以按照结构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3. 句子结构要符合逻辑和语法规则
以上是本章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后续学习文言文语言和写作的基础。
需要学生们多多掌握和应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ppt 人教课标版
俎zǔ:砧板。
间行:从小路走。
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
“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 5.要项伯: “要”通“邀”,邀
弃。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轲既取图奉之。 诸郎中执兵。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秦兵旦暮渡易水。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双手捧着 献上
兵器
士兵
军队
回头看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不过,但
疑难词句
秦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丹不 忍以己之私, 而伤长者之意: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3、国别体:
《史记》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国语》《战国策》
4、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 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通鉴记事本末》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 《汉书》
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乃今得闻教:
函封之:
乃为装遣荆轲: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 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 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 之强秦,仆所以留 者,待吾客与俱:
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 如郡县,而得奉守 先王之宗庙: 北蛮夷之鄙人: 负剑:
越国以鄙远:
《荆轲刺秦王》
正音正字
淬(cuì) 忤(wǔ) 徵(zhǐ) 陛(bì) 卒(cù ) 提(dǐ) 创(chuāng) 揕(zhè n) 拊(fǔ) 樊於(wū)期 夏无且(jū)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梳理高中学生学习的语文必修一课本中,第二单元讲的是文言文相关内容,有哪些知识需要我们掌握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知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全部课件
的美名。所以说他是一条狡猾的狐狸! ——嫉妒、红眼病。
2、从文中可看出,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 解得很透彻。既然他一直不被用,他了解 得那么透彻想干什么?
初识烛之武
怀才不遇 临危受命,不记个人得失
识大体,顾大局
三 寸
说退秦师:
一 言
之
之
舌
辩
,
,
胜
重
过
于
百
九
万
鼎
雄
之
师
宝
夜缒而出,见秦伯, 夜:在夜里。名→状
既:已经
曰 : “ 秦 晋 围 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
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 敢以(这事)烦……
越:跨过。 以:而。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关于《左传》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 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 ;写人简而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 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 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我国古代史书有哪几种体例?
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 记 》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 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课件精选课件PPT
①卮酒安足辞. ②未辞.也 ③大礼不辞.小让 5.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 ②沛公不胜.杯杓
尽 禁得起
道歉 感谢 兼道歉和告辞义
推辞 告辞 计较,讲究
6.间
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偶尔,有时候
③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秘密地,悄悄地
(四)状语后置 1.燕王拜送于庭。(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燕王于庭拜送”) 译文: 燕王亲自在朝廷前拜送。 2.使毕使于前。(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使于前毕使”) 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五)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太子及知 其事者宾客”) 译文: 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2.群臣侍殿上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侍殿上者群臣”) 译文: 侍立在殿上的群臣。
向北 在早晨晚上,马上 用匣子
向上 像簸箕一样
2.名词作动词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士皆垂泪涕.泣
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流泪
③又前.而为歌曰
上前
④前.为谢曰 ⑤樊於期乃前.曰
上前 走上前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未来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群臣怪.之 ②太子迟.之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通“拒”,译为 “把守” 通“邀”,译为“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 “背”,译为 “忘恩”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 “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 “隙”,译为“隔阂,嫌怨”
二、古今异义
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
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版)】6 、鸿门宴【课文简介】《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项羽和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
本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代鸿门宴的由来;第二部分是写鸿门宴上的斗争;第三部分是叙述鸿门宴后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壁而范增破斗;刘邦至军诛杀曹无伤。
作者通过这次宴会的全过程,生动的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应攻伐而有“妇人之仁”。
【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一词多义】1、为(1)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4)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5)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6)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7)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2、故(1)故听之连词,所以) (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3、辞(1)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2)未辞也(告辞,辞别)(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4、幸(1)妇女无所幸(宠幸) (2)故幸来告良(幸而)【古今词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复习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文言知识复习讲义●《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战国策》为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史书,也是重要的散文集,经汉代刘向整理,全书共三十三篇。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资治通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通史指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辞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奉,两手捧着。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害怕。
〕图穷而匕见〔“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置之坐上。